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理財生態正經歷轉型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誰能打造韌性?蔣萬安戳破賴清德團結假象
◆  聯合報黑白集/良心法案也要反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理財生態正經歷轉型期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理財生態正經歷轉型期


2025-07-20 02:01  經濟日報/ 社論
時代的齒輪加速轉動,台灣民眾的金融投資意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圖/AI生成


時代的齒輪加速轉動,台灣民眾的金融投資意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化。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第2季最新發布的《台灣民眾投資意向問卷調查》,清晰地呈現這股變革的浪潮。從 ETF 投資的快速成長,到數位投資工具全面普及,再到世代投資觀念分歧,顯示台灣理財生態正在經歷深刻轉型

最引人注目的變化,莫過於 ETF 投資的全面崛起。國人同時投資 ETF 與基金的比例從前一年的30%躍升至35%,而僅投資 ETF 者更從31%提升至34%。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代表著台灣投資人理財觀念轉變。相較於傳統基金需要仰賴經理人的主觀判斷ETF 以其透明、低成本、風險分散的特性,近年正快速擄獲投資民眾的心。更令人振奮的是,完全未參與基金或 ETF 投資的比例從27%驟降至18%,這9個百分點的降幅顯示已有更多家庭開始踏入投資領域累積資本,更加彰顯全民投資時代已加速到來。

這種變化的速度之快,在世代差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30至50歲的中壯年族群展現出最積極投資態度近四成比例同時投資 ETF 與基金,體現出成熟且多元資產配置策略。他們既享受 ETF 成本優勢,也不放棄主動型基金潛在超額報酬。然而,50歲以上族群有22%偏好傳統共同基金產品,反映出對專業管理人際信任堅持最值得關注的是30歲以下族群,仍有23%完全未參與投資,這個比例雖然逐年下降,但仍顯示年輕世代投資啟蒙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30歲以下「只投資基金」的群體中,女性比例高達69%,這個驚人數字反映出性別因素投資偏好的顯著影響。年輕女性共同基金偏好,可能源於對專業理財服務信任,以及相對保守風險偏好

退休規劃意識變化更是複雜而矛盾。一方面,已開始進行額外退休金準備的比例從68%提升至70%,顯示整體退休意識持續增強;但另一方面,認為應在30歲前啟動退休規劃者的比例卻從民國一一O年(2021年)的37%持續下滑至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22%。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實際上反映出年輕世代面臨的現實困境正在加劇。房價持續攀升、薪資成長緩慢、生活成本上升的三重壓力,迫使年輕人將有限資源優先投入短期目標43%表示「收入主要用於基本開銷32%將資金用於「結婚、子女教育、買房等」短期目標,這些數字背後是整個社會結構變化國人理財規劃深刻影響,值得政府當局更積極重視。

正是在這種快速變化背景下,金管會彭金隆主委魄力推動的 TISA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於今年7月正式上路顯得格外重要且及時。此次調查亦顯示,超過七成民眾認為單一平台可購買多元投資商品將提高參與意願,也認同較低投資理財交易成本吸引參與重要條件這些數據清楚地顯示,民眾對於政府推動長期投資優惠制度具有高度期待,更有近八成的受訪者支持 TISA 可列入投資特別扣除額抵稅,這也值得財政部再一次重新思考與回應社會對於 TISA 稅賦優惠高度期待

展望未來,台灣民眾投資意向快速變化還將持續加速。隨著 TISA 制度的全面實施、數位化工具的進一步普及,以及新世代投資人的成長,台灣投資生態將迎來更深刻變革金融機構必須加快調整步伐,開發更符合不同世代需求的商品和服務政策制定者需要積極推動變革、優化制度設計、降低投資門檻教育體系則應該挹注更多資源推動理財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養

對於能夠準確把握變化趨勢快速調整策略國人來說,這將是一個充滿機會黃金時代。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這種變化將有助於建構更加健全投資生態提升全民財務韌性,為台灣長期經濟發展奠定厚實基礎












聯合報黑白集/良心法案也要反


2025-07-20 01:00  聯合報/ 黑白集
1歲10月大男童「剴剴」遭虐死,台北地院日前宣判,剴剴媽媽群聚集在法庭外,不時激動落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三讀通過「剴剴條款」,凌虐未滿七歲孩童致死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等。曾上凱道聲援的剴剴媽媽群,激動無法言語,希望賴總統能傾聽人民的聲音。但檢視立院表決過程,民進黨團卻上演集體投反對票缺席不投、通過後又舉牌支持荒謬劇,他們不覺得自己嘴臉惡心嗎?

