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台灣應朝小型精緻國家發展

.聯合報社論..彭淮南是步好棋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須先拆掉門檻和高牆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朝小型精緻國家發展




經濟/台灣應朝小型精緻國家發展


2016-01-24 02:5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歷經40餘年產業發展,每個階段政府都會研訂產業政策,但很少能達成政策擬定最初預期的結果,歸究原因,主要是因為發展目標範疇過於廣泛,導致資源未能集中所致,正如列子所說:「大道以多歧亡羊。」
面對國際激烈競爭,我們強烈建議:未來新政府團隊擬定國家發展政策時,必須充分了解台灣是個小型經濟體,發展條件與美國、日本、中國大不相同,經濟發展尤應標竿歐洲的瑞士、荷蘭、丹麥,逐步建立成為小型精緻國家,切忌再犯政治大頭症。
瑞士的發展,定位於高端、精緻路線,戰略上與周邊強國採取互補模式,其服務業如金融、觀光旅遊均極出色,工業則策略性集中發展特定產業,與德法義長期形成分工態勢。說起瑞士工藝,大家最容易聯想起高級鐘表,除此之外,雀巢集團是世界最大食品企業之一,羅氏與諾華更同時列名世界六大藥廠,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與全球行銷。瑞士的精密機械工業如ABB,全球15萬員工,製造節能與環保設備、機器人與自動化,走的是利基戰略,而非全面性發展機械產業。百餘年來,瑞士與德國共存之道,實可做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未來競合典範。
荷蘭則勇於嘗試任何可能性,結合自己與他國資源,經營具比較利益的經濟活動。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是由王室、貴族、士紳,與百姓共同投資組成,不同階層擁有不同股份。東印度公司經營手法相當特殊:他們在A國種植橡膠,到B國設立工廠,然後把成品賣給C國,賺了錢之後,繼續去D國投資棉花,運到E國紡織,再高價賣到F國。數百年來,荷蘭人熟稔於國際之間建構經濟價值鏈,並將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或許就是因為資源匱乏,需要與海爭地,荷蘭在國家與產業分離想法中,產生與眾不同的新思維,值得台灣深思。
荷蘭也是世界上少數的水利工程專精國家。荷蘭人為了解決國土低於海平面問題,利用新技術將阿姆斯特丹城市向上提高。從這個案例裡我們可以得知:透過去除思想上自我限制,改變商業模式,運用科技,荷蘭將其環境劣勢轉換為國家競爭優勢。未來面對大國競爭、外交限制,台灣如果不能仿效荷蘭,進行思想翻轉,努力運用他國資源,來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最終將無法走出困境。
丹麥人口不足600萬,處於德、瑞、荷、英之間,在土地、人口、市場等要素條件上,相對弱勢,但是丹麥有許多出色產業,如設計、綠能,其醫療器材與輔具評價世界最佳,關鍵成功要素包含人因工程、特殊材料研發,與長時間人體試驗。丹麥擁有勇於挑戰與實驗的精神,桑索(Samso Island)是一個綠色小島,島上百分之百無須使用化石能源。台灣本當如是,可從綠島或台東開始推行,將其全綠能化,建立典範;可惜台灣強調平均,縣市依比例均分資源,不允許偏重,無法產生特色創新。
丹麥個人所得稅約占收入六成,若將其他稅捐累計計算,丹麥人收入的80%用於繳稅。但在丹麥,學校教育是免費的,失業補助、老年照護、醫療制度極為發達。丹麥人雖然不工作就能生活,但卻將工作視為一種社會貢獻,為國民理所當然的責任,鮮少自願放棄。丹麥BOT制度盛行,值得台灣借鏡與反思。政府把原本自己該做的工程,交由民間企業代為建設與經營,大大提高公部門資源運用績效,亦即公私合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體制之推行,較之台灣近年強調社會企業,PPP或許才是真正的治國良方。但台灣社會擔心BOT之圖利弊端,過度貶抑其價值,反而產生因噎廢食的奇怪現象。
小而美,一向是任何競局的致勝要素之一,台灣具備了「小」的要件,如何做到「美」,政黨論替,新政府新思維,不失為追求小而美國家政府的良機。

