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石斑魚被禁,滿朝高官仍只有那幾句台詞
◆  聯合報黑白集/西瓜也能當指揮官?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2022-06-14 03:05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宣布,自台灣進口石斑魚檢驗出禁用藥物,決定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宣布,自台灣進口石斑魚檢驗出禁用藥物,決定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由宣布到禁令生效,只有三天緩衝;雖然只是暫時性措施,但是根據以往經驗,短期不太可能會取消禁令。

大陸禁止石斑魚與先前禁止釋迦、蓮霧及鳳梨進口,理由同出一轍,都是檢驗出極少量產品內含有害人體健康物質,就直接下達全面禁令,並不符合比例原則。由於兩岸協商機制早已中斷,大陸事先並沒有與台灣協商,對於台灣提出說明更是置之不理。

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對危害人體健康的進口品採取緊急貿易限制措施,但必須要有客觀的科學證據,而且受影響國家可以提出意見,中國的做法顯然違反國際規範。

目前中國大陸給予台灣蓮霧、釋迦、鳳梨,以及石斑魚優惠零關稅,石斑魚是屬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產品,其他三項產品早在ECFA之前2005年即已享受零關稅。目前此四項產品中國對外一般關稅分別是20%、20%、12%,及7%,但台灣目前仍禁止此三項水果及部分石斑魚品種進口,台灣已經長期享有貿易紅利。

石斑魚是 ECFA 下中國對台灣開放18項農產品之一,在2013年 ECFA 生效時中國的關稅為12%;在關稅歸零及品質優勢帶動下,台灣石斑魚對中國出口迅速成長,甚至成為馬政府時期展現 ECFA 效應的最佳例證。即使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出口石斑魚已有下滑,台灣在大陸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

與先前處理模式相同,政府對於石斑魚事件的因應是「譴責中國違反規範、透過 WTO 機制解決,全力分散出口市場」。台灣指責中國大陸以類似突擊方式的進口禁令不符國際規範,影響到台灣業者利益;選擇時機又在假日前夕,更可能有政治操作因素,中國之無理再次衝擊到兩岸關係。

政府宣稱將透過 WTO 爭端解決機制討回公道。但是在先前的釋迦、蓮霧及鳳梨,當時台灣也表示中國若不解除禁令,將會在爭端解決機制提告,但最後僅在 WTO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的會議提出,僅在意見陳述,並沒有約束力;迄今仍未由爭端解決機制控告中國,其中原因有待釐清。

中國對台灣農產品實施禁令後,政府積極在其他市埸尋求商機,以降低對大陸依賴。不過由過去案例中,可發現政府仍是以出口補貼做為主要工具,除了抵觸 WTO 規範,也無法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調的根本問題。另外也曾發生被中國禁止輸入的台灣產品,在轉銷到其他國家也被以類似的理由擋關,顯見台灣農產品的檢疫體系仍需強化。

台灣農產品在開拓新市場之前,應先釐清含有不利健康成分的真實性。針對石斑魚個案,應針對石斑魚品質檢驗通盤調整,再協助業者分散市場,但也必須要有大陸市場不可能完全被其他市場取代的準備。

石斑魚是中國首次針對 ECFA 早收產品,自然較先前水果案敏感,也再度挑起ECFA存廢問題。府院已定調由相關單位譴責大陸政治操作之外,也有官員批評 ECFA 的效應已減少,但政府卻忽視 ECFA 生效以來所累積的貿易紅利。甚至外交部官員還表示與中國自由貿易就是錯誤,卻不知此錯誤下,台灣去年對大陸貿易順差突破千億美元,台灣對中國總出口比重居高不下,中國大陸依然是台灣農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

政府官員與其加入批中行列,鼓勵國民多吃「愛台石斑,反中水果」來消化對大陸出口,或是猜測下一項可能被中國禁止的農產品,不如確實為台灣農業把脈,檢討農產品產銷結構,做好品質控管並落實檢疫流程,也可為台灣未來加入其他國際經貿組織打好基礎。










聯合報黑白集/西瓜也能當指揮官?


2022-06-14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記者楊雅棠/攝影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確診,由副指揮官陳宗彥暫代。以副代正,看似順理成章;但在疫情高峰,未來七天要由一名不具醫學、公衛背景的政客擔任指揮官,仍讓人捏把冷汗。

指揮中心高層中,包括陳時中、張上淳、莊人祥、羅一鈞等,都是醫學相關或公衛體系出身。儘管他們的表現褒貶不一,至少有一定專業背景,不會太離譜。陳宗彥的專長是都市計畫,一路走來,就是民進黨派系、地方政治人物,與公衛沾不上邊。

陳宗彥出任副指揮官,職司跨部會協調,其實就是扮演「政治指導」。回顧他在疫情中的表現,去年他曾負責「上午場」記者會,主要任務就是「打假訊息」,一再威脅民眾「假訊息罰三百萬」。媒體問大陸疫苗接種認證問題,他竟回嗆「大陸是哪個國家」,政治味火辣。

政治語言一流,但論防疫專業,陳宗彥不免露餡。確診死亡應否廿四小時內火化,陳時中稱無此規定,但「破口」即發生在陳宗彥身上。他曾在記者會上表示,必須在廿四小時內火化,結果引發後續的「火化之亂」。

「提名西瓜都能當選」,是用來形容選舉鐵票區的忠順度。陳宗彥當代理指揮官,似乎也嗅得出類似氣味。這項安排,蔡政府是要證明「指揮官不難當」,或是為裁撤指揮中心做準備以利陳時中參選,令人充滿遐想。











