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336/web/

◆  聯合報社論/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
◆  聯合報黑白集/被識破的黑臉白臉
◆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2021-03-02 00: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金邊市街景。兆豐銀行/提供


自全球化開啟後,身為資金中介者的銀行業者跨國投資設點成為家常便飯。在競爭激烈與時代潮流的沖刷下,成功者的經驗固然值得效法,如花旗集團以管理企業客戶現金流為強項,並隨著數位科技發展,順勢推出全球付款追蹤及貿易金融應用程式介面(API)等數位金融服務,讓企金客戶能享有更即時、更安全的服務;又或是西班牙桑坦德集團在拉丁美洲地區應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戶管理技術,提供即時線上國際匯兌業務服務。但如德意志銀行、高盛、滙豐及我國兆豐、華南銀行等業者若干失敗或失策的案例,亦應引以為鑑。

縱觀近年銀行跨國投資案例可知,成功者多是縝密研析設點國家的環境後,在當地市場針對特定族群或目的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務;失敗或失策者往往是源於觸犯法規的金融弊案、對市場不夠了解或未深耕當地市場造成經營不善而退出。因此,要避免跨國投資失利,銀行業者須先自問是否能做到以下五個要件:

一是法規遵循。比起其他企業跨國投資,在各國政府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仍高度監理下,銀行跨國投資設點必須熟稔與遵從各國相關規範,以免受罰。像是德意志銀行在沙烏地阿拉伯以賄賂當地官員換來生意,即違反美國《外國貪汙行為法》法規而受懲處;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則因輕忽美國《反洗錢法》而遭到巨額罰鍰;華南銀行紐約分行亦因防制洗錢制度措施及遵循程度不足,遭受當地主管機關發停止令處罰(此停止令長達一年多,直至今年2月2日才終止)。

二是公司治理。銀行跨國投資在健全內部控制與內部管理、保障股東權益、強化董事會職能等公司治理面亦必須強化。美國高盛集團遭馬來西亞政府指控曾為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 1MDB 發行三筆共65億美元的債券,卻將其所籌得資金流入包括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在內的政府高層口袋。此舉突顯高盛內控與內部管理制度嚴重失能,之後只得花費逾39億美元和美國司法部進行認罪協商,更賠上公司商譽。

三是慎選客戶並做好風險管理。銀行業海外擴張成功與否常取決於資產品質的控管等風險管理,西班牙對外銀行的美國業務即因逾放比持續偏高,最終落得轉賣給美國 PNC 金融服務集團的下場。

四是業務或商品的差異化。由於銀行在海外投資的資本額本屬有限,加上對當地市場的熟悉度及放款利率相較於當地銀行皆有不利之處,若在業務或商品上沒有做差異化,則不易與當地銀行業者相抗衡。就像滙豐銀行在美國經營長達40年,但其零售銀行的分行通路僅180家,遠低於摩根大通的 5,186 家或美國銀行的 4,474 家,且其零售銀行業務連年虧損,民國 109 年(2020年)前三季稅前虧損約 5.18 億美元,比民國 108 年(2019年)虧損金額多出一倍有餘。

五是銀行總部與海外分支機構的報表控管及系統整合。因銀行跨國投資必須做到管理一體化,才能迅速掌控海外分支機構營運,亦讓遠在母國的銀行總部快速地發現問題,進而有效地解決。但散落全球各地的海外分支機構,特別是以併購在地銀行方式進入者,由於併購前原有使用的日常交易系統與產生的管控報表,並非與現有銀行使用者一致,其任何交易資料應於併購前做好核實,並與總部管控報表比對,日後才不致衍生出內部管理問題。

要言之,銀行進行跨國投資評估時,不只要對朝哪個市場發展、吸收哪些客戶族群、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等營運策略有所謀劃,更要有讓前述五項要件務必到位的認知,才不會讓耗費龐大時間、人力與物力的跨國投資,血本無歸。









聯合報黑白集/被識破的黑臉白臉


2021-03-02 02: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府院兩岸立場各行其是,是蔡總統(左圖)「默許」?還是蘇揆(右圖)挑戰總統權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年初帶頭陸續向對岸釋出「善意」,如「兩岸同屬華人」的春節談話,如悄悄修飾的「武漢肺炎」措詞,乃至陸委會改由被認為「溫和派」的邱太三主掌。長期販售「反中芒果乾」的蔡政府,似乎不再鐵板一塊。

矛盾的是,蘇內閣的作為卻反其道而行。除「武漢肺炎」拒改口,蘇貞昌對陸發言保持強硬,甚至越權「指點」邱太三未來工作重點。防疫方面,陳時中亦持續對大陸抱持敵對立場,與總統的路線大相逕庭。

府院兩岸立場各行其是,若非蔡總統「默許」,就是蘇內閣敢於「逆鱗」,挑戰總統權威。但從蔡英文一向緊抓兩岸大權看,蘇貞昌仍安坐閣揆寶座,即證明不存在「挑戰」之說。可以說,這只是一場「黑臉白臉」大戲而已。

如此精心布置,做給誰看?一是美國新政府,二是對岸,三是民進黨支持者。堅持無限制抗中的川普下台,拜登政府要求兩岸重啟對話;但支持者被餵食反中理念不可逆,蔡政府只能用口頭善意來搪塞。於是,有了「黑臉白臉」的兩面手法。

鳳梨事件證明,這場大戲已被對岸識破。陸方對此並不埋單,才以「介殼蟲」為由,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對民進黨而言,這雖多了一個「反中」談資,但戲演得如此賣力,主要觀眾卻直接「無視」,這才尷尬。









