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解房稅爭議 自住從輕囤房從重

.聯合報社論..說不獨,才能說不統
.聯合報黑白集.誰說台灣一無是處
.經濟日報社論.解房稅爭議 自住從輕囤房從重




經濟/解房稅爭議 自住從輕囤房從重


2016-07-20 05:57 經濟日報 社論

最近地方政府紛紛調高房屋稅,前行政院長陳冲認為居住所屬於基本人權,憲法也保障人民的財產權,原則上不應單純對財產的「所有權」課稅;而錯誤的稅基調高,再加上過高的稅率,侵蝕財產本體,已經使房屋稅成為情理法都不容的稅目。因此建請內閣主動聲請釋憲「房屋稅違憲」,或立即修法,「不升而要廢,不廢也要降」。
其實對財產的「所有權」課稅,早已是存在於古今中外。歐美國家都是將房屋和土地的持有合併課徵「財產稅」,幾乎沒聽過對房屋所有權課稅有違反居住人權或違法違憲的爭議。若謂不該對房屋的所有權課稅,則土地為房屋所座落,是否也不應課稅?則對汽機車(動產)所有權課徵的使用牌照稅也沒有道理?則全世界各國地方政府最依賴的財產稅制豈不都該廢除?
再說,各國的財產稅稅基都照市價打折,法定稅率大多在1%上下,最重的房屋稅大概也要上百年才可能把財產價值課光,課徵房屋稅其實從未剝奪基本人權。我國的房屋稅和地價稅的稅基,長久以來都是全球最低,即使最近地方政府紛紛調高房屋的評定現值或土地的公告地價之後,稅基平均仍然不到市價的20%;而房屋稅的稅率自住者只有1.2%,自用住宅用地的地價稅則只有0.2%,平均有效稅率都是外國的20分之1以下。此外,我國房屋稅的稅基也反映房屋的折舊,對現值10萬元以下的住家房屋免稅,平民住宅等減半徵收,過去長達30年以上沒有調整過標準單價,房屋現值又是三年調整一次,房屋稅實在談不上傷及稅本,更沒有侵犯居住人權或違憲的問題。
但是陳前院長的批評也並非無的放矢,他舉一位老先生已無收入卻要繳納暴增的房屋稅為例,其實是要凸顯最近部分地方政府針對2014年7月後取得使用執照的新房屋大幅調高稅基,以及中央在2014年調高房屋稅稅率。有人質疑陳院長任內為何不調整,他回答說,當時稅基稅率「比較謙卑」。例如,台北市率先同時調高新房屋的造價以及地段率,兩者相乘造成2014年7月之後的新房屋,相對於舊房屋的房屋稅,暴增數倍。如果屬於豪宅,又是持有超過三戶而適用更高稅率者,稅負更是暴衝。
從結果來看,地方政府最近調高房屋稅的稅基,其實是「太晚」而「太急」的連鎖反應,也就是為了彌補30多年未調整房屋造價的損失,急著在很短的期間內同時調高地段率和標準單價,造成2014年7月起適用新稅基標準的房屋,僅因為一日之隔使稅負差距瞬間拉大數倍。
新、舊房屋的稅負對比強烈,於是引發不平之鳴。但地方政府又何嘗不想將造價調高部分也「溯及既往」到舊的房屋,以縮小新舊房屋的稅負差距,減少新房的屋主反彈?問題是,民眾無法接受愈來愈舊的房屋稅負未來不減反增,政治上就變得不可行,因此,只能將焦點放在如何降低新房屋稅負暴衝的問題。
也因此,地方政府對新房屋不宜同時大幅調高稅基,可能是現階段最好的對策,但都不構成廢除房屋稅的理由,說是違憲或侵犯基本人權更是過於沈重,甚至是以偏概全,模糊了焦點。至於稅率方面,自住房屋其實仍維持在1.2%,只有調高囤房者的稅率而已,並沒有「不謙卑」的問題。
總之,比較允當的房屋稅政策,對於自住部分還是應維持「輕稅」原則,稅基可按房屋持有年數呈反比方式微調,新房屋在反映造價方面,限制在一定比率內,即可避免稅負暴衝和新舊差異太大的問題。非自住房屋部分,地方政府應落實囤房稅精神,按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不能以下限1.5%敷衍了事,更應儘量釘住最高稅率3.6%。雙管齊下,才能兼顧財產權的尊重及居住基本人權的保障。

