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經濟/「兩會」揭開大陸經改序幕

.聯合報社論..如何解讀王毅的憲法說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的歷史終結論
.聯合報黑白集.「兩會」揭開大陸經改序幕




經濟/「兩會」揭開大陸經改序幕

2016-03-05 02: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正在北京舉行「人大」、「政協」兩會年度例行會議,今年「兩會」備受國際矚目,除了因為會議將為不斷下滑的大陸經濟把脈,並為今年經濟社會穩定成長訂定目標和政策基調,更重要的是還將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作為未來五年發展的藍圖。這些議案不只攸關大陸經濟持續成長,也將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一般預料,大陸會將經濟成長目標,從去年的7%調整到6.5~7%的區間。穩增長將是今年的首要任務,為了扭轉經濟持續下滑趨勢,「兩會」勢必會提出更積極的政策,並配套推動各項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改革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經濟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環境。
貨幣政策的重點在穩增長和金融穩定。與財政政策相比,去年的貨幣政策呈現較為寬鬆的局面。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財金首長會議期間曾公開表示,大陸仍有貨幣政策空間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足以因應經濟下行風險,顯示今年貨幣政策可能繼續維持寬鬆。
匯率政策方面,預料將重申改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平基本穩定。大陸央行強調,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反對利用競爭性貨幣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不過,市場上普遍預測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匯率將持續走貶。
關於財政政策,大陸財政部長樓繼偉指出仍有寬鬆的空間,一般預料,今年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目標或將比去年的2.4%提高。財政赤字將用於基礎設施投資,也將用於支持稅務和行政改革,以降低企業的租稅負擔,尤其中小企業的稅費減免,並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試點範圍。
大陸今年的經濟工作重點,除了致力於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將針對可能爆發風險的領域做好防控工作,其中,金融領域值得關注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體系、外匯市場和跨境資金流動等;民間理財機構存在虛假承諾,非法集資的現象,其理財產品游離於監管之外,隨著經濟不斷下行,理財機構可能衍生的金融風險正逐步上升。避免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爆發,將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
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今年兩會議論的焦點。這項方案強調要簡政放權、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削減過剩產能、鼓勵創新、提高生產力。重要行業如鋼鐵、煤炭等的產能削減目標已經公布;未來發展方向鎖定新興、創新領域,以創造新的經濟成長點和新興產業。近期高層會議反覆提過的優先改革領域,包括國有企業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扶貧、互聯網+、開放(如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以及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平等領域。
供給側管理「去產能」與國企改革密切相關。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除了清理、關停僵屍企業,還將包括兼併重組、股權多元化、資產證券化等具體措施。國資委已公布試點行業,各省市也將分別選擇十戶企業推動員工持股試點,預料今年國企改革將加速推進,也將為今年資本市場增添亮點。
此外,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是今年「兩會」最重要的議題。去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經過「兩會」審議通過後將正式付諸實施,成為大陸2016年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十三五規劃」並不特別倚重目標的制定,而是著重於解決目前經濟、社會存在的棘手問題,如產能過剩,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解決方針。

聯合/川普的歷史終結論


2016-03-05 02: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法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指出,自由經濟與民主政治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形態。但此說後來為其本人所否定,如今又被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所摧毀。
川普引爆的政治狂飆,起因於美國國勢在內外同趨沒落,主因乃在美國自由經濟體制的表現,不論在成長或分配上皆使人民失望。這可謂是自二○○八年華爾街掀起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百分之九十九對抗百分之一」的美國社會衝突的新高峰。準此,川普現象可謂是自由經濟體制失靈的反映。
自由經濟體制失靈,造成了川普現象。但川普現象所呈現的民粹狂潮,不可能成為療治現今「美國病」的處方,則幾是舉世共有的先見之明。準此,川普現象又可謂是民主政治失序的反映。
美國的主要症狀是經濟上的貧富不均日甚,因此選民的激憤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此一病症,卻偏偏似是「自由經濟加上民主政治」最難救治的病痛(印度的民主政治也未療治種姓制度)。川普將人民的此種情緒引導至對移民及宗教的仇恨,只是開決了一個發洩的出口,卻不是療治的方法。這不是民主的救贖,反而可能是民主的災難。川普不論最後能否勝出,他掀起的民粹狂飆已然嚴重摧殘了民主政治。
同樣的,太陽花反映了台灣貧富不均、世代剝奪的激越情緒,這是有意義的;但若欲將這股情緒引導向「仇中鎖國」的解方,也難謂是民主的救贖。