聯合報社論/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


2021-03-02 02:4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大陸對台下鳳梨禁令昨天生效。本報資料照片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的「春暖花開」和大陸國台辦的「東風雨露」才過完招,大陸海關總署拋出三月暫停台灣鳳梨輸陸的震撼彈,農民欲哭無淚,其他果農更擔心被波及。儘管府院黨立刻一字排開擺出鳳梨田作秀的陣仗,撥出十億元基金穩定價格,並宣稱要打造「鳳梨國家隊」。然而,當作秀時間結束,最後會不會像新南向政策一樣一場空

台灣鳳梨遭禁,讓人聯想到去年中國和澳洲之間的貿易戰爭。當時,澳洲呼應川普政府要求調查新冠病毒在中國的疫情起源,中國對澳洲採取一系列經濟報復措施,煤炭、葡萄酒、牛肉、大麥、棉花、龍蝦等紛遭制裁。大陸上月以台灣進口萊豬而禁止台灣肉類產品輸入,現又停止台灣鳳梨進口,接下去還會有更多制裁項目嗎?共軍機艦擾台已常態化,兩岸對立難道將蔓延至經貿領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向支持大陸脫貧人士致謝,特別提到台灣,言猶在耳。中共上月的對台工作會議,除不變的反獨旋律,也強調要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阻撓,「持續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讓台胞有更多獲得感」。因此,大陸學者認為,無論是禁止台灣豬肉或鳳梨輸陸,非關經濟制裁,而是正常自我保護,防止萊劑和介殼蟲入侵。但中共如果是出於政治考量,不僅是習近平感謝台灣同胞的心口不一,也將把兩岸心靈距離推得更遠。

台灣方面,府院第一時間的反應也不同調。近來調整兩岸布局頻釋善意的蔡總統,譴責對岸「顯非正常的貿易考量」;而「剩一支掃帚也要拚」的閣揆蘇貞昌,反要求定調為檢疫,不升高為政治層次。錯落的步調,顯示蔡政府對陸方的實際態度判斷落差極大。事實上,台灣過去也曾因檢出蠹蛾,而暫停美國蘋果進口,故希望鳳梨事件只是單純檢疫問題。另一方面,又認為大陸舉措不合常情,懷疑另有政治考量,更擔心禁鳳梨只是對岸禁止台灣農產品的起手式。

無論如何,鳳梨事件也是一面照妖鏡。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被民進黨痛批是「出賣台灣」。但蔡政府時代台灣對大陸出口屢創新高,市場更集中,民進黨卻說「證明中國需要台灣」,根本是自相矛盾。蔡政府在政治上以兩國論踩著灰色地帶,經濟上卻很「靠勢」;ECFA 未被終止,似乎讓蔡政府認為中共不會對台灣農民出手。但鳳梨本列 ECFA 早收清單,如今暫停輸陸,誇口的「中國需要台灣」呢?

面對鳳梨農的恐慌,農委會迅即祭出兩招一是砸錢十億行銷補助,一是呼籲各界吃鳳梨但台灣農產行銷世界的牛皮已被蔡政府吹破,鳳梨外銷市場九成五集中在大陸,一時間如何轉移市場?外長吳釗燮推文呼籲全球挺「自由鳳梨」,更只是「喊燒」的政治操作。至於民進黨第一時間即做出「全民買台灣鳳梨挺農民」的哏圖,除證明「有政府,會做圖」外,最後恐怕還是收購「去化」,進行所謂「多元循環經濟利用」。

民進黨多年來一再批評馬政府賣台,但這次大陸暫停進口鳳梨,卻是通過馬政府與大陸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通報我方的。這個平台,恐怕也是蔡政府與對岸溝通解決鳳梨及其他農產品問題的僅存機制。兩岸政府應拋開政治考量,務實解決問題。大陸應知,若真的打起經貿戰,將把兩岸關係推向不歸路。而台灣反制的本錢有限,更應知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


【專家之眼】關於鳳梨產銷 60年來的大循環

◆  【專家之眼】關於鳳梨產銷 60年來的大循環
◆  【專家之眼】鳳梨爭議炒作 非要無限上綱到圖窮匕現?

◆  【專家之眼】面對鳳梨危機 蔡政府只會算計鞏固權力








【專家之眼】關於鳳梨產銷 60年來的大循環


2021-03-02 20:14  聯合報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停止台灣鳳梨進口,引發爭議。記者陳弘逸/攝影


美國救濟合作總署對華分署,於民國 51 年間由新接任的主官 Howard L. Parsons,在台灣各地進行參訪並由主管外貿尹仲容先生與農政發展沈宗瀚博士陪同。他們由北而南、從西到東,先後走訪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北投的陶瓷技藝訓練所,到岡山參訪成立不久的嘉新水泥廠,以及到台東看台糖公司的鳳梨製罐廠。

於隨後提出的報告和對美國商會發表的演講當中,關於台灣經濟發展有自給自足能力,Parsons 先生予以高度肯定。未知其前後的因果關聯,湊巧在3年後的民國54年間,美國正式停止對台灣的美援計畫。

最近,中國大陸停止台灣鳳梨進口;一時之間,舉國譁然,各種的解讀和揣測相伴而生。從中國大陸是先養大、再坑殺台灣農民的惡意,兩岸經貿關係開始倒退的鳴槍示警;當然,也有行政院蘇院長所極力安撫,非常不同於非洲豬瘟當時的強力指涉,而只強調不要將單純的問題,給一昧政治化。

撫今憶昔,看看美國在60年前考察台灣的民生加工業,鳳梨製罐廠;以及在之後停止對台援助,反倒能激勵起在台灣做經貿發展與深度經營的決心。

60年後,巧合的是鳳梨再次成為台灣貿易轉折的焦點,究竟是兩岸出口斷鏈的徵兆?抑或是能讓各界看清事實,說真格的,一些沒有加值想像與未來成長性的粗放農業,無論在世代傳承或社會情感的營造上,早已不再能感動人心。大幅度讓利給粗放型的農業,本來就不會有未來的。

