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民營企業家 典型在夙昔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何止擋陸配,綠營更在台灣內部尋找敵人
◆  聯合報黑白集/一場鬧劇,一次反思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民營企業家 典型在夙昔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民營企業家 典型在夙昔


2024-03-02 01:10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日前辭世。 中新社


中國大陸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日前辭世,引起各方深切的追思與熱烈的議論,咸認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正面典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湧現不少企業家,各代典型殊異,社會評價與個人際遇千差萬別。在多如繁星的企業家中,宗慶後備受肯定,他事業的輝煌成就無庸置疑,其有為有守的風範尤為異數。

大陸企業家暴得巨富者不知凡幾,但對經濟發展貢獻卓越而廣受社會各界敬仰者幾希。他們必須在政策與法令層層綑綁中殺出重圍,在複雜多變官商關係破繭而出,且能創出可以永續經營企業實體,確實難上加難。

公營制產權主體的體制中,民營企業必須在配置資源、掌握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方面都有過人之處,才能出人頭地。他們面臨的創業與經營環境是艱苦的,尤其近年在「國進民退」的大趨勢下,內外壓力紛至沓來,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特別艱鉅。宗慶後度過無數難關,所屬企業健朗發展,光芒四射,確屬難能可貴。

中國改革開放的尖兵與功臣無疑是民營企業家。一個優質民營企業家的個人財富增長羨煞眾人,但必須企業的成長和整體社會的經濟成長、業態創新、制度與改革需求兼容,個體目標與經濟總體大目標吻合一致,方能贏得正面社會形象,否則只會被視為「土財主」。

宗慶後在大陸普通老百姓眼中口碑良好,主要是因為他不僅在經營的創新與績效上高人一等,且能帶動整體經濟與企業經營的良性發展。比如他公私兼顧杭州市上城區國資管理公司現在還是娃哈哈的大股東,持股比率達46%;另外還有大約四分之一股權企業工會,每年還給杭州上城區教師發放福利金

宗慶後42歲時抓到改革開放後民營企業發展的良機,對市場需求迅速反應,不斷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和技術創新。他雖非以高科技產業起家,社會責任意識特強,所以企業形象直追華為美的比亞迪等,關鍵在於他除了具有創新能力之外,還心心念念都惦念國家的整體發展。他具體表現在他說過的一句話上:「我們富起來了以後不要跑掉,而是要留下來帶動全社會的富裕。」

他經營事業踏實而堅定,不像一些民營企業主業有成之後,就跨行去涉及金融、房地產之類的獲利機會大的行業。他也不像別的企業家刻意放大資金槓桿,企圖迅速製造個人財富,實際上是把可能的市場風險轉嫁給金融系統,也就是全社會老百姓。他之所以受人敬仰,概括而言,是「正外部性」很大,而沒有「負外部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在不同年代出現不同發跡模式與行事作風的企業家類型,首先農村改革個體戶,他們解放農村生產力,但普遍沒文化素養;接著是源於「雙軌制」及沿海內陸發展不平衡而來的「倒爺」,他們搞活了市場經濟,但假貨和腐敗盛行;然後是以新的生產與銷售模式橫掃全國的廠商,固然多具超強的奮鬥歷程但過程中普遍利用制度漏洞,官商勾結也不堪聞問:近二十年來主要富豪是房地產老闆,他們多與地方政府或是權貴「共謀」而興,不脫炒房起家色彩;近十年則以平台經濟或是科技產業展業有成者居多,他們整體形象正面優質,但私德有瑕疵。宗慶後、雷軍、俞敏洪等人歷經考驗,長期以來公眾形象正面積極,私德無瑕,公德與功德俱佳。

宗慶後被認為是企業家具有社會良心和社會正能量的代表,在為富不仁與奢華成風的大陸企業家中,他算是一個正面典範,看他一年消費不到5萬元人民幣,不裁45歲以上的員工,就可看出他非凡操守與社會責任意識。這樣的企業家是好樣板,值得大陸民營企業家奉為宗師,好好參照學習













