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石斑魚被禁,滿朝高官仍只有那幾句台詞
◆  聯合報黑白集/西瓜也能當指揮官?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僵局下的石斑魚輸出困境


2022-06-14 03:05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宣布,自台灣進口石斑魚檢驗出禁用藥物,決定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宣布,自台灣進口石斑魚檢驗出禁用藥物,決定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由宣布到禁令生效,只有三天緩衝;雖然只是暫時性措施,但是根據以往經驗,短期不太可能會取消禁令。

大陸禁止石斑魚與先前禁止釋迦、蓮霧及鳳梨進口,理由同出一轍,都是檢驗出極少量產品內含有害人體健康物質,就直接下達全面禁令,並不符合比例原則。由於兩岸協商機制早已中斷,大陸事先並沒有與台灣協商,對於台灣提出說明更是置之不理。

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對危害人體健康的進口品採取緊急貿易限制措施,但必須要有客觀的科學證據,而且受影響國家可以提出意見,中國的做法顯然違反國際規範。

目前中國大陸給予台灣蓮霧、釋迦、鳳梨,以及石斑魚優惠零關稅,石斑魚是屬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產品,其他三項產品早在ECFA之前2005年即已享受零關稅。目前此四項產品中國對外一般關稅分別是20%、20%、12%,及7%,但台灣目前仍禁止此三項水果及部分石斑魚品種進口,台灣已經長期享有貿易紅利。

石斑魚是 ECFA 下中國對台灣開放18項農產品之一,在2013年 ECFA 生效時中國的關稅為12%;在關稅歸零及品質優勢帶動下,台灣石斑魚對中國出口迅速成長,甚至成為馬政府時期展現 ECFA 效應的最佳例證。即使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出口石斑魚已有下滑,台灣在大陸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

與先前處理模式相同,政府對於石斑魚事件的因應是「譴責中國違反規範、透過 WTO 機制解決,全力分散出口市場」。台灣指責中國大陸以類似突擊方式的進口禁令不符國際規範,影響到台灣業者利益;選擇時機又在假日前夕,更可能有政治操作因素,中國之無理再次衝擊到兩岸關係。

政府宣稱將透過 WTO 爭端解決機制討回公道。但是在先前的釋迦、蓮霧及鳳梨,當時台灣也表示中國若不解除禁令,將會在爭端解決機制提告,但最後僅在 WTO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的會議提出,僅在意見陳述,並沒有約束力;迄今仍未由爭端解決機制控告中國,其中原因有待釐清。

中國對台灣農產品實施禁令後,政府積極在其他市埸尋求商機,以降低對大陸依賴。不過由過去案例中,可發現政府仍是以出口補貼做為主要工具,除了抵觸 WTO 規範,也無法解決農產品產銷失調的根本問題。另外也曾發生被中國禁止輸入的台灣產品,在轉銷到其他國家也被以類似的理由擋關,顯見台灣農產品的檢疫體系仍需強化。

台灣農產品在開拓新市場之前,應先釐清含有不利健康成分的真實性。針對石斑魚個案,應針對石斑魚品質檢驗通盤調整,再協助業者分散市場,但也必須要有大陸市場不可能完全被其他市場取代的準備。

石斑魚是中國首次針對 ECFA 早收產品,自然較先前水果案敏感,也再度挑起ECFA存廢問題。府院已定調由相關單位譴責大陸政治操作之外,也有官員批評 ECFA 的效應已減少,但政府卻忽視 ECFA 生效以來所累積的貿易紅利。甚至外交部官員還表示與中國自由貿易就是錯誤,卻不知此錯誤下,台灣去年對大陸貿易順差突破千億美元,台灣對中國總出口比重居高不下,中國大陸依然是台灣農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

政府官員與其加入批中行列,鼓勵國民多吃「愛台石斑,反中水果」來消化對大陸出口,或是猜測下一項可能被中國禁止的農產品,不如確實為台灣農業把脈,檢討農產品產銷結構,做好品質控管並落實檢疫流程,也可為台灣未來加入其他國際經貿組織打好基礎。










聯合報黑白集/西瓜也能當指揮官?


2022-06-14 04:52  聯合報/  黑白集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記者楊雅棠/攝影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確診,由副指揮官陳宗彥暫代。以副代正,看似順理成章;但在疫情高峰,未來七天要由一名不具醫學、公衛背景的政客擔任指揮官,仍讓人捏把冷汗。

指揮中心高層中,包括陳時中、張上淳、莊人祥、羅一鈞等,都是醫學相關或公衛體系出身。儘管他們的表現褒貶不一,至少有一定專業背景,不會太離譜。陳宗彥的專長是都市計畫,一路走來,就是民進黨派系、地方政治人物,與公衛沾不上邊。

陳宗彥出任副指揮官,職司跨部會協調,其實就是扮演「政治指導」。回顧他在疫情中的表現,去年他曾負責「上午場」記者會,主要任務就是「打假訊息」,一再威脅民眾「假訊息罰三百萬」。媒體問大陸疫苗接種認證問題,他竟回嗆「大陸是哪個國家」,政治味火辣。

