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大法官怎麼選?
◆ 星期透視/多元創新的巴黎奧運
◆ 大屋頂下/定錨中華民國 兩岸共同應對川普灰犀牛
◆ 5大關鍵影響滯洪池功效
◆ 立委助理任用盡速立法
◆ 從民眾感受檢驗治水成效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大法官怎麼選?
2024-07-28 03:17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我國憲法自始即把法律違憲審查權交給大法官行使,做得好不好,是否不受干涉,質疑的人不少。但十五位大法官全由同一位總統提名,就是放到全世界,恐怕都夠駭人聽聞。因為即使個個優秀且獨立,控管立法的憲政司法在價值理念上同質性怎可如此之高?
十五位大法官由同一總統全覆蓋的,前有馬英九總統,後有蔡英文總統,現在賴清德總統馬上又要一口氣任命包括並任院長、副院長在內的七位大法官,大家應可對事不對人(黨)的檢討一下這個奇怪的制度,難道憲法本文或增修條文真有此意?
在修憲完成民主改制前,司法院組織法是在憲法並無明文下讓司法院像民選國會一樣分屆,使大法官同進同出,即使出缺補進者也只作完原任所餘任期。民國八十六年修憲,明採「不分屆次,各自計算」,顯已寓有降低一位總統對司法院組成的影響力之意,並刻意在實施之始強分兩種任期,以加速其分散,或許終將走到缺一補一。
這也正是採總統提名、參院同意的美國最高法院遴選制的精髓。但此處明顯失算的,就是美國大法官採終身制,所以行憲沒多久即一一分道揚鑣,歷任總統即使連任者,能有兩次提名機會就很開心了,一次都沒有者也不算少,因此憲法雖明定其提名要經參院諮詢及同意,參院行使同意權的態度也更偏向人格的考核,儘管都知道總統提名必有為其護持政治傳承的心思,幾乎很少會在政治傾向上說事者,以致二百多年來,總統和其提名大法官在政治傾向上趨同者幾近百分百,但因變換甚慢,任何時候九位大法官背後都可看到五至六位總統的身影,這個制度在獨立和價值多元的維護上還是相當成功的。
大多數國家的憲法法院基於新陳代謝考量仍採任期制,有分批乃至分屆替換者,也有走一補一者,但為了確保其價值多元性就會有不少符合特殊國情的設計,有的重點放在分散提名機關,如除行政首長外,還擴及國會、其他司法機關等。通常也會刻意使其任期超過總統、議員甚多。較特別的反而是二戰後西德首創的憲法法院,其憲法只規定憲法法院法官由聯邦參眾兩院選任,但建國初期的執政黨知道這個動見觀瞻的新機關,如果不能充分保障其獨立與多元性,很難達成任務,竟直接在憲法法院法把當選門檻拉高到三分之二,結果就是迫使國會黨團每次都須先就各界薦舉的人才共同充分協商,使當選者都能頂著跨黨派支持的光環履行職務,沒幾年就在機關信任度上衝到首位,歷久不衰。
國內認為我國大法官的選任,精神上也該納入此制精髓的不只我一個,至少還有早期的許宗力教授,行動上如何體現,當然還需仔細斟酌如何操作憲法明定的提名同意程序。民國八十六年修憲,不但沒有分散提名機關,還把大法官任期從九年縮短為八年,而且循美國之例使立院的同意權審查範圍幾乎只限縮於無關政治傾向的人格端正上,正符合同一總統可能復刻全部大法官人像的必要條件,而果真兩度創造此一奇觀的充分條件則是同一政黨的連續兩次完全執政。因此只要掌握此一癥結,應該就不難找到解方。
個人以為,正如在野兩黨最近成功推動的國會改革,朝小野大的現狀其實也為此一重大司法改革創造契機。儘管這次修改立院職權行使法沒有拉高同意權門檻到三分之二,只能留待未來追補,但若能善用過半席次的優勢,要矯正過去總統以「審薦小組」之名掩護總統獨決之實,及國會同意權的行使刻意不考量大法官組成須高度滿足價值多元性這兩大缺失,並無困難。在野的領導人有無看清並感受此一司法改革對我國民主憲政的重要性,恐怕才是考驗。
星期透視/多元創新的巴黎奧運
2024-07-28 03:17 聯合報/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特聘教授、前體委會主委)
向來以理想浪漫著稱的法國,每每總為人類文明帶來驚豔與突破!本次巴黎奧運自不在話下!
