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03/web/

◆  聯合報社論/S-70C墜機的警示:不對稱戰力未得先失
◆  聯合報黑白集/一個落跑,各自表述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為高油價找俄羅斯當替罪羔羊


2022-06-28 03:52  經濟日報/   社論
近期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一度漲破每桶120美元大關。 路透社


近期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一度漲破每桶120美元大關,其原因有二:成品油價格高漲,與原油溢價創歷史新高,煉油廠回補庫存壓力拉升原油需求上升;俄烏戰爭不歇及美歐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

先就成品油溢價高漲來看,隨著暑假旅遊旺季來臨與主要國家邊境管制鬆綁,旅遊需求回溫,激勵汽、燃油需求增加。但煉油廠卻受到缺工、薪資上漲、投資意願低迷影響,致產能遲遲未能回到疫情前水準,再加上中國考量能源安全及環保問題下,北京當局縮減50%的精煉油出口配額等因素,推升短線成品油和原油間溢價,汽油、柴油與航空燃油三大成品油價格亦持續飆升。而汽、柴油價格高漲已引起美國民怨,也是導致其通膨率遲遲無法回降、聯準會加速升息的主因之一。

在美國期中選舉時程逼近下,總統拜登急欲抑制能源價漲以平息民怨,除了鼓勵煉油廠提高產能以解燃眉之急外,更刻意地將高油價造成的通膨問題,歸咎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利避開鼓勵化石燃料生產和民主黨長期環保政策相衝突的批評,且可把罪名戴在本是敵對方的俄國頭上。

問題是,要緩解當前居高不下的通膨壓力,且兼顧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並不容易。因此,美國與歐洲盟正在設法成立一個買方卡特爾,其絕對目標是要限制俄羅斯的石油收入,而非限制俄羅斯所產石油流入市場。畢竟,若俄羅斯能源果真自市場退出,必將導致國際油價漲至難以想像的地步。所以,相較於對伊朗原油的全面封殺,目前美國及其盟友則是想設法透過歧視性條件,讓俄羅斯原油吸引力低於國際原油標準合約,使其要順利出售勢必要給買家一定程度的折扣。這樣一來即不會造成全球能源供給缺口擴大,也可削減俄羅斯因能源出口所獲得的收益,以限制其對烏戰爭的金援力道。

其具體作法包括美國及歐洲盟國持續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令,但不進一步限制俄羅斯能源銷往非歐美地區。在買家變少下,俄羅斯原油議價能力自然會減弱,所售的原油價格勢將下滑。俄羅斯原油將被迫大量轉移銷售至中國、印度兩大新興市場,能源銷售將由過去大多由陸路銷往歐洲轉向海運,除了設備不足外,必將大幅增加運輸成本;同時,透過歧視性的石油保險機制限制俄羅斯原油售價,如要求保險業者設定一個油價上限。因俄羅斯石油運輸多由歐盟或英國保險業者承保,限制保險價格上限將導致俄羅斯能源的新買家不願意以超過上限價格購買俄羅斯原油。

然而,就過去一段時間歐美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情形看來,6月15日俄羅斯基準油價烏拉爾原油和布蘭特原油價差達33.67每桶美元,反映歐美的能源制裁確實導致俄羅斯原油價格大幅折價。

惟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俄羅斯在2021年的財政平衡油價為69美元,而目前烏拉爾原油價格大致在70美元左右,略高於財政平衡油價。即使在戰爭花費及經濟衰退下,現今烏拉爾原油價格應已低於今年的財政平衡油價,但俄羅斯原油成本僅約每桶20美元,為全球開採成本最低的地區之一,是以俄羅斯能源只要還能出口,就依舊會給普亭政府帶來持續性的收益。

綜上,美歐想讓俄羅斯原油打折出售,而不讓國際油價大漲的如意算盤,縱使能讓俄羅斯能源出口收入減少,卻未必能讓普亭在俄烏戰爭大幅讓步。

因此,這個看似兩全的能源制裁方案,充其量只是拜登為美國通膨壓力找個替罪羊而已,加以俄羅斯原油成本極低,美歐及其盟友根本沒有和其打價格戰的優勢,如此作法不過是更凸顯歐美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的左支右絀困局罷了。











聯合報黑白集/一個落跑,各自表述


2022-06-28 05:05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徵召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桃園市長、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參選新竹市長,兩人今參加記者會首度同框。記者王駿杰/攝影



上次總統大選,綠營痛批韓國瑜「落跑」;這次選舉,民進黨則對「落跑」做出合理化解釋。並不是民進黨突然想通,而是這次落跑的,是民進黨自己人。

林智堅曾說「無意參選」桃園市長,會「做好做滿」新竹市長,突然華麗轉身,將請辭跑到桃園參選。其副市長沈慧虹,也將辭職參選新竹市長,形成「正副市長同時落跑」的現象。下一個是陳時中,可能請辭衛福部長及防疫指揮官,參選台北市長,前仆後繼落跑。

民進黨再度發揮口才,為林智堅落跑解套。有的說他政績好,有的說他規畫的建設已發包,不算落跑。問題是,政績好壞、發不發包都不是正當理由,不足以解釋他違背對選民的政治承諾,更無法自證「昨非今是」。

黃珊珊對是否辭職參選則忸怩以對。柯文哲為其解套,說在工作中爭取認同,最後再請假參選,也算「新選舉模式」。這看似為「帶職參選」找正當性,實則是藉口「不落跑」為「濫用行政資源選舉」找基礎。四年前,柯文哲以市長爭取連任,自無須請辭;但黃珊珊難道是爭取「連任副市長」?

林智堅請辭參選是礙於法規,因此找盡理由為「落跑」開脫;黃珊珊必須「帶職參選」,是唯恐失去既有行政優勢,所以用「不落跑」自辯。兩者都是政客話術,今昔對照,令人啞然失笑!












