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從預算法看「還稅於民」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142/web/ 

◆  聯合報社論/我對大陸依賴度驟降,並不是蔡政府有為
◆  聯合報黑白集/蔡跛腳,蘇補刀?
◆  經濟日報社論/從預算法看「還稅於民」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從預算法看「還稅於民」政策


2023-01-10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要還稅於民,但學者認為恐債留子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幾天,「還稅於民」的話題好夯,掀起社會各界熱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預算執行的結果,預計稅收超徵4,500億元,扣除依法須統籌分配給地方的700億元之外,中央有權可以處置的金額約為3,800億元。由於社會「還稅於民」的輿論聲量甚大,在九合一選舉慘敗後,蔡總統心中承受莫大決策壓力。然政府收錢與用錢一切皆須依照預算法執行,稅收超徵的處理亦當如此,這是底線,萬不可只為討好民眾而草率從事。

這幾年政府幾乎年年超徵,尤以民國一一O、一一一年(2021年與2022年)皆超收4,000億元以上為最。其實,只要有稅收超徵發生,當年度社會就會有「還稅於民」的訴求出現。理論上,預算的編製涉及時間差與估測,自不可能完全準確,社會大眾也不應有此期待。但若連續多年皆出現稅收超徵,且超徵的比率超過20%,即表示政府的預算編製專業功能已出現嚴重失靈負責歲入預算編製財政部,首須徹底檢討稅收估測模式,深入分析各稅實徵與預算值發生差異之原因,藉以改善與增進預算編製的準確性,此才是解決超徵問題的正辦。

至於超徵收入的使用,雖然各界意見分歧,但行政院已依據蔡總統國安會議後的指示,決定將3,800億元區分成三大用途。其一是1,000億用於彌補勞、健保以及台電等之財務缺口;其二是1,000億用於「加強經濟韌性方案」七項措施;其三則是1,400億用於發放每人現金6,000元,另外保留400億元因應不時之需。從這樣的分配結果,可明顯的看出政府完全是以「年度」的小格局,而非「永續」的大眼界,來對待這筆「意外之財」。因此,在總預算結餘特別預算負債累累整體財政情況下,形成了「右手還稅左手舉債」的荒謬現象

政府預算的編製、審議與執行,預算法中皆有完整規範,是故欲真正了解與檢討稅收超徵問題,自應從預算法的規定著手。首先,財政部是歲入主管機關根據預算法第28條,行政院訂定下年度施政方針之前,財政部即應負責提供以前年度收入狀況等相關資料,並推估「最大可能之收入額度」。換言之,各機關在編製概算前,財政部就應該已初步估算過下年度的稅課收入。若有任何低估,則從政府編製預算的一開始,便對整體財政資源的規模、配置與運用,產生了根本性的扭曲。

其次,預算法第59條規定,歲入「超收應一律解庫,不得逕行坐抵或挪移墊用」,亦即去年度超收的4,500億依法應全數繳入國庫。但因去年度本來預計舉債440億,如今既有超收可用,政府當可節省下此項債務的發行。尤有甚者,公共債務法第12條更規定,各級政府「得審視歲入執行狀況,於其當年度預算原編列債務之償還數外,增加還本數額」。依此,政府還可以用超收的錢還更多的債。換言之,稅收超徵金額不一定就等於該年度之結餘;政府即使決定要還稅於民,也應該以結餘數為準而非超收數。

再者,根據預算法第73條,「會計年度結束後,國庫賸餘應即轉入下年度」,變成以前年度歲計賸餘。超收數固會轉成以前年度賸餘,但按決算法最終審定數隔年7月才會出爐,在此之前這筆賸餘暫難使用。由於目前可用歲計賸餘只有1,250億,故才會出現普發現金須先舉債150億之情況。雖然這又是法定程序的時間差惹的禍,但「舉債發紅包」畢竟對政府觀感不佳。

預算法第23條更規定,「資本收入、公債及賒借收入及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政府普發現金給民眾,性屬經常支出,以前年度歲計賸餘為財源,顯有違法之嫌。當然,這幾年政府都會運用一些立法技巧,排除這些預算法的限制,且幾乎成為常態。惟若此不叫做破壞財政紀律,什麼才叫做破壞財政紀律











聯合報黑白集/蔡跛腳,蘇補刀?


2023-01-10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2022年稅收超徵,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因敗選辭去民進黨主席職位,她的總統任期則僅剩年餘,跛腳已成定局。細看稅收超徵「發現金」的決策,蔡總統不僅「跛腳」,國政上甚至已被「架空」。

是否撤換蘇揆,蔡總統舉棋不定,使蔡蘇二人的滿意度每況愈下。對蘇貞昌下台的機率及時機,眾說紛紜:有說待總預算審畢再換,有說因無人接手,所以要讓他撐完總統任期。可以確定的是,蘇貞昌不想下台,所以他接連出招動作頻頻

蔡總統元旦文告對普發現金原持高度保留,蘇貞昌隔日卻直接宣布發放。甚至有一說稱,蔡總統原擬俟「新院長」上任再發紅包,卻被蘇揆先一步搶發。看來,四年來「合作無間」的蔡蘇體制,已現裂痕。蔡總統慘遭閣揆打臉,心中想必五味雜陳。

蔡蘇不和由來已久,唯因情勢各取所需,兩人才能維持四年和平。蘇貞昌不想走,在不確定蔡總統的意向下,他以搶發現金展現無請辭意願,並藉此逼蔡英文表明態度。蘇貞昌此舉,也是撇開蔡總統向民意靠攏。如果他留任,未來政策怎麼走,未必聽蔡總統的。

經過這番暗中角力,若讓蘇貞昌留任,蔡總統權力勢將再被限縮。剩下的任期,將變「內閣制」。就算換了閣揆,等到賴清德出任主席,她仍難逃跛腳。蔡總統應沒料到,在自己跛腳上補刀的,竟會是蘇貞昌吧!











聯合報社論/我對大陸依賴度驟降,並不是蔡政府有為


2023-01-10 00: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財政部發布去年12月進出口統計,出口額年減12.1%,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16.4%,是出口重創主因。記者劉學聖/攝影



財政部發布去年十二月進出口統計其中出口額三五七億美元年減十二・一%廿個月來新低。儘管全年出口仍維持成長,但台灣受全球景氣衰退之累,貿易翻黑的趨勢已難抵擋。值得警惕的是,我國對全球所有地區的出口悉數衰退,無一例外;尤以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十六・四%跌勢最深是出口重創的主因

在這波出口衰退風暴中,出現了一個深刻的轉折:台灣對陸港的出口占比,由前年的四二・三%,驟減三・五個百分比,降到去年的卅八・八%。這個數字,是十八年來的最低點,彷彿一夕回到了扁政府時代。諷刺的是,對大陸出口比重過高,一向被認為是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過深,是經濟體質不健康的徵兆;如今,此一貿易依賴度突然降低,人們似乎仍找不到值得高興的理由。

原因是,台灣對陸港出口貿易的驟減,並不是國內廠商努力開發其他市場獲致的成果,更不是蔡政府積極推動分散市場的政策奏效所致,而是我國在全球貿易衰退風暴中遭到嚴重撞擊的結果。其中,當然還包含了中國大陸因為「清零」政策過度嚴苛,導致內部生產、投資及內需、消費同時受到破壞,因此大大降低了對我國產品的需求。從這點看,不能不令人憂心。