此刻,中國大陸對台灣農業的判定,雖然蟲害處理得宜也可能再度恢復;但真正反映的是農業發展的根本現實,以及台灣農村轉型的契機。

舉例而言,農委會曾經大手筆補貼香蕉出口到杜拜,當時業者號稱可以在民國 107 年(2018年)的夏天,出口120公噸。但該年7月份的戰果,就一只貨櫃香蕉出口;累計下來有23公噸的總量,業者則宣稱找不到合乎品質要求的貨源。

既然有一部分的農產項目,不足以創造就業和投入的職涯想像,就無法長期留住年輕世代的勞動力。換言之,這一類對台灣農產的採購補貼,長此以往是不可能幫助到台灣農民的。

更何況,杜拜、日本都能從東南亞與中南美洲取得香蕉;他們靠交情的限量性採購,絕不會想要來坑殺台灣農民的。然則,周邊國家與政府的友善,終究會有時而盡。

繼續對台灣的讓利與採購補貼,可跟台灣粗放的農業與農村的自給自足,徹徹底底是無關要緊的。或許該要捫心自問的則是任令執政黨以各式的農業補貼,變相鞏固其支持基礎但補貼農產出口到日本、杜拜等地,可以買到的大外宣與大內宣,說到底又是幫了誰呢










【專家之眼】鳳梨爭議炒作 非要無限上綱到圖窮匕現?


2021-03-02 12:39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大陸暫停我國鳳梨進口,總統蔡英文日前專程南下高雄大樹鳳梨產區解產銷狀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上周宣布從3月1日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引發民進黨政府從蔡英文總統以降各相關政府部門首長、縣市長與立委齊聲撻伐,宣稱大陸打壓台灣果農與兩岸貿易。蔡政府這種將鳳梨爭議高度政治化的做法,立刻引起北京的反彈,官媒環球時報社評一日特別暗示,台灣若再不知進退,大陸一旦真正出手,會讓民進黨當局做一連串的噩夢」。

目前正是屏東鳳梨盛產時刻,突然遭到大陸禁止進口,當地果農自然欲哭無淚,值得同情。各個行庫、機關行號及各政黨也都慷慨解囊大量採購紓困,國軍更是奉命照三餐吃。

問題是,政府除了現在才想到分散鳳梨市場、提升產業升級,已經遠水救不了近火。農委會事先有沒有對鳳梨、蓮霧等水果進行檢疫,事後有沒有追查是否真有如大陸所聲稱鳳梨帶有介殼蟲的問題,都值得檢討。

如果蔡政府事先檢疫、事後反躬自省,發現自身問題一籮筐,卻將全部責任一股腦推給大陸打壓兩岸貿易,恐怕告到「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是穩輸不贏的局面。

環球時報》社評說民進黨政府心中有鬼,自己不知做了多少破壞兩岸關係的事,現在一看到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就「高聲尖叫」無限上綱反彈。

該社評特別指出,台灣過去也曾禁止大陸大閘蟹、華為、無人機、淘寶、愛奇藝到台灣,甚至將大陸排除在特定產品供應鏈之外,大陸也沒有無限上綱對台灣反彈。

北京顯然不想讓兩岸鳳梨風波繼續升高,因此只提出「溫和的警告」。首先,該社評表示,台灣與大陸貿易享有一千多億新台幣的順差,暗示蔡英文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其次,該社評還說,一旦兩岸貿易衝突升高,大陸如果真要出重手,鳳梨根本談不上是一張牌,不啻明示大陸手中有的是牌。

屆時,大陸可不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理由就逕自宣布禁止台灣農產品進口。此外,北京還可對台灣特定產品採取懲罰性措施。

第三,該報社評尚未明說的可能就是大陸學界熱曾一度熱議的一個話題。必要時,北京也可宣布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結果自然是台灣經濟遭到重挫,再也無法在亞洲四小龍稱雄

鳳梨事件一爆發,蔡英文就帶頭無限上綱,將矛頭指向大陸,還向美、日告洋狀,但是不要忘了大陸可不是吃素的!

【重磅快評】牽動中油三接 藻礁連署何以瞬間爆出?

◆  【重磅快評】蔡英文看三接地圖 沉默多久不是重點好嗎?
◆  【重磅快評】牽動中油三接 藻礁連署何以瞬間爆出?

◆  【重磅快評】王美花的友善何以變成倒胃口的嘴臉?
◆  【重磅快評】原來兩岸「不對等」的協議都還沒廢?






【重磅快評】牽動中油三接 藻礁連署何以瞬間爆出?


2021-03-02 13:06  聯合報 /   主筆室
4年前的10月初中油觀塘三接案通過環評,但如今藻礁公投可望跨過連署門檻,對經濟部、中油的非核家園推動、燃氣發電目標都有極大的衝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28連假3天,原來沒什麼生氣的珍愛藻礁連署爆量噴發,一舉突破成案門檻到29萬餘;連署主辦單位一鼓作氣,繼續向35、45萬份推進,希望3月中能送進中選會審查,預料5月下旬中選會將告知是否成案。

連假前經濟部、中油不把藻礁公投連署看在眼裡,認為氣勢太弱,不可能成案,因此對護礁團體的訴求未正眼看待,所謂「溝通」,只是虛應故事,通常發新聞稿強調對中油三接以做了守護藻礁最誠意的調整。經濟部、中油高官豪華辦公室「接敵」,與泡海水護礁的志工,形成強烈對比。

4年前的10月初中油觀塘三接案通過環評,中油以為大事底定,高枕無憂了,就照著中油施工計畫如期開工;雖然護礁志工、學界持續發聲抗議三接破壞藻礁,不斷要求停工,但經濟部、中油對抗議視若無睹,聽若罔聞;面對護礁團體的抗議只隨便敷衍一番。