聯合報社論/S-70C墜機的警示:不對稱戰力未得先失


2022-06-28 05:05  聯合報/   社論
海軍反潛航空大隊一架機號2303的S-70C反潛直升機,22日執行試飛科目操作時,疑似裝備故障於左營神鷹基地本場跑道重落地(紅圈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S-70C反潛直升機在保養試飛時墜毀,機工長劉尚鈞傷重不治。這是蔡英文任內第十一架軍機事故,總統依慣例「哀慟不捨」,指示國防部釐清事故原因。在美方拒售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後,這起事故之警示意義格外重大:美國不支持的軍售案,台灣即束手無策;發展不對稱作戰影響軍備更新,尚未嚇阻共軍,自家國軍就得先賭命。如此充滿風險的軍購政策,如何保衛台灣?

三個月前,美國務院通知我國防部,美方將不同意售給台灣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後續多起軍售喊停,均是因不符「不對稱戰力」所致。國防部長邱國正以「買不起」粉飾遭美拒售,並未提出替代方案。海軍兩款反潛機型機齡都逾卅年,空軍早已汰除S-70C;軍方被問及是否再採購海鷹,只稱會依國防部指示爭取。然而,美國不賣,台灣如何取得?

馬蔡兩任政府推動採購海鷹反潛直升機,已完成預算編列,卻因美國強銷魚叉飛彈而遭延宕,誰料美國最後竟拒售海鷹。川普和拜登為推不對稱作戰,屢干涉我軍備升級案,拜登的強勢更甚川普。這顯示美國對台軍售政策已出現重大轉變,華府對台海軍事部署強勢主導,不出售其規畫外的武器給台灣。除推翻海鷹案,更撤銷E2D預警機輸出許可,連已通知國會批准出售的M109A6自走砲,都以「供應不及」為由喊停。最新清單要看「蒙特瑞會談」結果。

拜登上台後,國務院以二○二七年前共軍可能犯台為假想,要求強化不對稱戰力,軍售項目計畫在二○二五年前交付。美國透過調整項目,強力干預我國建軍與作戰思維,事先並未與我高層溝通,更不考慮我現有武器老舊,基於安全亟需大幅更新。

儘管邱國正強調不對稱作戰是指作戰型態,不影響武器籌獲及戰備;但軍備汰舊更新有時間壓力是不爭的事實,S-70C失事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建案並非我方片面提出,而是經美台多年評估與協商得出的戰力需求,亦考量過解放軍實力進展。然而,拜登國安團隊改弦易轍,是想在台海打造什麼樣的戰場?

川普時代推不對稱戰力,並未干擾我方建軍計畫;而今,我國防部卻得等拜登團隊拍板替代方案,才能調整五年兵力整建計畫。美方倉促推翻我建軍計畫,卻未提出完整對案;如此一來,要在三年完成交裝難度甚高,反弱化我防衛能量。「不對稱戰力」定義曖昧,甚至有諸多矛盾。例如,不支持提升台灣海空偵搜能力,如何對中共產生嚇阻?要求台灣從灘岸到城市部署大量飛彈,只是針對「開戰後」消耗解放軍戰力,無法防止中共摧毀我方關鍵設施。戰略學者即質疑,當美中機艦在台海頻繁亮劍,美弱化台灣防禦力,形同誘使共軍開戰。

美方重大政策調整,引起諸多質疑。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異議竟由美台商會與台灣美國商會向國務院率先陳情,直指新軍售政策聚焦「不對稱戰力」,將使台灣失去關鍵戰力。兩大商會點出的問題,恰是不少國安學者憂疑之處。畢竟,以成本為由推動不對稱戰力,把國防重心放在「開戰之後」,這對台灣未來顯然太不負責任。

美國參眾兩院各自通過國防授權法草案,包括挺台軍購發展現代化軍力、美台互通防空能力及聯合演習;對比拜登政府的作為,有如天壤之別。蔡政府豈可用國會法案大內宣美台「堅若磐石」,另一方面又對白宮唯命是從,把國防戰略當成投名狀?不對稱作戰已在烏克蘭戰場歷經檢驗,台灣能改寫悲劇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5:常替別人著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4:體諒的心讓人喜樂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3:能陪伴就是愛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2:找四個歐巴桑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1:你知道他們要什麼?


2022-06-30 12: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生在世,雖然無法關懷所有的人,但是我們至少要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獻上關懷,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盡力來滿足他們,這就是愛。示意圖/ingimage



朋友來家裡作客,突然頭暈,想要靜一下,根據她的經驗,只要靜個半小時,深呼吸,就會慢慢好轉。可是大家不知道,都有些緊張,問她:「要不要叫車送醫院?」她搖搖手。又有人問她:「要不要吃暈車藥?」她搖搖手。

愛,知道他的需要
過了一會兒,大家又摸摸她的頭,問她:「好些了嗎 ? 要不要喝水或果汁?」也有人說:「吃點東西或許會好一點喔,聽說空腹容易頭暈。」大家的關心弄得她不得安寧,其實她要的只是安靜的休息一下,可是大家不知道。所以我們如果愛一個人,一定要設法知道別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幫他滿足了需要,就是對他的愛。

有個同學是所謂的流亡學生,年紀很輕,才讀高中就隻身隨政府撤退來台,歷經千辛萬苦,靠著救總的一點微薄獎學金把大學念完。他說那時一起來台的流亡學生,生活極苦,營養太差,很多人患夜盲症,看東西模模糊糊的。

他需要的不是藥
有人說要點眼藥水,多做眼球運動,或吃什麼藥的,他說其實都不用,只要給他們東西吃就行了。因為三餐不濟,加上營養不良,年紀輕輕的,卻許多病都跑出來了。世界上許多窮困的地方,常有此現象發生,他們需要的不是藥,是食物。

有家台商企業在大陸經營事業,待遇福利都不錯,但接連有員工跳樓自殺,成為大新聞,其中有位年輕的女孩子跳樓未死,但腿跌斷了,別人訪問她: 「為何要自殺?」她說:「太寂寞,很想家。」她說工廠裡整天都是機械式的工作,沒有朋友,同寝室的室友,因為日班或夜班的不同,也常看不到人。

