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G20峰會後,世界改變了什麼?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錯誤的能源政策,不趁此調整更待何時
◆  聯合報黑白集/你以為校長是黨派的?
◆  經濟日報社論/G20峰會後,世界改變了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G20峰會後,世界改變了什麼?


2018-12-08 02: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9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促使G20決定舉行第一次領袖峰會,上周末的阿根廷峰會正好滿十年。十年來世界度過了幾次經濟危機,G20至少在穩定全球金融秩序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面對川普領導的美國及美中經貿對抗,G20能發揮的功能就跟其領袖宣言一樣,有空洞化的危機場邊喧賓奪主的川習會更讓峰會黯然失色。簡言之, G20過後,世界似乎沒有太大改變。
G20是由美、英、德、法、日等所謂工業七國(G7)為核心,再加上中、俄、印、、巴西、阿根廷及印尼等11個新興重要經濟體以及歐盟所組成除20個成員外,每年峰會都會加邀非成員國參與,特別是如東協、非洲聯盟等大型區域性組織20國就已經代表了全球85%的GDP以及75%的貿易量,若再加上受邀國家及組織,雖然國家總數不多,但絕對稱得上是全球事務的「關鍵多數」峰會。
相對於成員的重要性,G20今年的領袖宣言就顯得空洞而無力。今年宣言內容,除全球金融治理後續工作相對明確具體外,其餘段落基本都環繞在長期性議題,例如未來工作創造及就業問題、數位科技之利益,鮮少觸及當前重大議題,更不用說對美中各自都搞單邊主義對全球秩序衝擊的譴責。其中有關氣候變遷巴黎協定的議題,更突兀地出現一段美國獨白的文字,重申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態度不變,只會在確保經濟成長及獲取能源安全與科技之餘,保護環境。
姑且不論氣候變遷的對錯,傳統上G20宣言鮮少提到個別國家,以彰顯宣言為集體共識;這次出現表明美國立場的內容,很可能是美國以抵制宣言的方式各方角力及妥協後的結果,至少可以避免上月初APEC峰會領袖交不出宣言的窘況,更加凸顯出面對新的世界秩序下G20的無力。
相較之下,今年宣言中有關WTO改革一事,反而是最有進展的議題。宣言內容雖然沒有對改革方向有所交代,但指出WTO已經無法達成原始目標,因此有改革的需要,而且G20國家承諾支持WTO進行必要的修正,並在下一次峰會時檢討成果。內容雖然平淡無奇,但相較於先前幾次峰會仍停留在強調WTO重要性的喃喃自語,本次宣言首次承認了WTO的運作出現了問題並需要改革,反映出這個議題已經獲得多數重要國家的支持。即使改革方向上各國仍在南轅北轍的階段,但關鍵多數都認為需要改革後,明年WTO改革很可能會回到主舞台。
回到G20場邊的川習會,在經過一天的慶祝行情後,全球股市都因為川普似乎又犯了誇大戰果的毛病而連續大跌。美國關稅制裁的用意原本就在「先取得上風、再逼中國上桌」,因此雙方展開協商本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會後雙方對於共識的方向與內容卻出現多處無法對攏的問題。例如汽車關稅,川普宣稱中國大陸將移除汽車關稅,但非但北京沒有承認,美方高官也出面消毒說要繼續談。
又如中方承諾購買農產品,北京的新聞稿也沒有提及,彷彿出現「一個會談、各自表述」的現象,難怪外界對於川習會成效留有很多問號。在本周華為科技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留後,使得未來90天的美中談判又增加更多的變數。
各種發展顯示,美中貿易戰可能只是序曲,反映出的是兩國互動的基本態度改變,更重要的是,未來90天內中國大陸提出的妥協與讓步,是基於謀略的思維,還是代表深層改變的開端,才是真正值得觀察的重點。若是前者,則未來衝突仍將持續發生;若陸方果真借外力推動改革,則過渡期的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可能一樣高。外媒已經提及中國大陸真正的考驗,不只是如何跟美國相處,更在於如何管理減緩後的經濟發展。一定會被風暴掃到的台灣,也絲毫沒有因為川習會而鬆懈的餘地。









聯合報黑白集/你以為校長是黨派的?


