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426/web/ 

◆  聯合報社論/綠營滲透政府人事吃銅吐鐵,官箴大變質
◆  聯合報黑白集/不談和平的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經濟日報社論/Fed升息終點 雲深不知處


2022-11-04 04:08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日會議決定第四度升息3碼,聯邦基金利率終於見到4字頭,此舉完全符合各界預期。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日會議決定第四度升息3碼,聯邦基金利率終於見到4字頭,此舉完全符合各界預期。這次會議所傳達出的重要訊息,就是 Fed 政策操作不再聚焦於提高利率的「速度」,而是最終利率的「高度」;拉長升息的時間,擴大升息的空間。這意味著接下來利率的升幅可能由3碼縮小到2碼,但最終利率卻可能達到5%,甚至更高。

今年8月底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上以明確的態度,打消各界對 Fed 對抗通膨決心的懷疑之後,迄今兩個多月來情勢依然渾沌不明,包括利率的高點究竟在那裡?通膨還要多久才會趨於溫和?失業增加到何種程度才足以冷卻經濟金融體系是否能夠消化如此快速的升息?

目前美國經濟表面上看仍然強韌,勞動市場尤其緊俏,工資快速上升。整體通膨年升率已從頂峰回降,但核心通膨率仍持續加速上升,且物價上漲的範圍愈來愈廣。隨著通膨與利率雙升,經濟已經出現裂痕,10月製造業與服務業景氣指標連續第四個月呈現萎縮。諸多經濟學者警告 Fed 不應矯枉過正,強調升息太快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經濟重傷。

然而決策官員們的主要憂慮並非緊縮過當,而是緊縮不足,以免重蹈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因為緊縮走走停停」,結果導致通膨落地生根覆轍。因此 Fed 必須看明確證據顯示通膨朝向2%目標回降,才會暫停升息。換言之,鮑爾的基本立場是「寧可緊錯不能鬆過」;一旦鬆過,將會更難矯錯;如果緊錯,立馬就能激活。

但 Fed 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貨幣政策深受時間滯後time lag)」效應影響已故經濟學大師傅利曼的名言,就是貨幣政策相當長卻無常的時間滯後」;簡言之,就是藉由緊縮措施抑制經濟活動,從而壓低通膨的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在實際經濟。目前整體通膨仍然居高,核心通膨更升升不息,顯示 Fed 今年來緊縮行動的效果迄未充分顯現。由於 Fed 去年誤判只是「過渡性」,因而出手太遲,現在終於付出代價。

既然面對「時間滯後」的困擾,於是 Fed 在戰術上決定依循經濟學家威廉.布蘭納德提出的「布蘭納德原則Brainard principle)」,就是當央行無法確定短期利率變動對經濟有多大影響時,可以先選擇放慢動作。之前由於利率超低,Fed 一次升息3碼自然合理;但隨著利率愈升愈高,央行對緊縮的力度究竟是過當,還是不足?已愈來愈不確定,此時 Fed 將升幅縮小到一次2碼,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評估緊縮的影響。這種操作模式從戰略上看同樣合理,因為貨幣政策對經濟與通膨的影響是看最終利率升到多高,而不是升息的過程。

Fed 面臨的第二項難題,就是如何對外溝通。由於目前通膨依然嚴峻,如果 Fed 從12月起減緩升息速度,可能會重演溝通不良問題。當時 Fed 只表示必須「在某一時點」減緩升息速度,結果金融市場都賭 Fed 對抗通膨的決心正在下降,股、債因而大漲,不僅使 Fed 收緊金融情勢的努力大打折扣,也使 Fed 對抗通膨的信譽再受打擊。

為處理此一難題,Fed 於是採取兩手策略。一手是在會後聲明中新增了一段話:「在決定未來提高(利率)目標區間的速度時,委員會將考慮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與通膨的時間滯後因素」;鮑爾也表示減緩升息速度「時機正在接近,最早可能是在下次(12月)會議,或是更下次(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
2月)會議」。但另一手則是鮑爾同時表示,打壓通膨之役還有「一段路要走」;「從上次會議以來,數據顯示最終利率水位將比原先的預期更高」。這是相當務實的作法,讓 Fed 有更多選項,不至於非再度升息3碼不可。

鮑爾雖避開了這兩項技術面的困境,但對基本面的問題仍一籌莫展。既無法預測最終利率到底在哪裡,也不確定究竟應由哪些因素決定,Fed 升息過當的風險依然存在。升息的終點究竟在何處?依舊是「未在此心中雲深不知處」。











聯合報黑白集/不談和平的政府


2022-11-04 04:18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防部長邱國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相對於和平,人們現在似更愛談論戰爭。邱國正被問兩岸若開戰,台灣如何定義勝仗?他答,只要敵人沒登陸、沒把旗子插在我中央政府頭上,「他就沒有贏」。蘇貞昌則引「赤壁之戰」說,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劉備、孫權兵力不到五萬,但最終卻是曹操慘敗,退回北方。

作為防長,邱國正不能洩氣,於是將勝利偷換概念,說敵人沒能如何就沒贏,假裝那就是台灣贏了。而作為閣揆,蘇貞昌拿著一場中古戰役當成寓言,真以為能以寡擊眾。若配上邱國正的標準,台灣不只贏,還贏麻了。

先不談拿掃帚衛社稷的笑話,赤壁之戰傳說中的兵力對比,也是個治史的謬誤。曹操勸降孫權書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不過是唬人之詞。史家推估,當時兩軍約十餘萬與七、八萬之比,相去並不懸殊。蘇貞昌老提赤壁,還真以為自己是劉備?