228連假前,護礁志工本以對連署灰心,成案門檻近29萬,當時每天三位數進帳,距離門檻還太遠,根本不可能跨越,更不要說中選會審查時勢必嚴格汰除;對照組經濟部、中油則可快樂休連假,不理會護礁志工上街呼喊,反正不認為有威脅

連假後局勢丕變,府院黨大為緊張,擔心8月的藻礁公投會過關,這一公投可是有法源,公投過關,中油三接就壽終正寢,這對經濟部、中油的非核家園推動、燃氣發電目標都有極大的衝擊,自然得繃緊神經。

最讓經濟部、中油不解的,是何以3天連假連署書爆量衝出?大潭藻礁珍稀講了好多年,國人的回應並不熱烈,怎麼3天連假連署書爆出,而且數量極可觀,到底發生什麼事?如果爆量原因不清楚,無法採取對策,那以後經濟部的能源轉型、環境政策都可能遭公投推翻,這是經濟部最憂心的。

其實,大潭的三接基地並不理想,不但海象很差,夏天很熱,冬天很冷,及使三接闖關完工,天然氣槽船能否順利靠舶、卸載也不無疑問,至少要比台中港接收站差許多。三接公投案經濟部真的擔心民眾的反彈爆出,會形成施政的大障礙。











【重磅快評】蔡英文看三接地圖 沉默多久不是重點好嗎?


2021-03-02 19:10  聯合報 /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2013年參加桃園藻礁活動,曾親筆寫下「藻礁永存」承諾。圖/潘忠政提供


拜行政院長蘇貞昌及經濟部等豬隊友所賜,藻礁公投連署今天就可望達到35萬的安全門檻。環團透露,去年6月他們面見蔡總統,當場拿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開發案地圖,蔡總統沉默了5分鐘後說,這跟她得到的資訊不一樣,引發環團質疑經濟部跟中油「欺上」。中央社隨後報導,有與會者表示不盡真實,環團後來修正是1到2分鐘。但蔡英文到底沉默了幾分鐘根本不是重點,而是她不經深思熟慮就設下的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時程,才是一切亂源的關鍵。

環團先前多次提出以台北港取代大潭藻礁現址作為三接場址的方案,蔡政府以此將延後完工11年為由,堅拒易地興建,環團憤而提出藻礁公投,如今這場粉紅風暴已成形,令蔡政府坐立難安。因為根據經濟部的規畫,民國 114 年(2025年)前要新建 15.2 GW 的火力發電,其中占比達到五分之一的大潭電廠擴建計畫,關鍵就要靠三接「輸氣」,一旦三接生變,加上台中市政府對於中火新增燃氣機組有所疑慮,環環相扣下,才會讓蔡政府堅持要在現址興建三接。

這又回過頭來質疑,為何蔡政府這麼急著興建三接?原因無他,就是為了實現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一旦民國 114 年(2025)核能全部退役,其他的再生能源及火力發電又銜接不上電力缺口時,馬上就會面臨缺電危機。為了這個未經完整配套的躁進政策,這幾年來大家已經飽受苦果,為了達到民國 114 年(2025)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能源局默許下,綠能業者四處圈地,從農田、魚塭,甚至位處台灣最南端屏東枋寮、二戰遺留下來世界級軍事遺跡石頭營都難逃太陽能板毒手綠能掠地,一路從陸地圈到海上,漁民同樣抗議四起

另一個更令全民有感的是,為了支應率爾廢核所產生的電力缺口,蔡政府不顧國際間這幾年因應氣候變遷興起的減碳潮流,在台灣天然氣全數仰賴進口難以提升發電比率下,燃煤電廠於是火力全開,導致台灣空汙紫爆天數愈來愈多、範圍愈來愈廣,全民被迫用肺發電,連大口自由呼吸都成了奢望。這一切不顧環境正義、生態景觀、人民健康的亂象,只是為了兌現蔡政府設下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以及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

過去民進黨在野時高舉反核大旗,常懷疑台電「藏電」,主張台灣根本沒有缺電的問題,是台電恐嚇人民。等到自己當家後,發現台灣的電力確實左支右絀,但又為了反核的神主牌,因此倉促廢核,錯誤能源政策種下的因,現在都一一結成了苦果,逼得蔡政府不得不直球對決。至於蔡英文看到三接就蓋在千年藻礁地圖上時到底沉默了多久,或是事先到底知不知情,還是只是在環團面前演一場「朕安不知」的戲,早已無關宏旨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資本家的困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336/web/

◆  國安團隊太淺 鳳梨一測就露底
◆  鳳梨問題 六問蔡政府
◆  關注陸產業戰略對台衝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資本家的困境
◆  冷鏈國家隊 更重於鳳梨國家隊
◆  豪賭能源轉型 能保證不跳電?
◆  支解僑光堂 何卓越之有?
◆  西濱快何不收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資本家的困境


2021-03-02 04:29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創造市場的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了複雜或昂貴的產品,從而創造了新的消費者或新的市場。美聯社


為了新冠肺炎的紓困,各國都大量印製鈔票,但世界經濟發展仍是一籌莫展,經濟成長和就業人數仍然不見起色。很多公司似乎陷於困境,儘管利率很低,大家坐擁大量資金,卻找不到新的投資計畫,此現象即是提出「破壞式創新的專家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說的資本家困境」(Capitalist’s Dilemma)。

問題的癥結在於不同類型創新的投資對經濟成長影響不同,但卻使用相同卻有缺陷的指標進行評估改進性能的創新用更好的機型代替舊產品和效率的創新降低成本不會產生很多工作實際上,效率創新反而減少人力需求。只有創造市場的創新,從根本上改變或創造新產品,才會創造新的消費者,增加新的就業機會。但是金融市場和公司所使用的評估指標始終顯示出,效率產品改進的創新才是更好的機會

