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初五)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初五

◆  聯合報社論/川普逃過彈劾,共和黨則繼續被他挾持
◆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新冠正名焦慮
◆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


2021-02-16 00:3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總統。(美聯社)


選後爭鬥起,動盪暫平息。川普黯然去,拜登百廢舉。藍紅壁壘立,貧富隙難弭;肺炎又告急,疫苗未見利;消費就業低,復甦恐乏力。老驥猶伏櫪,上任豈愜意;撥亂加反治,還得創新局。

主政剛開始,防疫最緊急。社交要保距,口罩不可離;疫苗需備齊,施打應普及;隔離需徹底,封禁莫輕啟;效果要凝聚,端賴執行力;防疫不給力,諸事無庸議。

紓困九千億,國會已同意;只是太小器,肯定難濟急。拜登新提議,一兆九千億;務必要爭取,到位需立即。失業有給付,家庭免饉饑;房東得補益,住客免驅離;學貸一萬去,家長少壓力;地方得注挹,聯邦均勞逸。企業籌錢急,全靠 Fed;鮑爾延 QE,購債要繼續;維持零利率,至少今年底。葉倫有膽氣,發債先救急;利率既超低,借錢乘良機;赤字甭憂慮,不怕還不起。紓困若不即,景氣再探底;重創生產力,復甦更難起。

推綠色經濟,拜登最積極。全球多共識,歐中皆使力。兩兆大投資,目張兼綱舉;太陽能風力,發電大進擊;能源效率提,車輛減排氣;廣設充電器,電動車奔馳;研發新科技,電池加氫氣。政府打地基,企業跟風氣;基礎設施齊,水到自成渠;既可救大氣,還能拚經濟;開拓競爭力,就業增新域。綠能新世紀,願景高且巨;規劃莫遲疑,推行需有序;民眾得實益,進展始順利。目標零排氣,三十年為期;大業應慎始,膽大加心細。

論對外關係,拜登拿手戲;重多邊體制,棄孤立主義。防疫最緊急,WHO不離;氣候變遷劇,必須回巴黎;川普圖近利,領導權失去;美國若缺席,如何能第一?抗中不協力,顧此終失彼。外交重布局,效果應可期。

美中戰經濟,仍是重頭戲;關稅不會去,項目可商議。川普孤一意,拜登講合擊;盟國先統一,施壓用集體;美歐日協力,澳紐共參與;復活 TPP,抗 RCEP。機密不竊取,技術免轉移;補貼需節制,市場休關閉;外資無歧視,競爭同場域。國內群情激,談判不能急;籌碼握手裡,運用講時機;陸貨有優勢,替代不容易中國能調適,久拖生變異協商是交易,互惠為目的;待得疫情息,便是好時機;葉倫懂經濟,拿捏知分際。

科技也得比,首推半導體;出口強壓抑,暫時能阻敵;中國若戮力,提升仍可期;內需養工藝,終能減差距。5G 層次低,晶片免高級;系統配軟體,只需廿奈米;等到明年底,華為能自給;速度加數據,產業 IoT。中國市場巨,封殺同放棄;美廠失商機,反倒損利益;網通進度遲,又傷製造力;閉關卻養敵,絕非長久計。科技賴進取,創研加教育;拉大領先距,優勢方無虞。

增稅大議題,一舉得兩利貧富弭差距,財政有助益個人稅輕舉,與之前無異;高收入薪資,稅負也加劇。資本多得利,稅率將齊一。企業稅高提,淨利遭壓低;拉升本益比,股市恐不利。增稅本不易,國會難同意需到明年底,期中改選畢藍軍六十席,增稅才有戲

財政配貨幣,兩頭齊刺激;藍波效應起,膨脹行情聚;股市利多集,新冠亦不敵;盼望好景氣,類股輪動劇;科技把頭低,傳產終吐氣。只要零利率,上檔仍可期。一旦疫情息,反彈需求急;原料皆漲起,又逢美元低;通膨久受抑,只怕要加劇。聯邦增開支,必須靠赤字公債增供給,通膨添預期;鮑爾不升息,殖利升不息;股債若失利,風險在這裡