撇開中國大陸不論,我國對全球主要市場的出口,十二月呈現的是全面縮減現象,這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僅見。其中,對東協和歐洲的出口,各衰減一成;對日本、美國的出口,則分別下滑六・一%及二・六%沒有一個地區倖免。張忠謀之所以感嘆「自由貿易瀕死」,其來有自:新冠疫情造成生產斷鏈,俄烏戰爭及美中角力又將地緣政治的杯葛和報復推至極端,全球貿易機制遭到破壞。高度倚賴出口貿易的台灣,當然也難逃此劫。

若不健忘,大家應記得七年前蔡英文總統一上台,便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她當時強調的,便是要全力拓展對東協及南亞的貿易,藉此疏散並轉移對陸港出口的依賴。如今,我們回頭檢視一下新南向政策的推動成績:從民國一○六-一○九年(二○一七到二○二○年),也就是蔡政府鼓吹新南向最力的幾年,台灣對東協的出口連續出現成長;一直要到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才走出陰霾,恢復成長。蔡政府近年已鮮少再提新南向」,可見,民進黨要藉新南向分散對大陸倚賴度雄心已然灰飛煙滅

從正面看,由於美國政府在美中貿易戰中對大陸貨品大幅加徵關稅,有利於台灣商品的對美出口。為此,台灣前年躍升為美國第八大貿易夥伴。去年,台灣對美國的出口比重,由十四・一%增加為十五・一%,這也是十八年來的新高。但對美出口比重與對大陸的比重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遠難相提並論。

我國對大陸出口依賴度,終於突破「四字頭」的魔咒,降到了三成八八的低水位。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可喜的現象;但深一層看,這卻是整體貿易受到國際環境重創的變形現象,而不是蔡政府分散市場的政策奏效,因此無法令人感到絲毫欣慰。包括我國農漁產品迭遭對岸禁止進口,農委會不斷聲稱要拓銷其他市場,成果也是微乎其微。

目前蔡總統面臨的是政經交迫之局:政治上,她的信賴度已跌到谷底;經濟上,台灣的挑戰度卻是空前艱鉅。亦即,過去七年,蔡政府靠著口頭宣示領導國政模式到了接受嚴酷檢驗時刻。此刻,蔡英文已無法炫耀對大陸依賴度降低,她要憂心是如何維持台灣經貿活路


【專家之眼】美歐與中俄的博弈與台灣

◆  【專家之眼】賴清德不疑美 台人該疑他面對強權的膽識
◆  【專家之眼】美歐與中俄的博弈與台灣

◆  【專家之眼】英國的今天,台灣的明天:損不足以奉有餘
◆  【專家之眼】解釋超徵 不要胡說八道!





【專家之眼】美歐與中俄的博弈與台灣


2023-01-10 07:49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深化與中國大陸關係。路透社



日前,俄羅斯二號人物梅德韋傑夫訪問北京,提議劃出東西伯利亞696萬平方公里土地設立超級特區,對中國投資者放開,並簽署礦產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以及汽車工業79項重大合作協定,而中方將相應投資1,600億美元加以開發。此特區面積相當於俄羅斯40%與中國70%的領土,約200個台灣大,堪稱巨無霸合作,震撼各界。

此特區的俄國人口只有不到八百萬,但地上與地下資源極為豐富,包括礦產與木材、及油氣等。相對的,東北地區的人口約1.2億,相差極為懸殊,雙邊貿易形成中方賣家市場。且中國農民積極勤奮,已多處跨境租賃與購買俄國土地加以耕作,而俄方缺乏發展條件,因而將計就計,敞開大門與中國合作。依此,中方可以大舉開發資源,俄方則可以借力發展 IT 產業,中俄關係相得益彰。

如今俄烏開戰已10個月,而俄羅斯的對手乃整個西方國家,但俄國的 GDP 只有西方國家的1/25。雖然俄羅斯擁有核武器,但只能是用來威懾,而中方至今仍保持中立勸和促談態度且已成為俄烏雙方最為信任夥伴。因而可知,俄烏戰爭乃:西方煽火俄國開火烏克蘭著火大陸觀火台灣不要玩火

當前俄軍以破壞能源設施的方式,來讓數百萬烏克蘭人在嚴冬中缺水缺電此乃俄羅斯對付入侵者如拿破崙與希特勒等一貫伎倆並靜待春天新局。但無論如何,戰爭終將結束,俄烏雙方將會先停火再停戰,最後簽署和平協議,此乃一般結束戰爭的流程,而這三個步驟都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屆時,俄烏兩造之間必要接受調停,因這裡牽涉極為複雜的領土與賠償問題。但放眼望去,西方國家必不被俄羅斯所接受,其餘國家的實力又有限,雖然聯合國也很適當,但俄烏兩國可能還是首選中國,因為兩國都與北京的互信基礎深厚相形之下強化了中方在國際上的地位

相對的,自俄烏開戰以來,美國與歐洲國家對於支持烏克蘭的態度有所變化。首先,美國的高利率政策,已吸引了不少歐洲資金前往美國投資,導致後者大失血。再者,依拜登所提出的「抗通膨法案」,在美國的企業將獲得高額補貼,這也使得歐洲的廠家也被美國所吸引,而引發法國馬克宏總統抗議

還有,同樣是馬克宏總統,早在幾個月前就抗議美國以四倍高價對歐出售液態天然氣(LNG),這同樣會強化歐洲通膨及企業出走。如此發戰爭財,確實不是對待盟友的方法,而美方還振振有詞,不願有所改變,這也使得一些歐洲國家只能忍氣吞聲。再加上拜登總統曾言,有意破壞北溪兩條油氣管線,以便更進一步控制歐洲國家的能源輸入,因而導致一些歐洲懷疑,美國才是此破壞事件幕後推手,同樣也使相關當事國敢怒不敢言。

由此可見,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獲利不少,但是歐洲國家反之。如今在20大結束不久,德國總理蕭茲率團訪中,拔得頭籌,並獲得不少訂單。而月前G20與APEC會議期間,更是中方的主場外交,況且法國馬克宏總統也要到訪,美國也只能望洋興嘆。總之,歐洲國家將會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一方面自保經濟另外可以增加與美國博弈的籌碼,而中俄雙方互利互惠尤其中方好整以暇靜觀其變穩坐釣魚台

在此情況下,台灣的地位與立場確實尷尬,月前地方選舉已顯示,執政黨的挫敗美方也難辭其咎,尤其外力對於兵役延長政策斧鑿的痕跡明顯。但這種路線已成定局,美方也還會變本加厲,雖然民進黨政府有意以和平保台來取代抗中保台,但兩岸關係沒有突破,和平確實難以達成,可見政府目前已陷入兩難的困境。









【專家之眼】賴清德不疑美 台人該疑他面對強權的膽識


2023-01-10 08:0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副總統賴清德昨天出席2023天下經濟論壇,以「2023台灣新走向」為題專題演講。記者余承翰/攝影



在中共與美國的修昔底德陷阱越來越可能出現當下,台灣的領導人,如果沒有維持現狀高超平衡感,至少也該具備基於本國利益,識別何時該向霸權說膽識。即將接任民進黨主席,並成為未來該黨總統候選人的賴清德有嗎?

他最近舉辦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勇於面對黨內黑金問題、隱然挑戰現行權威的言論,讓人對其領導氣魄有些許期待,然而,前日他說出違反國際政治常識不能懷疑美國言論,卻讓人懷疑是在對更大權威的逢迎拍馬,如此一來,未來台灣面對壓力時,他有沒有領導台人對抗的膽識?