知人所欲
就算見到面,大家也都是趕緊睡覺,因為加班太累。加班是她們自願的,因為加班愈多,薪水愈多。沒有朋友,孤寂感無法排遣,愈來愈消沉,最後乾脆跳樓,一了百了。這家公司後來大幅提高工資來安定人心。但是她們需要的可能是友誼、親情、人性的溫暖。

加薪真能解決問題嗎?有錢真的萬事通嗎 ? 知人所欲,並予滿足,我們讓別人得到需要的東西,這是愛,有愛才能解決問題,公司裡有愛,員工才能在愛的喜樂中完成任務。

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妻,住在台北,兒子在新竹科學園區一家外商公司擔任工程師,待遇優厚,但工作忙碌,全家住在新竹。孩子很孝順,幫父母在台北買的房屋有六十幾坪,裡頭有大電視、大冰箱、大廚房,其他裝潢都堪稱豪華。

但是二老生活得並不愉快,因為健康日差,病痛日多,感覺來日無多,兒孫平均一個月才來台北蜻蜓點水式的探視一下,兩人十分寂寞。

父母要的是什麼?
另外一對老夫妻,住房只有二十多坪,電視小、冰箱小,但因與兒孫住樓上、樓下,早、中餐自理,晚餐則到兒子家共聚,邊吃飯邊聊天,回到樓下自己家準備就寢。含飴弄孫,精神愉快。

年邁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 孩子知道嗎 ? 他們需要的是噓寒問暖,以及親情的關心,他們吃的不多,也沒精力做個九碗八碟,大冰箱、大廚房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有觀賞價值。

人生在世,雖然無法關懷所有的人,但是我們至少要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獻上關懷,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盡力來滿足他們,這就是愛。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2:找四個歐巴桑


2022-07-01 15:4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創辦人必須有願景,並且有實現願景的熱情與毅力,有無私的大愛,任勞任怨,品德高尚。董事會甚至工作人員,都要是有能力及愛心的歐巴桑。示意圖/ingimage



美國有個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透過建立一個穩固的家庭,使整個國家社會更健全,和樂融融。我十幾年前去美國訪問時,他們全職支薪的員工就超過二千多人,志工也超過一千人,已是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可是他們在草創時期,據說只是二對在大學教書的夫妻有感家庭的重要而發起成立的而已。

集眾人的力量
許多慈善基金會都是由微不足道的人,在微不足道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個巨大的愛心發光體。但是有的慈善團體,開始時雖有大財團支持,風光成立,卻無所事事,每年搞點樣版慈善充充面子。有些雖曾令人刮目相看,但創辦人辭世後,就起內鬨,意見不合,終至做不了事。

推動愛心工作,讓更多人受益,必須集眾人的力量,容易成就大事。香港有位電影明星叫李連杰,很有愛心,在中國大陸創辦一個公益慈善基金會,名稱為「壹基金會」。意思是希望大家每天捐壹塊錢來行善。

壹塊錢能行什麼善 ? 但只要人人捐,天天捐,就是龐大的善款,可以做很多事。中國大陸有14億多人,平均每人每天捐人民幣一元,就有14億元,一年365天則有5,110億元,換算成新台幣則有2兆3千億元。這告訴我們聚沙成塔,不是嘴上說說而己,是真的可以辦到的。

找四個歐巴桑
因此如果想讓大家的愛心效果,擴大再擴大,一個健全有效率、有愛心的慈善組織是極其重要的。成立一個這樣的公益慈善機構,究竟要注意些甚麼? 這或有助於大家透過成立慈善團體來達成有效率奉獻愛心的願望。

慈濟功德會的靈魂人物證嚴法師,雖然沒有明星般的臉孔與身材,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學位,更沒有財團的支持,瘦小的身材站在那哩,讓人擔心她會被風吹倒。她卻如此成功的成就了愛心大事業。成功的原因在哪裡?

在一次慈濟紀念大會上,證嚴法師說,慈濟發展這麼快,出乎她的預期,成功之道是她當初找了四個歐巴桑,而沒有去找四個博士。這句話發人深省,四個歐巴桑是形容她們理念相同,價值觀及想法一致,所以能做出志同道合的事。否則找四個博士,個個頭抬得高高的,可能對創辦人的理念不以為然,博士之間也會高來高去,大家無法穿一條褲子,大事未成,就已奄奄一息。

從前有個政黨,由國民黨分出來的,形象好,甚獲人民信賴。黨內擔任立委等公職的人,多數具有博士學位,有人戲稱該黨為「博士黨」,是一個為各方看好的政黨。但最後卻成為無足輕重小黨,十分可惜,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博士太多。每個都了不起,各吹各的號,其不能成大業,自是預料中的事。

慈善基金會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創辦人,這個人具備的優秀特質愈多,愈容易成功。創辦人必須有願景,並且有實現願景的熱情與毅力,有無私的大愛,任勞任怨,品德高尚。董事會甚至工作人員,都要是有能力及愛心的歐巴桑。

但創辦人不能幹一輩子,所以要注意培養有能力、有愛心的接班人,早早樹立其接班的形象,並提早讓其掌權,創辦人在旁充分支持。接班人當然可以透過民主選舉方式產生,但只要有計畫的培養,水到渠成,接班自然順利。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3:能陪伴就是愛


2022-07-05 14:3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陪伴是一種愛,人人都渴望親人或朋友的陪伴,尤其在有困難的時候。示意圖/ingimage



有天傍晚在林口一個社區的街道上,碰到一對夫妻,兩人分別推著輪椅,載著父母、帶著小孩逛街。他們見到我立刻熱情的打招呼,還說:「我們全家都是你的粉絲耶!」他們告訴我,平日在台北上班,週末带孩子回林口陪父母。

周末盼子女
台北房價太高,他們在林口買了坪數大一點的房子,讓父母住起來舒適一點。老人家還能行動,但不能久行。所以他們每次來,都會推輪椅陪父母散步。我對兩位老人家說:「你們好福氣呀! 有這麼孝順的兒孫。」老人家笑得好開心,說:「兒孫相伴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每個星期都在盼望週末的到來。」

家母已96歲,以她的年齡來說,身體算是健康的,尚能自己行走,認得兒女,但情況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去年她還會問我:「星期天去哪間教堂作禮拜?」雖然一小時裡,她可能會問同樣的問題好幾次,但還能交談和發問。

