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推動台美經貿協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927/web/

◆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環保署,還能保護台灣環境?
◆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泡泡裡掛羊頭
◆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推動台美經貿協定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推動台美經貿協定


2020-08-13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最近高調訪問台灣,政府沉浸於台美斷交後,最高層級美國官員訪台,台美關係處於史上最佳的氣氛中。不過在艾薩部長訪台之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賴海哲卻明白表示,台灣若是無法先解決長期存在美豬美牛進口貿易障礙的問題,美方不可能啟動台美貿易協定。這說法不但否定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多次提案要求啟動台美經貿協定的呼籲,也將台美經貿關係打回原點。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聲明,無疑是正式宣告在川普任內,台美經貿協定將不可能有任何進展;就連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在川普選舉陷入苦戰下,也不可能召開。台美經貿協定將留到下一任美國總統來處理。

TIFA 會議是台美間最重要的經貿諮商平台,自民國84年(1995年)首度舉行之後,期間也因種種原因並未固定頻率召開,不過在民國102-105年(2013年到2016年)每年舉行一次,在民國105年(2016年)10月召開第十次後即未再舉行。

民國105年(2016年)的 TIFA 會議,蔡政府剛上台不久,當時也信誓旦旦希望可以藉由 TIFA 啟動台美經貿協定。但是四年過去了,不但無法啟動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就連 TIFA 也已停開。這期間台灣不斷向美國表達儘速召開,甚至在美中貿易戰下配合美國制裁中國大陸,但還是未能如願。而在同一時期,美方已與多國展開 TIFA 會談,甚至還簽署經貿協定,卻把台灣排除在外。

美國貿易談判部門重視基本原則,任何國家必須在符合基本原則下,解決美國所關切問題後才有資格上談判桌基本原則主要是落實美國經貿政策立場,與實際經濟效應及影響力無關,更不容許被修改。以美豬美牛問題為例,美國認為台灣欠缺科學證據,違反國際規範的限制進口措施與美國基本原則相抵觸。

但是政府一開始就弄錯方向,平白浪費四年寶貴時間。政府最大戰略錯誤就是一再認為美豬美牛的貿易金額微不足道,台美經貿有太多其他合作互利的空間,要求美方開後門而不再繼續堅持。另外也期待美國將此議題在談判桌上解決,甚至嘗試用其他優惠利多措施來補償美方。這種「除美豬美牛外,什麼都可以讓」的態度,卻與美方「美豬美牛不解套,就無台美經貿協定」立場直接牴觸;所以台灣一直處於相對被動劣勢的情況;不但無法得利,甚至還兩頭落空。

對於台灣而言,開放美豬美牛是很難解決的政經問題,目前陷入執政黨必支持,在野黨必反對的惡性循環中。馬政府時期曾經推動解決美豬美牛問題,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強力杯葛,甚至還走上街頭抗爭,最後執政的國民黨內部意見分歧下而未能過關。當時若能開放美豬美牛,也許台美經貿協定已經到位。

如果蔡政府認為目前是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就應優先處理長期懸而未決的美豬美牛問題;但應切記即使未來美國總統選舉政黨輪替,也不會撼動美國貿易代表署解決美豬美牛問題是啟動台美經貿協定的先決條件,而非談判議題的立場

如果蔡政府自認第二個任期還是無法處理這個燙手山芋,除了應明確告知國人外,也應調整對美經貿策略。在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下,台灣對美國出口表現並不差,但主要貢獻來自零關稅的資訊電子類產品,其他美國非零關稅的產品,在主要競爭對手如韓國有自由貿易協定關稅減免的影響下,台灣在美國是節節敗退,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

台灣未來必須回歸現實,面對欠缺 TIFA 平台,沒有台美經貿協定關稅減免的加持下,降低對台灣出口衝擊;另外也應由促進投資及產業合作務實推動台美經貿,千萬不可重蹈覆轍,將推動台美經貿協定淪為口號,台灣沒有本錢再空轉四年。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泡泡裡掛羊頭


2020-08-13 00:2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左)昨參觀口罩工廠,對鏡頭比出讚的手勢。記者林俊良/攝影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高調訪台,兩國在訪團層級大做文章,刻意在中共門前演示親熱友好。儘管阿查爾指蔡為習,差點歪樓,但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特以中文表述台美關係「真朋友,真進展」,才是精髓兩個字遙送北京,只為川普的選情借東風

阿查爾以一介藥商說客進入川普團隊,並無醫衛專業。美國延誤防疫的戰犯中,他排名緊跟川普之後,早被切割在決策圈外。國務卿龐培歐替訪團加值,聲稱與台對話攸關美方防疫應對;但阿查爾空談全球公衛合作,隻字未提美國抗疫有何需要台灣之處,更未承諾缺藥、缺疫苗的台灣可獲美支持

衛生部長率團來台向北京踢館,只見花拳繡腿,外交引戰團雖有航母在東海巡弋造勢,戰場卻在美國本土的總統大選。中共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張牙舞爪看似接戰,另一手則趁機剷除香港親美勢力。虛實間,只有大國得失;無論台港,都只是強權攻掠的棋子。

川普選戰大打「反中牌」,上半年美中台在世衛議題混戰,台灣賣力配合落得白忙一場,現在又要協力救選情去戳中共小刀。靠美國支持連任的小英,不得不報恩李登輝已成歷史,生為台灣人依然悲哀

白宮以防疫合作之名吹送外交泡泡,蔡政府以外交之名,特許 VVIP 免除入境檢疫。兩國掛著防疫的羊頭,引來中共軍機飛越台海中線,置人民安全於何地。從這樣角度看政府人權,還真令人反胃。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環保署,還能保護台灣環境?