創造市場的創新從根本上改變了複雜或昂貴的產品,從而創造了新的消費者或新的市場。例如電腦的發展,大型電腦成本為數十萬美元,只有很少人可以使用。然後個人電腦的價格降低到一千美元,這使全世界成千上萬人可以使用。接下來智慧型手機又向全球數十億人提供了一百美元的電腦。這種商業模式經常發生,因此可歸納出一條道理:如果一種產品或服務只有技術熟練的人和有錢人可以使用,那麼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一定可以利用此產品或服務來創造新的市場(透過操作簡便化或便宜的替代性產品)。

創造市場的創新有兩個關鍵要素一種是技術上的創新,讓產品可以隨著數量的增長而降低成本,例如,福特的T型車因其簡單的設計和革命性的裝配線為企業帶來規模,因此大多數美國人都可以買到汽車。另一種是新的商業模式,可讓創新者開拓新的消費者市場。例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是想到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又如共享經濟、平台經濟都是。

技術上的創新加上新的商業模式的結合可以產生革命性的效果,民國 90 年(二○○一年)蘋果公司開發了一項設備,該設備可以方便、經濟地存儲消費者的音樂庫,並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播放,從而觸發了 iPod / iTunes 商業模式的發展。另外因為光纖技術的發展,讓電信公司可以便宜的鋪設光纖網路,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發明,也才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谷歌、亞馬遜和臉書的存在。

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一種賭注,不保證成功失敗很痛苦但是要獲得真正巨大的成功,捨此無他途。另外公司也必須建立一種能夠接受這些失敗,進行學習並繼續前進的文化。










國安團隊太淺 鳳梨一測就露底


2021-03-02 04:40  聯合報 /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輸陸鳳梨爆發蟲蟲危機,挑戰蔡政府新國安團隊的應變能力。美聯社資料照片


北京以檢驗出介殼蟲為理由,停止進口台灣鳳梨,台北感到不滿,認為是對新國安團隊的抵制。不過,說抵制可能太嚴重,說是測驗也許接近幾分。沒想到一測就測出來,號稱三個鐵三角的新國安團隊根本沒有什麼和解意願。

介殼蟲是藉口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介殼蟲本來就不該容許,何況北京也不是沒有事先跟台北通報過問題。但是農委會把檢驗、除蟲的預算都挪走了,何況還是賣給大陸的,心態上就覺得對方消費者比較低端,不必太重視。結果禁令來了,不知不覺等於給新國安團隊穿上了小鞋。

北京抵制韓國貨品的時候,沒有說過任何是跟薩德飛彈有關抵制菲律賓貨物的時候,也沒有說過是跟黃岩島的立場衝突有關但是韓國人與菲律賓人都知道北京派鑽井船越南外海的時候,甚至連越南人都在猜是哪回事引起的。反正北京不會說,你們自己檢討吧!

然而,這次明確說了是介殼蟲,那當然就是要你別猜了,尤其幾乎有在安撫你的味道,怕你心裡太脆弱,會覺得是在抵制新國安團隊,才先給你打疫苗。偏偏台北各界還是掀了鍋,覺得北京太不給新團隊面子了。

這是什麼心理呢?如果新團隊真的有心於兩岸和解,即使覺得對方是給下馬威,但既然是已經精心粉飾以後的下馬威,就表示對方刻意要保留餘地,那不就是在測我求和是否真心,是否堅決嗎?

萬一北京根本沒有要測試,之所以具體說明原因在介殼蟲,就是一種要表達並非抵制新國安團隊的暗號,那反而還是傳達善意。台北竟然完全沒往這個方面想,卻立刻哭天喊地,發動全民,同仇敵愾要各界一起吃反中介殼蟲。

那顯然地,在這三個鐵三角中,只有反中直覺,完全沒有任何稍微停頓思索的厚度,也就是完全沒有要為兩岸關係緩和的心理準備,否則豈會裹挾全民,把自己的迴旋空間鎖死,只顧內宣?

一測就測出來,三個鐵三角,不過就是三張紙肉鬆,太脆弱。他們吹噓的什麼對兩岸關係春風的期盼,還沒來就已經自己把紙肉鬆吹碎了。












鳳梨問題 六問蔡政府


021-03-02 04:21  聯合報 /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季青漫畫


大陸海關因在台灣鳳梨檢出介殼蟲,宣布三月一日起暫停進口,蔡政府迅速高度政治解讀,帶頭挺農,嚴厲譴責中共欺負台灣農民。為此,各界質疑:蔡政府執政五年來,面對台灣農產品產銷大陸的種種問題與爭議,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具足面對問題的態度、研究,並已有根本解決的方案?俗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譴責大陸之前,蔡政府至少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一、大陸因檢疫問題停止進口農漁牧產品,是否只針對台灣?或是對其他國家也一視同仁?蔡政府農政單位有否出口的防疫、檢疫機制,嚴格管控出口品質,為農漁牧民把關?或是官方毫無作為,放任農民自求多福?

二、有否掌握近五年來台灣水果在大陸銷售情形的市場調查?是否如同民進黨及綠媒所稱:台灣水果高價位,大陸人買不起?

三、有否研析現在及未來大陸自產鳳梨在大陸的市場產銷,是否已供過於求?是否未來根本不需要進口?其他進口的農漁牧產品是否也是一樣?

四、有否管控掌握未來台灣鳳梨產量?政府有否做足協助農民開拓產銷的有效作為及工具?或是,跟其他農產品一樣,政府根本無法掌握產量,也無有效產銷管道?或是,一年復一年,面對產銷問題,只會把問題推回給農民,嗆農民搶種?