賴說法是這樣的:不要讓有心人故意發起懷疑美國的言論,變成社會共識,這對台灣非常不利。過去台灣民主固然是民進黨內同志費很多苦心完成目標,但千萬不能忘記有美國在背後幫忙壓制專制獨裁的國民黨,所以台灣民意才有辦法一步一步邁向民主成功的道路。

短短幾句話,卻充滿了悖離事實看輕台灣主體性與不合理。首先,把台灣走向民主化過程的功勞統歸給民進黨這僅彰顯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意涵。因為連美國人都曾吹捧的民主先生李登輝,在賴架構的民進黨內框架下,沒有位置;更不用提之前傳聞某些黨外前輩是調查局臥底,引起蔣經國是否對民進黨成立也有貢獻的爭議了。唯一合理化賴發言的說法,應該是把台灣民主詞彙,替換成奪權才行。

其次,即便按照獨派史觀,美國在背後幫忙壓制國民黨,也幫忙國民黨統治台灣。獨派常引民國散十六年(1947年)擔任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寫的被出賣的台灣》,賴應該好好研究,台灣是被誰出賣?而在蔡政府多次平反的白色恐怖時期,美國政府又扮演什麼角色?就是因為美國在台歷史上具有的多重性才讓許多人懷疑現在的美國。但為何賴說不該懷疑?

第三、就算不提南越淪亡的過往,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美國撤軍阿富汗、與現在烽火連天的烏克蘭案例裡,美國當初說法與後來行動,處處從其利益考量,而那些國家,後來處境如何眾所皆知,賴何以還要台人閉著眼睛信任美國

最糟糕的部分是看輕了台人的主體性。台灣民意對於內部政治走向,過去一直有自己想法,不是在美國干預下邁向民主成功的道路。當時台灣有自己的政治發展議程,多數人熱切行使投票權、支持政府決策,學界也很認真分析當時民調反映的人民意志。在關鍵的政黨輪替與民主鞏固階段,第一次輪替是藍營分裂,並非綠營受到多數台人支持的結果,後來再贏,兩顆子彈居功厥偉。賴的說法反而無意間引出了爭議美國曾介入中華民國內政好奇美國能否認同賴的說法

按理說,有國際政治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各國行事是為自己利益考量,不同國家或有共同利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否則英國與以色列,有多少政客會說信任美國呢?即便扁朝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說過:「不抱美國大腿,要抱誰的呢?」外界還是認知是他道盡台灣沒選擇下的無奈。

賴此次要台人積極地相信美國的發言,這麼缺乏國際政治常識,讓人懷疑賴的國際觀程度,如果不是這個問題,另種可能,就是他要向美國表態效忠。貢獻的禮物,就是未來領導台人為美國利益消耗中共的忠心。他背後對權力屈膝的邏輯,讓人懷疑,萬一美國需要,逼台灣挑釁強敵,賴有可能向霸權說不嗎?而到時大軍壓境,美國又如同對烏克蘭一般,只提供武器讓我們消耗對手,這樣的人物領導台灣,是否又會向新強權屈膝?值得國人警惕。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6:休漁的時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30:未為遲也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9:「兒呀!連你也.....」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8:空心菜與番薯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7:謝絕訪客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6:休漁的時候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6:休漁的時候


2023-01-11 15:1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呼籲打漁的時候,要放過小魚,否則小魚無童年,將來大家就無魚可吃。 示意圖(ingimage)



漁業界有個名詞叫「休漁」,就是讓小魚安度童年。呼籲打漁的時候,要放過小魚,否則小魚無童年,將來大家就無魚可吃。

小魚放回海裏
有次我去紐西蘭演講,朋友帶我去海釣,魚多容易上鉤,很有成就感。但是釣客都很守政府規定,釣上的如果是小魚一定放回海裡。

朋友隨身帶了一塊木板,上面作了一道合格魚長度記號。釣上來的魚,在木板記號上一比,就知道合格與否,只要是不夠大的魚都放回海去。目的在保護海洋資源如竭澤而漁,連小魚也不放過,最後終至無魚。

莫忘世上苦人
現在世界上有八億兒童因為吃不飽而發育不良。這些孩子沒有童年,將來整個世界亦必充滿著許多痛苦的人。世界上只要有太多痛苦的人,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真正和平、安定和快樂。

世界上將近三十億人每天生活費不及二美元。這些人家的孩子能安度童年嗎?這些窮苦的人能夠接受基礎教育嗎?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他們的前景悲慘的。對這些不能安度童年的小孩,我們能假裝沒看見嗎?

資源的浪費
中國大陸偏遠地區,三十年前只要台幣一百萬元就能興建一所小學,讓三、四百位孩童可以有書唸。

上帝造人,智商的分佈是一常態曲線,天才與白癡在曲線的兩端,都是少數。但是許多有潛力的天才兒童,卻因為食物不足餓死病死,沒有書可唸成為文盲。這些天才被我們當作垃圾一樣丟掉了,這是整個人類資源的浪費。

這些天才小魚,如果也能在大家的關懷下,能夠休魚,安度童年,有飯吃,有書讀,將來可能是諾貝爾獎得主,也可能是大發明家,他們的成就將造福整個人類。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7:謝絕訪客


2023-01-12 15:0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探訪病人,要以病人的益處為益處,要探之有道,家屬亦應拒之有道。 示意圖(ingimage)


醫生對剛開完刀的病人家屬說:「你父親開這個刀是大手術,人甚虛弱,盡量不要見訪客。」女兒在門上掛了「謝絕訪客」的牌子,並準備了訪客簽名簿

李爺爺及李奶奶來看爸爸。母親說:「李爺爺是你爸爸的老長官,經常提拔你父親,請他們進來吧!」

給訪客面子
過了一會兒立法院某黨團召集人來訪,母親說:「這個人是有影響力的立委,對你爸爸也很照顧,請他進來吧。」

就這樣「請他進來吧」,結果訪客不斷。這些訪客究竟給了病人甚麼 ? 坦白說只是打擾並帶來細菌,對病人並沒有好處,只是為了訪客的面子及拉攏關係,那又何必呢?

有個大官住院,大家競相探視,但只有三位獲准進病房。這三位神氣得很,不但對記者發表談話,而且逢人便炫耀,他去看過某大官並獲見。言下之意,他的關係不同,身價亦不一樣,為此他沾沾自喜了好一陣子。

這種虛榮心人皆有之,雖不足奇,但是我們總不能將自己的面子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畢竟,病人不是給我們作面子的。

病人配合演出?
探訪病人主要在給病人安慰,表示有人關心他,有些探訪者可能可以提供一些協助,這是有益於病人的。但是現在多數的探病都成為形式化了,探病意義大減。

有個大官住院,隔壁住了一位下台的前大官。許多人來看大官,順便看一下隔壁的前大官。一時之間這位下台大官病房也熱鬧了起來。但是他有自知之明,曉得別人是一魚兩吃來的,隔壁的花籃滿走廊,他卻一盆也沒有,想著想著就生起了莫名的感嘆,心情十分不好,這是探病官場另一種文化現象

「探」之有道
我們的探病文化有些是不值得鼓勵的。在探病者不自愛的情況下,病人家屬要有說「NO」的勇氣。除了可以掛上「謝絕訪客牌子並放置簽名簿外,簽名簿旁可還寫幾句感謝的話,若有餘力,可安排家人在門外致謝。但不管怎樣,就是不讓訪客進病房。

探訪病人,要以病人的益處為益處,要探之有道,家屬亦應拒之有道。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8:空心菜與番薯


2023-01-16 15:2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台灣早年另外一項主食是地瓜。 示意圖(ingimage)



空心菜又稱應菜,是大家最熟悉的蔬菜。六十多年前生活水平低,家裡幾乎天天吃空心菜。葉子可炒可作湯,莖炒辣椒很下飯。由於天天吃,後來看到空心菜就害怕。

感謝空心菜
中國大陸早年也是這樣,窮人多吃空心菜他們稱菜莖為無縫鋼管,也是吃怕了。

空心菜容易種生命力強有隨地而安的習性,四處可見,一年四季都能種植三十至四十天就可採收留下五公分使之再生可摘三次

空心菜的強勁生命力,豐富了窮人的胃,大家真要感謝它才對。

現在富有了,雖不致天天吃,但多數人到餐廳總不忘點一盤空心菜,這也算是富而不忘本吧!

