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527/web/

◆  聯合報社論/誰在詭辯:兩百億防震專款如何消失?
◆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進步太陽餅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2019-06-24 23: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的川習會即將登場,各國股市聞訊大漲,足見全球對美中貿易戰長期持續的不安。儘管各界對此次川習會能否真正達成協議並不樂觀,川普在與習近平的熱線中,除了「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官話外,仍強調「公平、對等」、「為美國農民、勞工與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等原則,更明指中國「必須解決貿易的結構性障礙,提供可執行和可驗證的有意義改革」,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更不客氣表示「對話無法迫使中國停止欺騙」、「加徵關稅是對話失敗的唯一手段」。顯見美國的底線並未動搖,協議達成也就不容樂觀了
在此之前,原本傳習近平不出席G20會議,川普即不客氣地揚言將直接對中國輸美的3,250億美元出口產品加徵關稅。這些現象都佐證了美中現階段的爭端實是不對等戰爭美國仍以逸待勞等待中國的回應
這種不對等的現象,除了美國對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摘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當性之外,在客觀上,美國經濟成長依然暢旺、失業率屢創新低、股市處於高點,較之中國工業生產不振、失業率屢創新高、股匯債市均有隱憂,雙方進行持久戰的籌碼已高下立判。更重要的是,川普的幕僚陣容堅強、決策有序,中國則令外界感到決策體系紊亂而脆弱,面子問題也使習近平進退失據。這些都使得爭端難以在短期內善了。
儘管美中都宣稱希望能盡早達成協議,但無可諱言,在爭端持續的過程中,美國已在不斷收割成果。川普樂於宣稱美國正開始享受每月數十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增加;美國得以貿易戰為名,圍堵修理心腹大患華為;各國外資正在轉向、離開中國,中國供應鏈正在被摧毀。各種對中國的凌遲未有一日或停。即以近日而言,蘋果公司宣稱依賴中國製造的風險已過於巨大,且還持續提高,為擺脫依賴中國製造的現況,有意將15%到20%的產能移往東南亞。除了直接施壓中國,美國於全球籌組的「抗中聯盟」也日益成形,在圍堵華為上已收到不錯成效,歐洲在去年即已通過「敏感產業外國投資限制」,當然是劍指中國。
就台灣而言,目前中國對台灣的供應鏈仍依賴甚深。然而,即使過去最重視、最依賴、也最挺中國的台灣企業,在爭端難了的情境下,現在也開始轉向思考。包含華碩、統一、巨大等代表性企業均表示美中爭端是危機,卻也是契機,若能抓住全球產業鏈重組契機打出好牌,台灣反而有機會因禍得福。巨大更表示中國製造時代結束了這樣的思維轉變已顯然與前些時日僅著眼於短期的轉單效益大異其趣。儘管有些企業對中國市場與客戶仍有所期待,但在商言商,一旦中國供應鏈優勢不再,也只能配合時勢調整。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台灣企業全球布局的格局將會提升。
綜合來看,這場不對等戰爭一日不停,對中國經濟形成的壓力將與日俱增,反之,美國則不斷收割各種成果。儘管美國企業對高關稅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迭有怨言,但他們也清楚,美國對中國關稅回降時,也就是中國政府取消補貼時,一來一往,也討不了便宜。美國人民愈來愈普遍的想法是關稅傷害美國經濟,但中國應負責
美國內部對川普政策的支持力道並沒有減緩,加上美國在爭端中持續收割,所有壓力實落在中國這端。更嚴重的是,美中協議達成之日,才是中國經濟更大壓力開始之日。美國要求的結構性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停止強迫技術移轉、停止工業補貼、移除各種不公平經營障礙,都是中國難以承受之重。中國如何因應,目前尚難判斷,但可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勢將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在漩渦中的台灣,也應開始思考長期的因應對策。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進步太陽餅


2019-06-2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曾角逐民進黨主席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宣布退出民進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游盈隆宣布退出民進黨。他的理由,主要是質疑民進黨悖離自己的民主價值,諸如修法讓公投與大選脫鉤、黨內民主逐漸消失,以及總統初選破壞規則等皆是。民進黨只說遺憾,但沒慰留
無獨有偶,前副總統同時也是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呂秀蓮,也因公投修法一事痛斥民進黨是「打著民主反民主」、「必須對歷史負責」。對這些批評,民進黨沒有隻字回應,完全當成耳邊風,依然故我。
在悖離民主的同時,民進黨也悖離了進步價值。三十年前,民進黨成為主張台獨、以族群動員為手段的政黨;當時不少忠誠的創黨成員如費希平、朱高正、林正杰等,因不滿民進黨變成「台獨黨」而出走。其後,陳水扁任內發生嚴重貪瀆,全黨上下仍一致擁護,讓「進步」二字蒙塵。
蔡英文執政的三年,更讓大家看到「民主」的淪亡。黨名「民主進步」,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招牌。但民進黨上下仍自我感覺良好,一心想著權力,腳下持續往反民主、反進步的方向走去。
有個笑話說:客人點了牛肉麵,發現沒有牛肉,大聲斥責老闆;沒想到老闆義正詞嚴反駁,「太陽餅裡也沒有太陽啊」。這樣的笑話,和「芝麻街沒有芝麻」、「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如出一轍。而今,我們則有「既不民主、又不進步」的民進黨。
太陽餅沒有太陽,至少很好吃但民進黨少了民主進步,還剩下什麼









聯合報社論/誰在詭辯:兩百億防震專款如何消失?


