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527/web/

◆  聯合報社論/誰在詭辯:兩百億防震專款如何消失?
◆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進步太陽餅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不對等戰爭影響擴大


2019-06-24 23: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的川習會即將登場,各國股市聞訊大漲,足見全球對美中貿易戰長期持續的不安。儘管各界對此次川習會能否真正達成協議並不樂觀,川普在與習近平的熱線中,除了「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官話外,仍強調「公平、對等」、「為美國農民、勞工與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等原則,更明指中國「必須解決貿易的結構性障礙,提供可執行和可驗證的有意義改革」,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更不客氣表示「對話無法迫使中國停止欺騙」、「加徵關稅是對話失敗的唯一手段」。顯見美國的底線並未動搖,協議達成也就不容樂觀了
在此之前,原本傳習近平不出席G20會議,川普即不客氣地揚言將直接對中國輸美的3,250億美元出口產品加徵關稅。這些現象都佐證了美中現階段的爭端實是不對等戰爭美國仍以逸待勞等待中國的回應
這種不對等的現象,除了美國對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摘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當性之外,在客觀上,美國經濟成長依然暢旺、失業率屢創新低、股市處於高點,較之中國工業生產不振、失業率屢創新高、股匯債市均有隱憂,雙方進行持久戰的籌碼已高下立判。更重要的是,川普的幕僚陣容堅強、決策有序,中國則令外界感到決策體系紊亂而脆弱,面子問題也使習近平進退失據。這些都使得爭端難以在短期內善了。
儘管美中都宣稱希望能盡早達成協議,但無可諱言,在爭端持續的過程中,美國已在不斷收割成果。川普樂於宣稱美國正開始享受每月數十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增加;美國得以貿易戰為名,圍堵修理心腹大患華為;各國外資正在轉向、離開中國,中國供應鏈正在被摧毀。各種對中國的凌遲未有一日或停。即以近日而言,蘋果公司宣稱依賴中國製造的風險已過於巨大,且還持續提高,為擺脫依賴中國製造的現況,有意將15%到20%的產能移往東南亞。除了直接施壓中國,美國於全球籌組的「抗中聯盟」也日益成形,在圍堵華為上已收到不錯成效,歐洲在去年即已通過「敏感產業外國投資限制」,當然是劍指中國。
就台灣而言,目前中國對台灣的供應鏈仍依賴甚深。然而,即使過去最重視、最依賴、也最挺中國的台灣企業,在爭端難了的情境下,現在也開始轉向思考。包含華碩、統一、巨大等代表性企業均表示美中爭端是危機,卻也是契機,若能抓住全球產業鏈重組契機打出好牌,台灣反而有機會因禍得福。巨大更表示中國製造時代結束了這樣的思維轉變已顯然與前些時日僅著眼於短期的轉單效益大異其趣。儘管有些企業對中國市場與客戶仍有所期待,但在商言商,一旦中國供應鏈優勢不再,也只能配合時勢調整。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台灣企業全球布局的格局將會提升。
綜合來看,這場不對等戰爭一日不停,對中國經濟形成的壓力將與日俱增,反之,美國則不斷收割各種成果。儘管美國企業對高關稅所帶來的成本增加迭有怨言,但他們也清楚,美國對中國關稅回降時,也就是中國政府取消補貼時,一來一往,也討不了便宜。美國人民愈來愈普遍的想法是關稅傷害美國經濟,但中國應負責
美國內部對川普政策的支持力道並沒有減緩,加上美國在爭端中持續收割,所有壓力實落在中國這端。更嚴重的是,美中協議達成之日,才是中國經濟更大壓力開始之日。美國要求的結構性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停止強迫技術移轉、停止工業補貼、移除各種不公平經營障礙,都是中國難以承受之重。中國如何因應,目前尚難判斷,但可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勢將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在漩渦中的台灣,也應開始思考長期的因應對策。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進步太陽餅


2019-06-2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曾角逐民進黨主席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宣布退出民進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游盈隆宣布退出民進黨。他的理由,主要是質疑民進黨悖離自己的民主價值,諸如修法讓公投與大選脫鉤、黨內民主逐漸消失,以及總統初選破壞規則等皆是。民進黨只說遺憾,但沒慰留
無獨有偶,前副總統同時也是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呂秀蓮,也因公投修法一事痛斥民進黨是「打著民主反民主」、「必須對歷史負責」。對這些批評,民進黨沒有隻字回應,完全當成耳邊風,依然故我。
在悖離民主的同時,民進黨也悖離了進步價值。三十年前,民進黨成為主張台獨、以族群動員為手段的政黨;當時不少忠誠的創黨成員如費希平、朱高正、林正杰等,因不滿民進黨變成「台獨黨」而出走。其後,陳水扁任內發生嚴重貪瀆,全黨上下仍一致擁護,讓「進步」二字蒙塵。
蔡英文執政的三年,更讓大家看到「民主」的淪亡。黨名「民主進步」,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招牌。但民進黨上下仍自我感覺良好,一心想著權力,腳下持續往反民主、反進步的方向走去。
有個笑話說:客人點了牛肉麵,發現沒有牛肉,大聲斥責老闆;沒想到老闆義正詞嚴反駁,「太陽餅裡也沒有太陽啊」。這樣的笑話,和「芝麻街沒有芝麻」、「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如出一轍。而今,我們則有「既不民主、又不進步」的民進黨。
太陽餅沒有太陽,至少很好吃但民進黨少了民主進步,還剩下什麼