吃地瓜的日子
台灣早年另外一項主食是地瓜。地瓜又稱番薯或甘藷。烤番薯的香味,幾十年來大家無法忘懷。但是早年由於天天當飯吃,很多人也是吃怕了。

番薯今天仍受歡迎,除了烤番薯外,吃番薯稀飯時,孩子們常會爭吵,為甚麼碗裡的番薯比較少?

這樣看來,空心菜及番薯,是在人們貧困或富貴時都不曾被遺忘的朋友,只是人們在貧困時依賴它富貴時享受它

意猶未盡的美味
人在貧窮時無可選擇的吃空心菜、番薯,多吃倒胃口。富貴時則依喜好選擇,少吃多有味。從前吃怕的空心菜及番薯,反而變成桌上佳餚了。

所以食物要保持味美每次只能吃七分意猶未盡美感就能長期存在,如果要一次吃到脹,吃到過癮,美味就會漸失。

朋友交往也是一樣,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歷久彌新,如果天天如膠似漆,就易生問題。空心菜及番薯的道理切莫忘懷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9:「兒呀!連你也.....」


2023-01-18 15:2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兒子為奪皇位殺死父親者古多有之,這些在宮廷鬥爭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示意圖(ingimage)



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Caius Julius Caesar),東征西討,擴張領土,建立了獨裁政權。但為元老院所反對,在一次集會上,有四十多位黨徒襲擊凱撒,將他刺死。凱撒最信賴喜愛的兒子布魯特斯(Brutus)亦在其中。

凱撒難過的對布魯斯特說:「我的兒呀!連你也.........」連親近如子的人也參加了謀害行列,夫復何言。

情同手足難持久
我們常說某人與某人情同父子或情同手足。但是這情常不能持久,在政治上尤其如此。因為情的基因是權力是名利。兩人基本利益相合時,就情同父子或手足,反之立刻反目成仇,鬥爭不斷。唐太宗李世民原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為爭奪皇位,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在宮城北面的玄武門內,殺死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這就是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親兄弟況且如此,情同兄弟者反目成仇,也就見怪不怪了。兒子為奪皇位殺死父親者古多有之,這些在宮廷鬥爭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爲錢弒父 情何以堪?
有個哥哥對弟弟說,兄弟倆都負債累累,今年日子不好過,如果犧牲掉父親,解決債務,大家日子都好過些。於是,由哥哥安排設計,弟弟操刀,殺死父親,詐領保險金二千萬元,但最終仍是被警方查獲。

這位父親被殺時,心中一定也在說:「我的兒呀!連你也......」為了錢,親生兒子忍心弒父,情同父子的人,當然就更差 一等了。

不過,聖經上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保羅,另一位是提摩太,他們共同為傳福音而努力,情同父子。保羅稱提摩太是「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人」,保羅又說:「提摩太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這對為宗教貢獻而情同父子的聖經人物,直是大家羡慕及效法的對象。

人與人之間如果缺少了愛,只見名利,就會鬥爭不斷。若是有愛又有共同使命,任何路人皆能情同父子或情同手足,否則徒有父子或兄弟之名,亦是形同陌路人。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30:未為遲也


2023-01-18 15:2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交通警察說:「還好你綁了安全帶,否則人可能早飛出去了。」 示意圖(ingimage)



由台中出發,開車兩個多小時,快下高速公路時,才發現忘記綁安全帶。太太說:「既然發現了就趕快綁上吧!」先生說:「兩個小時都沒綁,再過五分鐘就要出交流道了,還綁它幹嘛?」

不過先生在說還綁它幹嘛的同時,仍然將安全帶綁上了。而不到一分鐘,車子竟被後面一輛貨櫃車追撞,車子後車廂幾乎被撞扁了, 所幸人只受輕傷。

五分鐘救一命
交通警察說:「還好你綁了安全帶,否則人可能早飛出去了。」

人的想法有時很奇怪,當大部分損失了,小部分也就不在乎了。然而就像前例,兩小時車程都沒綁安全帶,但最後五分鐘綁了,仍然救了一命。九隻羊跑了,剩下一隻,如好好照顧,仍然有一隻羊在手,總比全部都跑了的好。

遇見野兔,趕快回去找獵犬;羊跑了,趕快回去修補羊圈,仍然是有益的。這就是《戰國策》上所講的:「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跑半小時也不錯
有個人在節食減肥,參加宴會時,不自覺的吃了很多佳餚,想今天減肥計畫已被打破,就乾脆吃下去吧,連甜點及冰淇淋也不放過。其實前面雖然吃了很多,但如拒吃甜點、冰淇淋,對減肥仍然是有助益的,減一點算一點嘛,體重總有一天會降下來的。

有個人每天早晨六點慢跑一小時,有天醒來已六點多,只能跑半小時,他想沒意思,就繼續睡,不跑了。其實晨跑一小時固然好,能跑半小時也不錯呀。

不要輕言放棄
有個學生自認數學不錯,在大專聯考中可以拿分,但考下來算算只有三十分,以為沒希望了,後面的科目就不想考了,最後當然落榜。其實那年數學題目非常難,難到大家分數都很低,以致無法分辨學生的數學程度,當時曾引起社會的熱烈討論。他能考三十分已是不錯,可是這個學生卻放棄了,甚是可惜。

這個學生的毛病,也是因為大的完了,小的就不要了。其實即使他數學考壞了,其他科目如能穩住,仍有上榜機會。

顧大不顧小,大的輸了就全盤喪失信心,是人的通病,如能鍥而不捨努力拚到最後一局,勝算仍然是不小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加密貨幣市場崩盤


◆  從向黨員報告開始 政府要向人民報告
◆  藍脆弱勝利 政黨輪替仍遙遠
◆  交通安全 道路不要一堆坑洞補丁
◆  縣市長們 打造步行城市吧
◆  共機擾台/砸錢買軍火 攔截伴飛獎金發不出
◆  買不起的房子 生不出的孩子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加密貨幣市場崩盤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加密貨幣市場崩盤


2023-01-10 00:42  聯合報/ 張瑞雄(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
FTX創辦人班克曼-佛里特(Sam Bankman-Fried)。路透



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已經成為陳腔濫調:「只有在退潮時,你才會發現誰在裸泳。」但這位最成功投資者的話之所以成為陳腔濫調,就是因為它非常準確。市場一旦下跌,突然間詐欺犯和陰謀家失去了掩護,全身被看光光,看看這幾年來的加密貨幣就知道。

以前大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視而不見,但就在過去幾個月內,很多加密貨幣公司和巨頭登上了頭條新聞,讓本已很焦慮的加密貨幣市場感到寒意。

