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林宏文專欄】瑞幸大戰星巴克啟示錄 台灣別老看自己缺點

【林宏文專欄】瑞幸大戰星巴克啟示錄 台灣別老看自己缺點



019-05-13 11:28 專欄作家  林宏文
中國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4月下旬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預計很快就有機會在納斯達克掛牌。圖/路透社
大陸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近來快速崛起,並放話2019年底全大陸總門店數要超過星巴克。圖為上海市徐匯區一家瑞幸咖啡門店。記者林則宏/攝影


嗆聲星巴克的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4月下旬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預計很快就有機會在納斯達克掛牌。這家網路聲量超高的咖啡新秀,成立至今才兩年多,多次被爆出瘋狂燒錢導致資金缺口擴大,有機會成為中國企業最快上市的新案例。
民國106年(2017年)3月成立的瑞幸咖啡,毫不隱藏想打敗星巴克的野心,透過快速展店及補貼等行銷手法,很快建立品牌知名度。不過,也因燒錢速度過快,許多市場分析認為,瑞幸急著掛牌是因為需要資金輸血,否則恐怕很難避免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被淘汰的命運

趕超星巴克 展店募資超神速

觀察瑞幸的成長,速度確實驚人,星巴克用19年才在中國展店3,400家,但瑞幸只花18個月就開出2,370家店,而且,瑞幸不僅展店快,募資速度更快,九個月內完成三次融資,共籌集資金5.5億美元。
此外,瑞幸對抗龍頭星巴克的作法,是定位自己為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模式」,九成店家都屬於外帶為主的快取店,目標族群不只是B2C的一般用戶,還鎖定B2B企業用戶全力開發,以開放的API平台與眾多戰略伙伴結盟,才能快速攻城略地,給市占超過一半的老大哥星巴克不小壓力。
在中國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中,瑞幸是典型的「互聯網+」案例,看準星巴克長期缺乏網路發展政策,瑞幸抓住這個缺口順勢而起,再次應證了中國這個大市場,每一項傳統生意都存在套用「互聯網+」的商業機會,每個人都想搞革命賺錢,難怪前仆後繼的新創企業特別多。
在瑞幸準備赴美掛牌的同時,台灣也有一家公司即將在6月掛牌上櫃,這家叫做台灣生醫材料簡稱台生材)的公司,團隊主要來自工研院,以開發高階醫材為主,目前成功開發出泡沬式人工腦膜腦中風血栓移除裝置,都是技術難度高且領先全球的產品
以泡沬式人工腦膜為例,是讓醫生在做腦袋開刀後,可以用類似噴髮膠方式來噴腦膜,不需再做傳統耗時的縫合,但這個技術需要橫跨生醫、材料、電子等不同領域,更要整合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其中還應用到一家高壓鋼瓶生產商元翎,提供鋼瓶做為泡沬噴出容器
元翎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鋼瓶廠,股票也在今年3月掛牌上市,由於這群台灣優秀產業的超強競爭力,構成一個綿密合作的科技網絡,讓台生材這類研發型企業,可以在台灣就完整找到各種零組件供應商,而這群隱身在許多知名品牌背後的「隱形冠軍」,正是台灣難以被取代的競爭力。

隱形冠軍 台灣難以取代優勢

沒錯,其實從台積電、大立光到鴻海,台灣最優秀企業都是隱形冠軍。台灣或許很難出現滴滴打車、瑞幸這種市值百億、千億的獨角獸,但每一家隱形冠軍即使規模很小,但一樣可以在獨特領域領先全球。
我常覺得,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其實沒有問題,比較有問題的反而是台灣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對比自己的缺點,每次比來比去,自己就變得一無是處,更糟的是,由於對自己不了解而經常問錯問題,提出錯誤解方,當然也無法對症下藥
因此,我建議大家調整思維,產業也應多思考如何在優勢領域聚焦發揮。就像教育,若有孩子某些科目特別強,應該要讓他在那個領域全力發揮,但我們的教育卻一直關注你的弱項,還用各種硬補硬K的方式要把你變成十項全能,搞到最後大家討厭讀書不想上學,產業發展的道理其實也很像,但顯然還有盲點需要突破。


林宏文

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經濟 不能少了軟性投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957/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日本「取暖之旅」,能加分嗎?
◆  聯合報黑白集/升陳吉仲當經濟部長吧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經濟 不能少了軟性投資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經濟 不能少了軟性投資


