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426/web/ 

◆  聯合報社論/綠營滲透政府人事吃銅吐鐵,官箴大變質
◆  聯合報黑白集/不談和平的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2022-11-04 04:08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日會議決定第四度升息3碼,聯邦基金利率終於見到4字頭,此舉完全符合各界預期。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日會議決定第四度升息3碼,聯邦基金利率終於見到4字頭,此舉完全符合各界預期。這次會議所傳達出的重要訊息,就是 Fed 政策操作不再聚焦於提高利率的「速度」,而是最終利率的「高度」;拉長升息的時間,擴大升息的空間。這意味著接下來利率的升幅可能由3碼縮小到2碼,但最終利率卻可能達到5%,甚至更高。

今年8月底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上以明確的態度,打消各界對 Fed 對抗通膨決心的懷疑之後,迄今兩個多月來情勢依然渾沌不明,包括利率的高點究竟在那裡?通膨還要多久才會趨於溫和?失業增加到何種程度才足以冷卻經濟金融體系是否能夠消化如此快速的升息?

目前美國經濟表面上看仍然強韌,勞動市場尤其緊俏,工資快速上升。整體通膨年升率已從頂峰回降,但核心通膨率仍持續加速上升,且物價上漲的範圍愈來愈廣。隨著通膨與利率雙升,經濟已經出現裂痕,10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景氣指標連續第四個月呈現萎縮。諸多經濟學者警告 Fed 不應矯枉過正,強調升息太快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經濟重傷。

然而決策官員們的主要憂慮並非緊縮過當,而是緊縮不足,以免重蹈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因為緊縮走走停停」,結果導致通膨落地生根覆轍。因此 Fed 必須看明確證據顯示通膨朝向2%目標回降,才會暫停升息。換言之,鮑爾的基本立場是「寧可緊錯不能鬆過」;一旦鬆過,將會更難矯錯;如果緊錯,立馬就能激活。

但 Fed 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貨幣政策深受時間滯後time lag)」效應影響已故經濟學大師傅利曼的名言,就是貨幣政策相當長卻無常的時間滯後」;簡言之,就是藉由緊縮措施抑制經濟活動,從而壓低通膨的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在實際經濟。目前整體通膨仍然居高,核心通膨更升升不息,顯示 Fed 今年來緊縮行動的效果迄未充分顯現。由於 Fed 去年誤判只是「過渡性」,因而出手太遲,現在終於付出代價。

既然面對「時間滯後」的困擾,於是 Fed 在戰術上決定依循經濟學家威廉.布蘭納德提出的「布蘭納德原則Brainard principle)」,就是當央行無法確定短期利率變動對經濟有多大影響時,可以先選擇放慢動作。之前由於利率超低,Fed 一次升息3碼自然合理;但隨著利率愈升愈高,央行對緊縮的力度究竟是過當,還是不足?已愈來愈不確定,此時 Fed 將升幅縮小到一次2碼,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評估緊縮的影響。這種操作模式從戰略上看同樣合理,因為貨幣政策對經濟與通膨的影響是看最終利率升到多高,而不是升息的過程。

Fed 面臨的第二項難題,就是如何對外溝通。由於目前通膨依然嚴峻,如果 Fed 從12月起減緩升息速度,可能會重演溝通不良問題。當時 Fed 只表示必須「在某一時點」減緩升息速度,結果金融市場都賭 Fed 對抗通膨的決心正在下降,股、債因而大漲,不僅使 Fed 收緊金融情勢的努力大打折扣,也使 Fed 對抗通膨的信譽再受打擊。

為處理此一難題,Fed 於是採取兩手策略。一手是在會後聲明中新增了一段話:「在決定未來提高(利率)目標區間的速度時,委員會將考慮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與通膨的時間滯後因素」;鮑爾也表示減緩升息速度「時機正在接近,最早可能是在下次(12月)會議,或是更下次(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
2月)會議」。但另一手則是鮑爾同時表示,打壓通膨之役還有「一段路要走」;「從上次會議以來,數據顯示最終利率水位將比原先的預期更高」。這是相當務實的作法,讓 Fed 有更多選項,不至於非再度升息3碼不可。

鮑爾雖避開了這兩項技術面的困境,但對基本面的問題仍一籌莫展。既無法預測最終利率到底在哪裡,也不確定究竟應由哪些因素決定,Fed 升息過當的風險依然存在。升息的終點究竟在何處?依舊是「未在此心中雲深不知處」。











聯合報黑白集/不談和平的政府


2022-11-04 04:18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防部長邱國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相對於和平,人們現在似更愛談論戰爭。邱國正被問兩岸若開戰,台灣如何定義勝仗?他答,只要敵人沒登陸、沒把旗子插在我中央政府頭上,「他就沒有贏」。蘇貞昌則引「赤壁之戰」說,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劉備、孫權兵力不到五萬,但最終卻是曹操慘敗,退回北方。

作為防長,邱國正不能洩氣,於是將勝利偷換概念,說敵人沒能如何就沒贏,假裝那就是台灣贏了。而作為閣揆,蘇貞昌拿著一場中古戰役當成寓言,真以為能以寡擊眾。若配上邱國正的標準,台灣不只贏,還贏麻了。

先不談拿掃帚衛社稷的笑話,赤壁之戰傳說中的兵力對比,也是個治史的謬誤。曹操勸降孫權書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不過是唬人之詞。史家推估,當時兩軍約十餘萬與七、八萬之比,相去並不懸殊。蘇貞昌老提赤壁,還真以為自己是劉備?

