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2024-07-27 00:48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路透)


根據 PwC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全球娛樂產業正處於快速擴展時期,預計到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兆美元。虛擬實境(VR)及行動擴增實境(AR)、電影、OTT影音是成長最快的領域,佔據市場近四成的比重。這充分顯示產業的未來龐大潛力,台灣應該在這股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過往的文化內容產業面臨著結構不完整、生態系統破碎等嚴峻挑戰。為了促進產業生態的健全發展,當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積極推動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五年來,文策院在促進台灣文化內容產業從初創階段向成熟階段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範圍涵蓋十大領域:影視、動畫、漫畫、遊戲、出版、流行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時尚設計、文化科技。

面對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挑戰,文策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透過跨國資源整合來提升台灣文化內容的全球影響力。與歐美、亞洲許多國家負責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共同合作,擴展台灣文化內容在全球的知名度。近期還成功建立對日本市場開發的專業橋樑,透過台日合作的動畫製作委員會為台灣創作者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支持。

自成立以來,文策院逐年取得具體成績,像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即通過60件投資案,不僅提供資金,還包括專業市場行銷和技術支持,使台灣文化產業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此外,文策院積極推動市場導向的內容製作,透過原生文化內容智慧財產的開發和創新科技的應用,培育具有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近期積極與智崴、英業達、双融域合作,亦開啟文化科技內容的新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最為重要的是,文策院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投資抵減稅負優惠及國發基金的投資,成功引導了大量民間資金進入文化產業。從民國一○九至一一二年(2020年至2023年),國發基金及帶動民間投資的總投資額達74.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民間資金的進入,使得更多創業者和企業有機會參與到文化創意的浪潮中,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台灣作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應透過多種方式持續擴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AI 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市場分析,都將大幅提升產業效能和競爭力。例如,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進行電影腳本的創作和市場趨勢的預測,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首先,應深化公私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支持機制。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可達到7%,這顯示產業具有巨大潛力和投資價值。政府可以透過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對文化領域的投資,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和跨國合作方面。同時,應推動金融機構與文化產業的更緊密合作,設立專門貸款或投資計畫,支持中小型文化企業向創新和國際發展邁進。

其次,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例如結合AR/VR技術的文創產品,其市場需求成長率達到15%,遠高於傳統文化產品。

因此,鼓勵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開發出新型的文化科技產品,進一步擴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再者,多元化人才培養也是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商業思維的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強化學校的跨領域教學資源,也需要產業界更積極投入。

預測未來五年內,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有望超過10%,這不僅將帶動經濟成長,擴大對產業的支持,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台灣擁有豐富文化資源和創意潛力,透過多方面的資源挹注和政策持續支持,相信文化內容產業會有更加蓬勃發展的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2024-07-27 03:46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長高虹安(中)一審有罪遭停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立委任內詐領助理費十一.六萬元,昨天一審被重判七年四月。她即日起停職,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同一天,國民黨立委顏寛恒則因沙鹿豪宅案涉及貪汙和偽造文書,兩案合計判刑八年四月,但暫毋需停職。民進黨一天除掉兩名對手,難掩振奮之情。

高虹安和顏寬恒的案件同日宣判,巧合的是,兩人都各涉及浮報或謊報助理費。高虹安涉案金額僅十一.六萬元,被重判七年四月;顏寬恒涉案金額一○八萬元,判七年十月,量刑相去不遠。

如果標準一致,倒也罷了。問題是,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周雅玲涉詐領助理費一,三八八萬元,去年底僅判八個月,給予三年緩刑。不僅如此,今年初民進黨籍前台南市議長賴美惠詐領助理費二三四萬元宣判,因認罪只判兩年,並緩刑四年。這樣的判刑標準也差太多了吧!還是司法碰到綠色就轉彎?

