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當活著非理所當然,誰是他們的心靈捕手
◆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基金才是最軟一塊
◆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2020-11-29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國人再度憂慮台灣經濟是否會被邊緣化。的確,任何國際市場競爭態勢的轉變,都容易挑動國人敏感神經;只要台灣無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自憐、疑懼的綜合心理都會油然而生。台灣現實上無法加入 RCEP,當然會影響出口與吸引外人投資,只是由歷史經驗來看,過度恐慌及疑懼並無必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務實面對、妥為因應。

過去在南韓陸續簽署美韓、歐韓、中韓等自由貿易協定(FTA)時,台灣都曾憂心忡忡,其中對中韓 FTA 的疑懼尤深,認為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核爆級的衝擊。然而五年多以來,台灣的出口表現較南韓猶有過之,反倒是南韓的中小企業普遍受到嚴重的進口衝擊。FTA 的市場開放本就有利有弊,南韓正是一例。

我們不能因此就阿 Q 式地漠視參與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只要台灣還無法改變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型態,則致力參與經濟整合就有其重要性。RCEP 簽署通過之後,因而引發高度關注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當然是台灣參與經濟整合的首要目標,這也是促使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機會。

政府宣稱對於加入 CPTPP 已有準備,但日本首相菅義偉近日已明確宣告,主動與英國、泰國洽談加入事宜,若台灣無法妥善處理福島核區食品的進口問題,要想加入由日本主導的 CPTPP,恐怕極為不易。再者,政府宣稱已有準備,但相較於當年日本政府為了加入 TPP 的總動員,大規模且鉅細靡遺地與民間業界溝通,台灣的企業似乎還感受不到政府的努力。

其次,我們必須務實面對 RCEP 對傳統製造業的衝擊。事實上,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經年之際,台灣的製造業已朝兩極化發展,電子製造業普遍受惠,傳統製造業則備受衝擊,加上傳統製造業先前面對的國際競爭已劇,RCEP 可說是帶來三度傷害。所謂「務實面對」,長期而言,就是必須體認到傳統製造業必須更有效地掌握自主技術、升級轉型,否則就會面對能否存續經營的嚴肅問題。

以機械業為例,面對疫情、新台幣升值、RCEP 完成簽署等接踵而來的衝擊,業界力陳「關稅」與「匯率」是廠商兩大命脈。但政府就此兩者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很難與大趨勢對抗,更重要的是智慧機械還是政府先前 5+2 產業創新計畫中名列第二且「屢獲肯定」的重要目標產業。時至今日,「智機產業化」、「產業智機化」的產業升級目標,似乎引不起廠商興趣。

無論面對疫情或經濟自由化衝擊,政府慣性反應便是紓困補貼,以期度過難關。然而,政府協助產業必須符合「救急不救窮」的原則,要確定衝擊過後產業能夠自主良好發展,否則便是資源錯置。事實上,隨著市場脈動與台美經濟合作的趨勢發展,台灣的電子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未來仍將有長足的發展空間,且需要大量人才、土地、水電、勞工等各項資源,屆時勢必會在資源的量和價上,對傳統製造業帶來巨大的排擠效應。如今,台灣可能養不起傳統產業的呼聲日高,果若如此,政府也許需要開始思考如何轉變長期產業政策。

台灣的經濟結構與韌性已較十年前優化許多,尤其是內需支撐經濟成長的能力顯著改善,也因此在今年面對較金融海嘯更嚴峻的國際經濟局勢時,不再重演當年出口近乎腰斬的慘況,這樣的轉變也讓台灣較無需擔憂 RCEP 這類經濟整合的衝擊。當然,持續強化內需與提高出口價值,避免量產殺價的出口競爭,還是因應 RCEP 的不二法門。更者,政府必須體認昨日的成功模式,不見得可以在明日複製,大破大立地因應局勢變化,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基金才是最軟一塊


2020-11-29 03: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涉嫌收取證券業者回扣,指示代操業者下單炒作某公司股價。類似「個案」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說,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且不論蔡政府對勞工的承諾跳票多少,如今連攸關每名勞工權益的勞動基金都驚傳弊案,顯然在部分官員心裡,勞動基金才是最軟的一塊,肆無忌憚地軟土深掘」,既A了勞工荷包,也重創政府公信。

勞動基金規模已達四點四兆,含括新舊制勞退、勞保、就保、墊償與職災等六大基金,是許多勞工身家之所繫因此,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必須秉持安全、透明、效率、穩健原則投資,以追求長期穩健收益。但從該局游姓組長涉嫌受賄並勾結業者共同炒股來看,顯然監管內控機制大有問題,才有漏洞可鑽。

巧合的是,勞動基金九月單月虧損高達七四九億、年度收益僅廿餘億,遠落後國內外大盤就算勞動部長許銘春掛保證投資非單一組長可操控、短期虧損與此案無關,但廣大勞工眼看其績效比「猴子射飛鏢」還差,怎可能不與「內鬼」作聯想?