聯合報黑白集/一場鬧劇,一次反思


2024-03-02 03:42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下午舉辦的「二二八事件77周年紀念追思會」,去年的陳抗團體「無力者」到場抗議,ㄧ度衝追思會現場和警方推擠。記者曾吉松/攝影


二二八追思紀念會,在台北發生一場鬧劇,在台中則有一次深刻反思。台北的鬧劇,是一群取名「無力者」的年輕人大鬧現場,對蔣萬安高喊「殺人凶手」。台中場的反思,則來自一名受難者家屬:七十七年過去,掌權者「骨子裡仍是一樣的東西」。

「無力者」之名,抄自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林獻堂率台灣文協在各地發起的「全台無力者大會」。但當年的大會,抗議的是日本政權和當道朝貴;一百年後,卻被一群年輕人用來簇擁當權者。一名「無力者」成員被起底是綠黨縣黨部主委,另一人則因「外婆的哥哥」受難領取了一二○萬元補償金,卻選擇用鬧場的方式來干擾其他人的追思。

歷經多年的檔案解密、補償金發放、追思紀念等洗禮,二二八早已不再是「不可說」的白色恐怖。遺憾的是,它仍未擺脫綠營政治資產的色彩轉型正義似乎只為少數人服務,無意謀求社會集體和解。

在這種情況下,台中受難者家屬陳恆裕的一番話,便饒富深意。他說,里長到大陸和平交流就被約談,食安人員查出瘦肉精卻被指責不該公布;身為「匪諜之子」,他也想問他們:「你害怕嗎?」他直言,不是我們錯了,是壓迫我們國家機器錯了,是配合國家壓迫我們的人錯了權勢壓迫本質沒變

鬧場的年輕人,該聽的是這種聲音。














聯合報社論/何止擋陸配,綠營更在台灣內部尋找敵人


2024-03-02 03:45  聯合報/ 社論
陸配取得身分證得需六年,遠高於一般外配。圖為陸配於立法院前抗議,爭取權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立委推動修法,希望將陸配入籍年限由現行的六年縮短為四年,和其他外配同等待遇。這項主張,已獲民眾黨支持。但民進黨卻提出各色反對意見,認為會衍生濫用健保及國安問題,且中共正在海空步步進逼,時機不宜。民進黨平時滿口「平權」主張,一遇到大陸民眾便立刻打折;何止擋陸配,綠營在台灣內部尋找敵人動作也在變本加厲

其他外籍配偶取得我國身分證的年限為四年,唯獨陸配是六年,這從任何人權的角度看,都已構成「歧視」。目前陸配人數累計約四十萬人,僅及外籍移工人數之半;加上近年兩岸關係惡化,新增人數正逐年降低。這樣低的比例,要說會產生國安問題,或所謂的「洗人口」,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況,把對中共政權的不滿投射在陸配身上,根本是不正常情緒移轉,對陸配並不公平。

國民黨提案縮短陸配入籍年限,並不是給予陸配任何優惠待遇,而只是將他們遭矮化的地位恢復到與其他外配平等而已。對此,民眾黨也表示同意,並將提出自己的修法版本。儘管民進黨放話將強力阻擋,但以近日立院召委選舉時「白營投藍」的情況,綠營恐怕擋不住這股國會新民意浪潮;硬要蠻幹的話,只會使自己的歧視行徑愈發難看。正如黃國昌所說,「柯建銘隻手遮天時代已經結束」,民進黨最好認清時勢和民意

至於綠營放話,一旦縮短陸配入籍年限,其大陸親屬大量來台依親,將嚴重侵蝕台灣的健保資源;這點,顯然言過其實。依規定,陸配父母來台依親,規定停留時間僅一至三個月,不會有長期「寄生」的問題。陸配父母若年逾七十歲,可以申請在台定居,但政府一年僅開放六十個名額。既然有此門檻,所謂「吃垮健保」,根本是無稽之談

