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內鬥隱憂 台灣棒球還有「第五春」?
.去梯言╱無尺之恥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去梯言╱無尺之恥
2017-03-08 04:02 聯合報 公孫策
監察院。 聯合報資料照片
總統新提名一批監察委員,其中一位直白的說「我就是要來清除那些『辦綠不辦藍』的法官」,聞言為之駭然,既因為他的立場針對性,更因為他的矛盾思維。
所謂矛盾,監察委員職司風憲,對於那些以政治立場傷害司法公正的法官,彈劾之、糾舉之,當然應該。可是,監委在行使職權時,自己卻也以政治立場辦案,那不是很可笑嗎?然而,如此情形卻一點也讓人笑不出來。
那位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又說「當監察委員是廢物利用」,因為民進黨過去一再主張廢除監察院。
《笑林廣記》的寓言:一位地主將田租給張三種,張三拎了一隻雞去給地主拜年,由於是背著手拎雞,地主自窗口望見張三沒帶禮物來,就高聲說:「這田今年不租給張三種了。」張三聞言,掉頭就往回走,地主這才看到雞,趕忙說:「不給張三,又給誰呢?」張三遂又回轉,並問地主「為何前後說詞不一?」地主說:「之前是無稽(雞)之談,後來是見機(雞)而作啊?」
民進黨以前主張廢除監察院,現在看來是無稽(雞)之談:在野不能提名。而此番不但補提足額,更提名專事清除異己的監委,則顯然是見機(雞)而作了。
監察院的任務是整肅官箴,也就是維持廉政。過去幾年馬政府特別強調廉政,是有鑑於之前扁政府貪腐引致人民怨恨,可是馬政府的政務官涉貪仍時有所聞。究其原因,是馬英九只顧強調「廉」,卻忽略了「恥」。
顧炎武論廉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他認為,士大夫之所以不廉,「其根源皆生於無恥也」。
什麼是「無恥」呢?《孟子》:「無恥之恥,無恥矣!」意思是,以無恥為恥辱,就不會招致恥辱了。這句話卻正好可以引申來評論本文主題:
常聽說,法官判案「心中自有一把尺」,但這把尺必須是公正無偏的,一旦心中之尺偏私,就「無尺」了。要當監察委員的人,既然認為「法官辦綠不辦藍」是「無尺」,自己卻仍然要以政治立場清除異己,豈不是同樣「無尺」?知道「無尺」是傷害司法公正,而不能以「無尺」為恥,無恥矣!
蔡總統的第一個婦女節…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許素菲/真理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多前取材英國女權史的「女權之聲:無懼年代」電影,描述參與女權運動者遭毆打、入獄、絕食,並付出流浪、失業、夫離子散的代價。女權領袖艾蜜莉.戴維森為引起國際媒體報導,竟衝向國王的賽馬場慘遭馬匹踩死,引起全國響應,同年終於爭取到英國婦女的參政權。
綜覽全球婦女為爭女權,極大的艱辛,三八國際婦女節就是在紀念婦女爭取到權力,與表揚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的重要的貢獻。
我國女性從政治、教育、職場到家庭,男女已是全面平權的時代。今天更是女性擔任國家元首後的第一個婦女節,意義非凡。
在女權至上的社會,女性無論在家庭或職場,真正要爭取的已不再是女權,乃是創造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在磨練中漸趨圓融,在勤勉汲取知識中成長,從磨合中學習放下,在擁有後給予,還要修煉出豁達的胸襟,假以時日,自然會被尊重,這樣的女性將會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對年輕女性的諍言:慎毋盡棄女性固有的美德,尚需關注世界的變遷,注意市場的變革與需要,勇於探索新知與提升技能,因為貧富兩極化已是全球不可擋的趨勢;更殘酷的是專家警告,未來許多產業將會被替代,許多職位會消失,很多工作會被電腦與機器人取代。如何因應妳的未來?以及如何能培養經濟獨立、或在家中出狀況時,撐起家中的經濟?這將是女性未來要面對的議題。
社會結構變遷迅速,反倒要顧及未來如何生存,女權有多少,要承接的擔子也將有多少,因此女性要自強不息。否則成為鄉民譏為「女權癌」,或無正當生營管道,傷害自己,或作奸犯科,面對那些為捍衛女權而犧牲的人士當汗顏了。
台生免修政治 陸生承諾書 對等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世新大學被指簽下所謂「一中承諾書」,引起朝野論戰,爭議不止。 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因立委質疑若干大學與大陸進行學生交流時簽署承諾書,而火速發文限期要求全國大學填寫協議表格,引發許多大學校長群情激憤,認為教育部未能捍衛大學國際交流權益,輕易向立委政治性舉動輸誠與繳械,搞得全國高教人心惶惶!