2019-05-13 00: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近年來的實體投資普遍處於低迷狀態,成為經濟成長趨緩的元兇。儘管前兩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將「加速投資台灣」、「解決五缺問題」列為最重要的施政項目,成效依然有限,無怪乎當台商因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及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大舉回台時,政府會為之雀躍並積極宣傳。的確,台商回台及若干外商近來青睞台灣所進行的投資,可望成為穩定台灣經濟成長的因素,值得慶幸,但我們也必須指出,只注重或過度強調實體投資對長期經濟發展並不足夠。
台灣過去談經濟發展時,重視的多是經濟成長。在成長主義掛帥下,任何有助短期經濟成長數字的做法,便是最重要的政策,於是我們長期依賴代工製造的出口、刺激投資。但回頭檢視,台灣近年來的經濟成長率普遍低於全球平均,成長的果實不夠甜美;低薪苦勞問題難解,顯示果實的分配也不盡如人意。「發大財」因而成為人民的渴望,但發大財不僅僅是成長問題,更是分配問題。
人民對於低薪問題普遍不滿,說明了台灣社會並非不重視分配問題,卻總不熱中於尋找達到較合理分配的方法與政策,甚至仍然認為透過成長便能解決分配問題,以至於可以將「人進來、貨出去」與「發大財」劃上等號。
眾所周知,台灣經濟問題的主因在於產業創新不足、品牌能力不足,以致產業轉型升級速度緩慢,也無能耐有效地帶動薪資成長。政府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也曾洋洋灑灑地提出一堆計畫,從傳產維新、三業四化、生產力4.0、產創條例、產業創新計畫等,不勝枚舉,卻仍難以撼動舊有產業結構與成長驅動力。
事實上,產業轉型升級必須有大量的創新活動,維繫創新活動、形塑創新氛圍最重要的關鍵,既非資金、也非法規,而是人。唯有當年輕世代視創新為日常、甚至視創新為職志時,創新的氛圍才得以形塑,創新活動才得以蓬勃發展。也唯有如此,產業的創新轉型以及年輕世代的脫貧就富才有可能真正達成。
台灣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必須先談願景,再談策略。綜觀過去政府的產業政策與對產業的協助,儘管已由產業別的思維慢慢進步到功能別的思維,但還未能意識到大量的創新人才才是未來產業發展關鍵的思維。一直以來,政府投注在協助產業發展的資源不少,但多是資本設備、研發活動或人員聘僱的補貼,少有以人為本的思考。
既然「人」是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政府的資源配置與政策思考就必須改弦更張,應該致力於打造一個讓年輕世代得以較無後顧之憂的發展環境,減少他們面對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的無助感。此外,政府也應更積極投注資源與心力在提升年輕世代的各項軟實力上,讓年輕世代成為未來創新活動的中堅分子。
舉例而言,現行高等教育提供階級流動的功能已較以往弱化許多,適當的學費與減輕學貸政策,極有必要;高房價導致年輕世代難以安身立命,已困擾台灣社會多年,也應有更積極的解決對策。
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曾被批評為過於重視硬體,即便打造數位環境也是重要一環,都還缺乏了打造人才培育環境的基礎建設。
就產業政策而言,政府對於企業的各種協助,未來應該建立在企業是否願意培養、提供年輕世代發展的機會上。即使政府的資源有限,也應創造誘因機制,以引導豐沛資金投注於人才培育與創新活動上。
年金改革是蔡政府的政績也是包袱,最可惜的便是有破無立,即製造了許多年長者的被剝奪感,卻沒有配套措施提供年輕世代建立對未來的期待。如今時猶未晚,我們期待政府欣喜於實體投資漸有改善之餘,能更重視攸關長期經濟發展的軟性投資。須知改革高等教育、打造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等社會投資,重要性絕對不小於實體投資。







