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894/web/◆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拚命根留台灣,賴政府軟弱動搖民心
◆ 聯合報黑白集/演練也增加不了的韌性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主權AI 需要營造軟實力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主權AI 需要營造軟實力
2025-03-31 02:20 經濟日報/ 社論
有鑑於DeepSeek所帶來的國際震撼,賴總統及行政院都宣示要發展主權AI。(路透)
有鑑於 DeepSeek 所帶來的國際震撼,賴總統及行政院都宣示要發展主權 AI。同樣地,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在一場論壇討論台灣當前的挑戰,指出:雖然台灣在 AI 硬體居領導地位,但在軟體領域落後;包含國際對中文的擔憂,目前中文大型語言模型充斥中共的政治宣傳,這些能力運用將影響到一些重要的領域。關鍵問題是:台灣的繁體中文 LLM 要具有怎麼樣的內涵和影響力。
我國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2月推出「台灣AI行動計畫2.0民國一一二-一一五年((2023-2026年))」,約略同時,國科會也研發出台灣的繁體中文 LLM:TAIDE,後來並逐步推展相關應用,甚至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另外,我國目前也有一些民間模型,包括:聯發科的生成式 AI 服務平台 MediaTek DaVinci 和繁中大語言模型 BreeXe,以及鴻海剛發布的 FoxBrain。因此,我國發展繁體中文 AI,可以考慮兼容 TAIDE 和民間模型,槓桿民間產業能量,加速繁體中文 AI 的創新應用;部分的創新應用則可能需要搭配 AI 沙盒機制。
儘管很多國家對 DeepSeek 內容偏見或侵犯個人隱私等疑慮,但是 DeepSeek 對美國現有主流生成式 AI 確實帶來挑戰。中國受限於高階 AI 晶片取得的困境,使得本土的 AI 語言模型轉而採用一些如模型蒸餾(Model Distillation)、知識蒸餾(Knowledge Distillation)等方法,並加強了軟體的元素,進而發展出具有特色的低成本或輕量化的語言模型。因此,即便許多國家(例如南韓)禁用 DeepSeek,但也認為可以仿效其所長。
繁體中文 LLM 及相關 AI 如何應用,或在哪些場域率先應用,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我們需要逐步勾勒出未來發展的圖像。從本土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應用場域若涉及人機互動,機器與人類的交流,台灣的本土大型語言模型,可避免外來語言模型與台灣使用者間在語言文化、習慣的差異。這種情況也適用於 AI 相關的智慧政府服務。不過,隨著 AI 的演進,我們可能也須進一步發展以自然語言為介面的邊緣 AI 或 AI agent;以形成繁體中文相關的生態系。
另一方面,AIT 谷立言處長的提醒也意味著台灣的繁體中文 LLM 需要產生國際影響力。的確,「台灣 AI 行動計畫2.0」當時也規劃提升國際影響力,但內容著重於:「積極參與國際 AI 相關組織、推動國際 AI 標竿企業或研發機構與台灣實質合作,協助台灣 AI 產業及應用的國際化與規模化,深化台灣 AI 科研能量及拓展。」
上述這些工作其實比較偏向於技術面,台灣的繁體中文 LLM 需要營造具有「台灣印記」的軟實力。很多人習慣將軟實力和軟體、文創等領域簡單地掛鉤起來。然而,從哈佛國際關係大師奈伊(Joseph Nye)觀點,原本的國際關係脈絡加以延伸,軟實力其實是一種底蘊的水平式資產,可以影響多種產業或領域。「硬實力」相對於軟實力就如同「北風相對於太陽」的對比,故軟實力的呈現類似南韓所營造出來的「韓流」,可在國際上引領風潮。所以,軟實力是一種集體性資產,可散發一些特質,對他人/他國的經濟取向、行為選擇等方面產生感召力、吸引力、影響力。因此,軟實力的績效呈現是對國際的訴求。
換言之,台灣的繁體中文 AI 不能畫地自限,要能對一定規模的外國人和華人,不論在台與否,營造出吸引力,讓他們可以藉此獲得具有原汁原味台灣特色的資訊或服務,甚至於讓這些資訊或服務在國際上具有比較忠實或平衡的華人圈元素。事實上,日本和南韓也都在加強主權 AI 的國際合作。
總而言之,面對 AI 的動態演進和中國在 AI 的快速崛起,台灣發展主權 AI 需要有較平衡和多面向的努力,並要積極營造對國際訴求的軟實力。
聯合報黑白集/演練也增加不了的韌性
2025-03-31 03:02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在台南進行實地演練,AIT台北處長谷立言(圖左)陪同賴清德總統視察演練科目。 圖/AIT臉書粉專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日前首度實地演練,以大地震及爆炸為假想情境。但建構防衛韌性可不是只有救災避難,除了備戰以及戰爭發生後如何維持人民基礎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避戰,才是目前最欠缺的超前部署。