聯合報社論/石斑魚被禁,滿朝高官仍只有那幾句台詞


2022-06-14 04:54  聯合報/  社論
中國大陸昨片面宣布13日起禁輸石斑魚,確診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透過視訊回應此事。記者葉冠妤/攝影



今年一月,中國大陸海關總署下令禁止我國兩家養殖業者的石斑活魚進口;原因是,廈門海關驗出禁用藥隱性孔雀石綠和隱性結晶紫。事隔五個月,大陸海關再以多次從石斑魚檢出禁藥及土黴素超標為由,宣布暫停輸入所有台灣石斑魚。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怒斥,我石斑魚品質無虞,大陸片面做法違反國際規範,政府將向世貿組織(WTO)申訴,並協助業者將石斑魚外銷歐美。

「狀告WTO」這種台詞,陳吉仲已說過多次,他不嫌無趣,民眾都聽膩了。如果申訴有用,對岸早就縮手,何以如今仍繼續出招?說穿了,大陸一月對兩家業者祭出禁令,目的就在向所有業者示警。按理說,農委會和業者即應繃緊神經,回頭檢視自己石斑魚的品質,以免全部業者均遭波及。這次除了禁藥,更連續驗出土黴素超標;農委會怠忽職責把關不力,能推卸失守之責嗎?

除了陳吉仲廢話連篇,滿朝高官也都站出來唸了各自的台詞。蔡總統在臉書發言,譴責中國大陸片面傷害兩岸關係,並呼籲國人一起支持漁民。蘇貞昌則到屏東為業者打氣,並稱過度依賴大陸,會遭政治勒索。這些一成不變的台詞,蔡政府六年來說了又說,無非想藉此提取一點「芒果乾」的風味。然而,所有高層官員的台詞,都不如外交部長吳釗燮的說法來得突梯可笑。他嗆說,「想跟大陸自由對等的做生意,只會失敗。」

不知在吳釗燮心目中,他所想像的「自由對等」,到底是什麼模樣?試問,硬逼老百姓吞下美國萊豬,算不算自由對等?仗著 ECFA 早收清單要求大陸讓利,卻硬將不符安全規範的魚貨塞給對方,算不算自由對等?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超過四二%,去年我國的出超是一千七百億美元,兩岸貿易算不算自由對等?蔡政府推動了六年的「新南向」,誓言要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至今看不出成效;我們對大陸的依賴絲毫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深,又是什麼原因?

吳釗燮的發言格外荒謬,除了他邏輯錯亂,又撈過界太遠,只凸顯一味「自爽」。石斑魚輸陸,主要權責機關在農委會,若有陸委會或海基會等從旁聯繫,也許雙方還有溝通解決的空間。但吳釗燮大剌剌越界,一路踩過農委會、陸委會、乃至經濟部,毫無解決問題的意圖,只想拉高兩岸的對立和仇恨。更糟的是,他竟把台灣占盡便宜的兩岸貿易,扭曲成不自由、不對等。他自己出任外長的最大「戰功」,就是連丟我國六個邦交國;這樣的官員還不時對經貿事務大放厥詞,是希望對岸擴大制裁台灣更重要的工業產品嗎?

吳釗燮的囂張,完全折射了蔡政府的空泛虛無,不做實事。以石斑魚為例,用藥及品管的問題未必出在養殖戶,盤商和無照業者都有可能出包。但陳吉仲只會惺惺作態吹噓,卻不實事求是地探究源頭,敷衍了事的結果,是使業者共同慘賠。他宣稱要輔導外銷,但以鳳梨的例子,補貼的銀子也大把大把撒出去了,雖肥了貿易商,卻因品質參差不齊而壞了台灣鳳梨名聲。試想,外銷日本的鳳梨價格,甚至低於在台灣本土的售價;這樣的補貼,到底在拿公帑幹什麼?

陳吉仲的無能,吳釗燮的囂張,蔡英文和蘇貞昌的言不及義,在在說明農漁產品銷陸的癥結不在農漁民,也不在對岸的敵意,而在蔡政府錯亂且失衡的兩岸政策。既無力改變對大陸的依賴,卻要高傲抗中,這真是人民難以承受之重。萊豬對照石斑,讓人無言。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1:順著前人的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5:小心!前面有狗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4:鑽石救人活命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3:有榮譽的制服最漂亮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2:記者的機關槍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1:順著前人的路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1:順著前人的路


2022-06-16 13:3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喜歡登山健行的人都知道,在發現路況不熟,甚至不知前面還有沒有路的時候,大家就會去尋找前人留下的路標。示意圖/ingimage



喜歡登山健行的人都知道,在發現路況不熟,甚至不知前面還有沒有路的時候,大家就會去尋找前人留下的路標。有些登山隊喜歡在走過的路上、樹上綁些印有隊名的塑膠布條。當我們發現這些小布條時,就確定有人走過。走前人走過的路,就不會迷路。

借鏡日本
我從前在政府機關服務的時候,喜歡看日本經濟發展的書,因為同為東方國家,文化思路有相同的地方,日本值得我們借鏡的經驗,有時反而多於西方國家。走日本走過的路,不容易迷路、跌倒,而且能節省很多時間。想要迎頭趕上,就必需如此。

走別人走過的路,當然不是盲從地跟著別人走,而是看清別人走過的路,曉得哪條是大路,哪條是叉路,哪條是走不通的死胡同,哪條是捷徑,然後選擇最安全快速的路走。

他山之石
我在財政部服務的時候,曾與東吳大學日文研究所合作開日文班訓練日文人才,與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院合作開設國際租稅班;在經濟部時與美國懷俄明州立大學合作開國際經濟人才班,並翻譯美、英、德、日等國財經著作,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瞭解他們走過的路,再選擇我們自己應走的路。當時我鼓勵同仁的一句名言就是:「走別人走過的路,不會跌倒。」

