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675/web/◆ 聯合報社論/僅四成民意便悍拒制衡,完全執政必更濫權
◆ 聯合報黑白集/「臨危無感」的國民黨
◆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日本金融市場可能震盪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日本金融市場可能震盪
2025-03-2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圓匯率暗潮洶湧,此刻的日本金融市場有著風暴可能將至的陰影。路透
美國川普政府已經開始對進口鋼鐵和鋁課徵25%關稅,並揚言自4月2日起對進口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可能引發的貿易戰,直接牽動日本金融市場後市;日本銀行(央行)貨幣政策先保持觀望,但日圓匯率暗潮洶湧,此刻的日本金融市場有著風暴可能將至的陰影。
在2月因為物價高漲以及日銀鷹派放話,使得10年國債殖利率急升,為此日銀總裁表明會機動加購國債,之後國債殖利率明顯被壓制,但3月之後殖利率再次升高,這次日銀總裁說,長期利率是市場預期短期利率變化的「自然姿態」。為何2月10年國債殖利率飆到1.45%時,日本政府喊苦,日銀介入。但到了3月利率衝到1.57%時,日本政府沉默,日銀說一切自然。
日本政府與日銀的態度轉變,來自美國的壓力是主因。川普已經揚言要對各國進行對等關稅的報復,進口汽車關稅可能達25%,這成為日本政府的頭痛問題。日本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出口148萬輛汽車到美國市場,汽車占日本出口美國商品總值的28.3%。而目前日車出口到美國的關稅大約是2.5%,一旦上升到25%,將會嚴重打擊日本產業與經濟。
日本政府非常努力爭取不要被列入4月2日對等關稅名單。經濟產業大臣3月10日還去華盛頓溝通,但是沒有獲得豁免的承諾,11日消息傳回日本,日本股市開盤即重挫,豐田汽車等出口產業股票大跌,盤中日經指數一度跌破36,000點,創半年來的新低。
但日本政府依舊不放棄進入豁免名單的希望,高度警覺美方的各種意見。川普3月3日在白宮說明提高關稅的理由時、提到中國大陸和日本讓貨幣貶值,雖然日本財務大臣立即做出反駁,說日本沒有故意放貶日圓。但川普的日本放貶貨幣說,對日本政策與金融市場都起了影響。
日本政府自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來進場干預匯市,都是阻止日圓過貶,並不符合川普所說故意放貶。但從比較大的角度來看,日銀長期維持貨幣寬鬆,正是日圓貶值的元兇,也因此川普發言之後,日銀進場購買10年國債以防止殖利率過高,此量化寬鬆操作就很難施行。也許是日銀的縮手,亦或是市場預期日銀的顧忌,川普發言後日本10年國債利率一周內從1.4%衝到1.57%。
在外匯市場也因川普發言,從2月下旬1美元兌換150日圓的價位,一周內衝到146,是去年10月以來的新高。更令日本市場人士擔心的是,期貨市場投機性日圓多單,從2月起急速增加,到3月上旬已經有13萬口淨多單持倉,是本世紀以來新紀錄,市場人士稱為「日圓多單泡沫」。
然而美國期貨市場的日圓投機泡沫,破滅後往往會有強烈的反方向震盪。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7月日圓空單泡沫破裂,18萬口淨空單倉位在一到二個月消解,但同時日圓歷經急升值,兩個月讓美元兌日圓價格從161飆升到140。現在日本市場人士擔心,目前的日圓多單泡沫破滅後,可能讓日圓急貶,同時也成為川普攻擊日本放貶貨幣的新藉口。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現在的日圓多單買氣與日銀升息趨勢吻合,就算短期內熱錢獲利了結也不會出現恐慌。一個明顯證據是,日本三大銀行中最看貶日圓的三菱 UFJ,預估日圓6月底價位為1美元兌152日圓,只是比現在市場價格小幅貶值。
可能是川普的關稅啟動,正虎視眈眈逼近日本,同時美國期貨市場也在豪賭日圓會繼續升值,這可能引發日圓劇烈震盪。在這關鍵時刻,日銀19日的政策會議決定政策利率維持0.5%,冷靜觀察川普貿易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台灣政府與商界也莫忘我們可能躲不過川普關稅,同時若發生日圓急貶,將會對台灣產業界帶來新壓力。
聯合報黑白集/「臨危無感」的國民黨
2025-03-21 00:12 聯合報/ 黑白集
大罷免延燒,民進黨不斷添柴火,TVBS民調顯示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罷免同意57%,白營呼籲,藍營要力保自家同志。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TVBS 民調,松信區選民五十七%支持罷免藍委徐巧芯,震驚政壇。這是「會去投票」者回答的結果,其中「一定會投票」的人,支持罷免者更達六十二%。亦即,就算在深藍選區,贊成罷免徐巧芯也超過反罷免者。
綠總召柯建銘高唱大罷免,藍營原不以為意,但近來的情勢發展,證明並非老柯一人暴衝。基本上,是政府機器總動員,聯合所有可掌控社會力量,用最大力道運作,就是要完成罷免反攻「大業」。
不少綠營人士深具革命心態,視異己為必須打倒的撒旦;歷經蔡政府八年,更已將隨心所欲視為當然。如今國會少數造成的束縛,如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丟失高雄市長,簡直是奇恥大辱;在強烈的扭轉意志下,從而展現驚人動力。
反之,國民黨仍在缺乏危機意識與自亂陣腳間擺盪。面對罷免一階段連署卅五比零,與賴清德「十七條」,只能喊出「反廢死」與「反戒嚴」公投。但公投時程操之在賴政府,題目能否成案也有問題,若再受挫,氣勢必然深受挫折。
近年幾次對決,藍營不乏原占優勢、卻因輕敵而出昏招,最後被逆轉的例子。蔡英文口中「比我想像更兇」的賴清德,若達成這場翻天覆地的「奇蹟」,剛愎性格勢必發揚到極點。屆時,面對「權盡其用」的賴神,在野勢力恐怕只能緬懷蔡政府的「好日子」了!