2019-06-2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曾撥款兩百億幫助台南震災,行政院回應「根本是烏龍說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執政下,人們最大的困擾不止是各方意見紛亂,更是事實真相難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二百億防震專款之謎,即是一例。韓國瑜在台中造勢現場,舉張善政在閣揆任內撥二百億元協助台南震災為例,呼籲蘇揆「救災不要分藍綠」。未料,行政院立即駁斥這是「烏龍說法」,稱張善政只核給台南卅二億元,還嘲笑韓國瑜的幕僚「要用功」。假使你認知的真相就到這裡為止,那麼你就成了謊言的支持者。
事實的真相,經過張善政本人的親口還原,出現了更完整的面貌。除了撥給台南卅二億元,張善政說,他任內制訂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編列二百億元專款,供各縣市老舊建築健檢及土壤液化改善之用他不僅在公文上批示同意」,還加註未來執行時應滾動修正之語。其目的,就是要讓即將接手的蔡政府能彈性運用,沒想到蔡政府視而不見,沒有續推。
至此,人們即可看出是誰在混淆事實。追溯源頭,韓國瑜說張善政提供兩百億元協助台南震災,措詞及邏輯不夠精確,所以讓行政院有栽贓反駁的空間。但韓國瑜並未刻意製造假消息,且其訴求重點是在呼籲蘇揆「救災不要分藍綠」,立場正當。事實上,韓國瑜的說法揭穿蘇貞昌面對登革熱疫情故意刁難高雄,漠視民眾健康;蘇內閣官員更故意扭曲重點,亂打烏賊戰。
簡言之,國民黨執政時,閣揆張善政不僅給了賴清德治理下的台南市卅二億元的震災救急款,同時推出兩百億元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作為協助全台老舊房舍預防性健檢及防治土壤液化之用。這項作法,是從關懷民生及防患未然的治國格局出發,未有藍綠門戶之見,更未把行政權視為個人權威,甚或當成壓制其他政黨的工具。從這點看,張善政和蘇貞昌的格局一比,高下立見。
更值得探究的是,這兩百億元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最後究竟魂歸何處?要解開這個謎,得先回溯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的大選,蔡英文大勝,當時的閣揆毛治國引咎辭職,張善政在二月一日接任行政院長;不巧的是,二月六日即發生了美濃地震導致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傷亡重災。「安家固園計畫就是在人心惶惶的背景下提出,當時朝野立委皆催促政府要全面進行建築安全健檢,台南綠委陳亭妃更稱台南市民生活在恐懼之中
換言之,當時民進黨已經勝選但尚未就任,蔡英文挾著勝利的威風到處指點江山;張善政則是在最後關頭奉命收拾殘局,驟然面對震災的嚴峻局面,無分黨派地提供協助。一直到交卸閣揆職務前的最後一次院會上,張善政還聽取了「安家固園計畫」報告;相對的,綠委莊瑞雄卻在國會諷刺內政部長,為何到數饅頭的時刻才提「這種案子」,譏稱是「居心不良」。其後,新上任的蔡政府以成效不彰為由,將安家固園計畫改為危老建物重建條例》,次年僅編列四億元預算就這樣,兩百億元的防震計畫消失在風裡
民進黨具有靈巧的口舌和論述能力,但對於需要持久經營的行政工作卻缺乏耐心和興趣。正因為如此,陳菊主政的高雄可以一次放掉三千萬元的煙火,卻任由下水道淤泥樹根交織;可以打造美輪美奐的光廊和一次性館場,卻無意把破碎的馬路鋪平。綠營對待「安家固園計畫」也是如此:一則因為是前朝提出的計畫,無法登記為自己的政績,因此要快快讓它消失;二則是所謂老屋體檢和土壤改造,都是經營起來辛苦、卻不容易展示的成果,所以不必當成施政重點
在下一次震災發生前,人們不會注意到哪個政府更關心他們的身家財產?然則,被民進黨打掉的「安家固園」計畫,原本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重磅快評】空服員一罷工 豬、蟲、蚊子都被下檔了?

◆  【即時短評】一場被資方逼出對案的罷工..
◆  【重磅快評】卓榮泰套殺柯文哲 不過卻露出了破綻
◆  【重磅快評】為什麼高雄對國民黨很重要?
◆  【即時短評】喊團結的國民黨 最不團結
◆  【重磅快評】空服員一罷工 豬、蟲、蚊子都被下檔了?

◆  【重磅快評】凱道造勢後 黃國昌還是不敢惹怒蔡英文
◆  【重磅快評】拒紅媒,豈不知選台器操之在自己?
◆  【即時短評】討公道卻脫序 「正義」難被接受






【重磅快評】空服員一罷工 豬、蟲、蚊子都被下檔了?


2019-06-25 10:48 聯合報  主筆室
長榮空服員發動罷工,立即成了最受矚目的新聞事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連日來的重大新聞事件真讓人目不暇給!年初大陸非洲豬瘟疫情火爆,台灣緊張的程度更甚於大陸;接著登場是秋行軍蟲,官方形容會吃掉台灣所有綠色作物;之後登革熱,口水戰淹沒真相…,這些都因長榮空服員罷工案而下檔,沒人管之前都被說得草木皆兵。
民眾腦海的3D螢幕能呈現的尺寸、景深是一定的,後續訊息湧入,前面就成「舊聞」,脫出視窗很正常。怪新聞媒體不斷翻新新聞主題嗎?當然不合宜;新聞追的是「新」,不是文獻館、檔案館,不可能不停翻找過往事件。
一個關鍵,民眾可以跟著新聞跑馬燈不斷翻新,但前述重大社會事件政府都有主管機關,都有領薪水的責任官員,不能跟民眾一樣只看電視,對之前下檔的劇情忘得一乾二淨。尤其這些事件還在持續,必須隨時記筆記,追蹤進度
長榮空服員罷工當然該搶下媒體重要篇幅!勞資雙方幕後各有軍師,攻防都有腳本,虛實皆有學問,絕不是看戲的民眾能窺知一二。簡單一例,長榮取消近千個航班,怎麼決定的?比對之前二月華航機師罷工的傳聞,取消的班次是資方考慮營收不好,早就想調整,藉罷工名義停飛,責任推給罷工機師,真是個好的算計。長榮停飛班機是否類似情境
長航罷工上一檔是秋行軍蟲,蘇揆說得大家不寒而慄,因此每個檢舉案例一萬元天價獎金。台灣在意秋行軍蟲的影響,農民當然是農損,但更多人是衝著一萬元的檢舉獎金;春夏之際滿地完全變態的毛毛蟲,管牠和秋行軍蟲毫無瓜葛,先送驗在說,連高知識份子的知名導演都試圖拿獎金
同一時間,登革熱蓄勢發起四年一週期的大流行媒體該努力對台灣之前未見的第四型登革熱病毒示警,因為體內無抗體,發病前沒有緩衝。遺憾的是,媒體只著眼於韓國瑜向蘇貞昌要防治經費的口水戰,以及高雄升高金獅湖水位,養魚吃孓孑的非專業爭辯。
也幾乎是同一時間非洲豬瘟,政府對防疫甚至達「恐嚇」程度的呼籲,反覆強調只要一入侵,台灣兩千億產值的畜牧業報銷宣導的強度、力度很少見,但知識性並不高。如小金門發現海漂非洲豬瘟豬屍,不斷藉此升高台灣民眾危機意識,卻不談大陸沿岸流的海漂,很難過海峽來台。
重述這二、三個月台灣民眾的恐慌,那麼大的前幾件,船過水無痕就下檔了,萬一再次突襲台灣呢?民眾放鬆戒備很正常,拜託負責的政府部門不要也只看電視,以為事情過了。







