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經濟/中美大博弈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聯合報社論..綠委敢否決陳師孟的提名嗎?
.聯合報黑白集.「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大博弈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經濟/中美大博弈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2017-03-08 03: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未滿百日,但執政、目標與策略似已輪廓初現。歸納言之,方向是六反三要,六反指的是反穆斯林、反移民、反歐版醫保、反環保、反援外、反全球化,三要是要產業、要基建、要軍備;目標,總的就一個:讓美國再度強大然而三要的前提,首先是要錢,國防預算年增10%,約540億美元,全面搞基建總金額1兆美元,錢從哪裡來?主要策略不外三途,一是刪各部門支出(醫保、環保、外交等),二是削盟國、削北約,要它們增加分擔安全支出三還是老辦法,發債
川普這一套行不行得通,做了之後對美國有何影響?暫不置評,我們關心的是,只要朝這些方向去做,對全球、亞太、中國及兩岸會有什麼影響。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說,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間「二選一」。他說現在新加坡與這兩個大國關係都很好,但不是說未來就不存在問題。李顯龍的憂慮,的確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共同關注。
不妨從川普念茲在茲的「讓美國再度強大」談起。川普這句話的潛台詞有二,一是美國不再強大;二是我要永遠強大,不能被人取而代之讓美國及川普產生這樣的憂慮,問題不在於絕對概念,因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都還是天下第一而是在一個相對的概念,美國正在被作為老二的中國緊緊追趕
就現實看,中國在GDP上超越美國已是必然趨勢,或遲或早,川普也擋不住。中美博弈,美國還能居於優勢的就是軍事,雖然中美在這方面的差距也在縮小。所以川普的戰略思路就是大幅增加對軍事的投入,讓這個差距再度拉大,並且還要在這個過程,通過軍事施壓,干擾並打擊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避免引發核子大戰,此等干擾與打擊必須控制在常規與局部戰爭範圍之內。如果此一邏輯推論成立,那麼中美新世紀全球大博弈的初始,衝突點就不排除發生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的黃、東、台、南四海。這個地區不免就會面臨李顯龍最擔心的選擇,台灣自不例外。
北京當然也不願見到形勢朝這樣的方面發展,面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從歐巴馬的1.0到川普的2.0,北京的因應就是「中國版的全球化」。就在美國棄全球化不顧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初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卻高舉「新全球化」大旗,並以「一帶一路」作為此一號召最堅實的後盾。一帶一路絕非一個抽象概念,其部署配套正逐年完善中,從亞投行、高鐵、人民幣國際化、RCEP到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南海造島從麻六甲海峽到印度洋的珍珠鏈補給基地到2020年全球覆蓋的北斗導航系統,可說是一個全方位、全立體的龐大系統工程,它要打通的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人為障礙,也要打通國與國之間的山川河海自然障礙,它的終極戰略目標是將亞、歐、非整合成全球最大的一塊無障礙自貿區
川普無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也是一個堅定的美國國族主義者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也因此中美之間的博弈,既有可能是對抗,甚至是軍事鬥爭,但也有可能是交換或合作。對抗或鬥爭,會引發危機;交換或合作,則會產生契機,契機的獲利者,不僅是中與美,也當然包括台灣等所有參與者,惟台灣處境比較特殊。
以言合作,美國與中國完全有可能在美國高達1兆美元的基建及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上進行,商機無限,但台灣則視兩岸關係走向而定。以言交換,中美兩強在全球議題上的空間很大,川普時代除了不再重視歐巴馬時代的氣候問題外,諸如反恐、朝鮮、伊朗等仍將是中美共同關注討論及交換範疇,甚至不排除西太平洋的議題。
中美全球大博弈,從歐巴馬到川普,在本質上明顯地存在同與不同,必須明察,才能趨吉避禍。

聯合/「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2017-03-08 0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富比士》雜誌近期介紹陸客遊台最感驚訝的三件事。 聯合報資料照片