川普論政績,不可全抹去;作風雖無厘,能得民粹意;政策偏躁急,行動卻有力;拜登繼遺緒,有留也有棄。中國勢崛起,宜超不宜抑地球暖化劇,拖延終貽戚膽大兼心細,規劃需縝密堅毅配調低,拜登創新局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新冠正名焦慮


2021-02-16 01: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對新冠肺炎禁稱為「中國病毒」。我國外交部官網還是以武漢肺炎為名設立資訊專區。記者陳柏亨/攝影


喜歡拿正名做文章的民進黨,最近在正名上栽了跟頭。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要求不得再用「中國病毒」等歧視性語詞稱呼新冠病毒,這讓跟著川普喊了一年「武漢肺炎」的民進黨頓時不知所措,怎麼稱呼,亂成一團。

民進黨對新冠肺炎的稱呼,上下分成四派。第一派,如閣揆蘇貞昌、副總統賴清德,仍堅用「武漢肺炎」。第二派,如陳時中及防疫團隊,改用英文。第三派,如中央社或綠媒,則以「加註」方式把新冠、武漢或英文加括號並用。第四派,如蔡總統,則用「疫情」代替。

陳時中稍早還嘴硬,說改變稱呼和「配合拜登」無關;但從口徑一致到說法分歧,顯然並非無關。這層窗紙,被前總統馬英九捅破,點名誰改了說法誰仍沒改;綠營側翼氣急敗壞,只好再度打馬。但就算把馬英九打趴,也掩飾不了自己糾結於「新冠」、「武漢」的尷尬。

民進黨大概是中華民國史上最服膺儒家必也正名乎」的政黨,只要找得到操作動機,就要正名一下。但真正需要正名時,它卻自辯「武漢肺炎」並非歧視;被世衛及拜登打臉後,又用「言論自由」辯解。如此焦慮,難怪要惱羞成怒

一個簡單的稱謂,搞得如此複雜,只能說它圖的就是政治利益捨不得政治利益,即放不下歧視









聯合報社論/川普逃過彈劾,共和黨則繼續被他挾持


2021-02-16 01:0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川普在彈劾案的最後能逃脫定罪,這一點人們從來沒有過疑問。圖/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參議院就前總統川普煽動群眾國會暴亂之彈劾案進行表決,結果以五十七票支持、四十三票反對,未達六十七票的門檻未獲通過。儘管如此,共和黨議員有七人投下贊成票,已創下與總統同黨卻支持彈劾的歷史紀錄。這項結果,顯示川普對共和黨的掌控力並未全然消退,但黨內對他的不滿已經公開化,這也意味共和黨內的路線衝突勢將加劇。

川普是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兩度遭到彈劾的總統。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的首度彈劾,共和黨僅一人投下贊成票,這次彈劾則有七人投下贊成票,顯示其言行已令黨內同志感到無法忍受。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諾雖投下反對票,卻在表決後嚴詞批評川普,認為他應對挑起國會暴動事件負實質上與道德上的責任。麥康諾反對彈劾,理由是川普如今只是一介平民,不再是現任總統,已非彈劾權行使的對象。

麥康諾不支持彈劾,其考量和不少共和黨議員一樣,是擔心共和黨就此陷入分裂風暴。但他必須譴責川普,就國會暴動一事畫出一條政治道德界線,並表態與川普保持距離;否則,共和黨將很難贏回美國民眾的信任。可笑的是,川普在彈劾案遭否決後立刻大放厥詞,指責民主黨在「獵巫」,稱「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歷史性運動正要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悔意。

民主黨方面,對這次的彈劾則持策略運用態度。國會暴亂發生後,舉世譁然,美國民主蒙羞;民主黨若不採取行動,美國必遭各國恥笑。且川普當時揚言要參選民國 113 年(二○二四)大選重返白宮,民主黨必須及早重挫他的氣勢,止住那波川粉狂潮。眾議院上月通過彈劾案後,川普言行確實收斂不少,而共和黨人對川普的譴責則不斷加大;可見,彈劾案收到了階段效果。

