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當活著非理所當然,誰是他們的心靈捕手
◆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基金才是最軟一塊
◆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經濟日報社論/大破大立面對RCEP新局勢


2020-11-29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國人再度憂慮台灣經濟是否會被邊緣化。的確,任何國際市場競爭態勢的轉變,都容易挑動國人敏感神經;只要台灣無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自憐、疑懼的綜合心理都會油然而生。台灣現實上無法加入 RCEP,當然會影響出口與吸引外人投資,只是由歷史經驗來看,過度恐慌及疑懼並無必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務實面對、妥為因應。

過去在南韓陸續簽署美韓、歐韓、中韓等自由貿易協定(FTA)時,台灣都曾憂心忡忡,其中對中韓 FTA 的疑懼尤深,認為將對台灣經濟產生核爆級的衝擊。然而五年多以來,台灣的出口表現較南韓猶有過之,反倒是南韓的中小企業普遍受到嚴重的進口衝擊。FTA 的市場開放本就有利有弊,南韓正是一例。

我們不能因此就阿 Q 式地漠視參與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只要台灣還無法改變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型態,則致力參與經濟整合就有其重要性。RCEP 簽署通過之後,因而引發高度關注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當然是台灣參與經濟整合的首要目標,這也是促使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機會。

政府宣稱對於加入 CPTPP 已有準備,但日本首相菅義偉近日已明確宣告,主動與英國、泰國洽談加入事宜,若台灣無法妥善處理福島核區食品的進口問題,要想加入由日本主導的 CPTPP,恐怕極為不易。再者,政府宣稱已有準備,但相較於當年日本政府為了加入 TPP 的總動員,大規模且鉅細靡遺地與民間業界溝通,台灣的企業似乎還感受不到政府的努力。

其次,我們必須務實面對 RCEP 對傳統製造業的衝擊。事實上,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經濟經年之際,台灣的製造業已朝兩極化發展,電子製造業普遍受惠,傳統製造業則備受衝擊,加上傳統製造業先前面對的國際競爭已劇,RCEP 可說是帶來三度傷害。所謂「務實面對」,長期而言,就是必須體認到傳統製造業必須更有效地掌握自主技術、升級轉型,否則就會面對能否存續經營的嚴肅問題。

以機械業為例,面對疫情、新台幣升值、RCEP 完成簽署等接踵而來的衝擊,業界力陳「關稅」與「匯率」是廠商兩大命脈。但政府就此兩者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很難與大趨勢對抗,更重要的是智慧機械還是政府先前 5+2 產業創新計畫中名列第二且「屢獲肯定」的重要目標產業。時至今日,「智機產業化」、「產業智機化」的產業升級目標,似乎引不起廠商興趣。

無論面對疫情或經濟自由化衝擊,政府慣性反應便是紓困補貼,以期度過難關。然而,政府協助產業必須符合「救急不救窮」的原則,要確定衝擊過後產業能夠自主良好發展,否則便是資源錯置。事實上,隨著市場脈動與台美經濟合作的趨勢發展,台灣的電子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未來仍將有長足的發展空間,且需要大量人才、土地、水電、勞工等各項資源,屆時勢必會在資源的量和價上,對傳統製造業帶來巨大的排擠效應。如今,台灣可能養不起傳統產業的呼聲日高,果若如此,政府也許需要開始思考如何轉變長期產業政策。

台灣的經濟結構與韌性已較十年前優化許多,尤其是內需支撐經濟成長的能力顯著改善,也因此在今年面對較金融海嘯更嚴峻的國際經濟局勢時,不再重演當年出口近乎腰斬的慘況,這樣的轉變也讓台灣較無需擔憂 RCEP 這類經濟整合的衝擊。當然,持續強化內需與提高出口價值,避免量產殺價的出口競爭,還是因應 RCEP 的不二法門。更者,政府必須體認昨日的成功模式,不見得可以在明日複製,大破大立地因應局勢變化,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基金才是最軟一塊


2020-11-29 03: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涉嫌收取證券業者回扣,指示代操業者下單炒作某公司股價。類似「個案」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說,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且不論蔡政府對勞工的承諾跳票多少,如今連攸關每名勞工權益的勞動基金都驚傳弊案,顯然在部分官員心裡,勞動基金才是最軟的一塊,肆無忌憚地軟土深掘」,既A了勞工荷包,也重創政府公信。

勞動基金規模已達四點四兆,含括新舊制勞退、勞保、就保、墊償與職災等六大基金,是許多勞工身家之所繫因此,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必須秉持安全、透明、效率、穩健原則投資,以追求長期穩健收益。但從該局游姓組長涉嫌受賄並勾結業者共同炒股來看,顯然監管內控機制大有問題,才有漏洞可鑽。

巧合的是,勞動基金九月單月虧損高達七四九億、年度收益僅廿餘億,遠落後國內外大盤就算勞動部長許銘春掛保證投資非單一組長可操控、短期虧損與此案無關,但廣大勞工眼看其績效比「猴子射飛鏢」還差,怎可能不與「內鬼」作聯想?