民進黨的反中意識形態歧視陸配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它卻像癌細胞一樣不斷擴散蔓延。例如,大陸台商原是自己的同胞、勇敢跨海的台灣人,在綠營眼中,卻往往變成「成分」可疑的對象。台灣迄今無法實施「不在籍投票」,正是因為民進黨把大陸台商、台幹視為「對岸同路人」設防,寧可民主殘缺,也不讓他們通訊投票。再如,陸生原應是我方最應爭取、且最可能認同台灣民主大陸新世代,卻因為老獨派僵化腦殘,使他們來台求學及民主浸潤之路受阻

除了把陸配、陸生、台商視為國安破口,綠營更不擇手段地在島內搜尋潛在的敵人。去年全台有上百名里長因赴陸時接受招待,遭到蔡政府以觸犯《反滲透法》為由遭到偵辦,藉口是中共「介選」。僅因區區餐會,即懷疑本國基層里長之忠貞,蔡政府真的是在乎國安遭到滲透,或只是刻意營造虛假氛圍以圖贏得大選,民眾應該心知肚明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近日更宣稱,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台灣首日即可能出現「傀儡政權」,佯稱自己才是中華民國正統政權,和中共謀談和平協議;因此台灣應借鏡烏克蘭經驗,嚴加預防。此一說法,不啻將政治「獵巫」之手伸向國內,在同胞之間尋找敵人。可怕的是,沈伯洋僅憑其有限軍事常識和赴烏克蘭簡短經驗,即把台灣和烏克蘭畫上等號。他不問如何防杜台海戰爭的發生,也不問如何為人民爭取和平,卻直接跳到在島內尋找潛在敵人,以便將他們清除。這樣納粹式的心態,比起阻擋陸配入籍,更居心叵測。試想,一個隨手就能抹紅在野黨,連里長都能隨便抓的政府,要誣陷誰是國家的敵人還不容易嗎?



減少不適服 比增轉服人數重要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減少不適服 比增轉服人數重要
◆  不該再拿高鐵南延屏東來騙票
◆  光電用地弊案 上下交相賊
◆  高談受教權 反犧牲多數孩子
◆  人權立國 勿歧視原籍
◆  管主委摸記者臉 肉麻當有趣
◆  碰船責任鑑定 看航行規範、海事習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減少不適服 比增轉服人數重要


2024-03-02 04:17  聯合報/ 陳宏煇/大學生輔人員(新北市)


報載九十四年次一年期義務役第一梯次一月廿五日入營後,轉服志願役的比率近百分之十八,高於去年同期四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的比例,國防部副部長表示,役男對國軍現行福利待遇及部隊管理相當認同,才會選擇轉服志願役。

事實上,國軍現行志願從軍管道相當多元,除了軍校升學班隊外,大學或高中畢業生可以選擇就業班隊,大學生就學時也能加入「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另外服役時也能轉服志願役士兵。雖然管道多元,但「不適服」提早離退人數卻不減反增,每年超過四、五千人離退。

在少子化因素下,國軍志願役官兵招募愈來愈困難,因此如何減少「不適服」提早離退人數更顯重要。建議國防部應針對一一七員轉服志願役的役男長期追蹤,並研究其持續留在部隊或提前離營的原因為何,以作為日後招募工作的參考;國防部也應針對這些轉服志願役役男強化其心理素質,並在基礎訓練時協助其做好生涯與理財規畫,以免因為經濟問題而遭詐騙或是誘騙而向地下錢莊貸款,造成其行為偏差走上歧途致軍旅中挫













不該再拿高鐵南延屏東來騙票


2024-03-02 04:05  聯合報/ 黃麗玉/服務業(高雄市)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一○八年至屏東視察,宣布高鐵南延屏東,然而,這個「歷史性的一刻」要付諸實現,卻遙遙無期。為此,民進黨新科立委徐富癸日前針對屏東重大交通基礎建設詢問行政院長陳建仁、交通部長王國材,其中關於高鐵延伸屏東一案,王國材表示:「環評已經進入尾聲,將力求民國一一八年(二○二九年)(民國一一八年)通車。」但何時開工仍然沒有確定答案,被徐富癸譏為「只聞樓梯響,不見車過來」。

