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十四)

◆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十四)
 
◆  【專家之眼】高等教育的困局與重生之路(十一)
◆  【專家之眼】解析澳洲媒體炒作北京整備兩棲犯台
◆  【專家之眼】聯合國已淪為大國角力的旁觀者?(初九)










【專家之眼】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誰認真當造王者


2025-10-05 06: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民黨主席選舉競爭激烈,各候選人的兩岸政策為何備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健全民主政治,需要有競爭力反對黨。最近國民黨主席選舉熱鬧有餘,多數參選人明示暗示自己將扮演一個稱職無私造王者角色。然而,看著他們的兩岸政策主張,卻似乎不是這麼回事?此外,也要奉勸參選人們不要太執著於當選,若是能當個稱職造王者,也是大功一件。

有些觀察就教於方家。首先,藍營的兩岸政策,一直存有爭議,參選人們不能視而不見。眾所周知,近廿五年來,國民黨只執政了八年。馬英九因扁政權貪腐輕鬆上台,相較於扁蔡當權時期的經濟表現,馬更突出的是創造兩岸政治社會交流榮景。但他下台後,國民黨就接連遭逢打擊沉淪,繼任主席們時時面臨要求檢討兩岸路線甚或修正挑戰

相對於綠營之前為了執政,對建立新而獨立國家路線提出哄人的「選項」,令人驚奇的是,最近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們關於兩岸政策的「辯論」,卻似乎是重複過往,尤其是馬時期的兩岸語彙論述。之所以把辯論加框,是因為有關言論,實在不像是把真理越辯越明,而是若非早就講過的詞彙,就僅宣示類似立場而已。固然黨員同志本該志同道合,為了獲取多數支持,候選人們選擇穩中求勝也是合理,但在現今時空環境下,相關路線執行方式能否回應當代民心變化?或者引領黨員,甚至一般民眾關心?應有討論空間

尤該注意的是,在兩岸路線幾乎是藍綠兩黨最大分歧前提下,幾乎每個主席參選人都走清楚懷舊路線,而沒有未來總統候選人回應當代民意空間不禁讓人擔心:這些參選人們有多少是認真的想為黨未來推舉的總統候選人清除障礙還是反而限制了候選人的論述空間

其次,這些「辯論」盡情展現懷舊風格,可以看出黨內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例如盧秀燕市長確實並未插手干預。因為懷舊路線是否有票,各方勢力多少心裡有底。外界可以理解盧等人為何如此謹慎以對,但卻必須點出:如果盧,或是真心想要當個造王者的參選人們,在辯論階段拋出民意中共可思考試探氣球,這將會是為未來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鋪出坦途,或者至少知道哪些路不通,不用浪費時間。目前為止國民黨放掉探索更多兩岸政策變化辯論機會,有些可惜。

第三懷舊路線未來還有可說的前提之一,是紅綠之間堅拒對話。但最近美國對中共態度出現了一些調整。簡言之,不似前面採取極端對立雙方領導人也有見面直接談準備這股微風吹到兩岸,紅綠之間有沒有私下接觸的可能?若干跡象顯示,似乎已有些動作出現

懷舊路線是否能適用於當代相關議題甚多。例如台對陸貿易趨勢上是一路減少,暗示支持兩岸交流社會基礎進一步削弱,懷舊路線如今可以得到多少社會支持?而貿易戰局勢雖仍混沌,綠營已經選定鮮明立場了,美國與中共看在眼裡,藍營的傳統立場還能不能持續?又如何能持續?這都挑戰藍營領袖思考兩岸路線眼光。恐怕還需要有更多參選人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綜合言之,國民黨主席選舉,本來是難得有機會思考兩岸政策的機會,其結果,也無可避免拘束該黨未來產生的總統候選人。目前可見的潛力領袖,其對黨自馬以來的兩岸路線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又有何方向轉圜?這是其人的挑戰,也是藍營的挑戰。這次主席參選人眾,總有些人該為黨發展打算,提出讓人耳目一新兩岸政策,或者指出與過去不同之處,而不應太執著於當選若是有新構想,早點拋出讓各方勢力思考討論,也是大功一件。這些論述應該早點開始準備切莫重蹈上次大選的覆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