《富比士》雜誌最近介紹陸客遊台最感驚訝的三件事:一是台灣人客氣有禮,二是都市景觀不太現代化,三是物價低廉。同胞們可能因此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三項指標其實另有深層含義,褒貶兼具,有得有失。
最美的風景是人」,已成行銷台灣的標籤,但也可引伸出並非正面的解讀。一是凸顯其他層面沒有太壯觀的風景可賞;二是對「人」的素質之高期待下,不時驚爆出「果真最美的風景是人嗎」的反問。
姑不論歧視外勞、霸凌弱小、漠視人權等極端事例,在社會新聞中,常見病患家屬追打醫護人員,民代耍特權輕賤基層警察,超商店員遭奧客刁難,乃至惡客動輒霸機、丟臉到國外等行徑,皆是日日可聞之事,絕非罕見個案。
孰令致之?這是因民粹風氣驅使,催生出某些人「老子我最大」的心態,迫使服務業和專業人員屈從於顧客至上」,發展出看似有禮貌、實則折損專業尊嚴的風氣台灣服務業以細膩、貼心著稱,唯其如此,護理人員被家屬吐口水,店員若不接受客人無理要求即可能挨耳光,健保體貼病患的程度令醫生忙到常要憋尿就連機捷也在民意催逼下被迫降價虧本營運……。
台灣某些層面的過度體貼、物價低廉、民意為上,看似適宜居住的條件,卻是其他產業和族群的委屈犧牲,用不合理的社會代價所換來水能載舟覆舟,表象往往惑人耳目,台灣應想想如何才對社會長期發展有利。

聯合/綠委敢否決陳師孟的提名嗎?


2017-03-08 0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監委被提名人、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 聯合報系記者陳易辰/攝影


儘管精心運用了副總統陳建仁的笑臉攻勢,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委名單推出,仍無法激起社會太多認同或振奮。其中原因,除了民進黨口口聲聲「廢監院」、卻又「棄之可惜地提名卡位之言行矛盾更大的反感,則來自陳師孟「廢物利用」及「掃除司法黨國餘毒」的發言言下充滿仇恨與偏激,更將監察權當成政治報復的工具
事實上,蔡英文若認為監察院已是「廢物」,就算暫難修憲廢除,至少可以仿效陳水扁當年的作法,不再提名監委,讓監院實質停止運作達三年多。而如今,蔡英文既要補提監委人選,卻又重申廢監院之主張,且其提名人選幾乎未見社會眾議僉同的「公正人士」,而以酬庸親綠友綠人士為要。如此「邊吃邊嫌」的兩面手法,是當初領十八趴罵十八趴的翻版,只反映蔡政府占盡便宜又賣乖的心態,讓人難以苟同。
比「一邊喊廢、一邊卡位」更可議的,則是提名陳師孟這類滿腔仇恨及歪理的人出任監委,實是對監察院乃至整個政府威信的蹂躪。根據陳師孟的說法,他之所以接受提名,就是要掃除司法敗類,要利用「除垢法」,把「迫害陳水扁、郭瑤琪及其他大家敬重的政務官的法官和檢察官統統除掉,否則他死不瞑目。請問蔡總統:提名這種偏激之輩出任監委,是覺得社會的對立氣氛還不夠強烈?或者覺得這樣的人正適合擔任打擊異己的先鋒?
陳師孟曾擔任過民進黨秘書長,和陳水扁時代的總統府秘書長,但兩者時間都不長,僅半年多即去職,這顯示其角色認知一直與現實政治存在落差二○一一年底,陳師孟更因蔡英文主席未提名其好友王定宇參選台南立委,一怒之下宣布退黨這次的監委提名,則是王定宇大力推薦,回報其當年人情;至於蔡英文是出於什麼考量,則仍待解。令人好奇的是,陳師孟此次大肆張揚法官民選、陪審制、平反陳水扁、消滅「惡質」法官等論調,其中某些主張似乎呼應了蔡英文的司法改革政見。那麼,蔡總統安排陳師孟出任監委,難免讓外界懷疑不是無心而是伏筆
撇開蔡英文的政治動機不談,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對於這次的監委提名,要不要照單全收?以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的席次優勢,要以全票通過的方式表達對蔡總統的「擁戴」,當然是易如反掌的事,也是最可能的結果。然而,作為首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立院黨團要不要表現得像個橡皮圖章,把自己的獨立意志、政治判斷、選民託付等全都拋在腦後?
我們不是對國會缺乏尊重,但近一年來立法院的表現,確實逐步走向總統府的「立法局」之路,甚至比起馬政府時代的國會,自主性還要低得多,這是民主的倒退蔡總統在決策協調會議下達的命令,民進黨團忙不迭地附和,照單全收;林全內閣要推動的工作,綠委也全力配合,渾然忘記「立法權」應該有自己的腦袋。一例一休之所以鬧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不正是民進黨立委過度配合、不斷加碼的結果?
立法院的自我矮化,對照監察院及考試院發言權受到的壓抑及貶損,乃至司法權正遭到司改會議及政治勢力的圍剿,加總起來,呈現的正是一個威權總統的治理景觀蔡政府日前在二二八紀念日嚴厲聲討兩蔣的獨裁治理,然而,民進黨難道竟沒有意識到,台灣目前的政治景象和威權年代已差可比擬?台灣已歷經兩度政黨輪替,陳師孟還在數落法官「辦綠不辦藍」,以其邏輯,難道要翻轉成辦藍不辦綠才是轉型正義
人們正等著看,民進黨立院黨團還有沒有理想性,來否決陳師孟的監委提名。如果口口聲聲數落前朝政府的威權,卻又無法克制自己對這種威權專擅的滋味上癮,這正是在糟蹋民進黨自己!