這次參議院的彈劾,民主黨原可傳喚相關證人,說明川普對國會暴亂案不僅事先知情,更居間挑唆;民主黨卻在最後一刻打住。其中原因,極可能是拜登總統希望速戰速決,不想讓彈劾案卡住兩黨關係及社會信任的重建。尤其,民主黨在參院僅占四十八席,加上兩名無黨籍議員也只達半數,要跨過三分之二的彈劾門檻並不容易。因此,在估算過共和黨可能倒戈人數後,民主黨決定快速了結此案,為此留下歷史紀錄即可。

根據彈劾前的媒體民調,有五成六的美國民眾認為川普應被定罪。但也有民調指稱,若川普另組政黨,將有六成共和黨員願隨他出走。川普就是看準這樣的心理,一度揚言自己要另組「愛國黨」,以此裹脅共和黨議員須挺他度過彈劾;直到確定不會有太多人跑票,他才宣布放棄組黨。川普太擅長民粹的槓桿遊戲,把共和黨玩弄於股掌之上,他也達到了目的。這次參院彈劾公布了國會暴亂影片,不少共和黨議員看過之後,都深感川普之惡,認為這已斷送他民國 113 年(二○二四)再參選總統的機會。

然而,共和黨要徹底擺脫「後川普」的路線掙扎,仍非容易之事。共和黨的分裂已經是現在進行式,據稱小布希時代的官員已有六、七十人決定離開共和黨,參眾兩院的共和黨議員不少也陸續與川普畫清界線。問題是,只要還有大批川粉隨著魔笛起舞,這些共和黨人即必須看川普臉色行事,至少目前沒有更強有力的人足以掃除其陰影。

這種情況有點像陳水扁貪瀆案爆發後的民進黨,雖出現十一寇,最後也都被迫噤聲。川普彈劾案未過,共和黨將繼續被他挾持。他曾批評華府是藏汙納垢的沼澤,事實上,他自己就是沼澤最大汙垢。

【專家之眼】兩句名言 拜登定調美中競大於合

◆  【專家之眼】兩句名言 拜登定調美中競大於合
◆  【專家之眼】杜特蒂挾美菲軍隊互訪協議 抓住美國痛腳








【專家之眼】兩句名言 拜登定調美中競大於合


2021-02-16 10:20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榮譽際授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接受電視台訪問與主動對媒體談話時,分別講了兩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清描淡寫地勾勒出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政策。

在 7 日接受哥倫比亞新聞台CBS News專訪時,拜登說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熟,也很瞭解他,但他認為「習近平骨子裡完全沒有民主」(Xi Jinping doesn’t have a democratic bone in his body.)

在幾天後的除夕,拜登與習近平通了電話,長達2個小時,果然是老朋友,雖各有立場,但相談甚歡。

在 11 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運輸部長布塔朱吉和一些聯邦參議員開會討論美國基礎建設需求後,拜登主動告訴媒體:「如果我們再不行動,他們將吃定我們。」(If we don’t get moving,they are going to eat our lunch.)

這兩句話都很口語化,但用來形容美中競大於合的關係卻非常貼切傳神。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傳達的訊息遠遠超過字面上的意義。

表面上,當拜登說「習近平骨子裡完全沒有民主」指的是他鎮壓香港「反送中」遊行示威與通過港版國安法絕不手軟。實際上,他也對中共外長王毅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辦公廳主任楊潔箎所提希望美國不要介入台港藏疆事務的要求,做了明確與清楚的回應

在拜習通話中,拜登ㄧ面要求習近平不要對台灣在軍事上施壓,一面也以具體行動派遣雙航母打擊群前往西太平洋與南海展示決心。

至於「如果我們再不行動,他們將吃定我們」,表面上說的是美中在基礎建設的競爭,但又何嘗不能引伸到美中在防疫、經濟、貿易與高科技的競爭?