對這種負面新聞,加密貨幣忠實擁護者要麼完全忽略,要麼譴責是炒新聞、是一次性的醜聞。但加密貨幣是一個緊密結合網路,當一個角落崩潰時,它會使整個網路搖搖欲墜。

去年十一月,數位資產現貨與衍生品交易平台公司 FTX(FuTure eXchange)因發行的代幣流動性受到質疑,價格一日內大跌七成十一月八日,號稱全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想要收購 FTX,但馬上發覺苗頭不對而縮手。十一月十二日 FTX 申請破產重組,負責人 SBF 逃到巴哈馬,但已被引渡回美國受審,不過對相關的聯邦欺詐和共謀指控表示不認罪。

FTX 的倒閉牽連到數十家相關的加密貨幣公司倒閉,被檢察官稱之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欺行為,也導致台灣一家數位資產管理平台創辦人因涉嫌不法運用投資人逾億元新台幣,被法院裁定羈押禁見。

台灣的金管會指出,這家數位資產管理平台並未完成洗錢防制法遵聲明,另外藉由虛擬貨幣從事的交易活動,若涉及刑法的詐欺行為或涉及洗錢防制法的洗錢行為,乃至於非法從事金融特許業務等,均屬刑事責任。

雖然晚了一點,美國監管機構終於發布了他們的第一份聯合聲明,警告銀行和其他市場參與者注意加密貨幣世界中詐欺、波動和劣質管理的風險。重要的是,要避免加密資產相關的風險轉移到銀行系統。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給加密貨幣寫個訃聞了?其實外面還是有很多合法的加密貨幣公司,問題是,我們很難知道那些公司賣的產品是不是陷阱,雖然他們的廣告說得天花亂墜。監管機構似乎直到現在才意識到,加密貨幣並不是他們可以閉上眼睛並希望它消失的一種時尚。

那麼投資者該怎麼辦?首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相信網路上任何的投資建議。要詢問專家意見,他們會告訴你投資要多樣化。如果你仍然害怕錯過加密貨幣,投資安全第一,不要把你的畢生積蓄交到一個人的手中,因為有可能這個人正在鯊魚出沒地方裸泳










從向黨員報告開始 政府要向人民報告


2023-01-10 00:57  聯合報/ 蔡佳泓/政大選研中心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副總統賴清德「向黨員報告」台中場,黨員發言踴躍。記者劉柏均/ 攝影
季青漫畫


自從賴清德副總統決定參與民進黨黨主席初選之後,決定到各個縣市與黨員座談,也與青年代表對話。這個「向黨員報告」的活動出發點為向黨員爭取支持,但是從媒體報導可以看出,「向黨員報告變成選後檢討大會,在座談會上面黨員指責民進黨執政無能,有些則是期許民進黨回應人民心聲,有些則演變成黨員之間互相批評。雖然這些座談會上面有各種情況發生,但是似乎反應了許多選民而不只是黨員對於民進黨的批評,也在媒體上塑造了賴清德勇於面對民意的形象。

到目前為止,幾乎已經確定無人挑戰賴清德競選黨主席,以及成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但是賴清德仍然到每一個縣市舉行座談會。我們不能只把向黨員報告視為一種媒體公關或者競選活動,而沒有注意到對於台灣民主的意義。

在代議民主制度下,公民透過選舉授權民意代表以及公職人員組成政府,行政與立法機關共同決定政策,甚至是行政機關決定、立法機關只能微幅調整。一般民眾可能因為沒有興趣或者沒有利害關係,很少會主動發表意見。多數民眾只在投票日行使公民權,或者平時上網到認同的政治人物平台按讚、分享貼文,抒發一下對於政治議題的看法。

過去雖然偶爾有官員下鄉,向民眾說明政策,但是多半是上對下的宣傳,遑論會因為民眾反應而調整政策。遇到有重大爭議的建設,政府部門雖然依法舉行公聽會或者邀請專家學者審查,但是政府部門已經設定好政策目標,很少會因為公聽會或審查結果而改變原先政策。而民眾也常常會因為溝通曠日廢時而誤解政府怠惰。長期而言,民眾不了解政策決定過程,而且受到媒體或者社群平台的影響,對於政府的態度兩極化。表面上政策如常推動,實際上部分民眾對政治越來越疏離,部分民眾則是熱中互相批評,台灣民主未來只剩下表決數人頭,而非由下而上實質參與

根據已故政治理論學者 Iris Marion Young 提出的「溝通民主」理論,個人期待未來政府參考「向黨員報告」的模式,鼓勵社會團體舉行討論重大議題的活動,主辦單位除了邀請關心議題的民眾參加,還應該邀請政府官員以及專家學者說明政策的可能利弊得失。討論結果不必形成共識,以免造成有心人士刻意動員進行說服。但是討論結果應該要對政府決策有一定的拘束力,例如政府必須透過網路公開說明,政策決定過程中參考了多少政策討論會議中的論點,以及是否採納的原因,才能送交民意機關審議。政府也應該鼓勵企業內部舉行類似討論活動,讓雇主與受僱者之間除了薪資福利之外,還可以討論更多公司治理議題

台灣面對強鄰威脅,固然需要投入心力在國家安全議題,但是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議題,卻是每一天都在發生。例如外媒近來指稱台灣是行人地獄,但是其實早已有許多民眾呼籲重視行人權益,只是少數民眾的聲音並沒有形成民意,多數民眾還沒有意識到議題的重要性,政府也未嚴格執法。在後疫情時代,人民不應該只授權政府做所有決定,而是應該要求政府鼓勵民眾深入討論更多議題,間接參與政府政策,讓更多人以台灣民主為榮。










藍脆弱勝利 政黨輪替仍遙遠


2023-01-10 00:55  聯合報/ 陳賀煦/研究生(桃園市)
台北市北松山、中山區立委補選落幕,國民黨立委當選人王鴻薇上廣播節目接受訪問。 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王鴻薇以近五%的差距擊敗對手,勝選的幅度低於許多外界的預估。這凸顯了民進黨在九合一以後「敗而未潰」的現狀,並凸顯了國民黨去年勝選的「脆弱性」,對希望看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政黨輪替的人來說,此役無疑是一個警惕。

就民進黨而言,吳怡農不僅守住了基本盤,更似乎吸引了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輸得比預期的少。首先原因在於,民進黨的基本盤在歷經九合一敗選以後,似乎有逐漸凝聚的趨勢,「教訓民進黨差不多就好」確實是部分選民的心聲;另外的原因,可能出在吳怡農本人身上。舉例而言,吳怡農標榜新型態選舉,主張不掛看板引起民進黨內人士的批判,但這樣的選舉作法,卻也曾被頗受藍營支持者喜愛的前總統府副祕書長羅智強採取過;這樣的作法,對喜愛新穎、追求環保的台北市選民存有一定說服力。又或者,吳怡農敢於向黨內「黑勢力」開砲,一度被認為是有礙團結,但這何嘗不是一種道德勇氣?

吳怡農可能不諳選舉,會退還攤販送給他象徵勝選的蒜苗,但他有所堅持,講出別人不敢講的話,傷害選情也在所不惜,就政治人物而言,難道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特質?或許,吳怡農此敗中的許多元素,可能藏著民進黨止敗的關鍵。

反就國民黨而言,從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以後,在大選中國民黨在年輕人的支持度固定只有兩成左右,就算民進黨執政有許多如房價高漲、推動中介法等不得人心的事跡,國民黨在年輕人的支持度都沒有「結構性」的改變,年輕人不滿綠色執政,但「藍綠一樣爛」仍然是許多年輕人的看法。

此外,民國一○七、一一一年(二○一八、二○二二年)的勝選,固然都是大勝,但是這兩場選舉投票率都比較低,年輕人沒有大舉出來投票,屬於「吃老本」的勝選,而不像民進黨在民國一三、一九年(二○一四、二○二○)是扎扎實實吃到中間選民選票、選票總數有大幅上升的勝利。相反,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國民黨的勝選,並沒有在總得票數、年輕人支持度上有明顯的收穫,因此這屬於一種「脆弱的勝利」。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國民黨就以「脆弱的勝利」為榮,認為政黨輪替勢在必行,最後釀成無可挽回的黨內裂痕。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這一役,國民黨以五%差距守住了,但民進黨敗而不潰。這樣的數字足以提醒台灣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的政黨輪替,前途仍然漫漫!