聯合/國民黨須先拆掉門檻和高牆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敗之後,國民黨內部傳出不少檢討的聲音;雖未完全觸及問題核心,但敢言的人能大聲說出來,總是好現象。然而,在尚未充分討論之前,黨內馬上要進入新的主席選舉,這場主席之爭極可能把這波反省之勢打亂,甚至走向與改革相反的道路。也因此,我們建議國民黨中央應先舉辦敗選討論會,再舉辦主席候選人辯論會;如此,先釐出基本共識,才不致使全黨再陷入新一波流沙。
說實在,以目前國民黨不知伊於胡底的情況,問題只在缺少一位黨主席嗎?回顧去年此時,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朱立倫以九九.六一%的超高得票率當選主席。一月十九日朱立倫在就職時信誓旦旦:「誓言與人民站在一起,國民黨一定要再起」。但不旋踵,在行禮如儀的「朱習會」後,朱立倫冷漠宣布棄選總統;數月後,又粗暴拉洪秀柱下馬,自己取而代之。如今藍軍一敗塗地,他揚長而去,「黨將再起」的誓言彷彿又與他無關了。
在面臨這種雪崩式的潰敗後,國民黨如果還不能認真檢視自己的問題,找出三百多萬選民憤而背棄的原因,卻以為會有什麼天降神兵帶領他們走出民意的荒漠,豈不天真?如果底層及忠貞黨員不能發出聲音,卻任由少數眼中只有自己野心的人帶領政黨走向衰敗的幽谷,大家會甘心嗎?
由藍軍新生代組成的「草協聯盟」最近向黨中央開出第一槍,提出黨內民主、青年參政、改革黨務、解決黨產、主體論述、青年行動等六大改革訴求,清晰點出了國民黨的病灶。相形之下,國民黨中壯世代的低調無言,令人訝異。國民黨積重如此之深,一大原因是長年與社會民氣脫節,忘卻了基層草根的經營;若要補足這個板塊的巨大缺口,絕不能沒有中壯代的參與。這點,我們期待中生代拿出更多主張與爆發力,如此,國民黨的年輕化及改革才有推進的可能。
國民黨中常會日前決議延後主席補選時程,並將選舉作業費由二百萬元降低為一百六十萬元,跨出了對的一步,但這和正確方向仍距離甚遠。根據《國民黨主席選舉辦法》,必須曾任中評會或中央委員,同時取得三%的黨員(即九千六百多人)的連署,才有資格參選。簡言之,這是一個多重門檻的限制手法,用資歷、用人脈、用財務,層層阻擋和淘汰人選。若在威權時代,這或許是有效的篩選模式;但在民主化的今天,這些陋規只是高築權力的宮牆保護既得利益者,卻拒斥新興人才於千里之外。國民黨要找回平易、誠懇、民主的形象,必須先拆除這些門檻和雕牆,開放大門,驅走僚氣,放下身段;如此,這個政黨才有吸引新人加入的機會,也才能拿出開闊胸懷面向人民。
在這波檢討中,也出現了「改黨名」的主張,要求刪除「中國國民黨」的「中國」二字,以示深耕本土的決心。這個問題當然值得討論,但放在此刻的時機,卻顯不合宜。原因有三:一,要刪除中國二字,馬上會激起「深藍」和「淺藍」之爭,或「正統」與「本土」之戰,反而造成黨的撕裂,與改革目的背道而馳。二,國民黨近年失去民心,與黨領導人作為不得人心以及黨的基層耕耘不力有關,以為問題出在黨名,恐怕看錯病徵。三,黨名的修改具有高度象徵意義,而原稱若是超越短期政治利益的長期資產,刪除未必是聰明之舉。
無論如何,國民黨目前更重要的是反省而不是選舉,是改革而不是改名,必須釐清的是路線和價值,而不是讓少數人在那裡充正統、論貢獻。如果看不清現實處境,如果說不出未來走向,如果提不出全面的整治之道,不論誰拿到這個黨的領導權,都無法改變它的命運。從這點看,黃敏惠雖然只是暫代主席,也不能輕看自己的任務,以為只要把眼前形勢應付過去即可。
我們認為,國民黨必須利用這次的主席補選的機會同時推動改革,不同世代黨員應該主動結盟對黨的發展走向提出諍言,黨中央也應該主動舉辦座談提供論戰平台,匯集改革的主張,並要求競逐主席大位者就拆除黨內門檻及高牆作出承諾,並剋期落實。
國民黨罹患的是「大頭症」,黨內必須有自下而上的力量去敲開它的腦殼,否則,這個病是不會自癒的。

