◆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一個罐頭品牌的聯想
◆ 急診壅塞 反映醫療系統性危機
◆ 健保改革的「房中大象」
◆ 林岱樺遭查 高雄綠選民心慌
◆ 台灣醫界也需急診了嗎?
◆ 陸民企座談會弦外之音
◆ USAID金援台灣團體 曝美博弈布局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一個罐頭品牌的聯想
2025-02-24 04:57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日前在北美超市看到一個午餐肉罐頭品牌 SPAM,頓時洄游歷史長河裡。
SPAM 於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後創立,至今已有八十八年歷史,總銷售量超過九十億罐。SPAM 的成分包括豬肉、鹽、水、糖、馬鈴薯澱粉和亞硝酸鈉等,其名稱來自於 spiced ham(添加香料的火腿)。
SPAM 是同盟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軍備食糧,從美國輸出超過一億磅。二戰及戰後英國實施配給時,SPAM 和其他進口罐頭肉製品在英國隨處可見,讓許多民眾逐漸感到厭煩。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首映的英國幽默短劇 SPAM 中,Monty Python 劇團以 SPAM 為哏,諷刺 SPAM 午餐肉無所不在。在小餐館場景裡,顧客點餐時發現幾乎每道主食都有 SPAM,想要閃躲都很難。短短三分半的演劇,SPAM 一詞至少出現一百多次,主題曲全是 SPAM,就連片尾工作人員名字也插入 SPAM。
附帶一提,著名荷蘭工程師 Guido van Rossum 熱愛 Monty Python 劇團,故將當年所開發的程式語言命名為 Python。如今,以 Python 開發的應用軟體圍繞在你我周遭,比 SPAM 更加風行。
另一方面,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時,Ray Tomlinson 於網際網路之母 ARPANET 寄發第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位址就使用現今仍通行的小老鼠符號@。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年),史上第一封垃圾電子郵件,為某業務員在 ARPANET 寄發的電腦型號廣告,引發多數用戶反感。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有人在 Usenet 新聞群組網路無意間發布了兩百條訊息,處境相當尷尬。群組鄉民取笑之餘,一位鄉民將這些訊息稱為 SPAM,立刻引發共鳴,一炮而紅。
時至今日,垃圾郵件和訊息無所不在、難以避免且重複出現,其疲勞轟炸的景況,像不像當年幽默短劇 SPAM 所諷刺的呢?這也難怪 SPAM 如今已成為垃圾郵訊的同義詞,可當名詞或動詞,甚至還衍生spamming(垃圾郵訊發送)、spammer(垃圾郵訊發送者)、spambot(垃圾郵訊機器人)等字詞。
其實罐頭食品可長期保存,且方便取用,在生活中有其存在優勢。當今網路多倍速時代,我們常常需要快速發文及回應,使得各式各樣的「罐頭模板」已成為數位日用品。儘管相當便捷,但它們往往缺乏個性和深度,某些情境甚至流於形式,故套用時仍得融入巧思才不至於適得其反。
「罐頭簡訊」是常備的簡短訊息,例如「祝您生日快樂,天天開心!」
「罐頭笑話」是看似「老掉牙」,卻仍能引起共鳴的網路笑話,例如「為什麼罐頭不喜歡派對?因為它總被晾在一旁。」
「罐頭表情包」乃反覆使用的表情圖案,例如社群網路上常用的貼圖。
「罐頭回應」往往指那些機械式、沒有太多創意或情感的回應,例如自動客服系統常見的無感制式回應「我們深感遺憾…」
「罐頭標題」是為了吸引讀者點擊而設計的標題,例如媒體窮追猛攻的主角終於「四字回應」了,大家好奇哪四字,點進去一看竟是「不予置評」。
罐頭模板何其多,常見的還有「罐頭評語」、「罐頭內容」、「罐頭文章」、「罐頭故事」、「罐頭音樂」、「罐頭橋段」…。祝福大家開罐暢快豐收!