過去國票員工楊瑞仁搞出台灣史上最大個人經濟犯罪,英國老牌霸菱銀行垮於新加坡分行交易員李森勞保勞退基金也曾因委外代操的投信業者涉弊而慘賠。歷史斑斑,勞動基金當然有可能因稽核控管缺失栽於一人之手,何況還牽涉官商勾結。蔡政府若不能給清楚交代,只怕荷包受創勞工的反撲將更甚於萊豬!










聯合報社論/當活著非理所當然,誰是他們的心靈捕手


2020-11-29 03: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學生不幸事件發生後,台大已成立專案小組體檢校園安全,並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大學生自殺身亡的人數,已經比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還多。」精神科醫師的形容聽來驚心,卻是事實。傾全國之力防堵新冠肺炎,七人死亡;但在年輕世代竄流的心理病毒卻未得到同樣的關注,今年迄今有七十八名學生輕生致死。如何接住受苦的年輕靈魂,不致隕落,是緊急而重要的議題。

也因近日大學校園多起輕生事件,外界才得知,原來即使資源豐沛如台大,心輔中心人力配置未符法定要求,對眾多的求助學生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兩周前預約,午夜秒殺,更遑論危機處理。

媒體、名嘴有各式解析,但可能治絲益棼。去年台灣才通過「自殺防治法」,其中限制媒體對自殺議題的報導方式,擔心引起「維特效應」,觸動相似困境的人選擇輕生。學者擔憂,將輕生原因指向頂大光環的枷鎖時,可能讓同樣因「人外有人」而心靈窒息者,以為輕生是解脫之道。何況至今沒有研究支持頂大學生自殺率高於其他學生。倒是英國研究發現,大學生的自殺率,與同年齡層的非大學生相較,並無明顯差異。搶救頂大生,不能忽略其他受苦的靈魂,更怕弄錯方向。

研究也顯示,防治自殺極為有效的方法是名人現身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及哈利王子成立Heads Together基金會,喚起世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並支持精神疾患勇於求助。哈利王子公開他曾因喪母陷入憂鬱並尋求專業協助。威廉王子與憂鬱症患者Lady Gaga 跨海連線直播,王室加上明星光環,讓汙名褪色。「Heads Together」並提供實用的工具給職場及學校。例如網路心理健康學校」,協助老師成為學生的心靈健康守護者

這些都能給心理資源匱乏的台灣校園許多啟發有大學教授建議,將導師經費挪給心輔中心。但能拉住站上死亡線者,通常不是心輔人員,而是身邊的同學及信任的師長。應讓師生都成為有能力接住危險心靈的安全網,學習如何積極傾聽,不強作建議或評斷,而是傳達「我在」的訊息。全民的心理衛生知識補強,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即時的心靈捕手。

台灣其實是心理健康荒漠。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底,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口號「沒有心理健康就不算健康」,承諾制定國家級的心理健康自殺防治行動計畫、增加心理健康專業人力、強化學校及職場心理健康體系等,至今看來是空中樓閣

WHO 推估,每一塊錢的心理健康醫療服務投資,可得到五塊錢的社會及醫療價值,憂鬱和自殺造成的經濟損失則超過千億元。專職心理健康的業務掛在心口司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讓心理和口腔掛鉤成舉世唯一的奇妙單位,立委估算投注在心理健康促進費用,是衛福部整體預算的千分之三。蔡總統對心理健康的承諾果真成了「心口不一」的笑話。

監察院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曾對國民心理健康預算編列嚴重不足提出糾正,但政府多年來平均花在每位國民的心理健康預算,總在廿多元徘徊,被譏為連三角飯糰都買不起」,如何搶救生命?美、英、法、澳等國心理衛生支出總衛生預算百分之六到十,我政府對心理健康的投資,明顯不如國際,更遠遠落在人民需求之後。  

年輕生命的消逝,不應只換得歎息,也不宜輕易簡化為頂大詛咒或個人想不開等鴻毛意外,應讓它具有泰山之重,成為觸動改變的契機。我們需要預算、需要人力、需要更多的心靈捕手。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 1995 ( 要救救我 )

【重磅快評】蘇貞昌站萊劑防線衛兵是設計好的拔官劇本

◆  【重磅快評】歧視美豬或小明?陳時中自主下台也剛好
◆  【重磅快評】蘇貞昌站萊劑防線衛兵是設計好的拔官劇本
◆  【即時短評】有政府會甩鍋 萊豬自主標示誰安心?






【重磅快評】蘇貞昌站萊劑防線衛兵是設計好的拔官劇本


2020-11-29 11:36  聯合報 /   主筆室
蘇貞昌小心翼翼處理萊豬議題,以免砸了蔡英文討好老美的算盤,屆時恐怕不是只拔官而已。圖/ 本報資料照片


在生腸、豬肚飛舞中,行政院長蘇貞昌窩囊的完成施政報告。他一定很嘔,防線是總統蔡英文討好川普畫的,卻交代他來站衛兵,頂頭上司交辦不得不從,更糟糕的是以閣揆大位要脅,守不好,隨時被踢下大位是可預見的。防線不好守,不能守少,也不能守多,若沒精準地剛剛好,隨時會被拔官;不過是不是精準,不由蘇認定。

