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2024-07-27 00:48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路透)


根據 PwC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全球娛樂產業正處於快速擴展時期,預計到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兆美元。虛擬實境(VR)及行動擴增實境(AR)、電影、OTT影音是成長最快的領域,佔據市場近四成的比重。這充分顯示產業的未來龐大潛力,台灣應該在這股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過往的文化內容產業面臨著結構不完整、生態系統破碎等嚴峻挑戰。為了促進產業生態的健全發展,當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積極推動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五年來,文策院在促進台灣文化內容產業從初創階段向成熟階段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範圍涵蓋十大領域:影視、動畫、漫畫、遊戲、出版、流行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時尚設計、文化科技。

面對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挑戰,文策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透過跨國資源整合來提升台灣文化內容的全球影響力。與歐美、亞洲許多國家負責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共同合作,擴展台灣文化內容在全球的知名度。近期還成功建立對日本市場開發的專業橋樑,透過台日合作的動畫製作委員會為台灣創作者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支持。

自成立以來,文策院逐年取得具體成績,像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即通過60件投資案,不僅提供資金,還包括專業市場行銷和技術支持,使台灣文化產業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此外,文策院積極推動市場導向的內容製作,透過原生文化內容智慧財產的開發和創新科技的應用,培育具有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近期積極與智崴、英業達、双融域合作,亦開啟文化科技內容的新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最為重要的是,文策院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投資抵減稅負優惠及國發基金的投資,成功引導了大量民間資金進入文化產業。從民國一○九至一一二年(2020年至2023年),國發基金及帶動民間投資的總投資額達74.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民間資金的進入,使得更多創業者和企業有機會參與到文化創意的浪潮中,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台灣作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應透過多種方式持續擴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AI 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市場分析,都將大幅提升產業效能和競爭力。例如,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進行電影腳本的創作和市場趨勢的預測,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首先,應深化公私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支持機制。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可達到7%,這顯示產業具有巨大潛力和投資價值。政府可以透過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對文化領域的投資,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和跨國合作方面。同時,應推動金融機構與文化產業的更緊密合作,設立專門貸款或投資計畫,支持中小型文化企業向創新和國際發展邁進。

其次,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例如結合AR/VR技術的文創產品,其市場需求成長率達到15%,遠高於傳統文化產品。

因此,鼓勵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開發出新型的文化科技產品,進一步擴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再者,多元化人才培養也是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商業思維的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強化學校的跨領域教學資源,也需要產業界更積極投入。

預測未來五年內,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有望超過10%,這不僅將帶動經濟成長,擴大對產業的支持,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台灣擁有豐富文化資源和創意潛力,透過多方面的資源挹注和政策持續支持,相信文化內容產業會有更加蓬勃發展的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2024-07-27 03:46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長高虹安(中)一審有罪遭停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立委任內詐領助理費十一.六萬元,昨天一審被重判七年四月。她即日起停職,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同一天,國民黨立委顏寛恒則因沙鹿豪宅案涉及貪汙和偽造文書,兩案合計判刑八年四月,但暫毋需停職。民進黨一天除掉兩名對手,難掩振奮之情。

高虹安和顏寬恒的案件同日宣判,巧合的是,兩人都各涉及浮報或謊報助理費。高虹安涉案金額僅十一.六萬元,被重判七年四月;顏寬恒涉案金額一○八萬元,判七年十月,量刑相去不遠。

如果標準一致,倒也罷了。問題是,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周雅玲涉詐領助理費一,三八八萬元,去年底僅判八個月,給予三年緩刑。不僅如此,今年初民進黨籍前台南市議長賴美惠詐領助理費二三四萬元宣判,因認罪只判兩年,並緩刑四年。這樣的判刑標準也差太多了吧!還是司法碰到綠色就轉彎?

