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  【專家之眼】萬仞宮牆毀於不察
◆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  【專家之眼】中共20大前後美國對中政策
◆  【專家之眼】20大後的美中戰略競爭 關係全球經濟榮枯
◆  【專家之眼】台版一滴血-高端案 將讓民進黨選情崩盤
◆  【專家之眼】三國寶打破事件 是所謂文化人的照妖鏡
◆  【專家之眼】台中美情報戰 高下立判






【專家之眼】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


2022-11-04 21:37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大陸下一代北斗系統預估會在2035年全面建成。 圖/翻攝北斗衛星系統官網



11月4日中國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發布,以《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為題之政府白皮書;但為何挑在此時公布白皮書,確實是讓許多政治觀察家感到不解。

其實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7月31日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高調主持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整體發展與應用,不論是定位導航、測速與授時等不同服務面向,確實已在全球導航衛星商業運用市場大有斬獲。

但從事隔兩年後,中國大陸政府才對外正式公布此項白皮書,其實顯現出主管機構作風相對謹慎保守,因此才會以穩健務實態度,當充分確認北斗衛星在商業運用市場站穩腳步未來賡續發展前途可期,才透過本份白皮書,向國際媒體提供完整政策說明資訊

由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各階段,都面對各項國際體制困難挑戰,從尋找適當衛星佈放位置與軌道,到申請通信波段使用權,都是在已由美國與俄羅斯先行卡位前提下,找到可用空間與波段並依據國際通信聯盟規範,及時達成要求;才在夾縫中求生存,逐步完成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所組成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複雜部署架構。

為何本份白皮書刻意不提國際社會任何其他同質性系統,此因從北斗衛星系統研究發展與部署建設過程,到最後實際功能與精準程度來說,其實更要讓其他同類系統感到難堪。

儘管如此,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主管機關深知若要維護該系統國際地位,就必須積極與國際標準規範接軌。因此在該份白皮書中,明確提到與國際民航領域標準、國際海事領域標準、國際搜救領域標準、國際移動通信領域標準以及國際數據交換標準相互合作,提高系統相容性,並同時開拓國際應用市場。

不過國際社會對於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除其在白皮書上所公布之民事用途外,更大興趣還是聚焦在本份白皮書隻字未提軍事用途。基本上北斗系統在應用上區分成開放服務授權服務兩個層次,兩者定位、測速與授時精確程度都有差異。

不過就側面資訊吾人得以理解,授權服務雖然依據不同等級區分為軍用與民用兩個等級,但同時另外在精確程度、廣域差分服務以及資訊收發通訊服務項目上,亦存在著差別待遇。不過整體說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重要軍事運用項目,皆是集中在用戶段,透過直接或是間接運用所能獲得之定位、導航與授時資訊,以便支持軍事作戰需求。

迄至目前為止,中國大陸並無任何公開報導,足以證實解放軍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之具體例證;但解放軍所有必須運用到定位、導航與授時資訊之軍事科技裝備系統,勢必將轉換採用北斗系統信號,以便增加其作戰保障安全性。同時共軍各軍事載台、武器導引組件、指管通情監偵系統座標轉換參考定位、甚至與北斗衛星導航服務民用項目對等之軍事勤務體系硬體裝備,亦將採取北斗系統所提供之三項服務資訊

而近年來解放軍積極籌建足以獲致共同作戰圖像之指揮管制體系,以及各個不同作戰儎臺相互提供動態情報資料,以利強化戰場感知掌控能力資料鏈路系統,將是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程度最高之作業體系。若與單純導引武器增加射擊控制精準度相較,強化傳送敵方目標動態情報,對指管通情體系資料鏈路系統作業來說,複雜度將更為提升,此勢必將成為解放軍運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須克服之核心挑戰要項