聽官員自我催眠,不如聽張忠謀一句勸。他剛說過:只要發生戰爭,所有一切都會毀滅。若台積電都毀了,敵人插不插旗,有差嗎?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說,「歷史上沒有一場戰爭不是由政府策劃的」。蔡政府開口閉口戰爭,當真是以萬民為芻狗,去綢繆台獨聖戰?政府該跟百姓說的是:他們能夠謀致和平,而不是吹噓能打贏戰爭。別忘只要槍一響,台灣不只輸,還徹底毀了。













聯合報社論/綠營滲透政府人事吃銅吐鐵,官箴大變質


2022-11-04 04:21  聯合報/  社論
故宮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四分五裂。圖/故宮提供



先盤點近一周的熱門新聞:故宮十五個月打破三件國寶文物,迄今查無真相資策會聽命民進黨指揮,屢對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作不實指控;衛福部高官夜訪陳時中競總,配合其競選節奏釋放有利的澄清訊息調查局組長徐宿良涉嫌勾結外人盜賣政府查扣毒品,在法院裁定百萬交保後,一批傳說遭其盜賣的安毒隨即在庫房中神奇找回。這些事件皆指向一個共同點:政府官箴敗壞上下交相賊已到了不知真相為何何人可信的地步

官員貪腐、勾結、狼狽為奸並非新鮮事,只要政府有靈敏的監督及糾錯機制,有效割除毒瘤及弊端即可。但上述的事例,卻已不僅只是官員個人的違失不法,而是整個機關定位錯亂及扭曲歪斜應該服務人民服膺法制的部門卻變成專門服務執政黨或伺候個別政治人物。一個民主法治國家制度歪斜到這種地步,可見蔡政府執政六年半對台灣的莫大傷害

新政府上台,任命自己信任的政務官,這是推動施政的必要手段,無可厚非。然而,更高明的主政者應該是用人唯才不分黨派著重專業能力及道德人品廣招天下英才使之服務人民。蔡總統卻不然,她不僅清一色任用綠營人馬還依派系親疏和功勛論功行賞分派官職,把政府機構、駐外人員和周邊事業單位的職位都占好占滿,包括機要職也變成安插政黨眼線之所。

不僅如此,蔡英文上任五個月後,即貪婪地大幅擴張政府用人疆界,將三級機關原本皆為「常任文官」的設計,改為「政務/常務雙軌制。如此一來,使二、三級機關的政務任用人員一舉多出上百人,變成執政者可以操控的左右臂。因為如此,文官制度的中立和穩定也大大受到破壞,原本應是維持國家體制穩定、不受政黨輪替影響的中堅主力文官,在六年惡劣政治文化浸染下,也忘了自己效忠對象是國家,而不是民進黨。

故宮資策會變質走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吳密察充滿台獨意識形態、卻缺乏藝術史專業,能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當然不覺得自己的職責是在照料中華文物。去年首次摔破瓷器文物後,他更指派親信掌管故宮保存處,意在施壓修復師,防止消息外洩。正因如此,導致瓷器摔毀事件接二連三,迄今未見真相,也無人需要負責。此外,板橋林家寄存於故宮的「蘭千山館」的數百件文物珍品,已逾五十年最近故宮竟片面取消寄存合約退回文物。如此粗暴的作法,也驚動博物館界

資策會的情況類似,所不同的是,資策會不過是一個「財團法人」,但因影響力不小,也成為綠營爭奪目標。其中,資策會副執行長蕭博仁為新潮流系人馬為賴清德舊屬;雖無資通專業,卻因賴清德出任閣揆而躍上副執行長寶座。諷刺的是,蕭博仁和執行長卓政宏一樣,皆身兼九至十個職務,卻痛批當年高虹安在資策會衍生公司兼職最近資策會新成立衍生公司台灣資安鑄造」,蕭博仁更出任董事長;這樣,還好意思批評高虹安的不支薪兼職

六年前,蔡總統以各種理由讓綠營人馬大舉入駐政府機構,人們或許以為這真的是為了提升政府效能。六年過去,政府的手愈伸愈深,但民眾卻絲毫未感受到政府服務效能提升。相反的,大家覺得高層越來越傲慢中層越來越散漫而公務機構指鹿為馬橫柴入灶狡辯推託能力越來越強大。一個專業被抹殺文官中立被摧毀台灣,強大的本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