聽官員自我催眠,不如聽張忠謀一句勸。他剛說過:只要發生戰爭,所有一切都會毀滅。若台積電都毀了,敵人插不插旗,有差嗎?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說,「歷史上沒有一場戰爭不是由政府策劃的」。蔡政府開口閉口戰爭,當真是以萬民為芻狗,去綢繆台獨聖戰?政府該跟百姓說的是:他們能夠謀致和平,而不是吹噓能打贏戰爭。別忘只要槍一響,台灣不只輸,還徹底毀了。













聯合報社論/綠營滲透政府人事吃銅吐鐵,官箴大變質


2022-11-04 04:21  聯合報/  社論
故宮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四分五裂。圖/故宮提供



先盤點近一周的熱門新聞:故宮十五個月打破三件國寶文物,迄今查無真相資策會聽命民進黨指揮,屢對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作不實指控;衛福部高官夜訪陳時中競總,配合其競選節奏釋放有利的澄清訊息調查局組長徐宿良涉嫌勾結外人盜賣政府查扣毒品,在法院裁定百萬交保後,一批傳說遭其盜賣的安毒隨即在庫房中神奇找回。這些事件皆指向一個共同點:政府官箴敗壞上下交相賊已到了不知真相為何何人可信的地步

官員貪腐、勾結、狼狽為奸並非新鮮事,只要政府有靈敏的監督及糾錯機制,有效割除毒瘤及弊端即可。但上述的事例,卻已不僅只是官員個人的違失不法,而是整個機關定位錯亂及扭曲歪斜應該服務人民服膺法制的部門卻變成專門服務執政黨或伺候個別政治人物。一個民主法治國家制度歪斜到這種地步,可見蔡政府執政六年半對台灣的莫大傷害

新政府上台,任命自己信任的政務官,這是推動施政的必要手段,無可厚非。然而,更高明的主政者應該是用人唯才不分黨派著重專業能力及道德人品廣招天下英才使之服務人民。蔡總統卻不然,她不僅清一色任用綠營人馬還依派系親疏和功勛論功行賞分派官職,把政府機構、駐外人員和周邊事業單位的職位都占好占滿,包括機要職也變成安插政黨眼線之所。

不僅如此,蔡英文上任五個月後,即貪婪地大幅擴張政府用人疆界,將三級機關原本皆為「常任文官」的設計,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如此一來,使二、三級機關的政務任用人員一舉多出上百人,變成執政者可以操控的左右臂。因為如此,文官制度的中立和穩定也大大受到破壞,原本應是維持國家體制穩定、不受政黨輪替影響的中堅主力文官,在六年惡劣政治文化浸染下,也忘了自己效忠對象是國家,而不是民進黨。

故宮資策會變質走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吳密察充滿台獨意識形態、卻缺乏藝術史專業,能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當然不覺得自己的職責是在照料中華文物。去年首次摔破瓷器文物後,他更指派親信掌管故宮保存處,意在施壓修復師,防止消息外洩。正因如此,導致瓷器摔毀事件接二連三,迄今未見真相,也無人需要負責。此外,板橋林家寄存於故宮的「蘭千山館」的數百件文物珍品,已逾五十年最近故宮竟片面取消寄存合約退回文物。如此粗暴的作法,也驚動博物館界

資策會的情況類似,所不同的是,資策會不過是一個「財團法人」,但因影響力不小,也成為綠營爭奪目標。其中,資策會副執行長蕭博仁為新潮流系人馬為賴清德舊屬;雖無資通專業,卻因賴清德出任閣揆而躍上副執行長寶座。諷刺的是,蕭博仁和執行長卓政宏一樣,皆身兼九至十個職務,卻痛批當年高虹安在資策會衍生公司兼職最近資策會新成立衍生公司台灣資安鑄造」,蕭博仁更出任董事長;這樣,還好意思批評高虹安的不支薪兼職

六年前,蔡總統以各種理由讓綠營人馬大舉入駐政府機構,人們或許以為這真的是為了提升政府效能。六年過去,政府的手愈伸愈深,但民眾卻絲毫未感受到政府服務效能提升。相反的,大家覺得高層越來越傲慢中層越來越散漫而公務機構指鹿為馬橫柴入灶狡辯推託能力越來越強大。一個專業被抹殺文官中立被摧毀台灣,強大的本錢在哪裡?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  【專家之眼】萬仞宮牆毀於不察
◆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  【專家之眼】中共20大前後美國對中政策
◆  【專家之眼】20大後的美中戰略競爭 關係全球經濟榮枯
◆  【專家之眼】台版一滴血-高端案 將讓民進黨選情崩盤
◆  【專家之眼】三國寶打破事件 是所謂文化人的照妖鏡
◆  【專家之眼】台中美情報戰 高下立判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2022-11-04 21:37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大陸下一代北斗系統預估會在2035年全面建成。 圖/翻攝北斗衛星系統官網