歷史是一面鏡子,別人走過的路就是歷史。人類許多的錯誤歷史上都曾發生過,可惜的是,人經常不能從歷史上得到教訓,因而讓錯誤一再重演。

找出自己的路
日本現在科技進步,很多事都是從別人走過的路走出來的。日本在我國唐朝時,派遣大量留學生來我國瞭解我們走過的路,連文字都學我們的,日本稱之為「大化革新」。現在世界各國派大量留學生到歐美國家,目的也在找他們走過的路,辨明哪條是大道,哪條是叉路,然後找出自己的路。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2:記者的機關槍


2022-06-18 07:28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稱新聞媒體為第四權,可見其重要性。示意圖/ingimage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稱新聞媒體為第四權,可見其重要性。在我們五權憲法的國家,新聞媒體監督政府的力量,比監察院還要重要,稱之為第六權應無異議。

新聞媒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要數第一線的記者。我在政府服務多年,擔任過立法委員,主持過政黨,跟記者打交道的機會特別多,對他們的瞭解也較多。他們的工作很辛苦,有時要日夜守候新聞。

記者應有正義感
在我辭去財政部長,考慮是否參選立委時,新聞記者早晨四、五點鐘,天未亮就守候在我家門口。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由於會議地點保密,記者開車跟蹤我的座車,好像電影上的間諜片一樣。

我認為當記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富有正義感,沒有正義感的人不適合當記者;有正義感的人,處事正直。有時記者批評我們,雖然弄錯了,只要他的心是正的,我們會原諒他們,因為人都會搞錯事;但是有些記者,並不是搞錯,而是存心要修理你,故意歪曲事實,這就不能原諒。

小心自我膨脹
記者的筆有如一架機關槍,如果胡亂掃射,必定傷殘累累,且會傷及無辜。有槍不亂用是不容易的,尤其很多年輕記者,更是難以自我克制。

由於記者手中有機關槍,所以大家都不願得罪他們。他們想見部長等高級官員亦較容易,且可與部長平起平坐,久之就會自我膨脹,忘記了自己的身分。稍有不順就為文修理你,這樣的人也是不夠資格從事新聞工作的。

當記者必須有專業素養,例如 : 採訪財經新聞,起碼應讀過經濟學及財政學,跑中央銀行或財政部金融局的新聞,最少要唸唸貨幣銀行學,否則是無法勝任的。也許有的記者會說,我沒唸過這些,新聞還不是跑得很好。但是要知道,如果你懂這些,你的新聞稿會寫得更出色。同時由於大家不願得罪記者,你寫得差勁,別人不會指責你,甚至還會恭維你,讓你永遠在錯誤中自我膨脹。

記者應自我充實
我在經濟部服務的時候,有些記者是大眾傳播系或編輯採訪科畢業的,他們的新聞技巧或許不錯,但是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十分貧乏。很多未唸過經濟學,時常寫錯。天天糾正他們也不是辦法,且會搞壞關係。因此我就在經濟部開記者經濟學班,請最好的老師為他們上課。後來好幾個大報的重要財經記者或編輯,都曾參加過記者經濟學班。

一個好的記者,必須努力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愉快,久之,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3:有榮譽的制服最漂亮


2022-06-21 07:40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實習醫生的白色工作服、成大黃卡其布制服,以及一女中的綠色校服,就服裝設計來說,實在沒甚麼了不得,但是大家喜歡它,因為那是榮譽的象徵,怎麼穿都好看。示意圖/ingimage



台大醫院附近有家餐廳,價廉物美,很多人中午都到那裡用餐。有天,一群台大醫院的實習醫生穿著白色工作服在那裡吃飯,另外一位也在用餐的先生,看到這麼多實習醫生,故意提高嗓門說:「嘿!今天怎麼這麼多理髮師呀?」

穿醫師服去餐廳
理髮師的工作服也是白色的,但很少看他們穿著它在公共場所閒逛。但是醫生的白色工作服就不一樣了,因為醫生除了能濟世救人外,也是高收入的職業,有其一定的社會地位。雖然醫院的工作服不適宜穿到公共場所,尤其是餐廳,但因為它是代表榮譽的服裝,年輕醫生們還是喜歡穿著它跩一跩。

六十年前我在唸成功大學時,那是南部的最高學府,也頗受人注目,學校給我們一套黃色卡其布制服,上裝是類似西裝的外套,我們稱它為「老虎皮」。一年級時,我們很喜歡穿著它到台南市街上去炫一炫,校徽也愛掛在胸前,生怕別人不知道我們是成大的學生。

小綠綠令人羨慕
台北市一女中的綠色校服也是令人羡慕的,穿著綠色制服的女孩,給人的感覺是好女孩,將來會是賢妻良母,更會是社會上的菁英,總之,都是正面的印象。

實習醫生的白色工作服、成大黃卡其布制服,以及一女中的綠色校服,就服裝設計來說,實在沒甚麼了不得,但是大家喜歡它,因為那是榮譽的象徵,怎麼穿都好看。

有間私立中學形象很爛,學生都盡量不說他是哪所學校的學生。作家長的也只是說他的孩子在台北縣讀私立中學,就是不說校名。書包上雖印有學校的大名,學生揹書包時多將印有校名的正面,反向裡面揹,使人看不見。為甚麼會這樣 ? 因為這個校名,給他們帶來的是鄙視。