聯合/彭淮南是步好棋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馬總統的「多數黨組閣」之議,蔡英文拒絕接招,轉眼就走成了死棋。但朝野若未完全喪失善意的話,不妨想想十二A彭淮南,這似乎是可以化解死局的活棋。
提前組閣之計遭拒,主要是朝野缺乏互信。而彭淮南是一個深受藍綠信任的人,不僅在政治上可以消弭雙方的信任疑慮,在專業上也足以勝任過渡內閣的重任。重要的,他若出任閣揆,可以使台灣在形勢險惡的四個月看守期中免於空轉虛耗,這是藍綠兩黨應慎重思考的事。
馬總統任內曾兩度找彭淮南組閣未遂,蔡英文曾兩度邀彭淮南當競選副手遭拒;由此可見,彭淮南不論形象或能力都是受到雙方尊重的人,他受到社會乃至國際的肯定更毋庸置疑。如果馬英九和蔡英文皆同意,共邀彭淮南以適當方式擔任或代理閣揆,不僅可以避開民進黨對「多數黨組閣」的憲政疑慮,至少未來四個月的行政院不必陷於消極看守或動輒得咎的狀態,這對台灣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說動彭淮南出任此職。首先,名利牌是沒用的。彭淮南多次說過,央行總裁是他此生最後一項職務;他先前拒絕擔任閣揆或競選副手,顯示他個人對於名利毫無所求,並對藍綠惡鬥的政治環境敬而遠之。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彭總裁,唯有動之以國家之大義,由新舊總統共同誠懇邀他為國效勞,在非常時刻替台灣盡一分力氣。更重要的是,證明朝野有能力合作促成一件好事。
近一周來,各界關於新閣懸宕有各種推演和假想。藍綠都有人提行政經驗豐富的宋楚瑜,但他如何在短時間內與閣員磨合恐是個問題;張善政以副院長代理也是一途,但恐僅能滿足過渡的形式。彭淮南是一步好棋,馬蔡會面前務必想想。

星期透視/若在此杯喝水 勿在此杯吐痰

.看守內閣空轉 兩黨應各讓一步
.民進黨大贏300萬? 別誤會了
.百姓累積幸福 官員就別再鬥了
.遷都願景 豈是三言兩語
.名家縱論/不能讓政府的轉換陷於困境
.星期透視/若在此杯喝水 勿在此杯吐痰
.回響/告別式時程長 總統難全程參與
.畫中有話/孩子走的人生路…
.新移民的文化力