聯合報黑白集/升陳吉仲當經濟部長吧


2019-05-13 00: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不曾有任何閣員像陳吉仲這樣,把農委會這麼一個冷衙門做得風風火火,彷彿是天下「第一大部」。護總統、抗藍軍、戰韓流、保吳音寧,陳吉仲無役不與,即使與農業無關的領域,也處處看得到他的身影。
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自經區」論戰,人們沒聽到經濟部長沈榮津說出什麼高明見解;倒是陳吉仲一馬當先痛批自經區「百分之百傷害台灣農業」,絕對無法接受。這麼拚命的閣員,蔡英文應該升他出任經濟部長才對,以免埋沒他的才華。
陳吉仲這麼紅,主要是他眼光精準,政治表演到位,總能在關鍵時刻站上政治正確的位置,因此深得蔡英文歡心。問題是,對於引發民怨的「農地違章工廠」問題,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要讓三萬八千家非法工廠「就地合法」,陳吉仲卻似乎不以為意,保持「不語」沒發表反對意見。台灣有一萬四千公頃的農地將因此永久消失,陳吉仲是忘記了心痛的感覺?還是認為「顧大局」更重要?
自經區是面向全球開放,目的不為開放大陸貨品進口加工而設,陳吉仲撈過界發表不專業言論,結實搶了沈榮津的鋒頭。而維護農地的完整是農委會職責,陳吉仲對農地遭到占用,卻自甘配合放水。這麼會看風向、重工業的閣員,更適合去當經濟部長,不該來管農業。
兩年前陳吉仲曾宣示,政府一定會拆違章工廠。結果,迄今只拆了十七家,他還升了官。真是吉人天相!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日本「取暖之旅」,能加分嗎?


2019-05-13 00: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12日結束訪日行程返抵高雄小港機場,上百名支持者前來接機。 記者劉學聖/攝影

迥異於其他有志大位者紛紛選擇赴美訪問以展示國際視野,正在挑戰蔡英文爭取初選提名的賴清德獨獨選擇赴日訪問,以凸顯其不同風格和人脈。自命「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此次是受日本台灣同鄉會之邀,前往爭取旅日獨派同鄉的支持,並會見不少日本政界人士。但觀察他一路的表現,要說此行有助拉抬其初選聲勢,恐怕仍是一個問號。
賴清德此行,主要是靠親日獨派團體的穿針引線,因此能在短短時間內安排出像樣的行程。唯其如此,濃濃的台獨氣味,也映照了賴清德在黨內某種程度的形單影隻。我國駐日代表處對他的出訪,表現出「保持距離」的被動姿態;足見民進黨內對「蔡賴之爭」的森嚴界線,訓令也傳到了日本。相形之下,廿四日將赴日參加「富山觀光論壇」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是應駐日代表謝長廷之邀前往。同樣有志於大位,賴清德受到的冷遇,比起柯文哲獲得的熱絡安排,迥然有別;而且,操戈的同志待遇還不如外人。
儘管蔡英文正挾著黨政大權全力封殺賴清德,旅日獨派仍不吝對賴清德大送溫暖。日本台灣同鄉會不僅包辦其所有參訪行程,更全力促成他與日本政界高層會面,並廣邀日本各界出席賴清德在台灣同鄉會主場的演講,主題設定為「當前台日關係的挑戰與未來」,彷彿賴清德才是這次總統大選的「最佳男主角」。正因日本獨派對於這位「台獨之子」的厚愛,也讓原本宣稱不介入賴清德訪日行程的謝長廷,不得不被動陪同賴清德出席各項拜會。
儘管賴清德在國內的民調逐漸出現「開高走低」的趨勢,若干優勢不斷被蔡英文超越;但這次,他在日本卻意外受到高規格的熱情接待。賴清德不但會見了安倍胞弟岸信夫、自民黨幹事代行荻生田光一及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等人,連久不見客的前首相森喜朗、海部俊樹及野田佳彥也都陸續與他會面。這點,讓賴清德深深感受到日本方面的暖意。
從日本的角度看,號稱「最親日」的民進黨政府,在蔡英文執政的三年非但未能解禁日本核食,反而在國民黨運作下於去年底通過「反核食公投」,這讓日本政府相當難堪。而今賴清德訪日,日方自然希望賴清德對核食輸台表態,利用賴清德的「解禁有理」來打臉蔡英文的「嚴禁無理」。換言之,賴清德獲得的高規格待遇並不是「無償贈與」的,日本希望透過賴清德來凸顯蔡英文的「錯誤」,以營造下任總統能解禁核食的氛圍。
在熱絡的氛圍下,賴清德果然如日方期待地說出了:一旦他當選,只要採取國際食品標準,「有信心可以解決核食問題」的話。他似乎忘了,去年底台灣才通過了反核食公投,這樣的民意,豈容他隨意否棄?更糟的是,賴清德還強調,反核食公投並不代表台灣人的真正態度,更把砲火指向推動公投的國民黨。賴清德這樣的媚日表態,隨即讓蔡英文抓到小辮子對他反將一軍,說「至少在兩年內都不能做違反這個公投決議的事」。言下,即劍指賴清德違背了公投民意。
解禁核食究竟是賴清德的「建前」(場面話),或是「本音」(心裡話),其實日本政府也很清楚。在七九一萬強大民意的反對下,就算是兩年期限屆滿,政府也未必敢冒民意的大不韙著手解禁。更何況,在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都沒有解禁,選上總統就能如期解禁嗎?賴清德這番言論雖是為了與日方相互取暖,卻也顯示他對國內民意漫不經心,且有暴衝傾向。若見了外人,就不斷發表示好言論,是不智的。
儘管賴清德這次見到不少日方高層人士,但從人脈上看,過度倚賴旅日獨派的安排,未必有助其選情。尤其,他承諾開放核食的大話,則有減分效果。