高虹安是民眾黨唯一縣市長,一舉奪走高科技城市長,摧毀前市長林智堅光環;對此,民進黨想必耿耿於懷。但為了區區十一萬元重判七年多,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難免引人非議。何況,高虹安辦公室主任黃惠玟稱,其記帳方式與綠委李俊俋完全相同,何以司法辦白不辦綠

既然十一萬元助理費案判七年多,那麼鄭文燦的五百萬元工業區貪瀆案,就請依比例比照辦理吧!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2024-07-27 03:48  聯合報/ 社論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市嚴重積淹水,有民眾質疑市府廣設的滯洪池未發揮作用,圖為澄清路的寶業里滯洪池。記者劉學聖/攝影
凱米颱風過境,高雄市多處有淹水災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凱米颱風過境在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尤以高雄「港都變水都」,整個城市大半泡在水裡,令人怵目驚心。民進黨引以為傲且投注大量資源建設的「高雄經驗」,竟瞬間破功。雖說天威難料,但這次高雄乃至其他縣市對凱米颱風的因應處理都有許多可以檢討之處,並不單單是治水預算是否虛擲,或者政策是否偏差而已。

這次高雄大淹,綠營最主要的辯護理由是:其一,實際雨量太大,部分地區與雨量甚至超過十五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加上正逢大潮,導致災情失控。其二,認為治水建設長期「重北輕南」,對於高雄等南部地區長期輕忽所致。嚴格而論,第一點或有部分屬實,但第二點絕非事實。

這次凱米來襲,高雄地區降雨量的確驚人。但從扁政府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開始,即有大量預算挹注高雄,馬政府也編列六年六百多億元治水。蔡政府時代,僅前瞻預算便在高雄砸下兩百多億治水,為台北市的七倍。專家早就預言「極端氣候」將成常態,若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仍不能對付已成「常態」的瞬間豪大雨,治水何用?三年前的七一九豪雨,即曾造成鳳山嚴重淹水,足證凱米造成的水患絕非雨量空前」的問題。

綠營辯稱中央治水長期「重北輕南」,更是荒謬。從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至今,國民黨僅在中央執政八年,其餘皆是綠營執政,民進黨有十六年可以好好治水。何況,馬政府治水並未對南部差別對待,高雄更是民進黨執政最久的都會。從中央到地方,民進黨在高雄長期執政,卻還拿「重北輕南」為藉口,根本無法卸責。

此次高雄大淹最令人驚愕的場景,除了河川四處溢堤漫流,竟出現豪宅社區「肉身擋水」的驚悚畫面。以往颱風來臨前,地方政府均會依地方進行部署演練,包括清淤宣講,並分發沙包要求社區提高警覺。市府若事前做好準備,怎麼會有這種場面發生?這次高雄連放三天颱風假,陳其邁難道只負責宣布放假,其餘就由民眾自力救濟?

其次,民進黨近年大力將高科技產業引進高雄設廠,各區大興土木,地標性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房價也水漲船高。問題在,地面的建設是否與地下的排水疏洪對應?是否過多經費用於「面子工程」和行銷,許多綜合治理卻被忽略。台積電即將進駐的楠梓區,就是此次水患重災區之一,暴露好大喜功的建設下藏著草率粗疏的盲點。

除了高雄,其他中南部縣市如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災情也不算小。但高雄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恐怕是近年朝野尖銳對峙下的「泛政治化」民怨所致。過去對於天災,民眾多數都能抱持同理心,對受災者表示同情與支持;但這類同理心,近年卻日漸稀薄,取而代之的是藍綠光譜輻射的各種語言暴力。例如,花蓮四○三大地震後,綠營支持者竟發起「抵制至花蓮觀光」;台北豪雨積水,綠營一片譏嘲奚落;對岸的鄭州水災、洞庭湖潰堤,網路更是充斥詛咒、謾罵。台灣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澆薄?