星期透視/若在此杯喝水 勿在此杯吐痰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黃年



上海東亞研究所今日在上海舉行兩岸座談,本文是作者在會中的發言節要。
大選前,聯合報出版《81秒世紀之握──馬習會幕後大解密》,我為此書寫了一篇導論,標題是〈馬習會的意義仍在成長之中〉。我將這篇導論作為我給大會的書面報告,現在再作一些口頭補充。
蔡英文勝選,民進黨將重返執政。在大選前,北京與民進黨的折衝焦點在九二共識。所以,選後的兩岸情勢演變也要看雙方如何處理九二共識。
習近平主席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又說,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和平發展之舟,就會徹底傾覆」。地動山搖,也許傷在台灣;但和平發展之舟若徹底傾覆,卻是禍害兩岸。
包容力與發展性
我希望兩岸政府都能回到「九二共識」來,也就是回到「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主要理由有二:
一、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在兩岸關係中,已經具備了全面性。經過二○○五年連胡會,及二○○八年馬政府執政以來的種種錘鍊,如今「九二共識」幾乎已與所有的兩岸交流成果鏈接與掛鉤。也就是說,從二十三項協議,到馬習會最高領導人會談平台,與九二共識都有了掛鉤鏈接。由於九二共識具備了這種全面性,留住九二共識,就可能使兩岸現狀全面保全;失去九二共識,也可能使兩岸現狀全面坍塌傾覆。
二、九二共識是包容力及發展性很強的「模糊的傑作」。其中,有「一中原則」、「反對台獨」,也有「一中各表」;但雙方均不必把這些比較尖銳的詞句時時刻刻掛在嘴邊,也不必時時刻刻面臨對方提出這些尖銳的詞句。當雙方說「九二共識」時,心裡知道己方的堅持,也知道對方的底線。這就使得這個「模糊的傑作」,有了包容力,也有了發展性。
兩岸進入「後二○一六時期」,更不應當丟掉「九二共識」這個如此好用的概念。理由是:一、對民進黨而言,丟掉九二共識,北京並不會放棄「反對台獨」,但蔡英文政府卻失去了「一中各表」這個進退攻守的戰略據點。二、對藍營而言,沒有了九二共識,失去了「一中各表」,台灣內部「反對台獨」的民意必定就會失去支撐。三、北京失去九二共識,也將無法使民進黨以「一中各表」維持最低程度的「中國連結」。準此,在進入後二○一六,對藍綠紅三方面來說,「九二共識」裡的「一中各表」,都比「反對台獨」更重要。
例如:未來不太可能再有「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只會有掏空中華民國的「心靈台獨」。沒有「法理台獨」,九二共識的「反對台獨」就成了無的放矢。因此,「一中各表」就比「反對台獨」更重要。北京過去聽國民黨說「一中各表」,覺得刺耳;未來若聽不到民進黨說「一中各表」,那才頭痛。
再如:蔡英文說的「九二事實/求同存異」,顯然已向「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靠攏了一步。可見,她不是不知轉身的正確方向。
所以,如果丟掉了九二共識,換來一個不是九二共識的說法,留下了失焦的「反對台獨」,失去了「一中各表」,就可能使各方都失去了包容力與發展性。
兩岸必須要有一個兼有包容力和發展性的操作架構,我認為這個架構就是「九二共識」。得來不易,應當珍惜。
A觀點與B觀點
我在書面報告中相當強調馬習會在「一中各表」的呈現。有人認為,這種看法太過樂觀,一廂情願,甚至已偏離了實際。事實上,馬習會在台灣受到的最大批評就是,只有一中,沒有各表。不過,我認為,馬習會雖然並未確立一中各表,但我們何妨在會後來開發一中各表的效能。畢竟,馬習會的意義仍在成長之中。
各方對馬習會「一中各表」的觀點,可分AB兩種:
A觀點:認為只是北京的暫時權謀。不容馬英九在開場公開致詞說「一中各表」,北京也不正面回應,只是供馬英九內銷之用而已。持此類觀點者,是認為北京的態度虛假,只是應急的權謀作為,不應視為具有政策意義的試探、突破或創新。
B觀點:亦即類似我在書面報告中所持觀點。從馬習會的儀節及論述上,皆可將「一中各表」的當面呈現,視為兩岸互動的重大試探、突破或創新。
那麼,請問各位:我們應當將馬習會的「一中各表」作何看法?是看成北京玩弄權謀、馬英九只問內銷的逢場作戲?還是雙方確實體認到兩岸情勢的艱難而產出了更具包容力及發展性的創新元素?
我們可以確定,如果不讓馬英九在會中呈現「一中各表」,馬習會根本開不成。而北京接受了馬英九在會中呈現「一中各表/兩岸分治」的概念,就不能說此中不具任何政策意義。試問:如果我們現在將馬習會「一中各表」的這一幕,解釋為只是一場權謀而已,只是北京釣魚上鉤的一個魚餌而已,兩岸關係未來將如何走下去?