【重磅快評】果然國之勇者!論黨國一家的內政部長

◆  【重磅快評】果然國之勇者!論黨國一家的內政部長
◆  【重磅快評】賴清德提自經區放大版 偷打蔡英文一巴掌
◆  【重磅快評】吳郭會後,藍營如何解理性與感性之爭?

◆  【重磅快評】韓國瑜是劍宗還是氣宗?
◆  【即時短評】黨內初選雖稱君子之爭 仍心有千千結
◆  【即時短評】道路生態並行 快找出最佳機制
◆  【即時短評】因應美中貿易戰 別淪為拚選戰
◆  【重磅快評】厲害了!蔡英文不出門 打敗風塵僕僕賴清德
◆  【重磅快評】文博會如都會煙火 文化部只是發包中心?
◆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一般人理解的方向 剛好相反
◆  【即時短評】洪秀柱到北京與陸展開「協商」?
◆  【重磅快評】花戰:郭董與小英的花言巧語和罩門
◆  【重磅快評】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 政府束手無策
◆  【重磅快評】謝長廷的那著預防針,到底在防誰?
◆  【即時短評】被提名再註銷黨籍 就是中立人士?
◆  【重磅快評】土耳其啟示錄:小英選輸不算?
◆  【重磅快評】手機民調讓蔡英文打開權力慾望的潘朵拉
◆  【重磅快評】訂最低工資法 為了換勞工選票?
◆  【重磅快評】陳明通完美示範什麼叫「竹篙湊菜刀」
◆  【重磅快評】連陳水扁都看不下去的轉型正義






【重磅快評】果然國之勇者!論黨國一家的內政部長


2019-05-13 18:35聯合報 主筆室
小黑熊事件讓內政部長徐國勇灰頭土臉,母親節臉書文也讓內政部毀多於譽。本報資料照片

一年一度母親節,各部會紛紛在自己的臉書上發布文章,向天下媽媽們致敬。內政部於上周六發出的慶祝文,卻是一篇意有所指的「新詩圖卡」,拿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在議會對自經區議題的答詢,作為諷刺對象。最後問方的評語是:「呃…你真的是你媽親生的嗎?」
文章一出,從臉書留言看出,開罵者遠比叫好的人多。有網友批評,自己也不滿韓國瑜在議會的回答,但是內政部連母親節的紀念文章,都要趁機「打韓」,則更令人不滿。
內政部臉書的成名作,是今年初防制非洲豬瘟期間,發出一則以檢疫犬為主題的圖卡,強調「那些帶肉品闖關的,我會去找你,我會找到你」。當時擔任「小編」的替代役男,還對來訪媒體表示:官方臉書和個人粉絲團不一樣,有些嚴肅議題不宜用太輕佻的語氣討論。
幾個月下來,內政部臉書離「不輕佻」愈來愈遠,對於泛藍陣營的譏諷抨擊愈來愈明顯,而且愈來愈不限於內政部職掌的議題。如此「蛻變」,當然是上級的鼓勵甚至授意。面對外界批評,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這只是小編的創意。次長陳宗彥話講得就更白:「有人要自己跳下來受到揶揄,這是他們自己過度聯想。」
內政部近日的另一則新聞則是,農委會野放小黑熊,由內政部空勤總隊的直升機載運,機上卻出現壹電視的主播與攝影師,全程拍攝,製作成獨家專題,甚至報導中還暴露了小熊的野放位置。徐國勇第一時間宣稱不知情,眼看群情洶洶,才在臉書公開道歉,宣稱原本是希望凸顯空勤總隊的辛勞,「一番美意卻因媒體安排不周延而造成後續問題」。
事情原本逐漸被淡忘,但是上周五(9日),壹電視的倫理委員會作出這則報導「不違反倫理」的裁決,並且大幅在自家新聞時段播出「全程還原報導」。但是當中卻提到,此項活動是「徐部長親自口頭邀請」!
這回的不打自招,儼然形同證實外界傳言:徐國勇接任政務官之前,是這位主播主持政論節目的固定來賓,因此投桃報李,利用空勤總隊載運小熊的機會,替老朋友爭取獨家報導,從而進一步深化彼此交情。只是沒料到,「獨家」玩過頭,反而惹上馬蜂窩,甚至還被「豬隊友」意外供出實情。
雖然說,「母親節臉書文」毀多於譽,小黑熊事件更讓內政部灰頭土臉。不過這也證實:內政部在徐部長的領導之下,確實勇猛精進,只要是有利於執政黨永續執政、或是有利於部長的事情,即使外界有嘲諷的噓聲,照樣行政一體,千萬人吾往之。
至於「行政中立」?那是什麼東西?誰說了算?可以吃嗎?
也因此,在蔡政府上任後就停辦的中樞祭祀鄭成功來台,果然也在今年徐部長任內恢復辦理。此舉引起當初促成「停祀」的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ukata)大為不滿,只好在臉書以「個人身分」抨擊,這根本是黨國意識復辟。
不過國內道教界傳出,鄭成功將於年底接掌新任玉皇大帝,屆時將有數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祭典。考慮到宗親與道親的數量,以及對即將到來大選的可能影響,誰還會覺得「黨國意識型態」問題很大?
更甚至於,「黨國」一詞當中的「黨」,誰又確定非得是國民黨?





