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虛矯新南向:觀光的「千萬」迷思
.聯合報黑白集/《促轉條例》也造假?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2017-12-30 02: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秀出簽署好的美國稅改法案。 路透


經過數月以來的政治折衝,美國國會在上月底通過了眾所矚目的稅改法案,川普總統更搶在耶誕節前簽署,為美國送上耶誕大禮。基於美國的經濟地位,其國內稅改必然會有國際效應,台灣更是受影響最直接的對象,必須儘早評估,研提因應對策。
本次美國稅改重點,主要在個人與企業所得稅改制,調降稅率並修正各類扣抵規定,其中又以企業所得稅改制最受關注,因為美國不但一舉將企業所得稅率從35%驟降至21%、擴大資本投資費用化之範圍,同時還將課稅基礎由「屬人主義」(全球所得制)改為「屬地主義」,未來僅美國來源的所得才需納稅;企業海外所得原則免稅,海外附屬公司的股利也免稅。又為鼓勵企業匯回過去累積且停留境外的盈餘,本次稅改納入一次性的盈餘匯回稅:海外盈餘為現金者稅率為15.5% 其他資產的稅率為8.0%。
以上的改革對台灣有利有弊。在利多的部分,美國稅改後,各界期待能帶動民眾與企業的消費與投資等需求,同時因擴大資本投資的抵減鼓勵,亦有助於提升生產力等供給面效益,使得未來幾年美國經濟看好。由於台灣(及各國的台商)出口表現一向與美國經濟活動高度連動,因此在稅改能刺激美國經濟的有效期間內,台灣都會是最大的受惠者之一。
然而「台商」受惠不等於「台灣」受惠。首先稅改會吸引美國企業海外資金;按英國金融時報統計,海外現金部位最高的前五名美商,分別是蘋果電腦、微軟、思科、Alphabet (Google母公司)及甲骨文,都跟台灣高科技產業淵源很深。當其重新考慮全球資金布局時,無法避免對台美未來投資及產業合作造成影響。再者,美國稅改也可能會帶動全球及台商資本加速流向美國,包含擴大對美國的投資,以及將第三國盈餘匯入美國。對產業外移嚴重,投資動能不足的台灣而言,其衝擊絕不可輕視。
特別是在主要國家可能用降稅對抗美國稅改的資本磁吸效應之際,我國卻正在推動調高營所稅率至20%。這個稅率看似低於美國,但美國對企業所得已改採屬地主義,我國仍為全球所得制,台商海外所得匯回後要被重複課稅,因此總租稅負擔可能顯著高於美國,進一步惡化資金流向美國的程度。然而若台灣要加入降稅競爭之列,在營所稅佔整體稅收23%的情況下,對稅收乃至於經濟發展又會造成「逐底競爭」(race-to-the-bottom)的問題,不可不慎。
本次稅改另一個重點,是納入所謂「稅基侵蝕反濫用稅」(Base Erosion Anti-abuse Tax, BEAT),意圖改變跨國公司移轉訂價的問題。以專利權為例,過去美商常將專利權登記在當地稅率較低的海外子公司名下,美國母公司需要付費給海外子公司才能使用。這筆費用在美國可以扣抵,而收費的子公司也因當地稅率低而可少繳稅,藉此降低該集團的全球租稅負擔。
本次BEAT則規定未來美國公司收取外國企業智財授權費之收益,所得稅率僅為12.5%,低於正常21%,以誘使美國企業停止移轉訂價行為。由於BEAT有抑制美商將企業活動移轉境外的效果,對未來台美產業合作及台商布局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不過這個規定有爭議,因為BEAT的優惠稅率只適用於來自境外的授權收入,因此歐盟認為此一機制等同於獎勵出口的補貼,有違反WTO規則之嫌。
在全球資本、技術高度連結的時代,蝴蝶都能引起巨大效應,何況是號稱史上最大的美國稅改。中國大陸對我們的磁吸尚未停止,又來美國稅改這個大磁鐵;東西夾擊,政府豈能沒有危機感!


聯合報黑白集/《促轉條例》也造假?