交通安全 道路不要一堆坑洞補丁


2023-01-10 00:51  聯合報/ 游恩洵/行政人員(新竹市)
繼CNN評論我國交通為「行人地獄」,瑞士外交部官網也評價來台旅遊「一不小心走在斑馬線上都會身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 CNN 評斷台灣交通宛如地獄,到瑞士外交部官網提到台灣駕駛不會禮讓行人,就算走在斑馬線上都會身亡;就連美、英、澳、加、日等與台灣「理念相近」的國家,都提醒該國公民在台灣必須特別注意交通問題。

而根據政府統計,去年一至十月因車禍死亡人數就高達二,五六○人,顯示台灣的道路交通存在很多問題。

但台灣的道路交通安全,不僅僅只是駕駛人觀念落後、不禮讓行人而已,政府以及道路施工廠商不重視警示,任由廠商開挖路面卻未做好防禦工事,甚至在驗收時虛應故事

即便有相關法條,但官官相護便宜行事,許多機車族也遭受池魚之殃,輕者遇坑洞自摔、人車毀損;重者可能因此遭後車撞擊、生命告終。

筆者日前下班尖峰時段騎機車行經竹市一高交流道附近,因光線昏暗路面坑洞過大造成機車受阻,筆者因而自摔路旁,當下卻無其他駕駛停車查看,只得先忍痛騎車回家,再由家人陪同就醫報案。

在醫院時,碰巧遇到在同一地點發生自摔的另一位女性,幸運的是,後車一位清大教授提供行車紀錄器給她,並幫其聯繫市議員等,稱願協助其後續相關處理。後來這位民眾也收到施工單位的「關懷」,想向其「道歉」。

但要問的是,若道路工程都能夠預先做好警示工作,不要東挖一塊、西補一條,讓整條道路比補丁的牛仔褲還醜,而身為路權單位的市政府及其鋪設設施的委外單位能確實查驗,政府機關又能時時監督,既能讓道安意外減少,也能讓市容更加美麗,何樂而不為?

當蔡政府開口閉口理念相近國家都替台灣的道安捏把冷汗之際,中央及地方是否更該重視這個問題,少花一點時間「釐清責任歸屬」,以免繼續貽笑大方。











縣市長們 打造步行城市吧


2023-01-10 00:45  聯合報/ 周孝宇/都市計畫技師(台北市)
連續有國際媒體對台灣交通下惡評,如何改善「行人地獄」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記者胡經周/攝影



近來因為 CNN 報導台灣是行人地獄,瑞士外交部評價台灣走在斑馬線上都可能會身亡,一些西方國家的外交部也有類似的警告,加上去年底台中市一家三口遵守交通號誌過馬路卻遭公車撞擊,導致一對母子死亡的悲劇,行人路權議題引起社會關注。適逢縣市首長新上任,希望藉此呼籲各縣市首長「打造一個步行城市吧!」

可步行性walkability)意指步行的品質。Jeff Speck 在《步行城市》(Walkable City)書中指出好的步行環境應該要達到「實用」、「安全」、「舒適」和「有趣」,而且缺一不可。而目前台灣對於步行空間的討論基本上是著重在「安全」方面,確實,若連最基本的安全都無法達到,有什麼資格討論其他方面呢?

Todd Alexander Litman 對於可步行性和經濟價值的研究指出,可步行性經濟價值不像機動車輛較易量化,所以長期被都市規畫者忽視,台灣亦是如此,導致地方政府投資步行空間的意願不若投資拓寬馬路和增加停車場。而提升可步行性的經濟價值包括:

一、減少交通支出:可步行性良好的社區比起高度依賴機動車輛的社區,居民可減少一半以上的交通支出。

二、減少運輸外部成本:使用機動車輛會造成許多外部成本,例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風險、環境危害、消耗土地資源、城市不透水化等等,這些外部成本通常會溢出由社會大眾吸收,而使用非機動車輛如步行,相較使用機動車輛可減少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外部成本。

三、減少消耗土地資源:車道和停車場消耗都市中許多的土地資源,而好的步行城市可提供更高的發展密度和減少人均土地資源消耗。

四、增加可及性(accessibility):這對於身障者、長者、小孩和低收入者而言特別重要,好的步行性對促進此族群的經濟活動而言相當重要。

五、增加宜居性:包括增進安全和健康、減少環境汙染、增加社區向心力、增加娛樂休閒或文化資源、減少犯罪和社會問題等,以經濟價值衡量的話,可提升房地產價值。

六、增進健康:除了降低車禍致死率以外,好的步行城市更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比率。

七、促進經濟發展:包括增加經濟生產力、就業人數、商業活動、外部投資等。以台灣為例,好的步行城市還可以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到訪,吸引國內外人才至該城市求學、就業和定居。

八、社會公平:尤其對於身障者、經濟弱勢者而言,好的步行性讓他們有機會和其他以機動車輛通行者一樣取得相同的資源和機會。

如果縣市首長們擔心貿然擴大人行道縮減車道等作法會引起民怨,也許可以參考戰術性都市主義tactical urbanism)作法,以低成本、短期性的試辦計畫開始,在計畫期間可以蒐集各個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在試辦、討論取得各方共識之後,再逐漸將短期性的試辦計畫慢慢變為長期性的正式計畫。

恭喜各位縣市首長上任,一位小市民的新年新希望是:台灣的都市可以逐漸邁向步行城市,小小心願希望各位縣市首長能聽見。










共機擾台/砸錢買軍火 攔截伴飛獎金發不出


2023-01-10 00:55  聯合報/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
國防部9日發布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操演時共機闖越海峽中線、穿越巴士海峽等操演航跡。圖/國防部



前晚用餐時頻聞戰機起飛巨響,果不其然,國防部昨早新聞稿又稱偵獲共機五十七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西南空域廿八架次,共艦四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解放軍隨即表示將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組織多兵種聯合實戰演練,老調重彈反擊外部勢力與台獨分裂挑釁行徑。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七月廿八日,蔡總統上任後首次親赴空軍台南基地,向攔截中共轟六K的飛行員頒發獎金,並以「yes, you are the best」嘉許基地官兵,高調宣揚集榮寵厚愛於一身。五年多來對岸變本加利,根據國防部發布資料,去年共軍總共派出一,七二七架次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架次頻繁如入自家後花園,攔截伴飛獎金也發不出來了,國軍除了循例嚴密掌握、派機監控外,似乎一籌莫展。

去年底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記者會簡報中,慷慨檢討現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武器操作不熟稔」、「部隊實務經驗不足」、「無法構築有效戰力」來否定以前的制度,看似配合府院高層射在牆上的箭再勉強畫個靶。並以「中共擴張霸權危及亞太地區安全」,做為強化國防延長兵役主要考量因素但不少學者認為美國在全球各處搧風點火呼風喚雨霸權態勢,讓號稱「主權獨立」的台灣政要言聽計從