聯合/誰說台灣一無是處


2016-07-20 05:57 聯合報 黑白集

一銀盜領案,這麼短時間內破案,台灣警方沒有國際奧援,仍讓組織綿密的龐大跨國犯罪集團栽了跟頭,真是表現可圈可點,值得按個讚!
愛看美國CSI犯罪現場影集的人,對先進國家高科技辦案儀器,鑑識人員追查真相鍥而不捨,多讚嘆不已,有時也不免心生是否「台灣差太遠」的懷疑。事實上,這次一銀案,由於一名休假員警的機警而獲破案先機;又如台鐵爆炸案,也是因刑警出身的侯友宜探視傷患時和家屬談話,「直覺怪怪的」,而加快了偵破時機。警方功力確是不容小看。
台灣民主化,「反威權」蔚為流行,對專業權威(從醫護人員到氣象預報)動輒厲聲質疑,更將公權力執行者任意踩在腳下,其結果:警察追捕現行犯卻不敢掏槍;台電人員風雨中搶修復電還要挨揍;自詡正義使者的青年學生對公務員丟蛋砸鞋;病患家屬動輒向醫護人員動拳,多少名嘴日復一日聲稱「台灣完蛋了」……。
如果真的「台灣完蛋了」,完蛋的理由恐怕正是社會集體把「摧毀信任」、「踐踏專業」當成時髦風尚。台灣有素質整齊的文官體系,卻每逢政黨輪替就被政治霸凌一次。各行各業都有在艱困環境中認真付出的基層人員,例如八仙塵爆案令國際醫界嘆服的傷者高存活率,和這次一銀盜領案的迅速破案,不都是台灣之光?
台灣不是一無是處!愛台灣的人尤其不該一味從悲情怨嘆的角度看台灣。