11月4日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發布,以《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為題之政府白皮書;但為何挑在此時公布白皮書,確實是讓許多政治觀察家感到不解。

其實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7月31日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高調主持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整體發展與應用,不論是定位導航、測速與授時等不同服務面向,確實已在全球導航衛星商業運用市場大有斬獲。

但從事隔兩年後,中國大陸政府才對外正式公布此項白皮書,其實顯現出主管機構作風相對謹慎保守,因此才會以穩健務實態度,當充分確認北斗衛星在商業運用市場站穩腳步未來賡續發展前途可期,才透過本份白皮書,向國際媒體提供完整政策說明資訊

由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各階段,都面對各項國際體制困難挑戰,從尋找適當衛星佈放位置與軌道,到申請通信波段使用權,都是在已由美國與俄羅斯先行卡位前提下,找到可用空間與波段並依據國際通信聯盟規範,及時達成要求;才在夾縫中求生存,逐步完成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所組成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複雜部署架構。

為何本份白皮書刻意不提國際社會任何其他同質性系統,此因從北斗衛星系統研究發展與部署建設過程,到最後實際功能與精準程度來說,其實更要讓其他同類系統感到難堪。

儘管如此,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主管機關深知若要維護該系統國際地位,就必須積極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因此在該份白皮書中,明確提到與國際民航領域標準、國際海事領域標準、國際搜救領域標準、國際移動通信領域標準以及國際數據交換標準相互合作,提高系統相容性,並同時開拓國際應用市場。

不過國際社會對於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除其在白皮書上所公布之民事用途外,更大興趣還是聚焦在本份白皮書隻字未提軍事用途。基本上北斗系統在應用上區分成開放服務授權服務兩個層次,兩者定位、測速與授時精確程度都有差異。

不過就側面資訊吾人得以理解,授權服務雖然依據不同等級區分為軍用與民用兩個等級,但同時另外在精確程度、廣域差分服務以及資訊收發通訊服務項目上,亦存在著差別待遇。不過整體說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重要軍事運用項目,皆是集中在用戶段,透過直接或是間接運用所能獲得之定位、導航與授時資訊,以便支持軍事作戰需求。

迄至目前為止,中國大陸並無任何公開報導,足以證實解放軍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之具體例證;但解放軍所有必須運用到定位、導航與授時資訊之軍事科技裝備系統,勢必將轉換採用北斗系統信號,以便增加其作戰保障安全性。同時共軍各軍事載台、武器導引組件、指管通情監偵系統座標轉換參考定位、甚至與北斗衛星導航服務民用項目對等之軍事勤務體系硬體裝備,亦將採取北斗系統所提供之三項服務資訊

而近年來解放軍積極籌建足以獲致共同作戰圖像之指揮管制體系,以及各個不同作戰儎臺相互提供動態情報資料,以利強化戰場感知掌控能力資料鏈路系統,將是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程度最高之作業體系。若與單純導引武器增加射擊控制精準度相較,強化傳送敵方目標動態情報,對指管通情體系資料鏈路系統作業來說,複雜度將更為提升,此勢必將成為解放軍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須克服之核心挑戰要項

另就軍工產業發展軍事戰力來說,運用北斗系統支持武器系統裝備研發遙測作業,以利進行測試驗證與調校,值得列入密切關注重點。另就解放軍所負責支援之中國大陸各項地理測量繪圖作業來說,運用北斗系統配合軍民地圖、海圖與航空圖之測量繪製校正,不論其係提供民事使用亦或是軍事用途,其亦將成為軍事體系相當重要運用環節。特別就電子軍圖指管通情體系相互結合來說,更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用戶段能大顯身手重要載體。

各國政府公布白皮書後,國際政治評論者軍事觀察家永遠是對未曾在白皮書內容有所交代之資訊更感興趣,在《新時代的中國北斗官樣文章背後,還有更多值得吾人去探索理解真正玄機










【專家之眼】萬仞宮牆毀於不察


2022-11-04 21:41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故宮近期多起文物毀損事件,讓外界關注故宮保存文物流程是否出現問題。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針對故宮文物破損事件,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要把過去落伍的保存、檢查方法改革,才對得起文化保存,甚至暗示,吳密察就是這位積極改革的現任故宮院長。

看到這個報導,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有文革既視感。因為種種跡象顯示,故宮之所以發生罕見的人員不慎摔破古瓷事件,恰恰就是吳密察「雷厲風行」 的所謂「改革」產生的破壞力所致。

最直接的而致命的,是加速數位化進程。據了解,瓷器科承諾要在明年底前完成數位化。故宮搞數位化少說也有 20 年了,為什麼瓷器數位化那麼慢?絕非偷懶,而是因為器物處典藏類別繁多,且展覽工作繁重南北兩院展出以器物占比最高),資深且有經驗的持拿文物的人有限,因此歷年器物處數位典藏是分類進行,依序從玉器、銅器開始,到珍玩等等。瓷器啟動較晚,因為它特別脆弱,開箱取件作業根本急不得,這次出事就是因趕工人心不靜所致。

從故宮調查報告的照片可以發現,兩組人馬擠在雜亂而狹小的預備室工作,顯然是為了趕工而便宜行事,增加失誤的風險。假如瓷器數位化還要這麼緊鑼密鼓地進行,難保失誤不再發生。吳院長應該好好反省,有必要趕工嗎?