教育部不但未能從兩岸高教交流政策中的成效評估,與陸生三法等宏觀角度,在兩岸關係低迷之際,捍衛大學的兩岸學生交流與招收陸生不受政治干擾,反而急於要求各大學從民國九十三年至今未報核的承諾書、聲明書,一約一表鉅細靡遺回覆,不但不信任各大學擁有獨立判斷的學術自主與教學自主能力,反而動輒以開罰相威脅,這哪像一國掌管教育政策的大部?
其實兩岸學術與人員交流中,雙方早就存在著許多「只能做、不能說」的默契,即使是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無法鉅細靡遺、逐一規定,主要是避免法令過於綁手綁腳,因形式而誤了實質。有時台灣的大專院校發給來台陸生「研修承諾書」,文件中承諾陸生在台課程不涉政治議題,是不得已但也不致違法的事實。
相對於大陸全面招收台灣高中生甚至招攬大學教授等積極行動,若我方特定人士動輒以政治語言與兩岸對立出發,去激化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兩岸文教交流與信任默契,難保未來陸生來台不會步陸客大幅縮減的後塵,到時候教育部與立法院如何承擔各大學招生雪上加霜的嚴重後果?
大陸教育部早在一九九九年即規定「港澳台學生可申請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去年十二月再度重申「港澳台學生政治課和軍訓課學分可以其他國情類課程學分替代」。可見大陸政府對台灣學生修習政治類課程持開放的務實態度,台灣學生可自由選擇修課內容,畢業時也不受限制。
各大學發給陸生個人的「研修承諾書」,可視為這些大學和陸生關於課程內容的契約。就像台生到了大陸可以免修政治課和軍訓課一樣,陸生要求課程內容不涉及兩岸政治敏感問題,台灣的大學基於對陸生選擇學習專業及內容之尊重而簽署承諾,和大陸教育部允許台灣學生自由選擇或免除政治課相關條款,關係對等。
況且許多研究都顯示,來台陸生多數肯定國內高教品質與學術水準,尤其對於整體社會的民主自由素養與對多元與人權的尊重,表示肯定與欣羨態度。國內大學的殿堂更是充滿各種自由與多元的言論,可用方言或外語等授課,教學內容亦不受約束。因此大學教授的自由度,不會因一紙承諾書而受侵犯,這些正是台灣高等教育吸引陸生甚至外籍學生的軟實力,也是兩岸大學校園氛圍迥異之所在!