聯合/說不獨,才能說不統


2016-07-20 05:57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十七屆全代會中,黨主席蔡英文的致詞及大會宣言,竟然沒有一個字提到兩岸關係。
大會將「維持現狀新黨綱案」及「撤廢中華民國案」皆交中執會研議。有提案人說:將「維持現狀新黨綱案」交付中執會,形同宣示了訂定新黨綱的第一步;此說若成立,則將「撤廢中華民國案」交付中執會,是否也可說形同宣示了撤廢中華民國的第一步?
就在同日,北京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公開演說中,以尖銳的架構議論「台灣問題和台海情勢」。他將蔡政府定性:一、一個堅持台獨立場的政黨上台執政;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三、其政策宣示和行動,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和切斷台灣同大陸的歷史連結。四、導致了兩岸制度化溝通和協商談判機制的中斷,使兩岸關係增添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張志軍說:「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定海神針;背離這一原則,台海就會險象環生,就可能出大亂子。」值得注意的是,張志軍恢復使用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論述,這是久未面世的「老三句」之前兩句。自二○○○年起,老三句經錢其琛改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這是「新三句」,此後老三句即從大陸高層涉台談話中消失。張志軍這項措辭,應可視作一個翻轉。
張志軍演講的整體大意是:一、九二共識的分歧仍待解決;二、否則事態勢將惡化。三、結尾強調「促統」。相較之下,民進黨在全代會上對兩岸關係無一字著墨,這是鴕鳥心態,或根本已不知說什麼才好?
張志軍重提「老三句」,但只說了前兩句,而沒有說出第三句,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我們希望這是張志軍有意識的保留,因為其中仍存有「一中各表」的空間。以張志軍自己的語言而論,在「九二共識」中,「一中」如果是「原則」,「各表」即是「善意」。若無「一中各表」,北京不可能強加九二共識於台灣,而台灣也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經馬政府多年的琢磨與推移,已從「一中各表」,逐漸伸展至「不統/不獨/不武」。馬政府若不說「不統」,就對內說不出「不獨」;若不說「不獨」,就對北京說不出「不統」。北京雖迄未正面接受,但也知道這是必須默認的論述。
由於世局丕變,兩岸消長,民進黨其實已不再倡議法理台獨。辜寬敏在全代會向記者說:「(台獨黨綱)講白一點也不必堅持,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還要堅持什麼?」亦即,民進黨其實已說了「已獨,所以不必再獨」,那麼,離說出「不獨」亦非遙不可及。其間的差異,只須將「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代換成「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獨」即成「不獨」。等到民進黨可以說出「不獨」,也就取得了說「不統」的空間。因為,統一自應徐圖慎進。
蔡英文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而中華民國憲法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要」而增修的憲法。「統一前」規範了「不獨」,但「統一前」也規範了不接受不合情理、不能達成心靈契合的統一。蔡英文若持守中華民國憲法,她當然應說「不獨」,也當然可說「不統」。
蔡英文的困境是自陷矛盾。既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此即是「不獨」;但否定「九二共識」,卻被解讀為主張「台獨」。其實,民進黨若仍是台獨,即不可能奢求北京鬆手;但倘不再是台獨,則又為何不全力藉九二共識以爭取「不統/不獨/不武」的話語權?
張志軍保留了第三句話,這對兩岸都是應當珍惜的空間。

去梯言/草頭上的小氣旋


.李家同:太馬虎! 銀行主機連上網 安全門竟打不開
.低價至上 平安回家好難
.車輛逃生時間更重要
.研發逃生「自動」門吧
.蔡政府鬥馬一流 鬥外龜縮
.巷口有長照?法令心態卡據點
.小學生審課綱 民主家家酒
.教部瘋了 民進黨反噬自己
.去梯言/草頭上的小氣旋





去梯言/草頭上的小氣旋


2016-07-20 06:39 聯合報 公孫策

林內閣打從一開始,就期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二個月下來,雖然風波不斷,但林內閣一塵不驚,顯然林揆心中自有一把尺,那些都只是小事,縱使有錯,也是小錯。
然而,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事情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發展,「草頭上的小氣旋」如果一開始缺乏警覺,等到風大起來,可能就擋不住了。
這兩天爭論的房屋稅,就是一個草上小氣旋。
陳冲認為,新的房屋稅已非「純粹財政目的」,若放任地方政府擴大稅基,「一定會傷及無辜」。而地方政府首長對此的反駁卻是「你當閣揆時怎麼不說」,而非針對「擴大稅基是否合理」。也就是說,焦點被轉移了,那意味著,地方首長不想「講理」。
本文要提醒林揆的是,房屋稅擴大稅基只是「青萍之末」,如果中央政府的態度是放任,將不免擴及其他地方稅的稅目,那就不再是草上小氣旋了,恐怕要「侵淫溪谷,梢殺林莽」了!
我要說的是「諸侯跋扈」問題。
以唐朝的藩鎮跋扈為鑑,藩鎮不是一夕之間變跋扈的。而是先遭安史之亂,朝廷只能靠回紇援兵收復兩京(長安、洛陽),之後全靠安史叛將倒戈「平亂」,許他們擁有地盤、軍隊,並自行課稅、決定是否上繳。簡單說,朝廷放任,諸侯的胃口肯定會愈來愈大。
大唐由盛轉衰不止藩鎮問題。唐文宗曾喟嘆:「去河北賊(指跋扈的河北三鎮)易,去朝廷朋黨(指牛李黨爭)難。」
民進黨才改選了中執委與中常委,黨內派系相爭非但沒有消退,甚至更露骨了。猶記得大選之前,蔡英文豪氣萬丈的說「黨內現在只有『英派』」,現在看清楚了,派系其實是著眼於執政後的利益,權且奉蔡英文為「共主」而已。
然而,唐朝的牛李黨爭,跟地方諸侯之間,基本上沒有太多掛勾。但是民進黨的派系卻是中央地方一條鞭,如果行政院採放任態度,不但縣市長諸侯會得寸進尺,後年縣市長改選,新任者多半會是現任立委,對行政院的姿態可能放低嗎?
行政院「小錯不斷」,立法院自然得理不饒人,若再加上地方諸侯予取予求,唐文宗的喟嘆恐怕要加一番了!
問題的根本在態度:放任「小錯不斷」,放任「擴大稅基」,繼續放任,誰還鳥你?