第二個「改革」,是遇缺不補。據知情人士透露,器物處員工退休了,沒有補上缺額

第三個「改革」,是搞「組織改造」,新增綜合規劃處數位資訊室,大量調入院長自己人馬,卻把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合併為一處,以為材質同便能合併,殊不知是完全不同的專業,一屬中國藝術一屬版本目錄學檔案學及清史原圖書文獻處長則被調任為器物處長

器物處因遇缺不補而人力不足,處長又不是器物專家,又要趕著數位化,怎麼可能不出事?

第四個「改革」,是把院長辦公室圖書館遷到國防部提供的軍營。原來的辦公大樓變得像破落戶,有些同仁仍在裡面辦公,工作環境不佳。圖書文獻大樓關閉至今已快兩年, 說好的整修工程卻遲遲不招標。若說是因為疫情,那為什麼南院工程一個接著一個招標?若說是因為沒人接標案,那為什麼南院就標得出去?

第五個「改革」,是要清除所有的寄存品。尤其板橋林家寄存的蘭千山館文物,何等珍貴,像吳這樣堅持退還的博物館長,恐怕才是真的舉世未見、「史無前例」。

近日,吳院長喊話對「瓷物包裝改革」,恐怕也只是為自己卸責。他當院長兩年多也沒提過,直到出事了,才來怪前人典藏做得不好;他要將瓷器「改箱為櫃」,請問編列預算了嗎?何時進行?如何進行?只怕又是糊弄搪塞敷衍了事

文革時期,共產黨最喜歡給批鬥對象扣上反革命份子」的帽子。想不到, 民進黨得了中共的真傳,只要喊出「改革」的口號,反對者就立刻顯得落伍、保守,必須鬥臭鬥垮

吳院長做過的這些「改革」,看不出任何「改進效果,反而處處亂搞、破壞、 倒行逆施,假改革之名,行擴張個人勢力之實,不禁令人懷疑他是不是要把故宮搞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COP27賠償談判有進展,資金…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354/web/ 

◆  美激進加息 我只顧拚選舉?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COP27賠償談判有進展,資金…
◆  台幣兌美元 應設貶值容忍度
◆  大阪世博台灣被消失 日本牌失靈?
◆  故宮文物碎了 還有多少陰暗面
◆  因應極端氣候 立法管理邊坡
◆  街友變多了 還有人冒充出來要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COP27賠償談判有進展,資金…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達成協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在英國舉行的 COP26 會議期間,七十七集團國中國,及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共同要求設立基金,以應對脆弱國家因氣候暖化造成的損失和損害。但美國和歐盟反對,因此大會決議由美國和新加坡共同主持 「格拉斯哥對話」(Glasgow Dialogue),該對話將持續到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六月,以討論為避免、減少和解決損失和損害等活動提供資金安排,同時避免承認責任承擔。

貧窮國家認為不應該承擔由有錢國家過去排放責任的後果。因此 AOSIS 正在敦促將損失和損害融資列為 COP27 正式議程,使得有錢國家外交官最近已感受到國際呼籲氣候賠償壓力

達特茅斯學院研究人員 Chris Callahan 和 Justin Mankin 七月氣候變遷期刊發表歷史氣候損害的國家歸因論文,將溫室氣體排放汙染者與所導致遭受經濟損失者相連接。研究顯示在截至民國一○三年(一四年)的廿五年期間,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國溫室氣體排放,以一○年美元計算,給世界造成六兆美元損失,約占民國七十九 - 一三年(一九九○─二○一四年)全球 GDP 年均值百分之十一。這篇論文首度量化那些國家應對人為導致氣候變暖的經濟影響負責,雖有爭議,但可能改變未來氣候法律訴訟遊戲規則

今年 COP27 會議主席國埃及九月底表示對會議期望:「…最重要的是,解決損失和損害這一關鍵問題…。…需要找到一種創造性的、可接受的方式,來為那些正遭受痛苦,並看到其國內生產受到氣候災難國家提供財政援助。」

目前七十七集團國正由巴基斯坦擔任輪值主席。由於全球暖化加劇巴基斯坦今年六至八月夏季降雨量導致三分之一土地被豪雨洪水淹没。損失估計達到三百億美元。因此預料巴基斯坦將代表七十七集團國在 COP27 中為貧窮受害國氣候賠償據理力爭。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不斷升級的糧食、能源和經濟危機,儘管氣候情勢嚴峻,歐盟和美國一直擔心任何可能使他們陷入數十億,甚至數兆美元的法律責任建議,希望可以通過現有人道主義發展和氣候組織網絡,提供貧窮國家應對氣候影響所需資金,但是 AOSIS 等集團則希望獲得民國一一四年(二五年)之前或任何時間迅速交付的保證。