今年度中央總預算國防占四,一五一億元,較去年度法定預算增加四七五億元成長約十二點九%,等於國家每花一百元便有廿一塊多用於軍費,而作業維持費用編列更高達一,三三七億元勢必與近來頻繁攔截軍機艦造成油料維護費大增有關

國軍對入侵防空識別區的外國機艦自有一套標準處置程序,除跑道頭準備妥當的待命機緊急起飛攔截,一部分也需空作部臨時轉用在空機或地面飛彈部隊應對,如係非掛載防空或反艦武器外型的訓練機,就只能趨近編隊拍照而已,而原本計畫的課目被迫終止勢必重新再來。本就人力吃緊機務調配變數大增,相對也提高作業成本與潛在風險

兵法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當蔡總統說「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時不知有無考慮過建軍備戰的「CP值」?否則徒花大錢買軍火,即使兵役延長到兩年,年輕人還是不知入營當兵為誰而戰











買不起房子 生不出孩子


2023-01-10 00:48  聯合報/ 張欣民/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新北市)
日前消基會召開「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投資炒作工具」記者會,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三讀。(本報系資料庫)



日前消基會召開「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投資炒作工具」記者會,呼籲立法院在這會期盡速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三讀工作,因為若是再任令房市投機炒作,不僅加速少子化國安危機,甚至「炒房亡國論」都可能出現,對照去年史上最低的生育率,執政者能不戒慎恐懼嗎!

觀察台灣房市發展,最近這三年,即使是疫情籠罩,卻是史上房價漲最凶的時刻,不論是官方或是民間業者製作的房價指數,都創歷史新高,其中國泰房價指數全台指數漲幅最為誇張,民國一○五-一一一年(二○一六年到二○二二年)漲幅高達八十點四%,不僅超越經濟成長率,更是遠遠超越上班族的薪資調幅。

為什麼房價會如脫韁野馬般飆漲,市場資金太多是主因投資炒作是另一原因前者央行已持續緊縮但後者仍無法可管,亟待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將可恨的投資炒房者趕出市場。

投資炒房者到底有多討人厭、多誇張呢?這裡分享兩個小故事。故事一,據某大代銷公司老闆公開指出,他接過的某個預售案,工程期兩年多,但其中就有一戶房子在投資客之間轉手高達七次。假設保守估計每次轉手投資客都賺個卅萬,七次轉手該戶房價就被墊高二一○萬,這樣各地房價怎會不飆漲呢!

故事二,國內有兩家知名房仲公司都訂有內規,禁止旗下業務人員跟投資客來往,大家都知道投資客可為房仲人員帶來業績及佣收,要禁絕來往,不就等於將財神爺拒於千里之外,為什麼會有這麼傻的公司呢?原因有二,一是業務面考量,假使業務人員完全靠投資客做業績,有天一旦投資客消失掉,該員就無法面對市場競爭的考驗,很快就會陣亡。

再者是道德層面的考量,因為投資客將房子當成投資工具,房子委託仲介銷售,一定是加價到預期獲利空間才會賣出,仲介人員藉通路之優勢幫忙賣出,雖說是賺取合理、合法佣收,但是不是有「助紂為虐」的味道呢?這故事也證明不靠投資客,房屋銷售業者還是可以存活的。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之前也曾類比預售屋換約物件是贓物,民眾接這類房屋物件,或是業者幫忙銷售,無疑就是幫忙銷贓,政府修法就是不讓投資客有銷贓的空間。

消基會常基於消保教育,接待多所大學相關社團之參訪,同學們最深惡痛絕的就是黃牛猖獗,每次熱門的演唱會門票幾乎都被攔截秒殺,希望消基會能想辦法改善這種不正常的市場消費行為。

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也就是要將房市黃牛趕出市場,還給自住民眾一個乾淨的、合理的購屋空間,其他都是這一理念的配套措施,投資客退場,自住剛性需求進場,說實在這對業界影響很有限,私底下有些業者也表示,挑好地段、規畫好產品、提供更好服務,不怕自家房子賣不掉。

房屋市場投機炒作嚴重,有一位年輕投資客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洋洋自得的說,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如果沒過,那他不大炒特炒一番才怪呢!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當政治風險成為企業必修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當政治風險成為企業必修課
◆  盛治仁/西方教育重新倡議的兩門課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當政治風險成為企業必修課


2023-01-10 01:03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台積電不惜成本前往美國、日本成立晶圓廠,算是為地緣政治風險繳了「保費」。路透


如何應對政治,對多數企業來說,乃敏感且不易的挑戰。尤其後全球化時代,企業面對的政治風險,更不可測。長期以來,台灣企業對於政治風險,或忽略、或閃避、或低調以對;直到近年,劇變的全球化大環境致使不少企業受波及之餘,也對於政治風險越來越有感。然而,政治風險是什麼?又有哪些可注意的問題?

若根據多數教科書大凡肇因於政治矛盾權力衝突等政治不穩定問題而影響企業經營與獲利預期者皆可稱為政治風險。然而,實際上政治風險不僅構成各異,且因時因地而有不同:從導因於投資所在國的政經社會等問題,到大國角力,以及隨後引發的地緣政治政治風險此一概念裡,涵蓋諸多情境。就此,按風險屬性與企業可能採取的管理操作方式,將之再區分為下列類別:

一、行政型政治風險:此類風險主要與地主國的政府治理、行政清廉度有關。常見地主國稅務、海關、工安、消防等執行層面干預外資的經營,甚至尋租式的索賄,即為此例。我國企業於後進國家投資時,不乏面臨此類政治風險的經驗;而廠商則常透過人脈經營,以抵銷其負面影響。

二、政策型政治風險:此類風險常出現於地主國政府的政策不可測、立場改變,地主國因此不履行其對外來企業的保證時。政策型風險雖未必能被精準預測,但多半有跡可循。廠商除了保持政策敏感度模擬評估因應之外,可透過有利資訊的發布做為利基與和地主國政府互動的籌碼;另亦可及早建立利益共享群體為保護傘,例如布局在地供應鏈、往來銀行、合資廠商等以對沖風險

三、結構型政治風險:各國皆有不可輕易觸碰的傷痕或印記。可能與其國族敘事、民族身分、歷史創傷有關,也可能與其長久的社會、階級、地域、族群分歧等有關。此類課題常連結到強烈的集體情感,屬於深層的、結構性政治問題。做為外來者,企業甚難透過操作和管理方式來應對此類風險,而需避免踩雷。一旦誤觸禁忌,即時道歉、盡力補償,以表誠意的重要性可能不下於訴諸法律、據理力爭。例如,六年多前台塑越鋼廠事件看似汙染案,實則觸及結構風險。

四、國際政治風險:此類風險或起因於地主國的外交摩擦、軍事衝突、社會動盪;或其於大國角力、地緣政治衝突中的角色地位。歷來不乏因此類風險而使企業蒙受災禍的前例:舉凡數年前中越南海主權紛爭引爆越南排華潮而波及在越台商;俄烏戰爭後,諸多西方企業被迫退出俄羅斯;台積電在美國與我國政府政治壓力下,前往美國建廠等。形勢比人強,此時企業多半選擇順勢,消極者減少損失,保守者分散風險,積極者則力求在新局中化危機為轉機。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現實狀況裡,政治風險未必是單一類別,而可能複合多種類別屬性,此時需進一步辨識主導類別為何。第二、每一種風險類別的因應概念與重點不同。倘若類別掌握有誤,例如,錯把結構型風險視為行政型或政策型,則徒然耗損企業成本。第三、近來新的政治風險複雜度又大幅提高,特別是涉及結構型與地緣政治型風險的高度敏感海外投資案例,在掌握市場之餘,更需關注整體政治情勢。 



黃耀輝/超收、超花、超扯的「還稅愚民」

◆  黃耀輝/超收、超花、超扯的「還稅愚民」
◆  尹啟銘/政府憑什麼說「門都沒有」?