政治語言一流,但論防疫專業,陳宗彥不免露餡。確診死亡應否廿四小時內火化,陳時中稱無此規定,但「破口」即發生在陳宗彥身上。他曾在記者會上表示,必須在廿四小時內火化,結果引發後續的「火化之亂」。

「提名西瓜都能當選」,是用來形容選舉鐵票區的忠順度。陳宗彥當代理指揮官,似乎也嗅得出類似氣味。這項安排,蔡政府是要證明「指揮官不難當」,或是為裁撤指揮中心做準備以利陳時中參選,令人充滿遐想。











聯合報社論/石斑魚被禁,滿朝高官仍只有那幾句台詞


2022-06-14 04:54  聯合報/  社論
中國大陸昨片面宣布13日起禁輸石斑魚,確診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透過視訊回應此事。記者葉冠妤/攝影



今年一月,中國大陸海關總署下令禁止我國兩家養殖業者的石斑活魚進口;原因是,廈門海關驗出禁用藥隱性孔雀石綠和隱性結晶紫。事隔五個月,大陸海關再以多次從石斑魚檢出禁藥及土黴素超標為由,宣布暫停輸入所有台灣石斑魚。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怒斥,我石斑魚品質無虞,大陸片面做法違反國際規範,政府將向世貿組織(WTO)申訴,並協助業者將石斑魚外銷歐美。

「狀告WTO」這種台詞,陳吉仲已說過多次,他不嫌無趣,民眾都聽膩了。如果申訴有用,對岸早就縮手,何以如今仍繼續出招?說穿了,大陸一月對兩家業者祭出禁令,目的就在向所有業者示警。按理說,農委會和業者即應繃緊神經,回頭檢視自己石斑魚的品質,以免全部業者均遭波及。這次除了禁藥,更連續驗出土黴素超標;農委會怠忽職責把關不力,能推卸失守之責嗎?

除了陳吉仲廢話連篇,滿朝高官也都站出來唸了各自的台詞。蔡總統在臉書發言,譴責中國大陸片面傷害兩岸關係,並呼籲國人一起支持漁民。蘇貞昌則到屏東為業者打氣,並稱過度依賴大陸,會遭政治勒索。這些一成不變的台詞,蔡政府六年來說了又說,無非想藉此提取一點「芒果乾」的風味。然而,所有高層官員的台詞,都不如外交部長吳釗燮的說法來得突梯可笑。他嗆說,「想跟大陸自由對等的做生意,只會失敗。」

不知在吳釗燮心目中,他所想像的「自由對等」,到底是什麼模樣?試問,硬逼老百姓吞下美國萊豬,算不算自由對等?仗著 ECFA 早收清單要求大陸讓利,卻硬將不符安全規範的魚貨塞給對方,算不算自由對等?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超過四二%,去年我國的出超是一千七百億美元,兩岸貿易算不算自由對等?蔡政府推動了六年的「新南向」,誓言要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至今看不出成效;我們對大陸的依賴絲毫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深,又是什麼原因?

吳釗燮的發言格外荒謬,除了他邏輯錯亂,又撈過界太遠,只凸顯一味「自爽」。石斑魚輸陸,主要權責機關在農委會,若有陸委會或海基會等從旁聯繫,也許雙方還有溝通解決的空間。但吳釗燮大剌剌越界,一路踩過農委會、陸委會、乃至經濟部,毫無解決問題的意圖,只想拉高兩岸的對立和仇恨。更糟的是,他竟把台灣占盡便宜的兩岸貿易,扭曲成不自由、不對等。他自己出任外長的最大「戰功」,就是連丟我國六個邦交國;這樣的官員還不時對經貿事務大放厥詞,是希望對岸擴大制裁台灣更重要的工業產品嗎?

吳釗燮的囂張,完全折射了蔡政府的空泛虛無,不做實事。以石斑魚為例,用藥及品管的問題未必出在養殖戶,盤商和無照業者都有可能出包。但陳吉仲只會惺惺作態吹噓,卻不實事求是地探究源頭,敷衍了事的結果,是使業者共同慘賠。他宣稱要輔導外銷,但以鳳梨的例子,補貼的銀子也大把大把撒出去了,雖肥了貿易商,卻因品質參差不齊而壞了台灣鳳梨名聲。試想,外銷日本的鳳梨價格,甚至低於在台灣本土的售價;這樣的補貼,到底在拿公帑幹什麼?

陳吉仲的無能,吳釗燮的囂張,蔡英文和蘇貞昌的言不及義,在在說明農漁產品銷陸的癥結不在農漁民,也不在對岸的敵意,而在蔡政府錯亂且失衡的兩岸政策。既無力改變對大陸的依賴,卻要高傲抗中,這真是人民難以承受之重。萊豬對照石斑,讓人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