聯合報社論/誰在詭辯:兩百億防震專款如何消失?


2019-06-2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曾撥款兩百億幫助台南震災,行政院回應「根本是烏龍說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執政下,人們最大的困擾不止是各方意見紛亂,更是事實真相難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二百億防震專款之謎,即是一例。韓國瑜在台中造勢現場,舉張善政在閣揆任內撥二百億元協助台南震災為例,呼籲蘇揆「救災不要分藍綠」。未料,行政院立即駁斥這是「烏龍說法」,稱張善政只核給台南卅二億元,還嘲笑韓國瑜的幕僚「要用功」。假使你認知的真相就到這裡為止,那麼你就成了謊言的支持者。
事實的真相,經過張善政本人的親口還原,出現了更完整的面貌。除了撥給台南卅二億元,張善政說,他任內制訂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編列二百億元專款,供各縣市老舊建築健檢及土壤液化改善之用他不僅在公文上批示同意」,還加註未來執行時應滾動修正之語。其目的,就是要讓即將接手的蔡政府能彈性運用,沒想到蔡政府視而不見,沒有續推。
至此,人們即可看出是誰在混淆事實。追溯源頭,韓國瑜說張善政提供兩百億元協助台南震災,措詞及邏輯不夠精確,所以讓行政院有栽贓反駁的空間。但韓國瑜並未刻意製造假消息,且其訴求重點是在呼籲蘇揆「救災不要分藍綠」,立場正當。事實上,韓國瑜的說法揭穿蘇貞昌面對登革熱疫情故意刁難高雄,漠視民眾健康;蘇內閣官員更故意扭曲重點,亂打烏賊戰。
簡言之,國民黨執政時,閣揆張善政不僅給了賴清德治理下的台南市卅二億元的震災救急款,同時推出兩百億元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作為協助全台老舊房舍預防性健檢及防治土壤液化之用。這項作法,是從關懷民生及防患未然的治國格局出發,未有藍綠門戶之見,更未把行政權視為個人權威,甚或當成壓制其他政黨的工具。從這點看,張善政和蘇貞昌的格局一比,高下立見。
更值得探究的是,這兩百億元的「安家固園」專案計畫最後究竟魂歸何處?要解開這個謎,得先回溯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一月十六日的大選,蔡英文大勝,當時的閣揆毛治國引咎辭職,張善政在二月一日接任行政院長;不巧的是,二月六日即發生了美濃地震導致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的傷亡重災。「安家固園計畫就是在人心惶惶的背景下提出,當時朝野立委皆催促政府要全面進行建築安全健檢,台南綠委陳亭妃更稱台南市民生活在恐懼之中
換言之,當時民進黨已經勝選但尚未就任,蔡英文挾著勝利的威風到處指點江山;張善政則是在最後關頭奉命收拾殘局,驟然面對震災的嚴峻局面,無分黨派地提供協助。一直到交卸閣揆職務前的最後一次院會上,張善政還聽取了「安家固園計畫」報告;相對的,綠委莊瑞雄卻在國會諷刺內政部長,為何到數饅頭的時刻才提「這種案子」,譏稱是「居心不良」。其後,新上任的蔡政府以成效不彰為由,將安家固園計畫改為危老建物重建條例》,次年僅編列四億元預算就這樣,兩百億元的防震計畫消失在風裡
民進黨具有靈巧的口舌和論述能力,但對於需要持久經營的行政工作卻缺乏耐心和興趣。正因為如此,陳菊主政的高雄可以一次放掉三千萬元的煙火,卻任由下水道淤泥樹根交織;可以打造美輪美奐的光廊和一次性館場,卻無意把破碎的馬路鋪平。綠營對待「安家固園計畫」也是如此:一則因為是前朝提出的計畫,無法登記為自己的政績,因此要快快讓它消失;二則是所謂老屋體檢和土壤改造,都是經營起來辛苦、卻不容易展示的成果,所以不必當成施政重點
在下一次震災發生前,人們不會注意到哪個政府更關心他們的身家財產?然則,被民進黨打掉的「安家固園」計畫,原本是可以發揮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