屏東是台灣西部主要城市之一,但位於國境之南,不管中央由哪一黨執政,興建重大建設時往往被忽視,獲得「站尾包衰」稱號。例如六十七年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終點只到高雄,九十三年南二高才延伸至屏東。過去卅年,幾乎都是民進黨籍的歷任屏東縣長,多只會在選前宣告屏東高鐵進度再突破,喊口號大於實質作為,至今仍還在紙上作業,難免讓屏東鄉親認為民進黨大開政治芭樂票

相較近年高雄鐵路地下化,捷運、輕軌陸續興建完工且營運,屏東令人有印象的建設,只有民眾怨聲載道的「屏鵝公路種樹百里」計畫。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一到選舉就率隊考察屏東交通建設執行情形,像高鐵、高捷、高屏第二快速道路、屏南快速道路,只會擘畫願景,說得口沫橫飛,頭頭是道,高層一再指示要縮短完工期程,一副若非民進黨執政,這些重大建設就會遙遙無期或戛然而止,簡直是把屏東縣民當成政治提款機

民進黨籍的議員,則常將高鐵南延屏東受阻怪罪在野黨從中作梗。但自從一一○年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高鐵會再南延潮州,增加運量及運能,潮州民團反對聲浪降低不少。至於同為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市長陳其邁更是公開支持高鐵延伸方案,願意溝通境內工程施工及土地取得,讓臨近高屏溪另一端的行政區(高雄大樹、大寮、仁武)同樣受惠,民氣可用之下,交通部不是正該打鐵趁熱,一鼓作氣,加快環評審查腳步嗎?

筆者曾頻繁在屏東與台北兩邊往返,深知每次返鄉大包小包,任憑火車誤點,漫長等待轉車或搭乘五小時客運的無奈。高鐵雲林、彰化及苗栗等三站早在一○四年即通車啟用,屏東人口約八十萬人,相較雲林約六十六萬人、苗栗約五十三萬人,本該擁有一座高鐵站,但從一○四年迄今,高鐵屏東站仍難產中。期待政治人物不分藍綠,有志一同,真切為國境之南人民謀取交通平權,莫再拿來當騙票工具











光電用地弊案 上下交相賊


2024-03-02 04:05  聯合報/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台南光電疑涉弊案,在台南市前經發局長陳凱凌涉貪年餘後,日昨檢方以證人傳喚市長黃偉哲,案情是否升高?眾所矚目。

光電用地變更,依現行區域計畫非都市土地變更機制,按其面積規模分三種審議方式:

一、面積二公頃以下,在原使用分區下,由地方政府審查同意變更使用地別。簡便快速,向為業者偏好,但區域計畫施行半世紀以來,同一業者採「化整為零」圈地,在同一區域以每案低於二公頃申請用地變更,如「狗皮膏藥」多案近鄰而不毗連,唯獨光電而已。

二、面積二公頃以上影響原使用分區畫定目的,中央將三十公頃以下委由地方政府組成專責審議小組(俗稱區委會)審議是否許可開發。雖有外聘專家會同審查,但地方首長也能有效掌控,因需變更使用分區,審議費時,除非區位具有重大誘因,否則遠不如前者受到業者青睞。

三、面積三十公頃以上,由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外力難以介入,業者能避就避。

上述原則雖通案適用,關鍵在於是否落實審查,取決地方首長態度。經濟部能源署訂定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要求應就事業計畫之可行性、必要性(或總量管制)、土地區位或面積規模等予以審查,往往流於形式。此外,認定光電屬於公用事業,位於山坡地範圍內,免受山坡地開發建築面積不得少於十公頃限制,也有爭議。

至於農委會(農業部前身)一○九年七月修正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規定,面積未達二公頃,不同意變更使用。雖然是亡羊補牢,但大患已成,且興建光電設施二公頃以上持續與農漁爭地。此外,也有變更用地後,不進行後續開發,圈地待價而沽。

光電是蔡政府重要施政,中央大開綠燈,地方政府逢迎上意,業者投其所好,上下交相賊,今日亂象,剛好而已!