民進黨政府將抗中作為政權延續的護身符,面對台海不斷升溫的壓力,總以「備戰才能避戰」相應。但備戰可不是只有買武器、學急救,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民國廿八年(一九三九年)九月對德宣戰前一年就展開備戰措施,政府擔心戰爭爆發時人獸搶糧,要求全國人民把貓狗盡速送到鄉下,否則就要安樂死,大量的寵物因此遭到處死。英國的作法事後雖引起非議,但由此可見,戰爭影響層面遠比大家想像的多很多。
就在靭性演習前,美媒報導,只要中共願意,「今天就能封鎖台灣」。綠營支持者對於抗中可能引發的戰爭,常抱著「聖戰」的情懷,但除了糧食,能源、通訊都將首當其衝,尤其在民進黨堅持廢核下,台灣近五成電力來自燃氣,而天然氣安全儲量僅十一天,只要中共封鎖,不出兩周,在斷電、斷網下,台灣就無以為繼,這是賴政府演練再多次、救災速度再快,也無法改變能源毫無韌性的現實。
賴政府既然這麼在乎有人宣揚武統,那就要更努力避免招來武統的結局與悲劇,才是真正的務實之道。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拚命根留台灣,賴政府軟弱動搖民心
2025-03-31 03:12 聯合報/ 社論
台積電廠將於周一於高雄楠梓科學園區舉行台積電「2奈米擴產典禮」,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展開會場布置,晶圓F22廠P2廠區也已經預留上樑的位置,展現台積電持續投資台灣的決心。 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積電高雄廠今天舉辦二奈米擴產典禮,展現投資台灣決心。台積電三月初宣布在美國擴大投資一千億美元後,美國總統川普又多次替台積電加碼到二千億美元,台灣會否失去半導體優勢已成國人心頭疑慮。為宣示根留台灣,台積電規畫在高雄楠梓和新竹寶山同步啟動擴廠,寶山甚至將成為最早量產全球最先進一點四奈米製程的生產據點。台積電拚命證明在台建設沒有停,但擋不住美方壓力乃至動搖民心的是束手無策的賴政府。
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一成,幾度摔破年線,同時帶動台股價跌量縮,交易低迷,顯示民眾缺乏信心。台積電高雄廠擴產,還特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見證,但這個政府只會沾光蹭熱,對於台灣產業窒悶的前景一籌莫展。
台積電在南北擴廠的同時,在美國也加快建廠腳步。但外界更關切川普為台積電加碼的二千億美元投資。對此,業界解讀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他說的是台積電到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可帶動產生二千億美元的產值;二是台積電可能接手英特爾兩座晶圓代工廠,加上後續的投資;三,這是台積電加上後續供應鏈的合計投資。這三種說法都無法獲得川普證實。台積電不但不能否認,還無法表示任何意見。
不過,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表示,台積電承諾加碼投資,無助美國恢復昔日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他說,「如果你不在美國研發,美國就不會有半導體領先地位」。這些話反映出美國政界及產業界的看法,也就是台積電光是將部分製造移往美國,是無法滿足川普政府的;美國要的是最先進製程的研發能力,一併由台灣移到美國。
面對地緣風險與美方壓力,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及研發,已不可避免。過去台積電在美國首座晶圓廠歷時五年才竣工,隨著經驗累積,未來新廠可望比照「台灣速度」,二年內完工。此外,原本外界以為在台灣以外的晶片先進製程有所謂的 N-1,即投資製程技術須落後台灣一個世代以上,但這條規定只針對到中國大陸的投資,台積電未來赴美投資申請,經濟部將以是否「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為依據審查。可想而知,政府抵擋得住嗎?恐怕只會一路開綠燈,讓台積電帶領整串半導體供應鏈,一起「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台積電即使在台灣南北擴廠,也把最先進的一點四奈米率先在台灣製造,證明沒有變成「美積電」,但這光是靠台積電拚命就行了嗎?因為這和台積電在美國的建廠速度、製程進度,是兩回事。亞利桑那州廠原定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生產二奈米,時程幾乎只會提前,甚至要做一點六奈米,台灣的經驗及價值勢必加速移往美國。
至於台積電會不會接手英特爾?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度失言,用唐氏症比喻英特爾;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說就像汽油跟柴油沒有辦法混合一樣,兩人都試圖說明台積電和英特爾硬湊在一起有多麼不適合。但我方認為不合適,不代表美國沒有在討論這個可能性,端視英特爾的決定及川普政府的評估,一旦成真,台積還將額外背負英特爾的重擔。
台積電僅是民營企業,要如何抗衡川普政府的壓力?但國人只看見台積電單打獨鬥,賴清德總統只敢仿效川普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舉行記者會的模式,在總統府開記者會把同樣的話再說一遍,並將此事描繪成台灣半導體向國際布局的美好遠景。然而,情勢正一步步演變成難以操之在我的局面,賴政府卻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