2018-12-08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不滿卡管案,台大學生在校園椰林大道綁上黃絲帶聲援管中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右昌才代理了幾天民進黨主席,馬上就顯得志得意滿,居然也開始指點江山了。對於「台大沒校長」的問題,他點名張忠謀很適合,認為是各方都可以認同的人選
外界都對張忠謀很信任,這點林右昌說得沒錯。但林右昌大錯特錯的是,他竟以為形象好、聲望高的人就可以當大學校長,而且還可以「政黨提名」、「政黨指派」;這點,讓人不可思議。大學校長都是經由校內民主程序遴選出來的,林右昌不知道嗎?
林右昌前幾天才說,民進黨「不要再提過去的民主貢獻」、「人民已經不欠民進黨」,展現了中生代的革新氣息。誰料,事隔兩天,他馬上開始大剌剌地為台大校長開起名單,彷彿台灣大學是民進黨開的一樣,真令人錯愕。民進黨人的民主素養,都是同樣的水準嗎?
台大如今沒校長,並不是該校選不出才德兼具之士,而是台大遴選出來的校長被蔡政府以非法手段侵吞這個問題,人們從未聽到民進黨內部有過什麼反省,如今林右昌竟張口就掉出一個名單,顯然他不僅認同蔡政府的阻撓,心裡還想好替代方案。權力使人頭暈,果然不假
蔡政府「卡管」卡到三名教育部長灰頭土臉,踐踏民進黨標榜的大學自主精神,弄到台大校長從缺經年這顯示,民進黨內「」的力量遠遠大過它對教育的關注,更大過它對民主的追求蔡英文如果需要再換教長,請考慮林右昌,讓他試試手氣









聯合報社論/錯誤的能源政策,不趁此調整更待何時


2018-12-07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3年前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前排右一)參與全國廢核大遊行,高喊2025非核家園口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核養綠公投過關,經濟部五日據此公告廢除《電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項,蔡政府設定的所有核能設施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停止運轉的期程自此失效。儘管台電和行政部門還在抗拒,但這項公投產生的「複決」效力,是民意對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投下最堅決的否決票。蔡總統應該把這項民意視為解套的一個出口,及時修正破漏處處的能源政策,勿再固執硬拗。
事實上,伴隨《以核養綠》公投過關的,還有《反空汙》及《反深澳》兩項公投這三項公投,全是針對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而來:有的凸顯了目標設定的不當,有的凸顯了施政手段的錯誤,有的凸顯了政策顧此失彼的嚴重。簡言之,蔡總統能源政策最可怕的錯誤是:僅設定一個「非核」時程的簡單目標,卻完全不考慮台電及經濟部門政策執行的能力、代價及對社會的衝擊,更忽略台灣民生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電力供需平衡,即貿然立法並大肆推動。而今看來,能源政策已貼滿補丁,難以為繼,多數民眾皆了然於心。
最荒唐的案例,就是深澳電廠的忽建忽廢,讓民眾徹底看破手腳。稍早喊建時,政府不惜讓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犧牲聲譽強行闖關;後來喊廢時,只為挽救蘇貞昌的新北選情,便宣告「觀塘換深澳」。如此厚顏的出賣手法,誰相信這個政府還有理性?正因為人民已經識破民進黨的狡猾,因此即使深澳電廠已經喊卡,仍有七五九萬選民投票支持《反深澳》公投,目的就是要阻絕民進黨再出爾反爾的機會
再看,以七九五萬票過關的《反空汙》公投,和《以核養綠》其實是互為呼應的民意,卻更強烈地表達了民眾對躁進廢核導致空汙嚴重的憤怒。盧秀燕在台中市大勝林佳龍廿一萬票,與其說是對手太弱,不如說是台中火力電廠的空汙已到了令市民忍無可忍的地步,人們拒絕再「用肺發電」,因而民怨大爆發。就這點而言,蔡英文的能源政策要負極大的責任
我們呼籲,蔡政府與其百般抗拒上述三項公投的結果,不如將之視為政策調整的契機與解決不可能任務的出口,順應民意務實修正。原因是,如果蔡政府堅決不改,原有政策不僅隨時可能撞壁或墜崖,短期將因空汙無解而加深民怨,長期更將危及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而如果蔡政府懂得尊重民意,藉機修正非核家園期程,以換取能源結構調整的更大空間,許多轉型的壓力即不必立即轉嫁到民眾的現實生活上。政治家的仁心與智慧,不正該表現在這種關鍵之處?
必須注意的是,《反空汙》公投與《以核養綠》公投雖有互為呼應的作用,但落實在執行上,卻也會對藍綠政黨產生不同的拉扯關係。例如,盧秀燕已經宣稱未來「中電不北送」,表面上看這是在挑戰民進黨中央的政策,但實際上則將衝擊北部地區的供電。亦即,在深澳電廠停建後,北部地區不足的電力要如何解決,必須有跨藍綠的思考。尤其,若要回應《以核養綠》公投民意,未來核二三廠是否延役、核四是否重啟,未來新北市長侯友宜恐怕也不能再一味以「否定」作答。畢竟,國家是一體的,人民是共同生活體;因為政黨會輪替,政治人物的思考與責任不能沒有大局觀點。
以核養綠、反空汙與反深澳三項公投過關,是國人對蔡政府能源轉型列車出軌前的嚴重示警與反制。蔡政府必須正視民意,審慎修正能源轉型計畫,把自己過去兩年半的思維漏洞填補起來。蔡英文的首要任務,是放下自己的偏見與執著,聽取更多元的專家意見,從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各方面著眼,追求一個行政上可行的平衡政策「平衡」二字說來平淡無奇,卻是蔡政府現行能源政策裡最缺的東西