高談受教權 反犧牲多數孩子


2024-03-02 04:02  聯合報/ 張金章/國立台北教大博士候選人、國小教務主任(桃園市)


新北市國中生在校被害後,教育部於二月公布新版《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下稱《注意事項》),修正教師強制阻卻違法作為及校園安檢條款,放寬教師維護校安對危險行為強制規定。但新制甫公布,隨即爆發台中家長「帶武士刀」入校之重大校安事件,究竟本次修正案能否達成營造安全校園目的?值得深究。

筆者研究歷次修訂《注意事項》,剖析問題如下:

一、教師嚴加課責限縮管教權。教育部自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六月廿二日頒布注意事項》,此版即為各級學校管教學生重要依據。歷次修正趨勢為對教師嚴加課責並限縮管教權,本次修正更將教師對學生之書面懲處權刪除,當教師連書面懲處建議權都被「去勢」,試問如何管教學生?

二、親權課責有規定無法執行。當今教育現場八二法則為師長花費八成心力處理兩成問題學子行為,是類家長拋棄子女教養責任,放任其偏差行為,養出乖張暴戾小霸王,教師無力管教,有心向學的孩子無法學習,校園向下沉淪。雖早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版《注意事項第廿六條之特殊管教措施,即有違規情節重大學生可交由法定代理人帶回管教之規章,但執行不易且對家長毫無強制力亦無罰則,形同虛設。

三、強制規定對現場管教並無助益。《注意事項在法律位階上僅為行政規範係教育部就行政權行使立法作用所制訂之法規命令,此種教育命令法規框架下效力遠低於法律規範。雖新版將強制作為賦予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除罪概念,盼強化教師在危急時刻管教學生意願,但強制作為若拿捏不當造成學生受傷,面對後續司法攻防仍有觸法可能。

四、輔導管教抄襲歐美卻未因應國情修正。我國自教改後高舉兒童人權倡導零體罰,仿效英美破除校園特別權力關係,然英美等國因零體罰欠缺輔導管教配套,帶來校園失序公校教學品質低落等問題,雖近年改弦易轍重新賦予教師管教權,並對親權課責,但沉淪多年之公校品質難於短期挽回。我國目前也面臨公校學習品質低落、學生秩序紊亂相同問題。

針對國教現場的沉淪,《注意事項》應當發揮其功能,親師攜手發揮學校與家庭教育功能,對不適任家長課責,比照中輟生處理方法,結合學校、警政、社政,在現行制度下落實家長帶回管教之停學規定,配合社工與學校查訪並明訂罰則。為了保護多數孩子學習權益,應限制行為偏差學子干擾他人受教權,而非鎮日高舉學生受教權,實際上卻犧牲多數孩子正常學習權益!











人權立國 勿歧視原籍


2024-03-02 04:02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最近國民、民眾兩黨立法院黨團宣稱,擬於新會期推動修法,將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從六年縮短為四年。尤其民眾黨表明其主席柯文哲在總統大選中,已將陸配取得身分證縮短至四年列為政見。然行政院長陳建仁則宣稱,相對其他外國配偶的權利,政府對陸配的權利有更多保障。引發朝野論戰及社會關注。

適逢馬英九主政時期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出版新書揭露陸配權益改革過程。賴擁有濃厚台聯黨背景,卻能拋棄意識型態禁錮,推動極具爭議的陸配權益改革,其目的在於取消陸配與外配權益差異,消弭對陸配歧視,頗值肯定及民進黨借鏡。

上述改革,在工作權方面,經移民署面試為合法婚姻,可依親居留在台工作,強調「陸配工作權」為其「家庭生存權」。身分證取得年限從八年縮短為六年;財產權繼承方面,取消不能超過兩百萬元的繼承限制及繼承不動產;且領月退俸配偶死亡後,享有繼承月退俸權利。賴前主委更直指當時修法最大阻力是民進黨。