【即時短評】喊團結的國民黨 最不團結


2019-06-25 13:00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國民黨可能的總統參選人(左起)朱立倫、韓國瑜、郭台銘,王金平(右一)雖未參與初選,但也沒放棄參選。 本報資料照

在那個隨處可見「請勿喧譁」標語的年代,代表總是有人在該安靜的地方大聲嚷嚷;同樣的,為了民國109年(2020)重新奪回執政的國民黨,全黨從上到下、開口閉口都喊團結,可見得現在的國民黨,一點都不團結,只說不做的團結,一點價值都沒有。
與國民黨相同,民進黨這次初選也殺紅了眼,不過民進黨向來就能夠快速縫合傷口、砲口一致對外,縱然陳水扁質疑民調公正性,游盈隆退出民進黨,但賴清德在落敗後即表態支持蔡英文,獨派也從「勸退」變成「觀察」,蔡英文近來民調翻紅,就代表民進黨就算還有疤,傷口已經縫合。
反觀國民黨,韓國瑜自參選以來,造勢大會熱度與民調成反比,韓粉高度的排他性,不只讓中間選民裹足,更讓藍營分成挺韓與不挺韓二派,就算韓國瑜三番二次規勸,甚至指控分化團結的是假韓粉,但韓國瑜堅持用激情造勢活動迫使藍營政治人物選邊站,難道不是激化對立的幫兇?
向來霸氣的郭台銘,這次為了參選,讓人見識到他的能屈能伸,但郭台銘「要玩就玩最大的」,不時酸韓的「發大財」不如郭「懂」,加上挺韓粉絲團、名嘴紛紛倒戈「黑韓」,也難怪韓粉要發出反動員令,不參加國民黨七七凱道造勢,避免變成挺「果凍」。
自認最專業的朱立倫,聲稱基層憂心看不到國民黨的大戰略,但其實自己也拿不出什麼好戰略,只說國民黨不該網內互打,或許更透露出自己還擺脫不了四年前「換柱」的困境。王金平一席「不參加初選不是退選」的發言,也讓國民黨的團結大戲更撲朔迷離。
電影一代宗師中的經典台詞,「習武之人必有三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韓國瑜能接地氣,郭台銘會拚經濟,朱立倫最懂政策,王金平擅調和鼎鼐,都是檯面上了解自己、見過天地之人,但若能放下自己及天地做成就眾生之人,不用嘴上說,國民黨就已經團結。









【重磅快評】為什麼高雄對國民黨很重要?


2019-06-25 13:03 聯合報  主筆室

把「韓流」列為國民黨民國107年(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勝的主因之一,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由於韓流發生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市,因此更顯得意義非凡不過僅只短短半年,韓流卻已經嚴重退燒,甚至危及國民黨的總統選情。其間關鍵,就在國民黨和韓國瑜都輕忽了在高雄執政對國民黨的重要性。
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是民進黨在地方選舉裡一句歷久不衰的選舉口號,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執政,有賴「品質保證」的形象塑造。但九合一大選時,正值民進黨中央執政的低潮,加上高雄長期的經濟蕭條,讓主打經濟牌的韓國瑜得以順勢竄起。韓國瑜的勝選,相當程度證明了「綠色執政,品質保證」這句口號的破滅,也因此可以帶動整個九合一選舉的大勝。
但平心而論,這樣的勝利並不紮實。勝選的主要因素,是來自於選民對民進黨的厭惡與不信任,因此願意給有韓國瑜的國民黨再一次機會。而一如高雄市長選戰在九合一選舉裡扮演「外溢」的角色,選後韓國瑜在高雄市的政績,自然也是選民檢驗「值不值得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的最重要指標。
四月下旬,是韓國瑜政治聲望逐漸下滑的分水嶺。此時最重要的事件,當然就是韓國瑜的五點聲明,間接宣布參與國民黨的總統聲明。誠然民選首長作的好或不好,難有客觀標準,但剛剛就任的民選首長,就宣布投入總統選舉,自然引發質疑。尤其對於因為願意給國民黨再一次機會,甚至是因為韓國瑜而願意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的選民而言,當然有受騙之感。所謂證明藍色執政優於綠色執政尤其是在高雄,當然也就難上加難了。
在此情況下,受到傷害的不只是韓國瑜,更是整個國民黨和去年才當選的黨籍縣市首長們。最直觀的看法是「連指標首長都如此,其他當然更糟糕」。落跑高雄和韓國瑜劃上等號,韓國瑜的表現又和國民黨劃上等號,撇開總統選戰的外在因素,僅僅如此,就足以讓國民黨陷入難以突破的瓶頸,甚至每況愈下。
國民黨總統初選頭已經洗了一半,整體情勢對國民黨越來越艱辛。而且擺在眼前的現實是,無論誰出戰,都已沒有取勝的把握。「非韓不可」早已成了過眼雲煙,國民黨現在應該要認真思考重新回防高雄,或說服選民不需要實際的政績,也有足夠理由取代民進黨。否則,國民黨的選戰只會越來越難打。