去梯言╱無尺之恥

.蔡總統的第一個婦女節…
.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內鬥隱憂 台灣棒球還有「第五春」?
.去梯言╱無尺之恥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去梯言╱無尺之恥


2017-03-08 04:02 聯合報  公孫策

監察院。 聯合報資料照片


總統新提名一批監察委員,其中一位直白的說「我就是要來清除那些『辦綠不辦藍』的法官」,聞言為之駭然,既因為他的立場針對性,更因為他的矛盾思維。
所謂矛盾,監察委員職司風憲,對於那些以政治立場傷害司法公正的法官,彈劾之、糾舉之,當然應該。可是,監委在行使職權時,自己卻也以政治立場辦案,那不是很可笑嗎?然而,如此情形卻一點也讓人笑不出來。
那位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又說「當監察委員是廢物利用」,因為民進黨過去一再主張廢除監察院
笑林廣記》的寓言:一位地主將田租給張三種,張三拎了一隻雞去給地主拜年,由於是背著手拎雞,地主自窗口望見張三沒帶禮物來,就高聲說:「這田今年不租給張三種了。」張三聞言,掉頭就往回走,地主這才看到雞,趕忙說:「不給張三,又給誰呢?」張三遂又回轉,並問地主「為何前後說詞不一?」地主說:「之前是無稽(雞)之談,後來是見機(雞)而作啊?
民進黨以前主張廢除監察院,現在看來是無稽(雞)之談:在野不能提名。而此番不但補提足額,更提名專事清除異己的監委,則顯然是見機(雞)而作了。
監察院的任務是整肅官箴,也就是維持廉政。過去幾年馬政府特別強調廉政,是有鑑於之前扁政府貪腐引致人民怨恨,可是馬政府的政務官涉貪仍時有所聞。究其原因,是馬英九只顧強調「廉」,卻忽略了「恥」
顧炎武論廉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他認為,士大夫之所以不廉,「其根源皆生於無恥也」。
什麼是「無恥」呢?《孟子》:「無恥之恥,無恥矣!」意思是,以無恥為恥辱,就不會招致恥辱了。這句話卻正好可以引申來評論本文主題:
常聽說,法官判案「心中自有一把尺」,但這把尺必須是公正無偏的,一旦心中之尺偏私,就「無尺」了。要當監察委員的人,既然認為「法官辦綠不辦藍」是「無尺」,自己卻仍然要以政治立場清除異己,豈不是同樣「無尺」?知道「無尺」是傷害司法公正,而不能以「無尺」為恥,無恥矣

