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975/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變身動員鬥爭團體,真的在執政嗎?
◆ 聯合報黑白集/外資在避什麼險?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政策 意在吸引投資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政策 意在吸引投資
2025-04-0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2日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全球屏息關注。美聯社
川普預定在4月2日對全世界各國,宣布附加普遍性關稅,這引發各國股市恐慌,金融動盪,許多國家也在考慮反制措施,全球關稅戰山雨欲來。川普要施加關稅的目的何在?
美國總統的施政,首先反映的是國內選民的需求,自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以來,無論是川普的第一任,或是拜登,乃至川普的第二任,勝負關鍵都在中西部關鍵州,而勝選者的政策莫不呼應美國鐵鏽帶嚴重的失業問題,雖然川普與拜登手段不同,但目標都是一樣:讓美國重新成為工業生產的大國,國內充分就業。
拜登用的手段是胡蘿蔔,以補助的方式,誘使外國投資,無論是晶片法或通膨抑制法,都對外國投資慷慨補助,過去五年,外國直接投資已經從970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300億美元,足足增加了137%。
川普則是手持關稅巨棍,逼著企業不得不到最大的市場美國來投資設廠,否則加上關稅後,成本太高,將會失去市場,川普對「棍子勝過胡蘿蔔」很是得意,說自己無須花錢補貼,願意投資美國的,能增加國內工作機會,不願投資只有付關稅,則可以增加國庫收入。
各大跨國企業紛紛趕在4月2日的關稅大限之前,極力避免關稅及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川普剛就任,軟銀的孫正義,就連袂與 OpenAI、甲骨文,在白宮與川普共同宣布了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 AI 開發計畫,總資本達到450億美元,在美國各地建設數據中心,並附設用來滿足其電力需求的發電設施。
孫正義前例一開,大家紛紛跟進,日本首相石破茂2月在白宮高峰會上,承諾對美投資提高到1兆美元,包括汽車巨頭赴美設廠,以及擴大採購能源和科技產品;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共同宣布的1,000億美元追加投資計畫;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在白宮宣布追加投資210億美元,擴大汽車生產線,並建造全新鋼鐵廠。
如今面臨關稅的威脅與壓力,全世界的企業都在考慮,要不要學台積電與現代汽車的例子,趕快也到美國投資,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個奢侈的選擇。
首先,對於那些超大企業的上下游業者,因為屬於同一供應鏈,已經鎖定,所以只好隨著台積電或現代走,沒得選擇。
其次,也不是每個企業都會轉移到美國生產,以避開關稅,大部分的企業都還在觀望,並相信大部分關稅可以轉嫁到售價上,也許市場會縮小,但貨品仍然可以賣到美國去。
企業還有的考慮是,比誰的氣長,川普只有四年,下一任總統可能會降低關稅,忍一忍,或者是找尋其他替代市場,也許可以度過這四年;況且建廠是幾年的過程,也許等投資下去,廠也建了,四年政策又變了。
不在美國生產,就要多付關稅,這就涉及是企業要負擔,還是轉嫁消費者?一般是各自負擔部分,這當然就對售價有影響,但川普說,他「根本不在乎」進口車是否會因此漲價,因為這樣人們就會開始購買美國汽車。
即使在美國生產,川普的普遍關稅,勢必將造成物價的波動,倒過來影響人民的購買力;現在有多大的負面效果,眾說紛紜。
不過川普政府官員口徑一致,都說大家要忍耐暫時性的調整,而且川普可以把責任推給聯準會,認為是貨幣政策的問題。
目前聯準會嚴陣以待,原本今年預定通膨已經遏止住,可以逐步降息,現在看起來情勢險峻,未能輕易降息,但是經濟緊縮的危險又將興起,讓聯準會現在瞻前顧後,謹慎因應。
美國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9.8%,服務業才是大宗,占到67.8%,美國要恢復成上個世紀的工業生產大國,是不可能的,美國的製造成本高昂,工人的生產力遜於其他國家,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川普想藉關稅政策,倒逼世界各國到美國投資,是扭曲資源的最佳配置,即使消費者暫時願意以昂貴價格,享受低水準的貨品,長久下來,不可能持續的。
聯合報黑白集/外資在避什麼險?
2025-04-02 00: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股前天大跌906點後,昨天以21280點收盤,反彈584點,漲幅2.82%。圖/本報資料照片
川普開徵對等關稅,台灣股匯雙殺;不僅是亞股最慘,也是最弱亞幣。台積電赴美投資,外資竟從台股大逃殺,這是演哪齣?政府呼籲投資要看基本面,但股民卻憂心「外資看到什麼風險」,質疑「這波真的只是跌關稅」?何以只見台幣獨弱,日韓及大陸貨幣卻升值?