李家同:太馬虎! 銀行主機連上網 安全門竟打不開


2016-07-20 06:39 聯合報 李家同/清大榮譽教授(新竹市)

一銀案六千多萬元贓款藏在飯店,被警方起出。 記者楊萬雲/攝影
一銀ATM被盜領,媒體大談破案的事,卻沒有注意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銀行的主機曾經被駭客入侵過。銀行的主機被駭客入侵,乃是因為銀行的主機連上了網際網路,銀行的主機是絕對不應該連上網際網路的。主機裡面有非常重要的資料,而且它也可以下命令到所有銀行的其他電腦。如果連上網際網路,就會讓駭客可以入侵。我實在不了解為什麼有銀行的主機連上了網際網路。
舉個簡單的例子,任何學校的學生學籍以及成績資料都是絕對不能被人竄改的。可是學校又要讓學生可以查詢自己的成績,所以學校有一個電腦會連上網際網路。可是學生的資料卻會下載到一個硬碟上,教務長或者教務主任會將這份硬碟鎖在他的櫃子裡,即使有人破解了種種的密碼,進入學校的資料庫,修改了成績也沒有用,因為那份硬碟上的資料沒有被改到。
銀行的主機不僅不能連到網際網路,連主機的房間都必須經過層層關卡才能進去。重要的是,通常要有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鑰匙同時轉動才能開啟電腦。因為銀行的電腦資料是不能輕易變動的,假如要變動,當然要有人下指令,正確的做法是所有的指令會在一張報表紙上打出來,即使你打我愛你,報表紙上也會將這句話一五一十地打出來。報表紙是不可以撕掉的,用完以後要加以封存,封存上要有總經理的簽字,註明日期等等。所以一個管理好的銀行不可能有內鬼,就是這個原因。
有一家外國工廠,工廠的作業由一台電腦控制,而這個主機居然連到了網際網路。有一次被駭客入侵,結果一個鍋爐關不掉,越燒越熱,差點引起火災。最後工廠只好用人工的方法才避免了鍋爐融化的問題。這當然是一件荒唐的事,因為這種主機是不應該連到網際網路的。
我們國家最近發生一連串的事件,飛彈誤射、銀行主機連到網際網路,以及遊覽車的安全門打不開,暴露了兩個問題:一、國人相當的馬虎,什麼事情都隨隨便便,如果大家非常認真,不可能發生小兵可以放飛彈、銀行的主機可以連上網際網路、以及遊覽車的安全門打不開;二、政府沒有盡到督導的責任,國防部長到現在沒有講清楚誤射的來龍去脈,財政部對於ATM被盜領的事件沒有講一句話,好像不是他們的事。如果交通部常常嚴格抽查遊覽車的安全問題,也不會發生這麼大的慘劇。
順便講一件事,俄羅斯是很懂得駭客入侵的國家,他們有世界級的防毒軟體。能夠防毒,其實就表示他們很懂得駭客入侵的技術。俄國這些號稱民營的防毒軟體公司絕對有政府的影子,他們也一定雇用了最聰明的人替他們服務。我們的政府有沒有雇用最聰明的人來確保資訊安全呢?