2017-12-30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中科院舉行總統府年終媒體茶敘。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促轉條例》到底有幾個版本?現在,出現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
民進黨強行通過的《促轉條例》,用「斷代法」排除了原住民;民進黨發言人吳思瑤上原民台解釋,原住民的轉型正義「年代久遠」,不在這次促轉中。但蔡英文主持原轉會議時卻說,《促轉條例》沒有排除原住民。這是《促轉條例》存在不同版本,埋伏了一般人看不見的隱藏條款?或是立法院學了國安局「造假」國安情資的手法,送給總統假的《促轉條例》?
蔡英文說,曾受人權侵害的族人,都可以在促轉會成立後依法聲請調查。蔡英文玩的,是「白馬非馬」的語言遊戲。除非蔡英文心中懷有「原住民不是國民」的潛意識,否則任何國人在威權時期受到侵害,本來就有聲請調查的權利。
然而,原住民所要討的轉型正義,卻不是《促轉條例》的狹隘規範所能涵蓋。在去蔣、去中、媚日的思維下,《促轉條例》排除了日據及更早期的適用;原住民被掐頭去尾,不能為祖先討公道。
蔡英文說,原住民族在不同政權統治下,承受過不同的痛苦及差別待遇,都是原轉會致力解決的課題。然而,促轉會有立法依據,原轉會只有一份蔡英文核定的設置要點;原轉會哪有強制調查、搜索、扣押、沒收權力的威風?
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曾高呼「去你的」,痛批《促轉條例》切割原住民的轉型正義。現在,她也許還想再罵一次!