可是今年見面時,多數時間是沒有什麼言語的,坐了不久,就一副想睡的樣子。我跟弟弟妹妹說,要多陪陪老人家,多跟她講話,不然到明年她可能就不認識我們了。

陪父母的時日不多
多陪陪媽媽是我們的心願,但是媽媽似乎並沒有什快樂感,吃東西時,要勉強餵她,否則好像不會感到饑餓的樣子。人老了,就是這樣慢慢退化,直到入土安息為止。看到母親前幾年的相片,雖已年過九十,但仍看得出喜怒哀樂,現在則不行了,真是讓做子女的感慨萬千。孝順父母,真是要趁早,否則徒留後悔。

父母年紀大時,最需要的就是親人的陪伴,只要常跟他們在一起,老人家就心滿意足。所以陪伴就是一種愛,是對老人家最重要的愛。可惜很多做子女的都因工作忙碌而忽視了這一點。

我常有機會與一些愛心人士去拜訪老人院,我們會帶些禮物去,和老人家一起唱歌、聊天。但是老人院的同工一再告誡我們,跟老人家聊天時,千萬不要問他有幾個子女等家務事。

放在老人院不聞不問
因為許多兒女將父母放在老人院,就再也不管了,甚至過年也不接父母回家團圓。所以談到子女,,老人們就會流下辛酸的淚,想到自己一生養育孩子的點點滴滴,心中是痛上加痛。住老人院,我不僅贊成而且鼓勵,但不宜勉強行之,尤其不可對住在老人院的父母不聞不問,應經常找時間去陪陪他們,陪伴父母就是最佳的孝順之道。

對父母如此,對朋友而言,陪伴也是最溫暖的友情,最可貴的愛。有時對於朋友的困難,我們無能為力,例如颱風急雨,發生土石流,朋友的家都毀了,這時沒有任何物質或言語能夠幫得上忙,唯一的方法就是待在他身邊陪伴他。即使無言以對,但只要握著他的手,摟著他,就是安慰朋友最好的方法,所以大家不要忽視陪伴的莫大作用。

陪伴之愛
有位教授從學校開車回家,途經一處高地,看不清楚對向來車,與一位無照駕駛的年輕人相撞,教授嚴重骨折,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室。他的妻子接到通知時驚惶失措,到了醫院,先生已在加護病房。後來教授終於度過危險期,保住性命。

事後這位教授太太在教會作見證時說,當時對她最大的幫助,就是教會的牧師及師母,輪流陪著她,讓她好像在湍急的河流裡抓到一根浮木一樣。我想可能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驗,陪伴是一種愛,人人都渴望親人或朋友的陪伴,尤其在有困難的時候。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4:體諒的心讓人喜樂


2022-07-05 14:4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際關係常是相對的,你體諒別人,別人也會體諒你,這樣大家都會活在愛的喜樂中。示意圖/ingimage



我擔任經濟部次長時,有一位將於次日退休的科長,說他對經濟部有許多建言,想來見我。可是在近一小時的談話中,真正的建言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抱怨他一直未能升組長的不公,以及現任組長的差勁。

懷才不遇的人多
他說,現任組長是他大學學弟,他們在部裡的「武術社」習武時,他還是組長的老師,可是組長卻像使喚小弟一樣的對待他。他笑著說,這也怪他自己不好,只教了組長「武術」,卻沒教他「武德」。他還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意思是,他退休前的臨別贈言,句句都是實在的。

世上有一種人十分可憐,就是他對自己的評價,遠遠高過別人對他的評價,因此經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這種例子我看過很多,當時我很想阻止他繼續講下去。但我突然改變想法,因為我想,他心中一定是忿忿不平,這是他的痛,忍到最後一天,才來發洩一下,如果我再阻止,他的苦就無處訴說。

站在對方立場想
因此我順著他的話說,升遷難免會有不公,將來部裡一定會特別注意,不要埋沒人才。接著我便轉移話題,問問他退休後的打算,建議他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可以到慈善機構當志工,會常有喜樂的。他於是大談退休計畫,最後笑容滿面的離開我的辦公室。

那天我覺得做對了一件事,就是盡量體諒別人,體諒也是一種愛。那天我做了一件替人著想的事,我感到愉快,我想那位退休科長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我們兩人都享受了在愛中的喜樂。只要我們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體諒的行為就會自然產生。

別人的苦衷
我很討厭別人從一樓上二樓也要搭電梯,尤其是年輕人,,爬樓梯運動一下,不是很好嗎 ? 有次看到一位年輕女同事,從二樓搭電梯上三樓,我想問她為什麼不走上去,但忍住沒問。後來無意中從秘書口中得知,那位女同事懷孕了,因為之前曾經流產過兩次,醫生叮囑她行動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她連爬樓梯都盡量避免。我很慶幸當時沒有質疑她。後來我見到一個樓層也搭電梯的人,我總會想他們可能有其需要。

有位同事跟我聊天,提到某位我們都認識的人,最近脾氣很不好,跟她打招呼都愛理不理的,好像有什麼事得罪了她一樣。我告訴同事: 「這位小姐的丈夫有外遇,且在外面有了孩子。她是位基督徒,苦惱的不得了,不知如何是好,她把我當作教會裡的長者,常來跟我訴苦,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下智慧解決這件事。」聽我這樣一說,這位同事恍然大悟,不但不再怪對方失禮,反而責怪自己沒有以體諒的心,去想別人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家公司生意好,十分忙碌,人人都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有個員工是單親媽媽,家有一輕度智障孩子,母親又臥病,大家體諒她,讓她不加班,工作由大家分擔。同事們的體諒,讓這位單親媽媽在艱苦的日子裡,終能嘗到一些愛的溫暖。

體諒別人並不難,可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忽略了這點,在家庭、職場,凡有人際關係的地方,我們都應睜大眼睛,放開胸懷,看到別人艱難的處境,付出體諒的關懷。

人際關係常是相對的,你體諒別人,別人也會體諒你,這樣大家都會活在愛的喜樂中。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95:常替別人著想