方祖涵/選擇無聲的自由

.方祖涵/選擇無聲的自由
.林中斌/法國勁旅 精兵嚴訓 台灣楷模
.黃介正/美國總統大選 正式起跑
.王健壯/蔡英文豈能聞雷聲而不驚
.舒國治/旅館早餐菜色之探討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盛治仁/美國致敬軍人 台灣鬥垮軍人




方祖涵/選擇無聲的自由


2016-07-20 05:50 聯合報 方祖涵

蘋果在官網上,紀念拳擊傳奇人物拳王阿里。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月初過世的拳王阿里,儘管生命最後卅二年,深受帕金森氏症影響,逐漸從人群裡消失,在他離開以後,來自各界的緬懷還是源源不絕。阿里不只是拳擊場上的英雄,在黑人民權、宗教自由,還有反對越戰等社會議題上,都曾留下最重要的聲音。因此,人們尊稱他為「最偉大的」(The Greatest),或是「全民冠軍」(The Peoples Champion)。
「紐約每日新聞」登出一篇專欄文章,提到阿里對世人的貢獻,文章得到非常高的點閱數,也引起熱烈討論。作者拿洋基隊退休游擊手基特跟阿里作比較,強烈批評昔日球星是「不誠懇」,「罔顧社會正義」的「人肉版搖頭娃娃」,相對於阿里總在對的時刻發出對的聲音,基特只在乎自己的廣告收入,什麼意見都不敢表達。這篇文章跟紐約每日新聞的嗜血特性相符,因為羶腥風格,儘管是紐約地方媒體,發行量卻是全美前幾名。
借古諷今,尤其是拿當下高知名度球員來消費,著實增加了話題性。不過,這也是媒體以點閱率掛帥的產物,經由聳動標題或攻擊性十足的文章,搶快登出以後,不管是掌聲或罵聲,都會增加點閱數。基特在阿里過世後,跟很多運動員一樣,感謝他替後世開啟的大門,結果竟被拿來大作文章。
事實上,這正是許多評論的通病。很多人喜歡借古諷今,問題是我們都不夠老。一位成長在拳王黃金年代的資深媒體人看到那則專欄,哭笑不得地回應作者——其實阿里拍過很多「阿里不達」的廣告,也曾經站台摔角場,並不是高尚到有錢不賺啊。只用完美角度回顧昔日偶像,卻用雙重標準去批評當下球星,是不公平的。
而且,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對事情表達意見。在多數社會議題上,跟基特地位相同的NBA巨星如詹姆斯總是積極參與,卻經常保持沉默。當許多人把批評當作娛樂,急著對事情做出斷論的當下,「沒有意見」更是稀有,甚至是寶貴的選擇。
拳王阿里曾說過,「我不需要成為你要我當的人,我有做自己的自由。」正如他所言,對事情不表達意見,也是每個人的自由。基特雖然不曾有過辛辣的言論,在退休以後,卻為其他運動員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成立新媒體網站「球員論壇」,立意正是要給選手發聲的管道。幾位知名球星在網站掛名撰稿人,雖然可能還是經過作家代筆,觀點卻仍然是球員自己的。
成立不到兩年,基特的媒體公司得到數次投資公司資金挹注,已經變成運動界重要的平台。前幾天NBA明星杜蘭特決定帶槍投靠金州勇士隊,就選擇在球員論壇獨家宣告,瞬間席捲巨量的關注。在職業生涯選擇沉默的基特,卻成立專屬於球員的發聲平台,對未來的影響力,可能不亞於一代拳王。
而我們應該反思,是不是不該太著急評斷別人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成為自己想做的那個人?我相信,不管是有聲的阿里,還是無聲的基特,告訴大家的,都是相同的道理。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