大學的安定與學術自主,需要國家與人民的信任與捍衛,兩岸教育主管機關相較之下,我們更不能隨政客起舞,而遺忘自己大學的利基!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2017-03-08 04:26 聯合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市)
圖/季青
南港女模命案,原被列為涉案人的死者梁姓女友,在被收押禁見時遭網民公審,一場虛擬法庭就此展開。有人自扮檢察官,開始提出罪責;有的自當警察辦案人員,瘋狂在網路搜證起底,無論是否跟此案的有關的全部羅列上網;有些則以新聞評論員自居,對梁女行為嚴厲評論,整個虛擬法庭就此進入網路公審,唯一缺席的是那無法答辯的被告。
如今因梁女有不在場證明而撤銷羈押,頓時之間,虛擬法庭立即解散,所有對梁女之起訴、評論和起底的言論,立即消弭不見,似乎當初的指控、謾罵,消除鍵一按,就船過水無痕。
這個學期在系上開設網路哲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人生跟現實世界有何不同,有那些是真實人生所不敢為、不能為;有那些又是虛擬世界中網路人所可為者。
問學生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過半超過七、八個小時,更甚者一天有近廿個小時掛網,使用網路不到一小時的少之又少。再問那些重度使用網路,是網路人生較為真實還是現實人生才擁有自我?對此問題,學生們似認為在網路中較能夠展現自我、主導自我,反而現實生活中的自我是被動、消極性的過生活。
何者真實?何者虛擬?在網路時代,人們似乎以較能夠呈現自我的網路人生為更真實的自我,手遊中的主角即是自我角色轉換,線上遊戲的群體是其作戰伙伴,網路社群則是其人際關係的存在感。
當一個事件被訴諸於虛擬法庭上,各自的辯護律師團就自然形成,同性婚姻、年金、統獨等不同議題已在網路上有不同虛擬法庭在審理。原本這些法庭若能夠理性論辯,各自尋求證據或論述去爭取陪審團來認同自己主張,尚可讓這些議題在愈辯愈明的理性爭論中,獲得全民共識,但最後還是情緒多於理性,這些虛擬法庭最終只成為一言堂的審判結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網民私設審判庭,只有被告罪狀,卻沒給答辯機會,並自以為是法院庭長,就在按鍵中審理被告,最後按個輸入鍵就直接定罪。
網路霸凌是一小群人在網路社群中對弱勢者的霸凌,虛擬法庭的全民公審則是多數網民對一個被告者群起言論攻擊。這個惡風顯現網民欠缺網路倫理,也同時凸顯出,這些網民只能透過網路來呈顯自我,美化自己是正義使者、公平法官的化身,但事實呢?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網民亦是如此,當他們在虛擬法庭公審被告,可曾想過,如果是自己誤判,願意當面跟無辜被告道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嗎?也願意自審自己是個誣告者嗎?
適可而止吧!現實法庭中常有誤判情事,在虛擬法庭中又何能做個公平公正的檢察官和法官呢?充其量,也只是躲在網路背後的網路霸凌者而已。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謝步智/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程姓男子及梁姓女子涉嫌殺害陳姓女模被羈押,檢方調查梁的涉案程度降低,撤銷羈押。 圖/記者李奕昕翻攝
網紅女模命案出現了重大逆轉,先前遭千夫所指認定是主謀的梁女突然因為罪證不足而被釋放,讓媒體的公信力再度受到質疑,也凸顯網路世代訊息傳遞與人際關係的不可盡信。
受媒體報導影響,信以為真的網路鄉民跟進毒舌謾罵,自以為正義的妖魔化梁女,在她獲釋後,網友趕著刪除留言避免遭到梁女控告。
媒體在這次的女模命案的表現與幾年前淡水媽媽嘴命案十分類似。當年媒體也很熱心地扮演福爾摩斯斷案,認定兇手謝依涵決不是一人行兇。