維護榮譽
五、六十年前國人到國外觀光的人開始增多。很多人抱著反正下次不會再來的心態,在旅館、餐廳大肆喧嘩,引人側目。將旅館房間弄得一團糟,甚或將小東西帶回去作紀念。當時甚至有些旅館及餐廳拒絕接受台灣觀光團。所以人們除了要注意個人形象外,更要維護國家及團體的榮譽。因為當我們的「制服」被弄髒了以後,任誰來穿都會惹人嫌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4:鑽石救人活命


2022-06-21 13:4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一只鑽戒戴在手上,只不過漂亮一下,將相等價款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可救人活命。示意圖/ingimage



女人喜歡鑽戒,我是沒甚麼興趣。有次去南非觀光,導遊安排參觀鑽石切割廠,當然是希望我們能發揮一下購買力。一粒兩克拉的鑽石要賣美金兩、三萬元,真是嚇死人,據說還有更貴的,不過都會有人出手買。

戴鑽石幾許樂趣?
這樣貴的鑽石鑲成戒指後,究竟戴不戴呢 ? 據說買的人很少戴,都是放在銀行保險箱裡。偶爾戴一下,也是提心吊膽的,談不上甚麼快樂。

我在想,如果我們將買鑽石的錢,捐到非洲救濟災民,可以救活多少人呢 ? 非洲很多人被活活的餓死,我們有時吃飯晚了幾個小時,就有點頭發昏,飢腸轆轆,很不舒服,如此想來被活活餓死,一定極為痛苦。

愛心救災民
鑽戒放在保險箱,可能有一種財富滿足感,但久之或許已經淡忘。可是愛心放在災民身上,卻可救活千萬人的生命。想到那些人因為自己的愛心可以度過絕境,人生的滿足與成就感有更大於此的嗎?

在觀光旅行的途中,人們總是喜歡買些紀念品。有位太太告訴我,她現在出國都只是看看,絕不再買甚麼東西。因為她家已有太多的紀念品,簡直像一個小型博物館。有自己買的,也有朋友送的。年輕時還偶爾欣賞一下,現在連看都不想看了。

紀念品滿屋
這位太太的經驗,可能很多人都有。那麼這些閒置的紀念品,為甚麼不送給別人呢 ? 物以稀為貴,多了反而不值錢,為什麼不分送給那些需要的人呢?

從前做基層公務員時,有次部長送了我一本日曆型記事本,上面部長簽了個名。當時我如獲至寶,既光榮又興奮,這個記事本離現在已有五十餘年,但我仍然保留著它。

後來我自己擔任經濟部次長及財政部長,也學會了這一招。外賓送給我的紀念品,有的還不錯,我都把它送給部內同仁。並且在紀念品上附一張感謝同仁辛勞的卡片,據說發生不少激勵士氣的作用。

救人活命意義大
這些東西如果都把它保留下來,家裡可能也要變成一間小陳列館了。但是這對我又有甚麼意義呢 ? 除了佔空間以外,紀念性少之又少,因為有些是誰送的都忘記了。

一只鑽戒戴在手上,只不過漂亮一下,將相等價款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可救人活命。一個記事本對部長而言可能是多餘的東西,但是送給部屬就成了鼓舞士氣的有力工具。那麼,為什麼不將我們的「有餘」與許多「不足者」分享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5:小心!前面有狗屎


2022-06-22 15:06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養狗的先決條件是 : 必須有本事不製造環境污染、不妨礙鄰居的安寧。否則狗再好玩,也不應該養。美聯社



「小心!前面有狗屎。」這是大家常用的警語。在漂亮的社區道路上,常常是這裡狗屎、那裡狗屎,散步的詩情畫意為之蕩然無存,腦子裡浮現的全都是狗屎。

因為狗十分有靈性,很多人都喜歡養狗。我家早年也養了一隻土狗,起名「萬民安」,意思是牠來了,大家都平安。我們一回家,門尚未開,牠就會跳著叫著歡迎,甚是惹人喜愛。這隻狗老死後,我們家就未再養狗。

養狗麻煩多
養狗雖好玩,但問題亦多,例如 : 要為狗洗澡,否則會臭、會長跳蚤。最麻煩是要處理排泄物。家母常抱怨,我們養狗,她掃狗屎。那時我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只顧 逗狗戲耍,享受養狗的樂趣,但卻把這種樂趣建立在母親處理狗屎狗尿的痛苦上。這也是後來我們未再養狗的原因之一。

有人處理狗的排泄物很有一套,那就是將狗帶到外面去,在外面拉屎拉尿。很多人有遛狗的習慣,其實就是帶狗出去大小便。這是「小心!前面有狗屎。」這句警語的根源,鄰居及路人跟著受罪。

考慮鄰居觀感
現在我們家雖未再養狗,但是家母仍然常掃狗屎,因為別人家的狗常在家門前的馬路上拉屎,不掃會噁心,不方便,只好皺著眉頭去清洗。此外想到這樣對別的路人也是善行一樁,掃狗屎的痛苦也就稍悄減輕一點。

在地狹人稠的都市裡,公寓房子原本是不適合養狗的。有人養狗,自己很懶,不為狗洗澡,臭得要命。但是狗主人可能因為身處毛屎坑,久而不聞其臭,居然一點也不在乎。

有人將狗養在陽台上,狗尿透過牆縫滴到樓下,不小心會滴在他人頭上,跟狗主人反映,好的會略致歉意,壞的竟惡言相向,甚至會說出:「哪有狗不撒尿的。」等不可理喻的話來,真是令人氣結。