急診壅塞 反映醫療系統性危機
2025-02-24 04:57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副教授(台中市)
近期台灣醫療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僅急診室人滿為患,各大醫院的病房也因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而被迫關閉。這不僅僅是單一科別或單一醫院的問題,而是整個醫療體系正在經歷一場系統性危機。
近日台灣急診醫學會報告,目前急診壅塞情況已達歷史新高。然而,這個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各階層更深層的醫療人力資源危機。當病房因護理人力不足而被迫關閉時,急診病人即使情況危急也無法順利住院,被迫滯留在急診室或是返家休養、等床位。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加重了急診醫護人員的負擔,更直接威脅到病人的安全與照護品質。
以護理臨床現況而言,醫學中心的護病比已遠超負荷,一位護理人員往往需要同時照顧七至八名重症病患。每位病人都需要複雜的醫療處置,從給藥、注射、抽血到生命徵象監測,護理人員往往忙得連用餐時間都無法確保。更令人憂心的是,即使醫院祭出獎勵金、提高夜班薪資以及增加輔佐人力,仍無法有效留住人才,這凸顯問題的本質已超越單純的待遇考量。
政府過去的因應措施,如增設學士後護理系、擴大招生等「開源」政策,以及提供夜班補助等「節流」措施,都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這些短視的政策不但可能影響護理教育品質,更忽視護理人員流失的根本原因。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需要更全面的系統性改革。首先,正視護理人員的工作價值,調整給付制度使其確實反映工作內容的專業程度與付出,並且薪資提高應不限於夜班費的提升。其次,在人力不足時,醫院應果斷實施關床機制,而非勉強維持開床加重人員負擔。第三,建立更有效的醫療分級制度,避免醫學中心人滿為患。最後,停止粗糙的擴招政策,專注於如何留住現有人才。
當美容診所等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能提供相近的薪資待遇時,臨床護理人才流失是必然結果。護理人員是維持醫療體系運作的關鍵,唯有真正重視並解決臨床面臨的困境,才能穩定醫療體系的運作。這不僅關係到醫護人員的職業尊嚴,更攸關全民的健康福祉。現在,正是政府必須系統性的思考,並採取果斷行動的時刻。
健保改革的「房中大象」
2025-02-24 04:57 聯合報/ 陳冠宇/內科與精神科醫師(台北市)
日昨舉辦總統親自參與的健保座談會,許多專家提出改革建議,忝為醫療人員,且在國外親身經歷不同的健保制度,發現眾多意見當中,有兩點幾乎沒有被提及。
第一,「過度看診」與「越級看診」的問題:根據統計,台灣民眾每年平均看門診次數,約為美國人的兩倍多,原因當然很多,但是因為看診時間短,醫病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問診與衛教時間不足,加上掛號看診太方便,促使病人習慣多看診,甚至有人像買菜買衣服一樣的「逛醫院診所」尋求各方名醫的診治,對此,病人除了多付一些掛號費與區區的部分負擔外,健保根本毫無阻卻過度看診的機制。而且,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基層診所間相差不多的自付額,當然鼓勵大家一窩蜂往設備更齊全的大醫院跑,所謂分級醫療真的聊備一格,完全沒有作用。
第二,人力給付過低的問題。我們健保對於藥物或設備的給付實實在在,雖然被詬病不斷壓低藥價,但是只要健保核可,沒有被特意刪除,藥物與器材的費用通常至少可以回本,最糟的則是人力的給付過低,結果就是:名氣大的醫師多看診,衝高人次彌補單價的過低,間接促成上述過度看診的現象;許多高人力付出的項目,例如住院治療,如果沒有靠高價的檢驗或手術,甚至許多自費項目來彌補,真的是收一床虧一床。也難怪像精神科住院,這種幾乎沒有檢驗與手術,耗費時間偏長的服務,在將本求利的私立醫學中心,真的限量供應,要不是醫院評鑑要求,甚至可能會被完全關閉。