先說防線不能守少,防線若是失守幾分幾釐,至多被認為衛戌不力,讓反萊豬陣營得寸進尺,萊豬不能如期登陸台灣;不過,這還是小事,若刻意挑剔蘇是反萊豬一員,他就慘了,不只身敗,還名裂。這當然是政治操作,原本就設計的拔他官劇本。

防線也不能守多,因為若守得多,會讓國人反萊豬警覺升高,反萊豬的力道大增,更增加蔡政府迎美豬的難度。簡單說,人體內環境毒素、食安毒、生物毒早已累計至危險程度,蘇貞昌不至於不知道現況下國人之前所以未發病,是因為累計的毒素尚未跨過臨界點;吃一口萊豬,萊克多巴胺的臨門一腳,會讓國人中毒、發病機率大增。

醫界為什麼反萊豬的聲浪很高?一方面是萊克多巴胺本身就毒,不必 PPM,甚至 PPB 的微小劑量即對人體造成傷害;另個原因,萊劑是許多毒性元素的觸動劑,讓毒性物質「甦醒」,讓生物體內的「毒性累加」迅速發生,原來未跨越臨界的毒性物質,一舉跨過致病門檻。

所以,蘇貞昌絕不能觸及萊克多巴胺可能引發生物體內毒性累計話題,不能多事談毒性物質,更不能談萊劑是毒性物質觸動劑;每個談及萊豬場合,一定嚴守萊克多巴胺,此外不多說一個字的鐵律;再想好心提醒國人,但多說一句的後果是反萊豬的氣勢爆發,蔡英文討好老美的算盤就砸了;屆時不是只拔蘇的官而已。

站衛兵站到如此無尊嚴,應該蘇沒有想過;國人更可憐,連被提醒的機會都沒有。










【即時短評】有政府會甩鍋 萊豬自主標示誰安心?


2020-11-29 00:43  聯合報 /   記者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圖/本報系資料照


前天為了萊豬議題,立院上演全武行,但在野黨的激烈抗爭仍擋不了蔡政府強硬開放萊豬的政策,甚至連最基本的標示豬肉有無萊劑都做不到。陳時中昨天稱「相信台灣市場未來會自然走向標萊劑」,讓人不禁納悶,若市場本身就能做到清楚標示,還要政府把關幹嘛?民間不滿聲浪高漲又是為了哪樁?

蘇內閣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有政府,會做事」,但對照昨天陳時中的說法,無疑是在自打嘴巴,原來會做事做到最後,就是什麼也不做,相信市場會自主標示,如此「佛系把關」若非想法太天真,就是陳時中在自欺欺人。

宣布開放萊豬以來,話術欺騙人民似乎是政府的慣用招,陳時中先前在委員會備詢時,針對是否同意先查廠後開放的問題時,也試圖以30月齡以上的美牛查廠來和萊豬查廠混為一談,大打烏賊戰的背後,無非是想逃避政府該負起的把關責任,和如今把清楚標示的任務甩鍋給市場自主如出一徹。

若把時間軸拉長來看,蔡政府面對萊豬的政策轉變猶如擠牙膏,眼看民怨節節高升,才一點一點地加強管制措施;但令人遺憾的是,縱使如今已有近7成民意反對萊豬開放,行政團隊願意做的,還是只有做半套的五大原則,要嚴格稽查、逐批查驗,但人力在哪不知道;要新增貨號,但比照基改食品做不到;現在連基本的清楚標示,都被陳時中推給市場自主,這樣的鬆散把關,要民眾怎能安心。

針對國民黨前天在立法院丟豬內臟表達抗議,陳時中表示,沒必要做到這樣。但眼看再過一個月萊豬就要進口國內了,相關配套仍如此鬆散,陳時中該思考的問題或許是,若好好問政就能得到善意回應,誰願意在國會激情演出?又到底是誰一再推卸該負起的責任,把在野黨逼上要用如此激烈手段,來凸顯問題嚴重性呢?








【重磅快評】歧視美豬或小明?陳時中自主下台也剛好


2020-11-29 15:35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因應民眾需求,他相信台灣市場最後將走向自主標示。圖為陳時中昨天與桃園市長鄭文燦訪視夜市攤商標示食材情形。記者張裕珍/攝影


這幾天,蔡政府真是讓國人開了眼界,為讓蘇揆能夠上台作施政報告,大動作宣布宣布「進口豬肉全方位管理五大措施」,包括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但結果卻是樣樣都只做半套,甚至連半套也不到,而衛福部長陳時中談「清楚標示」竟搬出「自主標示」,從「清楚」到「自主」的距離,正好等於「有政府」和「無政府」之間的差距,部長做到這種地步,「自主下台」也是剛好而已。      

行院院祭出進口豬肉全方位管理五大措施」其實是環環相扣,但蔡政府的執行方式根本經不起檢視,其實個個有問題、環環不相扣,赴美查廠僅查新不查舊,新增貨號並未針對萊劑而訂定的貨號,清楚標示到了陳時中口中變成自主標示,而逐批查驗、嚴格稽查也是充數的項目,所謂的五大措施不過是五大皆空而已。 

其中與民眾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清楚標示」了,所謂的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嚴格稽查,都是權責單位的執行項目,民眾不一定感受得到,有無落實也難以監督,要讓民眾對食安安心,只有從「清楚標示」著手,問題是,沒有萊劑貨號,查廠只查新廠,陳時中又高唱自主標示,因為美國也是這樣,標示會違反「不歧視」原則;國人不禁要問,蔡政府不是說「有政府、會做事」嗎?結果,查廠只說查一半、貨號不列萊劑肉品,這個部長更乾脆連清楚標示交給業者「自主標示」,不知道這個政府說會做事,到底是會做什麼事?