聯合報社論/虛矯新南向:觀光的「千萬」迷思


2017-12-30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來自新加坡的陳姓女子(前排右四)成為今年第1000萬名外籍旅客,獲贈華航機票等禮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前不久迎來了今年第一千萬旅次,觀光局敲鑼打鼓送出大禮大肆宣傳,並歸功「新南向」政策奏效。總統府也說,是政府政策得宜及業者努力的結果;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更發豪語,要朝來台旅客兩千萬、三千萬人次努力。不過,官方喜不自勝,業界卻相當冷感;上熱下冷的兩極反應,戳破了「千萬觀光大國」的假象。
不妨看看另一組數據。來台旅遊人次從二○○七年的三七一萬一路攀升,到前年首破千萬,達一,○四四萬人次,去年更增至一,○六九萬人次。然而,觀光外匯從前年創了四千六百億元高峰,去年減至四千三百多億,今年數字恐再下修。
另一組更有感的數字是,來台旅客人數上升,但平均每人每日消費卻反向下滑。二○一四年平均數還有二二一美元,前年降至二○七元,去年再降至一九二元,今年恐繼續下滑。停留天數同樣連三年遞減。
觀光旅客人次達標,觀光外匯卻呈現縮減,觀光消費則持續下滑。簡單的數字,說明了業界與民眾無感的原因,也揭露了新南向政策的虛矯。尤其,政府為了拚旅客量,不惜棄守「對等互惠」與「國境安全」原則,敞開國門,免簽大放送,甚至撒錢補貼衝數字。因此,觀光達標的背後,是國境安全疑慮倍增,毒品販運也跟著新南向前進,引發鄰國不滿;甚至「假觀光、真打工」已達集團化作業規模,成為填補台灣茶園、農場缺工不可說的秘密。
我們不妨反思一下:追求「千萬觀光大國」的目的何在?從馬政府以來,「千萬觀光大國」成為施政目標,開放陸客後,不論觀光外匯及來台旅次都飆速上升。但是,在看似光榮的表象下,卻讓台灣觀光環境體質缺少檢視的機會,觀光軟硬體多年不見提升。近幾年觀光宣傳預算不少,卻偏向淺碟化,熱鬧有餘深度不足,大抵是砸大錢請國內外明星宣傳代言,重點常不脫「吃」。然則,台灣的觀光優勢只有夜市小吃及銅板美食嗎?
台灣觀光的利基是在文化與生態,但主政者不是欠缺思維,就是閉門造車。不少歐洲國家將文化觀光財發揮到極致,靠著老祖宗「遺產」,每年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台灣也有許多享譽兩岸及國際的名人故居,觀光局若能與文化部合作,將他們的在台足跡串連成旅遊套裝行程,結合歷史與人文風光,透過故事行銷,增加觀光深度,都能讓旅客願意一來再來。可惜,觀光局只知拚人頭業績,文化部只顧搞促轉,除地方政府偶有推動,不見中央有系統地規畫。
至於生態旅遊,交通部長賀陳旦上任時就說觀光不該停留在「衝量」,指示要發展綠色觀光生態旅遊。過去一年,觀光局看似推了不少以生態為名的遊程,卻往往流於瞎子摸象,甚至反其道而行。從官方到業界,對於生態旅遊的內涵──尊重、永續及社區分享,一知半解。許多業者以為,帶旅客潛水、看海底生態就是生態旅遊,卻沿途喝瓶裝水、踩踏潮間帶,也未能結合社區解說員,讓社區得以受惠,達到共榮雙贏,甚至可能因為人數暴增而變成環境災難。
此外,觀光局推動的生態旅遊,仍習慣在現有國家風景區中找景點,連「新瓶裝舊酒」都稱不上。既要推動生態旅遊,就應擴大結合保育相關主管單位如林務局、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等,找出台灣最有深度與價值的生態景點,而非關門憑空想像,把路愈走愈窄。
近年旅遊業界流傳陸客的一句話,不來台灣,「一輩子後悔」;來了之後,卻是「後悔一輩子」。這雖是戲語,卻道出台灣觀光困境。推動觀光,不應落入數字迷思,而應思考厚植與加值觀光內涵,才能讓綠色觀光財源源不絕。老用「千萬觀光大國」自我沉醉,除供新南向吹噓外,只會讓台灣觀光走入死胡同。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即時短評】別快跟勞工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即時短評】調整選舉戰力 蔡壁如還是柯文哲左右手
.【重磅快評】2018年三大國際新聞猜想
.【重磅快評】南機場難如登天 柯市府難道是騙子?
.【重磅快評】護照出包罪無可赦 斷交倒顯得雲淡風輕?
.【即時短評】環保限產令風暴 台商惡夢重演
.【即時短評】誤認國門事件 外交官推諉卸責醜態畢露
.【即時短評】饒吳政壇恩怨 糾纏2018年台東縣長選舉?
.【重磅快評】黃志芳人走茶涼 小英疊床架屋要安插誰?
.【重磅快評】柯P大禮送不成 只怪鄭文燦太精算
.【重磅快評】紫爆空汙 元旦全台戴口罩來跑馬拉松
.【重磅快評】指鹿為馬5小時 外交部想誆誰?
.【重磅快評】政府斷線了!趕快搶購成人紙尿褲
.【重磅快評】勞工、想想孰軟?小英平安夜對勞工的背叛
.【即時短評】陳菊將卸任 誰來接棒競爭激烈
.【即時短評】反勞基法修法遊行與失蹤的蔡英文
.【即時短評】鴿派獲勝 婦聯會一息尚存?
.【即時短評】擴大限塑政策後 恐還有一段陣痛期


.【重磅快評】小英和北檢都有轉身就走的「謙卑」背影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2017-12-30 16:08 聯合報  主筆室

外電報導,南韓海關上個月扣押一艘香港貨船,疑似偷運石油油品到北韓,租用這艘貨船的,是台灣在馬紹爾群島註冊的公司。由於茲事體大,總統府和外交部昨天均有回應。府方說這家公司不是台灣所屬公司,外交部則說「對案情有所掌握」,但不便說明。府的輕描淡寫,以及外交部的避重就輕,令人對整起事件產生更多疑惑。 聯合報系資料照