聯合報社論/僅四成民意便悍拒制衡,完全執政必更濫權
2025-03-2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錄製莒光園地「與官兵有約」。圖/總統府提供
配合卓內閣的「人民是頭家」大罷免下鄉宣講,賴總統先一步鳴槍發出「十七條」的威嚇令,府院前呼後應,頓時把國內政治形勢炒成一片肅殺。「賴十七條」其實只是精心調配的「前菜」,主要目的,在塑造「敵人在國內」的氛圍。隨著陸配網紅「亞亞」遭限期勒令出境,綠營指控在野黨與中共是「四合一敵人」,立刻把大罷免情勢燒得火熱。
執政權在手,就有這種便利。即使得票民意才四成,但只要手上行政權一發威,便足以把百姓嚇得噤若寒蟬。官員嘴裡喊著預算被刪凡事動彈不得,但要下鄉開講呼喚罷免,各種所需的資源立馬到位,無一欠缺。要論社會資源,各色親綠媒體、環團、側翼、文人學者,早已收編完成,聲量震天。對付在野黨更簡單,你通過的法案我一概「覆議」,覆議不過,還有「釋憲」的法寶伺候;把所有法案以程序牛步拖到地老天荒,看看最後誰的神通廣大。
台灣民主走到今天,明顯進入了「撞牆期」,非但無法再往上提升,而且日漸深陷於「內耗」與「自噬」。民主無法再提升,是因為主政者無法打開心胸和耳朵聆聽不同意見,卻一味堅持己見,鞏固著自己既有的權力和利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台灣民主最勃發的年代,人們每天討論的都是如何「改革」,使國家制度更臻完善。而如今,在野黨推出的各種國會改革五法、財劃法、選罷法等改革提案,均遭賴政府隻手擋下,連一點討論的空間都不給。
賴清德身為元首的強勢與傲慢,令人難以理解。他是個只有四成民意支持度的總統,而民進黨在國會的席次占比也僅四成多,是第二大黨。如此「雙少數」的執政黨,卻表現得如此強硬,毫無溝通妥協意願,其結果必然是「執政空轉」,不可能有任何政績。卓揆上任迄今將滿一年,他除了「五度覆議」寫下空前紀錄,對人民作出的服務和貢獻幾近於零,他不覺得慚愧嗎?
賴清德的強勢與傲慢,應是性格使然。但對國家而言,一個不知審時度勢的總統,其實是危險的;而一個無法節制權力用度的元首,則可能為公眾帶來災難。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曾經拒進議會,在辭去閣揆職務後則公開與蔡英文爭鋒;這兩個事件,都反映出他性格的「執拗」,但或者也有其「理想」的一面。如今賴清德就任總統近一年,人們發現其「理想」的一面幾乎蕩然無存,而執拗的一面則全面浮現。亦即,「清純」的賴清德已然消失,「霸道」的賴清德正在興起。
這樣的變化,一則可能與他的用人圈圈狹小有關,導致他未能接收到更開濶、更人性的建言;二則也可能與他本身的政治成長歷程有關,使他受限於經驗,難以作出更超乎凡俗政治的決斷,以更有利於國家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他一方面選擇用冷酷的「覆議」和「釋憲」來絞殺國會的新法案;另一方面,則企圖利用粗暴的大罷免來「光復」民進黨的國會主導地位。可怕的是,他跟隨總召柯建銘的戰歌起舞,竟渾然不覺自己在踐踏民主。
柯建銘是走到政治垂暮之年的人,本人已不在乎聲名,只想享受報仇的快感,所以敢大膽祭出大罷免的殺手鐧。而賴清德的總統任期剛剛開始,就要用粗暴手段推翻全民的大選民意,這真的是缺乏智慧的選擇。重點在,民主政治並不是區區幾個政黨的權力爭奪戰,它更嚴肅的一面是要面對人民、造福社會。請問,賴清德奔馳蹊徑去踩碎去年大選結果,人們會相信他仍有心服務百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