過去國票員工楊瑞仁搞出台灣史上最大個人經濟犯罪,英國老牌霸菱銀行垮於新加坡分行交易員李森勞保勞退基金也曾因委外代操的投信業者涉弊而慘賠。歷史斑斑,勞動基金當然有可能因稽核控管缺失栽於一人之手,何況還牽涉官商勾結。蔡政府若不能給清楚交代,只怕荷包受創勞工的反撲將更甚於萊豬!










聯合報社論/當活著非理所當然,誰是他們的心靈捕手


2020-11-29 03: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學生不幸事件發生後,台大已成立專案小組體檢校園安全,並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大學生自殺身亡的人數,已經比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還多。」精神科醫師的形容聽來驚心,卻是事實。傾全國之力防堵新冠肺炎,七人死亡;但在年輕世代竄流的心理病毒卻未得到同樣的關注,今年迄今有七十八名學生輕生致死。如何接住受苦的年輕靈魂,不致隕落,是緊急而重要的議題。

也因近日大學校園多起輕生事件,外界才得知,原來即使資源豐沛如台大,心輔中心人力配置未符法定要求,對眾多的求助學生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兩周前預約,午夜秒殺,更遑論危機處理。

媒體、名嘴有各式解析,但可能治絲益棼。去年台灣才通過「自殺防治法」,其中限制媒體對自殺議題的報導方式,擔心引起「維特效應」,觸動相似困境的人選擇輕生。學者擔憂,將輕生原因指向頂大光環的枷鎖時,可能讓同樣因「人外有人」而心靈窒息者,以為輕生是解脫之道。何況至今沒有研究支持頂大學生自殺率高於其他學生。倒是英國研究發現,大學生的自殺率,與同年齡層的非大學生相較,並無明顯差異。搶救頂大生,不能忽略其他受苦的靈魂,更怕弄錯方向。

研究也顯示,防治自殺極為有效的方法是名人現身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及哈利王子成立Heads Together基金會,喚起世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並支持精神疾患勇於求助。哈利王子公開他曾因喪母陷入憂鬱並尋求專業協助。威廉王子與憂鬱症患者Lady Gaga 跨海連線直播,王室加上明星光環,讓汙名褪色。「Heads Together」並提供實用的工具給職場及學校。例如網路心理健康學校」,協助老師成為學生的心靈健康守護者

這些都能給心理資源匱乏的台灣校園許多啟發有大學教授建議,將導師經費挪給心輔中心。但能拉住站上死亡線者,通常不是心輔人員,而是身邊的同學及信任的師長。應讓師生都成為有能力接住危險心靈的安全網,學習如何積極傾聽,不強作建議或評斷,而是傳達「我在」的訊息。全民的心理衛生知識補強,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即時的心靈捕手。

台灣其實是心理健康荒漠。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底,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口號「沒有心理健康就不算健康」,承諾制定國家級的心理健康自殺防治行動計畫、增加心理健康專業人力、強化學校及職場心理健康體系等,至今看來是空中樓閣

WHO 推估,每一塊錢的心理健康醫療服務投資,可得到五塊錢的社會及醫療價值,憂鬱和自殺造成的經濟損失則超過千億元。專職心理健康的業務掛在心口司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讓心理和口腔掛鉤成舉世唯一的奇妙單位,立委估算投注在心理健康促進費用,是衛福部整體預算的千分之三。蔡總統對心理健康的承諾果真成了「心口不一」的笑話。

監察院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曾對國民心理健康預算編列嚴重不足提出糾正,但政府多年來平均花在每位國民的心理健康預算,總在廿多元徘徊,被譏為連三角飯糰都買不起」,如何搶救生命?美、英、法、澳等國心理衛生支出總衛生預算百分之六到十,我政府對心理健康的投資,明顯不如國際,更遠遠落在人民需求之後。  

年輕生命的消逝,不應只換得歎息,也不宜輕易簡化為頂大詛咒或個人想不開等鴻毛意外,應讓它具有泰山之重,成為觸動改變的契機。我們需要預算、需要人力、需要更多的心靈捕手。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 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