2020-08-13 00:2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公民團體上周末在中南部發起「反空汙抗暖化」遊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保團體和醫界最近發起中南部反空汙大遊行」,提出宣布氣候緊急、減碳改善空汙、訂定無煤期程等三大訴求。深為空汙所苦的台中市盧秀燕呼籲,中央必須回應台中市關掉中火兩部燃煤機組的決定,也要求民進黨支持台中市的減煤條例。對於中南部擴大的反空汙行動,蔡政府恐難裝作視而不見。

民間反空汙的聲音變大,主因有二:一是舊有的汽機車排放、工廠汙染問題迄未改善,反日益惡化;二是政府的能源政策目標和手段無法對應,綠能發電遲未提升,燃煤發電卻持續增加空氣的汙染。兩項因素交雜,使得中南部民眾對於空汙影響生活品質,感到愈發難耐。可議的是,環保署對於空汙防治環境保護角色錯亂,眼見台灣環境不斷受到危害,不僅毫無作為,還不斷阻撓地方的自救行動

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台中市府與台電中火的空汙大戰中,環保署屢屢站在排汙的一方為台電護航,對自己應盡的環保職責卻視若無睹。中市府曾以中火違規,陸續對其開出三張罰單;孰料,環保署不顧該案已進入訴願程序,直接運用行政權宣布撤銷台中市府對中火的裁罰,其霸道與粗糙歷來罕見。中央機關對地方政府的自治權毫無尊重,對台中市民承受的空汙之苦更毫無體恤。

為了遮掩能源政策的破漏,蔡政府不惜運用各種醜陋的行政手段,阻擋地方政府對台電的監督。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林佳龍在市長任內由議會通過的《生煤自治條例》,實施了三年多後,竟驟然由行政院悍然宣布將該條例撤銷」。原因無他,只因市長換成藍營的盧秀燕,地方法規就被判失效。如此視顏色而朝令夕改的政府,好意思譏諷中共專制?

不僅如此,中市府制訂的電力設施空汙排放標準草案》,也是監督台電排汙、逼迫中火更新設施的利器。但兩年多來,台中市府向環保署四度遞送草案,都遭環保署以行政程序刁難駁回。環保署的理由林林總總,忽而是「未依會商結論辦理」,忽而是「資料缺漏」。而所謂的會商結論」,竟是台電漫天喊價要求該標準配合中火設備改善時程,延後四年實施。試想,中火的排汙何止影響台中市民,包括南投、彰化、苗栗地區計七百萬人皆在內。環保署為遷就台電遲緩的發電更新,使出這種法令杯葛手段,要讓七百萬民眾多承受四年空汙之害,主事官員到底在想什麼?

對於環保署用盡手段包庇台電的作法,環保團體也大表不滿。環保人士最近舉行記者會指控,台電十年來有三百多筆空汙、水汙及廢棄物違規紀錄,環保署去年卻將有台灣環保諾貝爾獎之譽的環保專業獎章頒給台電而且,環保署長張子敬擔任副署長的十三年間,有長達十一年兼任台電董事;環保人士稱這種關係像極了「外遇」,使他成了台電的「門神」。

諷刺的是,護航台電的角色一向由經濟部扮演;從產業供電需要的角度看,縱難苟同但猶可理解。而今,台電的護航者,卻改由理當捍衛及守護國家環境安全的環保署充當;這除了環保署本身的角色錯亂,是否意味整個政府因政策虛弱而併發了結構性職能失衡

今年以來,台灣在反中掛帥防疫優先的大旗下,國家許多重要施政工作都被推到看不見的角落,環保正是失落的重要一環。除了空汙,最近陸續爆出了一些國土及環境危機例如屏東花費廿年栽種的平地造林樹海,傳出地方為了拚太陽光電」,申請將萬頃綠林全數伐除再如政府大肆鬆綁農地種電規定,造成太陽能板大舉攻占綠地良田,農地也遭到破碎化切割。在這些爭議中,人們都未聽到環保部門發出任何聲音。台電門神自居環保署,早已心不在焉,這還能保衛台灣的環境嗎

【重磅快評】小明、小小明、大小明 蔡政府切割超精微

◆  【即時短評】中共軍演 我有萬全準備?
◆  【重磅快評】阿查爾有沒有「白來了」?中共軍演給答案
◆  【重磅快評】陳建仁、陳時中不同調 疫苗政策聽誰的?
◆  【重磅快評】小明、小小明、大小明 蔡政府切割超精微