高虹安是民眾黨唯一縣市長,一舉奪走高科技城市長,摧毀前市長林智堅光環;對此,民進黨想必耿耿於懷。但為了區區十一萬元重判七年多,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難免引人非議。何況,高虹安辦公室主任黃惠玟稱,其記帳方式與綠委李俊俋完全相同,何以司法辦白不辦綠

既然十一萬元助理費案判七年多,那麼鄭文燦的五百萬元工業區貪瀆案,就請依比例比照辦理吧!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2024-07-27 03:48  聯合報/ 社論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市嚴重積淹水,有民眾質疑市府廣設的滯洪池未發揮作用,圖為澄清路的寶業里滯洪池。記者劉學聖/攝影
凱米颱風過境,高雄市多處有淹水災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凱米颱風過境在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尤以高雄「港都變水都」,整個城市大半泡在水裡,令人怵目驚心。民進黨引以為傲且投注大量資源建設的「高雄經驗」,竟瞬間破功。雖說天威難料,但這次高雄乃至其他縣市對凱米颱風的因應處理都有許多可以檢討之處,並不單單是治水預算是否虛擲,或者政策是否偏差而已。

這次高雄大淹,綠營最主要的辯護理由是:其一,實際雨量太大,部分地區與雨量甚至超過十五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加上正逢大潮,導致災情失控。其二,認為治水建設長期「重北輕南」,對於高雄等南部地區長期輕忽所致。嚴格而論,第一點或有部分屬實,但第二點絕非事實。

這次凱米來襲,高雄地區降雨量的確驚人。但從扁政府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開始,即有大量預算挹注高雄,馬政府也編列六年六百多億元治水。蔡政府時代,僅前瞻預算便在高雄砸下兩百多億治水,為台北市的七倍。專家早就預言「極端氣候」將成常態,若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仍不能對付已成「常態」的瞬間豪大雨,治水何用?三年前的七一九豪雨,即曾造成鳳山嚴重淹水,足證凱米造成的水患絕非雨量空前」的問題。

綠營辯稱中央治水長期「重北輕南」,更是荒謬。從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至今,國民黨僅在中央執政八年,其餘皆是綠營執政,民進黨有十六年可以好好治水。何況,馬政府治水並未對南部差別對待,高雄更是民進黨執政最久的都會。從中央到地方,民進黨在高雄長期執政,卻還拿「重北輕南」為藉口,根本無法卸責。

此次高雄大淹最令人驚愕的場景,除了河川四處溢堤漫流,竟出現豪宅社區「肉身擋水」的驚悚畫面。以往颱風來臨前,地方政府均會依地方進行部署演練,包括清淤宣講,並分發沙包要求社區提高警覺。市府若事前做好準備,怎麼會有這種場面發生?這次高雄連放三天颱風假,陳其邁難道只負責宣布放假,其餘就由民眾自力救濟?

其次,民進黨近年大力將高科技產業引進高雄設廠,各區大興土木,地標性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房價也水漲船高。問題在,地面的建設是否與地下的排水疏洪對應?是否過多經費用於「面子工程」和行銷,許多綜合治理卻被忽略。台積電即將進駐的楠梓區,就是此次水患重災區之一,暴露好大喜功的建設下藏著草率粗疏的盲點。

除了高雄,其他中南部縣市如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災情也不算小。但高雄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恐怕是近年朝野尖銳對峙下的「泛政治化」民怨所致。過去對於天災,民眾多數都能抱持同理心,對受災者表示同情與支持;但這類同理心,近年卻日漸稀薄,取而代之的是藍綠光譜輻射的各種語言暴力。例如,花蓮四○三大地震後,綠營支持者竟發起「抵制至花蓮觀光」;台北豪雨積水,綠營一片譏嘲奚落;對岸的鄭州水災、洞庭湖潰堤,網路更是充斥詛咒、謾罵。台灣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澆薄?

這次高雄變水都,前閣揆蘇貞昌說的「天公伯很公平,人做不好就淹水,做得好就不淹」,和柯建銘說的「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等酸言酸語,都被網民翻出來,對綠營反唇相譏。這類情緒性反應實不可取,卻也印證,仇恨式政治操作只會招來反噬。

港都變水都,讓民進黨的治水神話破功,也讓人們看到脆弱社會需要改變的契機。執政者若只會政治操作,大家應一起反省討伐,民眾切勿再以仇言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