2022-07-07 15:2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世間許多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替別人想。示意圖/ingimage



從前我的辦公室好幾位同仁,但只訂了一份《聯合晚報》,晚報來了,大家總是先拿給我看,每次我都是很快的掃描一遍,就送出去給其他同仁看。如果有事來不及看,就將晚報拿出去讓同仁們先看,因為晚報來了,大家都想知道有什麼重要的消息,趕快給別人看,不也是一種愛嗎?這種小小的愛心算不了什麼,但做多了就成為大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如果能在小事上常常替別人想,久之,就有可能行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愛。

配合院長的時間
我常常接到演講的邀約,邀請單位禮貌上都請我們決定時間,我有時會隨口告訴祕書:「星期三下午吧」。結果當天下午邀請單位已有安排別的會議或活動了,但是為了配合院長時間,常需要費事的去重新調整他們的行程,累得滿頭大汗。

其實除了星期三,我還有其他幾個時間,也是有空的,但是院長訂了時間,別人怎麼好意思要院長改呢?

有次我去某個地方演講,發現他們為了配合我訂的時間,大費周章的調整別的節目,我覺得很難過,其實那個時間只是我隨口讓秘書訂的,並非不能變動。所以後來我學到了,答應邀約時,時間由對方訂,請他們提出兩、三個時間,並按優先次序排,我們盡量配合對方最適當的時間來安排演講日程。

這樣,前面那些會帶給邀請單位諸多不便的事,幾乎就不再發生了。這只是小事一樁,但多替別人想,感覺就不同了。

便民措施出於愛心
台灣健保實在是我們人民的一大福祉,走到世界各地,就算富裕進步如美國者,也很嚮往我們的健保。健保雖然也有諸多問題,但也是天天在改進的。例如慢性病患,醫生一次開三個月的藥,但要分三次拿,每次只能領一個月的藥,到第二個月時,又要再跑醫院,很不便。新的規定是第二、三次的藥,可在住家附近一般藥房領取,十分方便。健保局這項便民措施,嘉惠許多慢性病人。

在台北地區的人,很多人身上都有「悠遊卡」,悠遊卡英文名字叫easy card,確實很方便,像停車場等許多場合,亮一下悠遊卡,諸事搞定,大家稱便。訂出這個便民措施的人,是有愛心的人。因為有愛心的人,會常常替別人想。政府裡有愛心的公務員愈多,不合理的規定就愈少。

雙贏互利
1989年提出軟實力觀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2010年12月8日在總統府月會以「國家未來的實力」演講時,提到大陸人民幣升值問題,他說人民幣升值,大陸沿海省分出口會受到影響,大陸有所顧忌。但人民幣升值可以紓解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要怎麼做才能雙贏呢?這要有智慧。

人民幣升值的事,大陸與美國各有其不同的需要與壓力,究竟怎麼辦?這其實是一種無形的談判。有談判經驗的人都知道,談判成功的祕訣是「給與拿」(give and take),你想拿到某些東西,一定也要給別人一些東西,雙方都覺得雖有失,亦有得,雙方都可以自認是赢家。尤其是國際性談判,讓雙方代表都有面子,回國時都能向人民交待,否則就會帶來喪權辱國之類的批評。

這種「給與拿」的談判原則,其實就是要替別人想。人世間許多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替別人想。如果大家都能處處替別人想,人與人之間哪會發生那麼多問題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03/web/

◆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糧食危機,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更靠近你我。(路透)



糧農組織(FAO)發布二○二二年五月穀物(包括小麥、稻米、粗糧)價格指數平均值為一七三點四,環比上升三點七,同比高出卅九點七。根據 FAO 最新之《糧食展望》報告指出,二二年全球各國在糧食進口貿易方面的支出將達一點八兆美元,比二一年增加五一○億美元,其中四九○億美元是糧食價格及運輸成本上漲所導致。

二二年全球糧食,尤其穀物價格為什麼仍在上漲?

首先,二○年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持續蔓延,各國為遏制疫情所採取的隔離和封閉措施,不但導致各國缺乏耕作勞動力,農資價格漲幅明顯。全球重要港口因疫情隔離,糧食運輸運作停滯,形成物流瓶頸。

其次,除了暖化,由於反聖嬰現象(La Niña,也稱反聖嬰現象)從去年持續至二二年。反聖嬰使得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溫遽降,導致太平洋東部高壓增強,不僅造成美國西部乾旱,中央平原小麥產區的氣候也偏乾,收成將降低。自年初以來,法國北部和中部發生異常乾旱,導致二二/二三穀物產量可能下降百分之廿至卅。而三月以來連日高温熱浪,小麥產量下調百分之四點四,因此印度宣布限制小麥出口,在全球糧食市場引起反響。

再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封鎖烏克蘭糧食出口,導致約二五○○萬噸穀物仍滯留在烏國。同時俄羅斯為應對西方國家的制裁,發布化肥出口禁令,直接造成全球尿素和鉀肥的供應緊張,價格飆漲。導致中國亦限制化肥出口,美國將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印度亦可能減少豆類及油料作物的播種面積,巴西減少大豆種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因減少化肥使用,糧食減產將相當一億人的口糧。

最後,由於俄烏衝突,引發通膨,全球糧食保護主義興起。目前全球至少有廿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引發糧食供應恐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官員警告,如果戰爭持續,今年可能只是糧食價格過高的問題,到了明年恐怕就是買不到糧食的問題了。

○八年全球糧食危機,主要是由於稻米價格飆漲。今年則是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一路飆升,稻米價格反而維持穩定。如果泰國、越南計畫提高稻米價格,或印度又限制稻米出口,對亞洲以稻米為主食國家的卅億人衝擊將會更大。

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 CPI 七大類指數中,五月以食物類年漲百分之七點四,變動影響最大,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通盤比較亞洲各國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台灣則高居第二。建議政府千萬不要低估了這次全球通膨與糧食危機之影響。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林世宗/退休美國憲法教授(台北市)
圖為洛杉磯民眾25日在市府前強烈抗議最高院推翻婦女墮胎權。(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日前以五票比四票,推翻於一九七三年創立婦女墮胎為憲法保障之「隱私基本人權」的「羅訴韋德」判例。

