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台灣應走的路…生活美學創意島
.羅智強:還馬英九公道者誰? 蔡英文也
.柯建銘為何被噓… 蔡總統能否訪榮家?
.教育部沒骨頭 誰來站導護?
.新世代「陽光」 改變農業封閉思維
.「滑板上的犀牛」來了… 台灣警覺到了嗎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聯合筆記/人未走,茶已涼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林新輝

俗話說,人走,茶涼。但是,對馬總統而言,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結束後,陸續發生的幾件小事,馬總統的感受恐怕是人未走,茶已涼。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上個月舉行十周年慶,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都應邀出席,馬總統及行政院長張善政沒有出席。這件儀式性的「官式行程」本屬小事一樁,但「有蔡無馬」的安排還是在政壇掀起小波瀾。
總統與副總統對此事一直刻意低調,然而行政院長張善政在立法院表示,北榮是在過年後才聯繫細節,因為聯繫太晚,他無法調整其他行程,因此無法出席。雖然張善政說,他不覺得北榮沒有誠意,但北榮的上級單位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官員表示,這件事行政程序上的確有疏失,將開會檢討。北榮也表示,研討會以學術發表為重,對聯繫不周深感抱歉。
馬總統八年任內,全台榮家幾乎跑遍,也一直很支持北榮,北榮的「聯繫不周」,他也只能平常心看待。
最涼的還不是這杯,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讓馬在門口足足吃了五分鐘閉門羹,讓馬總統飽嚐政治冷暖。
總統大選執政黨大敗,行政院長毛治國決定請辭負責,並聲明絕不接受慰留,隨後就神隱。
馬總統持續打電話給毛揆,均未通上電話,最後決定前往毛揆寓所,並事先通知。馬總統抵達時毛揆夫人在門外,表明毛不願意見,也沒有請馬總統進入門內。馬總統在冷風中等了五分鐘見不到毛治國,只好離去。
馬總統被迫在最快的時間任命張善政接任行政院長,張善政在交接典禮說了一句話,他可能是史上任期最短的閣揆,也是有史以來壓力最大的內閣。
毛治國神隱、不接電話、拒絕見客、到馬總統火速請張善政救援,毛治國的動作確實讓府方感到心痛。
第三件,台電公司在選後表示,因用電成長下滑,加上再生能源挹注及新機組可望提前商轉,預估非核家園實現前的二○二三與二○二四年備用容量率可由負轉正,但並不表示不會缺電,只是風險較低。
由於馬總統在選前剛完成「節碳之旅」,從毛揆、經濟部、台電都說能源配套須完善規畫,任何能源的選項都不應輕言放棄,並且也提出台灣限電風險的數據。台電在選後表示「核電廠若全停掉,缺電風險低」,被解讀為態度急轉彎。
其實人未走,茶已涼,這是官場的本性,而且每一次政黨輪替,都喝得到。

羅智強:還馬英九公道者誰? 蔡英文也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羅智強/野台發起人(美國洛杉磯)

日前在美國鳳凰城演講時,有聽眾問,馬總統卸任後會做什麼?我說,我不知道馬英九卸任後會做什麼,但我知道,未來的馬英九,將是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資產,因為兩岸關係要能穩定前進,不後退崩壞,只有一條路,就是馬英九路線。
這不是一廂情願的臆測之詞,我有一個「證人」,就是蔡英文總統當選人。
未來會還給馬英九公道,那就是蔡英文。雖然蔡英文口頭上不認,但在行動上,她已經一點一點的在還馬英九公道了。
蔡英文執政,不管成功或失敗,都將驗證馬英九路線的正確,尤其是兩岸方面。
因為,如果蔡英文的執政要成功,就必須穩住「兩岸」這第一張骨牌不倒。我曾提出執政的四壞連鎖論,兩岸壞,經濟就壞;經濟壞,內政就壞;內政壞,執政就失敗。
要如何穩定「兩岸」?她必須成為馬英九2.0,走馬英九路線。
事實上,她現在正在做這件事。她從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轉為支持馬英九長年捍衛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民進黨選前提出《兩國協議監督條例》、蔡英文並曾痛批「兩區論」的主張很危險,而選後她也只能回到馬政府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採「兩區論」;九二共識從否認到一寸一寸修正貼近馬英九;從質疑陸客來台觀光到要穩住陸客;美國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甚至表示,蔡英文曾說她打算和北京當局一起試著「持續馬英九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
這不是馬英九2.0,什麼是馬英九2.0?
如果她抗拒馬英九路線,堅持兩國論入法、堅持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兩岸這一塊必崩,而進入四壞連鎖的最壞狀況。於是她執政失敗,還是證明了馬英九路線的正確。
從台灣人民的利益言,我希望蔡英文是用「執政成功」,證明馬英九路線的正確。雖然我對蔡英文的「反覆」多所批評,我認為這也是她在野時以歪曲事實甚至矇騙欺瞞的方式獲取執政該受的責難,但至少顯示蔡英文還沒有糊塗到真的堅持她原來那一套走不通的兩岸主張,硬生生的把台灣拖去陪葬。
我們最高的目標是為台灣好,不是打倒蔡英文,如果有一天,蔡英文撕下了面具,正告大家,其實她才是「馬英九」!這未嘗不是兩岸之幸!