民進黨後來在華山會議「中國政策大辯論」中,公開宣稱應提出友善陸配、陸生政策。然此次國、民兩黨倡議陸配身分證取得從六改四年,卻遭民進黨批判及強烈反對,質疑反對黨在陸方意圖升高兩岸情勢時,運用國安議題當作降低兩岸螺旋敵意籌碼

民進黨首先指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配非要取得國籍而是戶籍,依親居留四年,再滿兩年後即能取得戶籍及身分證;外配則依據國籍法成為國民,須三年年滿一八三天居留並放棄原國籍及附財力證明,始能取得國籍,後取得戶籍總計須六年以上。其次,影射陸配導致台灣社會國家認同衝突。從民進黨思維推論,陸配來台恐加劇台灣社會國家認同衝突及激化內部矛盾。

再者,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影響國家安全。大選期間,賴清德直指若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將嚴重影響國家安全,這實屬增加台灣社會對陸配缺乏忠誠度及國家認同的烙印。最後則稱,外配依據國籍法被視為「外國人」,取得中華民國國籍時須放棄原生國國籍,但陸配例外、在法律上被視為「大陸地區人民」。

民進黨採取前述論證基礎及從實際運作經驗推斷,即多數外配在台取得身分證時間遠遠超過陸配,六改四修訂無必要,一旦修訂,反導致台灣社會族群衝突及未符合公平正義精神。然而,民進黨未說明的是,一旦六改四後,恐增加藍白社會支持度,方是其真正疑慮

歧視性待遇的陸配或外配政策,既妨害台灣社會和諧、群族融合及國家認同的形成,也不利於現代健康成熟公民社會的建構。從政黨政治利益來看,賦予陸配與外配相同權利,也能強化陸配對其認同。民進黨曾推動老兵返鄉探親,贏得榮民的支持,且現今黨內菁英亦有外省籍第二代;未來若主動規畫給予陸配及外配平權,不是更有利於爭取陸配支持?

依據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台灣相關法規及人權立國理念,應皆反歧視性待遇,尤其是反對原籍歧視。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提出「信賴台灣」,惟有公平對待共同體成員及「信賴國民」非造成國安危機,方屬轉型正義及人權立國之要義。













管主委摸記者臉 肉麻當有趣


2024-03-02 04:02  聯合報/ 高文文/公(新北市)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受訪時,有男記者提問如何回應國台辦「冷血說」,管竟突然伸手摸記者的臉回應:「你看看我的體溫」,讓冷不勝防的男記者措手不及。國民黨立委齊聲痛批管已構成性騷擾,性平教育不及格,鼓勵當事人依法捍衛權利。

管碧玲肉麻當有趣,輕浮的舉動,勢必讓事件更加惡化,雙方和談更為困難。

管碧玲自事件發生以來,始終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千篇一律的答案是「海巡依法執行勤務」,但說詞及理由卻漏洞百出,對於海巡有沒有現場錄影、有無碰撞對方漁船等重要事證,於案發之初根本就無法掌握。後續處理態度強硬,連道義上的「道歉」及執行勤務的「檢討」都說不出口,應變能力顯然不及格,內外部都無法認同,還要戀棧職位嗎?













碰船責任鑑定 看航行規範海事習慣


2024-03-02 04:02  聯合報/ 劉宗榮/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海巡署船舶與大陸漁船碰撞,涉及政治問題,也涉及法律問題,而且政治問題的重要性甚至大於法律問題,問題複雜不是單純鑑定船舶碰撞責任就可解決。但在透過政治談判難於達到共識的情況下,碰撞責任鑑定,可以做為比較客觀的思維底線。

船舶碰撞責任鑑定,必須同時考量「船舶安全航行規範」以及「海事裁判形成的海事習慣」。

判斷船舶碰撞責任的依據就是船舶安全航行規範船舶航行安全規範是由國際避碰規則、其他相關航行規則(例如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國際燈號規則等)以及各港口自訂的航行規範三部分組成