狗叫妨礙安寧
養狗的噪音也是讓人受不了。有些人家的狗,每天會運動式的叫幾次,有人無人牠都要叫。公寓、路上人來人往,見人就叫,聞 聲也叫,有時還會群狗唱和。有的狗體型高大,叫聲震耳;有的狗雖小,但叫聲喳喳不停,頭都會被牠叫炸。

我並不反對養狗,我也很想養條狗。但是養狗的先決條件是 : 必須有本事不製造環境污染、不妨礙鄰居的安寧。否則狗再好玩,也不應該養。畢竟,我們總不能將養狗的樂趣,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無易事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嘴掀外交風暴 印度為鑑
◆  去看去感受 寫不匠氣好文
◆  衛福部違法 「火化」公信力
◆  波海黑海北約化 俄強國夢還在嗎
◆  朱喊親美失策? 開票夜再說
◆  中正紀念堂轉型 別滅「自由」廣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無易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天下無易事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本報系資料庫)



我們從小就聽過「天下無難事」這句勵志的話,這句話沒什麼不對,因為總應該鼓勵大家努力克服困難,不要動輒知難而退。但是我們有時也要顧及事實,那就是要讓學生們知道,很多課本上看起來很容易的事,真正做起來絕非易事。

就以機械設計來說,我國已經進入精密工業的境界,所設計的機械必須非常精準,而且要相當穩定。機械總有一個底座,很多機械的底座是蜂窩型的,也就是說,底座上有很多的洞,這樣可以減輕機械的重量。要做到保持穩定,就必須知道整個機械的運作。底座的設計和機械的運作是有關連的,機械工程師必須懂得數學和力學,才能為這個機械設計穩定的底座。底座的設計聽起來是很容易的,其實要做得好,絕非易事。

很多機械有一個主軸,這主軸通常是垂直地面的,可是任何機械主軸百分百地垂直地面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們要出產非常精密的機械,就要很精密的測量主軸和平面的角度。知道了這個角度以後,所有的馬達轉動也就會根據這個資料而調整。

電機系學生都知道有一種線路叫做比較器,它的作用是比較兩個電壓的大小。問題是,如果兩個被比較的電壓都非常之小或非常之大,普通的線路就無法解決了。因此,非常精密的電路設計是相當複雜的。即使是規格不太講究的電路設計,也不太容易的。電路裡有很多參數,這些參數一定要恰當,否則這個線路一定沒有用的。

化工系的學生都知道要將粉末混在液體中,不要以為這是簡單的事,因為粉末會結坨。精密化學品一定要保證所有的粉末相互之間能保持一個距離,這需要依靠混合分散的技術,而混合分散的技術是不容易的。

工學院教授們應該告訴學生,要製作非常精密的工業產品絕非易事。因為教科書上的知識和工業界累積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教科書只能告訴學生大意,而不可能告知很多細節。在學校學到了原理原則,但工業上有非常多的實作細節,牽涉的細節參數比在學校學到的還多很多。但是我國要盡量地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同學們就應該有一個心理建設,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很有學問,具有最基本的學識,如物理、化學、數學等等,也要很謙虛地知道自己在工業技術方面的知識是絕對不夠的。雖然天下無易事,但是所有的困難都應該可以經由潛心研究而克服的。








名嘴掀外交風暴 印度為鑑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兼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印度副總統奈都四日抵達中東的卡達訪問,始料未及的是,迎接他的不是紅地毯,而是一場外交風暴。其實這場風波並非奈都造成的,但相關風暴愈來愈大,已經影響印度的外交處境及國際聲譽。

事件的起源是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發言人夏瑪的失言。她是政論名嘴,五月廿六日參加節目錄影時,揶揄伊斯蘭先知默罕默德的第三任妻子年齡太小。印度人民黨德里媒體部門負責人金德爾也跟進在推特上對默罕默德負評。這些言論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及發酵,夏瑪也收到死亡和強暴威脅。

但印度政府並未正視此事,直到卡達要求印度道歉時,才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印度執政黨於是在六月五日宣布停止夏瑪的發言人職務,並開除金德爾的黨籍。夏瑪也聲明無意傷害任何人的宗教情感並無條件收回言論。但事件已經演變成外交風暴。除卡達外,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多國陸續加入譴責行列。擁有五十七個會員國的伊斯蘭國家組織及六個成員國的波灣國家組織也出聲反對。

事實上,夏瑪並無政府職位,印度駐卡達大使館也聲明:這些個人言論不代表印度政府,只是邊緣分子的看法。那為何這些伊斯蘭國家要求印度政府公開道歉?

主要是印度人民黨執政以來,「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色彩愈來愈明顯。時代雜誌便曾在二○一九年的封面以「分裂總司令」形容莫迪總理,批評在他主政下,印度的宗教社群對立升高。印度政府在二○一七年推舉印度教士擔任北方省省長,他在選舉中稱穆斯林聯盟為「綠色病毒」。印度人民黨主席沙阿在二○一八年稱非法的穆斯林移民是「白蟻」,要把他們抓出來丟入孟加拉灣。他在二○一九年高升內政部長,主導取消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喀什米爾自治權力、通過排除穆斯林歸化的新公民法案等。從外界來看,印度執政黨的政策和言論,具有歧視穆斯林的色彩。印度執政黨對夏瑪爭議言論的輕忽態度,正好坐實外界的批評。

