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無法改變官僚體系的政府都將失敗

.聯合報社論..公民提問是大選辯論的敗筆
.聯合報黑白集.柯P與川普
.經濟日報社論.無法改變官僚體系的政府都將失敗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整併 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黑白集.本益比低並非企業被併購的主因
.聯合報社論..時代力量? 時代困惑?





經濟/無法改變官僚體系的政府都將失敗


2015-12-27 01: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如果現在的民調真的成為選舉結果,那麼明年5月即將會進行第三次政黨輪替,台灣將進入成熟民主政治的嶄新階段。然而,即便是政府中將會有數千個職位由新政府指定、派任,但其組成還是有幾十萬個職位是不會變動的。在政府預算年年赤字、預算彈性僵化、政黨惡鬥激烈的情況下,要推動重大的新方案將愈來愈難;因此決定未來政府績效的最重要因素,將是這個官僚體系本身的良莠。
換句話說,如果官僚體系的廣大成員,能夠清楚掌握新政府的方向和重點,願意調整自身思維、配合新政策需要,那麼新部會首長們的新政策才能夠層層落實到政府基層去執行。若情況並非如此,縱使新首長們具有創新的宏觀思想,但舊官僚體系卻只想依循舊制,尋找各種藉口去抵制新領導的創見,那麼再好的方案也可能因層層打折或弊案而被拖累,甚至惡評潮湧而被迫腰斬。
除了上述官僚體系的痼疾根深蒂固之外,有創意、肯革新的政府首長其實已經愈來愈少。除了待遇和福利持續惡化、難以找到大破大立的傑出人才進入政府以外,政經情勢變動極快,除在政黨輪替時有機會大幅調整人事之外,經常為了「無縫接軌」之需,部會首長多由事務官提攜為政務官,為政之道少有大開大闔、創新突破之舉。政府施政愈來愈缺乏新意,自然鮮少讓人民「感動」的施政了。
因此,未來政府若想展現新意,至少須把握一個原則:隨時隨地要尋找、規劃有理想、且有能力影響官僚體系「風格」的部會首長。如若一個部會首長,上任一段時間後仍無人清楚了解其施政理念、建設藍圖和推動原則,那麼他將不可能影響其部會成員,並循序落實理想。很不幸地,目前部會首長許多都是「專家」-可能有某些專業,因特殊淵源擔任了部會首長,但其實沒有特別強烈的理想和施政理念,只會依循舊制、行禮如儀地落實既定政務。這幾年政務首長輪換太頻繁,往往在離職後,外界很少人了解他的政策方向。
以過去幾屆的台北市長施政為例,對台北市政府的「服務品質」有大幅提升的貢獻,其原因很簡單,近幾任市長都很重視溝通,經常在媒體大談其對市府服務的期待和呼籲,並親自到市政單位進行督導,劍及履及要求市府達到各方期待的服務品質,進而讓台北市政府迅速地脫胎換骨,贏得了各方稱讚。若新政府的首長們也都能清楚表達其施政理念和目標,讓部會同仁了然於胸,官員們當然比較能夠調整心態和作法,甚至主動提出新案或調整舊案來相互配合;首長們也容易提綱挈領、掌握各局處推動狀況,督導其迅速邁向施政目標。
若想讓上述狀況確實發生,主要政黨們平日就必須掌握一份「影子內閣」的人選名單,供未來的閣揆或總統參考。這份名單必須詳列各部會首長的適合人選,各人選的學養、理念、人格操守、交友狀況、溝通能力,並時時更新。這名單的存在可避免讓新政府首長在臨時需要用人時,慌亂不堪地只能從事務官副手「無縫接軌」,或只能接受大老們的「小圈圈推薦」,或是在提名或任命之後就問題叢生。近來的政府,不管藍綠都有嚴重的用人問題,部分首長不僅無法影響部會的施政風格,甚至連和僚屬溝通的能力都有所欠缺,然而卻可以身居要職、做出國家重大決策,這是人民對政府信賴度愈來愈低的主因之一。
新的國家領導人絕對要引以為戒,只有找出有能力、有操守,並且有能力影響官僚的首長們,才能有效推動政務,為人民帶來亮眼的政績。