【即時短評】明知嘉市難翻盤 卻執意提選舉無效的真相

◆  【即時短評】明知嘉市難翻盤 卻執意提選舉無效的真相

◆  【即時短評】生活難!經濟務實與保衛民主的拉鋸戰
◆  【即時短評】欲走還留的閣揆 如何落實責任政治的精神
◆  【重磅快評】賴揆欲走還留 敗選檢討是保位討拍文?
◆  【重磅快評】走出總統府迴廊 蔡英文會看到「翻」!
◆  【即時短評】中興、晉華到華為 美對中展開「點穴戰」
◆  【即時短評】保險法107條反覆修正 風險和保障零交集
◆  【即時短評】自稱獨立機關遇政院就轉彎 中選會自打嘴巴
◆  【重磅快評】蔡政府輸不起又健忘 只好用選票再教訓
◆  【重磅快評】那些功在國民黨的民進黨們
◆  【重磅快評】蔡政府要靠核電除役發財真是太瞎了!
◆  【即時短評】李應元下台 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真相
◆  【即時短評】林聰賢請辭理由 直接認證農委會發布假新聞







【即時短評】明知嘉市難翻盤 卻執意提選舉無效的真相


2018-12-08 11:46 聯合報  記者姜宜菁╱即時報導
嘉義市果菜市場總經理陳火川(左)前天下午到嘉義地檢署檢舉選舉無效,昨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嘉義市長涂醒哲(右)表示尊重和感謝,個人傾向不提告訴。記者姜宜菁/攝影