【重磅快評】賴清德提自經區放大版 偷打蔡英文一巴掌


2019-05-13 17:46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右)、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角逐民進黨總統初選,打得難分難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告別東灜,回到台灣初選戰場的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並沒有為自己創造多少參選優勢,關於最火熱的自經區話題,他不敢和蔡英文不同調,但卻提出自經區的加強版,有如偷偷打了蔡英文一巴掌,也讓蔡政府亂了陣腳。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喊出自經區,總統蔡英文率先帶頭反對,蔡政府上下一致,砲火密集又猛烈;賴清德返國後也不想錯過這個熱鬧,但他砲轟韓國瑜不懂自經區後,接著又對他在閣揆任內提出的「自由經濟島」極為得意,讓綠營不禁傻眼。
事實上,外界看來,賴清德提的自經島不過是自經區的加強版、放大版而已,難怪藍委李彥秀見狀要說,這時朝野應該有共識了,請民進黨就別糾結在「洗產地」的假議題上。
這確實有點吊詭,賴清德提出「自由經濟島」,自吹自擂說是如何的好,卻批高雄市長韓國瑜不懂自經區,國民黨支持自經區是選舉利益考量,韓國瑜如要為高雄拚經濟就要趕緊下功夫去了解 ;顯然,賴清德沒把前後理順,如果賴清德之前都做過的事,現在蔡政府有什麼立場反對韓國瑜來做?   
賴清德的唐突,搞得蔡政府不知如何接下文,不禁讓人認為,賴清德只是蓄意藉韓來打蔡,批韓不了解自經區,顯然也罵蔡英文沒有做功課,這一陣子批韓國瑜的自經區也是選舉利益考量。
當然,賴清德也發現這事兒有點不對勁,今天又補充說明,指他的自由經濟島與蔡英文總統沒有什麼不同,沒想到這畫蛇添足的說明又打了蔡英文一巴掌,蔡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如果回敬賴清德,難免被質疑難道過去總統府與行政院不同調?蔡不必為行政院施政背書?如果不回,又好像坐實最近一陣打韓的確是沒道理,蔡政府整個處於極度尷尬之中。
深入解讀賴清德的談話,其實賴並沒有反對自經區,他還提日本自經區是如何結合國家戰略與地特色,以吸引國際企業,他只是批韓國瑜不懂,要多做功課;如果是這樣,賴清德又說他和蔡英文沒有不同,而且他已身體力行,行政院的政策也都獲得總統支持,翻成白話文就是「蔡總統,您也太健忘了吧」。







【重磅快評】吳郭會後,藍營如何解理性與感性之爭?