聯合/柯P與川普


2015-12-27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許多美國人和外國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像川普這樣傲慢狂妄的人,會成為共和黨初選最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他屢屢失言脫韁,卻依舊聲勢不墜。這點,台灣人倒是略知一二,看看柯文哲現象,即可知道其中奧妙。
柯P和川普都是政治素人,前者是醫師,後者是地產大亨。他們的共同點是超乎尋常的狂妄,充滿偏見,無視於任何傳統的政治智慧或秩序,且字典裡不存在「道歉」及「愧疚」二詞。更重要的是,他們皆正巧趕上民主退潮、網路稱王的時代,禮貌到顯得軟弱的領導人,像馬英九及歐巴馬,都難以贏得人民尊敬。在這種情況下,越是目空一切的人,越顯得魅力非凡;越是輕蔑體制,越能博得草根群眾的喝采。
狂妄的最大特徵,就是藐視他人,把別人或既有體制說得一文不值,甚至是一種罪惡。川普說,如果他入主白宮,會把所有非法移民「趕出去」;柯文哲說,政府裁員四分之一不是問題,民代三分之一時間都在關說,他的支持者甚至去年就打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旗幟。越是傲慢,聽話的人越多。
有許多選民特別喜歡狂妄的政客。這些人因厭憎惺惺作態的政治儀式,不耐煩複雜的說理或辯論,所以偏好簡單的答案,喜歡聽從有力的指令;如此,就可以省去思考,直接進入行動。問題在,像川普或柯P這樣的民粹人物,他們發動群眾的能量往往不是來自同情,而是出於仇恨;不是追求建樹,而是為了破壞;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炫耀自己。
川普向美國中下層白人販賣的,是他們受到威脅的恐懼;柯文哲向台灣年輕人兜售的,則是他們對前途的焦慮和憤慨。事實上,柯文哲上任一年,他製造的問題會比他解決的問題少嗎?