其實,要談清楚標示,陳時中確實箇中好手。新冠肺炎爆發後,世衛早已而正名,但陳部長口中猶掛武漢肺炎至今;滯留大陸的台灣人回不了家,就是被陳部長標示為「要為國籍選擇而承擔」的那一群人,湖北病童千里送藥後,陸委會要為「小明」們開小門回家,陳部長硬是不許,更管不了有無歧視的問題,折騰了半年,才得以分級「小小明」、「小明」、「大小明」分批返國 ,害得小明們今年不敢再奢望返鄉過年,人不如豬,不能說不是陳部長執行徹底之功。

這回,國人也清楚萊豬終不可擋,僅能卑微希望進口肉品清楚標示萊劑才好作選擇,這可是陳部長的老本行,但陳部長卻興趣缺缺,抬出美國市場也是自主標示,還說馬政府時代開放美牛也沒有標示萊牛作為擋箭牌,但卻刻意忘記兩國民眾消費肉品習慣的重大差異,行政院日前才說要清楚標示,昨天就被他打回票,難道陳部長只對政治標示有興趣?對食安標示就興味索然?

內行人都可以看出來,蔡政府橫豎都是要進萊豬,萊豬之後,日本核食也已掛號要搶進台灣,國人的健康以後再說了,但蔡政府如果搞不定萊豬,核食絕對叩不了關,蘇貞昌團隊目前就剩這一點兒價值,丁怡銘出包、秋鬥民怨沸騰、中天頻道赤裸爭奪、勞動基金爆炒股醜聞等等,紕漏再多,蔡英文也能忍受,因為後面還有硬仗要打,蘇陳之流還有派上用場的機會吧!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  大屋頂下/法理不可能台獨,經濟不可能脫鉤 川普衝擊與兩岸關係
◆  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
◆  最「血腥」杯葛後 得回歸問政了
◆  學生忘記本分…有飯也沒得吃
◆  濫用健保?別給台胞貼標籤
◆  數位化 別讓銀髮掉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


2020-11-29 03:28  聯合報 /   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富士山的美令人忘言,京都的枯山水不僅令人忘言,還有一種寧靜的孤寂感油然而生。美,是由外在深入內在的中間橋梁。孤寂是比美感更深入內心的感覺。就像一朵花,花美而根葉是孤寂的。孤寂襯托花的美。禪也一樣,美與孤寂感都是禪的面貌。

禪的感覺如此奇妙。有人說禪是天的語言。天,虛無飄渺,默然無聲,無聲中卻可體會到有個沒音聲的聲音穿耳入腦,帶來了靈感。這默然啟示,正是莊子所說「天籟」。想捕捉天籁,必須孕育寧靜心靈。寧靜是天籟的門,多聽天賴,禪的感覺就愈入心。

禪入於心,用現代觀念說,是在意識與潛意識間自由進出。莊子談及,有一天,孔子見老子,老子剛沐浴好,正「形如槁木」(忘形),「狀如死灰」(忘情),呆呆片刻才回過神。孔子問,您怎麼了,老子說「吾心遊於物之初」。「物之初」是很迷人地方。悠遊於物之初,莊子稱為「見獨」。

莊子藉真人女偊來談永生的方法,女偊不知多少歲,狀若孺子,女偊告訴南伯子葵,修道有七個次第,由外天下、外物、外生,到朝徹、見獨,然後才無古今、不生不死。外天下是忘了天下存在,忘了物我,忘了人我,把自己安在「吾喪我」內心獨有狀態中。這時在默然中會有一點心光升起如朝陽清澈,然後進入見獨境界。見獨是在沒有對待的物之初中安然自在。因而進入無古今、不生不死的永生境界。

禪入心靈有三層次,美是第一層次,孤寂第二,見獨第三,莊子著重在見獨境界,並以心齋說明如何見獨。心齋是心的齋戒。也可說是莊子的「觀音法門」。孔子告訴顏淵「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因為耳朵是機械性器官反應外界音聲。「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因為心容易被成見左右,所以應聽之以氣。氣可分成有形氣與無形氣。無形氣由物之初而來,近似天籁無影無蹤。如此由物之初,不扭曲,不迎不拒,來聽取外界音聲,才能入於見獨心境。

心齋可悟道,坐忘是修道,而見獨是見道。這三者皆是在「ing」當下,而當下正是佛法精要所在。莊子與佛陀幾乎同時談當下,我喜歡佛陀的莊嚴,也喜歡莊子悠遊人間的態度。人間似夢,莊子却以更美說法談夢裡人生。「莊周夢蝶」,這夢與非夢,禪又非禪意境,怎麼說都說不清楚。却引人省思,而恍然大悟,快意非常。所以,我相信莊子也是「中華禪」源流典範,當時禪尚未進入中土。