◆  【重磅快評】首戰即終戰? 馬或失言但不代表蔡必正確
◆  【重磅快評】防疫神話早歸零,陳時中以為還在神壇上?
◆  【重磅快評】談普亭疫苗帶酸 阿查爾實已承認美國慢了
◆  【重磅快評】阿查爾偶有口誤 飯店卻選得百分百正確
◆  【即時短評】兩國論後最戰雲密布的一天? 台灣應沉住氣







【重磅快評】小明、小小明、大小明 蔡政府切割超精微


2020-08-13 12:49  聯合報 /   主筆室
繼上月開放二歲以下小小明入境,今起放寬到六歲以下,但求學階段的大小明能否在九月開學前回台仍未確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今天起2至6歲持我國居留證的陸籍子女「小小明」可申請入境,共有532人符合資格,指揮官陳時中說會盡量促成6歲以上、正值求學階段的「大小明」趕在開學前回台;只是距開學只剩半個月,依蔡政府半年來的作為,「小明」父母們最擔心的是恐怕是蔡政府再度切割,終至切斷孩子的回台之路。

在陳時中一番「國籍選擇的承擔」的談話後,今年2月11日有2,000多名沒有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被阻於國門之外,從此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小明」,這些孩子起初不分年齡、性別、大小,統統被叫「小明」,個個返台無門,儘管他們的父母到處下跪、陳情,陳時中期間曾說他為此決定感到痛苦,但卻無助於改變他們返台無門的命運

在人道、疫情等因素考量下,僅管蔡政府清楚當初這道門關得不盡合理,但抗中當頭,就是不願髮夾彎,只得慢慢轉、慢慢彎,硬撐了快五個月,7月16日第一次開放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籍子女可入境,宣稱有100名「小小明」可以返台與父母相聚,但結果只有一人申請,這項「德政」,似未獲得太大回響。  

為免「為德不卒」之譏,蔡政府今天再開放2至6歲持我國居留證的陸籍子女「小小明」可申請入境,宣稱有532名「小小明」符合資格;看來,這次德政的規格要比上次大了好幾倍,應該要獲得多一些的掌聲才是,也可以讓陳時中的痛苦緩解一些,但決策官員不接地氣,不了解2至6歲的「小小明」其實大都有大人陪伴照顧,也沒有上學,其實沒有回台急迫性,蔡政府雖然把門又打開了一點,但會因此申請回台的「小小明」恐怕也不多。 

其實,真正的重點在於6歲以上、正值求學的大小明能不能在開學前回台,他們才是熱蝸上的螞蟻,他們已經被耽擱一學期, 如果再錯過開學日,是不是又要再耽擱一學期?孩子的父母要問的是,孩子能不能及時趕回來?可不可以繳費註冊?陳時中給的答案很保守「我們盡量能促成,但開放與否有錯綜複雜的判斷,需要逐步開放」,這又把小明父母的心懸在半空中。

何以如此?觀察這半年來蔡政府處理「小明」回台,一直用的就是超精微切割的技術,原來要處理的就是二千多名滯留大陸的陸籍配偶的子女,蔡政府對他們關門之後,又精心設計開了小門縫,於是就切割出來「幼小明」(2歲以下),結果是只有一人經由這個門縫回台。

經過一個月,蔡政府再觀風向,又把門縫開大了一些,說是有532名「小小明」(2至6歲)也可以回來,但門外還有一千多名真正急著回來的小明,我們不禁要猜,日後還會不會再切割分出「小學小明」、「國中小明」、「高中小明」...?說來荒唐,但蔡政府逢中必反,又有什麼事是做不出來?已是「準國人」的小明際遇尚且如此,5,000名選擇來台灣求學的陸生恐怕也要有心理準備了。  













【重磅快評】陳建仁、陳時中不同調 疫苗政策聽誰的?


2020-08-13 15:55  聯合報 /   主筆室
攸關全民防疫的新冠肺炎疫苗採購,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和前副總統陳建仁(右)各彈各的調。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昨天中午和前副總統陳建仁等人午宴,陳建仁表示台灣疫苗公司在疫苗研發相當順利」,他說政府如果知道國外有好的藥物,會盡早採購「部分疫苗」,讓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疫等高風險人員接種

陳建仁的說法並不是首見。早在今年7月初,陳建仁就提出過類似說法。他的「雙管齊下論」,是「醫護和防疫人員外購、一般民眾等本土疫苗」。而他所持的理由,就是「國內疫苗發展非常順利」。可是近一個月來,「本土疫苗發展順利謊言早已被戳破,陳建仁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禁令人好奇其動機、依據為何

舉一個例子,就可知道目前國內疫苗研發的進度落後到甚麼程度。三天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衛福部發布新聞稿,說國衛院的 DNA 疫苗經動物試驗證明具保護效果」。也就是說,國衛院的疫苗「通過動物實驗」。但動物實驗後,程序上應該還有三期的人體臨床實驗,目前國際上至少已經有五、六支疫苗已經禁如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或完成了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若以一期三個月計,本土疫苗的研發進度至少就慢了半年

衛福部和除了陳建仁以外的學者專家對此情況當然不會不知道,所以早在七月中旬,包括衛福部長陳時中在內早就已經宣布了三管齊下的疫苗取得策略其一是外購,其二是繼續研發,其三是取得授權生產而且外購是以1,500萬劑、涵蓋百分之六十民眾為目標,這和陳建仁說的外購疫苗讓高風險人員施打」,顯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由於陳建仁曾是副總統,又是綠營十分倚重的公衛權威,其論點顯不能以「一般專家個人看法」視之。於是第一個問題是:陳建仁的看法與衛福部相左,甚至是公開與陳時中相抗,未來政府的決策到底是聽誰的?

