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行政僵局、利益糾葛卡住輝達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輝達台灣總部卡關,商業及政治算計的角力
◆  聯合報黑白集/豬大腸「洗白」門
◆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行政僵局、利益糾葛卡住輝達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行政僵局利益糾葛卡住輝達


2025-10-05 02:29  經濟日報/ 社論
輝達不接受「先建後移」的方式,是因為企業總部對其而言,不只是辦公樓,更是企業精神的展現,設計與工程必須由其全權主導,不容轉包、不願妥協。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全球 AI 浪潮席捲之際,輝達願意在台灣設立海外總部,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好消息。這不僅代表產業鏈價值認同,更是對台灣科技生態系地位高度肯定。從產業發展人才匯聚區域繁榮,無不帶來重大意義。但這場原應水到渠成的合作,如今卻陷於一場不進不退困局。一塊土地、一紙合約,竟讓台北與台灣面臨錯失國際企業落腳良機的窘境。

事情的核心,在於北士科  T17、T18 基地的地上權問題。新光人壽與台北市政府對於地上權解約補償金歧見使輝達無法依其需求進行建設。輝達不接受「先建後移」的方式,是因為企業總部對其而言,不只是辦公樓,更是企業精神展現設計工程必須由其全權主導不容轉包不願妥協

事實上,輝達的主張合情合理。身為全球科技巨頭,其對企業總部功能性象徵性創新性要求絕非浮誇AI 公司要打造的不只是玻璃帷幕下的辦公桌,而是能促進創意激盪、與研發共生空間場域。若台北無法提供這樣的空間自由,大家擔心輝達有轉向其他國家的可能性。

從新壽的角度來看,其主張的「未來預期收益」或許有其財務推演邏輯,但作為取得公共資產地上權開發者,未履約便要求五十年利潤補償,其正當性受到高度質疑公共土地本為全民資產,若在履約初期便喊出鉅額補償,不但損及市政效能,更影響市民觀感企業形象。在法理上固然可以主張契約精神,但在情理公益的衡量上,是否已偏離企業治理有的倫理邊界

市府的角色更值得檢視,以依法行政為盾,不主動協調,顯示出地方政府缺乏應對國際企業需求彈性戰略高度。當市府只願執守條文,不願承擔政治社會責任,便失去了成為產業推手角色。若在這樣的情勢下,仍堅持形式失其大義,終將讓台北錯失一次提升城市能見度科技能量歷史契機

有網友戲稱「熱臉貼上冷屁股」,描繪出輝達多次善意表達與地方政府推拖間的巨大落差在印度、馬來西亞、甚至新加坡紛紛拋出橄欖枝之際,台灣卻在一塊土地上原地打轉。這不僅是行政效率滑鐵盧,更顯示出台灣全球競逐中的遲疑退縮愚笨

輝達總部一案若終至破局,將不只是商業上的損失,更是一場政策治理全體敗退。一方面政府威信受創,一方面新壽企業形象受傷,連帶也影響投資信心產業鏈布建這場看似土地談判事件,其實反映出台灣面對全球科技機會時,制度如何限制發展格局如何限制想像

科技競爭,從來不是硬體晶片角力而已,更是制度行動力比拚當我們一再強調吸引國際企業、建構 AI 生態,卻無法為其掃除行政障礙政治雜音時,台灣未來定位也只能停留在「矽晶之島」的自我安慰之中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一塊土地爭議,可能是下一波產業榮景起點,也可能是一次國家競爭力失落。期望各方回到初衷,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念,不以一時得失遮蔽大局,讓輝達案成為制度進化轉捩點,而非國際企業撤退案例教材。若無此覺悟,縱有百億建設計畫,恐怕也只換來一場紙上談兵

台灣曾經在一無所有的年代,毅然決定於新竹荒郊興建科學園區,當時沒有外資保證進駐、沒有產業鏈支撐,甚至連基礎設施都未完備,卻仍有政府與企業家以魄力遠見推動此一大業。

正是當年那股「不怕沒人來,只怕不敢做」的精神,造就了今日台灣半導體王國榮景。反觀今日,國際科技巨頭主動提出進駐,卻因為行政僵局利益糾葛踟躕不前,誠令人扼腕。是否該重新回想那段科學園區開墾時期決斷膽識,讓我們在歷史轉折點上,不再錯過另一場產業奇蹟降臨

















聯合報黑白集/豬大腸「洗白」門


2025-10-05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屏東縣一家屠宰場駐廠的某食品公司,涉嫌以工業用雙氧水浸泡豬大腸後販售,屏東衛生局3日前往貼封條,命業者暫停作業及停止販售。中央社


中秋「烤肉節」前夕,驚傳檢調在屏東查獲有廠商涉嫌以工業用雙氧水洗白病變豬大腸,且流入市場多時;全案曝光後,農業部卻稱大腸來自健康豬。食安向為國人關注,但「是否洗白病豬大腸」這麼簡單的問題,卻出現官字兩個口的羅生門,如何能讓國人吃得安心?