COP27 峰會即將於十一月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中美關係緊張,中國將更為堅持有錢國家應該承擔脆弱國家氣候賠償責任一貫立場,預料今年氣候賠償談判益形激烈,在原則上應取得進展,但是目前各國經濟危機四伏。要賠償資金真的到位,恐尚需時日。











美激進加息 我只顧拚選舉?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 歐新社



美國 Fed 再度加息三碼,此次信號明顯偏鷹,傳遞了 Fed 加息終點將比預期更高、持續更久,或許會完全忽略「市場需要」,加息潮退時間將拖到明年底後;而聯邦基準利率水準或將拉高到七%以上更高點。

Fed 主席鮑爾聲稱美國利率峰值,應會遠高於九月時的預期值,憑其一己之力就立即砸崩隔夜整個歐美市場,歐美股債市雙雙集體下挫走弱,英格蘭銀行也緊隨其後,周四祭出三碼加息幅度,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與目前的加息步伐相比,鮑爾更強調政策利率將達到更高水準,及貨幣緊縮政策持續時間可能比過去預測更長,以至收盤時市場做出消極反應。此前市場過於期待 Fed 實現「鴿派轉向」,卻在此時被鮑爾狠狠打得鼻青臉腫。

其實,十月道瓊指數平均漲幅為十四%,在九月股價暴跌局面下,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繼因預期加息步伐放緩開始回購,股價猛漲;但此次加息,又讓股價猛跌與美債利率猛漲。

Fed 激進跳空加息,對美國經濟全世界經濟都將帶來重大廣泛波及效應

首先,金融條件明顯收緊,極大程度會超過金融與製造業營運利潤率;在激進加息背景下,當前美國整體金融條件、特別是信貸條件都已轉正,顯示全社會融資條件將趨於緊張。與此同時,各產經部門融資成本也齊步走高。

其次,美國經濟成長滯脹壓力大增,是即融資成本不斷走高超過產業利潤率的必然結果;近期美國 PMI 持續下行逼近榮枯線、三季 GDP 除不可持續的能源出口和服務消費,其他經濟部門都明顯走弱,因此,多數預測美國滯脹衰退,只不過是時間和路徑問題罷了

其三,從全球宏觀視角看,無論何時 Fed 緊縮政策退坡,都不足以解決今天存在金融交易市場美元一支超強」和「離岸流動性超額緊張」問題。或許,當通膨拐點出現,Fed 後續緊縮退坡,可有效促成美債利率觸頂和趨緩,進而緩解美國融資成本、美債利率,甚至最終美股市場的分母端壓力;但卻不足以解決非美市場全球性便宜錢減少」、「美元荒」,和匯率貶值問題。除非美國財政部及商務部能夠祭出新經濟成長點,吸引國際資金重新回流,緩解美國資金流出和美元匯率必然貶值壓力。

此次 Fed 激進緊縮行動全球貿易需求下降,及避險因素綜合變數肇致全球便宜錢銳減」,勢必構成全球資產負債表及未來成長缺乏動能資產、市場、匯率及金融板塊,都將面臨「高槓桿問題」之灰犀牛挑戰莫大壓力浮現便宜錢消失帶給全球金融資產定價衝擊國際市場必然爭執風險

台灣當局,面對這一寬泛效應衝擊宏觀金融經濟,當如何對應應是國安級大事,不知只顧拚選舉搶選票的蔡政府有知否?











台幣兌美元 設貶值容忍度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沈文和/投資銀行業(屏東市)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二日在華盛頓宣布調升基準利率三碼。(法新社)



二日,美國聯準會又宣布升息七十五個基點這是今年第六次升息,聯邦基本利率水準已升至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一月以來最高位。美國聯準會不斷重磅升息,目的在確保美國通脹率降至二%目標。

但快速加息反而促使美元更強勁,此舉給歐元區帶來負面壓力嚴重。聯準會加息力度比歐洲央行大上許多,可能導致歐元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美歐利差擴大令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將繼續推動投資者拋售歐元資產、增持美元資產,進而導致歐元進一步貶值。

歐洲目前面臨能源危機,加劇歐企外遷和資本外流,主要目的地就是美國。美國和德國有媒體報導,歐洲工業在能源價格重壓下不堪重負,美國借此機會吸引歐洲能源密集型產業向美轉移。隨著美元不斷走強,歐洲進口商品,尤其是進口量巨大、以美元計價關鍵原材料價格將變得更昂貴,可能進一步推升歐洲通脹水準。在歐元相對美元貶值的同時,歐元區債券市場激烈動盪。部分成員國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無形中增加歐洲政府的借貸成本