涂醒哲重要幕僚陳火川舉發選舉無效,陳是一位退休小學校長,涂上任後拔擢擔任果菜市場總經理,原本不諳法律,卻突然搖身一變成為法律專家,提出選舉無效之說,且快速拿出所謂的「大數據」佐證,令人合理懷疑背後有「高人」指點,但提告的背後真相是什麼?攸關著涂的下一步。
1124公投綁大選之亂,投開票所大排長龍下午4點過後邊投票邊開票,全台皆然,陳火川舉發選舉無效,嘉義市政府由涂醒哲當家,難道陳要打自家老闆的臉嗎?他真是為了台灣民主而興訟嗎?
陳火川不但遞狀,且拿出「大數據」分析在64個投開票所,排隊人數低於50人以下的,涂略勝黃敏惠,可是高於100人以上,涂輸黃,足以證明選民邊排隊邊看投票,間接影響選情,說的頭頭是道,且開記者會時,涂市長現身到場「關心」,未免也太巧合了。
陳火川明知莊家是市府,如果沒有涂的默許或授權,陳怎麼擅自作主,如今消息一出,引來負評,民進黨同黨議員或競選團隊幹部皆不認同, 質疑涂「下台難看」,涂醒哲開始巧妙切割,強調此為陳個人行為,他尊重也感謝,為自己設下最佳擋火牆。
平心而論,陳火川此舉確實凸顯選務亂象、缺失,引起全國重視,但真正目的是為敗選的涂醒哲找了合理的藉口 ,彷彿告訴市民,當年他搶下嘉義市有功,這次輸了,是非戰之罪,是被中選會拖累的,希望藉此獲得中央關懷的眼神。

聯合筆記/租稅優惠都幫高所得減稅?

◆  打假新聞 還是打壓言論?
◆  蔡政府期末考該怎麼救?
◆  綠白一家親 承認兩岸一家親了嗎
◆  選賢與能 何必分老少
◆  華為公主背後的5G戰爭
◆  兩岸解凍 從高雄開始吧
◆  若還不知「翻」轉 兩年後等著翻船
◆  假新聞假消息 怎認定犯意?
◆  漫畫/選後檢討?
◆  聯合筆記/租稅優惠都幫高所得減稅?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租稅優惠都幫高所得減稅?


2018-12-07 23:59 聯合報  賴昭穎
行政院6日通過被稱為「名模條款」或「林若亞條款」的所得稅法修正案,納稅人可視情況選擇有利的報稅方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本周在財經政策上拋出兩項「利多」,個人薪資所得將可採定額或特定費用減除的「名模條款」,預估有七萬名高薪族可受惠;企業方面,財、經兩部達成產業創新條例的研發投資抵減等四大租稅優惠延長十年的共識,行政院並拍板將智慧機械和5G應用納入投抵的租稅優惠範圍。
執政黨在上月底的九合一選舉大敗,經濟問題被認為是原因之一。歷任政府都把「拚經濟」列為施政優先目標,但經濟成長果實分配不均的狀況始終難解此外,政府資源有限,在牽涉資源分配的政策上,卻又是讓高所得者和企業得利,不但無助改善財政健全,更恐加大社會的所得分配差距,導致這樣的拚經濟作為讓民眾無感、甚至反感
政府主要收入是企業和民眾繳納的稅捐,但為達成個別的政策目的,因此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取代政府支出,也就是所謂的「稅式支出」。不過,當稅式支出過於浮濫,衝擊的不止是稅收,更影響租稅公平性
以產創條例為例,其中的租稅減免條款原本明年底落日,如今卻又要延長十年,落日條款形同具文,把「救命藥」當成「維他命」。此外,政府為扶植產業發展,從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到產創條例,對企業租稅減免從來沒少過,光統計民國97年(二○○八年)迄今,租稅獎勵已上兆元。
民國99年(二○一○年)促產條例落日,產創條例上路,當時的修法重點之一,就是要避免以往租稅獎勵獨厚科技業,因此在「功能別取代產業別」的原則下,將營所稅率從百分之廿五降為十七,讓所有產業共享減稅利益;如今促產條例中的租稅優惠措施該落日不落日,政府還走回產業別獎勵的老路。
個人方面,年初通過的股利稅改、或行政院本周通過的「名模條款」,不論其改革目的為何,結果都是高所得者享有最多的減稅利益,也是不爭的事實
政府原本以「所得稅制優化方案」來形容股利稅改方案,當時為了減輕外界圖利富人的疑慮,同時調高綜所稅四項扣除額,宣稱讓全民共享減稅效應不過,財長蘇建榮上台後,驚覺當初全民共享的減稅利益成了稅基崩壞的「全民共業」,不得不暫緩長照等扣除額改革
台灣去年的租稅負擔率是全球偏低的百分之十二點九,期許蘇部長將對國家財政的憂心,轉化為建全財政的具體措施,而非只有想法、沒有做法,甚至是反其道而行。畢竟政務官來來去去,財政惡化的後果,卻要由全民承擔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2018-12-07 23:57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位女性大法官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表示自己罹患失智症,宣布退隱。88歲的歐康納自民國70年(1981年)起擔任大法官,民國95年(2006年)退休。圖為歐康納民國98年(2009年)獲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頒贈自由獎章。 (路透資料照片)