【重磅快評】卓榮泰套殺柯文哲 不過卻露出了破綻


2019-06-25 18:23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左)說民進黨不會惡意攻擊柯文哲,蔡英文總統今天受訪表示柯文哲還是專心於市政吧!圖為兩人本月19 日出席民進黨中執會時交換意見。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昨天悄悄在臉書喊出決勝200天」,同一時間他也展開忙碌的選戰部署,先後放話時代力量及柯文哲陣營,一時之間,大選藍綠對決的氛圍忽然濃烈,柯文哲參選空間極度壓縮,民進黨果然是打選戰高手,即使黨內整合未成,還是有辦法先清理戰場一番。
卓榮泰的200天宣告文頗有意涵,他說這200天,蔡總統、立委候選人、黨務人員及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一定是在台灣南北奔波,「或許在某一個角落我們會與您相遇,千萬不要忘了打個招呼、給個微笑」,而倒數200天也將決定「我們與中國的距離」。
短短幾句話卻定調了民進黨的民國109年(2020)大選的選戰主軸,黨內就是繼續尋求蔡賴配,至於和藍營、柯營的戰場則拉到國家認同、主權定義;藍營的部分還不急,國民黨還要到下個月才提名,但是時代力量及柯文哲則可提早處理。
時力部分相較單純,時力雖將在下週討論是否自推總統人選,但在立委黃國昌表態絕不會參選之後,卓榮泰嘴裡雖說不能左右其他政黨自推總統候選人,但仍會嘗試進行必要的合作與溝通,意思很清楚,卓研判時力應該不會在大選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
柯文哲就棘手多了,民進黨一直想探他的底,但柯諱莫如深,卓榮泰說民進黨不會惡意攻擊柯,但政策討論可以攤開來說,尤其在國家認同、主權定義要愈辯愈明,不能模糊云云;在反中氣氛高漲之際,卓榮泰幾句話就把柯逼到死角。
柯文哲回應很妙,他說民進黨只會放狗咬人,也不會自己來咬,卓榮泰的說法是安撫的麻醉藥,放狗還好,但放老虎很麻煩。「阿北」直率談話很生動,更是情緒直接反射,也說明綠白之間缺乏互信,更談不上合作。
卓榮泰從民進黨的角度質疑柯文哲,也藏著把民進黨柯粉拉回民進黨的企圖,專攻柯文哲只能拿55分的兩岸答卷,柯文哲神通再大,還是不會及格,雙城論壇登場在即,柯文哲根本跳不出「兩岸一家親」的框架,卓榮泰套殺柯文哲,不能說不精準。    
不過,卓榮泰也露出了破綻,雖然有立委建議讓賴清德出任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由賴來帶領衝刺立委選情,但民進黨仍持續尋求蔡賴配,並認為蔡賴配是最強的組合,實際上總統大選是沒有綠白合作的空間,既然沒有,柯又何必理會卓榮泰的叫陣?
蔡英文今天受訪談到此事淡淡只說:「柯市長還是專心於市政吧」,似已為綠白合作定了調。








【即時短評】一場被資方逼出對案的罷工...


2019-06-25 23:57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長榮空服員罷工。記者蘇健忠/攝影


長榮空服員罷工六天,六天前當著主管機關、協商主持人和資方的面,掛上布條發動罷工的工會,不到一周被逼到必須自己先提對案,這場罷工,已經失敗。
這場罷工資方戰略清楚目的不只殺雞儆猴,戰到底的泰式更是要讓得不償失的空服員怨懟工會,讓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這個「外部工會」徹底內傷潰敗;工會不僅錯估民營的長榮沒有政府施壓,更是訴求渙散、策略錯誤。
回顧六天以來長榮戰略,先是透過協商直播要逼工會現出原形,雖然不算完全成功,卻也迫使工會不得不選擇在暑假旺季前開啟罷工,無法如三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逼得資方只能砍掉全部航班,長榮勉力維持運能,旅客的怨懟也相對減壓。
罷工開始後,被罷工拖累的旅行社第一時間成為資方「盟友」,也是壓制工會一股第三方力量。而罷工期間先提告求償、大動作宣布招空服員、發放「年中獎金」,帶空服員拿回「罷工三寶」,並隨時錄影存證播放。資方頻頻出招,已明顯打亂工會盤算
對工會訴求更打的俐落,當工會在協商時堅持要將「日支費」放在第一項,直播後輿論留下的印象就是「為什麼不說清楚日支費的計算基準?」「為什麼公司還要談就開始罷工?」也讓工會窮於打擊「工會是否屬於薪資?」「年終非固定收入?」深陷各種數字與無限輪迴的混戰。
但當長榮、華航福利表列出來,長榮各項條件都「勝出」時,長榮真的比華航好嗎?一場罷工六天下來,超過兩千人交三寶,她們背負著可能被秋後算帳、可能放棄未來前途的後果,吹風淋雨輪班抗爭,真的只是因為她們公主、她們貪婪
有多少長榮空服跳槽華航。走上罷工一途,當然先是眼看福利比自己好的華航空服,三年前透過工會帶領的罷工爭取調薪,再來就是忍無可忍的工作環境,委屈在臉書上寫下的都是字字血淚
但工會打出的第一個訴求,卻是「調升日支費並禁搭便車」?
或許工會八大訴求環環相扣,調升日支費是加倍努力的誘因,但相較於拿出一堆數字解釋實質收入,更能拉攏輿論增加談判籌碼的,是否更應是工作環境面臨侵犯隱私、不當管理、職場傷害、性別歧視等勞動權利甚至公司文化
六天以來工會贏的恐怕只有讓外界看到「公司很威權、無所不用其極」。更不用說當所有薪資福利與勞動條件都沒談成時,禁搭便車條款目的只不過是鞏固工會的存在
這回交通部專責應變疏運角色,樂觀過頭的勞動部卻宛如不研究劇本的主角,當資方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戰到底,各界早已知道這是一場空服員將一無所獲的戰役時,還有部長以為能像上回扮演收割機般,先到協商現場演講、又提油救火到現場幫工會加油,給勞方信心、幫添柴火,結果就是繼續將雙方推回天秤兩端。
如今眼看資方要求「工會寫下對案再談」又讓工會陷入膠著,現在無論工會誰來開出比調解時期還差的條件,都會成為壓低訴求的戰犯。而勞動部只能繼續亡羊補牢苦勸雙方回到談判桌。
長榮要談歡迎、不談隨便的態度,目的不是只有殺雞儆猴。畢竟唯有戰到底,讓留下來的空服員一無所有、得不償失、怨懟把她們帶上街頭的工會時,才能讓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這個「外部工會」徹底內傷潰派,換取未來的安寧。
可預見當資方大贏、勞方大輸時,恐怕不僅長榮勞資內部需要長時間療傷止痛,將來各種面對旅客的空地合作,都將可能因為這次撕裂需要修補。長榮更將成為各家企業面對罷工的典範」,還在勞權爭取寫下難看的一頁,花光台灣好不容易才有的罷工正能量,什麼實質公共利益都沒促進
蔡政府是否也應整治一下提油救火的勞動部長

聯合筆記/硬碰硬 長榮罷工已成面子之爭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527/web/

◆  修法反壟斷 快樂付錢唱歌
◆  聯合筆記/硬碰硬 長榮罷工已成面子之爭
◆  空服員職業觀的3個盲點
◆  國民黨總統初選/庶民超越理性的渴望
◆  國民黨總統初選/帶台灣脫困境的助力
◆  托嬰嚴把關 別讓父母只能祈禱…
◆  漫畫/誰在乎烏鴉?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硬碰硬 長榮罷工已成面子之爭