這次高雄變水都,前閣揆蘇貞昌說的「天公伯很公平,人做不好就淹水,做得好就不淹」,和柯建銘說的「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等酸言酸語,都被網民翻出來,對綠營反唇相譏。這類情緒性反應實不可取,卻也印證,仇恨式政治操作只會招來反噬。

港都變水都,讓民進黨的治水神話破功,也讓人們看到脆弱社會需要改變的契機。執政者若只會政治操作,大家應一起反省討伐,民眾切勿再以仇言自相殘殺。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  【專家之眼】賀錦麗外交若傾向合作 台灣還能固執仇中?
◆  【專家之眼】光靠延長簽證無助於吸引數位牧民
◆  【專家之眼】賴政府唱兩岸雙簧 鴿派要克服的障礙
◆  【專家之眼】美國盟友對川普2.0的憂慮
◆  【專家之眼】「正名」台灣台語 違反語言平等原則
◆  【專家之眼】開徵酒稅酒捐是一舉兩得?還是矛盾與幻覺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2024-07-27 07:43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左)日前在廣州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右)會談。(美聯社)


俄烏戰爭僵局未解,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出訪中國大陸,並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7月24日舉行會談;當然在此時雙方進行外交對話,其主軸必然是環繞如何面對處置俄烏衝突。

北京從俄烏衝突在民國一O三年(2014年)爆發,隨後再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全面升級至今,其實態度與立場就是勸和促談,並且呼籲俄烏雙方直接對話化解矛盾。由於北京考量到其與俄羅斯以及烏克蘭都具有正面緊密關係,因此不願在此衝突中選邊站。

儘管北京態度明確,並且多次澄清立場,但在西方輿論攻勢下,仍被描繪成暗中支持俄羅斯,以便勾勒出歐美各國所希望建構出全球善惡對立簡單圖像。而基輔畏於西方壓力必須配合演出,因此從俄烏全面衝突戰事升級後,就自我限縮不再與北京進行高層對話。

烏克蘭直至最近,透過觀察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變化,再加上歐洲多國對未來政策立場曖昧,讓其高層察覺苗頭不對,必須改弦易轍調整政策,因此轉向重啟與北京溝通往來,所以才會安排外長庫列巴出訪,並與王毅進行外交對話。

北京對於處理俄烏衝突調停對話,基本上所有布局都相當審慎,同時在推動任何作為與發佈政策立場前,都會盡量與當事者充分溝通說明,絕對不會讓俄烏任何方面感到意外與不滿。

明眼人也都能理解到,當前世局當西方面對諸多國際矛盾與對立議題,搞到一籌莫展無計可施時,經常就會變成北京能夠適當運用施展外交調停機會;最明顯案例就是沙烏地與伊朗相互和解以及巴勒斯坦各個政治派系共同發布北京宣言

正因如此,針對烏克蘭外長出訪大陸,西方國家官方媒體負面報導不斷,諸多智庫御用學者專家亦紛紛提出貶抑評價。基本上連雙方外交部所發布最基本資訊,其中包括烏克蘭外交部以“Dmytro Kulebaa just peace in Ukraine is in 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為題之新聞稿,以及中國大陸以「王毅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談」為題之新聞稿,都未曾援引作為事後分析時參考資訊基礎,其實就證實庫列巴出訪中國大陸與外交對話,對於西方來說確實是構成相當壓力。

烏克蘭外長能夠出訪中國大陸並且進行長達三個小時以上對話,其實就完全顛覆美國長久以來多次指控北京暗中協助莫斯科入侵烏克蘭所發聲明,更是具體駁斥北約日前在集會後,聲稱中國大陸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關鍵支持者之政治標籤。

假若基輔高層接受華盛頓與北約所共同抱持觀點,還要與北京進行外交對話,在國際社會所有旁觀者眼中,簡直就是不可思議荒謬至極。西方藉由編寫謊言希望導演世局發展,顯然在此是踢到鐵板

為何烏克蘭外長會安排在此時出訪中國大陸並展開外交對話?其實世局發展是個連續劇,絕對不能只進行切片觀察。王毅在與庫列巴進行會談後,隨即前往寮國首都永珍,應邀參加東南亞國家協會外長會議,並與同樣應邀貴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晤對話;從行程安排觀察,其中奧妙不言而喻