在宇宙中,不論古今,在每個人心中,都流淌著一股無形智慧潛流,那潛流在老子、孔子、莊子,或佛陀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無時不默默地影響我們的心思,產生「吹萬不同」的「地籟」,這吹萬不同的心智差別,使我們遠離物之初的智慧潛流,這潛流的消失是莊子所講渾沌之死。

禪於漢末傳入中土,與中華文化結合,經惠能一花開五葉,形成更有深度的中華禪。後來甚至影響日本文化。禪,脫胎於印度,在中土成熟,而中華禪傳入日本,成就日本禪風。

我們由富士山的美,到枯山水的孤寂,然後在莊子見獨中,看到人間未來,雖然那未來如夢似幻,但「如夢」正是「莊周夢蝶」的美,「似幻」正是「蝶夢莊周」的真,真美皆俱,而夢幻難分。我們置身其中,豈非生命之大美哉!正是最美的「人籟」。

天籟、地籟、人籟,是莊子的禪,禪與莊子密不可分。建議大家讀讀莊子吧!









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2020-11-29 03:33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拜登內閣第一波宣布的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安顧問蘇利文,其實都是拜登子弟兵,拜登強調要修復停損川普政策對美國的破壞,「美國回來了」代表著世界所熟知的美國領導要重返國際舞台。

過去川普能成為美國總統有許多因素,其中有伊拉克戰爭與金融風暴之故,使得美國民眾對華盛頓與華爾街建制精英反感,才讓政治素人川普有機會進行一場總統實境秀

現在,川普被解雇了,拜登圈內歷練與建制專業取得勝利,他任命的內閣也反映同樣特質;拜登強調第一天就要上手,所以多是民主黨體制內的政策老手,特別外交國安的兩位都是長久政策幕僚也粉墨登台。

建制老手多半會依循傳統理性,穩當開展政策作為,但是經歷川普政策的動盪,加上川普主義持續影響共和黨,拜登政策應該不會只是 Obama 3.0(意指歐巴馬第三任),也不會是 Trump Lite(持續但淡化的川普政策),而可能是兩種混合的 Biden Mix。

拜登的外交國安政策應該會呈現兩種特質:「強硬的理性決策者」及「多邊的現實主義者」。建制老手會從穩健理性角度看政策,但是面對影響美國利益的議題卻立場堅定,因此拜登外交會是強硬的理性決策路線,這對中美關係應會有深刻影響。

至於拜登強調重返多邊機制,在巴黎氣候協定與 WHO 已十分確定,可是多邊主義對美國只是分擔責任,拜登會從實際利益檢視是否重返川普退群的國際組織。

拜登外交下,中美間將會是「合作與對抗兼具的務實中美關係」,拜登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敵對國;中美間應會在氣候變遷等層面合作,貿易戰降溫為貿易談判,目前平均廿%的進口關稅會逐步降低,中美間重回現實主義的權力競合,但謹慎的互動關係。

可是,歐美社會對中國質疑聲浪仍大,川普過去反中政策都推到極致,拜登政府很難在短期內翻案,部分議題也會持續管制或對抗。例如今年七月中,龐培歐一反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不表立場的態度,公開宣稱反對中國歷史水域主張,中美在南海對抗應會繼續。此外,川普對於中國科技公司技術管制措施,牽涉到中美科技力消長,拜登應該會持續部分管制措施。

拜登外交下,台美間將會是「沒有驚奇的良好台美關係」,拜登不喜歡兩岸驚奇,過去他曾反對出售神盾艦、反對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案,也曾撰文反對布希總統說不計一切支持台灣,可見他不樂見操作台灣議題,因為他曾說「只是給中國一個教訓,卻不符合美國實際利益」。

但另方面,拜登對台灣的支持,從參議員時期就十分堅定,肯定台灣民主化與支持參與國際組織,且強力支持台灣關係法的戰略模糊政策。拜登曾在二○○一年來台訪問,與陳水扁總統會面,布林肯也於一五年在華盛頓與蔡英文總統會談,並曾在國會表示願與台灣首位女總統合作。

拜登外交下,中美台之間將會是「管控穩定的三角關係」,拜登應該不會讓台灣再成籌碼,也不會主動跨越紅線,管控中美台關係的穩定;但影響三角關係因素日益複雜,如台灣內部政治、兩岸軍事對峙等,需要各方都謹慎彈性地管控三角關係的變化。

現在看衰美國為時過早,但整體實力已不如過往,加上國內分裂對立嚴重,川普主義持續影響美國政治,美國隊長要重新主導世界秩序的內外挑戰甚多。因此,中美關係會和緩但未必順暢,台美關係轉低調但支持聲大,中美台三角關係則需管控穩定,但變數持續增加;換言之,未來中美台與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將成為新常態!









大屋頂下/法理不可能台獨,經濟不可能脫鉤 川普衝擊與兩岸關係


2020-11-29 03:37  聯合報 /   黃年


前篇《大屋頂下》說,川普為世界留下了兩個問題:一、要不要阻止中國崛起?二、民主自由體制與專制極權體制的鬥爭,究竟誰輸誰贏?