這項判例適用於美國近半世紀,已成為美國社會、家庭,尤其婦女自由選擇是否繼續懷孕、生育之憲法保障;更成為美國憲法之經典判例,為全世界憲法學者之重要教案,影響甚巨。然而,卻為前美國總統川普在任時刻意挑選提名的三位反對「羅案」之大法官,結合其他兩位大法官,達到五票之多數決,推翻「羅案」,剝奪已成為美國社會之「憲法人權」。此乃美國憲法自一七八七年制定適用迄今,從未發生「政治凌駕憲法」之醜聞,未曾有如此由總統操弄、提名且完全配合總統「解釋、適用」憲法之「政治型大法官」。

美國憲政,雖由總統提名大法官,但大法官一經就任,必然宣誓絕對「忠誠」於憲法,而被尊稱為「憲法守護神」,一切以憲法為依歸,完全跳脫其提名總統之「政治意念與利益」。詎料,如此良善之憲政傳統,竟遭川普與其提名之三位大法官於本案破毀殆盡。更惡者這三位有絕對政治意識型態之大法官,因其為終身職,將繼續掌握九位大法官之三個席次,擁有三分之一「政治惡質」影響力,且將長達數十年,其於憲政發展之傷害,難以估計。

「羅訴韋德案」之判決,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美國於一九七三年之前,各州均有墮胎罪之規定,禁止墮胎,並以刑事犯罪制裁。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萊克孟主審此案,以七票比二票判決:權衡一州對未出生胎兒之利益與孕婦懷孕與生育對婦女心理、生理、身體健康與生育養育子女之負擔,認定此乃婦女個人之隱私權法益,更為其個人自由與選擇,而為憲法所保障之自由權。確立婦女享有憲法保障之「墮胎自由權」。

更重要者,備受尊崇與權威之女性大法官歐康納,再於一九九二年就「科西」(Casey)案,闡釋婦女墮胎權之憲法保障,肯定並維持「羅訴韋德」案之合憲性。認定婦女決定終止懷孕乃源自「正當法律程序」所明確保障,且為憲法所允諾,非得政府所能干預與限制。歐康納大法官對「自由」更提出重要指引:自由之核心乃在於界定個人存在之意旨與意義,更為其人身之奧秘與價值,非得政府介入。

歐康納大法官闡釋:美國雖然採取判例法制,判例並非一成不變。但是須符合四項要件,始能將既存判例推翻:一、原判例因已不切實際,無法適用;二、原判例「信賴性」已發生困難,而須推翻之必要;三、相關法律之發展,使得原判例必須放棄;四、相關事實之改變而有不能適用。因此「羅訴韋德案」並不具備推翻之理由,當然必須繼續維持適用,否則將嚴重減損法院行使司法權之公信力與功能,尤其危害聯邦最高法院法治之定位與司法穩定性。

此次推翻由「羅訴韋德」與「科西」兩件確立婦女墮胎基本人權之判例,其判決理由並未提出具有憲法說服之法理與依據,僅稱:「羅」案是一項錯誤判例,卻無論述理由,更凸顯其以「政治意識」抹殺先前判例之堅強憲法法理。難怪目前已引燃全美各地不滿抗爭,未來發展令人憂慮,足見職司大法官提名之總統是何等重要,尤其大法官之人格專業素養更加重要。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汪哲仁/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新北市)
俄羅斯飛彈擊中烏國中部城市克列緬丘格(Kremenchuk)一座人潮擁擠的購物中心,已知至少2死20傷。 歐新社



自從俄烏開戰以來,有關俄羅斯飛彈即將耗盡飛彈庫存的傳言不斷。例如,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近日表示,俄羅斯的高科技飛彈將耗盡,連六○年代的骨董飛彈都出動。另外還有俄羅斯退休軍官三月就表示,因台灣製的GPS接收器不足將影響俄羅斯飛彈的精準度。這些說法是出於何種目的,不得而知。

這些飛彈耗盡的猜測與目前在戰場上看到的有不少差距。例如,六月廿五、廿六日俄羅斯又對烏克蘭進行飛彈齊射攻擊,看不出俄羅斯有飛彈用盡應有的保守作法。從過去數字來看,CNN估計開戰到三月九日(兩星期),俄羅斯打了七百顆飛彈,也就是一天五十顆。另外一則新聞周刊報導則稱,從開戰到四月廿六日止,俄羅斯已經發射了一千三百多發飛彈,平均一天僅廿餘顆。莫斯科時報報導,澤倫斯基提到截至五月十日,俄羅斯總共發射了二一五四顆飛彈,平均一天七十六顆。

如果這些報導正確的話,俄羅斯從四月廿六日到五月十日總共發射了八百顆飛彈,每日平均數量則由廿顆上升到七十六顆,也就是到了五月中,俄羅斯發射的飛彈數量,不管總數跟平均數皆比開戰前兩周多。

飛彈使用的數量變化應該是視戰場需要而定,包含戰術是否轉向、被攻擊目標值不值得用飛彈攻擊,以及若不採取飛彈攻擊時其他方案可能的戰損成本,故飛彈發射數量多寡只是在考量這些因素後所呈現出的結果,從飛彈發射數量來推估庫存數量容易失準。

就戰術需求改變方面來看,四月初,俄羅斯已經從三面進攻,縮減到在烏東以一個一個小範圍的圍攻為作戰方式。雙方交戰距離較短,因此以遠距離飛彈攻擊的需求較少,以長距離火砲就可以遂行作戰目的。其次,在經過三月份的連續打擊後,重要的軍事設施大都已經被摧毀了,值得以飛彈來進行遠程打擊的目標大量減少。目前飛彈攻擊大多數是用在打擊彈藥儲藏庫或是人員訓練基地。

另一個原因是對於俄羅斯武器庫存數量的誤判。根據俄羅斯「祖國軍火庫」雜誌編輯里昂科夫的說法,俄羅斯裝置在各式載體上的「口徑」飛彈大約有四千五百顆,不包含庫存,若再加上其他類型的飛彈如鋯石、原點U等,以及目前三班制趕工下,俄羅斯的飛彈應該還可以維持數月戰事所需無虞。