國際政治中任何國家或是國際組織,若要涉入調停其他國家所生衝突,其實是有四種選項:提供衝突各方直接對話之東道主,但卻不涉入會談之促成者(facilitator);擔任衝突各方拒絕對話,但卻受到信任,替其傳話表達立場之信使(messenger);消極介入調停,在會場擔任見證,必要時協助雙方溝通之調停者(mediator)以及具備權威地位,接受衝突方委託,積極介入和平對話,並適當提出裁決觀點之仲裁者(arbitrator)。就目前看來,北京顯然會有自知之明,不會自我膨脹到去擔任吃力不討好角色

最後還是要提醒,只要展開和平對話,不論是全面性或是區域性暫時停火(cease fire),僅有特定期程限制之休戰(truce)或是先擱置爭議,專注在先解決軍事衝突狀態恢復和平,但卻未見得能夠繼續推進政治解決之停戰(armistice),其實都還有可能獲得結果。

但若要認為有望達成改變政治版圖,作為達成和平狀態先決條件之政治協議;最好還是看看東京與莫斯科在二次大戰後還未簽署和約,朝鮮半島韓戰僅有停戰,賽普勒斯衝突更是完全沒有包括政治解決方案之和平協議;所以還是要面對人類殘酷歷史,不要過度期待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  廖元豪/憲法裁判的政治可預測性
◆  魏國彥/微塑膠侵入我們的腸胃了
◆  楊志良/寫不完的漏網悲劇
◆  陳冲/老是一寶 但也要服老
◆  周行一/被動收入的迷思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2024-07-27 04:06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法國巴黎奧運將於當地時間26日晚上7時30分、台灣時間27日凌晨1時30分正式登場。歐新社


在萬眾矚目下,巴黎奧運正式開始。塞納河畔化身為盛大舞台,熱情觀眾擠滿河岸,跟三年前東京奧運在疫情裡提心吊膽的景象,實在是恍如隔世。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這個世界是什麼模樣嗎?那時候各國爭相搶購疫苗,台灣在夾縫中儘管得到美日友邦贊助,仍然僅有三成人口獲得第一劑接種,正常生活仍然遙不可及。有些歐美民眾已經準備恢復疫前日常,卻發現商品供應鏈變得支離破碎,像晶片、汽車、農產品、建材都出現供給問題,連貓罐頭都因為鋁製品短缺而難買到。

面臨如此艱難挑戰,東京奧運不僅是體育盛事,更象徵了全球團結。就像這樣,每屆奧運,都是人類社會值得回顧與前瞻的里程碑。還記得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倫敦奧運嗎?那年英國還在歐盟,誰知道再過四年英吉利海峽又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現在南北韓烽煙又起,戰事隨時可能爆發,可是才不過是六年前的平昌東奧,兩國還熱烈共同組隊進場。

回顧上次巴黎奧運,那是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一戰結束後六年,包括德國在內的戰敗國皆被拒在門外。只再過兩屆奧運,納粹就開始崛起,希特勒掌權後不但用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柏林奧運宣示種族與軍國主義,更在四年後火速占領法國。他巡視夏樂宮廣場背後是艾菲爾鐵塔照片,正是納粹德國最意氣風發的一刻,那也是今天開幕式主場地

環顧本屆巴黎奧運的世界環境,似乎也很難讓人樂觀。除了南北韓以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八百天、以哈衝突不見遲緩、台海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帶來新一波危機,而且,就連法國奧運後由誰執政都仍未知。從風光奧運開幕式看來,法國無疑展現其自身獨特文化與歷史,其實幕後還須歐洲各國協力反恐,甚至英國也派出星光防空飛彈部隊以防範無人機與空中攻擊這場奧運,彷彿是在諸多暴風襲擊與醞釀中,已經預付訂金只好歡樂出航的郵輪旅行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不是一切都值得悲觀。一九○○巴黎奧運是史上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賽,當年九百七十七名參賽者中,共有二十二名女性。一百多年後,兩性終於在數量上達成平等。