第二個問題是,當所有證據都顯示國內疫苗研發進度落後,陳建仁何以堅持「研發順利」,而且外購疫苗只限於讓第一線民眾施打,不顧一般民眾可能得等上一年才有疫苗可打的風險?近來有新聞指出,國內研發疫苗的藥廠對政府意欲外購」、「授權生產的政策表示不滿,認為這可能讓國內疫苗研發廠商的投資付諸流水陳建仁的看法,到底是為了維護民眾健康,還是本土疫苗廠商的利益

第三個問題是,在疫苗研發階段的政策錯誤,讓台灣幾乎確定喪失優先取得疫苗的先機。即使衛福部政策方向改成「三管齊下」,也不保證能及早取得疫苗。如果再有陳建仁這樣的人出來亂,是否會再讓疫苗政策再度陷入混亂?

這些問題,都有賴政府高層好好地出來說清楚。否則民眾、廠商到衛福部都無所適從,疫苗政策錯誤帶來的傷害,恐怕會更大。















【重磅快評】阿查爾有沒有「白來了」?中共軍演給答案


2020-08-13 18:53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在台訪問之際,中共戰機日前跨越海峽中線挑釁,空軍罕見以「飛彈全程監控」強硬立場,宣示驅離共機。 圖/國防部提供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同日來訪,先後離台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呼籲,「希望大家一起關心台灣的外交進展」,不要只在討論阿查爾有沒有把「蔡總統」喊成「習主席」,以及蔡英文有沒有當日本訪客的面「脫鞋子」。

不過,民眾顯然還是對「習主席」和「脫鞋子」比較感興趣;真正最關心台灣外交進展的,大概是中共

蔡英文提醒大家,「這幾天,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時刻」。好巧,中共軍方也宣布,近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並指責「個別大國」在涉台問題上消極動向不斷,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嚴重威脅台海地區和平與穩定。

事實上,阿查爾訪台之際,中共主力戰機就跨越海峽中線挑釁;中共官媒環球時報還稱,這顯然是對阿查爾訪台的清晰回應,也是對蔡政府配合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明確警告;美國將逐漸把台灣變成中美博弈的火藥桶,台灣將滑向被美國引爆的邊緣,失去對自我戰略的選擇能力。不過,台灣空軍也罕見地以飛彈全程監控的強硬立場,宣示驅離共機

阿查爾離台後,共軍又宣布近日「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這種儼然是三面合圍的想像,很容易讓人想到民國85年(1996年)的台海危機

當時中共進行的導彈演習,導彈落點就分別選在基隆和高雄外海解放軍海陸空部隊也在平潭島展開登陸聯合作戰演習還有消息稱共軍將攻馬祖外島,而我外島戎守的阿兵哥也都被要求寫好遺書備戰美國則派遣二艘航母戰鬥群部署到台灣東部和東北部海域,情勢一觸即發。

從民國84年(1995)延續到民國85年(1996年)的台海危機,是中共對李登輝訪美,以及李登輝總統選舉連任的回應。這次針對美國宣稱四十年來「層級最高」的閣員訪台,共軍不只南北夾擊,而把演習形容成三面合圍;也不只導彈試射,而強調要從實戰演練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至於美軍,阿查爾來台前,據聞美國航母和巡洋艦也在東海巡戈,而反潛機則在台灣南部海域現身;美軍前來為蔡政府助勢的軍容,顯然不及李登輝時代的兩艘航母壯盛,但台灣人好像也沒在怕的。

不過,當台灣的外交進展到成為美國抗中的棋子和川普競選的籌碼時,被綁上火線的台灣,還存在外交自主和戰略選擇嗎?難怪,雖然蔡英文希望大家一起關心台灣的外交進展,大家卻只為了該尊稱蔡英文為President Xi 或Presidency而吵成一團,都忘了追問阿查爾到底有沒有「白來了」;反正陳時中也不給問,只說這種問題「太白目」。













【即時短評】中共軍演 我有萬全準備?