台股最深的五大跌點,四次發生在最近半年。雖都受美股影響,但前三次是股災禍連亞股倒地,上周只是重挫,豈料本周一台股血流成河。第一季台股跌幅高達一成,與日本並列亞股重災區。台日不只依賴美國市場,還都在華府督促下對中備戰。
外資去年賣超創紀錄,年底加碼匯入,被視作對台信心不變。豈料,接下來三個月上沖下洗,賣超六千多億,幾追平去年。外資加速獲利了結,無怪台幣重貶至九年新低。股民質疑,是外資杞人憂天,抑或台灣被溫水煮蛙?
「股市是經濟櫥窗,櫥窗愈黯淡,也是經濟出問題的通知」;綠營國師曾看衰香港,下此評語。但最近台港股市豬羊變色,格外諷刺。外媒稱,賴政府認為台積赴美,使台灣漸獲川普支持。若情勢有利,為何外資大賣台積電,套現避險?
川普是全球經濟黑天鵝,正推動抗中擒諜的賴清德,市場殺傷力不遑多讓。台灣內有獨裁專政,政府秣馬厲兵全民備戰,動盪市場怎會有外資願涉險押注?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變身動員鬥爭團體,真的在執政嗎?
2025-04-02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 記者林俊良/攝影
大罷免風起雲湧,台灣政治就只剩下指控、標籤和亂飛的假訊息,再沒有理性討論空間。這些行動,主要由民進黨引領主導。閣揆卓榮泰率閣員四處下鄉開講,數落在野黨的不是,神采飛揚。而狂躁的總召柯建銘,則率黨團在國會議場「敲拐杖」、「貼封條」杯葛總質詢,進而查封國會。從這些表現看,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其實更像一個動員鬥爭團體,只顧煽起對立戰火,並不在乎如何執政。
當整個賴政府率領黨政投身大罷免,國內政治即註定淪為仇恨殺伐的場域,一直到八月罷免投票結束前,台灣都不可能再有寧日。令人擔心的是,這段時間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正大肆開打,衝擊台灣及全球經濟甚鉅;而我國立法院的監督功能形同癱瘓,心不在焉的卓內閣則鬆散無能毫無對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的產業只能自求多福,或只能任憑宰割?
當賴政府全心全意投入大罷免,利用各種低劣的技術性策略杯葛反制,已造成體制運作的癱瘓。近日,立院「國發基金調查委員會」調查國發基金投資不當問題,邀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前往報告;劉鏡清第一句話竟說,「我們黨團認為這是一個違法的會議」。堂堂國發會主委在立法院答詢,竟然奉「黨團」的旨意行事,這是多麼荒唐與不堪!就算劉鏡清不懂「黨政分離」的概念,難道也不知道政務官應有自己獨立的政治人格,在體制上也完全沒有聽命「黨團」的道理。但在民進黨團教唆下,劉鏡清竟稱國會調查為「違法」;這種事,日後勢必層出不窮。
卓內閣政務官自我作踐,還不止如此。為了驅離三名陸配,內政部長劉世芳拿出「大砲打小鳥」的本事,左批陸配亞亞「不是簡單的媽媽」,右評陸配小微「跟國台辦關係不錯」,印證那句「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的名言。驅逐幾名陸配,若是「依法行政」,交由事務官執行即可,何必要部長親自上陣動刀?包括北一女老師區桂芝批評賴總統將對岸定調為「敵對國家」,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竟質疑她是否適任,也同樣撈過界太遠,意圖用政治權威欺壓平民。
為了大罷免,造成行政及立法體制空轉停擺,代價已經太大。更糟的是,賴政府竟用各種手段限縮言論、催化仇恨,不惜對國家社會造成長期傷害。賴清德祭出「賴十七條」,宣布恢復軍審,制定專法管制言論,都是在「國家內部找敵人」,連陸配、小公務員都不放過。沈伯洋將國民黨、民眾黨、新黨和共產黨貼上「四合一敵人」標籤,鎖定在野黨抹紅,更是催化大罷免的有效撒手鐧。七十五名學者連署要求捍衛法治及言論自由,卻遭綠營側翼鋪天蓋地的出征,即不難想像社會氣氛如何。
意外的是,民進黨這股「逆我者亡」的騰騰殺氣,近日竟然開始劍指綠營今昔同志,令人瞠目結舌。柯建銘公開點名沈富雄、郭正亮、林濁水三名昔日同志,怒嗆三人「賣台背骨」,會留下歷史惡名。事實上,素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的林濁水對大罷免持支持立場,只因提醒柯建銘要如何化解藍營指他「想當立法院長」的攻勢,竟遭老柯惡言相向,說他「假台獨,真賣台」。不僅如此,綠營基層高雄市議員黃明太逆風力諫黨中央,稱高雄議會一直都「朝小野大」,也沒有窒礙難行。他立刻遭到綠營圍攻痛批,叫他「滾出民進黨」。
從大罷免的聲勢,民進黨不愧是厲害的動員鬥爭團體,把台灣政治、社會、黨內都撕裂。問題是,它真的在乎執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