外電報導,南韓海關上個月扣押一艘香港貨船,疑似偷運石油油品到北韓,租用這艘貨船的,是台灣在馬紹爾群島註冊的公司。由於茲事體大,總統府和外交部昨天均有回應。府方說這家公司不是台灣所屬公司,外交部則說「對案情有所掌握」,但不便說明。府的輕描淡寫,以及外交部的避重就輕,令人對整起事件產生更多疑惑。
府方說這家公司不屬台灣,顯然是想要外界把這起違法偷運事件和台灣脫鉤。那麼問題來了:南韓媒體直接用「台灣公司」稱呼這家公司,請問總統府和外交部要不要澄清、要不要更正?又外交部吞吞吐吐,只說「掌握案情」,但假如真的與台灣有關,又有甚麼不能進一步說明?外交部在顧忌甚麼?
經過媒體抽絲剝繭,這家公司的輪廓已經漸漸分明,應是位於高雄的台灣商人登記在馬紹爾群島的公司。看到「馬紹爾群島」,國人應該就覺得恍然大悟。馬紹爾是我國友邦之一,不少台灣遠洋漁業均登記在此,案情真相如何以經不言可喻。
雖然我國是北韓主要的貿易往來國之一,但自從北韓不斷試爆核武和聯合國通過制裁以來,我國上自蔡英文總統,下自外交部和駐美代表,無不表示譴責北韓並配合國際制裁行動;其間原因,除了「履行國際義務」外,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國際戰略思考。美國現在最頭痛的,就是北韓問題,台灣在這個議題上向美國「輸誠」,也是合理選擇。但這些承諾,當然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說了卻做不到,比不說還糟糕。
結果「全力配合聯合國決議」言猶在耳,就發生走私油品到北韓還被活逮的消息,這證明所謂的「全力配合」,只是官話。「這家公司並不是台灣所屬公司」的說法,則是根本把國際社會當笨蛋。
這個事件凸顯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國對所謂的「國際義務」到底有多少履行的誠意。如全球減碳,蔡政府也是信誓旦旦說要遵守,但結果卻是燃煤發電越來越多,人均排碳量名列全球前茅。政府的思考,似乎只是把履行國際義務當做「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手段,至於是不是要履行,還是得看自己的意識形態。
好在減碳議題美國老大哥川普也不重視,蒙混過關不難;制裁北韓卻是川普念茲在茲的首要之務,蔡政府的國際戰略已經從過去的美中台三方平衡變成對美傾斜,此次爭議若沒有好好處理,外交風暴不是不可能發生。假如還是想把國際承諾當做出口轉內銷的籌碼,類似問題只會不斷發生。

【即時短評】別快跟勞工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2017-12-30 12:11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報系資料照



除非是和平分手,雙方言明好聚好散,幾乎世上每一對情侶要分手的時候,總有一方是處於狀況外,連挽回都不懂得挽回,非得要離開的那一方鐵石心腸的拒絕才明白緣分已盡。
針對勞基法修法、有條件鬆綁7休1,民進黨政府的態度強硬,已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近來就算勞團數度走上街頭也難以讓民進黨回心轉意,傷透了不少過去把民進黨當作戰友的勞工朋友的心。
然而,眼看民進黨就要與勞工分道揚鑣、向右派靠攏,一去不回的時候,總統蔡英文卻在年終談話時表示,外界若單以一次修法來定位民進黨跟勞工關係的翻轉,有一點不公允。顯然兩者的關係正面臨終結,蔡英文還在狀況外。
行政院長賴清德就任後,拚經濟的態度明顯,固然值得肯定,但做法卻像是在追求一名新對象,獻盡殷勤,對於資方的要求不遺餘力,對勞方的照顧卻是極盡推託之能事。
現在民進黨的角色似現代陳世美,得到政權後便貪圖當駙馬爺的榮華富貴,冷落廣大勞工的權益,讓勞工無辜淪為秦香蓮的角色,但民進黨變心的同時好像又希望可以腳踏兩條船,強說自己仍跟勞工站在同一陣線,以為強辯就能讓勞工繼續無怨無悔的支持。
可是政府既然可以對勞工無情,勞工又為什麼不可以對政府無義?既然已瀕臨分手時刻,民進黨若想勞工持續相挺,至少也要懂得挽回,否則一意我行我素,不給修法任何調整的下場,就是明明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回顧與前瞻/民進黨執政20年? 獨大更易分裂
.綠色政績 只見陳抗與茫然
.治國有夢想 說到能否做到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文化高於政治 日韓慰安婦不會終結
.生活都不夠 買股一定賺?
.護照出包究責 何必無限上綱
.無助選校 新生註冊率給誰看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蔡佩芳