在美聯儲「強收縮」壓力下,從歐洲到亞洲,從拉美到中東,不少國家本幣匯率下跌至多年來低點。為了避免日圓持續貶值,九月廿二日,日本央行自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以來首次採取干預匯市行動,但干預後也沒有帶來日圓升值,市場做空氛圍仍濃厚。英國最近公布半世紀來最大的減稅方案,在高通膨背景下,市場預期減稅方案會加劇通脹,並大幅度增加政府債務,導致投資者認為債務不可持續,反而惡化經濟預期,導致英鎊對美元出現明顯下跌,突破英鎊美元平價(一英鎊等於一美元)。

今年三月初至今,美國聯準會才加息三百個點,美元指數卻上漲約十八%。從歷史數據看,這次美國聯準會幾乎是用最小加息幅度,換來了最大上漲幅度。又再次驗證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卻是別人的問題真理

由於重要交易夥伴(日本、韓國)貨幣匯率貶值幅度,超過新台幣貶值幅度,導致新台幣匯率承受極大壓力。從國際資本流動來說,受美元升息吸引力影響,台灣股市和債市存在大量資金流出,外匯存底也出現一定減少。考慮到歐洲經濟預期很不樂觀和日本央行堅持寬鬆,及俄烏地緣政治衝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強勢升值美元已超過了經濟基本面價值

升息和地緣政治衝突事件的共伴效應,更有機會導致美元指數存在向上過度攀高泡沫出現,這將導致美元出現強勢升值「泡沫」。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能需要設定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容忍度,從而避免新台幣兌換美元匯率時出現「過度反應過度貶值風險,同時也帶來不必要的匯率成本










大阪世博台灣被消失 日本牌失靈?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二)回應大阪世博「台灣卻被消失」表示中國打壓。記者曾增勳/攝影



日本預定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舉辦大阪世界博覽會,我國編列廿億預算積極爭取與會。遺憾的是,近日傳出主辦單位禁止以「台灣」為名參展,僅能透過企業名義參加,引起國內一片錯愕;蘇貞昌院長表示,此事歸咎中國打壓。不過,國人難以理解的是,政府一再宣示「台日友好情誼,已故日本前首相更是喊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口號,如今怎會演變成此不堪局面?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日本大阪為亞洲首次舉辦世博事隔五十五年,日本將再次舉辦世博,企圖藉活動振興疫情以來的低迷經濟,實現政府推動 Society 5.0 政策計畫。該項計畫,主要是相輔相成達到發展經濟與解決社會問題的目標。

在發展經濟方面,施政重點包含因應能源及糧食需求增加、高齡化人口結構、國際間競爭激烈、貧富不均及城鄉差距等項目。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工作項目包含減少溫室效應碳排量、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抑制人口高齡化社會成本、發展產業永續經營、財富重分配及縮短城鄉差距。同時藉由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尖端科技,實現施政計畫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年來ASEAN東南亞國協)各國經濟成長來看,日本政府觀察到世界經濟重心,已由歐美移動到亞洲的發展趨勢,尤其是「中國製造二○二五製造強國戰略,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儘管美中在國際舞台進行白熱化的角力戰,日本政府顧及中國龐大市場經濟效益,始終未與北京當局正面為敵。

反觀我國政府態度,不惜進口美國萊豬、日本福食,藉以拉攏與美日外交關係;甚至在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台海軍事危機,仍然高喊「抗中保台口號,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台灣被打壓國際窘境

事實上,日本舉辦大阪世博會目的在於創造經濟發展契機,當然會考慮避免干擾其活動的不利因素。如此言,我國政府當局與其歸咎中國打壓,倒不如重新思考調整兩岸關係政策,這才是走出當前國際困境正道












故宮文物碎了 還有多少陰暗面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故宮器物處瓷器科人員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在作業過程中因操作疏忽,致「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掉落破損。故宮公布行政懲處結果,依情節輕重,懲處2位職員。記者蘇健忠/攝影



故宮損毀國寶級文物消息在文化界流傳,我本來想,這是哪種搞笑電影情節呀?不料,故宮院長在立委追問下承認確有此事,而且不只一件,已連續摔了三件,十五世紀瓷碗都碎了好幾片,不可逆的破壞令人心痛。

去年初發生此事,若非今日爆料,不知何時才會攤開到國人眼前。而綠營即刻啟動網軍,在社群媒體說這些文物「不夠格叫做國寶」,甚且稱是要鬥故宮院長吳密察,這種對歷史文化之輕蔑讓人心寒。

國民政府遷台時期,將黃金、外匯及典藏文物運至台灣,文物就收藏到故宮博物院,因此,積極反中、去中的綠營厭惡故宮文物,也是其來有自。但退一萬步說,文物毀損呈現國際級博物館缺乏專業也缺乏責任感

故宮裡想必很多知情人士,若綠營沒興趣查清楚,反指責爆料者,只讓人更加懷疑民進黨的治理能力。面對這種執政黨,在即將來臨的選舉,人民怎麼期待呢?