2019-06-25 00:38 聯合報  許俊偉
參加罷工的長榮空服員拿著「空地一心,勞勞相挺」等標語,想化解對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榮空服員罷工今天邁入第六天。
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局」。從罷工前的勞資協商,雙方就互不相讓。即使勞方使出罷工最後手段,致使航班持續取消,旅客哀號不斷,內勤、地勤抱怨,連旅行業者都將抗議矛頭指向空服員但各式排山倒海的壓力撲向雙方,至今彼此卻都未見退讓
是什麼樣的信念,即使犧牲長榮幾十年來的品牌形象、營運虧損也在所不惜?勞資雙方都在為自己的信仰而戰,只是彼此信仰的價值南轅北轍,以致強碰至今
從調解、罷工投票到發動罷工,空服員自認一路爭的是勞工應有的權益,為低薪、血汗發聲,勞動價值不容丁點退讓;資方則堅持集團一路建構的企業文化,沒有鬆動的空間,也自認能給的都給了,勞動權益不該是予取予求,企業價值不容被罷工綁架。雙方為了各自的價值,從罷工糾察線、出勤獎金、「三寶搶人到罷工舞台架設,都能犀利交鋒,更別說還相互提告
罷工要落幕,得雙方重返談判桌,但現階段看不到雙方可能對話跡象,反倒是彼此不斷持續釋出強力攻防。像長榮預計明天公布七月受影響班表,甚至昨天在股東會後喊話將招募新血空服員也已排好一整個月的罷工班表,還站上升降機高台聲嘶力竭
這顯然是一場長期抗戰,即使各自「裡子」的彈藥持續消耗,卻也正因雙方自始至終都將姿態擺得這麼高,以致這場戰局已成「面子」之爭。最後就看哪一方的人力、體力、財力、物力和耐力用竭、壓力爆表,「裡子」用罄被迫屈服給「面子」,才有可能看到重啟談判的曙光。
但政府的角色呢?府院高層除了喊話還是只能喊話,從貝里斯趕回來坐鎮的交通部長林佳龍,能做的只剩下協助疏運旅客勞動部長許銘春只能送送消夜送送暖民進黨政府面對民營公司的勞資爭議,難道真的只能束手無策,竟連讓雙方重返談判桌也毫無能力,只好先跳到事後檢討,動員立委再啟已經談論「N次」的罷工預告期?








修法反壟斷 快樂付錢唱歌


2019-06-25 00:45 聯合報  章忠信/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著作權法修法中止。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修正著作權法,讓民眾使用伴唱機唱歌免除刑責,引發詞曲作家的強烈反對,在蘇院長叫停之下,暫時緩了下來。院長並指示負責的部會對廠商加強宣導,要合法灌歌。這項指示,顯示院長還沒有弄清楚問題癥結。
民眾在公園或里民活動中心使用伴唱機快樂唱歌,要付四筆錢,包括買機器、付電費、灌歌曲及付公播費
在著作權方面,灌歌曲涉及重製權,要取得詞曲著作權人授權,公開唱歌涉及公開演出權,是透過音樂著作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取得授權
集體管理團體的授權是「多多益善、來者不拒」,取得公播授權很容易
灌歌曲的重製權就不是那麼容易取得了。歌曲的重製權掌握在詞曲著作權人手中,而某幾首很夯的歌透過代理組織,整包專屬授權給一家市占率很高的伴唱機製造商。相對於一部伴唱機裡幾千首歌而言,灌幾首很夯的歌曲其實很便宜,但伴唱機很貴。由於,別的廠牌的伴唱機拿不到授權,如果要唱這幾首很夯的歌,只能買特定廠牌的伴唱機。簡單的說,歌曲被壟斷了,而且和貴貴的伴唱機綁在一起
國際上保護著作權的伯恩公約在保護音樂著作的時候,早就預見音樂著作很容易被壟斷,所以同時附隨著音樂著作強制授權制度,使得一首歌一旦被授權灌錄成唱片後,其他人就可以不必取得授權,只要付錢給著作人,就可以另外錄製唱片
民進黨團的提案,是要與時俱進,將現行著作權法第六十九條有關歌曲灌錄唱片的強制授權規定,擴大到伴唱機灌歌。草案規定,如果歌曲被授權灌到伴唱機六個月後,其他人經過協商仍得不到授權,可以向經濟部智慧局申請強制授權,在支付智慧局依市場價格核定的使用報酬給著作權人之後,逕行灌歌曲在伴唱機。同時,為了讓在公園或里民活動中心給民眾唱歌的伴唱機,不要因為灌歌曲而有刑事責任,草案規定,只要不是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所管理著作的重製權,所涉及的爭議僅屬民事問題,不生刑事責任。也就是說,使用者灌歌曲應該付錢,但著作權人不能以刑事訴訟做威脅,以獲取不合理的高額使用報酬。
這件事說穿了,就是伴唱機廠商之間,因為詞曲被壟斷,作為伴唱機市場的不合理行銷手段。得不到授權的伴唱機業者,發動阿公阿嬤要求修法,而取得專屬授權的伴唱機業者,發動詞曲創作人反對修法,但雙方伴唱機業者都沒有出面。
如果蘇院長了解這次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的背後原因,應該會有不同想法。無論如何,叫業者灌歌要合法,是弄錯了方向,因為,是拿不到灌歌授權,不是違法灌歌的問題。看來,如果無法自由取得授權,只能修法反壟斷,才能快樂付錢來唱歌