聯合/公民提問是大選辯論的敗筆


2015-12-27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延宕許久的大選辯論終於登場。繼中選會官辦的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後,由九家民間媒體合辦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昨天舉行,三位副手各自展現了論述與攻防功夫。撇開交鋒的得失不談,這次辯論的最大敗筆是揚棄了傳統的媒體提問,而改採「公民提問」,若干問題離譜得難以想像。這樣的題目,自然難以考驗候選人的智慧與見解,反而徒惹議論。
觀察昨天的副總統候選人辯論,三位副手人選均非久經沙場的政壇老將,除徐欣瑩有過立委選舉經驗,王如玄、陳建仁雖曾任政務官卻未曾直接參選;因此,這場辯論堪稱「菜鳥之戰」。但三人仍竭盡全力,發揮自己所長,爭取選民認同。真理未必越辯越明,但至少未來可能的國家備位元首有機會直接面對選民,同時接受品評和檢驗。這證明,政見辯論確有舉辦之必要,副總統候選人不應該只是總統候選人的影子而已。
無論是王如玄、陳建仁或徐欣瑩,在成為副手之前,國人對他們的認識都不深;因此昨天三人都用了相當時間自我推銷,讓觀眾認識他們。三人的策略各有不同:徐欣瑩全力推銷宋楚瑜和民國黨,但左右開弓之際,也有被其他兩人邊緣化之險。王如玄走的是軟性訴求路線,訴說自己學生時代因付不出課輔費,交給老師的是「空白信封」;她也強調自己過去協助弱勢的努力和政績,並不忘為軍宅風波道歉。
至於陳建仁,除複誦蔡英文的政策訴求,也花費不少力氣把自己塑造成「攻城錘」的角色。他痛批國民黨八年執政,批工程延宕、抱怨青年沒希望,甚至連「換柱」也成為其攻擊焦點。令人意外的是,無黨籍的他,每次發言都口口聲聲「我們民進黨」,比起同台另兩位女性候選人表現出更強烈的黨派意識,似乎已忘記了蔡英文強調的「超越藍綠」立場。這點,與他過去的溫和學者、理性科學家、與虔誠天主教徒的形象,頗有落差。若非這場辯論,外界很難看到他這一面。
選舉辯論的目的,一在使候選人有直接面對選民的機會;二在使不同政黨候選人可以藉由交鋒切磋,比較各自政見論點之高下;三是使選民可以看到更「立體」的候選人,而不限於文宣形象塑造的單一面向。這次辯論,儘管三方交鋒火力溫和,至少達到了上述三項效果。唯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透過首創的「公民提問」設計提出來的問題,卻因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讓人不知所云之感。
我們並不是反對公民提問,而是認為公民提問的機制要有更良好的設計和篩選機制,至少不應完全抽掉比較成熟的媒體提問;如此,才不致使公民提問淪為「空包彈」,甚至搞成「笑氣彈」。以昨天提出的六個題目為例,一題問到「對於即將成立的世界第十六大國《東非聯邦》,你有何具體外交計畫」,將一個八字都沒一撇的假設性議題問得煞有介事,也難怪候選人只能含糊其詞。另一題問道:「文化部被當成提款機,是否贊成國家改為半總統制,讓經民意檢驗的文化部長來主導文化發展」,則顯將不相干的事聯在一起,徐欣瑩甚至直接斥以「邏輯不通」,何況台灣現在就是半總統制。另外一題,則問「立法效率太差,立委可否改為每年改選四分之一」,根據的也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根本未對問題的癥結和可行性有過深思。
由此可見,儘管「公民運動」是時下流行之潮流;但濫用公民自主的結果,就會出現這種無腦、無邏輯、接錯線的結果,提出一知半解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從網路徵集而來的題目,每題都經過千人以上連署,主辦單位再從數百題之中選出六題;而千挑百選的結果,水準竟是如此不堪,這如何奢談對政府進行公民監督?
沒有好的遊戲規則,就沒有精采的大選辯論。過去三屆大選,「四報一社」加公視合辦的辯論,曾留下客觀、公正的口碑,其傳統值得繼續維持,或在此基礎上予以擴大。問題是,這次民進黨自恃選情領先而倨傲以對,忽而拒絕辯論,忽而要求由特定親綠媒體主辦,忽而以綁標手法要求改變遊戲規則;也因此,才會弄出網路徵集公民提問的「創舉」。但從昨天的辯論結果看,發問招數雖然新奇,內容卻是突梯滑稽,深度和廣度都讓人搖頭,留下大敗筆。

星期透視/文化不是政治的大玩偶

.台北市政大小漏洞 柯市長看到沒
.星期透視/文化不是政治的大玩偶
.名家縱論/養成社會好的風氣
.台灣慰安婦 馬政府記得?
.我們忘了 教孩子學習的喜悅
.大選辯論/副總統辯論 都未注意分寸
.大選辯論/從鄧如雯到補習費 王如玄說得好
.大選辯論/妓權運動先驅 你不知道的王如玄
.桑品載:喊漂亮政見 你們自己信嗎
.副總統真面目:備胎 怨婦 棋子
.悲觀的蔡英文 怎能救台灣
.畫中有話/下張臉是誰
.耶誕獻愛 送孩子溫暖的家
.耶誕襪的祕密 給寶貝動力