2020-08-13 22:31  聯合報 /   本報記者陳熙文林河名
共軍宣布在台灣海峽軍演,圖為共軍驅逐艦演練發射干擾彈抵抗來襲飛彈。(中國軍網)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日前來訪,為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斷交後的台美關係立下新的里程碑。但阿查爾抵台之際,共軍殲十一、殲十型戰機就踰越台灣海峽中線;阿查爾甫離台,中共解放軍馬上宣布在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軍演。我國外交陸續有斬獲,但即伴隨兩岸危機升高,確實有賴政府審慎拿捏、因應。

無論中國軍方的挑釁動作是例行性騷擾,還是有意抗議,都顯示現行的美中台三角關係,一邊是台美友好,一邊卻逐步演變成鮮明的兩岸對立,跟美中對抗成為「等腰三角形」。

台美關係升溫,說明蔡政府的親美路線奏效。一方面我國的外交政策不斷向美靠攏,另一方面,台灣的親美態度,也符合美國現行對抗中國的外交方針。然而,這樣的台美蜜月期還能夠維持多久,仍是一個未知數。

首先,川普政府與中國的關係急速冷凍,未必與美國內部情勢無關。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當真是要推向美中對立的「新冷戰」局面?還是其實有意轉移美國國內焦點?不無可疑。一旦美國內部情勢回穩,美中關係也將回穩,台灣恐難再受到同樣重視。

其次,美國大選在即,一旦川普政府下台,美中關係恐怕要重新洗牌,政權輪替後的美國,勢必重新衡量「美中對立」是否當真符合美國當前利益。

台美關係縱使如蔡政府所稱「四十年來最佳」的友好程度,但台灣能否從中獲得實質利益,仍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誠然,「台灣旅行法」等利台政策近兩三年來一再出爐,但最具實質性的如台美 FTA 等,卻進展緩慢,未能有重大突破。

相對於台美關係被質疑「口惠實不至」,兩岸的緊張、衝突,卻有一觸即發之勢。亦即,政府一味親美之外,面對詭譎的國際情勢,更應有外交備案,以及兩岸對策。

與其一再強調緊盯中共軍演、呼籲國人不用過度擔憂,政府也該把兩岸關係的實情,對全民開誠布公。畢竟,民眾更想了解,政府能否充分掌握?有無萬全準備?

聯合筆記/看不到政府辦案外案的決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927/web/

◆  presidency當president? 黑硬辯為白 辯成朝野文化戰
◆  聯合筆記/看不到政府辦案外案的決心
◆  利益迴避法制 應合理化
◆  漫畫/夾縫中的小明人權
◆  夜市拚特色 國旅更有感
◆  嚴審陸資 可別擋了正常外資
◆  阿查爾的口誤 人在台北,劍指北京
◆  中市打破慣例 廉署破壞制度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看不到政府辦案外案的決心


2020-08-12 23:09  聯合報 /   林修全
調查局搜索時代力量前主席徐永明住家時,在保險箱找到三百萬元現金,徐稱是向一名部會首長「借貸」,可能爆出案外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集體收賄案,不斷爆出案外案,現在就不知檢調敢辦到哪裡?民進黨政府的決心有多大?

因為 SOGO 案、殯葬業者關說案,藍綠立委都有人遭到收押禁見;不過,檢調監聽過程中,發動搜索取得更多證據時,以及約談相關人士後,持續傳出案外案,何況整起案件已經蒐證一年多,接下來恐怕還有更多的未爆彈。

截至目前為止,浮上檯面的案子至少有兩件,首先是這次發動搜索前,包括前太流負責人李恆隆、立委蘇震清和前立委陳唐山等人都疑似事先收到風聲,不僅如此,捲入殯葬業者關說的立委趙正宇,也疑似有人提前通風報信。

另一起案子,是在立委徐永明的保險箱找到三百萬元現金。根據徐永明的供述,他是向一位重量級部會首長「借貸」而來,還說借款當天台數科董事長也在場,這使得辦案人員懷疑是否與台數科申請新聞台有關

案子愈滾愈大,牽扯的人愈來愈多,層級彷彿愈來愈高,但檢調真能完全不設限繼續查辦?執政黨會讓這把火永無止盡的延燒嗎?還是會展開損害控管?綠營人士只辦到蘇震清的那條線為止?

外界會有這樣的質疑,並非毫無根據。因為疑似接到通報的人,多數是和綠營友好的人士,所以在檢調行動前,陸續有湮滅證物、勾串的情事。檢方現在已經分案調查,要追查到底是誰事先通風報信,涉嫌洩漏偵查秘密。

至於可能洩密的人,除了辦案人員、檢察官以外,會知道偵辦案內容的人士,就是這群人的長官,這些長官或辦案人員若為了討好綠營人士,也會刻意將消息給對方,如此官官相護下,恐怕最後不會有答案。

另一個案外案,是疑似涉及到中央政府內閣官員,還牽扯到台數科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雖然相關單位和當事人都出面澄清或否認,但這部分是來自於徐永明的說詞,一旦辦案人員查到更多證據,衝擊層面將更大,民進黨形象重創也會更深。