事實上,印度擁有一點八億穆斯林,若以人口來計,大概可以名列世界第三。如果是印度內部的宗教問題,其他伊斯蘭國家或難以置喙。但這次言論涉及伊斯蘭信仰的中心,讓這些國家找到發聲的藉口。同樣地,印度政府可以漠視境內穆斯林的不滿,卻無法對國際抗議視而不見。因為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這些波斯灣國家對印度的經貿、能源安全有實質影響。波斯灣國家是印度移工的主要目標。印度剛在二月與阿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見印度對中東市場的重視。印度與伊斯蘭國家的關係,也會影響印度在國際社會的整體影響力。

當然也有人質疑,難道沒有評論宗教議題的言論自由嗎?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塔魯爾做了註解,因為這些本質屬於「仇恨」言論,所以應該禁止。

印度在俄烏衝突中展現靈活外交,獲得不少肯定。如今卻因為政黨人士一句失言而灰頭土臉,正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寫照。台灣開始進入選舉熱季,類似的言語爭鋒與攻訐會愈來愈激烈,期許各陣營以印度為鑑:仇恨言論,大可不必。










去看去感受 寫不匠氣好文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林彥佑/讀寫推動教師(高雄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一位國中生會考所有學科成績都是待加強,唯獨寫作測驗拿了六級分,這樣的成績,確實令人匪夷所思。從報導中得到的訊息,不外乎是考生擁有極真實的生活經驗,以及敏銳的覺察力,方有辦法成就這樣的寫作境界。

關於作文的教與學,我們在教學現場,都傳授了許多作文書寫的技巧,例如:鼓勵引經據典、善用句型與修辭、留意用字遣詞與成語俗諺,甚至要求篇章布局、版面配置等等;然而,過多的寫作技法,只會讓寫作流於俗套與匠氣,甚至寫出「罐頭作文」來。筆者這幾年,更喜歡的是「樸實無華」的文章;就像有些人,沒有正確的咬字發音,但說起故事,就容易讓人感動;有的人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文章就是動人;有的人,沒有出色的外型,但一走到台上,就能吸引觀眾。

以筆者的書寫與教學經驗,我認為「接觸真實生活,拓展生命經驗」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感動大家。然而,由於課堂的學科進度、社會的氛圍影響,讓現今的孩子欠缺可貴的生活經驗。就像是到傳統市場買菜、到漁港看漁民釣魚、到大自然間感受土地的脈動、參與社區的大小事務。如果覺得沒有時間感受這些,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在最熟悉的資訊互動、手遊世界中,問問學習到什麼?可否在同學間的嬉笑怒罵中,感受到什麼?可否在負能量、慘敗的經驗中,提煉出值得反思的課題。其實,每一件經歷過的事,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無關乎好與壞,真正重要的,是否能覺察經驗,化作書寫的養料。

這幾年來,新課綱的教學,期盼孩子的學習可以和生活扣合,其實就是打開孩子對生活瑣事的敏感度。想想看,一個廣告招牌、一片雲、一面牆、一個凝思的片刻,都是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素材,只要加點創想力,全都能成為寫作的素材。又如,除了課業,是否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接觸不同的活動?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打開五官,去聽去看去聞去嚐,更用心去感受去參與。

也許,我們都沒有見過這位國中生所寫的作文,但是從他下田,以及某位大哥教他農事的原則,他便有所體悟。

也因此,在「多做多得」中,他可以從真實的人、我、土地三者互動中,娓娓道來,夾敘夾議。

這樣的題目「多做多得」,也未必是得到正向的獎賞、利益、回報,考生也可以寫下負面的得,包括得到慘痛的教訓、得到受害的難過、得到震撼的經驗;所以,「凡事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樣的價值觀,也值得國中生去領悟。











衛福部違法 「火化」公信力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疫情爆發以來,確診者遺體火化時,送行的家屬只能在戶外目送親人入火爐火化,24小時內火化已經成為疫情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本報資料照片



「火化之亂」已超過二周,為何指揮中心仍未訂出新指引,且陳時中又改稱二十四小時內火化是對的?其實,政府對訂出新指引躊躇難進的主因,應是顧忌過去遭「深埋」的《傳染病防治法》被挖出,並因此再引燃民眾的怒火,屆時盡速火化掉的將是政府的公信力。

《傳染病防治法》第五十條第四項規制染患法定傳染病逝者的家屬,「第一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二十四小時內、染患第五類傳染病之屍體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然而「期限」係指如二十四小時、七日或三十日,衛福部何曾公告過呢?

衛福部發布的「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中,新冠肺炎遺體的處理為「火化或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深埋」,但前引條文後段規定除染患第一和第五類外,「其他傳染病致死之屍體,有特殊原因未能火化時,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依規定深埋」,亦即僅第二、三及四類的屍體得以深埋。新冠肺炎遺體實際上雖無深埋的餘地,但衛福部的行政命令卻顯然違法。

再者,《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明定第五類傳染病的要件,為「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且「有依本法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必要」及且為「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新冠肺炎已造成逾三千人死亡,豈僅「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而兩年來高強度的防疫措施,又豈止「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

不少醫衛專家建議,把新冠肺炎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即可解決包括二十四小時內火化遺體的問題。但法律明定傳染病係以「危害風險程度」高低分成第一至五類,第一類危害風險程度最高,限制人民自由和權益的強度才能最高。過去法定傳染病分成四類時,主管機關曾於立法理由中說明,第四類的新興感染症「俟其病因、防治方法確定後」,再歸入第一至三類傳染病,說明了無所謂「降」。