火車開過去,但軌道留下來。川普退場,但川普主義的影響必將持續,只是國際間解答那兩個問題的方法、形式及效果也許與川普不同。當然,兩岸關係也會繼續受那兩個問題的影響。

先談中國大陸。經過川普的翻攪,中國受傷很重。然而,從現今的情勢看,中國在維持政治安定及啟動經濟復甦方面皆呈現正向表現;則往中長期看,中國仍有可能成為一個低民主、低人權的富強國家。

中共雖將繼續面對那兩個問題,但如果川普這種掀瓦刨根的手法也搞不垮中共,則未來其他較川普平和的方法恐怕更對付不了。比如,川普拚命要世界經濟與中國脫鉤,但 RCEP 已告成立。則中共在那兩個問題的壓力下,發展得雖可能較慢較低,但終極仍有可能成為一個低民主、低人權的富強國家。在中程,甚至長程,恐怕全世界都不能再把「中國崩潰論」作為一種必然的戰略想定,台灣也是。

低民主將更是中共的手段,富強則更將是中共的目標,經過川普的衝擊已呈現得更明顯與強烈。比如螞蟻金股 IPO 的一夕變卦,與中共對香港情勢不留餘地的處置手段,眾人皆曰「中共的吃相難看」。但是,對中共來說,已經顧不得「吃相」的美學問題,目的就是要「吃」。

我認為,川普的衝擊升高了中共的危機感,效果是使中共的專政極權更緊縮,並極可能更加激活其「制度優勢」。這是台灣應當識讀的訊息。

當然,川普衝擊已使中共知道台灣問題比過去想像的棘手。但是,以中共的意志與實力,若要對台灣維持「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應無問題。而中共若能做到這兩點,則時間必然將站在中共的那一邊。

再看台灣。前述那兩個「川普問題」在國際間的升降,會使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隨之升降。而經過了川普衝擊,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確見上升。

問題在於,在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上升之際,蔡英文政府卻使台灣面臨兩種抉擇:一、要將這個有利情勢用於鞏固中華民國?二、或者用於經營台獨?

這就是十一月八日《大屋頂下》所說:在台美關係的「堡壘台灣」與兩岸關係的「民主燈塔」之間,蔡英文是要升高其矛盾?或者要增加其互補?

更實際地說,就是蔡英文究竟要以中華民國面對美國及北京?或以台獨面對北京及美國?

再更實際地說,蔡英文應當自問:台灣生存發展的最高戰略目標究竟是要消滅中華民國?或是要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

前文說,北京的底線是「兩個不讓你」。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顯然,台灣的局限則在「兩個不可能」:一、法理不可能台獨。二、經濟不可能脫鉤。

如果蔡英文當局能在中共底線「兩個不讓你」與台灣局限「兩個不可能」作一理智的判斷,應當不難在中華民國與台獨之間作出正確抉擇。

兩年多來,兩岸情勢急劇惡化。昔曰:「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如今局面卻已變成「大事小以狠/小事大以恨」。這絕非久長之圖。

兩岸情勢確因川普衝擊而變本加厲,但川普畢竟是變態與畸形。兩岸終究必須重建常態與正軌。在川普衝擊餘波盪漾之際,兩岸皆應有檢討過去、策勵將來的思考。

首先,中共必須承認其對台政策已徹底失敗,必須改弦更張。

中共敗在「三統兩論」。武統、和統、買統,三統皆失敗。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兩論也失敗。

兩岸關係已經成為國際風雲的一部分,亦即已成為前述那兩個問題的一部分。因此,中共現在對於兩岸問題能做的,只是「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卻做不到「和平發展」,也做不到「心靈契合」,遑論「祖國統一」。

何況,香港弄到這步田地,中共卻仍對著台灣大喊一國兩制,難道不覺得自己奇怪,莫非真的已是無話可說了?

中共一直說,台獨是台灣問題的主因。此說大謬不然,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才是台灣問題的主因。沒有「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就不會有今天如此囂張的台獨。

再回頭看蔡英文團隊。民進黨治下的台灣正尖銳面對兩問題:一、能不能台獨?二、要不要民主?

蔡英文或民進黨有可能搞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嗎?絕無可能。現在蔡英文玩的只是「內殺型台獨」,也就是僅能用於撕裂台灣及供綠營內部權力鬥爭之用;而非「外擊型台獨」,亦即不能動中共一根汗毛,也不可能拖美國下水支持台獨。

更嚴重的是,蔡英文及民進黨要不要繼續維護民主政治?以進口萊豬與中天事件為例,蔡政府已成了解嚴以來最明目張膽踐踏民主的醜惡政府。若就兩岸問題言,則蔡政府居然以國安五法禁止人民對兩岸未來討論「台灣方案」,更是莫名其妙。你反一國兩制,難道不容他人的「台灣方案」也反一國兩制?你主張台獨,難道不容他人的「台灣方案」反台獨?民主進步黨,這是什麼民主?這是什麼進步?