空服員職業觀的3個盲點


2019-06-25 00:47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長榮空服員發動罷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這三年間,屬於特許及寡占的航空業一連出現三次飛航的罷工,當華航長榮都成為罷工聯盟常客時,對高度仰賴航空運輸的台灣民眾來說,能怎麼辦?
目前看來,只能保佑自我運氣,因為作為「不特定第三方」的乘客,已經直接成為犧牲籌碼。這次的長榮突襲罷工,與飛安關聯性較小,空服員對「提高日支費」的訴求,又喚起職業認知上的激辯,值得未來想加入空服員者思考。
工作倫理、職業價值觀,以及消費新貧是此職業的三個盲點。首先,罷工的本質,在求取良好的工作情境,或是用金錢增多的方式彌補飛行勞累的替換。空服相關人員除了做一般看似「服務」的基本技術,他們也必須受過特殊安全訓練,加上語言、外表儀態上的天賦和投資,這樣融合而成的工作樣貌,還要配上這個行業的「倫理限制」,例如:飛航一趟時間夠久,加上天候、時差、誤點等情事,空服員整體面對的工作情境,無法改變。
所以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在選擇空姐空少為職業時,就必須「認知」這項工作的辛苦性,這項工作是拿身體時差去換金錢資本,也所以這份工作相對於廣大低薪族來說,起薪是高的。但也因為這樣特殊的工作類型,在家庭、生育與職業年限,都有很大的變數。
教師、警察、軍人、台電、記者、郵務士等不同種類的工作,都有各自的職業價值觀,進此類行業工作時都會有考試或資格限制。另外,你進入了此行業,能否與時俱進,保有這項工作的熱忱?正式老師要通過甄試,並需具有教學耐心,寒暑假是附帶而來的福利;軍警有公家俸和年金,但必須犧牲個人自由;郵務士或台電員工說是鐵飯碗,但大熱天颱風天仍要出勤,這是本分。
而空服員的職業觀,不是應該以照顧最多的消費乘客,以旅客權益為本再換取獲利嗎?但受到罷工的因子啟蒙,往後會不會成為沒有標準的要脅?一天天停班受影響的旅客,尤其是國外滯留而等待改票和換票的徬徨無奈,會不會變成一種利益競逐籌碼下的常態?
當然,社群網絡的興盛,現代職業觀點愛在虛擬世界展現,空服員從打卡、購物,都讓許多人羨慕,娛樂綜藝節目也愛以空姐為話題。當代消費者內化的職業觀,美食必吃、有文必炫,殊不知每項工作都有「貧乏」的一面,卻又都羨慕別人行業的好。
空服員於職業內涵上執著的改變進行式,或是航空業的紛擾不穩,隨著一次一次的罷工,毀壞眾人旅遊的心情。







國民黨總統初選/庶民超越理性的渴望


2019-06-25 00:22 聯合報  朱界陽/亞洲大學總務長(台中市)
韓國瑜台中造勢,熱情支持者揮舞國旗迎接進場。 記者黃仲裕/攝影

最近觀察台灣總統大選的初選造勢,令人稱奇。約有十萬至廿萬以上的民眾,連續從台北凱道、花蓮、雲林到台中,自動自發的集結,甘冒日曬雨淋甚至唇乾腹饑,在國旗飄揚中,為參選人搖旗助威六個小時以上。此情此景顯示基層民眾已超越理性地不斷發聲,只盼能選出心目中理想的未來國家領導人
雖然這不是絕對,但和過去大選造勢比較,若要營造如此盛大場面,多半需積極動員,包括提供交通、餐盒,甚至旅費。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總統直選廿七年來,大部分是由上而下的指導民間支持者要選誰,選民習慣追隨主流意見」;但幾次政黨輪替下來,已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基層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社會亂象叢生,國家安全陷於困境,逼得人民不得不「由下而上」主動站出來,找尋能接地氣,能和他們一起打拚的人選,也就是「庶民選總統」。
長期主導台灣總統大選,由上而下的主流意見」,大概來自四類人:政黨權貴、專家學者菁英、主流媒體意見領袖或名嘴、財團企業大老闆他們掌控了資源、平台和話語權,屬金字塔頂端階層,由台北看全台的猛下指導棋然而不論哪個政黨執政,民眾最深的感受卻是為何長久以來,位於金字塔上端者的生活似乎越過越好,中下端的人卻相對過得愈來愈苦愈悶
國家領導人要有三種能力,一是風險管理的能力,二是危機處理的能力,三是創造幸福快樂的能力。明顯而不立即的危險叫風險,遠如少子化、高齡化,高中和大學因招不到學生估計會倒上百所,近如航空公司罷工一再發生等等,都不見政府有處理能力。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叫危機,例如貧富差距擴大、教育失敗、人才外流、國際處境走向刀口等,也看不到政府的有效對策。至於能使百姓收入增加,能感覺國家榮譽,執政成果能讓人民感動的創造幸福快樂的能力,這些年來,少之又少,幾近奢求。因此,一股由百姓作主的渴望,孕育而生
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有人認為主因之一是美國長期由金字塔頂端的主流社會和意見領袖主導,因此選前大多看好希拉蕊.柯林頓,未料華爾街卻輸給了農民工人,專家眼鏡碎了滿地
當然,台灣的國情民意,因條件不盡相同,無法與美國並論。但現今所顯現「由下而上」,人民想要自己決定,不再過於相信所謂專家、權威的那種氛圍正在風起雲湧,形成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強大氣流,至於這股氣流會不會引發大選的「熱帶氣旋」而翻轉變天?你我可以共同觀察!








國民黨總統初選/帶台灣脫困境的助力


2019-06-25 00:25 聯合報  吳鈺槙/大學教授(新竹市)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 記者葉信菉/攝影

如果治理國家像經營公司,則台灣這個公司現正面臨兩大經營困境:一、因產業無法有效轉型提升,造成年輕世代薪資收入的成長停滯甚或倒退;二、緣於統獨糾結的低落互信,造成兩岸政治軍事的緊張對峙郭台銘不靠政府資源,從無到有建立起世界第一的電子設計製造服務帝國,這樣的經驗歷練對帶領台灣脫離困境有何幫助?
去年鴻海集團(不含夏普)的年營收五點三兆(獲利○.一三兆),員工數約為八十七點三萬。同年,中華民國政府(含公營機構、醫衛機構及公立學校職員)約有卅五萬名公務員,年度預算一點九八兆,全國GDP十七點七兆。有效經營像鴻海如此龐大且高效率的企業,需要廣博的知識(原料、技術、產品定位、市場)、精深的工作技能(人脈建立、技術研發、供應鏈管理、商務開展、談判、決策力)、堅強的團隊(尋才、帶人、員工組織)。郭台銘個人不太可能精通所有的面向,但鴻海的經營團隊已經證明他們可以,而郭台銘是這個團隊的創建者及運作樞紐
鴻海過去幾年在產業投資及財務操作相當成功。假如郭台銘可藉助鴻海的經驗與觸角打造一個專業投資團隊,將郵儲、勞保、勞退及退撫基金的十年平均報酬率從現在的一至二%提升至近於新加坡主權基金的績效(大於六%),則政府可大幅提升修正去年軍公教年金改革及進一步訂定勞退年金改革方案的空間;甚或挹注年度預算(去年新加坡主權基金的收益占該國政府年歲收的十八%)。這對安定社會人心、凝聚全民共識,助益極大。
過去廿年鴻海營收成長五十倍,在跨足的每一領域都舉足輕重。郭台銘如果能將鴻海競逐新領域的套路與方法論推衍延伸,搭配深入確實的產業/市場調查做成行動方略,以協助台灣傳統及科技產業進行系統化的轉型升級,將有望比現今以政府官僚與智庫為主的團隊做出更大的成效。
郭台銘曾宣示將捐出他九成的財產作為公益如果當選總統,郭台銘應可效法紐約前市長彭博的典範:用本人資金從事競選以杜絕利益團體的影響、就任期間不支薪、以個人資金協助市務推展。例如,郭台銘可用他的公益基金聘請世界級的專家組成全時產業策略團隊,為台灣的各個產業設計出切中肯綮的轉型計畫;或大量投入長照科技/制度的研發,以幫助台灣平順和諧地邁入超高齡社會。
從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以來,北京大致保持不出惡言、靜觀其變的態度一般的解釋是北京對郭台銘拒絕台獨、堅持中華民國的立場極為清楚且深具信心這種理解和信心主要植基於過去卅年鴻海對大陸各地就業經濟的巨大貢獻,及郭台銘與中共高層所建立的公交私誼如果郭台銘當選總統,這些善意將成為台灣與大陸建立下世代兩岸關係極重要的助力
比之於郭台銘在壯大鴻海集團的過程中所培養的見識、建立的團隊、經歷的磨練及獲致的成就,過去廿年主導中華民國經濟發展的政府官員的學經歷,就顯得生嫩淺薄蒼白許多