憑良心講,現在在台灣,擔心變成火藥庫、擔心政府亂撒錢、擔心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空氣汙染…,博物館摔碎了什麼似乎不是最重要,但若非立委揭弊,還有多少荒腔走板藏在執政黨美麗文宣背面不被民眾所知呢?

蔡政府愈多陰暗面爆料就愈多。而民眾無法依賴正常透明管道,卻得藉爆料一吐不公不義不合理,是號稱透明政府時代的大諷刺。












因應極端氣候 立法管理邊坡


2022-11-04 04:45  聯合報/ 拱祥生/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大地技師、水保技師(台北市)
國道1號南下汐止交流道右方的山壁驚傳崩塌,土石滑落車道,高公局封路搶修。記者胡經周/攝影



這個秋天台灣的人工邊坡並不平靜,如何趨吉避凶免於人命傷亡?

先是十月中大雨宜蘭山區道路大面積坍方,近二百名民眾受困多日;同時間新北市汐止伯爵山莊上方台電鐵塔土石崩落,民眾多人遭撤離。這次奈格颱風外圍環流帶來不小雨量,竟造成國道一號汐止交流道南向出口匝道旁,被列 C 級邊坡無預警走山,立委質疑邊坡預警系統失效高公局澄清預警系統監測順向坡與崩塌原因無關,面對極端氣候,仍應嚴肅因應。

當務之急,是搶通國一連接國三與台五甲線匝道及二次崩滑波及的國一南下主線紓解基隆與汐止南下大台北車流

根據崩塌現場、周遭環境及滑動特性觀察,實際崩崖較高及崩塌面積遠較目視崩落土石區域還大,現場除了移除下邊坡崩落土石,對於上邊坡潛在未崩落土石,仍應同步妥善處置,避免無預警崩滑再次發生,以確保施工人員安危及暫時通車後人車安全。再觀察滑動坡趾破壞殘屑,實際部分邊坡滑動面可能在高速公路路面下方,除現階段坡腳植入型鋼穩固外,未來邊坡復建工程應注意加強坡趾,確保高速公路路面及管線不被破壞。

從十二年前國道三號邊坡無風無雨無預警走山,到這次汐止土石崩塌,都驗證筆者在南投清境開發時提出邊坡單元管理概念,應是未來人工邊坡安全管理值得重視策略之一。

邊坡單元就是一個邊坡地形上完整從上邊坡到下邊坡單元,一個邊坡單元各個局部或是整體都會同時滑動,也都同屬一個集水區,地表及地下排水系統要整體考量,才不會發生潛在滑動面不在權管範圍,裝再多的監測系統人工邊坡水保設施也可能掛萬漏一,國道三號及汐止匝道邊坡崩崖,都遠在高公局權管範圍與人工邊坡範圍就是例證。這也是此次邊坡巡檢及儀器力有未逮原因之一。

當有了邊坡單元管理概念,對於上、中、下邊坡不同土地權屬,則應要求比照水保法做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道路或公共設施主管機關可以進入進行巡查及設置監測儀器,這部分須仰賴立法才能落實。但又回到工程界沒有單一工程主管機關土木法」的困境,誰去提案邊坡單元管理法令?值得全民、政府一同重視。

一個人工邊坡經歷超過卅年風吹雨打,人造(地錨)及天然材料(岩石、土壤)都會弱化,加上近年極端氣候襲擊,如同有三高慢性病老人面對新冠病毒,要高度關注特別防範才能存命。











街友變多了 還有人冒充出來要錢


2022-11-04 04:45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新竹火車站是地方重要交通樞紐與地標。記者張裕珍/攝影



和朋友約在新竹車站,遲到朋友趕來跟我道歉,我說沒關係!正好可多觀察新竹街友。

街友也跟一般人相同,為生活北漂,往資源多的地區靠近。繞台一周,發覺街友最愛城市第一名是台北,第二名是台中,第三名是新竹,第四名則是又老又窮的高雄。高雄房價漲成那樣,人口外移嚴重,連街友都待不下去,不知該替高雄開心,還是悲哀。

新竹車站等待時,一位老人走向我,跟我說:「肚子好餓,可以給我五十元嗎?」手邊剛好有麵包,問他要不要吃?他轉頭就走,後來又搭訕了不少人,完全沒人給他錢。

這種要錢不要食物的人頗多,可能不是街友,只是出來插花。也曾碰過自稱弱勢者,三個饅頭賣兩百,這些行為都會令人反感。

很多人成為街友並非懶惰,而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街友也是人,需要尊嚴,例如在台北二二八公園遇到一對夫妻,以兩張躺椅為家,用幾支雨傘當牆和天花板,問他們需要什麼,總是拒絕。那天大雨經過,看先生撐傘沉默望著大樹,遠方凱道有救國團抗爭,卻只有東北季風替他發聲。

台北車站搭車時,曾遇到一位衣衫襤褸的婦女,躲在角落,用微弱聲音說:「肚子好餓…」都沒人理。我走到她身邊,問她:「吃台鐵便當好嗎?」她點點頭。當我把便當給她時,她感激說:「希望老天保佑你」。

那是我收過最貴重的禮物。

某次去北市希望廣場採購,便宜買到一盒草莓,離開時,遇到一位年輕人,從他的龐雜行李指認出其身分,他站在十字路口很久沒走,似乎不知該何去何從?我問他要不要吃草莓?他點點頭,我裝了一半給他,目送他拖著一堆沉重行李走遠。

感覺那堆沉重負擔,正是掌握資源者給的,有人說年輕人是草莓,草莓能過這種生活嗎?

