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大陸經濟乍暖還寒 提防風險

.聯合報社論..別讓政治煙塵汙損世大運
.聯合報黑白集.至少要努力到明年五月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乍暖還寒 提防風險







經濟/大陸經濟乍暖還寒 提防風險


2017-05-13 01: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期大陸的出口表現差強人意,一般預期今年全年的表現應該會比去年好,但由於目前全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加上大陸內部問題不斷,因此,國際經濟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當前大陸經濟形勢尚未真正進入復甦的軌道,也許可以用「乍暖還寒」來形容。
日前大陸官方公布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4月雙雙大幅滑落,不如市場預期;無獨有偶的是,4月財新製造業PMI僅50.3%,亦創下近七個月來新低。儘管這些PMI數據仍都在榮枯線以上,但從高位滑落的現象,顯示經濟擴張的動能減弱,是否意味著近期出現的經濟復甦曙光又將轉趨黯淡,市場上議論紛紛。
樂觀看待大陸經濟前景的專家指出,過去幾年力推的經濟再平衡政策,已獲得一些進展,隨著拖累經濟成長的周期性因素逐漸削弱,大陸經濟形勢好轉其實已持續一年多時間。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大陸深受資本淨流出的困擾,今年初開始出現資本淨流入,顯示國際投資者重新看好大陸經濟;同時,外匯儲備也終止跌勢,最近連續三個月增加。
此外,彭博社的評論也指出,在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大陸經濟已連續兩個季度擴張;稅費減免政策增強了企業的再投資能力,企業在互聯網平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積極投入,加上中共19大召開在即,新的政治周期開始,在穩定優先的考量下,大陸政府將繼續利用擴大基建投資來穩定經濟成長,因此,下一階段的大陸經濟表現應不會太差。
然而,4月大陸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都呈現明顯衰退之勢,近期大陸經濟復甦可能已過了短期的高峰,未來經濟下行的壓力勢必增加,原材料購進價格和產出價格指數連續三個月大幅下跌,尤其後者已落入收縮區間,或可作為佐證。
事實上,近期橡膠、玻璃、鋼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3月份PPI漲幅也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開始回落,製造業需求疲態似已開始顯現,再加上近期大陸官方為去槓桿而進行大規模整治銀行業務,導致金融環境急遽收緊;房地產市場嚴格調控導致銷售成長減緩,開發商投資意願降低;前期對經濟成長貢獻卓著的汽車需求也大幅減弱,瑞銀、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都預期大陸經濟成長速度或已觸頂,即將反彈向下。
客觀而言,大陸經濟成長出現「前高後低」的可能性的確存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在,主要是因房地產高庫存的問題,加上嚴厲的金融緊縮、防範資產泡沫政策,高成長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很難持續其次,受限於偏緊的流動性,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也難以大幅成長來彌補房產投資的縮減
此外,近期大陸出口表現差強人意,且一般預期今年的表現可能比去年好,但由於目前全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例如歐盟區不穩定、中東動亂、原油價格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可能隨時變化、川普執政下的美國經濟等因素,都將牽動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成長動能;同時川習會後的「貿易百日計畫」談判結果也存在變數。
大陸經濟若脫離復甦的軌道並再度向下探底,市場最擔憂的是,大陸已累積的龐大債務可能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樣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因為有專家指出,導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那種失衡徵兆似已隱約在大陸出現,規模達11兆美元的理財產品市場,顯示與雷曼兄弟破產前的金融工程諸多相似處。當然,大陸的國情畢竟不同於美國,直接援用美國經驗來論斷大陸目前的處境並不合宜。今秋召開的中共19大,或將是今年大陸經濟不出現脫軌的關鍵因素

聯合/至少要努力到明年五月


2017-05-13 01: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對於台灣未獲邀WHA邀請函,衛福部將本著初衷,將在場外向國際表達台灣的醫療實力。 記者陳雨鑫/攝影