在台灣,「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會使得台獨更沒有理由主張台獨;也會使得支持中華民國者,更有理由支持中華民國。正如前面說的,失去「一中各表」,台灣內部「反對台獨」的民意必定就會失去支撐。
因此,一中各表不只是對台灣有利的兩岸論述,也是對北京有利的兩岸架構。這也就是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喝水杯中勿吐痰
兩岸情勢走入今日僵局,主要原因是北京與民進黨過去幾十年的「去中華民國化」。北京說,「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民進黨則仍維持台獨黨綱,「應就台灣主權獨立之事實制憲建國」。但是,走到今天,北京發現,愈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獨意識就愈激越;即使阻擋了「法理台獨」,也難挽回「心靈台獨」。台獨亦發現,若無中華民國,台獨也成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現在,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試問:今日誰最想「一直捍衛中華民國」?第一個是民進黨,第二個就是北京。
北京與民進黨或許都體認了「杯子理論」。所以,北京和民進黨都不可在這杯子裡喝水,也在這杯子裡吐痰。
其實,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胡錦濤主席與小布希總統的熱線中,胡錦濤就說過,「中國大陸和台灣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談判,意即雙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定義各自表述。」可見「一中各表」曾經進入北京的政策思維。但是,如今馬英九總統要在習近平主席面前,說出與胡錦濤主席當年所說一模一樣的話,卻竟要經過如此的周折與磨難。這是多麼諷刺的一幕。
試問:我們究竟要用A觀點權謀或B觀點創新,來看待及解讀這次馬習會所謂的「世紀之會」所傳遞出來的「一中各表」的政治訊息?是政治權謀?或是政策創新?
和平發展的必經路徑
我希望兩岸能夠回到兼有包容力及發展性的「九二共識」來。
希望蔡英文總統能說:「我將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理解並發展九二共識。」因為她說過:「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以上兩說,可視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水平移動,無縫接軌。對民進黨來說,這一條路徑就是:從「九二共識」進,由「一中各表」出。
也希望北京團隊能走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戰略架構,將馬習會對一中各表在儀節與論述上的突破創新繼續發展下去。如此,有了「一中各表」,就能以「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為過程,而以「共同締造論」為目標。對北京來說,這一條路徑就是:從「一中各表」到「一中同表」。
我在書面報告中說:一中各表雖使「一中定義處於爭議狀態」,但也可維持「一中原則處於共識狀態」。至於最終如何處理「一中定義」的分歧,那可能就涉及「第三概念」、「上位概念」的「一個中國」,或「大屋頂中國」,那就是另外一個更高層次的涉及「一中同表」的議題了。無「一中各表」在前,即不可能有「一中同表」在後。
九二共識有「反對台獨」的框限,更不能沒有「一中各表」的引領。只有一半的九二共識,就不是具有包容力與和發展性的九二共識。
我認為,馬習會的意義還沒有完整體現,也還沒有正確體現。讓我們共同努力,使九二共識成為一個更具包容力和發展性的兩岸架構;也讓我們共同努力,使「一中各表」從釣魚上鉤的「謀略」層次,昇華到共生雙贏的「政策」層次。
如果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不是「弱肉強食/生吞活剝」,而是「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那就唯有「和平發展」一途。那麼,「一中各表」就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經路徑,無可繞道。捨此,難有和平發展。