阿茲海默症安養院的門前長廊,一對戀人坐在搖椅上,手牽著手。
他們身後站著一名每天都來探望的女子。
搖椅上七十七歲的男子並不「認識」身後這名女子,只是緊握著身旁女子的手。
身後這名女子,其實是他結婚五十五年的太太。
身旁他緊握的女子,是安養院另一位病患。
他愛身旁的女子,不記得身後的女子。
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法官珊卓.戴.歐康納的故事
五十五年的婚姻,他們曾是同學、好友、夫妻、父母、事業夥伴。阿茲海默奪走了這一切
他們同年,是法學院同學,廿二歲結婚。
五十一歲時,她被任命為最高法院大法官,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接下來九年,他們是華府人見人羨的權力夫妻。
六十歲時,他被診斷出阿茲海默。
為了兼顧工作和照顧老公,她帶他去上班。她開庭時,她請助理陪他坐在辦公室。他靜靜地看書和報紙,但已無心看字,只是翻圖
午餐時,她拿出家裡做好的三明治,和他一起吃。
當她和助理討論法案時,他坐在旁邊安靜地聽,但眼神游移
七十五歲時,他開始走出太太的辦公室,在最高法院裡亂跑,助理也攔不住。
她面臨抉擇:把他送進安養院?或辭去大法官這終身職?
她選擇辭職,結束廿四年的大法官生涯,放下所有尊榮,全心照顧老公
他們回到家鄉。隔年,他情況惡化到她無法獨力照顧,她只好還是把他送進安養院。
她每天去看他,但他已不認得她她看著他剛進去時憂鬱而內向,也看著他「戀愛」後變得生龍活虎當她看到他在搖椅上牽著戀人的手,她為他們高興
安養院裡有四十八位患者,在院內成為戀人的有三對。其他配偶看到自己的另一半愛上別人,七八十歲也像小孩一樣大哭大鬧。
但她畢竟是最高法院大法官,邏輯很清楚這不是移情別戀,他已經「不認識」她了他失去了記憶和認知能力,但沒有失去愛的能力
他在七十九歲時去世
接下來九年,她推動公民教育用線上遊戲和線下課程,幫助高中生學習美國憲法、參與公共事務
今年十月下旬,八十八歲的她宣布自己也被診斷出阿茲海默。對社會,她說自己無法再參與公共事務,「但期待在場邊看著其他人繼續前進。」對自己,她說:「最後一程會很辛苦,但我依然感恩。」
如果當年站在安養院門前搖椅旁的是你,看著你犧牲一切、全心照顧的配偶愛上了別人,你會如何反應?
歐康納大法官教的,不只是公民教育,也是愛的教育。她幫我們學的,不只是美國憲法,也是心的憲法。

名家觀點/生醫車電族群 潛力浮現

名家觀點/生醫車電族群 潛力浮現


2018-12-08 02:15 經濟日報  朱成志(作者是萬寶投顧董事長)