現在就看檢調單位能否一步步抽絲剝繭,讓真相水落石出,但就怕辦案人員揣測、奉承上意,投鼠忌器,不敢大刀闊斧偵辦;畢竟到目前為止,看不到政府有整頓肅貪的決心。












presidency當president? 黑硬辯為白 辯成朝野文化戰


2020-08-13 00:08  聯合報 /   朱立安/教(嘉義市)
蔡英文總統(右)日昨接見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左),阿查爾表示,此行要傳達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的強力友誼和支持。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官員來台,致詞時「意外發音失誤」,在網路引發議論。第一時間,某大學教授、畢業生和網紅學生都跳出來,硬要把失誤從黑的辯成白的。網路時代報應快,官方公布講稿,那些人又忙著刪文、封鎖不同意見、藏進同溫層安全泡泡。

從教育第一線觀察,英語輔導團老師、學政雙棲的外交官和所謂的文化人物,都很入政治戲。那些人上位,本來就不靠分辨英語重音輕音、長音短音的專業能力。學生們不見得如某些老師勤於自我經營,或有什麼政治心眼,但是看看他們接觸哪些報導、哪些網紅累積按讚最多,就知道反智傾向帶壞小孩,並非危言聳聽

舉例來說,若今天有學生把 presidency 當 president 用,為師者有勇氣指正學生嗎?或乾脆配給學生一個願意指鹿為馬的老師?而對於單純是非就不肯面對,讀碩博士寫論文,難道不會想走一條有學閥、官閥相挺取暖的終南捷徑?

」,在新世紀太奢侈。無厘頭鬧劇一個接一個,民眾都上癮。也許大家對於新聞專業的定義太寬鬆,去媒體網站,被演算法推上來的熱門新聞,大多像低級的馬戲怪奇秀。等倒垃圾的鄰居串門子殺時間打屁題材,也進到所謂「名家」論壇,無須反思或識見,先畫出敵對陣營,敲邊鼓的嘍囉自然會聚攏。透過打手操弄,陰謀論、意識形態、假知識、網路混戰極大化了。

假專業與雄辯被包裝猶如第一手真理,若手法再細緻一點,編出幾件散發英雄光芒的國王新衣,不難預見民主會成什麼樣,美國川普政權就是例子。

總之,官來了官走了,台灣沒撈到好康,也未誠心冒國際鄙視去支持川普退出各跨國組織。倒是,真相沒愈辯愈明,辯論卻更幫派,成了掌權與在野兩者的文化戰。這個社會面對更博大艱深的命題,真理將遙不可及。













利益迴避法制 應合理化


2020-08-12 23:10  聯合報 /   陳清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據報載,政府標案爭議頻傳,對於涉嫌違法未利益迴避的評委參與評選,導致政府採購標案評選結果可能顯失公平,在法制上應如何規畫防杜此一利益衝突問題,值得我們關心。

在現行法上,政府採購法第九十四條授權訂定的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訂有利益迴避規範,該規則第十四條規定:「本委員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辭職或予以解聘:一、就案件涉及本人、配偶、二親等以內親屬,或共同生活家屬之利益。二、本人或其配偶與受評選之廠商或其負責人間現有或三年內曾有僱傭、委任或代理關係。三、委員認為本人或機關認其有不能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四、有其他情形足使受評選之廠商認其有不能公正執行職務之虞,經受評選之廠商以書面敘明理由,向機關提出,經本委員會作成決定。」

其中利益迴避的條款,相較於行政程序法第卅二條利益迴避規定,更為寬鬆,導致容易有利益輸送之虞而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利益迴避條款,相對於德國行政程序法的立法例,也顯現較為寬鬆的作法,因此容易有利益衝突的委員參與評選的現象故建議應檢討修正上述審議規則利益迴避規定

其次,現行法對於違反利益迴避參與評選的違規行為,只有參與投標者可以提出異議,加以糾正。但參與投標者未必知悉利益迴避事由,故常無法及時提出異議,而導致縱容違規行為的發生。因此,建議如果評選委員違反利益迴避規定時,應有相當年限禁止擔任評選委員的停權規定

同時,因為評選委員違反利益迴避規定,也可能損害公共利益,形同變相「內線交易」,因為評選委員違規而使特定廠商獲得不當或不法利益,建議可參考行政罰法第廿條追繳不當利得,或證交法內線交易規定,規定應追繳得標者所得的不當利益,或者該項評選決定,應以有重大程序瑕疵、明顯影響公正評選結果為由,以撤銷評選或應予以廢標方式處理,重新進行合法的評選程序,以維護公平公正之採購程序

此次採購標案爭議,也有部分委員參與評選次數數量龐大,超出一般社會經驗上的合理範圍,令人有偏頗疑慮,故建議有關評選委員每年度參與評選之案件,應有「總量管制」之合理規範,以免少數人壟斷政府採購評選公權力,而有壟斷政府標案,違反行政中立法之嫌。以上均涉及相關法令合理化的檢討修正,也涉及政府用人哲學,是否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政策方向問題。














夜市拚特色 國旅更有感


2020-08-13 00:15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最新公布的「台北台中米其林指南2020」中的「必比登推介名單」,台北共計54間入圍,包括7間新進榜,華西街就以昶鴻麵點、源芳刈包拿下2個席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次米其林餐廳名單公布,都能夠讓業者及消費者有些期待,能在台灣品嘗到在地的美食。這次也是首次加入了台中的餐飲品牌,也讓台北、台中兩地的觀光可以藉由品牌推薦的光環,帶動當地的消費商機。