政府違背人性促使盡速火化何以能達兩年多?不少醫衛專家認為防疫時連憲法都可超越,當是主因之一。現今政府違法與怠忽職務既已造成人民損害,就應為這些往生者立碑紀念與致歉,或至少舉辦聯合祭奠儀式追思。而監察院更應對主管官員進行彈劾,還往生者及其家屬一個公道。









波海黑海北約化 俄強國夢還在嗎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納扎爾拜.葉爾肯/哈薩克學者(哈薩克阿拉木圖)
隨著瑞典和芬蘭在俄烏戰爭爆發之際,步步邁向申請加入北約,歐洲「中立」和不結盟國家名單似乎縮水。路透



長期奉行中立外交的瑞典與芬蘭於五月十八日向北約提交申請以來,由俄烏戰爭長期化引發的骨牌效應愈發凸顯,歐陸地緣政治及安全格局相繼呈現單一化趨勢,使俄國與北約間原先起緩衝作用的地緣空間不斷縮小且日益明確化。

固守北海與波羅的海出入口的丹麥也緊隨其後,於六月一日就是否加入歐洲防衛系統舉行歷史性公投,一舉扭轉其卅年來針對歐洲一體化之安全防務領域中的「合而不融」方針。不僅如此,時隔僅四天,北約十四國與尚未入盟的瑞、芬兩國海軍艦隊駛入斯德哥爾摩港,高調宣稱開啟波羅的海年度軍演,其指涉對象不言而喻。

波羅的海「北約化」等同於「內海化」。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北都」聖彼得堡賦予俄羅斯民族崛起的希望及歸宿的方向。為此,彼得大帝及其繼承者相繼開啟並參與爭奪波羅的海沿主導權與改變沿岸地緣政治格局的北方戰爭及七年戰爭,直至凱薩琳大帝全面瓜分波蘭,最終入主華沙為止。

蘇聯解體後,克里姆林宮位於歐陸的地緣戰略空間和勢力範圍,萎縮至十八世紀中期的邊緣狀態,導致其地位由原先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規則制定者」,變為「規則順應者」,進而被動地應對歐亞大陸兩側「邊緣地帶」持續不斷的制度挑戰與戰略壓力,其中源自波羅的海南岸的明波暗流最為嚴峻。

為防止波羅的海南岸地區反俄意識最強的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連為一體,並進一步「拉攏」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相繼「回歸」,總部位於加里寧格勒的俄國導彈部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始終發揮著嚇阻作用。但此次北歐三國國防戰略方針的全面改變,不僅大大削弱俄國位於歐陸核心地帶以遠端打擊為核心的軍事威懾力,而且還使波羅的海艦隊與坐落於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間的加里寧格勒,成為北約的圍堵對象。

黑海「北約化」等同於區域「去俄化」。不同於波羅的海,黑海為俄羅斯民族的強盛之道指明了方向,賦予其相應的族之欲望與民之動力,使其國族精神永不滅。獲得黑海北岸立足點且進一步南下長驅直入至巴爾幹,並最終衝破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俄羅斯百年「強國夢」的關鍵所在。

在此過程當中,意識形態成為協助俄國軍事活動達成戰略目標的「助推器」,其核心是以大俄羅斯主義衍生出的東斯拉夫主義和泛斯拉夫主義。因此,烏克蘭戰爭的重要性在於,通過光復被占領區徹底杜絕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蔓延與升級,並藉海上圍堵迫使其「自生自滅」。在以黑海為中心的北約海上「圍堵圈」中舉足輕重的成員國,是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土耳其。

俄國眼中所謂北約「東擴」,實質是入盟申請國「西歸」,純屬俄國歐陸戰略之無奈,「退守」歐亞勢在必得。俄國在黑海相關區域的節節敗退,與北約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乘勝追擊,早迫使俄國戰略中心東移,作為「巨人脊椎骨」的西伯利亞成為國防安全新重心,分別通向北冰洋和太平洋的摩爾曼斯克與海參威則是打破現有封鎖的新突破口,使其由原先的歐陸地緣政治玩家之一,變為歐亞大陸「再平衡者」之一。










朱喊親美失策? 開票夜再說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華府智庫表示,國民黨永遠是親美的。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創造性模糊」。(中央社)



不顧憲政原理和國家定位,同時坐擁「台灣獨立」與「中華民國」招牌的綠營,能夠得到多數人民的支持而繼續執政,那為什麼朱立倫只想摘掉「舔共賣台」帽子,試圖「親美不親中」,好爭取多點中間選票,就算失策?

大家都知道國際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且二次戰後美國策動或參與的「代理人戰爭」,如朝鮮、越南、中東、阿富汗等地也經常弄得灰頭土臉。但面對有直接利害關係和作風蠻橫的中共,相信自然有不少本來就對政治比較冷漠或直觀的中間選民,會把「敵人的敵人當作朋友」。所以為多些勝算,不論朱立倫是否真心「親美不親中」,甚或向民進黨靠攏,又何錯之有?