永續概念亦於此屆奧運持續推進,不管是碳中和、就地取材、再生能源與綠色建築等項目,皆符合進步標準。從歷史上看,巴黎曾經多次見證歷史重要時刻,包括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一九一九年凡爾賽和約簽署等。如今,巴黎奧運再次成為全球焦點,或許能向世界傳遞些許和平與團結的信息。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幫戴資穎加油的熱血時光,看到羽球男雙帥氣奪金的雀躍情緒,還有,那些跟你一起看轉播的人嗎?我相信,不管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模樣,最值得期待的,依然是下個里程碑來臨前,我們與身邊人共同創造回憶。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  黃齊元/交易的藝術,川普領導大戰略
◆  劉大年/因應美國政局的可能變化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2024-07-27 04:07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賴清德總統於競選時提出「健康台灣」的醫療政見訴求,以在民國一一九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工具之一。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於日前表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作為癌藥基金的財源;有趣的是,國民健康署長隨即在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目前並無開徵酒捐相關之研議

根據衛生福利部組織分工,癌症之防治為國健署主管業務,而今健保署長卻越俎代庖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務規畫,其間蹊蹺,耐人尋味。

解,約略與去年賴總統提出競選政見的同時間,衛福部也「恰巧」承諾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但一時間並無預算,乃對外表示,會於今年先透過健保總額預算,在「新醫療科技」與「新藥暫時性支付」兩項目項下,編列七十億元,以後再另作考慮。這樣的作法,衍生出以下問題。

第一,新醫療科技包括新增診療項目與新增特殊醫材,不全然用於癌症防治;新藥則除癌症用藥外,有更多的罕見疾病用藥,也還有其他新藥。其實外界並不難理解,百億規模的癌藥基金,不太可能一次到位,反倒是衛福部急於表態、弄巧反拙,搬出新醫療科技與新藥「掛勾」癌藥基金,有「濫竽充數」之嫌。

第二,健保總額預算,本來就按法規用於全民健保各項醫療給付,而今癌藥橫豎要多分一杯羹,或排擠其他醫療支出、或使健保點值更一步下跌,這是「拆東牆、補西壁」的做法,結果「肥了櫻桃,瘦了芭蕉」。

第三,今年暫以健保總額預算支應,莫非未來癌藥基金,也都要健保埋單?健保財務吃緊的情形,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去年除政府法定負擔外,行政院已另增核二四○億元公務預算撥補健保基金,以避免健保安全準備低於法定下限;今年則是再以特別預算方式,挹注基金二○○億元,以改善健保財務。若再考慮立院趕在本會期最後一天(十七日)通過的健保點值「一點○點九五元」決議,一年還要增加七○○億元支出,健保財務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若每年金額高達百億元的癌藥基金,須由健保預算來支應,對於健保財務而言,是何其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謎團揭曉,難怪健保署長,在沒有法源、正當性有疑慮的情形下,搬出開徵酒捐的構想,急忙替癌藥基金找財源

最新發展是,行政院長卓榮泰於十一日的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規畫」報告後表示,明年將由公務預算挹注五○億元,後續再逐步擴大至百億元規模;換言之,今年以健保總額預算「頂一下」的作法,純屬過渡,以後會另編預算支應。

至於,是否開徵酒捐以作為癌藥基金財源?面對立委的質詢,卓揆表示並沒有把糖捐、酒捐納入積極考慮,而是希望找更多「適當的財源」,或接受民間合作跟捐助;而健保署長最新新聞稿,也絕口不再提酒捐。依此看來,酒捐已經「出局」,酒商們應該可以暫時鬆一口氣,而國人也不必「飲酒抗癌症」、「喝酒救健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