托嬰嚴把關 別讓父母只能祈禱…


2019-06-25 00:26 聯合報  高克培/醫(台北市)
台中市1歲女童21日疑遭郭姓保母虐待重傷,抗議的網友今天凌晨到台中地檢署要求檢察官發拘票拘捕保母,警方到場維持秩序。 記者白錫鏗/攝影

台中市一歲女嬰日前疑遭保母虐待重傷,引發網友聚集至保母住處包圍抗議,甚至爆發警民衝突。
每次「保母虐嬰」事件都引起社會譁然,但新聞過後,政府和業界依然麻痺如故、沒有具體改革。
筆者家中近日也尋求保母,整個過程慌張、徬徨不已。無論是親友間接的介紹或上網查詢鄰近地區的「保母網站」,發現每位應徵的保母們都努力推薦自己。仔細分析,她們自我推薦的內容,不外乎兩個部分:一是「執照和技術受訓練的課程」,以及照顧嬰兒空間的妥適;二是自己的愛心服務品質和經驗前者都有具體實物、容易驗證,至於關鍵性的後者,完全沒有客觀的指標或證據可供參考實際與她們分別面談時,只能聽片面之詞,無法分辨她們心性的良莠和過往業績的真實性
更無奈的是,筆者發現,政府在給保母證照「心性方面」的把關非常疏漏。以台北為例,只要求從事保母工作的人年滿廿歲、本人自己以及其共同居住之成員「不曾有性侵害、性騷擾、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罹患精神疾病或身心狀況違常…」,另外頂多「可於簽約前要求保母檢附警察刑事紀錄證明(良民證)」。
至於與保母是否要簽約書,政府僅「鼓勵」而已。按照台北市的契約範本規定,雖然委託人於受托期間探視收托兒童,托育人員如無正當理由,不得推託拒絕」,但是委託人欲探視收托兒童應避免造成收托兒童及托育人員生活作息上的困擾」,實際上家長是很難深刻了解嬰兒平常時是如何被照顧的,也就是說,托嬰後家長完全處於無力可施的一方。
簡單說,選擇保母時茫然無助,簽定後依然擔心掛念,好像只能「一切交給上帝」。如今台灣出生率已經低到影響國安的程度,每個嬰幼兒都是家庭和國家的寶貝,保母的問題非立即改善不可。筆者懇切建議如下:
一、規定家長與保母之間必須「簽約」(先以獎勵方式),而且「契約書」須有副本交當地社會局,而且結束「托嬰」時(無論任何原因),保母必須報知社會局,而後公告於當地政府保母媒合平台」。此舉不但利於管理,對家長選擇保母時不但可以由照顧嬰幼兒的「完成率」,確認保母的確實經驗,而且愈高的完成率多少可以表示過去托嬰家長滿意度(新手保母可用隨時歡迎家長探視的約定爭取信任)。
二、簽約時,保母必須有兩位保證人,可以是共同居住成員、鄰居或友人,須連帶承擔法律責任,多少可以持續關心保母的身心、督促環境的保持是否適合接受托嬰重任;特別是,共同居住之成員也可能是受托嬰幼兒的施虐者。
資訊透明可以抑惡揚善,是社會和諧進步的指標,嬰幼兒是大家的未來,真正優質、有同理心的保母是不會排斥、避諱的,但是政府願意苦民所苦、有所作為嗎?
讓我們為這個可憐的嬰幼兒、未來的孩子們,以及所有父母禱告!

李清志/書店的逆襲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書店的逆襲
◆  黃介正/中美戰略態勢丕變…一九九九 回不去了

◆  陳立恆/慈善基因,企業抗衰老的秘密?!
◆  蘇蘅/選舉中的地獄犬:恐懼的力量
◆  盛治仁/先做人 再做政治人
◆  方祖涵/地球需要的永續未來
◆  劉憶如/美債殖利率倒掛 預言景氣衰退?
◆  薛承泰/活著有尊嚴 以房養老是三明治世代最後防線
◆  葉銀華/如何評估金融業的價值?

◆  王健壯/許宗力的改革盲點
◆  嚴震生/那些年一起讀夜間部的日子
◆  林中斌/貿易爭戰 前景粗探
◆  楊志良/韓流與階級
◆  王正方/要向NBA多多學習
◆  范疇/夢到一副對聯…媽祖告訴我的台灣總統條件
◆  周行一/貿易戰陰影中的散戶生存之道

◆  馬凱/百年爭霸 誰主沉浮?
◆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  洪蘭/親子共讀 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老後的新貧危機
◆  盛治仁/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
◆  黃介正/那年「六四」在華府
◆  方祖涵/工會年費還是酒錢重要?