若是以台灣過去的旅遊客群來說,對於國外旅客及陸客觀光景點、交通選擇、住宿需求及餐飲品質,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四個元素。但從國內的旅遊市場來看,餐飲的重要性可以說更甚於其他項目。但從已經公布的必比登推薦名單可以發現,相較台北有不少入選的品牌是屬於夜市或即時性的美食,台中仍偏向街邊店,甚至台中雖然擁有逢甲、一中等眾多知名夜市,卻在推薦中很少看到。

或許我們可以說那是評選者的口味偏好,但以筆者在台中生活經驗,台中近年來夜市或許是因為過度迎合國際觀光客的偏好,很多夜市有越來越像的情況,雖然也曾有滿多特色餐飲,但筆者這十年間的消費經驗,退步變質的品牌也不在少數。

國內的餐飲品牌因為在像王品、瓦城甚至許多國際連鎖餐飲的進駐後,其實消費者對於基本的品味都有一定提升,而像台北發跡的鼎泰豐、上海鄉村、彰化的品八方,都可以說是其他縣市的消費者也會前往的品牌。

因此,要更進一步提升國內觀光客「跨縣市、增加天數」的旅遊升值,透過夜間經濟來填補晚上的消費服務,或是更在地化的餐飲,才有創新的空間。畢竟許多連鎖餐飲品牌在各縣市都有,消費者跨縣市的需求自然會以嘗鮮及獨特為重要選擇。

台灣曾經相當強調「夜市經濟、庶民小吃」,對於不同縣市的消費者來說,若是能在獨特氛圍及完整主題規畫下,體驗各地的夜市氛圍,自是能創造新一波國旅商機;當就算是小吃或是銅板美食的品牌業者,也願意用心經營餐飲的品質及品牌,才能真正提升消費者的期待感,也才不會出現失落感。













嚴審陸資 可別擋了正常外資


2020-08-13 00:10  聯合報 /   黃健群/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經濟部長王美花抛出,因應港版國安法通過,經濟部將修法加強審查「陸資」,並預告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搜集各界意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美中對抗日益升高及港版國安法通過的大環境下,政府將修訂「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嚴格規範陸資來台。此舉雖可遏止陸資來台「洗產地」,但卻可能讓兩岸經貿紐帶進一步斷裂。

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陸資來台政策受政黨立場影響。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已規畫開放陸資。民國90年(二○○一年),政府召開經發會達成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共識;民國91年(二○○二年),因應台灣加入WTO,政府規畫分兩階段對陸資開放;民國92年(二○○三年)十月,陸委會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陸資來台採取許可制。但即使如此,由於政黨立場,所以台灣並未實質開放陸資。民國97年(二○○八年)以前,例如青島啤酒、洽洽香瓜子、成都譚魚頭、北京同仁堂、阿里巴巴等陸資,都是以總代理外資方式迂迴進入台灣

國民黨再次執政後,民國98年(二○○九年)四月,兩岸兩會南京會談達成陸資赴台投資共識,自此,兩岸進入雙向投資時代然而,根據經濟部統計,自民國98年(二○○九年)迄今,來台陸資共一,四二七件,投資金額僅廿三.三四億美金;和同期台商投資大陸將近五千件、投資金額超過九百億美金相較,呈現高度不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兩岸互信不足,陸資來台往往引發政治聯想。特別是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引發的反陸風潮,讓大陸認為台灣社會並不歡迎陸資,因此陸資卻步;再加上現行法規對陸資來台仍有許多限制,以致陸資來台政策成效有限。

事實上,由於陸客陸生只是短暫停留,陸資卻是長期留在台灣;因此,對陸資來台,台灣社會一向有相當兩極的看法。支持者認為,從戰略高度來看,陸資來台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但反對者認為,陸資不但影響國安,也會造成關鍵技術外流,衝擊經濟安全。兩種論述,各自成理。然而從大方向看,兩岸維持一定的交流有助於兩岸關係穩定;但陸資來台是利或弊,則必須依不同產業或個案檢視。

此次政府從嚴審查陸資,有幾個問題須注意:首先,資格認定方面,由於資本全球流動,外來投資是否含陸資成分越來越難認定;政府要如何避免為了嚴審陸資,而阻卻正常外資?其次,政府大力推動台商回流,赴陸多年的台商在大陸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若要申請回台,依現行法規是被認定為「陸資」,政策上如何解套?最後,若要從嚴審查陸方黨政軍色彩的投資案,依大陸現行黨管一切體制,此舉是否等同禁絕所有陸資?