五、政府聲稱美國、日本,以及新南向國家是對台灣最友好的國家,為何進口台灣鳳梨及其他農漁牧產品少之又少?為什麼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在臉書表示:交涉日本購買鳳梨,多少是賣人情,價錢不易高,數量不會多?這是蔡政府官爺們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態度嗎?

六、台糖公司是國營企業,為什麼出品的鳳梨罐頭採用泰國鳳梨,而不使用台灣鳳梨?台糖董事長不是蔡政府指派的嗎?或是,台灣鳳梨品質不及泰國鳳梨?國營企業不用本地鳳梨是蔡政府照顧台灣農民的方式嗎?

如果蔡政府真心愛台灣,心疼農民,請具體回答以上幾個問題,用愛心說誠實話。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請實事求是地面對。成天對中共隔空喊話叫陣,打嘴砲的效果,除了算計鋪陳「仇中醜中」的力道,強固民粹選票外,恐怕更模糊焦點,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更辜負農民寧願餓死,也要挺綠的初心。

請蔡政府官爺們再想一想:對於鳳梨問題,您的言論與作為有事實根據嗎?有良善與愛心嗎?有價值,可行,能造就台灣農民嗎?相較其他兩岸重大事務,鳳梨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更是細小的實務,蔡政府卻未能實事求是,應對得如此驚慌,不知所云,人民還會有什麼寄望?









關注陸產業戰略對台衝擊


2021-03-02 04:22  聯合報 /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大陸當局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深遠的影響台灣乃至兩岸經貿結構的發展。。報系資料照


當台灣各界在為鳳梨銷陸卡關憤慨議論的同時,本周大陸「兩會」將審查「十四五」規畫;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當局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深遠的影響台灣乃至兩岸經貿結構的發展。

基於國內發展需求及因應美國的科技遏制,預料大陸產業發展將採取三大策略

首先,是以拖待變。從去年大陸外長王毅提出的中美關係「再出發」五點建議,到今年春節除夕中美領導人電話會上習近平強調「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場災難」,都可看出因應新局勢的轉變,大陸窮盡全力希望積極扭轉川普時期的中美關係。從策略來看,先是恢復對話,繼而恢復合作,具體目標是延緩或降低美國的技術封鎖及出口管制力度。

其次,是繞道突圍。在重建中美關係的同時,大陸也將透過建立與日本、歐洲乃至台灣企業的合作,以期繞道取得美國管制的技術。

最後,是自主發展。大陸當局認為,美國的科技圍堵,暴露了大陸製造業與科技業過於仰賴外來技術,以及大陸存在核心零組件、關鍵原材料、關鍵工藝等基礎不牢問題。因此,即使中美關係有望扭轉,關鍵技術有繞道空間,但大陸當局認為根本之道,仍是科技自主創新。

因此,大陸除在「十四五」規畫政策建議中,將「科技創新」置於各項重點任務之首,並史無前例的單獨成章。大陸當局也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列為二○二一年經濟工作首要。未來大陸將透過舉國體制,攻克包括曝光機、晶片、作業系統、手機射頻零件、半導體加工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此外,包括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都是重點發展的科研項目。

事實上,自「十二五」開始,大陸即啟動科技趕超。從金額來看,民國 98 年(二○○九年)大陸研發經費即超越日本,成為僅次美國的研發投入大國;且民國 80-109 年(一九九一年到二○二○年),大陸的研發經費支出增加了一七二倍。根據官方數據,嚴峻疫情下,民國 109 年(二○二○年)大陸研發經費支出達到歷史高點,為二點四四兆人民幣,較上年增長十點三%,占 GDP 總值的二點四%。

總的來看,在美中兩國都釋放合作訊息的前提下,大陸將可透過第一階段協議的履行及市場准入,增加與美國斡旋空間;因此以拖待變策略必可達到一定成效。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將是大陸推動繞道突圍與自主發展產業戰略的重要目標。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一方面將持續透過購併取得在陸台廠的技術與人才;同時透過政策優惠持續鼓勵台灣特定產業赴陸投資。更重要的是,在深化進口替代、產業自主創新的戰略下,透過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區域經貿整合優勢,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增加磁吸台灣企業的動能。

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大啖鳳梨乃至其他水果,緩解大陸對台水果禁令的衝擊。但面對未來大陸產業發展戰略對台灣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衝擊,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冷鏈國家隊 更重於鳳梨國家隊


2021-03-02 04:55  聯合報 /   王萬邦/自由媒體人(台北市)
台灣農漁產品爭取外銷市場,應更積極去開發冷鏈技術。圖/高雄市經發局提供


這幾天,因為中國大陸以蟲害為由暫時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引起台灣政壇的大震撼。遺憾的是,政府只會叫大家趕快吃鳳梨,還要組「鳳梨國家隊」,這真的能解決台灣農產品外銷的問題嗎?

有人說,為什麼我們的鳳梨(農產品)要仰賴中國大陸?其實不是鳳梨而已,許多的農產品都是一樣,只因為三個字-距離近。

鳳梨如果要銷加拿大,船不到半路鳳梨就全爛光了。農產如此,漁產也如此,想要擴大市場就必須處理長途運輸保鮮的問題,要保鮮就要靠冷藏,就必須從冷鏈系統的建構下手。

過去我們鰻苗能夠成功銷到日本,占日本市場的五十%以上,等於在日本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是台灣的。成功的要件不是台灣的養殖技術有多好,而是台灣獨有的「冰昏法」,讓鰻魚運輸到日本的存活率幾乎高達一百%,所以冷鏈技術與系統的建構,才是台灣農漁業要擴大外銷的唯一途徑。