這起疑似低價收購劣質豬大腸,再利用工業用藥水除異味、漂白的食安案件,檢調近日兵分多路搜索,當場查扣三百多公斤大腸,且帳冊載明至少兩千公斤流向多家知名攤商、恐已被無數國人吃下肚;但涉案的商行負責人卻獲五十萬元交保,當即引來質疑:「就這樣?」

病變豬大腸健康豬大腸,單是進貨價即差之千里,也是暴利關鍵所在。弔詭的是,農業部畜牧司說這些大腸來自健康豬,並強調屠宰場端都有獸醫師把關,難道各家媒體盡皆「誤傳」第一手調查訊息資訊落差如此巨大,也讓人質疑是否把關不嚴,或有人鑽制度漏洞、大賺「黑心腸」錢?

檢調查扣的是否病豬大腸,既攸關國人食安,也事涉政府公信。究竟是辦案人員誇大「抹黑」廠商,或是農業部官員想「洗白」大事化小?只要公開查扣大腸影照公布檢驗結果,就可立即安穩民心;演變成中秋烤肉月下猜謎的「豬大腸洗白門」,只會徒增恐慌,更凸顯這個政府的失政無能


















聯合報社論/輝達台灣總部卡關,商業及政治算計的角力


2025-10-0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知情人士透露,輝達表達對T17、18基地卡在政治口水戰非常失望;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宣布台灣總部將設在北士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甫拋出「台灣模式」,要協助美國打造「類科學園區」,然而諷刺的是,國際 AI 龍頭輝達選定在台北士林科技園區設立總部的計畫,近日陷入僵局,瀕臨破裂。賴政府高喊國際布局之際,卻在最具指標性招商引資案面臨挫折

今年五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電腦展高調宣布,將在北士科 T17、T18 基地設立「輝達星群」總部,市場聞之振奮。AI 時代的旗艦企業在台加碼投資,象徵台灣全球科技版圖戰略地位獲得認可

數月過去,該計畫卻因土地問題停滯。此案三條路徑皆寸步難行:其一,由新壽自行興建再轉讓,輝達明白拒絕其二,由市府與新壽合意解約再招標,但雙方在解約價金相差百億元毫無交集其三,由新壽直接將地上權移轉輝達,但市府憂心有間接圖利財團之嫌。法律、商業與政治三重糾結,使輝達案至今停滯。輝達近日對此案卡關甚至引發政治口水戰,表達非常失望。

輝達台灣總部卡關,已不只是單純的不動產糾紛,而是台灣產業升級政治成熟度試金石。輝達若能在北士科落腳,不僅是一樁百億級投資案,更能帶來龐大經濟乘數效應:上千個高技術就業機會帶動上下游新創聚落、提高台灣 AI 全球版圖能見度。反之,一旦破局,損失的不僅是投資就業,更使得台灣「矽島2.0」的發展敘事斷裂

更微妙的是中央的態度。外界質疑,賴政府表現消極,是否有見獵心喜之意,因輝達案破局,民進黨可攻擊台北市長蔣萬安招商無力,甚至誘導輝達轉往民進黨執政的高雄,或釋出台北市以外的國有地,藉以收割政績。若中央真有這樣的政治算計,等於因政黨競爭犧牲國家產業利益

事實上,輝達已明確表態首選就是北士科,並未考慮其他地點。若地方與中央未能合力促成,最後逼得輝達轉向目前已傳出的印度或馬來西亞設立區域總部台灣錯失千載難逢的機會。比印度和馬來西亞更具有產業優勢台灣,若因內耗錯失 AI 龍頭,實在說不過去。

這起事件也暴露出台灣結構性問題:一方面,產業發展需要彈性速度台灣卻常因制度僵硬錯失時機;另一方面,政府強調不能圖利財團,卻往往導致行政機關過度謹慎,不敢承擔風險。再加上政治角力政治人物擔心事後被司法工具追殺,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的京華城案殷鑑不遠,北市府的顧慮可以理解。