回顧一九○○年,法國舉辦第二屆奧運,是除希臘外率先承辦奧運的國家,其搭世界博覽會於巴黎舉辦之便,擴大了當時各國和項目選手的參與,女性也首度在奧運場上奪冠,嶄露頭角;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開啟奧運選手村的概念,而當屆使用的奧林匹克格言:「Faster, Higher, Stronger–Together」至今沿用!爾今,相隔一百年,再度辦理夏季奧運會,乃以連結「民國一一九年(二○三○)永續發展目標」,期辦理歷史上最環保的國際體壇盛會,可謂別具歷史意義!過去幾個月來不時出現的創意宣傳影片,已巧妙地連結網路平台,成功匯集世人目光,直至巴黎塞納河畔精采絕倫的開幕典禮,正式拉開為期十七天的盛典序幕!
在我們為中華台北十六個運動種類共計六十名體育健兒們,在場上的拚搏加油喝采外,場外看點亦值得一窺究竟。
首先,它突破打造單一場館的設計,充分融合在地文化。本次別開生面的於戶外辦理開幕式,結合巴黎塞納河為母親河的精神,一覽無遺地向全世界展現自然的壯闊;巴黎大皇宮既是時尚秀,也是擊劍與跆拳道的榮光舞台;凡爾賽宮的璀璨歷史,重現的馬術優越傳統;艾菲爾鐵塔戰神廣場,延續奮勇精神成為熱血奔騰的沙灘排球場;在充滿歷史感的協和廣場中,讓年輕人再創輝煌,寫下不朽的永恆紀錄。
其次,折衝民意至上,展現國際賽會低碳足跡成果。對於許久以來熱烈討論的塞納河水質問題,一周前由巴黎市長伊達戈親赴塞納河內游泳,證明河水水質足夠乾淨,辦理比賽安全無虞;另選手村在講究低碳原則下,因各國關切的聲浪,由一開始規畫水冷卻系統降低室內溫度,改為訂購約二,五○○部冷氣加強降低溫度的效果。
再者,融合時尚之都的高調奢華感,完美結合藝術和運動的力與美。巴黎為世界著名精品座落的城市,此次奧運結合在地的企業為主要贊助商,從賽會象徵榮耀紀念的獎牌與獎品,到香榭大道煥然一新的全新街景與氛圍,搭配 LV 的獨特品牌裝置藝術的街頭,讓奧運的高度競技與 LVMH 的藝術設計充分結合,共同展現運動時尚感。
最後,降低一次性使用的各項器材,以租賃器材取代購買。在降低浪費的前提下,各項運動器材與設備大多與各體育會租用或提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餐飲部分,減少塑料與使用的垃圾,所有場館皆安裝飲水/飲料機,減少瓶裝飲用需求,嘗試降低使用量,進而達到節能效果。
由上可知,此屆巴黎奧運除了減少興建的大筆資金與一次性垃圾的環保作法外,其將自身的都市歷史記憶與運動種類共創價值,透過運動場上的較量,讓文化傳統上自然鑲嵌了和平奮戰精神的榮光。我們預見在永續發展的世界潮流下,這匯集文明和智慧,以及各國優秀運動員的偉大賽事,將再一次刷新各項紀錄,共創璀璨輝煌的歷史新頁!
大屋頂下/定錨中華民國 兩岸共同應對川普灰犀牛
川普不是意外出現的黑天鵝。他是一頭灰犀牛,此刻就在眼前,而且鼻孔冒著氣正向你衝過來。
一百天後,川普不無可能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倘是如此,面對這頭來勢洶洶的灰犀牛,中國大陸將如何應對?台灣將如何應對?本文想要討論的則是台海兩岸雙方有無可能以某種方式共同應對?