冷鏈是冷凍冷藏供應鏈的簡稱,是減少食品經由運輸產生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然而,目前 AI 智能的冷鏈技術不再只是「冷藏庫+冷藏運輸」而已,還有針對不同的農產品特性,並增加物理元素(如光/遠紅外線…),設計不同的冷藏保鮮方法。

例如:利用高溫燒解的牡蠣殼粉做成的保鮮盒,在冷藏時就能延長食物的保鮮程度達二至三倍以上。所以未來冷鏈技術還要跨界整合,不是只有冷凍機電的問題,要應用更多的生物性元素/強化農漁商品抗氧化的能力(目前蘭花外銷就有提高抗氧化技術保鮮的作法),這些都會是未來冷鏈技術創新研發的方向。

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必須要靠外銷。因此,台灣應該更積極去開發冷鏈技術,甚至政府應該整合民間力量成立「冷鏈國家隊」,這樣台灣的農漁產品才有擴大國際市場的一天。










豪賭能源轉型 能保證不跳電?


2021-03-02 04:49  聯合報 /   張健常/環教志工(新北市)
蔡總統執政快滿五年,能源轉型尚未看到顯著績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了一個連假,藻礁突然暴紅,公投連署主辦單位喊出要衝到五十萬份連署對政府強力示警」。

廿年前,相信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不知「藻礁」為何物?在偏僻邊陲的海灘一隅,默默堆疊了幾千年的鈣化物,若非中油三接站工業開發案,少有人關懷這沿海濕地充滿生機的天然消波塊。其外貌貧瘠色澤單調不若浪漫的「藍眼淚」或繽紛的「珊瑚礁」,怪手重機具輾過亦毫不足惜,遂成了經濟發展或非核家園的祭品。

同樣是廿年前,剛登大位的阿扁總統未能理性接受連戰建言:續建核四、不建核五、陸續汰除核一、二、三廠的規畫,導致行政院長唐飛下台,藍綠惡鬥至今。

近日對岸暫停鳳梨進口就讓農民哀鴻遍野,府院同聲譴責,誰能保證未來就算三接完工,航道也能暢行無阻?學者早就呼籲,台灣封閉型的電網,將仰賴進口的天然氣發電量押到五十趴,是嚴重影響國安的政治豪賭。

為了拚能源轉型,鄉野許多農田、埤塘、水庫、滯洪池都不務正業種滿了光電板,沿岸豎立的巨大風機徹底改變視野景觀,其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並不亞於挖藻礁,這還不包括連署簽的大量紙張需要砍多少樹?想請教當家執政者有未雨綢繆的道德良知或能力嗎?

巴菲特名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屆時若三天兩頭跳電,產業出走,電價仍居高不下,就算知道誰沒穿褲子又如何呢?








支解僑光堂 何卓越之有?


2021-03-02 04:43  聯合報 /  董立德/商(台北市)
台灣大學鹿鳴堂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大校內依法核定的歷史建築「僑光堂」,見證國府遷台,在最風雨飄搖之際,海外學人的僑教救國建言;見證僑胞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府的政經建設,是僑務發展在全台最重要也最具紀念意義的歷史場域,屬於國家與僑胞共有的歷史建築。

台大原定於民國 107 年(一八年)七月拆除鹿鳴堂,經校友與文資保育人士努力,向文化局提出前身為「僑光堂」時期事證,經文資委員會認定前次審議未討論供僑生與僑胞活動的公共性,及重要集會空間意涵決議新事證確切,暫緩拆除,重啟審議;經多次會勘,十一月通過以原名「僑光堂」登錄為歷史建築保護。然後續台大提出的修復再利用計畫,仍選擇大範圍的拆除。

負責修復再利用的林洲民建築師團隊,無意或故意忽略文化資產核心的價值,以暴力拆毀切割與破壞解構依法評定的歷史建築;不論是下沉式劇場、又或說是露天廣場,被支解的建築其歷史價值可說蕩然無存。這樣的規畫是違法,也忽視建物與時代情感、人文互動與法律所賦予的保護。

無論是貝聿銘的巴黎羅浮宮前玻璃金字塔,或諾曼.福斯特重新的設計使柏林國會大廈浴火重生,每每展現大師對過往的尊重與時代的創新價值的賦予,原來的歷史建築並不因新建設施而破壞,反在巧思中賦予的歷史建物意義,活化並融合於新的空間裡,使建築的生命有了溫度,成為眾人活動、緬懷、思考、教育的地方。

期待主事者能妥慎地研究僑光堂過去的歷史並思考情感的延續傳承,非簡單的以「與台大無關聯的」粗淺之見來思考設計。活化再利用歷史建築,如卓聯大樓樹一般的設計理念,扎根生長與歷史活化或可以激盪出最具經典的設計方案,建立典範。

管校長上任期許「台大始終是台灣匯聚人才引領進步之樞紐,不論是台灣、兩岸與華人社會並與國際社會上有著卓越的地位。…」突聞法定歷史建築將被支解拆毀,與台大無關,愚者之見,何卓越之有?









西濱快何不收費?