二周前,本欄標題:「選舉過後,大盤會變嗎?」台股第一波韓國瑜大勝帶動「九二共識」復活,選後產生了「韓流效應」,台股連漲了六天,櫃買市場每天漲幅都比上市加權指數高,內資重心在上櫃的中小型股,而外資則在上市的加權指數,明顯內資回流,連續好幾天櫃買「當沖比率」比上市高出12%,中實戶回來不少。
韓國瑜當選的「高雄概念股」大漲,觀光股華園飯店從選舉前16.7元飆到逼近30元,高野飯店從12元不到飆到23元,連國賓飯店都從選前22.7元大漲到28元,還包括燦星旅、鳳凰旅…等。第二就是高雄房地產股,如京城建設由10月18元飆到最高超過30元,高雄資產股也漲,又擴及許多低價股。
12月3日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英年早逝的新聞見報,居然裕隆也漲停,兩天大漲15%,集團旗下的中華車也連漲兩天,嘉裕連兩天也上漲了16%;甚至有一些虧損的低價電子股也漲停,由於台灣超過530檔上市上櫃公司「股價低於淨值」,內資敢買過度低估股了,久違的熱力再現。
川習會後,12月3日再度攻上萬點到了10,148點,但是很遺憾只有一天,又被川普攪局在推特發文,自吹是「關稅人(Tariff Man)」,嗆言如果傷及美國利益,會立刻啟動關稅,4日美股大跌,亞股5日重挫。
民國106年(2017年)4月華為董事長親自開車接在深圳參加IT峰會的華裔著名科學家張首晟,民國107年(2018年)9月張首晟獲得亞洲物理獎,其團隊掌握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將帶來世界晶片革命,華為CFO任正非女兒孟晚舟與張首晟將共同出席一個在阿根廷的晚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被扣留,號稱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國內法」,並將引渡到美國,而當天好好的張首晟在美傳出憂鬱跳樓自殺;3日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設備ASML發生火災,毀了華為訂購1.2億美金的EUV光刻機,這一切太玄了,可以拍電影。6日清晨新聞傳出,亞股大跌。1日川習會,川普一定知道,但他到底在想什麼?要把貿易戰打成冷戰嗎?
英國電信集團6日立即宣布,開始移除華為的4G通信設備,並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設備的供應商名單,配合太巧了吧?這樣的新利空出現,全球股市重挫,美股繼12月4日暴跌800點,6日亞歐股市先大跌,道瓊盤中暴跌785點,但傳出美元不再升息,拉長下影線,Nasdaq開低走高收紅,6日台股加權指數大跌2.3%,櫃買也重挫3.3%,選後只有這一天上櫃比上市弱,昨(7)日亞股暫止跌,內資拉櫃買漲1.3%,而上市只漲0.8%也是亞股漲最多,外資四天連賣387億元,選後沒有政府護盤,內資真的被韓風帶回來。
蘋概股業績一落千丈,大立光、GIS-KY、穩懋11月營收大衰退,iPhone時代結束了,智慧型手機的頂峰已過,就像過去的PC、NB一樣,可以造就緯創、廣達、宏碁等三位數的股價,最後因為飽和、衰退股價一落千丈,加上華為事件,5G相關供應鏈也成了重災區,光通訊股的業績會延後,短線類載板欣興、南電、景碩強,也是低價股
原本內資業內回流重新拉升的漲價概念股,也全面重挫回檔,矽晶圓、被動元件、二極體反彈完畢,而被動元件三雄華新科、國巨、禾伸堂在6日打到跌停,好不容易築底反攻,籌碼又亂了。風浪中,自行車巨大及美利達整理結束,逆勢向上,生技醫美股如羅麗芬-KY、大江仍有潛力再攻,蘋果等FANG科技股大跌,美股只有Tesla連續抗跌上漲,相關車電及汽車零組件供應鏈比蘋概有潛力。


朱成志

國內知名的股市聞人、投資專家,在市場投資及研究資歷已逾20年。朱成志早在民國89年(1990年)即研發股票分析系統軟體,成立萬寶網路科技公司,出版雜誌萬寶周刊,該公司也做基金平台,代理六、七百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