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5180/web/◆ 聯合報社論/不准疑美!賴政府踩著關稅慘業表忠
◆ 聯合報黑白集/郭智輝「快樂而同餐」
◆ 經濟日報社論/國安政策改弦更張 解經濟困局
經濟日報社論/國安政策改弦更張 解經濟困局
2025-08-18 02:22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美關稅談判,疊加關稅和232晶片半導體可能的高稅率,都是無可承受之重,台灣談判團隊隱喻美國需索無度、予取予求。台美關係示意圖。(路透)
台美關稅談判,疊加關稅和232晶片半導體可能的高稅率,都是無可承受之重,台灣談判團隊隱喻美國需索無度、予取予求;這不是一個對等談判,而是美國對台灣的霸凌。台灣有人認為,後川普時代,關稅會回復到新關稅之前的稅率,但這不可能,關稅收入是美國的既得利益,新政府不可能拋棄;共和黨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時,課徵中國關稅,後來民主黨拜登上任,率由舊章,針對中國大陸關鍵產業更加碼鎖緊。
台積電(2330)及40多家供應鏈廠商到美國設廠,帶去大量的人才、技術、研發、資金,還有川普要的製造業回流。現在台、美同步操作;五年後,人才、高端技術、市場、工廠、股東都在美國,加上免關稅低、公司稅。台積電極有可能變成美積電。
台積電及供應鏈廠家都屬尖端 AI,整套投資美國。從經濟戰略上看,就是美國窮台計畫,在產業結構上,AI 產業東移,金字塔頂端空乏,台灣產業留下破口。
台美關稅談判中的傳統產業,如汽車及零組件、機械、工具機、模具、塑化製品、農產品等,利潤原本就低,要面對美國同類商品零關稅進口,競爭加劇;到美國銷售,有疊加關稅的高牆阻蔽;到美國設廠,資金籌措又有困難,所以美國市場愈做愈小,困守台灣。政府雖有急救措施,但產品多角化及市場多元化,都不是一蹴可幾,對產業衝擊與前景相當不利。這些傳產年產值數百億美元,就業人口百萬人計,如果工廠歇業停擺,牽動大量的失業人口,對台灣經濟、社會、家庭會有很大的撞擊,政府現在不因勢利導,政策改弦更張,會釀成國安問題。
長期以來,台灣對中、美的貿易總額,分居第一、第二。但賴清德政府脫中入美的地緣政治策略,對中國大陸仇視到抗中保台,對美國舔親到百般迎合;台灣面臨的是中國大陸漸進地削減對台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優惠,美國則築起關稅高牆。
兩岸之間的 ECFA,中國大陸對台灣有大優惠,從民國九十九到一一三年(2010到2024年)稅收減免累計超過100億美元。這兩年,兩岸關係緊張,中國大陸管制石化產品進口,ECFA 早收清單減至每年銷售額百億美元,減稅優惠僅5億美元;受惠產業包括工具機、機械、汽車零組件、農產品。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國大陸停止 ECFA,甚至高築關稅壁壘,台灣的傳產夾在美中兩國高關稅中,眼見內銷市場有限,台灣又不是 RCEP、CPTPP 會員國,何去何從?
傳產如歇業停廠,加上尖端 AI 高科技大量移到美國,台灣產業掏空。中高階層消減、失業高、出口減、台幣升、內需不振、消費低迷,連帶的國內金融、服務業都會萎縮;這是嚴重的國安問題。
為今之計,唯有延續 ECFA,並擴大優惠欄項,台灣傳產才能注入新的活水;前提必須是兩岸關係恢復相互往來;兩岸關係要正常交往,台灣的國安政策就必須改弦更張。
賴清德執政以來,兩岸文教、觀光旅遊、參訪全面中止,後又祭出賴十七條,視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抗中保台是危險的經濟號誌,面對中國大陸可能中止 ECFA,對台灣傳產會造成嚴重影響,台灣要戒慎恐懼,重心放在人民福祉上,不在兩岸問題言辭挑釁製造紛擾。這次關稅談判,美對台高關稅毫不讓步,看得出「脫中入美」毫無效益;台灣唯有「和中親美」才是正途。新加坡的經濟策略靈活敏銳,親美也親中,和中也和美,左右逢源財源廣進。
從經濟面看,政治上統或獨都顯偏執,不是好選項,我們只有不統不獨,以時間換取空間百般謀和才是正道,重點放在福國利民的經濟上。陳水扁政治才能高超,蔡英文國際視野遼闊,但他們都知道「台獨辦不到,就是辦不到」;相信以賴清德總統的政治智慧,也知道台獨建國是一條艱辛,走不通的路。唯有回歸不統不獨,才能創造台灣最大的經濟動能。
聯合報黑白集/郭智輝「快樂而同餐」
2025-08-18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經濟部長郭智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爆料,台美公布關稅當天,經濟部長郭智輝竟出席「當我們快樂在一起」福容宴,網友戲稱,這是郭智輝版「快樂而同餐」,問題是「他快樂、你痛苦」。
關稅危機當前,郭智輝的福容宴引發相對剝奪感。媒體查出,在福容飯店貴賓廳宴客,一餐低消至少六萬六千元起跳,遠高於許多上班族一個月薪水;相較之下,行政院拖延普發一萬元現金,郭智輝卻能輕鬆品嚐高級大餐,無疑是現代版「何不食肉糜」。
經濟部聲稱當天餐宴是「醫界友人」作東,但他究竟是何方神聖?根據爆料,郭智輝在上班期間趕去赴宴,監察委員趙永清、生策會長翁啟惠等達官顯要也是座上賓,這一餐顯然不簡單。侯漢廷還質疑,郭智輝在餐宴現場停留三小時,絕非經濟部聲稱的「僅到場致意即離席」,但經濟部反嗆,要議員提出證據,並揚言不實指控將依法訴究。
郭智輝現在是經濟部長,不是慣老闆,公務行程理應自行揭露,不是像切香腸一樣,查到多少才說多少。這場福容宴聚集產官政界等「有力人士」,他們到底在快樂什麼?檢調、監察院為什麼不調查相關人士有無違反利益迴避原則?