蔡總統的第一個婦女節…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許素菲/真理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多前取材英國女權史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電影,描述參與女權運動者遭毆打、入獄、絕食,並付出流浪、失業、夫離子散的代價。女權領袖艾蜜莉.戴維森為引起國際媒體報導,竟衝向國王的賽馬場慘遭馬匹踩死,引起全國響應,同年終於爭取到英國婦女的參政權
綜覽全球婦女為爭女權,極大的艱辛,三八國際婦女節就是在紀念婦女爭取到權力,與表揚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的重要的貢獻
我國女性從政治、教育、職場到家庭,男女已是全面平權的時代。今天更是女性擔任國家元首後的第一個婦女節,意義非凡。
在女權至上的社會,女性無論在家庭或職場,真正要爭取的已不再是女權,乃是創造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在磨練中漸趨圓融,在勤勉汲取知識中成長,從磨合中學習放下,在擁有後給予,還要修煉出豁達的胸襟,假以時日,自然會被尊重,這樣的女性將會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對年輕女性的諍言:慎毋盡棄女性固有的美德,尚需關注世界的變遷,注意市場的變革與需要,勇於探索新知與提升技能,因為貧富兩極化已是全球不可擋的趨勢更殘酷的是專家警告,未來許多產業將會被替代,許多職位會消失,很多工作會被電腦與機器人取代。如何因應妳的未來?以及如何能培養經濟獨立、或在家中出狀況時,撐起家中的經濟?這將是女性未來要面對的議題。
社會結構變遷迅速,反倒要顧及未來如何生存,女權有多少,要承接的擔子也將有多少,因此女性要自強不息。否則成為鄉民譏為「女權癌」,或無正當生營管道,傷害自己,或作奸犯科,面對那些為捍衛女權而犧牲的人士當汗顏了。

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世新大學被指簽下所謂「一中承諾書」,引起朝野論戰,爭議不止。 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因立委質疑若干大學與大陸進行學生交流時簽署承諾書,而火速發文限期要求全國大學填寫協議表格,引發許多大學校長群情激憤,認為教育部未能捍衛大學國際交流權益,輕易向立委政治性舉動輸誠與繳械,搞得全國高教人心惶惶
教育部不但未能從兩岸高教交流政策中的成效評估,與陸生三法等宏觀角度,在兩岸關係低迷之際,捍衛大學的兩岸學生交流與招收陸生不受政治干擾,反而急於要求各大學從民國九十三年至今未報核的承諾書、聲明書,一約一表鉅細靡遺回覆不但不信任各大學擁有獨立判斷的學術自主與教學自主能力,反而動輒以開罰相威脅,這哪像一國掌管教育政策的大部?
其實兩岸學術與人員交流中,雙方早就存在著許多「只能做、不能說」的默契,即使是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無法鉅細靡遺、逐一規定,主要是避免法令過於綁手綁腳,因形式而誤了實質。有時台灣的大專院校發給來台陸生「研修承諾書」,文件中承諾陸生在台課程不涉政治議題,是不得已但也不致違法的事實
相對於大陸全面招收台灣高中生甚至招攬大學教授等積極行動,若我方特定人士動輒以政治語言與兩岸對立出發,去激化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兩岸文教交流與信任默契,難保未來陸生來台不會步陸客大幅縮減的後塵,到時候教育部與立法院如何承擔各大學招生雪上加霜的嚴重後果?
大陸教育部早在一九九九年即規定港澳台學生可申請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去年十二月再度重申港澳台學生政治課和軍訓課學分可以其他國情類課程學分替代」。可見大陸政府對台灣學生修習政治類課程持開放的務實態度,台灣學生可自由選擇修課內容,畢業時也不受限制。
各大學發給陸生個人的「研修承諾書」,可視為這些大學和陸生關於課程內容的契約。就像台生到了大陸可以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一樣,陸生要求課程內容不涉及兩岸政治敏感問題,台灣的大學基於對陸生選擇學習專業及內容之尊重而簽署承諾,和大陸教育部允許台灣學生自由選擇或免除政治課相關條款,關係對等
況且許多研究都顯示,來台陸生多數肯定國內高教品質與學術水準,尤其對於整體社會的民主自由素養與對多元與人權的尊重,表示肯定與欣羨態度。國內大學的殿堂更是充滿各種自由與多元的言論,可用方言或外語等授課,教學內容亦不受約束。因此大學教授的自由度,不會因一紙承諾書而受侵犯,這些正是台灣高等教育吸引陸生甚至外籍學生的軟實力,也是兩岸大學校園氛圍迥異之所在!
大學的安定與學術自主,需要國家與人民的信任與捍衛,兩岸教育主管機關相較之下,我們更不能隨政客起舞,而遺忘自己大學的利基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2017-03-08 04:26 聯合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市)