安倍將以他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大陸的「一帶一路」,做為日中合作新基石。圖為安倍(左)與習近平去年在杭州廿國集團峰會會面。 路透資料照片



二○一七年到尾聲。回顧過去一年台日間發展,亞東關係協會交流協會雙雙正名、日本首度現任副大臣等級訪台、雙方簽署關務合作協定,可共同打擊犯罪,名、實都有些收穫。但迎向二○一八年,台日關係卻沒有更樂觀的條件。
安倍對中政策的調整,有跡可循。過去,日本面對中國大陸倡議的「一帶一路」帶有更多猜疑與防堵,但現在已轉向正面看待合作空間,開始爭取安倍「印度太平洋戰略」與習近平「一帶一路」的共存共榮。
從國際局勢看,川普對中政策仍不夠明朗,唯可確定他不承繼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再加上北韓帶來的威脅日增,日本對中政策勢必得更柔軟更有彈性;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開始出現疲軟跡象,但若因而全球景氣發展趨緩,對日本拉抬經濟成長也非好消息。
回到中日雙邊關係,二○一八年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署四十年。過去條約簽署後的每個十年,中國大陸領導人都曾訪日,日方也正在力促雙方領導人互訪,日本輿論預期習近平來訪,雙方很可能簽署中日第五份文件(前四份分別是一九七二年中日聯合聲明、一九七八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一九九八年中日聯合宣言和二○○八年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若安倍期待在中日關係留下歷史定位,二○一八年將是關鍵年。
加上日本正全力打造二○二○東京奧運,追求其盛大成功,中國的合作不可或缺。正如同當前的南韓,儘管日韓慰安婦協議調查報告出爐,但南韓文政權推遲對協議的處置方針,也是為了避免平昌冬奧前生波。
但中日關係回溫卻不如日方期待。即使中日雙方口頭上頻頻釋出善意,但日本作為主席國力促中日韓領袖會談復談,卻遲遲等不到中方回應,時間從今年底、敲到明年初,再延到明年春。中日韓領袖會談是習近平訪日踏門磚,時程延宕也為習訪日蒙上陰影。
中日關係回暖的春風遲遲未真正吹拂,對台灣並不見得就是好消息。往極端地想,中國大陸期待的春風若是在等日本讓利,中日第五份文件裡會不會有台灣問題?儘管安倍政權對台的友善無庸置疑,但台灣不能將台日關係、台日中關係都仰賴這份善意。風起了,台灣得注意。



回顧與前瞻/民進黨執政20年? 獨大更易分裂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高雄近來的「心內話」風波,黨內派系間的裂痕,完全浮上檯面。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林保光/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林全曾接受周刊訪問時表示:民進黨規劃是連續執政廿年。話語透露的訊息相當清楚:民進黨會清理政治戰場,讓唯一有執政經驗,且仍有立院卅五席的第一大反對黨「國民黨」走入歷史灰燼,或至少廿年一蹶不振;其他小黨都無力與民進黨一較長短,民進黨獨大下,黨內各派系或頭角崢嶸之士,可以不用急於一時,來日方長。言下之意,可能也不無暗示聽從蔡總統/黨主席的安排,自有糖吃。

這一席話,也許在二○一六年剛執政時,還有些效力,但二○一七年的情勢似乎起了些變化,尤其說這話的林全,在九月即被換下,換上了新潮流大將、在台南市主政滿意度高居不墜的市長賴清德,蔡英文總統則似馬英九於二○○八年就任初期,很守分地依憲法退居二線;但民進黨內卻為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有些派系火拚味道,尤其在南方二都所謂的鐵票區。打算執政廿年的民進黨,明年的地方選舉小考,會考得如何呢?