◆  王健壯/台灣民主不是抗中燃料
◆  劉維公/沒有贊助者,沒有達文西








李清志/書店的逆襲


2019-06-25 00:21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青鳥書店提供2000多本書籍,並不定期規畫主題策展。 記者林俊良/攝影

實體書店這些年來在網路書店以及電子書的夾殺之下,經營十分困難,再加上年輕閱讀人口的減少,許多書店都面臨了必須關門的困境。據統計過去十年間,總共有上千間本土書店吹響熄燈號,書店幾乎已經像恐龍一般,是市場上即將滅絕的物種
這些年日本的書店生態也是如此,許多鄉鎮市區的獨立小書店紛紛倒閉,大型連鎖書店也搖搖欲墜,面臨即將關門的窘境。但是在如此悲觀的氛圍中,竟然也有一些獨特的書店在逆境中突圍,甚至創造出另一種書店的盛世。這些獨特的書店包括風格獨特的蔦屋書店、只賣一本書的森岡書店、以及可以睡覺的Book & Bed書店等等,他們在困境中,都以創意的經營思維,顛覆了我們對書店的傳統印象,重新將人們帶回書店裡。
台灣這幾年大型連鎖書店也因為經營困難,紛紛轉型或關店,昔日被譽為書店街的重慶南路,最近幾家老書店與地標型書店也都面臨倒閉的命運,令人不勝唏噓!但是在一片哀號的書店業中,新型態的青鳥書店卻異軍突起,在一年之間開了三家書店,令人跌破眼鏡!
這三家書店各具特色,屏東青鳥書店是老屋新生案例,內湖的藝所青鳥書店是強調建築與設計的書店,而最近開張的和平青鳥書店,則是一家標榜「會消失」的書店,只存在一八○天。和平青鳥書店之所以是一家會消失的書店,因為這是一家與建商合作的書店,過去建商推案都會有所謂的實品屋,用來展示銷售建案,而這些實品屋雖然裝潢富麗堂皇,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必須拆除剷平,其實是很浪費也不環保的。
因此在青鳥書店與建商的合作之下,用書店來取代缺乏實質意義的實品屋,成為國內第一間以書店取代實品屋的案例(過去為了建立與社區的鄰里關係,也曾經有建商在實品屋內設置社區咖啡館)。當然這樣的創意作法,也引來許多不同的批判與討論,有人說這是建商利用書店文化掩飾其房地產炒作的陰謀,有人認為書店不應該與建商財團合作,有損其文化形象等等,甚至有人舉出「假公園」的案例來抨擊和平青鳥。
關於「假公園」的類比其實並不恰當,因為藉著「假公園」的設置,建商獲得了巨額的容積獎勵,但是以書店來取代實品屋,建商並沒有獲得政府的輔助與獎勵。根據我的觀察與了解,青鳥書店並不是一間一味追求賣書利潤的書店,它之所以會成功,受到大家的矚目,是因為青鳥書店將書店定義是書的社交場所」;在青鳥書店裡,運用建築與空間設計的氛圍,吸引人來到書店,並且不斷地舉辦各種以書為主角的討論會與分享會,讓書有機會藉著各樣的活動被人看見,被人了解,這樣的狀態是書店、出版商與作者都十分樂見的。
在電子網路資訊充斥的今天,一本書如果只是靜靜地躺在傳統書店裡,可能永遠都不會被人看見或注意;新時代的書店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會哀號哭窮扮演弱勢,而是要顛覆過去被動的作法,以積極創意的手法,去吸引人來到書店,並且讓人體會到「書才是書店的主角」,如此才可能再造書店的復興。

名家觀點/課徵富人稅,好嗎?

名家觀點/課徵富人稅,好嗎?


2019-06-25 00:35 經濟日報  陳國樑(作者是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許多研究指出,身高與所得呈高度正向關聯;平均而言,身高較高者,所得亦較高。曾任小布希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哈佛大學經濟教授Mankiw,與當時仍為研究生的哈佛商學院教授Weinzierl,於民國98年(2009年)提出論文主張所得稅應附加課徵「身高稅」(height tax);對個高者加重課稅、並對個矮者給予減稅或補貼。
概略說,此附加稅按個人身高決定,其租稅負擔不為該個人工作、消費或投資等經濟行為所影響,不會扭曲個人決策、符合經濟效率原則;又基於身高與所得之高度正向關聯,平均而言,此附加稅也能改善所得差距、符合「量能課稅」。既達成效率、又兼善公平,因此身高稅滿足財政學「最適租稅」的要件。Mankiw與Weinzierl還設算出,以同樣賺取5萬美元所得為例,個高者相較個矮者,應多繳納4,500美元稅負。
這主張聽來標新立異、滿是諷刺意味,但也凸顯租稅理論對於稅基選擇,強調須避免扭曲個人經濟決策的用意。最近社會上又在討論富人稅,也可以再仔細思考推敲。
有人提出,富人稅可對繳稅前1,000名大戶按排序前後,定額徵收富人稅,預備徵起1,600億元。由於繳稅多寡決定於綜合所得淨額,因此富人稅,其實是對綜合所得淨額排序前1,000名大戶附加定額稅捐;此不比按身高附加課稅,會扭曲個人賺取所得之決策,傷害經濟效率?
進言之,若個人專注於賺取免稅或不須加總計算課稅類別之所得(如證券或土地交易的所得等)、又或分離課稅所得(如金融商品的利息所得等),則可避免富人稅上身,因此富人稅會扭曲個人賺取須加總計算課稅所得(如薪資、執行業務所得等)之決策,也傷害經濟效率。
另一方面,富人稅看似可使納稅能力高者多繳稅,但繳稅前1,000名大戶,未必是納稅能力前1,000名者。如前所言,對於所得多為免稅或不須加總計算課稅類別者,即使其全部所得較高,但繳納之所得稅會較低,這已是不公。現又進一步免課富人稅,不公的情形將雪上加霜。又,須繳納富人稅者,有可能在繳納富人稅後(例如排序第1,000名者於繳交1億元後),其所得之排序,反倒落後於臨界、不須繳納富人稅者(例如排名第1,001名者),造成稅後所得之排序倒轉;這也有違一般對租稅公平正義的期待。
因此,在實際執行上,應將諸多免稅和分離課稅所得一併與須加總計算課稅之所得合計,按完整所得排序。但如此一來,稽徵機關課徵富人稅的成本必然急遽上升,違反課徵經濟。此外,享有巨額財富者,所得未必一定較高,排序是否應改依財產淨值而為?又或許應根據實際消費總金額?從以上種種推想可知,要挑出富人來還真不容易。
再者,不論富人稅如何課徵,必須依法而為;以繳稅高低為指標排序來課稅,就算修法通過,仍然牴觸憲法所保障人民之平等與財產安全等基本權利。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富人稅以課稅方式無以體現,但若每年向某些富人以募捐「徵起」、並將此「稅收」建立信託或特別基金,限定使用於中低所得者之教育、職訓或創業等促進機會均等之目的,必能比實際開徵富人稅有更好的效果。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該追究的是繳很少、甚至是沒繳稅的「富而不仁」者,而不是已經繳納很多稅的「亦富亦仁」者。

陳國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政大財政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產業組織、財務經濟學、稅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