2021-03-02 04:28  聯合報 /   陳祖輝/大學教授(桃園市)
西濱快被戲稱是「窮人的高速公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二八連假第二天,原以為高速公路情形擁擠可以舒緩,沒想到因上路的時間不對,一上高速公路南下桃園內壢路段沒多久,就遇見塞車,這時想到台六十一線西濱快速公路可能比較好走。

下了交流道,轉往西濱,從桃園觀音上西濱,一上高架路段(觀音到新屋),果然順暢,但沒幾分鐘,不時遇到道路補丁,路面非常不平整,汽車不時彈跳,加上砂石車與重機車高速伴行,又有區段測速,部分路段速限不一,有些地區又與平面道路並行等。整體來說,西濱公路是要快不能快,要安全可能處處是暗藏危機(平面路段可能有家犬闖入或汽機車誤上),筆者一路開到新竹,雖比高速公路快許多,實際感受卻是膽戰心驚。

西濱快命運多舛,民國80 年(一九九一年)設計至今,採多區段建設,蓋了廿年迄今還沒完工。從原本的平面,後來考量安全以及與其他快速公路系統連結等因素,部分區段又改為高架路段,整條路時而高架,時而平面,加上砂石車愛走,路面養護往往是補了又被立即壓壞,乾脆有時放任它坑坑洞洞,養護效率追不上砂石車與聯結車之破壞速度。再加上前陣子因霧霾發生重大連環車禍,西濱快的速限在該快而不能快,該慢則處處要小心(路面不平整)之下,當然品質堪慮,沒有使用的舒適感與安全感。

西濱快成為連假高速公路替代道路之重要角色上升中,因此交通管控應採取更積極而有效之管理措施,例如假日是否採分時分區禁止砂石車使用;兩線車道是否做不同功能區隔,如內車道限小汽車與重機,速限九十至一百公里,外車道限速七十公里(砂石車與慢速車),平面路段兩線道一律降為七十公里。取締違規應更機動與全面性;平面匝道與護欄要能完全防堵動物或誤闖者上道,降低主幹道突發風險。其次要多加裝霧霾偵測器,確保行車安全。

西濱快被戲稱是窮人的高速公路」,其實窮人買不起車,說穿了只不過是一條免費的省道公路。建議交通部應對西濱快思考收費,強調使用者付費原則,可採取分時、彈性之差別費率,將收取的費用做為道路安全養護基金。否則可預期,西濱快將是容易奪命與錯誤管理之「危險道路」。當幻想著台灣有一條伴著西部沿海比鄰而建的藍色公路,然而因為政策的犬儒和矛盾,加上整體設計上的混亂,當用路人開車時,再也不敢因伴著沿途美麗海景而感到更幸福了!

薛承泰/​不要只用肚子挺農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不要只用肚子挺農民
◆  林中斌/以色列海法港 付中拒美
◆  范疇/「卒」、「馬」、「車」角色 台灣不可自欺








薛承泰/​不要只用肚子挺農民


2021-03-03 03:20  聯合報 /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中國大陸3月起禁止進口台灣鳳梨。聯合報系記者王慧瑛/攝影


清明節前後是鳳梨產收的旺季,然而中國大陸卻突然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此議題立馬在台灣熱起來了!於是政府呼籲民眾多吃鳳梨,一起來挺果農。

鳳梨是台灣出口的冠軍水果,且大部分銷往大陸。這次大陸以檢疫問題,擔心病蟲害傳入為由暫停輸入,以時間點觀之,只能以「理由牽強、動機可議」解讀。然若純以買賣論之,人家(不論是誰)是多年來最大客戶,就算對產品有嚴格要求,沒什麼奇怪!水果如此,晶片也是如此。

有人認為這就是中國大陸一貫「養套殺」手法,先養出市場的依賴性,然後瞬間絕殺,讓你措手不及!這當然有可能,股市不就是這樣嗎?問題是,我方政府早有此認知,且已認定為敵對的一方;既然如此,早就該分散市場,甚至脫離該市場。現在馬後炮無濟於事,還自我否定了超前部署的一貫作為?

想想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會成為護國神山的?MIT 晶片成為當前全球當紅炸子雞,不就是經過千錘百鍊競爭出來的嗎?當然,水果和晶片不一樣,不只是有產品競爭力與市場供需的問題,若要運送到較遠的國家,需先克服保鮮的問題

最近各國紛紛開始接種新冠疫苗了,那些疫苗也曾有過保存與運送的問題,如今都能克服,Taiwan can learn,說不定還可利用運疫苗來台灣的飛機,把台灣的水果運出去!疫苗來,水果去,健康又發財!

再說,新鮮水果輸出在檢疫與運送冷鏈上本來就存在著風險,政府本應協助農民在品質與技術上持續升級;另一方面,台灣擁有一流的農產品加工技術,也應盡早部署,不僅可降低供需的失衡,也可創新品項提高附加價值,並延長銷售時間。幸好,鳳梨已有諸多加工產品問市,特別是鳳梨酥早就是陸客的首選伴手禮。

筆者曾看到陸客搶購鳳梨酥,看來這些陸客比誰都愛台;不僅如此,進口那麼多台灣水果,讓台灣賺那麼多錢,大陸商人不擔心「親台賣中」嗎?不,我們這邊有人說,這是「統戰」,是「養套殺」!

究竟誰對呢?不妨進入國發會網站,觀察近十年來的對外貿易統計。發現每年台灣都賺了對岸(大陸加香港)約七、八百億美元,去年更是創了新高!而且和對岸貿易總量居然占了總貿易量的百分之卅四點二,也是歷史新高!記得民進黨曾自豪地解釋,說是對岸需要台灣的技術。台灣技術確實較優,令人不解的是,美中不是正在打貿易戰,台灣作為美國的盟友,怎麼沒有配合制裁,還讓對岸繼續依賴呢?

更值得注意的,我國去年對外貿易順差總額達五八八億美元,如果沒有來自對岸的八六七億美元,則會變成二七九億美元(台幣約八千億)的逆差!這更讓我擔心,對岸已經養套了那麼多年了,何時出手殺呢?政府有超前部署嗎?

話說回來,銷往大陸的鳳梨若只占總產量的一成,那麼就算是失去了大陸市場,影響應該有限,政府高層實不須如此高調,反會讓人認為藉題發揮,來沖淡民眾對萊豬與藻礁公投的連署

總之,台灣出產的鳳梨、釋迦、蓮霧、芭樂等水果,品質世界第一,只要有決心,即有機會成為「護國神農」!政府不能老是拿大家的肚子來挺農民,唯有超前部署才能救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