當然有人不屑朱立倫自甘墮落,但「實然政權」並非「應然民主」,它是真槍實彈張張票數的累積;至於不見「市場區隔」,嘲笑其東施效顰,這答案就又回到某些對政治興趣缺缺,但對「統一」特別敏感的中間選民,如何讓他們集中焦點,於切身如物價飆漲或疫情肆虐等問題,而盡可能淡化藍營在兩岸議題上「較為失分」的權衡了。

畢竟近年選戰日趨激烈,輸贏只差幾千甚至幾百票的驚險場面不時出現,加上不滿兩大黨的中間選民正逐漸增加,這對單一席次如地方首長選戰特別容易出現的「策略性投票」,將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當台灣最大黨又慢慢變成「討厭民進黨」,國民黨就算是塊爛木,此刻只要「懂得藏拙」,可能也會成了不少人落水時的浮木。

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口高掛「護台灣,保民主,拚未來」的招牌,如果換在民進黨身上,相信一點都不違和;至於藍營尷不尷尬,或朱立倫應否為「親美不親中」謝罪,以「成王敗寇」的現實論,不妨等十一月廿六日「九合一」開票夜,再說吧。










中正紀念堂轉型 別滅「自由」廣場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中正紀念堂堂園區。記者曾原信/攝影



文化部接手促轉會未竟的中正紀念堂轉型,並發起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雖尚未定案,但看到先前媒體刊登後者公布的民間設計建議,所顯示園區格局、動線變動劇烈,原有廣場面積遭大幅縮減,讓人不由憂心。

依行政法「比例原則」或「最小侵害原則」,國家行使必要公權力,應以最合理、適當,並損害輕微的方法為之。撇開多年來提供軍禮迎賓、市民運動遊憩,與吸引外國及大陸觀光客的功能不談,由建築無形價值來看,回顧自野百合學運起,中正紀念堂廣場幾乎每年舉辦抗爭集會(是以阿扁正名為「自由廣場」)。換言之,卅多年來在蔣公尊容面前,不知已公演過多少場反威權、爭人權的劇本。加上屢見不鮮的潑漆事件,從反向思考,保留維持現狀,不也是一種嘲諷、抗議、否定他生前專制統治的最好方式?

若謂「拆蔣」,就能促成轉型正義訴求的社會族群和解與確保民主自由,如此廉價粗糙的正義論述,原難服眾。加以勞民傷財,故改建「必要性」始終備受質疑。再從「公平性」角度言,蔡總統既出席「蔣經國總統圖書館」及「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同樣是獨裁體制,捧小蔣而貶損老蔣,不亦惑乎?更不知綠營人士可曾想過,倘再度政黨輪替,要是毀了這塊地處首都中心的群眾集合點,將如何匯聚在野民氣,捲土重來?

何況今年新冠疫情升溫,「車來速」篩檢與後續兒童疫苗接種站的開設,均證明了大型廣場的緊急利用機能。萬一變異病毒再來,或未來不幸遭逢天災、地震、戰禍等,造成大批災民流離失所。屆時若廣場不存,試問替代的收容安置空間何在?

林佳龍邀蔣萬安談中正紀念堂轉型,該議題或成為年底選戰焦點。

筆者識淺,搞不懂何謂轉型正義,也理不清老蔣歷史功過,只希望若真要動手改建,主事者能為長遠利益計,至少給後人留一片「自由廣場」好嗎?



劉維公/當高中成為教育版的網飛(Netflix)?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當高中成為教育版的網飛(Netflix)?
◆  馬凱/史上最難懂的通膨 有解?






劉維公/當高中成為教育版的網飛(Netflix)?


2022-06-14 04:53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路透



「主流文化敦促我們去豐富自己的履歷,而不是被某個地方束縛著;它敦促我們重視可以應用於任何地方的抽象技能,而不是只能做好一件事的技藝。…它告訴我們,不要太認真堅持任何事情,而且當別人不這麼做的時候,也不要感到驚訝。最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要保持選擇的開放性。」

上述這段文字出自《選擇障礙世代》(Dedicated. The Case for Commitment in an Age of infinite Browsing)。作者皮特戴維斯(Pete Davis)指出,無限瀏覽模式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網飛是此一常態的最佳寫照。人們常常打開網飛,用按鍵上下左右滑動游標,從「現正熱播」、「本日排行榜」、「網飛獨家」、「紀錄片」、「劇情片」、一直到「給我一點小驚喜」。幾十分鐘過去,瀏覽四十項主題好幾百部影片之後,人們失去原本想要看影片的興致,乾脆直接關機。無限瀏覽的選擇,讓人失去專注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又名一○八課綱)的指導下,現今高中教育政策積極倡議選擇的開放性,鼓吹提供多元的學習管道與選項,讓學生有自主的空間去探索自我。某種形式上,一○八課綱,是教育版的網飛。

仔細審視一○八課綱內容,其所主張的「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崇高理念令人佩服。五月份各大專院校所進行的甄試對象,是一○八課綱所教育出來的第一批高三學生。經過書面資料審查與面試提問口考,身為大學老師的我有不小的疑慮:一○八課綱真的如它所宣稱的因應社會需求與時代潮流?

學習歷程平台網站的設計,是一○八課綱問題的縮影。我談的不是學生上傳檔案遺失的重大疏失,而是它的UI(User Interface,即使用者介面)與UX(User Experience,即使用者體驗)設計,跟該課綱所宣稱的核心素養宗旨背道而馳。它再一次向學生示範大人們講的事情往往自己都做不到。

現今的學習歷程平台網站欠缺當代UI/UX許多傑出的設計觀念與做法。它制式僵化對使用者(對學生與大學教授)不友善的頁面,教育機構本身的作為就不符合核心素養「三面九項」的要求,尤其是其中的「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等判準。

一○八課綱有不少迷思,包括核心素養什麼都要學的全人迷思、多元學習是自由選擇的自主迷思等。

令我最感到憂心的是,一○八課綱偏重核心素養,而非知識技藝(craftsmanship)。哪一個比較重要,好像很難說。然而環顧現今,人們逐漸喪失做好一件事情的技藝。這社會的主流思想一直在貶抑知識的價值。其代價從這次疫情可以看得到: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