沒有接到WHA邀請函總統府和衛福部都說,要努力到廿二日開會前最後一刻。其實,廿二日仍不該是努力截止日,應當努力到明年五月下一張邀請函發出之前。
蔡總統說,WHA是兩岸關係的指標事件」。這句話引發的聯想是,倘若能接到今年的邀請函,蔡總統的五二○談話就可能有兩岸新論述。但是,邀請函沒來,此一說法已成過去。
接下來,想像就轉變成,如果五二○談話有新論述,我代表團有無可能趕上今年廿二日的大會。有了此一想像,所謂「努力到最後一刻」,才有意義。蛋生雞,或雞生蛋?
這種思考如果再戲劇化些,甚至可說,今年的努力至少應當到卅一日閉會之前,而不止是廿二日開會日。會期中任何一天能夠出席,都是可以努力的目標。接下來,今年若不能出席,就仍應努力在明年要接到邀請函。
六○年代,年年聯合國九月大會,台灣皆要面對「排我納匪案」。今後,每年四月、五月,台灣都要面對「今年能不能接到WHA的邀請函」。所以,今年收不到邀請函,就要努力到明年五月;明年五月若收不到,就要努力到後年五月。也就是說,至二○二○年蔡政府任期屆滿,連今年共有四個五月要「努力到最後一刻」。
今後每年五月能否接到邀請函,將都是一個「指標事件」,只希望下回不要再等上卅八年
所以,蔡政府現在就應開始為明年五月努力了。

聯合/別讓政治煙塵汙損世大運


2017-05-13 01: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右二)強調,大陸隊不參加團體賽,主要是與大陸全運會撞期,但各界仍有不同解讀。 圖/台北世大運執委會提供


正當我國出席世衛大會受到阻撓,又傳出台北市舉辦的世大運,中國大陸在團體賽項目均告棄賽的消息。在兩岸政治氣氛僵冷下,這樣的發展,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回歸運動競技的本質,台北作為此次國際活動的主辦者,更應穩妥處理世大運的每一個環節,慎勿讓政治煙塵汙染賽事,才能讓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台灣。
這次世大運,預估將有一五○個國家的一萬兩千名選手來台;儘管最後實際與賽人數稍有出入,但對台灣而言,這是我們為國際選手扮演東道主的一個重要機會,不能怠忽虛擲。台灣因長期缺乏主辦國際大賽的經驗,歷經十六年五度申請,才爭取到今年世大運的主辦權。如今,雖歷經政黨輪替,市長柯文哲也應知自己的責任所在。
中國大陸代表團這次僅參加個人項目,卻放棄所有團體比賽,此一選擇自然充滿政治氣味。去年底的「洪習會」中,習近平答應會派選手參加二○一七台北世大運其承諾就是不抵制」。但去年底至今,兩岸關係仍未止住轉冷的趨勢,包括雙方在「共諜案」、「李明哲案」、WHA大會邀請函等事端持續你來我往地交手,至今,北京遂作出放棄團體賽的決定。
此舉釋放的訊息可以有三種解讀:一,大陸隊參加個人賽而放棄團體賽,可解讀為「有保留的支持」,也可解讀為「有保留的抵制」;前者向洪秀柱致意,後者向蔡英文示意。二,以「世大運」和天津「全運會」撞期作為解釋,只是禮貌性的藉口;畢竟兩項運動會僅三天重疊,且大陸選手過去從無不參加世大運團體賽的紀錄。三,上月李明哲案引發爭議時,柯文哲曾批評中共脫口說出,大陸將派出七百人的龐大代表團來台,「難道不怕出事」。由於此話語帶暗示,可能影響對岸選手的人身安全,這或許是大陸放棄團體賽的原因,唯恐選手在比賽場上或場邊遭到不利。
由此看,世大運事態的演變,除了受到兩岸關係退化的影響,也和柯文哲的態度恐難脫關係。前天,直到世大運團長會議舉辦抽籤,我方才赫然發現大陸未報名團體賽,顯得後知後覺。柯文哲還一副不以為意的態度,推測對岸應該是為了「減少彼此的麻煩」。試問,我們主辦一場國際運動賽事,主事者卻故意用一些敏感話語來刺激民眾,讓與賽者有所顧忌,這豈是健康的心態?
事實上,兩岸選手同在場上競技,觀眾席上中華民國國旗和五星旗各自揮舞的和平場面,並不是沒有發生過。二○○九年高雄市主辦世界運動會就是如此,大陸代表團技術性迴避了開閉幕儀式,卻全程參與各項比賽,奪下十四面金牌。當時,在競技場上,依奧會的旗歌規定辦理;在場邊,則是兩岸民眾各自舉旗加油。因此,那次運動會被形容是「運動走在政治前面」。八年之後,如果運動又被染上政治煙塵,豈非在倒退?
這也正是我們要提醒柯文哲的事。本屆世大運雖非柯市長主動爭取主辦,但因意義重大,柯市長更應全力以赴,態度積極才是。此外,他的政治化民粹本能,會讓他信口說出大陸選手團「不怕出事」之類的話。這類不經意的言詞,對有心者卻可能形成很大的暗示作用,也可能對世大運帶來難以預知的風險。如今,距離開幕僅剩三個月,柯文哲務必收斂他個人的輕率與口不擇言,並鼓勵所有市民當好東道主,一起讓各國選手認識台北和台灣的友善與美好,才不枉台北市為此投注了三百多億資金及七年準備的心血
撇開大陸選手放棄團體賽的遺憾不談,從當年高雄世運的成功,人們可以見識運動高手過招的美好,可以享受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更可以讓台灣站上比WHA更受矚目的國際舞台。那些準備藉此喧鬧的人,則請再想想!