解決前述兩大問題,決策者必須要「逆風」做出不討喜的決定,也就是設法管控民眾的看診習慣,加大力度處理過度看診的問題,增加病人越級看診的成本,並且大幅增加藥品與檢驗的部分負擔,讓更多錢留下來增加專業人員的給付,如此才能留得住人才,避免醫護人員拒絕救命的工作。
如果只想讓大多數民眾繼續覺得小確幸,把管控的重點放在醫療機構與醫療人員,只怕醫療崩壞的進行式,不會有終止的可能。
林岱樺遭查 高雄綠選民心慌
2025-02-24 04:57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民進黨高雄市長民調最高的林岱樺捲入政治獻金及助理費案,林岱樺高聲指控這是「莫須有」、「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並引用明代于謙〈石灰吟〉詩句,強調「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外界認為林岱樺性格剛烈,可能脫黨參選高雄市長。
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高雄市長選舉雖為時尚早,但因民進黨內競爭者眾,綠營黨內初選自去年就開打,各項民調都顯示,已有八屆立委資歷的林岱樺一枝獨秀,也唯有她具有領先國民黨柯志恩的實力,但綠營黨內競爭者似乎罔顧現實,一心想要拉下林岱樺。不過,無論是資歷或實力,其他參選人與林岱樺都有相當差距,即使外界認為總統賴清德屬意的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也難以與林岱樺匹敵,故而林岱樺遭查陰謀論四起,外界似乎普遍認同其中摻有政治因素。
其實,在民進黨內,林岱樺儘管被視為「孤鳥」,但她與基層民眾及社團互動良好,更深耕高雄佛教界,即使非其選區的寺廟,也都勤於走動,如果有事更是樂於跑腿服務,因而在鳳山或林園選區參選立委,都是高票當選,這亦是她得以在高雄市長民調領先的關鍵。
位於阿蓮區的光德寺,是全國首座設有光電板的寺廟,但當年寺方申請時,經濟部頗多刁難,住持淨心長老最後求助林岱樺,在她奔走協調下才順利獲准。那時中央是國民黨執政,光德寺不僅是南台灣的佛教重鎮,淨心長老在李登輝當政時還曾獲聘國策顧問,配合政府綠電政策申設光電板,竟然還得請託林岱樺出面才能解決,還真是諷刺。
阿蓮非林岱樺的選區,她能跨區服務,這也累積了參選高雄市長的能量。但如果林岱樺脫離民進黨違紀參選市長,下場可能與前高雄縣長楊秋興一樣。
楊秋興是五星級的民選縣長,施政普受肯定,一度是民進黨聲望甚高的政治明星,但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因為不滿民進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不公憤而脫黨參選,卻因為被貼上「背骨」標籤,不但競選失利,往後更無法見容於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有楊秋興的前車之鑑,林岱樺如果未獲民進黨提名而自行參選,當選的機率自然不高。然而,她的參選勢必瓜分不少綠營選票,民進黨無論是誰獲得提名,都很難勝出。
高雄市藍綠選票,大約是四比六,如果林岱樺自行參選,在三腳督的情況,以她應有的得票實力,綠營候選人如何當選?即使林岱樺懾於民進黨的「特殊文化」而「不敢」參選,但為她「被鬥倒」抱不平的選民,卻可能不投票或改投國民黨,民進黨候選人很可能重蹈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陰溝裡翻船的覆轍。近日「拉下林岱樺,保送柯志恩」的耳語,已開始在地方流傳,綠營支持者憂心忡忡。
這場「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的戲碼,最終如何收場,不只高雄人,全國人民都拭目以待。
台灣醫界也需急診了嗎?
2025-02-24 04:57 聯合報/ 林美智/社區工作者(新北市)
近日很多媒體都大篇幅報導有關台灣醫療問題及急診亂象,就連急診醫學會也罕見發出求救聲明,可見問題嚴重性。難道台灣醫界也需急診了嗎?