星期透視/文化不是政治的大玩偶



2015-12-27 02:12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


一個火車站旁歷史建築的即將熄燈,為何會引起全台灣文化界的嘩然?
宜蘭「百果樹紅磚屋」過去三年來,在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的「黃大魚兒童劇團」經營下,白天咖啡屋,晚上藝文沙龍,周末親子故事劇場,已然成為蘭陽平原上最重要的文化景點,晚近卻遭議員政客輪番上陣、指為圖利,在不願受辱之下,經營團隊決定年底合約到期便不再續約。
此事件再次暴露台灣「民主」議會最惡質的「找碴、揭弊、作秀」文化,其找碴的主要對象乃是不同政黨顏色的縣市府執政團隊,只是這次找碴踩到了地雷,直接汙衊在宜蘭羅東家鄉深耕戲劇的文學大師而引起巨大公憤。
找碴政客指出縣府圖利他人,違反政府採購法,又涉及轉包,不收租金還每年補助九十八萬元,說得義正詞嚴、頭頭是道。這種打帶跑的烏賊戰術只管抹黑,完全不在乎事後縣府的詳細解說(此委託案符合政府採購法第廿二條的相關規定,並出具國稅局相關公文證明並無轉包疑慮,且委託費用皆依規定開立收據等)。對這些議員而言,事實真相不重要,砸毀文化景點不重要,損人名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如何找碴、揭弊、作秀。
前不久,另一位台灣文學大老也遭此議會惡質生態的流彈所擊。桃園市議員大言不慚公開質疑「鍾肇政文學獎」中的「鍾肇政」是誰?還活著嗎?為何要幫他辦活動?吳伯雄不是也很有名嗎?藍色議員要找碴的對象當然不是總統文化獎得主鍾肇政,而是質詢台上文化局長背面的綠色市長。議員口口聲聲民脂民膏,卻是一心想要杯葛刁難「鍾肇政文學園區」與「鍾肇政文學獎」的經費編列,若能趁機抹黑成圖利弊案當是最佳。
這兩個表面上看似「不當政治力打壓文化」的案例,其重點不在個別議員的「文學識字率」或政治圖謀,而在於「文化」與「顏色政黨政治」的複雜糾葛,以前不重視,現在搶著重視,這邊積極規劃,那邊就死命找碴。我們都知道「文化」不可能脫離政治治理(文學獎、文化園區等的建制化),但「文化」卻不能只有政治治理,宜蘭「百果樹紅磚屋」事件與桃園「鍾肇政文學園區」事件,既讓我們看到政治治理之中「顏色政黨」的內鬥,也必須讓我們同時看到政治治理之外「文化」的深耕韌性與綿延力道。
七○年代起,鍾肇政老師以筆代劍,反抗威權統治,追求社會改革,更戮力於「客家母語運動」,政治治理的各種大獎肯定,從來不是也不會是其文學文化志業的考量目標。黃春明老師以蘭陽平原農村小鎮為書寫起點,給出了台灣文學史上最生動的邊緣小人物,除此之外還一腔熱忱投入國中小學的河洛語教材編寫,用鄉土故事、寓言、童謠活化本土語言教學,更在一九九四年於台北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並於二○○二年遷回故鄉宜蘭、戲劇扎根至今,堅信兒童是台灣的未來、「桃花源就是腳下所踩的土地」。
也唯有透過這樣文化人的身影,才讓我們在政黨惡鬥或將「文化」等同於「文創商品」的台灣,還能感到一股來自地氣的韌性與力量。也唯有透過這兩個突如其來事件的粗暴,才讓我們再次驚覺台灣社會最美好的文化價值,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持續發生著。

名家縱論/養成社會好的風氣

.台北市政大小漏洞 柯市長看到沒
.星期透視/文化不是政治的大玩偶
.名家縱論/養成社會好的風氣
.台灣慰安婦 馬政府記得?
.我們忘了 教孩子學習的喜悅
.大選辯論/副總統辯論 都未注意分寸
.大選辯論/從鄧如雯到補習費 王如玄說得好
.大選辯論/妓權運動先驅 你不知道的王如玄
.桑品載:喊漂亮政見 你們自己信嗎
.副總統真面目:備胎 怨婦 棋子
.悲觀的蔡英文 怎能救台灣
.畫中有話/下張臉是誰
.耶誕獻愛 送孩子溫暖的家
.耶誕襪的祕密 給寶貝動力