總結而言,蔡英文這麼搞,就是用「假台獨」來踐踏民主,又用「假民主」來操弄台獨。長此以往,台獨與民主將兩頭落空,台獨與中華民國也兩頭落空。

因此,北京要檢討,蔡團隊也要反省。

兩岸若要重開機,民進黨應當正面公開主張「九二共識必須回復一中各表的原型」,中共則必須公開承認「九二共識本具一中各表的原型」,雙方皆回到「你認知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我認知你中華民國的立場」,「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再往前走下去。

川普留下的那兩個問題會繼續存在,兩岸問題也已成為那兩個問題的一部分。唯有雙方皆回到「中華民國」,兩岸問題才不至於被國際外力挾持,始可能恢復兩岸和平競合,一同創造共存雙贏之路。

若兩岸任何一方,不論是中共或台獨,想要消滅中華民國,就勢必面對兩岸關係繼續倍蓰惡化的未來,將不知伊於胡底。









最「血腥」杯葛後 得回歸問政了


2020-11-29 03:27  聯合報 /   蘇上允/高中生(宜縣礁溪)
已12度遭國民黨杯葛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赴立法院做施政報告,國民黨立委不滿民進黨團護航,祭出「豬內臟」攻擊。記者許正宏/攝影


經歷十二次杯葛後,蘇貞昌院長終於完成四分鐘施政報告,打破陳冲院長紀錄;過程更可說是史上最混亂的一次。

國民黨近年來嘗試從穿西裝,轉為穿草鞋,參加秋鬥、杯葛議事,一改過去溫和路線的風格,企圖做「稱職反對黨」。從過去十分鐘被清場,到年中為反監院人事的一小時,直到這回十二次杯葛,我們看到國民黨的「進步」。

民進黨執政的這些年蠻橫無理,完全無視人民、在野黨意見,讓人生氣;不過作為反對黨的國民黨,也不能只是打架、抛豬內臟,更重要的是,用專業為人民監督執政,為人民健康把關。若只是杯葛,讓立院空轉,只怕不但沒達到效果,還讓官員不用面對質詢,也阻撓重要議事的推動。

期待這次「史上最血腥杯葛」後,國民黨能回歸專業,傾聽民意、認真問政;至於民進黨政府作為,就交給選民用選票來評斷吧。











學生忘記本分…有飯也沒得吃


2020-11-29 03:25  聯合報 /   安翊/飯店業(高雄市)


有國中學生不服管教,還拍桌嗆聲,老師不得不請警察來協助才平息, 引發議論。因教育部明令不能體罰,功課沒寫不能下課寫,不乖學生不能下課禁足。要求老師像聖人,只能輔導。老師苦口婆心,如果學生不受教,請公權力介入,倒不如説是他們的無奈。

學生來自不同家庭,如果沒有養成活動紀律及學習意願,長大了只會更糟。將責任歸給老師,只是推諉心態。

我們也沒給他們太好榜樣,政府發言人不是上班時間桌上辦事,就是作圖卡誣陷圍魏救趙,立委不是收錢辦事,就是拿公帑考察時買水鬼,隨行人員也自甘擔任小弟;更何況,行政院長老是食指向人,卻忘記四隻手指比着自己。

孔子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當國家從上到下,都忘記本分,每個人都不做自己該做的事。當國家狀況好時,也有分不到資源的風險。更不要説,過去四年多,當政者採遠交(還不一定真的交到好朋友)、近攻(對面的惡鄰居的確被我們氣得牙癢癢)策略,難道真的都沒有人想想,我們還「得而食諸」?












濫用健保?別給台胞貼標籤


2020-11-29 03:24  聯合報 /   李燕瓊/文字工作者(德國)
因「旅外者回台用健保爭議頻傳」,健保署擬取消短期停復保規定。報系資料照片


健保署因「旅外者回台用健保爭議頻傳」,擬取消短期停復保規定;懇請署長聽聽海外台胞聲音。

所謂爭議頻傳應是指特大健保事件,如大手術開刀、生產等;但是小毛病,如感冒到小診所門診等,就如同在地人一樣生病拿藥,應該沒啥爭議吧?是否應針對這些少數特案另擬新案,如部分自費,甚至健保不給付?至少先查核清楚少數濫用者,而不是把所有海外台胞貼上「濫用健保」標籤,有失公允。

舊制「復保繳費三個月」,我們接受;事實上,在德國不少媽媽和我一樣,都是利用假期帶孩子回台灣省親,來去匆匆個把月,照繳三個月保費;開玩笑說才十幾天,朋友約見面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生病上醫院?