一歲剴剴遭劉姓保母姐妹凌虐慘死,舉國震驚,檢方雖起訴並分別求處無期徒刑及十六至十八年重刑,卻也讓各界意識到,長期凌虐幼童之惡,只怕更大於一摔或一刀帶走幼弱的生命,因而疾呼修法。

但在民進黨政府廢死立場下,去年九月憲法法庭做出「判死須闖八大關」的實質廢死判決。受此緊箍咒制約,「剴剴條款」就算順利上路,虐殺兒童者要判處死刑,還是很不容易。不過,只要能發揮嚇阻作用,仍是功德一件。

可嘆的是,「賴功德」領導的民進黨,卻連這點功德都不願施捨人民:黨團空喊支持虐殺兒童者判死,二讀時卻僅邱議瑩「誤投贊成票」,三讀表決更全員未投票,無怪網民嘲諷「民進黨唯一良心邱議瑩」。更可笑的是,法案通過後,民進黨團立馬排隊舉牌拍宣傳喊 「支持」,如此反覆變臉,讓全民大開眼界。

民進黨罕見提民生法案,更連良心法案都不願投贊成票,還要鼓動罷免挺良心法案立委。如此民主,豈止荒謬!
















聯合報社論/誰能打造韌性?蔣萬安戳破賴清德團結假象


2025-07-20 00:43  聯合報/ 社論
2025年城鎮韌性演習日前登場,AIT處長谷立言(左一)到場,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左)和賴清德總統(前右)致詞時對「團結」的定義南轅北轍,幾無交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部城鎮韌性演習登場,賴清德總統和台北市長蔣萬安共同視導戰時急救、災民收容等演練。不過,最受矚目的是,賴清德和蔣萬安為「團結」定義相互喊話過招。蔣萬安直言,團結來自於「我們都是一家人,槍口絕對不對內」的共同信念;賴清德回擊,團結要有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的共同信念,進而形成反共護台的具體行動。在國家最需要團結的時候,社會上卻對何謂團結如何團結感到疑惑,朝野更見分歧,凸顯了賴政府執政下台灣社會韌性的困境。

賴總統上任以來,團結不離口,插刀不鬆手。他的許多國政談話黨內外公開講話,已經可以編纂成一部厚重的「團結史話」;但與此同時,從召喚青鳥到推動大罷免,民進黨剿滅在野的行動也愈來愈強烈大罷免遍地開花的時候,賴清德也把「團結」語彙推到最高峰:他把首度結合漢光演習城鎮韌性演習的七月,訂為「國家團結月」;他更親自擬定十大主題,打算在全台各地展開「團結國家十講」。

不料,「團結十講」讓藍綠都反彈,以致第四講之後就藉著颱風順勢暫停。綠營反彈,因為每一講都引起爭議,不利大罷免。藍營反彈,則不但因為「團結十講」目的是為大罷免壯威助勢根本是「正面擁抱、背後插刀」更因為賴清德要的團結,是要團結在他麾下、以他為中心的團結,而非包容異己、尊重分歧的團結。賴清德第二講談團結時就表明,他要的是「打掉雜質」的團結。

但賴清德要中華民國國旗的中華民國派和台灣獨立旗的台派,共同團結反共,卻顯得很混亂。賴清德描繪了青鳥上凱道兩旗並存的奇景,他的台獨表述應能鼓舞台派,但台獨從意圖消滅中華民國,到借殼寄生中華民國,還把中華民國變成「非中國」,中華民國派能接受嗎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質疑,當兩岸之間不再保留模糊空間武勇作法或可對內文宣式消費,但在國際難以推銷

賴清德對團結行動要求,則讓人疑惑。賴清德要讓「中華民國派反共、台灣派守護台灣」;他回擊蔣萬安時,也引述團結第二講提到的這項任務分派,作為團結反共護台具體行動但為什麼中華民國派必須反共,而台灣派才能護台彷彿中華民國派不反共難除原罪愛台護台則是台灣派專利。但如果反共才能護台,護台唯反共一途,兩岸還有和平交流嗎?難怪主張和平就被扣紅帽,進行交流就被質疑賣台。賴清德到底是在促進團結,或是在分化對立