王文華/不拚「功能」,拚「感覺」

.王文華/不拚「功能」,拚「感覺」
.王正方/立銅像、砍銅像,有意義嗎?
.葉銀華/公司法的修正,跟你有何關係?
.洪蘭/給年輕人榜樣和志氣,隨他們去吧…
.趙春山/台灣參與WHA 不會挑戰「一中」
.馬凱/民資參與是軌道建設唯一解方
.王健壯/蔡英文何必急著趕路







王文華/不拚「功能」,拚「感覺」


2017-05-13 03:03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捷運公司管理的東區地下街因公告標案底價上漲,導致店租大漲、業者求去。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我喜歡台北捷運東區地下街,常跟我媽在裡面散步。夏天吹冷氣、冬天躲下雨,不必擔心紅綠燈和摩托車,很適合老人家。
最近散步時,發現整條街在整修。查了新聞,看到「漲租金」、「出走潮」的報導。
我可以想像店家的心情。走了這麼多年,看到大部分店內人不多,生意最好的是賣鍋貼的「八方雲集」。
為什麼這麼好的硬體建設、在這麼精華的地段,卻沒辦法讓店家賺錢?
我在紐約的「地下街」找到答案。
紐約地鐵「哥倫布圓環」站,在中央公園的西南角
一年前,站內開了一條「地下街」。
從「功能」來說,紐約的地鐵或地下街,都比不上台北。
「哥倫布圓環」的地下街,改建自一段破舊的月台。長一百公尺、寬八公尺,只有卅九家店
我們的東區地下街有七百廿五公尺
但紐約有,我們沒有的,是「感覺」。
紐約刻意保留了舊月台的鐵柱、橫梁,但漆成現代的白色。不求新,但把老東西變時髦。
走道中央放了桌椅,歡迎民眾坐下來用餐。桌上和地上鋪著彩色瓷磚,彷彿在家裡。
中央流動性的攤位,有賣花、賣彩色餅乾、擦皮鞋、雷射紙雕、鐵絲雕塑、街頭藝人,氣氛像跳蚤市場。
不想坐在室內吃的人,買了食物,出站到旁邊的中央公園吃。午休時間,靠著中央公園的大樹、聞著草香、看著廣場上哥倫布的雕像,曬著春天的太陽。
紐約地下街刻意引進獨立小店,不走「八方雲集」這樣的連鎖。星巴克是唯一的名牌,其他大部分都是特色小店。
看了這些店,我突然有個想法:台北,或整個台灣,別拚「功能」,拚「感覺」。
功能當然重要。台北捷運的快速、乾淨,就是因為「功能」好。而且要不是它冬暖夏涼的功能,我也不會帶我媽在裡面散步。
但功能,是文明的基礎,而不是魅力
功能好,只能吸引人「路過」,不會讓人「逗留」
而且,功能太容易被複製、超前。如果台北的地標只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這種吸引力只能維持幾年。
就算不被別人超前,在本質上,幹嘛跟別人比高?比大?比新?比快?在這些方面,我們又沒有優勢。
台灣的優勢是人文、人情、品味、情調、態度。在這些優勢上順水推舟,把台灣經營成一個「有感覺」的地方。我們自己可以安身立命、觀光客會更想來。
走在紐約的地下街,我想家。不管紐約再怎麼先進、豐富,我不能跟我媽在這裡散步。為此,我想回家。
回家看東區地下街重新開幕。期待到時候,那條街,和我們經營城市的思維,都一起整修好了。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