數位化 別讓銀髮掉隊


2020-11-29 03:20  聯合報 /   杜宇/農經學者(台北市)


新冠疫情,不僅對全球經濟產生大衝擊,也加速數位經濟發展。數位技術在各領域深化,以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核心的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

各國在推進數位科技,創造新經濟動能的同時,對於貧富、城鄉,還有老少間,是否因數位落差衍生新的問題,恐為數位科技帶來隱患。台灣貧富及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加上邁入高齡社會,有數位障礙的銀髮族大幅成長,蔡政府投入的關注、科研、政策、經費及人力卻嚴重不足,挑戰將更為嚴峻。

農村人口老化普遍,全球仍有許多地區或農村,無法獲取或負擔資通信技術服務,城鄉落差,需要更大金融支援及基礎建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創新」和「數位技術」對於促進小農生計、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及增強氣候變化韌性,至關重要。為此需積極營造農業數位化有利環境,包括加強寬頻建設、發展數位技能促進研發和終端使用者對接,以及制定法規保護農民資料權。

目前國際電信聯盟正致力,將數位化革命轉變為發展革命,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協助農民充分利用包括 5G 和人工智慧在內新技術,在保護環境同時,也提升農業產量,而台灣農村數位化腳步緩慢。

中國大陸這些年積極發展數位經濟,為解決高齡者在使用數位技術遭遇的困難,日前官方頒布《關於切實解決年長者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高齡者外出活動、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七方面碰到的數位障礙,提出廿項具體措施,透過政策引導和社會共同努力,把數位化「絆腳石」變成「墊腳石」,讓高齡者也能共享資訊化發展的卓越成果,關愛老年人就是關愛自己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的來臨,對高齡族群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特別是偏鄉、農村更嚴重),甚至對智慧化設施產生畏懼心理;同樣,農業數位化風潮也給傳統耕作及舊有產銷制度帶來重大衝擊。台灣農業數位化程度偏低,導致產銷失衡幾成常態。如何幫助銀髮族(包括老農)跨越數位鴻溝,順利融入數位生活(如適應高齡生活的改造、老農的頤養天年、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等),政府責無旁貸。

銀髮數位障礙排除,需國家政策強力支持,畢竟身處數位時代,不應讓任何人掉隊,解決問題請換專業上場!

王健壯/老派價值之必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老派價值之必要
◆  朱宗慶/表演藝術轉型進化 機不可失
◆  范疇/美國大選亂象與台灣
◆  楊志良/「法律與秩序」對抗「正義與公平」
◆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  盛治仁/別用過去思維規畫未來教育
◆  方祖涵/暫時無緣花旗球場的台灣精釀






王健壯/老派價值之必要


2020-11-29 03:00  聯合報 /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過去廿年,我雖然參與過三家網路媒體「明日報」、「風傳媒」與「上報」的籌辦與經營,但我始終是個老派記者,一個相信老派價值的老派記者。

我相信:媒體對人應該是其是、非其非,對事應該筆則筆、削則削;相信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記者是永遠的反對者;相信媒體應該以道抗勢,不應該依附權勢;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我相信:媒體因為科技的發展,或許有新媒體與舊媒體之分,但價值卻沒有新舊之分,我相信的那些老派價值,在威權時代重要,在民主時代依然重要;在傳統媒體時代重要,在社群媒體當道的後真相年代更重要。

最近幾年,因為教書的需要,我經常重新翻閱胡適編的「獨立評論」與雷震編的「自由中國」,每一次重讀八十多年前、六十多年前那些早已變成古人的前輩們所寫的文章,都會感到非常汗顏,他們在那個年代那樣的政治氛圍中,不僅在他們所寫文章的字裡行間,向同代的人證明他們是一群有道德勇氣的知識分子,更向後代的人證明他們也是一群有進步意識的知識分子。

因為有道德勇氣,所以他們敢於無所畏懼直面凱撒;因為有進步意識,所以他們敢於不走政治正確路線,不媚俗也不迎合大眾口味。這樣的道德勇氣,以及這樣的進步意識,就是我至今仍然信之不疑的老派價值。

我是一個走過戒嚴年代的記者,非常清楚民主與新聞自由是如何的得之不易,因此也非常憂心民主與新聞自由會在多數人的冷漠中一點一滴消失。這幾年,台灣跟許多民主國家一樣,在政治上都出現了許多「不自由民主」的跡象,不同國家的憲政民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縮,不同國家的新聞自由也碰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

但西方一些媒體,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英國的衛報,在面對這股民主逆流的歷史關鍵時刻,不但一再重申他們對老派價值的堅持,同時也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勇於挺身而出,去捍衛新聞自由在憲政民主體制中應有的角色與功能。例如,紐約時報不斷向它的讀者呼籲新聞重要,比任何時刻都重要」,華盛頓郵報也在它的報頭下印了一行警語民主在黑暗中死亡」。

跟西方這些媒體相比,我們台灣媒體是不是應該要問問自己:我們對不自由民主氛圍的逐漸擴大,是不是警覺得太慢了一點?我們挺身捍衛新聞自由應有的作為,是不是做得太少了一點?我們在網紅與名嘴變成領導風潮的意見領袖,以及社群媒體眾聲喧嘩的這個時刻,是不是也把老派價值拋棄得太早了一點?

專業主義專制主義天敵」,這是我一位朋友盧躍剛說的一句話,他是中國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調查記者,不久前他出版的一本書「趙紫陽傳」,就是他實踐自己這句話的一個證明;他所說的「專業主義」,其實也就是我所相信的老派價值。

前幾天,聯合新聞網有一篇文章,標題引用了民國 15 年(一九二六年)魯迅在一篇文章中所寫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寫得很悲壯,但在民主與新聞自由都遭逢挑戰的此時此刻,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魯迅這句話,當成是來自於遙遠歷史的一句警鐘?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本文是作者十一月廿四日獲頒二○二○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獎致詞改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