福容宴主題是「當我們快樂在一起」。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郭智輝如果坦蕩蕩,不妨說出來讓全民同樂,何樂而不為?
聯合報社論/不准疑美!賴政府踩著關稅慘業表忠
2025-08-18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接受網媒專訪時表示,「疑美論」對哪個國家最有好處,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中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步步進逼,台灣產業哀鴻遍野;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紐約的計畫又被川普羞辱性否決;美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還專文解釋「台灣如何失去川普」。台美關係在經濟、政治、外交等層面上正面臨著艱難的處境,美國的政策也受到普遍質疑。不過,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秉持賴清德「不准疑美」的立場,指責「疑美論」是中國大陸散播的認知作戰。但台灣快被榨成檸檬渣了,竟還不准民眾發聲質疑,這個政府到底是哪國政府?
林飛帆自問自答,為什麼會有疑美論?疑美論對哪個國家最有好處?「答案很清楚,就是中國」。他解釋,疑美論最主要目的,就是認知作戰,讓台灣內部混亂、分裂;再來就是抹黑,削弱對這個盟友的信任,最終達到孤立台灣的目的。但林飛帆的解釋,才是轉移焦點的認知作戰,他的抹紅戰術最終也只會讓賴政府更陷孤立。
以台美關稅談判為例,領軍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坦承,每一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美方期待、談判議題會逐漸擴增,要求也會提高,而有的國家提供幾乎全面性零關稅條件,美方希望我方也提供關稅減讓。川普要「讓美國再度偉大,卻要求全球進貢,以關稅霸凌世界各國。美國媒體貼切形容台美關稅談判過程:「美方代表正像擠檸檬一樣壓榨台灣」。在這種背景下,疑美論的產生,還需要認知作戰和抹紅戰術嗎?
關稅衝擊遍及全台,業者惶惶不可終日,川普卻樂數關稅進帳,還可能對美國人普發現金。各國都對遭受美國關稅霸凌感到不平,只是因國家實力而有反制或承受的不同反應。台灣民間也普遍存在美國「吃人夠夠」的怨言,但賴政府只想轉移焦點,甚至不准人民疑美!
其實,疑美論首先是美國造成的。從《對華白皮書》到蔣經國前總統半夜被叫醒通知斷交,中華民國遭到美國背棄的歷史陰影從來不曾真正散去。從越戰撤軍、阿富汗撤兵到俄烏代理戰爭,疑美論豈是台灣獨有?台灣利益可能因美中關係而犧牲,百工百業慘遭關稅霸凌,疑美都是很自然的反應。連獨派都存在疑美論,林飛帆的抹紅戰術,到底想堵誰的嘴?
民進黨政府對疑美論也有推波助瀾之功。開放萊豬、天價軍購、奉送台積電,從蔡英文到賴清德,一路黑箱,助長疑美論。尤其賴清德既要洗刷「疑賴論」,又要「脫中入北」,更是賣力表忠。賴清德競選黨主席時就強調,不能讓疑美論成為社會共識;擔任黨主席後,更曾親向時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當面表態,要避免疑美論對台美關係持續造成負面影響。但兩年多來,疑賴論未消,疑美論高張。人民對賴政府能否捍衛台灣利益的疑慮日增,並且因「疑賴」而更加「疑美」。
美國在台協會前後任處長孫曉雅和谷立言都坦然面對疑美論,致力化解。孫曉雅雖稱刻意散播錯誤訊息,試圖讓台灣民眾對「美國的目標和意圖」感到困惑,是「讓人覺得不安的趨勢」;但她更指出,在民主社會,健康的懷疑論是有好處的,美國不會要求合作夥伴盲目跟隨、相信美國,美國相信夥伴應該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和擔憂。換言之,連美國都相信夥伴國應該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和擔憂,只有賴政府忠心捍衛川普政策,強調百分之百的晶片關稅「不一定不合理」。
賴清德不准人民疑美,人民卻因為無法信賴而更加疑美,疑美與疑賴激盪升高。賴政府要向美國再次表態,但為什麼要踩著淪為關稅慘業的百工百業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