先說結論。兩岸可以思考,以「交換論」重建兩岸關係,亦即「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台獨」;只要雙方能「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美國就不能用中國大陸來挾持台灣,也不能用台灣來勒索中國大陸。請參閱上周日《大屋頂下》〈從壓制台獨到維持中華民國/意見廿二條的新意見〉。
首先略論中共面對的川普情勢。中共屢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句話的位階顯有問題。在當前世局中,「和平發展/和平崛起」才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共若搞不定台灣問題,就不可能和平發展。
川普灰犀牛就是要阻滯中國崛起,台灣問題則是他的操作槓桿。
必須警惕,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川普親自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就是今日美歐全面「針對中國」的濫觴,非但全盤翻轉了美中關係,且也嚴重惡化了中國的世界處境。川普卸任後,「沒有川普的川普路線」在美歐非但沒有轉彎,而且更加「發揚光大」,可見川普方案在整個西方有其共同的義理。現在,川普若回師,將親自操盤,勢將更精緻,也勢將對中國更有傷害力。
新近川普、范斯的發言與共和黨政綱,明確標定「中國為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不啻是說,美國淪落至今日地步,全是中國造成的。川普揚言將對全部中國進口商品課六十%關稅,且不說他必有其他的花樣,但只要果真發動了這個議題,中共的內外治理就會面臨極大的難題。
中共若要應對川普的衝擊,主要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要搞定兩岸關係。因為,台灣問題既是中共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那麼台灣問題也就是攥在川普手裡的一條小辮子,他只要隨便玩個小花樣拽它一下,就能牽動中共的「核心」,椎心刺骨。
川普的戲法是:挑逗台灣,壓榨中國。
中共如何搞定兩岸關係?長話短說,就是在「交換論」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再略論台灣面臨的川普情勢。姑舉一例:台灣必須警覺,在川普的「買美國貨/僱美國人/在美國製」的操作下,現今炒得沸沸揚揚的「台灣 AI 中心」輝達方案也有可能出現變數。川普既說台灣搶去了美國百分之百的晶片生意,他會不會容許黃仁勳把「AI 中心」搬到台灣?這必須打個問號。
這個問號是要提醒:川普的政策目標與台灣的期待(尤其是台獨的期待)是不同的。
川普的政策主軸是「孤立主義/現實主義/交易主義/保護主義」,對台政策亦是如此。
一、孤立主義:拜登一貫擺出「備戰/迎戰」的姿態,川普則標榜「非戰/避戰/止戰」,他以任內未新啟戰爭為榮,並稱「將在廿四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拜登是擺明了要將台灣烏克蘭化,但川普會認為,不必再搞出另一個「烏克蘭」,台灣也就不能再熱臉貼冷屁股。二、現實主義:在川普眼中,台灣是筆尖,中國是書桌。他明白說,台灣距美國九,五○○英里,距中國六十八英里,要保衛地球另一端的小島有實際困難。范斯說,非必要,不讓美國青年上戰場。三、交易主義:但是,如果台灣要美國保護,買保單,就要付費,但保單卻是「無菜單料理」。四、保護主義:美國有多麼愚蠢,台灣搶走了美國百分之百的晶片生意,台灣很有錢,但沒有給我們任何東西。如此這般,台灣成了掠奪者,美國是受害者。
人謂川普是真小人,是狂人,但以上描述尚不能窮盡其瘋狂的邊際。川普狂傲揚言「將親手終結拜登製造的每一場世界危機」,范斯冷血則稱「我們不在乎烏克蘭發生了什麼事」。跟著川普,賴清德若還想做美國的烏克蘭,會不會自作多情?