柯建銘為何被噓… 蔡總統能否訪榮家?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不請自來參加退伍軍人總會新春團拜,提到「和解共生」。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共生於台灣,的確需要和解。參與團拜的將領向柯發出噓聲,意味對民進黨「共生」的誠意沒有信心。
選舉大勝後,民進黨的傲慢畢現,有立委提案「廢除國父遺像」最傷老兵情感,孫中山不僅是他們政治領袖,更是精神領袖。傷害孫中山,難道不是項莊舞劍,目的在羞辱孫中山的信徒們?其中更隱藏著強烈的族群意識,予人有向外省人潑糞之感。
我入住榮家一年,深切了解老兵們因老了,又是弱勢,台灣政治對他們的蔑視甚至否定的憤慨。他們一九四九年來台,其實正當青壯年,為台灣所作貢獻,台灣社會好似集體失憶了?
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國軍奮力抵抗來犯共軍,五千餘人陣亡。時為十月二十七日,天氣正寒,沙灘上受傷的官兵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動彈不得,渴極時喝海水、血水而死。
如果金門失守,台灣便岌岌可危。台灣若被「解放」,中共的種種虐行,台灣人民必將無一倖免。故而,古寧頭大捷,改變台灣命運。
一九五六年實施徵兵制,是古寧頭戰役七年後,所以參加那次戰爭的都是外省人;即便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戰,有了台籍新兵,仍以外省人居多。
老兵對台灣另一貢獻,是參加建設。退伍後加入榮工處,重要工程如開闢橫貫公路,當時工具不夠現代化,不少人傷亡。
風聞民進黨執政後要撤輔導會,這個機構主要責任是照顧榮民,住在榮民之家年紀最大的多參加過古寧頭和八二三之役。我入住榮家期間,聽他們細述戰爭故事,目賭戰爭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疤痕。
入住榮家皆為榮民,分公費、自費兩種,領公費者大多為基層士兵,在軍中時待遇最低,如今領的公費每月僅一萬四千元,這戔戔之數還要扣除數千元伙食費。我認識一位八十八歲施姓榮民,參加開闢公路炸山時,火藥飛進他眼睛而全盲,他除了每月萬餘元公費外,別無補償。如果撤輔導會的下一步是撤榮家,有此想法的,天良何在?
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提案將鄭南榕自焚日訂為「國定紀念日」,鄭南榕爭取言論自由的奮鬥誠屬可佩,但出身眷村的王定宇難道沒聽長輩說過古寧頭官兵壯烈犧牲的事嗎?那麼,古寧頭大捷的十月二十五日,為何不提案訂為「國定紀念日」?皆曰民代反映民意,王定宇又聽到或感受到外省族群有不同於他想法的民意嗎?
民進黨談「轉型正義」之聲響徹雲霄,蔡英文屢屢提到「追求真相」,老榮民因政治操作而遭漠視的正義,以及他們背負被扭曲的真相,民進黨是否也會列入政策?
誠摯希望蔡英文就職後,率民進黨重要幹部到榮家訪問,聽聽他們的心聲。他們,不是國民黨執政時的特權分子;他們,垂垂老矣,民進黨何忍青史成灰?「和解共生」,就從蔡總統做起吧!

教育部沒骨頭 誰來站導護?

2016-03-05 02:42 聯合報 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台北市)

台中市教師職業工會日前向勞工局申請仲裁,要求教師未來不必一定要擔任導護工作,
引發家長擔憂學生安全權益恐受影響。 圖/台中市葳格中小學提供



誰來站導護的爭論已經很久了,台中市教育局五年前規定「教師不得拒絕站導護」,台中教師工會請求勞工局仲裁,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台中市教育團體都擔心,若仲裁成立,教師以後將不需站導護,學生安全堪慮。
這是涉及全國性的法律問題,但教育部把這件事當成個案,盼地方政府交付仲裁解決;台中市政府則打臉教育部,表示導護工作屬全國議題,建議教育部修法以符合社會期待。
台中市即使得出一個仲裁判定,在台中市形成法律效力,也不能通行於全國各縣市,但若引起仿效,恐成全國性問題。各縣市政府不同調,與其日後各地作法不同,亂象頻生,教育部何不此時出面一次解決問題?
某些教師的訴求是:導護不是他們的專業工作,要求他們交通導護,卻沒給他們交管權,形同「有責無保障」。再者,教師自認也是勞工,上下班有固定時間。教育部一方面希望地方政府仲裁解決,一方面又喊話希望教師們不要交付勞動仲裁,不是很矛盾嗎?
目前常見各校安排家長排班當志工,請問他們就有交管權嗎?學童進入學校,與老師朝夕相處,老師沒有權責保護他們免於意外嗎?教師們要求準時下班,萬一學童發生意外事故,難道要志工家長負責任?
校園內我們也聽到不同的聲音。多數教師都很願意從事教學工作,不願意在專業不受尊重的心情下,從事許多非專業性質的工作。或許,校園的行政主管與教師的對立、親師對立,甚至來自各級政府三不五時強迫教師額外的非專業工作,才是更嚴重的潛在問題。
我們期盼教師的專業素養能受到重視,不希望大眾對教師的觀感越來越差,更不希望學童的交通安全乏人照護。
唯今之計,教育部應出面主導,邀集各地方政府教育局、勞工局、校長、教師、家長代表,以及關心教育的立委等,共同討論教師在同時具有教師、勞工身分的情況下,如何賦與教師權責的問題?確立導護工作該由誰來做?該有什麼獎懲制度讓老師願意付出心力?
目前有些學校請警衛、替代役、實習教師協助交通秩序,都是應急的作法;有些學校路口由志工家長負責,他們的權益保障也應通盤考慮。以學童安全為優先考量,同時讓教師得到社會肯定,建立一套長久完善制度實屬重要。
教育部說不應為了老師的導護單一工作事項而入法,這是推諉塞責、沒骨頭的官僚心態。這是一個涉及教育、勞工、法律、志工、社會觀感等層面甚廣的老問題,地方政府莫衷一是,卻始終不見中央政府單位出面解決。面對各方聲浪,懇請教育部出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