名家縱論/養成社會好的風氣


2015-12-27 02:12 聯合報 徐重仁


喚醒公民的良知及意識,在日本有個AC公益廣告協會,就是扮演在廣告界中發聲,牽起媒體力量,向大眾傳播良善風氣,訴求讓大眾知曉禮儀、道德重要性的角色,同時也觸及到健康、社會、教育、兒童等各類議題。
日本AC公共廣告協會源自美國,最早作為募兵的宣傳管道之一,後來演變成公共議題宣導機構,於年在美正式成立美國公益廣告協會(AC)。後來日本廣告大企業日本電通有鑒於公共議題的重要性,派員赴美AC觀摩學習,並引進日本成立日本AC。
日本AC由企業發動募資贊助,已逾一千兩百家企業加入,常拍攝約卅秒的電視廣告,凸顯日本社會所缺乏或漠視的領域,試圖喚醒公民意識。例如,當地球暖化嚴重破壞生態時,日本AC廣告畫面中有片湛藍的大海及沙灘,然後說明「日本沙灘有90%正在消失」。
又如,日本AC拍了一隻可愛的小貓,眼睛轉來溜去,最後拉遠鏡頭,原來小貓置身在垃圾車裡,呼籲民眾勿任意遺棄小動物。這類鏡頭語言,還有一對小夫妻家庭,正在餐桌上用餐,家中乾淨一塵不染,但拉遠鏡頭,家外卻是垃圾滿天、髒污不堪,呼籲家庭丟垃圾前多想一下,盡量減輕垃圾量。
還有,以一幕眾多人戴著面具的畫面,慢慢一個一個脫掉面具、摔壞面具,露出小朋友天真的臉,呼籲日本社會面對兒童遭到霸凌,不要漠視、不能冷感。同時也擴及中學生霸凌議題,由一男一女中學生擔任評判官,看到有人霸凌他人便舉Ⅹ牌,看到有人刻意破壞公物也舉X牌,最後兩人互看也舉起Ⅹ牌,意思是放任周遭生活壞事不管,最後容易演變成人與人之間仇視、冷漠的關係。
從日本AC一路走來所關注的議題,無非是想喚醒大眾良知,改善社會日漸惡化的風氣,台灣亦何嘗不是如此?從打開電視新聞看一看,充斥監視器畫面中,交通事故當事人互罵,或者網路鄉民大肆撻伐某一人,真實社會與虛擬社會都充斥謾罵聲,這會令社會不安,也會造成社會退步,後續影響甚巨。
台灣社會浮出種種現象,必須要能適時有自發性的檢討,從事件中學習相互尊重、體諒,從你我開始,讓社會得以安定。
事實上,台灣在二○○三年也向日本AC學習,成立了台灣公益廣告協會,當年由台灣廣告教父賴東明擔任理事長,由我擔任副理事長,當時便邀集統一超商、義美、泰山、金車、黑松、奧美整合行銷等企業界、廣告媒體加入,一起為改善社會而努力。
台灣公益廣告協會成立目的,是希望以廣告來做公益,建立廣告的社會形象,以播放、刊登公益廣告促進和諧,喚起社會良知,傳播愛心,提升廣告形象。經費來源由會員捐助,支應廣告製作費用,並尋找環保、倫理、資源、家庭、教育等公益主題,拍攝廣告後安排於支持公益廣告的電子、平面媒體播出。
例如,當時呼籲大眾節能減碳,並從數據中發現,肉類對排碳影響較大,因此發起「少吃肉、救地球、救台灣」的公益廣告,並請協會內通路品牌響應,張貼「搶救台灣、少吃肉」海報。又如,強化學子青年的愛心,製播一段學子搭公車要不要讓座的廣告,該學子反覆思考要不要讓座,其實廣告只是要傳遞一個簡單的概念,「讓座,做就對了」,根本不需想這麼多。
反觀如今,社會風氣更加惡化,從服務業角度來看,很多客人藉由餐廳、超商必須服務至上,反而提出很多額外要求,超出合理範圍,也就是一種「奧客」行徑,而且認為理所當然,應該得到這樣的服務。
這些扭曲的觀念都應該要被重新教育,廣告主、廣告公司、大眾媒體亦應該肩負起這個責任,發揮影響力,改善台灣風氣。
尤其是現在國內媒體常有聳動言論,甚至爆料文化盛行,鼓勵民眾罵人,這類行徑都需要重新被教育,大眾傳播機構應發揮「安好心、說好話」、「不要跟人家做無謂爭吵」等社會教育。
淨化教育當然要從「頭」做起,例如政府單位的「部長級」長官,民間企業的「企業主」,家庭中的「家長」都應以身作則,自己做好且養成習慣,部署、員工、小孩子自然而然會跟著做,「你這樣做、我也這樣做」,社會才會形成一股善循環。(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陳立恆/知之與不知,吾亦囂囂