名家縱論/不能讓政府的轉換陷於困境

.看守內閣空轉 兩黨應各讓一步
.民進黨大贏300萬? 別誤會了
.百姓累積幸福 官員就別再鬥了
.遷都願景 豈是三言兩語
.名家縱論/不能讓政府的轉換陷於困境
.星期透視/若在此杯喝水 勿在此杯吐痰
.回響/告別式時程長 總統難全程參與
.畫中有話/孩子走的人生路…
.新移民的文化力




名家縱論/不能讓政府的轉換陷於困境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胡佛 周陽山


我國憲法正文所規定的政府體制原為內閣制,總統為虛位,行政院長則是掌握實權的最高行政首長;但後來經過修憲,將政府體制修成倣效法國第五共和的所謂「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簡單說來,這一制度使總統擁有任命閣揆的權力,而閣揆則須向國會負責。
如此的設計主要的用意在:如總統與國會的多數席次同屬一政黨時,總統可透過同黨閣揆的任命,掌握實權,傾向於總統制;但在國會的多數席次與總統分屬不同的政黨時,總統就必須任命國會具多數席次的政黨領袖組閣,而掌有實權,而變成接近議會內閣制。
不少專研憲法的學者,深感「總統制」與「內閣制」可以互換或「換軌」的憲政規劃,會造成政府體制的不確定性,而且在欠缺民主傳統的國家,更易發生「換軌」障礙。
試看我國的情況:民進黨的陳水扁兩度擔任總統,當時立法院的多數黨則是國民黨,但陳總統並未任命國民黨的領袖組閣(唐飛受命主閣是以個人身分,且僅任三數月,即遭撤換),閣揆多任命民進黨人士出任,可訝異的是:國民黨的領袖竟然不去爭取立院多數黨的組閣權,實施「換軌」的責任內閣制。現有人說,陳總統創設了「雙首長制」下「少數總統」的憲政慣例,其實則是違背「雙首長制」的憲政規範罷了。由此也可看到「換軌」的障礙。
馬英九繼任了兩任總統,因所屬的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席次過半,當然實施總統制,但今年一月十六日的大選,民進黨既贏得總統也獲取立法院的多數席次,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自可全面執政,實施總統制。
不過,馬英九總統的任期要到五月二十日才屆滿,而民進黨超過半數的立院在二月一日即將開議,其間相隔將近四個月。在今日無論經濟、安全等皆處於瞬息生變的時刻,這四個月怎能視為短暫的看守期,不去處理國家的政務呢?所以在這一期間自應按雙首長的憲政規範,進行「轉軌」,實施議會內閣制。實際上,在大選後馬總統已多次要求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提供組閣人選,但所得的回應是憲法無此空間,無法提出。這當然會造成政府四個月的「空窗期」,而且會產生施政的危機,在憲政運作上,則又增添「換軌」的另一新障礙。
目前,現行政院毛治國院長在大選後,已經遵守憲政規範,提出總辭,馬總統實應再度積極而嚴肅地與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進行協商,要求提名組閣的人選,且不妨強調我國憲政規範並無不提名的空間,而且修憲所倣效法國第五共和的「雙首長制」,過去即曾出現三次「左右共治」的換軌先例,法國總統都是任命與他不同黨派立場的國會多數黨領袖出任總理,形成所謂「左右共治」,由總理掌握政權。
但是,如果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仍拒絕安排民進黨人士組閣,則在二月一日新的立法院開議時,馬總統就必須根據憲政規範任命新的行政院長組成新的政府,否則就會出現所謂的「執政空窗期」,這當然是朝野最不樂見的。
在掌權的馬總統願意自動放權,而極力爭取政權的總統當選人卻拒絕儘速組閣,使得新舊政府不能無縫「接軌」,這實在是出人意表,且不應發生的憲政危機。
在朝野的極度關注下,現在也出現一些解決的意見;其中之一是,遵循陳水扁總統所創設的慣例,仍由馬總統任命國民黨人士組閣。如前所述,陳總統的慣例是一違憲的惡例,當然不可沿用。另一是:制定《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規定成立正副總統當選人辦公室,可調用人員、調閱文件、聽取機關的簡報。
試問:辦公室擁有的這些權限,不就相當於內閣了嗎?既如此,總統當選人何不立即組閣,使憲政危機立即解消呢?何況這些權限還牴觸在任的行政院長權限,並非是合憲的。
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的看法是:馬總統應根據中央機關適用憲法發生疑義的規定,立即就總統當選人拒絕組閣是否違憲,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聲請釋憲,並陳明:因屬重大憲政危機,請優先並儘速加以解釋。如此,不僅可以解決困難多年的「換軌」障礙,亦有助我國憲政體制進一步的確立。
在聲請釋憲期間,馬總統當然仍可沿用陳總統的憲政惡例,任命國民黨人士組閣,如不願如此,亦可因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拋棄組閣權,而邀約其他民進黨人士組閣。當然,在無人可邀的情況下,政府祇能空窗,這真是我國民主憲政史上的大不幸了。
(作者胡佛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周陽山為金門大學講座教授)