產業投資有其時間表,國際競爭更不會等待。中央若真重視 AI 戰略,就應站在制高點協調地方企業,在「不得圖利」與「保障投資」之間找到平衡。若中央持續坐視地方卡關,最終將落得四輸局面:台北市府承受招商不力罪名,中央政府被指冷眼旁觀,遭批獅子大開口的新壽恐陷財務聲譽困境,而輝達則轉身離去。屆時政黨彼此攻訐,社會信心受挫,台灣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也將受損。

 AI 時代來臨,這是一場高速奔馳競賽。正當全球各國積極爭取旗艦企業落腳台灣若仍陷於政治算計制度僵化,只會錯失世紀良機台灣若真要在 AI 時代掌握話語權,就不能讓輝達案成為政爭下的犧牲品。若中央與地方斤斤計較責任得失,無異使國際看清台灣打造晶圓王國,卻困在政治小算盤裡,錯過下一個產業世紀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十四)

◆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十四)
 
◆  【專家之眼】高等教育的困局與重生之路(十一)
◆  【專家之眼】解析澳洲媒體炒作北京整備兩棲犯台
◆  【專家之眼】聯合國已淪為大國角力的旁觀者?(初九)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


2025-10-05 06: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民黨主席選舉競爭激烈,各候選人的兩岸政策為何備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健全民主政治,需要有競爭力反對黨。最近國民黨主席選舉熱鬧有餘,多數參選人明示暗示自己將扮演一個稱職無私造王者角色。然而,看著他們的兩岸政策主張,卻似乎不是這麼回事?此外,也要奉勸參選人們不要太執著於當選,若是能當個稱職造王者,也是大功一件。

有些觀察就教於方家。首先,藍營的兩岸政策,一直存有爭議,參選人們不能視而不見。眾所周知,近廿五年來,國民黨只執政了八年。馬英九因扁政權貪腐輕鬆上台,相較於扁蔡當權時期的經濟表現,馬更突出的是創造兩岸政治社會交流榮景。但他下台後,國民黨就接連遭逢打擊沉淪,繼任主席們時時面臨要求檢討兩岸路線甚或修正挑戰

相對於綠營之前為了執政,對建立新而獨立國家路線提出哄人的「選項」,令人驚奇的是,最近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們關於兩岸政策的「辯論」,卻似乎是重複過往,尤其是馬時期的兩岸語彙論述。之所以把辯論加框,是因為有關言論,實在不像是把真理越辯越明,而是若非早就講過的詞彙,就僅宣示類似立場而已。固然黨員同志本該志同道合,為了獲取多數支持,候選人們選擇穩中求勝也是合理,但在現今時空環境下,相關路線執行方式能否回應當代民心變化?或者引領黨員,甚至一般民眾關心?應有討論空間

尤該注意的是,在兩岸路線幾乎是藍綠兩黨最大分歧前提下,幾乎每個主席參選人都走清楚懷舊路線,而沒有未來總統候選人回應當代民意空間不禁讓人擔心:這些參選人們有多少是認真的想為黨未來推舉的總統候選人清除障礙還是反而限制了候選人的論述空間

其次,這些「辯論」盡情展現懷舊風格,可以看出黨內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例如盧秀燕市長確實並未插手干預。因為懷舊路線是否有票,各方勢力多少心裡有底。外界可以理解盧等人為何如此謹慎以對,但卻必須點出:如果盧,或是真心想要當個造王者的參選人們,在辯論階段拋出民意中共可思考試探氣球,這將會是為未來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鋪出坦途,或者至少知道哪些路不通,不用浪費時間。目前為止國民黨放掉探索更多兩岸政策變化辯論機會,有些可惜。

第三懷舊路線未來還有可說的前提之一,是紅綠之間堅拒對話。但最近美國對中共態度出現了一些調整。簡言之,不似前面採取極端對立雙方領導人也有見面直接談準備這股微風吹到兩岸,紅綠之間有沒有私下接觸的可能?若干跡象顯示,似乎已有些動作出現