聯合/如何解讀王毅的憲法說


2016-03-05 02: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2月25日在華府智庫CSIS發表演說。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賴昭穎/攝影


台灣及美國的若干評論,對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所提「憲法說」,曾有兩點錯誤解讀或過度解讀。
一、認為王毅未提「九二共識」,可謂九二共識已憑空消失。但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三日在工作報告中,兩度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可見,九二共識並未消失。
二、認為王毅的憲法說,顯示北京已默許或接受了蔡英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論」的說法。但是,若謂王毅的憲法說真有向台灣靠近的意味,那恐怕也只能說王毅是向馬英九的憲法論述靠攏,目前還談不上向蔡英文靠近。因為,大陸的普遍評論都說:目前尚不知道蔡英文所說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是什麼意思?
這場風波至此似已塵埃落定:一、九二共識仍在,並未消失。二、北京只說不要錯誤解讀王毅的說法,但並未否定或更正王毅的說法,甚至說「王毅沒有失言的問題」。如果這就是北京在兩岸論述上呈現的新架構,那就是:「九二共識」與「憲法說」自此可以並立並存。
前文指出,王毅的憲法說應當可以解讀為向馬英九的憲法論述靠攏。王毅說「他們的憲法,他們應當遵守」,而馬英九則是始終如一的「我們的憲法,我們應當遵守」。王毅說「他們應當接受他們自己的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馬英九則是始終如一的「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一中各表」。因此可見,王毅的憲法說是向馬英九的憲法論靠攏。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九二共識」與「憲法說」的並立並存,可以概括稱為「憲法詮釋的九二共識」。在九二共識上,北京主張「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馬政府則主張「一中各表/台獨為中華民國憲法所不許」。如今,此一「憲法詮釋的九二共識」,可以解讀為:北京接受了台灣方面「用他們自己的憲法」來詮釋「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及「九二共識」。這也就是「一中各表」。
其實,王毅的憲法說在北京對台論述上,始終是一潛沉而未湧現的伏流。自汪道涵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兩岸共同締造論」,至二○○八布胡熱線中胡錦濤主動提示「一中各表」,至胡錦濤時代的「兩岸各自現行規定」,及馬習會中馬英九對「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各表」的呈現,皆可見到「憲法說」的脈絡。王毅的說法可謂將此一伏流引上了地表。把現行規定稱為「他們自己的憲法」,是黑桃就叫黑桃。
以上推論可印證:一、九二共識既已提升至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及馬習會的高度(如今又成政協報告的內容),其地位不易動搖。二、九二共識是一仍可發展與進化的政治架構。三、由於蔡英文政府不可能進行「法理台獨」,北京面對「借殼上市」「心靈台獨」的情勢,「反對台獨」已是無的放矢,因此勢將升高「一中各表」的操作,以穩定局面。
王毅的憲法說,就是要蔡英文回到「一中各表」。王毅問:「你們自己的憲法,不應該接受嗎?」蔡英文恐怕很難答覆「不接受」。那麼,蔡英文是否須進一步將其「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論」說得更清楚。北京的新立場似乎是:蔡政府可以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來詮釋「九二共識」,因為中華民國憲法的基本架構蘊涵「一中各表」。
此一新局是:九二共識仍在,但王毅已將之軟化,但仍有「兩岸同屬一中」的底線,要看蔡英文如何因應。
倘若「憲法說軟化的九二共識」能成為兩岸新階段「開局」的定海神針,北京可不失分,蔡政府則有得分。因此,我們仍然建議: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理解並發展九二共識,仍是穩定兩岸局勢的最直接的辦法。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台灣應走的路…生活美學創意島
.羅智強:還馬英九公道者誰? 蔡英文也
.柯建銘為何被噓… 蔡總統能否訪榮家?
.教育部沒骨頭 誰來站導護?
.新世代「陽光」 改變農業封閉思維
.「滑板上的犀牛」來了… 台灣警覺到了嗎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林新輝