醫院關床歸咎於「護理人員缺乏」,但護理人員等缺乏這問題已嚷嚷多時,相關單位也信誓旦旦要謀求解決,但似乎只聞樓梯響,問題越來越大洞。
公家醫院護理人員大都遇缺不補,以約聘僱或臨時人員來填補其工作。然非正職人員其工作量不比正職人員少,但同工不同酬。後疫情時代很多人都已漸忘且放鬆自我個人健康管理,國人平日就有小病至醫學中心就診習性,近期流感、諾羅病毒接踵而至,導致醫學中心本來因護理人員不足關床情況引爆出來。護理人員流失問題不解,台灣醫療風暴就不會有平息一天。
請政府提升攸關全國人民生命安全的醫療保健預算,讓護理人員都有一份可值得期待及受尊重的待遇與其工作相稱。也呼籲政府應積極及提高民眾至地方醫院看診意願,包括區域醫院醫療設備提升及醫療醫護人員培訓及交流,讓醫療資源更趨平衡而不要患不均,才能避免醫療資源濫用。
即使台灣醫護沒有像韓國般使出激烈行動抗議,但看得見的醫護檢等人員大量流失,也是另類的無聲抗議。
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台灣醫療環境能更好,健保制度能更加完善及持續。為官之人需具有真才實學,以及以國人利益為先且做不好不能戀棧的心態;也請身為領導人更應有福國利民及任人唯賢且以德為先的治國理念。
陸民企座談會弦外之音
2025-02-24 04:56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近日中共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由最高領導習近平親自主持。這是最高層級發出推動民營經濟再起的政治訊號,未來觀察重點在實質政策是否準確到位。但從此座談會相關報導,倒是能看出外界對中共政經運作的一些含糊不明之處,值得加以釐清。
首先,把中共與私企對立起來的概念是不準確的。相關分析潛台詞多認為兩者對立,前者一直提防打壓後者。這既受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前中共看待私企角度影響,也有西方現代化理論裡,資本家與民主相伴而行的影子。由此討論大陸政企互動,除了一些學術作品還提到地方型發展國家外,多把中央到地方政府視為掠奪者,或僅是坐享其成。帶著上述眼鏡看座談會,就是把背景描述集中於若干之前解釋為打壓民企的政策,再稱馬雲出席等現象,象徵中共對科技行業及巨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然而,經改多年水乳交融,華人文化的關係社會,早已滲入了大陸的官商互動。由座談會參與私企主名單來看,固然有呼應習強調的「新質生產力」部分,外界較少提到的參與發言者之一,也包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等傳統產業代表。
從破除外界偏見觀察,劉特別之處,不僅是有農業集團董事長身分,還在於他是隨著經改政策,第一代興起發家的私企主。大陸經改成果多元豐碩,中共對私企主不會僅只是掠奪或壓迫者,劉的存在有不言而喻的意義。
但是,劉被報導的主業並不特殊,甚有眾多國企競爭,他是怎麼發家致富的?