2019-05-13 15:24聯合報 主筆室
吳郭會後,郭台銘提出希望每位參選者都須遵守黨內辦法規定、納入手機民調,以及建議舉辦政見發表會、辯論會等三點建議。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吳郭會」,郭台銘提出希望每位參選者都須遵守黨內辦法規定、納入手機民調,以及建議黨中央舉辦公開政見發表會、辯論會等三點建議。郭台銘仍以一貫作風連連投出直球,就看國民黨中央以及其他可能人選如何接招。
檢視郭台銘三點建議,其中手機民調是否納入其實是再枝節不過的技術問題,真正具關鍵意義的仍在第一點與第三點,這也維持郭自宣布參選以來的主張。
「郭三點」雖不似之前的「韓五點」那般因傷了黨內和氣而引發反彈,但多少可嗅出其鋒銳與針對性。其第一點是希望相關辦法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民主程序,看似四平八穩的制式回應,仍顯露希望將高雄市長韓國瑜拉進體制內競爭的意圖;第三點即建議黨中央舉辦公開政見發表會、辯論會,以及公開回答黨員代表、媒體代表、公民代表有關國政方針的問題,更是直指民調居前的韓國瑜最弱的一環。
雖然郭台銘表示遊戲規則是由黨中央制訂,他只是提建議案,仍會尊重最後黨中央決議;但郭所提建議有沒有道理,卻也著實考驗著國民黨中央乃至中常委的政治智慧。
綜觀挺韓者對「郭氏直球」的回應,或指辯論可能導致互相攻擊、自己人毀滅自己人,或認為國民黨菁英應審度時勢,該讓賢的就讓賢;同樣的,挺郭者也認為必得透過政策辯論才能看出參選人是否有真材實料、機智反應以及治國理念。直言之,這正是目前藍營內部的理性與感性之爭,而且愈來愈趨近於「無解」之局,拖得愈久,裂痕只會愈大。
既然郭台銘、朱立倫等都已宣示初選敗選仍會傾力支持勝出者,誠心建議國民黨,就好好辦一場納入韓國瑜並同時有政見會或辯論會的初選,讓重民心民氣的感性與重治國方針的理性進行一場對決吧。畢竟,沒有任何人是百分百勝選的保證,但至少透過遊戲規則勝出者必能免於爾後對手因人設事特權之評。亟待振衰起敝的國民黨,難道真要浪費這張落實黨內民主好牌?

【樂為良專欄】奈及利亞第一條捷運 史特勞斯與非洲中國債

【樂為良專欄】奈及利亞第一條捷運 史特勞斯與非洲中國債



2019-05-13 07:30 專欄作家  樂為良
圖為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Abuja)輕軌捷運的車廂。 圖/路透社
圖為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Abuja)輕軌捷運的司機。 圖/路透社
中國替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Abuja)建造的輕軌捷運,是西非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 圖/路透社
在2018年9月登場的中非經濟合作論壇,40個非洲國家元首共聚的氛圍是一片和衷共濟。圖/路透


中國替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Abuja)建造的輕軌捷運,是西非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本名Issah Abiola的白楊,受僱於中國,學了一口北京腔國語。因為城鐵正式運行,又是第一位女性司機,便獲得中央電視台訪問。
白楊說,她知道中國有句諺語,「不到長城非好漢」。她堅持學開輕軌不懈,最後圓了從小想做名火車司機的夢。
不但如此,白楊的月薪從5萬奈拉(Naira,奈及利亞貨幣,匯率約為1美元兌400奈拉)加到13萬奈拉。她說,她能照顧退休的父母,還可以承擔大部分家用。她帶著驕傲的口氣說,她在奈國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民國107年(2018年)7月1日主持捷運啟用時,擔任解說員,「你說這是不是好漢呢?」她問記者。
白楊這段簡短的訪問道出了幾個面向。她感謝有個改變生命的機會,但因為她認真學習中文,才會被萬中選一,接受專業火車司機的培訓。

奈及利亞的第一條捷運

其次,這是奈及利亞的第一條捷運,重要性不亞於一家航空公司。她並非考中「空姐」,而是當上了「機師」。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叫人羨慕。
第三,她感謝中國投資她的國家,帶來許多工作機會,她不但因此出人頭地、還能領上高薪。第四,她樂意結交中國朋友,「長城好漢」是她到北京玩時,從中國朋友那兒聽來的。靠著中國提供的機會、個人的努力,白楊替非洲想改變命運者做了一次最佳示範。
只要不存心唱衰,這種案例在非洲大陸時時發生、處處可見。但是各地卻充斥著無視這些正向發展的國際媒體,還跟著一些眼紅的國家,大唱中國讓非洲債台高築的論調。
網上一支熱播的短片便充分反應出這種偏見。
肯亞於去年10月底直飛紐約。首航前,甫獲連任的總統肯亞塔(Uhuru Kenyatta)接受CNN主持人奎斯特(Richard Quest)的專訪。常在鏡頭前搞笑的奎斯特,少談直航,卻反覆追問肯亞向中國借錢的事。但他想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論」的企圖,被頭腦清楚的肯亞總統四兩撥千斤地駁回。
肯亞塔說,肯亞擁有「健康的債務組合」,這些債務用來增強基礎建設,帶給年輕人未來發展的機會
肯亞塔說,他的國家不僅向中國,也向日本、美國、法國借錢,他不明白為什麼要針對一國的借貸大做文章。奎斯特最後乾脆直說,中國人借錢給你,跟你們想要的目標不一致。總統說非也。
整場訪問很像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鬧劇:

問:咦,你的鞋帶有繫好嗎?
答:有啊!
問:不會太緊嗎?
答:不會。
問:我看是太緊了。
答:正好啊。
問:是嗎?我看你的鞋帶有問題,應該換一條。
答:奇怪,我怎麼不覺得,你是不是管太多了?

肯亞總統反駁「中國債務陷阱論」

這名記者在影片中明顯地坐立不安,因為他使勁本事也沒得到預設的答案。這番窘態被瘋傳,當然也遭大陸網民臭罵。
這場抹黑中國債的戲其實是有所本的,源頭來自世界銀行旗下的總體經濟與財政管理全球實務」(Global Practice for Macroeconomics and Fiscal Management研究機構。這個機構民國105年(2016年)3月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占肯亞外債的57%,並宣稱:「中國借給肯亞的債務,讓這個債台高築的國家陷入危機」。
遭到扭曲的是這個57%。這個數字是中國占肯亞「雙邊債」的比率,而非占「所有外債」的比率。外債包括向個別國家借的雙邊債、向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借的多邊債,還有向商業銀行借的商業債。也就是說,在肯亞向各國借錢的總數裡,中國占了一半以上,但肯亞還找其他國際組織與金融機構借了更多的錢。
這個57%是明顯放大的結果,成了有心媒體攻擊中國在非洲擴張投資的利器,隨後「中國債務陷阱」的說法,便在國際上此起彼落地冒出。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時而表明壓制中國崛起的意向,從「美國優先」來看,中國在非州影響力的擴散必須遏止。

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是圈套?非洲國家元首可不是這樣想的...

就在北京即將於民國107年(2018年)9月初舉行「中非經濟合作論壇」的兩個月前,美國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edia旗下的網路財經媒體Quartz宣稱,肯亞70%的外債都來自中國,引用的數字就是抄襲前述研究機構的模式,把雙邊債視為所有外債,只是兩年後的數字更驚人了,變成70%。
這麼大的數字自然引起一些肯亞人的擔憂,也讓北京的這場論壇變成西方媒體炒作中國「經濟殖民非洲」的舞台。(註:Quartz已於去年7月被日本媒體公司Uzabas收購
雖然非洲調查機構(AfricaCheck.org)指出,中國持有的肯亞外債比率是21.3%,而非70%。在論壇盛大開幕的當天,英國BBC下的標題是「中非合作論壇:中國向非洲國家送大禮的『債務陷阱』?」
但實情呢?40個非洲國家元首共聚的氛圍是一片和衷共濟,多位遠道而來的領導人讚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命運共同體倡議。拍手叫好他將推動產業促進、設施連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人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行動。習近平並承諾將投入600億美元支持這些行動。
從地緣政治考量做出的行動十分醜陋前有摧毀伊拉克、鬥垮利比亞、分裂敘利亞等行為近有策謀委內瑞拉政變的正在進行式,次次遺禍人世
相對地,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更像是銀貨兩訖、各取所需的商業買賣,問你:「需要什麼?要花多少錢?如何借錢?如何一起經營?如何還債?」結果就像肯亞塔總統告訴CNN的:「我們把債務用來做基礎建設,不但有助商業發展,還讓人們從新道路、新鐵路的使用中,增加年輕人未來工作的機會。過去十年,家中有電可用的肯亞人口從不足32%增至65%。」。他的國家完全沒有因債務纏身而深陷危機
借錢的人心存感激,但吝於借錢給窮人的大款卻認為那是圈套。居心何其諷刺與偽善。
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四首最後的歌」(last four songs)淒迷柔美,經過女高音波普(Lucia Popp)婉約吟唱,觸及聽者的靈魂。肯亞總統的坦直真率、奈及利亞女司機白楊的純淨感恩,散漫出一樣的感染作用。很動聽。

樂為良

美國加州大學公共行政碩士,曾任《聯合報》駐華府特派記者、大陸新聞中心特派員、商業週刊出版社副總編輯,長期關注國際情勢,對國際社會發展有精闢理解,曾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擔任講座。譯著超過30本,包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數位神經系統》、《六標準差》等暢銷書。

葉銀華/該如何修改企併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該如何修改企併法?