俗話說,人走,茶涼。但是,對馬總統而言,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結束後,陸續發生的幾件小事,馬總統的感受恐怕是人未走,茶已涼。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上個月舉行十周年慶,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都應邀出席,馬總統及行政院長張善政沒有出席。這件儀式性的「官式行程」本屬小事一樁,但「有蔡無馬」的安排還是在政壇掀起小波瀾。
總統與副總統對此事一直刻意低調,然而行政院長張善政在立法院表示,北榮是在過年後才聯繫細節,因為聯繫太晚,他無法調整其他行程,因此無法出席。雖然張善政說,他不覺得北榮沒有誠意,但北榮的上級單位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官員表示,這件事行政程序上的確有疏失,將開會檢討。北榮也表示,研討會以學術發表為重,對聯繫不周深感抱歉。
馬總統八年任內,全台榮家幾乎跑遍,也一直很支持北榮,北榮的「聯繫不周」,他也只能平常心看待。
最涼的還不是這杯,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讓馬在門口足足吃了五分鐘閉門羹,讓馬總統飽嚐政治冷暖。
總統大選執政黨大敗,行政院長毛治國決定請辭負責,並聲明絕不接受慰留,隨後就神隱。
馬總統持續打電話給毛揆,均未通上電話,最後決定前往毛揆寓所,並事先通知。馬總統抵達時毛揆夫人在門外,表明毛不願意見,也沒有請馬總統進入門內。馬總統在冷風中等了五分鐘見不到毛治國,只好離去。
馬總統被迫在最快的時間任命張善政接任行政院長,張善政在交接典禮說了一句話,他可能是史上任期最短的閣揆,也是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內閣。
毛治國神隱、不接電話、拒絕見客、到馬總統火速請張善政救援,毛治國的動作確實讓府方感到心痛。
第三件,台電公司在選後表示,因用電成長下滑,加上再生能源挹注及新機組可望提前商轉,預估非核家園實現前的二○二三與二○二四年備用容量率可由負轉正,但並不表示不會缺電,只是風險較低。
由於馬總統在選前剛完成「節碳之旅」,從毛揆、經濟部、台電都說能源配套須完善規畫,任何能源的選項都不應輕言放棄,並且也提出台灣限電風險的數據。台電在選後表示「核電廠若全停掉,缺電風險低」,被解讀為態度急轉彎。
其實人未走,茶已涼,這是官場的本性,而且每一次政黨輪替,都喝得到。

羅智強:還馬英九公道者誰? 蔡英文也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羅智強/野台發起人(美國洛杉磯)