由於各個港口的港灣形勢、安全條件不同,為了照顧具體需要,以避免船舶碰撞,在法律適用的優先性上,如果上述三組規範發生衝突,各港口自訂的規範反而具有最優先效力。就金廈船舶碰撞具體案件而言,下列避碰規則就特別重要:一、兩船正面航行時,各船應各自沿著順時鐘方向航行;二、兩船交叉航行時,若右舷前方有船舶,己船應該先停駛,讓前方的船舶優先通過。

關於海事裁判形成海事習慣。除了船舶安全航行規範以外,還必須斟酌由很多裁判形成的海事習慣,就金廈船舶碰撞的具體案件而言,應該特別斟酌:

一、最後機會原則。在他船與本船有發生碰撞的危險前,即使是因他船的故意或過失所導致,若本船明顯有最後的機會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發生而竟放任地不防止、不避免其發生時,本船舶對於事故的發生,仍應負過失責任,甚至必須負擔全部責任。

二、賓夕凡尼亞原則。船舶違背船舶安全航行規範致生碰撞事故時,推定該船舶有過失。換句話説,在碰撞發生時,若船舶違背船舶安全航行規範特別是避碰規則),就可以合理「推定」該船舶的過失是發生碰撞事故的唯一原因或共同原因,此時舉證責任移轉到該違規船舶上,該違規船舶所必須證明的不只是該船的過失「可能不是發生碰撞的其中一個原因或可能不是唯一原因」,還必須證明該船舶的過失「自始至終都不是碰撞的原因」才能免責。

船舶碰撞海事案件特殊民事案件涉及高度專業知識,兩岸都可延請具有船舶碰撞專業知識人員參與鑑定及談判,以專業的共同語言,客觀理性地解決問題,避免糾紛擴大。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首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首富
◆  朱宗慶/珍惜與未竟:行政法人20周年
◆  葉銀華/企業如何降低碳焦慮?
◆  魏國彥/新地球奏鳴曲:燠熱與酷寒
◆  廖元豪/立委質詢已無法問責,聽證吧
◆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首富


2024-03-02 04:05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媒體每隔一段時間總喜歡報導誰成為新首富的新聞,這也成為民眾茶餘飯後樂於談論的話題。


只不過因為媒體計算的「富」,主要是從這些人所擁有的上巿公司股票市值來估算每個人的身價;隨著股巿的變化,首富也經常不斷換人當。

對於首富,我有不同的看法。從新王道的觀點來看,很重要的是「富」也要從「六面向價值總帳論」來算總帳才對,在計算「有形、直接、現在」等顯性的富外,還要加上「無形、間接、未來」等隱性的富。

只是大家總是容易僅看到當下所擁有的有形(股票、現金、房地產等)顯現的富,而忽略了隱性。尤其媒體在計算時,往往也只計算了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卻往往沒把「負債」給算進去,因為有些負債查不到或看不到。

因此,從新王道來看,一個人所擁有真正的「富」,除了顯性的富外,還要加上隱性的富-這是為社會「無形、間接、未來」所創造的價值,例如幫助了多少人致富、培育了多少人才、對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等等。

所以說,一般擁有的「財富」是屬於有形、顯性的富;而如果是一群人才攜手共創價值,則是隱性的「才富」,更能夠長久持續。

如果一個人只關心顯性的富,往往富不過三代,更重要的是要關心隱性的富,諸如留下給社會正面的影響力,把好的價值觀念傳承給下一代,如此才能將「富」傳承得更長久。

不過也因為「隱性」的本質,就是相對而言大家不容易看得見,但隱性的影響力往往相對更大、更為深遠,不僅僅是當下,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未來。

我記得約十年前《天下雜誌》標竿企業聲望調查中,問到「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雖然隨著時間、年紀以及逐漸淡出企業第一線經營舞台,不過我的名字卻還是一直名列其中被提及,我相信這不是因為顯性,而是因為隱性影響力-多年來在社會形象為社會及產業培育人才而有影響力