且不說各家民調顯示蔡總統,甚至就任初期有高支持度的賴清德院長,目前都有些難以止跌的現象,再加上「一例一休」的政策修正案,似乎是順了「資」方之意,卻又逆了「勞」方之情,尤其得罪了不少過去與民進黨一起推倒國民黨政權的民間團體及年輕族群;而「非核家園」政策的推動,也被認為是導致目前各地,特別是中南部,頻頻面臨「紫爆」級空汙威脅的源頭之一。

這些林林總總的現象,看來不利民進黨的明年小考;但民進黨也不是省油的燈,搞選舉起家的政黨,又有長期執政的企圖心,自不會沒有對策及盤算。對策主軸似就是讓國民黨趴在地上,長期站不起來,再配以資源的放送,以「前瞻計畫」各種款項下放各地,有類綁樁;同時再將水利會系統改為官派,近似於先鞏固地方部分的組織票,以確保某些票源等。但紅樓夢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之警語,民進黨的盤算有沒有盲點呢?

孟子曾言:「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雖是提醒當時的「國家」(其實是封建領主),最好要有外在的敵人或對手,才能保持內在的團結及惕勵之精神,但用於現在民主國家內的政黨競爭,邏輯也說得通。如兩黨勢力較均衡時,各自內部較易團結;只剩一大黨時,在選舉競爭以掌握權位資源的遊戲規則下,這一大不僅易腐化,更容易分裂。過去的國民黨,應是最好的前車之鑑;更別提一黨獨大對「民主」的傷害。

民進黨的主軸對策,既是打趴國民黨,並以「黨產條例」及「轉型正義」等有重大爭議的法案,經立院多數暴力強行通過,對國民黨進行趕盡殺絕,幾近抄家滅族的鬥爭;國民黨目前也確實給人奄奄一息,短期難以振作起來之感,但民進黨就此高枕無憂了嗎?

看看民進黨地盤最穩的南方二都,不僅競爭者眾,且為爭取初選互相攻伐,刀刀見骨;高雄近來的「心內話」風波,黨內派系間的裂痕,完全浮上檯面;但彼此均懷念二○○六年的最終團結,因而攻下了市長寶座,才有今日「南霸天」局面;當時如沒有黃俊英勢均力敵的聲勢及可能當選的態勢(最後只輸一一一四票),大家還願團結嗎?

二○一八年民進黨的地方選舉小考,如沒有國民黨好好相伴,強力競爭,對民進黨自身的團結度是嚴酷考驗,分裂的誘因是存在的;而執政廿年的夢想,就留給選民們好好評價吧!





文化高於政治 日韓慰安婦不會終結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南韓總統文在寅明確表示兩國政府間協議無法解決慰安婦問題的發言,可能暗示有重啟談判或廢除協議的可能。 美聯社
二○一五年十二月廿八日,當筆者在日本目擊日韓之間對於慰安婦問題的歷史性和解時,即公開斷言「日韓歷史問題不會終結」。果然,才不過兩年,「最終」和「不可逆」,都成了說文解字。

今年才上台的韓國新總統文在寅廿八日主張,戰前慰安婦問題從來沒有在韓日間獲得「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

就某個意義言,當然是在說:事實上「背叛」韓國人的前總統朴槿惠作的外交決定,不能代表韓國人也不能代表國家。這在政治競爭長期被包涉在道德競爭中的朝鮮半島而言,理所當然。用台灣話來轉譯的話,當然就是轉型正義的實踐,毫無疑問,超越慣習國際法。因為這是文化。

兩年前,日韓和解的影武者是美國(歐巴馬),針對的對象是中國(習近平)。同時,和解的是政府(state政治單位),而非國民(nation文化單位)。當時,美、日、韓之間迫切想要解決的,是慰安婦問題帶來的區域安保、經濟統合等「問題」,而非「慰安婦」問題的歷史責任。

今天,日韓和解的正式破局,反映的不過就是傳統的國民國家原理。也就是說,文化確實是政治的上位概念,政治先行的政治決定,永遠會遭受文化力量的反撲。

「恨」是朝鮮文化的基調。但是,朝鮮/韓國人的「恨=han」,跟我們所說的恨(hen)不同。宛如千年冰層,並非外來,而是內生;並非一時,而是累積。因為有「恨」,所以非解不可,而「解恨」就成了朝鮮/韓國民族主義的最強力來源。但是,只要是韓國人都知道,「解恨」沒辦法靠握手,沒辦法靠協議,只能靠「內」與「自」,靜靜地/慢慢地期待冰層的自行融解。