黃耀輝/超收、超花、超扯的「還稅愚民」


2023-01-10 05:12  聯合報/ 黃耀輝/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去年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多億元,財政部又說還有兩兆元舉債空間,於是朝野民代和民間紛紛要求政府「還稅於民」。蔡總統、蘇院長卻三日數變,七折八扣,令人覺得超扯。

稅收超徵就是實際稅收超過預算估計數,只要誤差不大,尚可接受。但若連年超徵太多,代表政府的大數據預測能力太差蘇院長竟往自己臉上貼金說是行政效率高,真是「有蘇揆會吹牛」,超搞笑

誤會曲解超徵的另一人就是蔡總統。她在一○四年競選總統時,看到連兩年超徵,就說經濟成長果實,要分配給每一階層的人(不排富)。一○八年元旦談話,也說稅收超出預期,請行政院提出民眾優先分享經濟紅利的方案,卻不了了之。

結果她食言而肥。任內稅收一共超徵一點二六兆元反而擴編十二項高達二點一二兆元的「特別預算,除了防疫特別預算勉強算是花在刀口上之外,其他「超花」的一點二兆元包括效益不明的八千四百億元前瞻計畫等違反預算法限於「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或重大政事」的規定。

一一二年度中央預算暴增四千五百億元,和一一一年稅收超徵數四千五百億元一樣,更是超神奇。可見得,蔡政府過去六年不曾未雨綢繆,更未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

而去年的薪資被百分之三的物價上漲率吃掉而負成長,多數國人並未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但一一○年稅收比前一年暴增百分之廿,是該年經濟成長率的三倍多;去年稅收成長率百分之十五,是經濟成長率的五倍,顯然經濟成長的果實都被政府「超拿」。蔡政府就應該把經濟成長果實超拿的部分,以「還稅於民」的方式和全民共享。

未料,蘇院長扭捏作態之後,又從超徵數中七折八扣,明明一一二年的預算已對台電增資一千五百億元,並撥補勞保四百五十億元,還要再扣除彌補勞、健保及台電財務缺口一千億元。蘇揆是裝胡塗,還是存心灌水作帳?蔡政府過去六年多在勞、健保改革方面怠惰怯懦能源政策錯誤百出,還好意思要納稅人概括承受?

總之,把超徵的稅收超花掉的是蔡政府,超拿經濟成長果實的是蔡政府。合理的還稅於民的額度,除了蘇揆七折八扣後剩下的一千四百億元之外,應當把上述灌水騙人的一千億元加回來,也就是兩千四百億元,全民普發一萬元僅僅剛好而已。

最後,面對經濟的嚴冬已經到來,許多國人度日如年,「時效」一樣重要。蘇揆應利用已有防疫特別條例之便,超速編列特別預算超速送請立院審議通過,務必在春節前送到國人手上,及時救急救窮,這才是可以拿來說嘴行政效率

否則,還稅於民還要拖過春節不但代表政府失靈無能,還會讓國人懷疑蘇院長是不是為了「超任」,還稅於民變成「還稅愚民」,結果恐怕是得不償失的「超損」。



【名家觀點】推動 FinTech 先解決三痛點

◆  【名家觀點】推動FinTech 先解決三痛點
◆  【名家觀點】期待落實居住正義






【名家觀點】推動 FinTech 先解決三痛點

根據全球第一個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和生態系統的排名指數findexable,美英星澳這些常被提及且屬較利於創新之英美法系國,2021年分排一、二、四、六名,但台灣排名第35。pexels


2023/01/10 03:15:46
經濟日報 王儷容(作者是中經院研究員)



根據全球第一個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和生態系統的排名指數 findexable,美英星澳這些常被提及且屬較利於創新之英美法系國,民國一一O年(2021年)分排一、二、四、六名,但台灣排名第35,仍落後日本(第21)、韓(第26)這兩個大陸法系國家。

另由英國 Z/Yen和中國發展研究所編製之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GFCI),民國一O九年(2020年)3月納入 FinTech 排名。我國歷年排名為43、35、43屬中段班;卻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3月大跌30名,退步至73。

GFCI 的 FinTech 指標由九項因素組成,其中又以「獲得金融服務的能力」和「ICT 相關基礎設施」此二要素為主。照理說,我國金融服務普及,ICT 相關基礎亦不差,較需改善的因素可能還是在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城市名聲、受監管環境等。而 FinTech 的使用場景主為大數據分析及支付相關系統,故我國 FinTech 排名不佳也可能是在此兩大產業層面仍有待加強。我國未有獨角獸應亦是原因。

以下,針對推動 FinTech 所需生態環境,包括法規、人才、創新氛圍簡析。

FinTech 業者最大痛點即法規,因規模小,不如傳統金融機構有法遵部門,容易踩到紅線。就此多國已推出監理沙盒,讓業者在法規豁免下安心創新。但我國金融監理沙盒從民國一O七年(2018年)起迄今只核准九案,原因包括金管會開放已是特許之金融機構試辦,此部分未計入;若未獲特許之 FinTech 業者申請,因涉及後續法規修訂,可能就較難被核准。據了解,掛牌不久的數位部相當重視監理沙盒機制,因數位部強調跨部會協調,故 FinTech 業者對此寄予厚望。

涉及 FinTech 的開放仍棘手。照理說針對 FinTech 業者金管會應跟數位部分工。數位部宣稱不碰(金融)監理,故監理應是歸金管會;FinTech 產業的輔導獎勵應歸數位部。雖說數位部組織法中數位經濟相關產業條文,並未明文列入 FinTech,但數位產業署官員已口頭承諾將對輔導、獎勵給予 FinTech 業者協助;金管會礙於法規限制,僅承諾對個案提供監理協助。

FinTech 業者立即需協助事項包括:業者要串接 My Data,需由數位產業署發文確認。又目前金融業有各自之金融憑證數位身分證又停滯,使本國業者非常難以推動數位服務;國際間多由政府訂出數位認證單一模式。在開放資料政策修法上,目前台灣開放銀行參與者只有銀行同意的第三方機構,卻排除真正在消費者授權下的創新業者。業者建議修法賦予法源,一來保護消費者資料權,二來使數位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大型既有業者或創新業者,都可公平發展。此外,FinTech 創新產業需要政府資金上之支持。因沒有明確主管機關,故政府並未協助訂定與討論 FinTech 產業方向;建議數位產業署可比照英、星,由政府做 FinTech 推廣網站,並由專人積極協助促成產品上線,與創新業者直接對口。

人才方面,除大專院校,經濟部及數位部皆有培育人才計畫,如繼中企處後,數位部今年續行「T大使」計畫;就中經院金融科技主題學院經驗來看,基礎課程納入金融監理沙盒法規議題,許多參與過計畫之資通訊理工青年咸表獲益匪淺,希望對這些青年之未來創業,可起未雨綢繆教育作用。

教育相當重要,若社會氛圍注重創新,當業者有創意但有錯誤時,民意應會較予包容。另從事法律工作者若能積極參與 FinTech 協會,更加了解創業風險,料亦有利日後相關裁處。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

專長:國際金融、一般金融、期貨市場、總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