某座捷運站附近,有位拉著旅行箱,卻哪裡也去不了的女街友,總是睡在騎樓機車上,堅持身體不落地,日日把自己梳理得端莊高雅,但味道是她無法克服的一關。

街友盥洗不便,有人建議他們去收容中心,有次心血來潮,跑去萬華看,位置偏僻就算了,進去前還被幾個彪形大漢盤問,一般街友哪敢來?裡面類似背包客棧,街友們把所有家當集中在一張單人床上,四周還掛滿未晾乾的衣褲,昏暗濕氣重味道濃…當然,這是免費的,不該挑剔!可是將心比心,換成我,寧願流落街頭。

大部分街友都逆來順受隨波逐流安靜活在城市陰影下;他們也曾有過夢想,和我們一樣。

聊到街友,新竹朋友也覺得當地街友增加了。

其實整個台灣的街友都變多了,要命的是,還有人出來冒充街友要錢,真是令人遺憾!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 RCEP上路,順利否?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 RCEP上路,順利否?
◆  蘇益仁/中共廿大後 新冠防疫的政經演變
◆  林中斌/反中蕭茲轉向北京
◆  劉維公/故事暴力
◆  羅智成/東方與西方的治理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 RCEP上路,順利否?


2022-11-04 04:46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歷經十年談判共有十五個會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於今年年初生效,是當前規模最大的巨型自由貿易協定。在將屆滿一年的此時論其效應,仍言之過早,但有些發展值得討論。

一、開放與保護的路線之爭
該開放市場為重,還是保護國內優先,一直是自由貿易談判最常見爭議,RCEP 也不例外。以印尼為例,官方相信 RCEP 可讓印尼未來五年內提高百分之十出口量增加百分之廿外來投資;反對者則主張先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再談開放;擔心大企業與外資壓境下,農民與勞工權益保護不足,將更加依賴國外市場。特別是有近兩千萬就業人口產值占全球六成棕櫚油產業

正反勢力拉鋸下,印尼國會直到八月底才批准加入。至於菲律賓國會則遲未核准。菲律賓缺席,使 RCEP 尚未能全區生效。此外,泰國、馬來西亞亦有類似爭論。此議題對東南亞各國政治影響是未來觀察重點之一

二、政治分歧下的經濟合作
RCEP另一特點是,十五個會員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差異大,在美中角力中,甚至分屬對立陣營。不少看法直指 RCEP 是中國地盤;中國官方也確有各種寄希望於 RCEP 言論,並欲透過RCEP、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多管齊下,擴大與 RCEP 成員經貿往來。不過此能否轉換為戰略工具,變數仍多。至少在生效後的第一年裡,尚無明顯事例可佐證其對中國戰略地位影響

不過各國政治歧異難避免,緬甸問題是一例。雖然緬甸是 RCEP 簽署國,但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二月緬甸軍事政變鎮壓民主;取代的軍政府向東協秘書處遞交 RECP 批准書時被拒,紐西蘭、菲律賓也宣布不接受緬甸加入。相對地,第一個接受緬甸批准書的是中國,中緬貿易自今年五月起適用 RCEP 規定。至於其他國家則仍未有清楚表態。無論是大戰略或緬甸問題,觸及的是會員間根本的立場分歧。政治態度不同的各國如何在差異中持續深化經濟合作未來觀察重點之二

三、自貿協定與區域內供應鏈
RECP 有何用,是另一常被質疑的;尤其會員間大多早有雙邊自貿協定,東南亞十國間更有區域整合。針對此,雖然 RCEP 被歸為傳統型自貿協定,不少雙邊自貿協定關稅優惠也優於 RCEP,RCEP 的存在還是有其意義。

一方面,會員間藉 RCEP 補足自貿協定空缺,例如,中日韓三國間自由貿易機制因此得以架起。其次,將各個雙邊自貿協定內規定各異細節統整為一,其中影響最為直接的是 RCEP 原產地規則。按此規定,原物料在會員間加工增值採累積計算,只要增值達四十%,即可取得 RCEP 原產地證明,適用優惠稅率。這樣的計算方式,對於廠商將供應鏈設於 RCEP 成員國內是一大誘因。以日本為例,在 RCEP 生效後半年間核發 RCEP 原產地證明即從六百件迅速增為九千多件,中國、韓國亦皆有類似現象,RCEP區域內供應鏈是否持續成長未來觀察重點之三

RCEP第一年,穩定中前進;現有十五個會員外,香港亦可望於明後年取得會籍。台灣除關注各種可能影響外,老生常談的是政府需有對策,並規劃與 RCEP 的互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