圖/季青


南港女模命案,原被列為涉案人的死者梁姓女友,在被收押禁見時遭網民公審,一場虛擬法庭就此展開。有人自扮檢察官,開始提出罪責;有的自當警察辦案人員,瘋狂在網路搜證起底,無論是否跟此案的有關的全部羅列上網;有些則以新聞評論員自居,對梁女行為嚴厲評論,整個虛擬法庭就此進入網路公審,唯一缺席的是那無法答辯的被告
如今因梁女有不在場證明而撤銷羈押,頓時之間,虛擬法庭立即解散,所有對梁女之起訴、評論和起底的言論,立即消弭不見,似乎當初的指控、謾罵,消除鍵一按,就船過水無痕。
這個學期在系上開設網路哲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人生跟現實世界有何不同,有那些是真實人生所不敢為、不能為有那些又是虛擬世界中網路人所可為者
問學生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過半超過七、八個小時,更甚者一天有近廿個小時掛網,使用網路不到一小時的少之又少。再問那些重度使用網路,是網路人生較為真實還是現實人生才擁有自我?對此問題,學生們似認為在網路中較能夠展現自我、主導自我,反而現實生活中的自我是被動、消極性的過生活
何者真實?何者虛擬?在網路時代,人們似乎以較能夠呈現自我的網路人生為更真實的自我手遊中的主角即是自我角色轉換,線上遊戲的群體是其作戰伙伴,網路社群則是其人際關係的存在感
當一個事件被訴諸於虛擬法庭上,各自的辯護律師團就自然形成,同性婚姻、年金、統獨等不同議題已在網路上有不同虛擬法庭在審理。原本這些法庭若能夠理性論辯,各自尋求證據或論述去爭取陪審團來認同自己主張,尚可讓這些議題在愈辯愈明的理性爭論中,獲得全民共識,但最後還是情緒多於理性,這些虛擬法庭最終只成為一言堂的審判結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網民私設審判庭,只有被告罪狀,卻沒給答辯機會,並自以為是法院庭長,就在按鍵中審理被告,最後按個輸入鍵就直接定罪。
網路霸凌是一小群人在網路社群中對弱勢者的霸凌虛擬法庭的全民公審則是多數網民對一個被告者群起言論攻擊。這個惡風顯現網民欠缺網路倫理,也同時凸顯出,這些網民只能透過網路來呈顯自我,美化自己是正義使者、公平法官的化身,但事實呢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網民亦是如此,當他們在虛擬法庭公審被告,可曾想過,如果是自己誤判,願意當面跟無辜被告道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嗎?也願意自審自己是個誣告者嗎
適可而止吧!現實法庭中常有誤判情事,在虛擬法庭中又何能做個公平公正的檢察官和法官呢充其量,也只是躲在網路背後的網路霸凌者而已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謝步智/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程姓男子及梁姓女子涉嫌殺害陳姓女模被羈押,檢方調查梁的涉案程度降低,撤銷羈押。 圖/記者李奕昕翻攝