懷舊路線是否能適用於當代相關議題甚多。例如台對陸貿易趨勢上是一路減少,暗示支持兩岸交流社會基礎進一步削弱,懷舊路線如今可以得到多少社會支持?而貿易戰局勢雖仍混沌,綠營已經選定鮮明立場了,美國與中共看在眼裡,藍營的傳統立場還能不能持續?又如何能持續?這都挑戰藍營領袖思考兩岸路線眼光。恐怕還需要有更多參選人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綜合言之,國民黨主席選舉,本來是難得有機會思考兩岸政策的機會,其結果,也無可避免拘束該黨未來產生的總統候選人。目前可見的潛力領袖,其對黨自馬以來的兩岸路線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又有何方向轉圜?這是其人的挑戰,也是藍營的挑戰。這次主席參選人眾,總有些人該為黨發展打算,提出讓人耳目一新兩岸政策,或者指出與過去不同之處,而不應太執著於當選若是有新構想,早點拋出讓各方勢力思考討論,也是大功一件。這些論述應該早點開始準備切莫重蹈上次大選的覆轍才好。









闕志克/以色列遊說團的威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以色列遊說團的威力
◆  葉匡時/團結要向前看,互批只會往後退
◆  廖元豪/護憲不能只靠大法官
◆  張延廷/「北約標準」是複雜的整合挑戰
◆  陳冲/曬不到與看不到的奧秘
◆  葉銀華/經濟數字榮景的隱憂
◆  周行一/「人心致富」vs.「投資致富」










闕志克/以色列遊說團的威力


2025-10-05 00:00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過去半年以色列逐步蠶食加薩和約旦河西岸,接著遠攻伊朗、近侵黎巴嫩和敘利亞,甚至無預警空襲卡達,儼然中東小霸王。但國際上對以色列批評責難也接踵而來。去年,國際刑事法庭裁定內唐亞胡和其國防部長犯戰爭罪;最近,英法加澳葡比等各國,連同八成一的聯合國會員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即便如此,內唐亞胡去年與今年仍受邀到聯合國大會上演說,為以色列辯護,但兩次都有大批外交官當場退場抗議。這些荒謬情節說明,以色列在現今的國際舞台上是多麼強勢而孤立

以色列在中東橫行霸道底氣,源於美國對它無窮無盡支持掩護。這個支持力道深不可測絕無僅有,反映出的是過去七十年來「以色列遊說團」的傑出成果,而這個團體勢力最龐大者非「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莫屬

美國身為世界霸主,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自然想方設法引導美國外交政策有利於己,於是各式各樣外國利益遊說組織應運而生這些組織須依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向司法部登記,定期披露收入、支出、活動及與雇用國的關係。儘管 AIPAC 公開為以色列的利益從事遊說,它卻毋須登記原因是 AIPAC 自稱為美國公民組成,與以色列政府毫無瓜葛,性質就像全國步槍協會。這樣的定位賦予 AIPAC 遠超其他代理遊說團體的操作空間靈活性

AIPAC 最大成就是將美國國會整治得服服貼貼。美國參眾兩院議員除極少數例外,幾乎不敢也不會批評以色列,每年援助以色列的法案更是壓倒性照章通過。對每個參、眾議員,AIPAC 都派有專員關注,凡發現有違以色列利益之處,即以在地選民身分表達關切不滿並要求改善。到選舉期間,就根據議員過往言行,對和以色列交好者投入資金支持,對和以色列不對盤的候選人,則扶持同黨對手阻其連任。這種手段,稱之為 Primaried Out,成功率頗高;對許多參、眾議員頗有殺雞儆猴之效

除了遙控立法機構成員,以色列遊說團也大舉介入、左右美國社會對以色列相關議題的論辯,主要的套路就是利用納粹大屠殺迫害猶太人而引發的同情,對世人道德勒索;所有反以色列的聲音,一概都視為反猶太人種族歧視,甚至貼上納粹標籤然而,所謂「反猶太主義」反對的是猶太人或猶太教文化思想的存在所謂「反猶太復國主義」是反對猶太人根據舊約聖經,在古代的以色列地方建立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度,內唐亞胡領導的政府就是想建立這樣的「大以色列國」反以色列主義」反對的是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政策作為

今天各國政府、大學校園和年輕世代,因加薩居民的悲慘處境對以色列大加撻伐,絕大部分乃基於人道考量,所以只反以色列不反猶太人,況且許多抗議者就是猶太人;小部分則是既反以色列也反猶太復國,因為內唐亞胡政府的「大以色列」願景,徹底斬斷以巴共存兩國方案」的可能。

以色列遊說團直搗美國民主制度核心議會選舉公共輿論,所以成果輝煌威力驚人。政府深自反省,除了議員智庫送往迎來通過拘束力薄弱法律、如文字遊戲般官員談話台灣對美國遊說工作的層級規格,是否痛切檢討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