日前在美國鳳凰城演講時,有聽眾問,馬總統卸任後會做什麼?我說,我不知道馬英九卸任後會做什麼,但我知道,未來的馬英九,將是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資產,因為兩岸關係要能穩定前進,不後退崩壞,只有一條路,就是馬英九路線。
這不是一廂情願的臆測之詞,我有一個「證人」,就是蔡英文總統當選人。
未來會還給馬英九公道,那就是蔡英文。雖然蔡英文口頭上不認,但在行動上,她已經一點一點的在還馬英九公道了。
蔡英文執政,不管成功或失敗,都將驗證馬英九路線的正確,尤其是兩岸方面。
因為,如果蔡英文的執政要成功,就必須穩住「兩岸」這第一張骨牌不倒。我曾提出執政的四壞連鎖論,兩岸壞,經濟就壞;經濟壞,內政就壞;內政壞,執政就失敗。
要如何穩定「兩岸」?她必須成為馬英九2.0,走馬英九路線。
事實上,她現在正在做這件事。她從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轉為支持馬英九長年捍衛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民進黨選前提出《兩國協議監督條例》、蔡英文並曾痛批「兩區論」的主張很危險,而選後她也只能回到馬政府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採「兩區論」;九二共識從否認到一寸一寸修正貼近馬英九;從質疑陸客來台觀光到要穩住陸客;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甚至表示,蔡英文曾說她打算和北京當局一起試著「持續馬英九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
這不是馬英九2.0,什麼是馬英九2.0?
如果她抗拒馬英九路線,堅持兩國論入法、堅持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兩岸這一塊必崩,而進入四壞連鎖的最壞狀況。於是她執政失敗,還是證明了馬英九路線的正確。
從台灣人民的利益言,我希望蔡英文是用「執政成功」,證明馬英九路線的正確。雖然我對蔡英文的「反覆」多所批評,我認為這也是她在野時以歪曲事實甚至矇騙欺瞞的方式獲取執政該受的責難,但至少顯示蔡英文還沒有糊塗到真的堅持她原來那一套走不通的兩岸主張,硬生生的把台灣拖去陪葬。
我們最高的目標是為台灣好,不是打倒蔡英文,如果有一天,蔡英文撕下了面具,正告大家,其實她才是「馬英九」!這未嘗不是兩岸之幸!

柯建銘為何被噓… 蔡總統能否訪榮家?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不請自來參加退伍軍人總會新春團拜,提到「和解共生」。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共生於台灣,的確需要和解。參與團拜的將領向柯發出噓聲,意味對民進黨「共生」的誠意沒有信心。
選舉大勝後,民進黨的傲慢畢現,有立委提案「廢除國父遺像」最傷老兵情感,孫中山不僅是他們政治領袖,更是精神領袖。傷害孫中山,難道不是項莊舞劍,目的在羞辱孫中山的信徒們?其中更隱藏著強烈的族群意識,予人有向外省人潑糞之感。
我入住榮家一年,深切了解老兵們因老了,又是弱勢,台灣政治對他們的蔑視甚至否定的憤慨。他們一九四九年來台,其實正當青壯年,為台灣所作貢獻,台灣社會好似集體失憶了?
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國軍奮力抵抗來犯共軍,五千餘人陣亡。時為十月二十七日,天氣正寒,沙灘上受傷的官兵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動彈不得,渴極時喝海水、血水而死。
如果金門失守,台灣便岌岌可危。台灣若被「解放」,中共的種種虐行,台灣人民必將無一倖免。故而,古寧頭大捷,改變台灣命運。
一九五六年實施徵兵制,是古寧頭戰役七年後,所以參加那次戰爭的都是外省人;即便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戰,有了台籍新兵,仍以外省人居多。
老兵對台灣另一貢獻,是參加建設。退伍後加入榮工處,重要工程如開闢橫貫公路,當時工具不夠現代化,不少人傷亡。
風聞民進黨執政後要撤輔導會,這個機構主要責任是照顧榮民,住在榮民之家年紀最大的多參加過古寧頭和八二三之役。我入住榮家期間,聽他們細述戰爭故事,目賭戰爭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疤痕。
入住榮家皆為榮民,分公費、自費兩種,領公費者大多為基層士兵,在軍中時待遇最低,如今領的公費每月僅一萬四千元,這戔戔之數還要扣除數千元伙食費。我認識一位八十八歲施姓榮民,參加開闢公路炸山時,火藥飛進他眼睛而全盲,他除了每月萬餘元公費外,別無補償。如果撤輔導會的下一步是撤榮家,有此想法的,天良何在?
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提案將鄭南榕自焚日訂為「國定紀念日」,鄭南榕爭取言論自由的奮鬥誠屬可佩,但出身眷村的王定宇難道沒聽長輩說過古寧頭官兵壯烈犧牲的事嗎?那麼,古寧頭大捷的十月二十五日,為何不提案訂為「國定紀念日」?皆曰民代反映民意,王定宇又聽到或感受到外省族群有不同於他想法的民意嗎?
民進黨談「轉型正義」之聲響徹雲霄,蔡英文屢屢提到「追求真相」,老榮民因政治操作而遭漠視的正義,以及他們背負被扭曲的真相,民進黨是否也會列入政策?
誠摯希望蔡英文就職後,率民進黨重要幹部到榮家訪問,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不是國民黨執政時的特權分子;他們,垂垂老矣,民進黨何忍青史成灰?「和解共生」,就從蔡總統做起吧!