川普必會不斷玩弄台灣這個筆尖,去戳那張書桌,但別奢想他會為台灣去掀翻那張書桌。因為,他早已預言,筆尖頂不過書桌。
面對川普風暴,兩岸各有重大風險。中國大陸的「和平發展/和平崛起」面臨嚴峻考驗,台灣想為「筆尖」買一分保單卻碰上「書桌論」的保險公司。台灣與中國大陸必須各有應對川普灰犀牛之道,但也可想像有無可能以某種方式共同應對。
回到文首所論,兩岸可以思考,以「交換論」重建兩岸關係,亦即「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台獨」,雙方一同邁向「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本文認為,此時此際正是中共最最希望(兩個最)能維持中華民國的時候,必須使中華民國的態勢穩定,中共才能以較完全的心力用於化解阻滯其「和平發展」的種種內憂外患。因此,相對而言,此時此際也正是台灣在兩岸之間最最(也是兩個最)能伸張並鞏固中華民國的重大機遇期。只要雙方朝往「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相向而行,兩岸就可能免於成為川普刀俎下任意宰割的魚肉。
對賴清德政府來說,川普的「保護」必將赤裸裸地變成挾持、勒索與玩弄。而且只有川普玩弄賴清德,絕無可能賴清德玩弄川普。賴清德絕對不可有「倚川普謀台獨」的妄想,反而必須警覺台獨更可能被川普挾持台灣。賴清德日前在黨全代會的台獨演出,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必須有以匡正,國家大局不能被賴清德一人的偏執所誤。兩岸出路,「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沒有第二條路。
對於中共來說,正當美歐以中國為主要敵手的時候,對台關係卻陷於空前惡劣的谷底,這使得內憂外患的中國平添許多凶險變數。因此,搞定兩岸關係,就成了中國內外治理的必要條件。除了「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也沒有第二條路。
然而,如何「定錨中華民國」,這不是單方面的事,而是兩岸兩方面的事,因此本文才有「兩岸有無可能共同應對川普灰犀牛」的思考。
其實,不論是川普或賀錦麗上台,兩岸皆應以「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穩定三邊(台美中)關係」為基本戰略。只是若川普回師,就更有迫切性。
情勢凶險,這也許是兩岸應當進行桌下對話的時刻。
5大關鍵影響滯洪池功效
2024-07-28 03:14 聯合報/ 陳文卿/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新竹市)
很多大型建設開發案在提出環評時,常以二、三十年間的最大洪水量來規畫滯洪池容量,現在卻都無法應付,安全係數可能須再加倍才行。滯洪池要能發揮足夠的抗洪功能,除了設計容量外,更有以下重要因素:
一、雨水收集面積不能僅以開發基地為限,須將基地外馬路、空曠地區逕流的雨水量也納入。
二、水流入與排出之系統須暢通。此又涉及滯洪池之區位,太高無法完全收集洪水,太低又排不出去。而後者更重要,必須有完善的公共排水系統,否則就難免產生災難。
三、管理機制。滯洪池是基地的附屬設施,不像汙水處理系統有經常性的操作,更不會配置管理人力。滯洪池要能發揮,須在預期大雨來臨時預先洩洪。水庫何時洩洪、洩洪量多少都有 SOP,一般公共空間或建設基地的滯洪池卻很難做到。
四、對滯洪池認識不清。很多環評報告常出現個怪異的名詞「滯洪沉沙池」,也就是將汙水處理系統的沉沙兼作滯洪池;可是沉積淤泥後,哪還能滯洪?即使要兼顧沉沙與滯洪,也須定期清除淤泥,但實際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五、滯洪池平常應淨空,才能在大雨來時蓄積洪水。但大家喜歡的是美美的池塘,認為是可散步遊憩之地,甚至當作消防水池功能;然而若經常維持滿水,大雨來時的蓄洪量就有限了。
滯洪池是將洪水短期間滯留,可提供的滯留時間愈長,防洪效果就愈大。而滯留時間取決於池子的有效空間及瞬間降雨量。進流的雨水在停滯後須趕快排出,才能持續接收雨水。