總的來說,對陸資採取「被動防守」策略下的嚴審,不僅徒增政府的行政人力成本,更容易陷入治絲益棼的景況。此外,陸資來台政策仍有許多問題待釐清,包括已開放來台的一千多家陸企及在台陸籍人員該如何對待?後續該如何處理?更重要的是,面對陸資,乃至陸生、陸客,政府應有更宏觀的戰略;「聞陸色變」思維下的「與陸禁絕」,相信絕非台灣最佳利益。











阿查爾的口誤 人在台北,劍指北京


2020-08-12 23:59  聯合報 /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口誤把蔡總統講成習主席。圖/翻攝總統府直播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率團來台訪問,他在致詞時誤將「蔡總統」(President Tsai)念成「習主席」(President Xi),現場聽眾為之愕然。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阿查爾部長的「失言」,其實反映出當前川普內閣的共同焦慮:如何利用猛烈攻擊中共的策略,來挽救川普一蹶不振的選情

阿查爾跟衛福部長一起見證簽署「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台灣的「崇美派」向來是把美國當作是「先進國家」的典範。就當前兩位部長最該擔心的新冠疫情而言,不論是確診數,或是死亡數,美國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先進國家」,可惜這樣的「典範」,實在叫人不敢恭維。

阿查爾誇口說,川普宣布啟動的「神速計畫」,可望在年底之前開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記者問他是否可以給台灣的人民使用?

他立刻「顧左右而言他」,不作正面回應。

這麼說來,阿查爾的這趟台灣之行,豈不是「白來了」?這倒未必盡然。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其名著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早已指出:中共是擁有核子武器的大國,並不是像伊拉克那樣的好欺負,所以美國不敢打所謂的「預防性戰爭」。在生產鏈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制裁必然是兩敗俱傷,所以也不能過度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對付中共的上策就是「挖牆腳」,利用其境內或是邊界的反對勢力,替他打「代理戰爭」。

從這個角度來看,阿查爾千里迢迢的率團訪問台灣,其實目的即在於此。白宮前安全顧問波頓曾經在書中爆料:川普親口說,中國像是他面前「堅毅」的原木辦公桌,台灣則是他的「筆尖」。他派阿查爾到台灣,只是拿「筆尖」戳一下辦公桌而己。

阿查爾銜命訪台,對於自己的任務當然心知肚明。他「人在台北,劍指北京」,因為他念念不忘的是「習主席」,所以會有這樣的口誤。蔡英文當然是恬然不以為怪,因為她知道:阿查爾不遠千里而來,絕對不會是只來這裡「撩一下」而已。從美中對抗的戲碼來看,連台好戲還在後頭呢!













中市打破慣例 廉署破壞制度


2020-08-12 23:10  聯合報 /   葛傳宇/國際組織會籍認證委員(台北市)
台中市長盧秀燕(中)對政風處長人事案動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政府政風處長人選爭議,有權任命的法務部廉政署和被動接受的台中市政府雙方僵持。說穿了就是不爽,也就是情緒之爭。

兩年多前,廉政署推薦交通部時任政風處長接任台中市政府政風處長;市長則屬意現任副處長直升。雙方僵持不下,一直沒有派任。現在廉政署沒經市長同意,就直接發布處長人選,這口氣台中市政府當然吞不下去。

其實兩年前上述兩位可能接任的人選都很有口碑。當時如果廉署和市府雙方各退一步,廉政署把副處長派往其他縣市先歷練一下,台中市也先接受廉政署的推薦人選,兩年後的今天,前述先上任者已屆齡退休,以他的幹才說不定有可能被聘為台中市政顧問,後面較年輕的這位,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回任並調升台中市政府處長

依據政風人事慣例,簡任十三職等的六都直轄市政府政風處長不可以直接內升的。台中市府如果打破這個慣例,不僅以後人事關說後患無窮,且可能變相鼓勵日後地方首長培養子弟兵,破壞侵蝕政風人員的肅貪職能。

廉政署犯的錯誤更嚴重,因為率先破壞制度的不是台中市政府,而是廉政署。小英總統第一任任期內,曾發生桃園市政府政風處長出缺,廉政署推薦幾位人選都被打槍,而地方首長遲不表態要誰接。當時廉政署長數度拜會桃園市長,都無功而返,延宕了九個多月,後來不得不派任首長屬意的人選,而且還是從考試院直接跳升,跌破了許多政風人員的眼鏡。如果桃園市政府可以,為什麼台中市政府不可以?這就是破壞制度的惡果

政風圈還盛傳黨內某派系關說很有用。數年前有高階政風人員抱怨,明明廉政署內設有人審會。但是遇到特殊個案,人審會委員被個別找進辦公室耳提面命,打破了同一個職位應有數位候選人的慣例,「長官都這麼暗示了,我們能說不嗎?」

此外,數年前表揚模範廉政人員,廉政署內某位獲獎人平日行事作風備受爭議。以上傳聞,對於政風人員的士氣打擊可想而知。

盧市長鄭署長都是以圓融和善著稱,很難想像兩個好人會起衝突。過去廉政署首長帶頭破壞制度的惡果現在由他們承擔,說起來有一些委屈。然而政風的人事升遷,攸關國家廉政建設的優劣

台灣既然立法通過要遵循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就有必要確保反貪專責機構的獨立性。全國三千多位政風人員都在看首長們如何運用智慧,透明公開方式,確保人事制度公平政風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