另就軍工產業發展軍事戰力來說,運用北斗系統支持武器系統裝備研發遙測作業,以利進行測試驗證與調校,值得列入密切關注重點。另就解放軍所負責支援之中國大陸各項地理測量繪圖作業來說,運用北斗系統配合軍民地圖、海圖與航空圖之測量繪製校正,不論其係提供民事使用亦或是軍事用途,其亦將成為軍事體系相當重要運用環節。特別就電子軍圖指管通情體系相互結合來說,更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用戶段能大顯身手重要載體。

各國政府公布白皮書後,國際政治評論者軍事觀察家永遠是對未曾在白皮書內容有所交代之資訊更感興趣,在《新時代的中國北斗官樣文章背後,還有更多值得吾人去探索理解真正玄機










【專家之眼】萬仞宮牆毀於不察


2022-11-04 21:41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故宮近期多起文物毀損事件,讓外界關注故宮保存文物流程是否出現問題。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針對故宮文物破損事件,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要把過去落伍的保存、檢查方法改革,才對得起文化保存,甚至暗示,吳密察就是這位積極改革的現任故宮院長。

看到這個報導,不禁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有文革既視感。因為種種跡象顯示,故宮之所以發生罕見的人員不慎摔破古瓷事件,恰恰就是吳密察「雷厲風行」 的所謂「改革」產生的破壞力所致。

最直接的而致命的,是加速數位化進程。據了解,瓷器科承諾要在明年底前完成數位化。故宮搞數位化少說也有 20 年了,為什麼瓷器數位化那麼慢?絕非偷懶,而是因為器物處典藏類別繁多,且展覽工作繁重南北兩院展出以器物占比最高),資深且有經驗的持拿文物的人有限,因此歷年器物處數位典藏是分類進行,依序從玉器、銅器開始,到珍玩等等。瓷器啟動較晚,因為它特別脆弱,開箱取件作業根本急不得,這次出事就是因趕工人心不靜所致。

從故宮調查報告的照片可以發現,兩組人馬擠在雜亂而狹小的預備室工作,顯然是為了趕工而便宜行事,增加失誤的風險。假如瓷器數位化還要這麼緊鑼密鼓地進行,難保失誤不再發生。吳院長應該好好反省,有必要趕工嗎?

第二個「改革」,是遇缺不補。據知情人士透露,器物處員工退休了,沒有補上缺額

第三個「改革」,是搞「組織改造」,新增綜合規劃處數位資訊室,大量調入院長自己人馬,卻把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合併為一處,以為材質同便能合併,殊不知是完全不同的專業,一屬中國藝術一屬版本目錄學檔案學及清史原圖書文獻處長則被調任為器物處長

器物處因遇缺不補而人力不足,處長又不是器物專家,又要趕著數位化,怎麼可能不出事?

第四個「改革」,是把院長辦公室圖書館遷到國防部提供的軍營。原來的辦公大樓變得像破落戶,有些同仁仍在裡面辦公,工作環境不佳。圖書文獻大樓關閉至今已快兩年, 說好的整修工程卻遲遲不招標。若說是因為疫情,那為什麼南院工程一個接著一個招標?若說是因為沒人接標案,那為什麼南院就標得出去?

第五個「改革」,是要清除所有的寄存品。尤其板橋林家寄存的蘭千山館文物,何等珍貴,像吳這樣堅持退還的博物館長,恐怕才是真的舉世未見、「史無前例」。

近日,吳院長喊話對「瓷物包裝改革」,恐怕也只是為自己卸責。他當院長兩年多也沒提過,直到出事了,才來怪前人典藏做得不好;他要將瓷器「改箱為櫃」,請問編列預算了嗎?何時進行?如何進行?只怕又是糊弄搪塞敷衍了事

文革時期,共產黨最喜歡給批鬥對象扣上反革命份子」的帽子。想不到, 民進黨得了中共的真傳,只要喊出「改革」的口號,反對者就立刻顯得落伍、保守,必須鬥臭鬥垮

吳院長做過的這些「改革」,看不出任何「改進效果,反而處處亂搞、破壞、 倒行逆施,假改革之名,行擴張個人勢力之實,不禁令人懷疑他是不是要把故宮搞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