正如白宮發言人莎琪在回應媒體有關總統為何要提「他們將吃定我們」的警告時,她表示拜登很清楚美國面臨的挑戰,也就是與中國的戰略競爭

除了他在國務院演說中為「美中競大於合定調之外,拜登這兩句名言可說為美國對華政策做出了定位與定向











【專家之眼】杜特蒂挾美菲軍隊互訪協議 抓住美國痛腳


2021-02-16 10:15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12日在視察菲國空軍新購戰機成軍戰備狀況時,再以《美菲軍隊互訪協議》向美國喊話。美聯社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12日在視察菲國空軍新購戰機成軍戰備狀況時,刻意透過媒體向美方喊話,以強勢姿態堅稱美方若欲維持其與菲國在民國 87 年(1998年)所簽訂之《美菲軍隊互訪協議》(VFA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就必須拿出實質費用承擔責任,再度引發美菲安全合作關係話題

民國 109 年(2020年)2月11日杜特蒂表態抗議美國取消菲律賓參議員德拉羅沙(Ronald dela Rosa)赴美簽證,因其在民國 105-107 年(2016至2018年)擔任警政署長時期,執行杜特蒂總統鐵腕掃毒政策馬尼拉認為美國此舉是在干涉內政,因此通知美國菲方將終止前述協議

其實許多政治觀察家都未曾深入理解過,此項《美菲軍隊互訪協議是由兩份不同協定所共同組合而成;其中第一項協定是規範美軍人員到訪菲國所受待遇,其係簽訂於民國 87 年(1998年)2月10日之《美國軍職人員到訪菲律賓待遇協定》(Agreement Regarding the Treatment of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Visiting the Philippines),另外再加上民國 87 年(1998年)10月9日補充第一項協定之《菲國人員到訪美國待遇協定》(Agreement Regarding the Treatment of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Personnel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假若細讀並且比較兩項協定內容,就可理解到雙方軍職人員到訪對象國之待遇,雖然未見得是完全對等,但倒還不算是完全只有利於美國軍職人員到訪菲國所受待遇,菲律賓軍職人員前往美國進行軍事活動,亦有相關保障與優惠待遇。

杜特蒂運用宣稱將中止《美菲軍隊互訪協議》,並兩度延長其最後期限,不但是展現出靈活之政治手腕,更是將川普政府玩弄於股掌間,出招精準到讓華盛頓必須隨之起舞,在去年美國大選後,11月23日還要派出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帶著軍事援助與濟助颱風災民厚禮出訪菲律賓,其實就是證明馬尼拉運用終止《美菲軍隊互訪協議》,並且更企圖進一步綁架《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列為談判議題,作為要脅美國就範手段,確實是抓住美國痛腳之政治算計。

甚至在民國 109 年(2020年)12月底,杜特蒂還將《美菲軍隊互訪協議》與美國提供菲律賓新冠疫苗相互聯結,更可以證明杜特蒂明確地看出華盛頓有求於馬尼拉,所以才有擺出如此身段的本錢。不過從此次杜特蒂非常露骨地指出,美國所給予菲律賓 39 億美金援助經費,對比華盛頓撥發給巴基斯坦 164 億美金援助來說,只不過是零頭小錢,吾人就可以看出馬尼拉對於目前其所受待遇仍然相當不滿。

其實台北在觀察此事發展脈絡時,必須從中思考安全保障之供需關係,如何避免本身所面對之矛盾,成為他方運用操作之籌碼。在國際政治上若要能夠縱橫捭闔,就必須多邊押注方能左右逢源。假若運用斷絕某方往來關係,作為向另方去宣誓效忠賣身之投名狀,那就是擺明要當他人棋子,絕無可能在政治棋局中成為棋手。

戰略競局中若要掌握主動優勢,就必須能夠利用他人相互間之矛盾,成就本身所欲追求之利益。杜特蒂深知華盛頓若欲在南海攪局,菲律賓是不可或缺之夥伴國,但其坦誠表態指出美菲兩國必須共同承擔責任,同時亦強調若是發生戰爭衝突,雙方都要付出代價。更重要的是其表明不願在南海主權爭議上與北京衝突對抗,因此為其所不可承受之重,但卻因此才能在面對華盛頓時,具有與之斡旋討價還價本錢。

當國際戰略格局大風向改變時,安全保障供需關係亦會隨之調整此時臺北就要謹記,當不成馬前卒時,亦莫成為絆腳石。當初硬是要否認「九二共識」,斷絕與北京打交道之政治基礎,作為表態效忠宣示保證,如今究竟要如何才能拉下臉來重續前緣呢?惡狠狠地訂立能夠無限上綱之反滲透法,如今卻要厚著臉皮呼籲恢復民間交流,請問又有多少人願意信任這些空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