媒體在盲目追求新聞熱潮的時候,所有的新聞道德與原則都被拋到一邊了,保護人權的無罪推定在哪?新聞用詞連個「涉嫌」的字眼都省了。一面倒的指控某人是兇嫌,卻不給對方辯駁的平衡報導,新聞內容充斥著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像是「某知悉案情人士表示」、「偵辦人員認為」,在最後案情證實是一場烏龍之後,也不會有人出面道歉承認當初說過那些話。
媒體在手機世代面臨高度競爭的生存戰:為了求快,新聞在第一時間先刊出再求證,有些甚至連求證都可以省了;為了衝點閱率與收視率,編輯下標題唯恐不夠毒與辣;因為怕漏新聞,同業寫什麼就跟著抄,抄報紙、抄電視,連完全不負責任的匿名網路新聞都在抄;最可怕的是為了做獨家,連新聞內容都可以自己編,講得頭頭是道卻完全悖離事實。
新聞被消費,當事人被冤枉,這些出錯的媒體從來不會自省,太陽依然升起,他們也每天照樣丟出新的報導,對之前報導對錯完全不負責任。當年現場重演媽媽嘴命案的節目依然當紅,那些名嘴也照常犀利斷案,在電視機前大放厥詞。
要改善這種亂象。寄望媒體能夠自律近乎奢求,被冤枉的當事人最好能蒐集證據,直接對亂報的媒體提出司法訴訟並要求高額懲罰性賠償,才有可能讓媒體稍微收斂。
手機世代也凸顯了社會假象充斥,除了每天看到的新聞可能是假的,平常沒事按讚甚至噓寒問暖從未謀面的網友很可能都是假的。梁女在被媒體說成命案主謀之後,她的一些網路好友開始跳出來,或者批評她平時為人或者說自己也險些被梁女所害,這些所謂的朋友跟著新聞熱度來增加自己曝光率,落井下石的程度無異於仇敵。而網路假象多,炫富曬乳以求詐騙之實的網路男蟲女蟲更是所在多有,在一切只看表面包裝但求快速成名的網路世代,追求浮面的名與利成了主流價值,人性的真與善反而棄如敝屣。
新聞可能是假的,網友也可能是假的,手機新世代面臨的是判別出假面人生的真偽,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試煉。
30萬灣生在台灣? 別讓想像製造敵人
2017-03-08 04:26 聯合報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
五日黎建南先生「和魂台魄,灣生人的忍道」大文指出,台灣光復後,仍有卅萬灣生滯留台灣。上述說法近年來在兩岸流傳甚廣,但根據檔案判斷,卅萬人恐係想像而出。
中華民國接受日本投降後,首要之務即為遣返大量日俘日僑,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情形更為特殊。當時國軍甚至已經做好登陸作戰準備,計畫以一個團開設灘頭陣地,循次向內推進,並且以青年軍一個軍作為預備隊,幸而作業十分順利,日方除少數違紀外,多能保持軍紀配合軍事接收作業。
日俘日僑的遣返,由中美盟國共同完成,為掌握日僑情況,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訓令原台灣總督府進行調查,當時統計日僑有卅二萬餘名,同時調查留台意願,因頗多在台灣已有產業,有十四萬餘名盼能續留台灣。
因台灣當時飽受戰火摧殘,是否准許日人留住或由政府留用,歷經多次討論,中國戰區參謀長美籍魏德邁將軍建議為情勢安定,日俘日僑應該迅速予以遣送,經議定台灣留用日籍人員及其眷屬,最多不超過二萬八千名。於是,民國卅五年四月前,共遣返十六萬五千餘名日軍戰俘,以及廿九萬兩千餘名日僑,因日據時期台灣戶口管制已臻嚴密,不可能發生大量遺留漏計情況。
二二八事件當中,少數日人被懷疑與事件有涉,情勢穩定後,陳儀報請將大部分留用日人再行遣返,因此至民國卅六年四月底後,只有七百餘名日人及其眷屬續留台灣,當時並發給身分證件做為管制。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屢有傳言日軍大量藏匿潛伏,但多次搜索,除了零星人員及少數武器外,並未發現。遣返日俘日僑屬於中美盟國聯合作業,並有縝密的調查、集中、宣傳、檢查等程序,不應以訛傳訛。
近年來大量日人潛伏的流言甚囂塵上,主要是因為兩岸關係緊張,如果某些人真是日本後裔,無疑坐實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猜測,甚至成為大陸鷹派武統的一種藉口;另一方面,日本殖民後期高壓推動的皇民化運動造成的負面遺存,影響遠在「血統論」之上,更值得注意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