李清志/城市秘境探險

.李清志/城市秘境探險
.劉克襄/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薛承泰/浴火重生2.0
.葉銀華/財經對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黃介正/探索「新型兩岸關係」
.盛治仁/689…上帝巧妙的提醒
.吳玉山/台灣沿著政治周期前進



李清志/城市秘境探險


2016-01-24 02:55 聯合報 李清志



最近城市中流行所謂的「秘境」、「秘密基地」,或是日本人所謂的「穴場」,意即一般所不知道、不容易找到的隱秘地方。「秘境」充滿著神秘感,等待著人們前去探險挖掘;同時也讓人有一種私密獨占的感覺;當人們說這是我們的秘密基地時,意味著這個地方,是我們共享記憶的私密空間。
我最近規劃了一個「城市秘境探險團」的行程,帶著一群人走訪台北城市中少為人知的私密空間,參加者反應非常熱烈,可見所謂的「秘境探險」的確是現代人抒壓解悶的有趣方式之一。
我們一起前往士林外雙溪近郊山裡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去體驗建築師曾志偉所設計,融和大自然五感精神的神秘空間;然後回到老城區大稻埕的「瓦豆光田」,聽設計師江佶洋談他如何改造這座老舊街屋,保留他外公牙醫診所的記憶故事;中午則去延平北路上老舊建築改造的「行冊」餐廳用餐,這座餐廳是現在大稻埕流行的時髦餐廳,他們將老屋子保留整修,打造成富有流行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師劉冠宏將淡水河與觀音山、大屯山的意象融入設計中,一樓是咖啡館、二樓是餐廳,三樓竟然是圖書館,充滿著老舊街區的人文氣質。
用完餐我們前往城中區漫步,先去勘察台北城一級古蹟北門,以及周邊的郵政總局、舊鐵道部,以及撫台街洋樓古蹟建築,然後再到館前路上的台灣博物館,去看看這座剛過完一百歲生日的漂亮博物館建築。很多人常常經過台灣博物館,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建築已經一百歲,也很少有人真正進去參觀過。
位於台灣博物館對面的台博土銀分館更是台北的「秘境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前身是土地銀行,高大寬敞的空間非常適合當作博物館使用,除了保留底層原本金庫空間供人參觀之外,台博館更將這裡當作古生物恐龍骨骸的展示館,龐大的恐龍骨頭在博物館裡,讓人聯想到電影「博物館驚魂夜」的情節,好像到了夜晚這些恐龍骨骸都將活過來一般;事實上,這座博物館裡還有一家咖啡店,號稱是全國唯一一家「可以邊喝咖啡邊看恐龍」的咖啡館。
最後我們前進「康青龍」作街區漫步活動,所謂的「康青龍」即永康街、青田街,以及龍泉街等街道附近地區,因為日本老宿舍很多,咖啡店密度也很高,是老少文青們出沒的重要街區。從傳統文青基地「紫藤廬」,到老公寓改造而成的咖啡館書店「伊聖詩書店」,其間也造訪了殷海光的故居,最後在木造老屋改造的「找點心」咖啡店裡,享受漫步後的下午茶。這樣的城市秘境探險一日遊,參加者反應非常好,也讓人重新對這座城市產生好奇心與興趣。
英國歌手莉莉艾倫(Lily Allen)曾以一首「秘密基地」(Somewhere only we know)走紅,這首歌裡陳述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秘密基地,當生命走到困境或難處時,當情感受挫生活困頓時,我們可以躲到這個秘密基地裡,藉此得到安慰與平靜,然後再出發,重新去面對這個世界。
每個人在城市裡都需要一個秘密基地,讓我們在困頓壓力下,可以逃離現實,暫時得到喘息安靜的機會;在這座城市裡,我還有許多秘境咖啡店、餐廳的名單,但是我不會想跟大家分享,否則大家都蜂擁而去,那裡就算不得是「秘境」了!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