就如同我由宏碁退休後,我所傳承最為寶貴的東西不在有形的資產,反而是無形理念與價值觀,這對企業來說更為重要。宏碁當年就是由一群志同道合夥伴共同創業,在使命感實踐共同目標,塑造一個能不斷學習、成長、歷練和發揮舞台及組織文化

對於一個人所留下的遺產,往往不只是看得見有形的富,更重要的是無形的理念、價值觀、形象及社會的影響力,還有人脈,這是隱性與無形的富,能傳承得更長久且廣泛地影響家族成員,並持續貢獻社會,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富」。

此外,快樂與幸福也是一種富有,雖然快樂和幸福不是傳統對於富的定義,但有了快樂和幸福,富才有意義;若沒有快樂及幸福,人生又有什麼意義?還有「利他」也是一種隱性的富,讓自己成為對他人及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相信一定能過著心靈富足美滿人生




徐遵慈/供應鏈勞動人權全球風暴來襲

◆  徐遵慈/供應鏈勞動人權全球風暴來襲
◆  詹文男/鳥腳考試與AI辨識
◆  陳國樑/任由「死人之手」劃分財政收支






徐遵慈/供應鏈勞動人權全球風暴來襲


2024-03-02 04:20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農曆過年前後,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幾家知名跨國企業在中國產線涉及使用新疆強迫勞動所生產的原料或配件,遭到美國海關扣押貨品或被人權團體要求撤資的新聞,引起全球譁然,也揭示供應鏈勞動人權」風暴來襲!勞動議題已成為國際貿易、採購與投資的新焦點,企業界必須做好全供應鏈管理與法規遵循

上述事件之一是德國福斯汽車集團下數千輛汽車運送至美國時,遭到海關以所有車輛均使用在新疆生產電子零件為理由違反美國禁止強迫勞動法律查扣產品事件之二是全球最大化工公司德商巴斯夫(BASF) 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在新疆成立之合資子公司,近來頻頻被指控違反人權,迫使巴斯夫宣布撤資

另外,美國海關頃公布執行查緝新疆強迫勞動法規的執法報告,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六月至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一月間,查獲違法進口貨品金額高達廿六億美元,其中以太陽能電池板微晶片等電子產品與紡織成衣為最大宗,主要來自馬來西亞與越南,兩國涉案金額均遠超過中國,其他尚包括泰國、墨西哥等。

近年強迫勞動議題持續發酵,西方許多國家陸續通過禁止或管制使用強迫勞動的產品或投資,並明文納入企業應盡之供應鏈盡職調查義務中。前述案例所違反的強迫勞動法律,包括美國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通過的《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UFLPA法案)、德國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生效的《企業供應鏈盡職調查義務法》(簡稱《供應鏈法》)等。另外,歐盟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二月提出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草案,即歐盟版本的供應鏈法,即將進入最後表決時刻,因其涵蓋範圍及監管程度更加嚴格,引起全球關注

歐美國家、人權團體激烈指控及打擊使用新疆棉及其他強迫勞動生產產品、原料,引起中國大陸強烈反彈,指稱是「反華勢力炮製的世紀謊言,目的是抹黑中國」,對中國設立新的貿易與投資障礙,已對美中關係、歐中關係再次投下變數。尤其美國《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雖訂有「可反駁推定」(rebuttable presumption),進口商可提出反證,證明其產品未使用強迫勞動,但實務上翻案機會不高,預估對可能使用新疆原料與產品的棉花與棉製品供應鏈、成衣與鞋靴、太陽能產業供應鏈、電子與車輛產品供應鏈等,將形成嚴重的衝擊

供應鏈勞動人權」的風暴已全面來襲。我國部分廠商近年展開一系列的供應鏈調整策略,將對美國出口之供應鏈移轉至中國大陸以外區域,然美國海關統計顯示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因大量使用中國原料、半成品及零配件,已成為歐美關切勞動人權的新焦點

我國廠商除須關注歐美法規及慎防使用新疆或其他大陸地區強迫勞動生產之產品外,亦須將供應鏈管理範圍擴大到東南亞、南亞及墨西哥等地區,才能避免誤觸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