相反地,日本的政治文化強調「場=topo」的力量。所以,場所或附隨於場所的氣流一變,立場就變。兩年前的日韓和解,日本人當然是當成「不得不」的和解。滿心不願意,既得花錢又得認錯,但是,既然「現實上」占了大便宜,那就說服自己接受好了。

強調「自」的朝鮮半島和隨時意識到「他」的日本之間,在哲學上,和解無方。

黃介正/沒有熄燈號的二○一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黃介正/沒有熄燈號的二○一七
.葉銀華/什麼是併購綜效?
.羅智成 /香港最美的風景
.葉丙成╱年輕人,需要的是舞台!
.李清志/城中區咖啡文化的復興
.林中斌/北京仍孤立於東亞?

.朱宗慶/與計程車司機對話而來的提醒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陳立恆/有了GCP,小島也可以變大國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黃介正/沒有熄燈號的二○一七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黃介正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日前表示,華府願意不預設條件開始和北韓對話。 美聯社資料照片



時值冷冬年末,回想二○一七開年時,川普尚未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是否有冠名的「習近平新時代思想」還是個猜測,美俄關係與中東局勢將否改善令人期待,朝鮮半島正要取代南海危機的新聞版面,蔡總統電話向川普祝賀當選攪動台海,這一年國際形勢變化極大,至年尾仍波濤難止。
全球的動盪與哀愁。國際局勢今年受美國川普總統衝撞式政策牽引,全球化議題的國際合作與秩序建構,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從氣候變遷到自由貿易,弱多邊而尋雙邊的國際互動,挪動了聚合求同的趨勢,解離了萌發初創的框架,國際格局與權力板塊之不確定,政治領導、企業老闆、學者專家均掐鬚而思、履冰而行。
區域的暗力與重塑。今年北韓核試爆與導彈試射,遮蔽了去年因南海仲裁結果的後續張力,金正恩無懼強權敢較量,周邊國家欲聯手以對,卻束手無功,朝鮮半島無核化遙遙無期,續為區域安全穩定之大患。今年美國以終結「亞太再平衡」為始,逐漸發展「印度-太平洋區域」倡議,反轉原本島鏈思維,形塑亞洲大陸與印太海洋,內線與外線相峙的地緣新態勢。
美國的浮躁與底氣。川普狂狷獨行的風格、政府組改與任命的牛步、社會族群與價值的激化、國際聲望與領導地位的滑落,給予友邦聯盟舉棋不定之決策壓力,競爭對手趁勢而起之難得機緣。甫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雖引致有口號無途徑之批評,川普執政一年後的政策言論也常令人以為還在競選,但美國經濟指標確不難看,稅改震波廣及全球,國防預算顯著增加,仍可撐住超強地位。
大陸的得意與隱患。中共十九大開啟了習近平的新時代,全面小康社會的宣示應可達標。集權自信令出必行,理論道路一時風靡,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中國大陸宣示再奮鬥兩個十五年,不僅要追求民族偉大復興,還要推銷人類命運共同體。然而全面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深化改革的藥方仍待見效,低端人口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陸的硬骨頭還得繼續啃。
台灣的不定與機會。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勞資對立、空汙廢核占據政黨及全民論戰舞台,兩岸關係停滯且日趨僵持,外交空間緊縮且前景堪憂,大陸軍機「繞島巡航」批次今年躍升三倍,國防壓力驟增且裡外交迫。
美中兩強比劃較量之勢複雜而難斷,台灣在第一島鏈中央位置的地緣價值,將否因「印太區域」概念之發展而漂移,懸而未定。然而,台灣與日、印、澳三組雙邊關係均有開拓空間,台美軍事交流質量雙增頗可期待,倘朝野能開啟「不折騰」模式,跨年之時的艱困處境仍有扭轉之機會。
每年年終,西方社會在守歲晚宴派對中,接近跨年倒數前,總是會奏起Auld Lang Syne的送舊「驪歌」。
今年,我們和全世界都將夾著高度複雜的心境邁向未來,看來二○一七年如何打烊,還得多禱告!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