這就要留意他的其他背景。劉也是大陸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該銀行是經改後第一家主要由民企發起設立的大陸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共對金融風險一向謹慎,劉的政商關係有多好,可想而知;此外,早在民國八十三年(九四年),劉就發起了「光彩事業」的扶貧倡議,這是非常著名的大陸先富階層試圖弭平貧富差距的活動,此次劉的出席,也提醒大家不要忘了習對「共同富裕」的關切。
其次,外界對馬雲出現的解釋,言下之意是暗示過去中共對私企、科技業存有打壓心態。如此反智的政權在當代存在,還有能與世界首強較量的實力,這是難以想像的。
當年馬雲發言批評金融監管被約談後,不少消息把此解釋成私企巨鱷挑戰習的權威、中共高層震怒,要拿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開刀。也就是因為將之視為政商鬥爭,才會出現諸如認為大陸正轉向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的強硬路線,那時的中共消滅資本家,把資本主義傾向當作體質缺陷的結論。
但其實馬雲案牽涉的是金融,背後有重要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基金支持,這非關科技或政商鬥爭,而是政府部門利益的較量。也因此,阿里巴巴元氣未傷,馬雲還可以重返習眼前,沒有重蹈改革前他的私企主前輩被整肅的覆轍。
對大陸經濟的觀察,不能受制於意識形態。這次座談會有許多值得關注之處。例如許多出席者受惠於「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
該計畫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公布,曾因被美國點名遏制而趨低調,現在看來,規畫執行有眼光魄力;而座談會後發改委推出對策,真顯示出地方政府缺錢問題嚴重。這方面雖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鋪墊,但恐怕還要等重新理順具中國特色的政企關係,經濟才能有新高峰。
USAID 金援台灣團體 曝美博弈布局
2025-02-24 04:56 聯合報/
郭武平/政大、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裴凡強/文字工作者
川普再度當選後,成立於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年)冷戰高峰期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成為全球聚光燈的焦點,這個以「促進全球民主、人權」為主旨而成立的援外機構,被馬斯克主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第一支箭射中後,隨之就在「查帳」中成為世人焦點。
這個長期扮演遂行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目標的白手套,從目前公布的帳目資助對象來看,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獨立的許多加盟共和國內部,很多非政府組織長期都直接或間接受到美國資助,其中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國的許多非政府組織,像是「自由之家」與「國家民主基金會」等直接在當地設有駐地辦事處,扶植親美勢力,干預鼓動反政府示威活動,進而引發顏色革命。
以烏克蘭來說,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底因總統選舉爭議,當時就由美方協助組織民調機構,即時推出選舉監察員舉辦出口民調,自行發布選舉結果為親美候選人尤申科領先並質疑選舉舞弊,在媒體廣泛報導後全面影響輿情,最後爆發了「橙色革命」。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烏克蘭內部因親歐美、親俄的路線爭議,又發生「廣場革命」,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被趕下台逃往俄國,由親歐美西方的波洛申科接任。據川普衛生和公眾服務部部長小羅勃甘迺迪指出,光為了製造這場騷動,美國就向烏克蘭提供五十億美元的天價資金。
這次美國公布的帳目,公開許多非政府組織團體都收到美國五到五十萬美元的資助,更坐實了 USAID 就是顏色革命的幕後推手。同樣的情況,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也發生在白俄羅斯總統選舉,當時盧卡申科連任後,出現了抗議選舉不公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且長達十個月,最後在普亭提供「全面協助」以「確保白俄羅斯的安全」下結束動亂。當時白俄許多民間團體組織,諸如「白俄羅斯自由劇院」透過文化藝術活動,用傳播「民主理念」吸引年輕世代,培養壯大反對力量;「人權夥伴關係協會」則強調關注白俄羅斯政治犯、言論集會自由等,並以網路與短影音等號召宣傳。根據美國公布的帳目,許多類似團體組織接受的資助從五萬到四十萬美元不等。
在俄羅斯類似的非政府組織就更不勝枚舉,多藉各種網站和社交媒體,向俄語讀者提供「另類觀點」挑戰俄國官方,強調腐敗、人權、社會不公等敏感議題,旨在影響公眾輿論認同美國價值。
馬斯克公開的 USAID 金援流向,當然不會漏掉台灣,其模式與俄白烏三國高度相似,同樣是資助各種非政府非營利組織,但是包裝上又更為細緻,透過性別平權、事實查核、反抗文化、同志熱線、人權促進、廢除死刑等訴求,唯政治傾向均明顯偏向去中反中意識形態,深耕美式價值。這些受到美國資助的團體,間接讓台灣成為中美博弈下美國的棋子,長此以往,誰敢保證今日的烏克蘭不會是明日的台灣。
川普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總署,是否是美國收縮輸出顏色革命的對外政策,值得持續觀察。但就台灣的前途命運而言,如繼續寄希望於華盛頓,以川普一切以美國優先的政策,台灣未來會否從籌碼變成棄子,值得政府嚴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