教育部沒骨頭 誰來站導護?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台北市)

台中市教師職業工會日前向勞工局申請仲裁,要求教師未來不必一定要擔任導護工作,
引發家長擔憂學生安全權益恐受影響。 圖/台中市葳格中小學提供



誰來站導護的爭論已經很久了,台中市教育局五年前規定「教師不得拒絕站導護」,台中教師工會請求勞工局仲裁,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台中市教育團體都擔心,若仲裁成立,教師以後將不需站導護,學生安全堪慮。
這是涉及全國性的法律問題,但教育部把這件事當成個案,盼地方政府交付仲裁解決;台中市政府則打臉教育部,表示導護工作屬全國議題,建議教育部修法以符合社會期待。
台中市即使得出一個仲裁判定,在台中市形成法律效力,也不能通行於全國各縣市,但若引起仿效,恐成全國性問題。各縣市政府不同調,與其日後各地作法不同,亂象頻生,教育部何不此時出面一次解決問題?
某些教師的訴求是:導護不是他們的專業工作,要求他們交通導護,卻沒給他們交管權,形同「有責無保障」。再者,教師自認也是勞工,上下班有固定時間。教育部一方面希望地方政府仲裁解決,一方面又喊話希望教師們不要交付勞動仲裁,不是很矛盾嗎?
目前常見各校安排家長排班當志工,請問他們就有交管權嗎?學童進入學校,與老師朝夕相處,老師沒有權責保護他們免於意外嗎?教師們要求準時下班,萬一學童發生意外事故,難道要志工家長負責任?
校園內我們也聽到不同的聲音。多數教師都很願意從事教學工作,不願意在專業不受尊重的心情下,從事許多非專業性質的工作。或許,校園的行政主管與教師的對立、親師對立,甚至來自各級政府三不五時強迫教師額外的非專業工作,才是更嚴重的潛在問題。
我們期盼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受到重視,不希望大眾對教師的觀感越來越差,更不希望學童的交通安全乏人照護。
唯今之計,教育部應出面主導,邀集各地方政府教育局、勞工局、校長、教師、家長代表,以及關心教育的立委等,共同討論教師在同時具有教師、勞工身分的情況下,如何賦與教師權責的問題?確立導護工作該由誰來做?該有什麼獎懲制度讓老師願意付出心力?
目前有些學校請警衛、替代役、實習教師協助交通秩序,都是應急的作法;有些學校路口由志工家長負責,他們的權益保障也應通盤考慮。以學童安全為優先考量,同時讓教師得到社會肯定,建立一套長久完善制度實屬重要。
教育部說不應為了老師的導護單一工作事項而入法,這是推諉塞責、沒骨頭的官僚心態。這是一個涉及教育、勞工、法律、志工、社會觀感等層面甚廣的老問題,地方政府莫衷一是,卻始終不見中央政府單位出面解決。面對各方聲浪,懇請教育部出面解決!