網紅女模命案出現了重大逆轉,先前遭千夫所指認定是主謀的梁女突然因為罪證不足而被釋放讓媒體的公信力再度受到質疑,也凸顯網路世代訊息傳遞與人際關係的不可盡信
受媒體報導影響,信以為真的網路鄉民跟進毒舌謾罵,自以為正義的妖魔化梁女在她獲釋後,網友趕著刪除留言避免遭到梁女控告
媒體在這次的女模命案的表現與幾年前淡水媽媽嘴命案十分類似。當年媒體也很熱心地扮演福爾摩斯斷案,認定兇手謝依涵決不是一人行兇。
媒體在盲目追求新聞熱潮的時候,所有的新聞道德與原則都被拋到一邊了,保護人權的無罪推定在哪?新聞用詞連個「涉嫌」的字眼都省了。一面倒的指控某人是兇嫌,卻不給對方辯駁的平衡報導,新聞內容充斥著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像是「某知悉案情人士表示」、「偵辦人員認為」,在最後案情證實是一場烏龍之後,也不會有人出面道歉承認當初說過那些話
媒體在手機世代面臨高度競爭的生存戰:為了求快,新聞在第一時間先刊出再求證,有些甚至連求證都可以省了為了衝點閱率與收視率,編輯下標題唯恐不夠毒與辣;因為怕漏新聞,同業寫什麼就跟著抄,抄報紙、抄電視,連完全不負責任的匿名網路新聞都在抄最可怕的是為了做獨家,連新聞內容都可以自己編,講得頭頭是道卻完全悖離事實
新聞被消費,當事人被冤枉,這些出錯的媒體從來不會自省,太陽依然升起,他們也每天照樣丟出新的報導,對之前報導對錯完全不負責任。當年現場重演媽媽嘴命案的節目依然當紅,那些名嘴也照常犀利斷案,在電視機前大放厥詞。
要改善這種亂象。寄望媒體能夠自律近乎奢求,被冤枉的當事人最好能蒐集證據,直接對亂報的媒體提出司法訴訟並要求高額懲罰性賠償,才有可能讓媒體稍微收斂
手機世代也凸顯了社會假象充斥,除了每天看到的新聞可能是假的,平常沒事按讚甚至噓寒問暖從未謀面的網友很可能都是假的。梁女在被媒體說成命案主謀之後,她的一些網路好友開始跳出來,或者批評她平時為人或者說自己也險些被梁女所害,這些所謂的朋友跟著新聞熱度來增加自己曝光率,落井下石的程度無異於仇敵。而網路假象多,炫富曬乳以求詐騙之實的網路男蟲女蟲更是所在多有,在一切只看表面包裝但求快速成名的網路世代,追求浮面的名與利成了主流價值,人性的真與善反而棄如敝屣
新聞可能是假的,網友也可能是假的,手機新世代面臨的是判別出假面人生的真偽,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試煉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

五日黎建南先生「和魂台魄,灣生人的忍道」大文指出,台灣光復後,仍有卅萬灣生滯留台灣。上述說法近年來在兩岸流傳甚廣,但根據檔案判斷,卅萬人恐係想像而出。
中華民國接受日本投降後,首要之務即為遣返大量日俘日僑,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情形更為特殊。當時國軍甚至已經做好登陸作戰準備,計畫以一個團開設灘頭陣地,循次向內推進,並且以青年軍一個軍作為預備隊,幸而作業十分順利,日方除少數違紀外,多能保持軍紀配合軍事接收作業。
日俘日僑的遣返,由中美盟國共同完成為掌握日僑情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訓令原台灣總督府進行調查當時統計日僑有卅二萬餘名,同時調查留台意願,因頗多在台灣已有產業,有十四萬餘名盼能續留台灣
因台灣當時飽受戰火摧殘,是否准許日人留住或由政府留用,歷經多次討論,中國戰區參謀長美籍魏德邁將軍建議為情勢安定,日俘日僑應該迅速予以遣送,經議定台灣留用日籍人員及其眷屬,最多不超過二萬八千名於是,民國卅五年四月前,共遣返十六萬五千餘名日軍戰俘,以及廿九萬兩千餘名日僑因日據時期台灣戶口管制已臻嚴密,不可能發生大量遺留漏計情況
二二八事件當中,少數日人被懷疑與事件有涉,情勢穩定後,陳儀報請將大部分留用日人再行遣返,因此至民國卅六年四月底後,只有七百餘名日人及其眷屬續留台灣,當時並發給身分證件做為管制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屢有傳言日軍大量藏匿潛伏,但多次搜索,除了零星人員及少數武器外,並未發現。遣返日俘日僑屬於中美盟國聯合作業,並有縝密的調查、集中、宣傳、檢查等程序,不應以訛傳訛
近年來大量日人潛伏的流言甚囂塵上,主要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如果某些人真是日本後裔,無疑坐實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猜測,甚至成為大陸鷹派武統的一種藉口;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後期高壓推動的皇民化運動造成的負面遺存,影響遠在「血統論」之上,更值得注意警惕。