◆  薛承泰/搶救生育,搶救母親?
◆  王正方/執政做了很多的事?不提也罷
◆  洪蘭/最好的語言啟蒙 在餐桌上
◆  周行一/台灣需要槓桿競爭
◆  馬凱/時不我與矣 快迎頭趕上
◆  林中斌/小英連任 情勢翻升
◆  盛治仁/驚豔馬祖

◆  王健壯/講幾個胡適的故事給你聽
◆  沈呂巡/向首任外長致敬 併謝歐盟免簽
◆  方祖涵/選秀會場的政治手段
◆  嚴震生/202020
◆  馬家輝/他們與蠢的距離






葉銀華/該如何修改企併法?


2019-05-12 23:36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鼓勵企業整併並保障股東權益,相關部會研擬修正企業併購法,
透過兩路並進,包括擴大無形資產等租稅優惠範圍,並檢討是否訂定「榮化條款」,
增訂利益迴避規定,以及拉高併購下市表決門檻,以維護小股東權益。
圖為榮化大社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企業之間的合併、收購是產業發展的策略方向,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效的併購法規。日昨經濟部會同財政部、金管會討論企業併購法(下稱企併法)的修正,主要是增加企業併購的誘因,同時強化股東權益的保障,本文針對這兩方面提出相關分析與建議。
首先,增加租稅優惠提供併購誘因,現行企併法只規定商譽可攤銷費用,其餘無形資產則回歸所得稅法規定,限於營業權、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等。根據報載未來將修改企併法擴大無形資產的範圍,包括營業秘密權、積體電路布局權、植物品種權、行銷權等,以增加併購誘因。
目前企併法容許主併公司支付併購價格超出目標公司淨資產價值的溢價金額為商譽,得於十五年內平均攤銷列為費用抵稅。但實務上要認列商譽攤銷費用之抵稅效果,並非如同法規般的順利,而受到國稅局嚴格審核。即使企業採取行政訴訟,通常都以打折方式(通常是法規允許的六折)與國稅局和解。
因此,是否要擴大併購的無形資產範圍,有賴經濟部、財政部協商;但是更重要的是併購後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抵稅的實現可能性。換句話說,即使修法擴大無形資產的範圍,仍然很難實現抵稅效果,則明顯折損企併法的美意。本文認為只要符合市場交易、有專業機構評價與相關條件,基於政府是一體的,讓主併公司實現併購之租稅優惠是必要的。
其次,在股東權益保障方面,主要是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執行私有化、亦即讓公司下市櫃的議題。通常是大股東與私募基金、投資機構合作,共同出資設立一家新公司,或大股東財力雄厚自己成立新公司,再以此新公司名義對原本上市櫃(下稱目標公司)進行收購。而執行上述私有化策略的方法,可以現金「公開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或者以現金對價方式進行「股權轉讓」,並召開股東會,將目標公司下市。
為何在台灣之上述收購案溢價大多於十%|廿%之間,明顯低於國際收購案的平均(卅%|四十%)?主因是在未收購之前,收購方已控有目標公司卅%或四十%股權,甚或更高,所以不用再出高價收購,即可比較容易掌握三分之二股權將公司下市。同時,現行企併法規定,具利害關係的董事、股東,在董事會、股東會表決下市案,不需如同新加坡或香港之利益迴避要求,仍可參與表決,明顯對小股東保障不足。
但如果要引進利害關係董事、股東不能在公司下市案行使表決權,則有「我花了巨額的資金,居然全交由他人決定之嘆」! 也有人會覺得上述作法會扼殺併購活動。因此本文建議提高目標公司下市案之同意門檻,可思考從目前之同意股權比率要超過三分之二,提高到七十五%。
再者,可思考讓表示異議股東有繼續持有目標公司股份的選擇權。如果表示異議股東認為收購價過低,願承擔下市之不具流動性與未來價格下跌的風險,希望與私募基金、大股東共享未來重新上市利益,則可思考讓這些股東繼續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
另外,本文建議在股東會上投票表示反對者,應該也可請求買回股份,而不應在股東會前就放棄表決權。最後,上述有關保護股東權益的建議,也適用於所有上市櫃公司下市之收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