.陳立恆/知之與不知,吾亦囂囂
.舒國治/京都遊之小講究
.薛承泰/22K的本尊與分身
.嚴震生/布吉納法索民主大選 真有改變嗎?
.平路/老年的隔離心境
.盛治仁/追尋心中的價值
.方祖涵/買來的愛國心





陳立恆/知之與不知,吾亦囂囂


2015-12-27 01:13 聯合報 陳立恆



歐洲一家三百多年歷史的頂級陶瓷品牌,在積極開展高端家居與首飾市場的嘗試後,最近決定放慢其創新攻勢,重新整理一套因應市場變遷的產品模式。乍聞此訊,我亦甚感戚戚,其實十多年來,我常常被身邊的朋友問及,為什麼當初在企業轉型之際,從這麼多後勢可期的產業類別中,獨獨挑上了藝術陶瓷這吃力不討好的文創產業。
誠然,藝術陶瓷絕對不可能成為這個世紀裡一頭風口上的豬,縱然懂得欣賞美好、追求生活質感的人群仍在,但身處於萬事講究速度感與自動化的現今,一個需要上百道手作工序、沒有聲光效果、又不能隨時穿帶出門炫耀的物件,早已超越奢侈品的當代境界,連大名鼎鼎、有國營背景的陶瓷品牌都在創新的路途上步履維艱,更不用說其他幾家同樣歷史悠久卻缺乏政府資源挹注的陶瓷品牌。
然而,他們都沒有放棄;我也沒有。
相比品牌歷史與國有背景,法藍瓷的過去與現在也許無法與這家陶瓷品牌相提並論,但我很肯定這便是我要尋找的起點與未來,因為它代表著華人文化曾經影響全球的頂峰,也是少數可以傳續千年、改變人類生活軌跡、卻不會破壞性肆虐生態環境的人造材質之一。
正巧前一陣子我遇到浙江才子鄭宇民,他巧妙地解釋了一段關於「無兼不成商」的道理,依其言,一名真正的商人,必定要在創造企業利潤與承擔社會責任上面面俱到,這自然與我向來倡議的利義結合與儒商思維不謀而合,只是這個「兼」字用得好不傳神。在我看來,成功的「兼商」,除了預備在身後散盡千金,兼做大慈善家的幾位世界級富豪之儔,亦可以是每日孜孜矻矻於錙銖之計,又努力從現實之有限裡,刻畫出文化之無窮的吾輩文創商人。
我一直很喜歡孟子裡的一篇對話:「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翻譯成白話大意約略為:「你喜歡遊說嗎?我和你分享一個遊說者應有的態度,人家理解你,你悠然自得無所求;人家不理解你,你也悠然自得無所求。」然而如何達到囂囂之風的悠然自得無所求?即是做成一名尊德樂義之人,正所謂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接著便引伸出了那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名句。
我相信,所有國家民族的科技、政治、外交、軍事、物種、商業、網絡等硬體文明,終將歸于大同小異的趨近化,而未來真正維持多元性的關鍵,將有賴於各個文化、哲學、藝術、歷史等人文建設的存續,所以當初選擇陶瓷產業,並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既是為「繼往」,也是為「開來」。畢竟,身為一名文創產業與陶瓷藝術的兼職遊說者,我期待能夠藉此一路向前的囂囂遊說,網羅更多具有兼商精神的「才子」或「財子」加入這兩個領域,無論知之或不知,吾皆囂囂而行、兼濟天下。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