周行一/為公教人員退休金議題說幾句話

.周行一/為公教人員退休金議題說幾句話
.馬凱/兆元基建莫忘20年機捷慘痛教訓
.葉丙成/總統,還記得您對教育的許諾?
.洪蘭/默默拉縴救大船 你不孤單
.盛治仁/台灣人不再開發「腦礦」了嗎?
.方祖涵/公路上,王牌最後的寂寞身影
.劉維公/「94狂」現象社會學








周行一/為公教人員退休金議題說幾句話


2017-03-08 04:18 聯合報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據報載,政府即將提出公教人員退休金調整方案,最讓大家關心的是月退俸所得替代率將大幅降低,而且十八趴優惠存款將逐年遞減至取消為止。多數公教人員難以接受這種改變,這個制度調整將對國家影響深遠,我想說幾句話,幫助台灣社會理性討論這個議題。
公教人員的退休俸是政府對員工的承諾,是所有公職人員當初進入政府體系服務時的認知履行承諾是人類互信的基礎,也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盡全力守諾是贏得大眾信任的最好方式台積電的經營信條之一就是不計成本達成對客戶的承諾,這是它能持續進步的重要原因。相較於台積電,政府對社會的影響大得多,所謂風行草偃,政府是否盡全力信守承諾,將決定台灣社會能否維護「守信」這個基本價值。
政府對公教人員退休俸的承諾並不僅止於退撫基金而已,就像政府對勞工的退休金承諾並不僅止於勞退基金的水位一樣,將來退撫基金可能會破產並不能免除政府現在必須履行承諾的義務,政府應該盡全力守信,尤其當政府還很有錢做許多其他支出時,很難說服人可以斷然片面改變承諾。多數公教人員可以理解,現行退撫制度有缺點,譬如有的人退休之後,領的月退休金和退休前的薪俸差不多,甚至還超出,然而制度缺陷並不能免除政府奉行承諾的義務。
如果現在調整公教退休金制度,而且溯及既往,會有許多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者受到大衝擊。當政府在設計新退撫制度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第一、新制度應儘量適用於未來新進者,因為她們還未選擇做公教人員;第二、 十八趴優惠存款利率制度是以當時高利率環境為假設前提下設計的,現在存款利率已低至一趴的水準,當然有調整的空間,但應顧及受影響的人與未領十八趴優惠存款利率者退休保障間的衡平;第三、福利與退休金的承諾程度不同,為了改善財務問題,可優先考慮減少福利,例如取消國民旅遊卡,福利減少的衝擊低,但是總金額不算小;第四、退撫制度的設計受當時的經濟狀況左右,現在經濟成長率已大幅降低,高齡化及少子化情形嚴重,考慮調升每月的退撫基金扣繳額度有其合理性;第五、如果退撫基金的操作績效好,可以大幅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因此可以考慮設計一個機制,在績效好時調低扣繳額度,為了減輕公教人員的疑慮,政府應調整退撫基金的操盤治理機制,增加未來改善績效的機會。
如果減少退休金,政府事實上是違背了對公教人員的承諾,雖可以降低未來財務困窘的風險,卻增加了一種難以估計的風險:當政府片面違背承諾時,將降低公教人員(員工)對政府(雇主)的信賴,在社會上會產生一種示範作用,導致誠信的價值打折,以後大家都可以因自己的財務困難想盡辦法改變對別人的承諾,這種負面效果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影響是難以想像的。
因此政府必須非常謹慎處理公教年金調整的問題,政府有義務非常誠懇地與公教人員溝通,一個好方法是竭盡所能思考其他可以減低未來財務風險的途徑,評估減少其他政府支出的選項,當公教人員感覺政府的誠意時,制度調整的說服度就會增加。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