另外一個可能影響飛彈數量的因素,是西方對於電子零組件的禁運會不會降低俄羅斯飛彈製造的能量。根據烏克蘭方面拆解俄羅斯KH-101巡弋飛彈後發現,該型飛彈使用的電路板乃一九六○至七○年代設計,除了卅五個電子零件是西方製品外,大部分的電子件都是俄製的。許多被俄羅斯使用的西方電子零件應屬民用而非軍用,這些晶片有可能是來自於回收,或來自於第三國違法出口,或是這些零件並未受到禁運限制。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說明,目前加諸於俄羅斯的制裁,可能對於限制零件流入俄羅斯的效果有限。因此,俄羅斯的飛彈數量在短期間應該不會有耗盡的可能。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用電大戶電價漲幅恐達百分之十五,引發工業界不滿。圖為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在廿七日下午做出調漲電價的決議,其中使用高壓與超高壓的用電大戶電價調漲近乎暴衝,幅度高達十五%,民生用電每月超過一千度者調漲九%,其他用戶則不調整。在歷經連續四年的凍漲後,經濟部終於在台電虧損嚴重的壓力下調漲電價,但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調漲其實無助於有效改善台電的虧損狀態。

今年碰上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異常飆升,我國有因九十八%能源依賴進口,受到的影響相當大。以往電價凍漲時,經濟部除了要求台電自行吸收虧損的部分,同時也由電價平穩基金挹注台電的營收,在虧損不大的情況下,確實是勉強可以接受的作法。

不過,天然氣價格在去年下半年便已開始上升,但台電因天然氣的供應來源是中油,受惠於去年的「油氣雙凍」政策,台電幸運躲過應有的天然氣價格調漲,甚至還有二五六億元的盈餘。今年發電業者向中油購氣的價格被一口氣調漲廿%,馬上造成台電在今年前四個月虧損達四六九億元。影響所及,連民營電廠也大喊吃不消,在售電愈多虧損也愈多的情況下,紛紛放話欲與台電解除購售電合約。

一直以來,油價經特定公式計算,每周都可適時反映成本;但電價目前仍須經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半年檢討是否予以調整,也讓人為干預有機會介入電價調整。因此,過往最常發生就是整體經濟狀態不佳,又或者選舉將至,明明公式算出電價必須調整,也會因主事官員的一句話而在會議最後一刻決定凍漲。

此次電價因反映燃料市場價格而調漲,並非壞事,只是針對特定用戶調漲的決定大有可議之處。我國本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所謂的工業用電大戶正是經營出口業務為主的事業體,也是撐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擴充產能拚經濟的結果,卻成為這一波電價調漲的最大苦主,十五%漲幅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基於公平原則,同時考量電價已經四年未曾調整,應是全面調漲但限制調幅才是合理的做法,若擔心通膨問題更加惡化,調幅可以漸進式增加的方式進行。絕大部分民生用電持續凍漲並不恰當,也無助於節電。

事實上,最需要檢討的是政府現行的能源政策。台電今年的發電成本之所以飆漲,比例過高的燃煤與燃氣發電是主因。我國的整體火力發電占比已經連續兩年上升,去年的火電占比更達八十三點四%。在核二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停止運轉後,今年全年的火電占比勢必還要更高,發電成本完全沒有下降的可能。

另一方面,核電去年發出二七八億度電,每度電的成本僅一點三九元;回顧核電機組開始除役之前,每年供電超過四百億度以上,當時的成本每度電更僅一元。若不是躁進的非核政策致使核電占比大幅下降,今日的電價調整就有機會避免出現暴衝式漲幅,更不會因此影響企業經營。

政府緊守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同時,是不是也該認真思考修正不合時宜的能源政策,顧及民生之餘,也別忘了維持企業競爭力。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鄧勝軒/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前理事長(台中市)
太陽能板示意圖(路透)



據報導,政府為全力衝刺光電,將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修正案,新增十二條之一,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達一定規模以上者,除了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經建築主管機關認定外,要求使用面積逾五十平方公尺之新建建築物及既有建築物之翻修改建,自二○二三年起應設置覆蓋屋頂總面積及屋頂淨面積卅%以上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此舉引發討論。

筆者是目前台中市政府建造預審委員,經常參與都市審議及建造預審會議。此次經濟部主導建築行為,要求所有建案都要做卅%的太陽能板,茲事體大。若付諸實行,我們的市容會變成何種面貌?不管平屋頂還是斜屋頂,成片成片太陽能板,這也包含違章工廠輔導合法化條件之一,都要設置太陽能板,我們的市容景觀會變成什麼樣景象?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為達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太陽光電裝置目標在該年要達四十至八十GW(十億瓦),為綠能發電主力。目前全台光電裝置容量約八點一GW,未達去年底目標八點七五GW,有必要修法增加強制性。

筆者非反對太陽能,而是這樣的政策,在技術經驗還未完全成熟,以及社會(尤其建商)共識還沒有形成下就強推,可能把建築想得太簡單了。先不談太陽能板發電效能有多高,也不談維護成本有多高,光三分之一屋頂不能使用,所涉及的逃生避難、曬衣空間、綠化空間及休閒活動等影響,就讓人不安,遑論對都市景觀之影響。故應總整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也包含太陽能板廿幾年壽命到了,廢棄太陽能板該怎麼回收,或是退役太陽能板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太陽能板可使用壽命約廿年,依目前製造技術看,即便太陽能板使用了廿年,其發電效率仍維持在八十%以上。當然,包括紫外線、風吹雨打、灰塵、砂石等都會影響發電效率,定期清洗、維護太陽能板是很重要的,所以有維護成本問題。又,太陽能板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目前較難處理的是廢矽漿。此外,太陽能板的光衰(LID)會讓轉換效率下降二%左右外,「酸」也可能會使得太陽能壽命減少。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發現太陽能板背板內側最易碎裂,碎裂會讓水氣與氧氣漸漸滲入,甚至可能有漏電的風險。