賴清德闡釋「團結」意義,是從反共反併吞護主權共同信念,到形成反共護台具體行動。但賴清德的國家路線戰略,不但是台灣內部撕裂的因子,更頻踩紅線招來中共圍台軍演;他的反共反併吞,卻是先在內部尋找敵人,甚至扣紅帽製造敵人他要護主權,卻搶著跪舔美國,妄圖「脫中入美」至於反共護台,民進黨最具體的行動,就是販賣「芒果乾」,進行民粹動員

蔣萬安以「一家人槍口不對內」,揭穿賴清德的團結謊言;又以「真正的團結,才能打造韌性,守衛家園」,戳破賴清德的團結假象更以「把台灣變成熱點,把戰災變成現實」,直指賴清德反共思維護台決策盲點。一場城鎮韌性演習,賴清德和蔣萬安當著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面前,為「團結」過招。也許美國終於看到賴清德無力團結台灣,也目睹賴政府把台灣社會韌性推入困境,但這能改寫賴清德的「團結史話」嗎?







方祖涵/職業運動的特種入場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職業運動的特種入場券
◆  王正方/機器人保母vs.親情關懷
◆  張延廷/提升軍人尊嚴 看美國怎麼做
◆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  陳力俊/李大維和光同塵
◆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方祖涵/職業運動特種入場券


2025-07-20 00:12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大聯盟明星賽剛結束,釀酒人隊新秀投手雅各布.米修羅斯基竟然入選,至今仍在棒球圈餘波盪漾。他在明星賽前僅於一軍投出五場比賽、累積廿五局,卻憑著短期數據(四勝、防禦率二點八一)被選為球隊代表,超越野茂英雄與海盜王牌史肯斯,成為史上出賽場次最少全明星投手

米修羅斯基球速驚人潛力確實存在,幾場比賽畫面也引爆網路聲量。但實際上樣本數仍小、控球不穩,更未經歷高張力對抗洗禮。對許多資深球員來說,這樣的入選不只是令人錯愕,而是直接衝撞體系價值認定。畢竟,「他不屬於這裡」的違和感,早已不只出現在棒球場,而是職業運動整體鏡像裂痕

就在同一個月,美國羅德島國際網球名人堂公開賽出現一對離奇雙打組合。一方是已退休美國選手傑克.索克,另一方則是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艾克曼,後者是透過主辦單位提供的外卡名額進場參賽。這張外卡來自職業網球挑戰者級賽事,等同於台北海碩盃等級官方門票,卻不是來自排名、積分或預選資格,而是純粹憑藉私人關係取得

這場比賽他們在首輪僅撐六十七分鐘就輸球,與職業水準落差明顯。前世界球王安迪.羅迪克公開表示:「這是我看過最荒謬網球比賽」,形容整場就是「徹底笑話」;傳奇球后娜拉蒂洛娃則在社群寫道:「這樣的外卡安排,是對網球運動的不敬」。即便如此,比賽結果仍然被登錄在職業賽事官方紀錄中,與所有靠積分拚上來選手並列比賽結束後,艾克曼捐出三億台幣給主辦單位

職業高爾夫方面,前美式足球四分衛東尼.羅莫也數度以外卡身分參與巡迴賽。他的實力雖在業餘圈中出眾,但面對真正職業選手仍明顯不足,幾乎每場都在預賽止步儘管如此,主辦單位仍因其名氣收視效應持續提供參賽空間

賽車領域則早已把這樣的現象命名為「付費車手」。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俄羅斯車手尼基塔.馬澤平代表哈斯車隊出戰一級方程式賽季。他在先前比賽成績平庸,卻因父親是俄羅斯工業巨頭烏拉爾化工董事長,為車隊提供巨額資金,最終拿到席位。他在場上屢次打滑墊底,被車手們私下稱作「移動障礙。最終他不是因為表現不佳而下車,而是因俄烏衝突無法繼續出賽。

有些人就是能憑藉知名度鈔能力進場,如此差異,不可能被無視。正如費城人隊重砲外野手卡斯泰拉諾斯米修羅斯基入選明星賽直言:「這不是大聯盟明星賽,這是香蕉隊比賽!」(香蕉隊為一支主打表演滑稽娛樂非正式棒球隊職業運動聯盟開始不再以實力、成績為首要依據,而是轉向短期熱度金錢利益時,那條原本嚴謹入場門檻,也正在逐漸動搖

問題是,球迷還會繼續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