因此滯洪池是排水系統的中繼站而非蓄水池。災後應針對防洪系統整體檢討,除硬體設施外,應變管理措施是否能搭配,更為重要。
立委助理任用盡速立法
2024-07-28 03:14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新北市)
新竹市長高虹安於擔任立委期間,因涉「公務員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於去年遭檢方起訴,經台北地院一審判決七年四個月有期徒刑、褫奪公權四年,雖案件仍未定讞,但依地方制度法,高市長將因此被停職。而此案最值探討之點,即是立委助理的任用與待遇,必須趕緊法制化。
依據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每位立委可編列八至十四人的公費助理,並由其聘用,且立法院應依勞動基準法每年編列預算。又依同法第卅三條第六項,各黨團亦可置公費助理十至十六人,並比照立委助理薪資為支應。之所以如此簡潔,似乎是因立委所要問政的範疇包山包海,除雇用助理人數不能太少外,也依功能與任務差異而有不同的薪資待遇,使其能有更多彈性來處理立法、監督與選民服務。只是如此給予方便的空間,就難免於弊端之產生。
由於法條僅明文規範公費助理人數,卻無每位助理的薪資級距,僅簡單以依勞基法帶過,這就使每位助理的薪資多寡全由立委自行分配與決定。在法規如此簡陋下,不能更進一步明文規範核銷程序,致使立法院本身不可能、也無權去實質審查立委所提資料之真假。凡此結果,不僅易生恣意,也會產生一個令人混淆的疑惑:即公費助理薪資,明明是由國家編列預算,也非屬立委的實質補貼,卻因法定性不足,使此等費用流於私法自治、契約自由的領域,顯得相當詭異。
故在涉及詐領助理費用的案件裡,最常見的爭執點,即是助理薪資及加班費之請領是否為人頭或浮報,這當然有賴事實認定;只是在立委的服務對象與事項多元且複雜下,到底要如何確認助理是否為人頭?是否真有加班等情事?實皆處於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再來,就是這些費用,若做為辦公室零用金或公積金,如何判斷立委是意圖不法據為己有而私用,或是為公益而支出,甚至是否適用「大水庫理論」等等,實也非如鴻溝般可清楚界分。甚且,貪汙治罪條例及證人保護法皆有規範,若同案被告於偵查中坦承犯行,且能因此訴追共犯,可減刑或免刑;故被告相互指摘的陳述,到底是為儘早脫離牢獄之苦,抑或還原真實?恐皆取決於審判者的內在意志。
此次案件所暴露出的問題,究其根源實在於法制面之欠缺,使立委助理之聘用被解讀為「私雇傭關係」,導致本就不對稱的天平更加歪斜,這對立法者來說實屬一大諷刺。立法院應盡速建立一套公費助理任用與待遇之客觀法制,使其免於繼續處於黑暗中,而無法為陽光所照射。
從民眾感受檢驗治水成效
2024-07-28 03:14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凱米颱風帶來豪雨,高雄出現前所未見的淹大水慘狀,相信很多高雄人都餘悸猶存。當初所講的一百年、甚至兩百年的防洪措施,如今卻是如此脆弱,政治人物除了認真救災,似乎只能不斷向市民道歉。只是當有部分人士準備粉飾太平時,這樣的道歉與救災動作,誠意已被稀釋。
賴清德總統與高雄市長陳其邁前往美濃勘災時,竟然聲稱「過去都淹一層樓,今天只淹卅公分」,顯示「整體治水有成」,這樣的話語聽在我們耳裡真不是滋味。尤其高雄市拿了那麼多的治水預算,卻還出現全面性的大淹水,總統甚至有心情在災難現場讚賞市長的「政績」,這種勘災政治學還真是前所未見!
治水成效的最好檢驗就是民眾的實質感受,這次高雄大淹水雖然是極端氣候的後遺症,卻也可能是市府或中央過度渲染高雄治水成效,導致市民變得輕忽的結果。就像我們大樓,是在地下室淹水後才開始找沙包,事前根本沒有想到會成為受災戶,這樣的心態可能也存在於許多高雄人心中。
經過這次災難,相信大家之後在災變前會更謙虛,因為大自然的破壞力往往超乎想像。更希望政治人物可以真正的苦民所苦,用更多心力在治水工程上,而不是浪費精力在政治口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