廖玉蕙/為公務員選書

.廖玉蕙/為公務員選書
.李清志/銅像世代的覺醒
.高朗/卡麥隆走在政治鋼索上
.葉銀華/東風無力百花殘?
.劉維公/葫蘆猴是城市治理問題的縮影
.王文華/兒子,我也想開咖啡廳啊!
.王健壯/一個時間祇有一位總統




廖玉蕙/為公務員選書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廖玉蕙(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三歲的小孫女興奮地拆開生日禮物,發現是一件漂亮的毛衣,收拾了笑容,問:「這就是我的禮物?」她難掩失望,寧可只要一顆糖果。
兒子、女兒上小學時,要跟同學去探望老師,請我代購禮物。因為事出倉促,我急急出門買了兩床輕便的羽毛被。孩子衝出來迎接,看見棉被,嘔氣送棉被太丟臉。次年,他們自己選購,哥哥很神祕地告訴我:「妳不能透露哦,我買了一隻假蟑螂,讓老師去嚇他的同學。」妹妹興奮地說:「我送老師貼紙跟橡皮擦,有小飛俠的圖案,老師一定會好高興。」童心最可愛,尚未社會化,送禮不考慮對方好惡,只想著好的東西跟好朋友分享;收禮不計金錢價值,只要契合自己的需求。
送禮示愛到底該從何思考才能賓主盡歡?是送禮者個人的愛憎?還是被送者的欲求滿足?兩者有無稍加平衡的可能?
前年,我曾應邀參與文官學院每月一本公務員必讀專書的推薦評選。但一大箱書送來,我先就被其中那張給評審參考的歷年推薦書單嚇了一大跳,隨即告罪抽身,請他們另請高明。原因何在?這張書單裡的書就算對許多社會菁英來說,都屬沉重,何況將一體適用於全國的公務員,無分老少、層級,我懷疑能收到多少成效。依過往經驗,此事係長久積習,我自忖獨力難回天,徒增主辦人困擾。
誰知,今年,該單位又來邀約我在閱讀心得競賽頒獎典禮上演講。評審代表先行致辭,再三強調閱讀的重要,最後引申出「書要讀越深的越好,越難懂的越佳,因為腦子就是要動,才不會失智,我還覺得這些書不夠難哪。」他言談機趣,雖年高,卻仍條理清晰,是不是拜常看艱深的書之賜,我無法肯定,但我很清楚這就是菁英思考的典型。因為缺乏同情的理解,光以自己的高度來界定品味與承受度,難免不切實際。
這份書單顯示評審亟欲填塞知識的用心,文學退位,想像力及情意開發似乎不被考慮在內。但滿腹經綸卻缺乏想像力及同情心的公務員,怎能期待有創新的動機與思維?精密的數據與厚重的知識,有時真不如一本機趣的散文或充滿想像的小說來得受用。
閱讀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不是把人生變得更艱難。何況除了天下事、國事,公務員也還有家事及個人情緒問題。惟有切身的問題解決了,才會萌生服務的熱忱,苦民所苦;唯有引發個人的求好動機,公務員才有意願與能力開發出活潑的創意。所以,公務員最該充實的是同理心與創意,不是學問的增進。
這些挑出來的書無疑都是好書,但是否合適成為全部的公務員之共同必讀?更直接的疑問是,有多少公務員真的讀完了這些推薦書?甚或認真讀完其中一本?我還想為文學抱不平,為廣大的公務員請命,更為國內的作家抱屈,因為十二本中,沒有文學,且只有一本是台灣本土的作品,其餘全是翻譯之作。
挑書給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人共讀本來就非智舉,不同年齡、不同位階,本來就該看不同的書,但如果為成全「鼓勵閱讀」的目的而選書共讀,當然得以多數人的閱讀水平為度,不以深奧厚重期許。最怕一眼就被書單嚇壞,望而卻步,再好的書,也是白搭。選書者的求好心切,若淪為閱讀者嚥不下或不領情的負擔,就失去了原先的美意了。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