綜上,建築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為其中某個政策目的,排擠其他應存在的必要性,又,太陽能板之發電效率、維護成本及廢棄物回收問題,是否為主管單位迷思?再者,主管建築法規營建署態度又如何?還是只是成政治禁臠,營建署處境恐怕也很為難?還請主管機關政策決定前多開公聽會,及檢討我國整體能源政策,凝聚更多社會共識才付諸實施,方為上策。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王瑞興/國家文官學院前組長(南投市)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讀史記卷一百廿五佞幸列傳,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無才無德,却能善承上意,察言觀色,恃寵驕横。司馬遷藉以諷刺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當。

蘇內閣三年多來,蘇揆霸道專權及侮辱立委官員,眾所周知,並以一黨之私,放任閣員恣意妄為,閣員恃寵而驕,傲慢妄言,足以名列台版佞幸列傳。

首位當然是陳時中,顢頇傲慢,吹牛防疫國際認證,彭博資訊防疫韌性評比名列全球後段班。面對疫情猛爆,政府無能,竟說「要怪就怪病毒」。

上行下效,黑心富樂快篩劑案發,政府把控失職,事務官食藥署長吳秀梅也留下了千古名言—「不是應該要譴責違法廠商嗎?」類此,防疫荒腔走板,爭功諉過,罄竹難書。

其次,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內斷交五國,而聯合國會員國一九三國,與我邦交只剩十四國,其中梵蒂岡僅為觀察員國,不思補過,還頻頻作為反中先鋒,並時時指點國防及軍售事務。

至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不惶多讓,面對困境只有兩招「撒錢及指控大陸打壓」,銷陸鳳梨、釋迦、蓮霧及石斑魚,被大陸驗出不該有的介殼蟲及禁藥等而被禁,陳吉仲除了這兩招,啥事也沒做。

史記佞幸列傳,司馬遷以「寵臣」形容佞幸。台版的佞幸豈止寵臣,而是弄臣,假民主之名,極盡弄權之術,也非僅上述幾人。只盼未來史書,忠實記錄今日作為,以昭炯戒。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張世賢/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市)
針對石斑魚禁輸大陸一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訂出3個產銷調節措施,7月1日開始實施。圖/讀者提供


台灣輸入大陸石斑魚,被大陸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大陸自六月十三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石斑魚被禁輸入大陸,到底是什麼問題?是養殖管理問題?還是其他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去查證,直接認定是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

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也認為是石斑魚行銷大陸被打壓問題,推估仍有三千六百噸受影響,農委會將透過「調節上市期間與產量」、「多元對內行銷」及「強化海外市場拓銷」,以維護漁民權益。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認為是大陸打壓問題,要趕緊行銷石斑魚到日本、美國等地;並鼓勵內銷,要大家多吃石斑魚。

石斑魚問題到底是行銷問題?還是養殖管理問題?農委會官員就實地去屏東石斑魚養殖場查證就真相大白。可是,他們直接「指鹿為馬」,認為都是阿共害的,較為省事,也可以推卸責任,並掀起反中情緒,真是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可是「指鹿為馬」,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嗎?不久,業者驚爆,被驗出禁藥的養殖場根本沒有出貨,是其他漁民的魚貨「借牌頂替」,才揭穿農委會的謊言。滿朝官員從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等等,都把石斑魚問題界定為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這樣的「指鹿為馬」實際上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養殖管理不符合規定,外銷一樣被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如何外銷到日本、美國?內銷更難,真相一被披露,大家更不敢吃石斑魚。

問題的解決,要虛心查證,找出問題的癥結,就事論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想要 「指鹿為馬」,推卸責任,騙不了誰。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  陳立恆/當世界充滿了問號








沈呂巡/也談經國先生對我外交的貢獻


2022-06-28 05:29  聯合報/   沈呂巡(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蔣經國的功過,自有歷史論定,事實上,蔣經國對台灣的建設,有目共睹,如果沒有蔣經國的建設保台,就沒有今日的台灣。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日前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研議經國先生在帶領國家期間所做的貢獻,中間特有「外交逆境挑戰」一場,請我做與談人之一,但我從未直接追隨過經國先生,所知有限,爰歉難應命,惟再經回憶過往種種,並加讀若干相關人士的回憶錄,似可檢出若干具體案例而也值一述。

我於駐美期間,得識經國先生美籍好友克萊恩夫婦。克氏以美國中央情報局代表身分駐台,與經國先生交往密切。經國先生竟得透過克氏上達時美國甘迺迪總統,洽辦重要外交事務。經國先生透過克氏與甘迺迪特別助理彭岱的關係,越過國務院等層級,獲得甘迺迪保證,美國必要時將不惜使用否決權以阻止中共入聯合國,並密令駐台大使向我保證,惟不得公開。不久經國先生訪美,甘迺迪也特在白宮約見,交談甚為密切重要。

克萊恩夫人曾為經國先生的英文家庭教師,她曾説經國先生的英文事實上甚為不錯,聽懂多無問題。八○年代我在華府任內曾陪同一美國國會訪問團訪台,晉見經國總統,惜乎我們低階陪同人員,未能一同入場。團中有一位議員曾留俄多年,俄語流利,竟用俄語陳述,倒是經國先生若無其事,請譯員仍請該議員使用英文。

經國先生與美國總統、國安高層有密切來往。前駐美大使沈劍虹的回憶錄中即稱,經國先生於一九七一年四月訪美時,受到美方隆重接待,獲得原多是專給外國元首的禮遇,包括在安德魯空軍基地的軍禮歡迎、下榻白宮布萊爾賓館等;最難得的是尼克森總統以主客均著黑色小禮服的白宮晚宴款待,餐前兩人還有長達一小時的會談;而高傲的季辛吉竟未在他白宮的辦公室會見蔣,而是改赴布萊爾賓館拜會,二人做了密切的單獨談話。美方高層對我領導人士這般禮遇及重視,即使在今天台美關係不斷成長之期亦難再尋。

對美工作不是經國先生唯一的外交能項,對日外交也展特殊才能以扭轉危局。例如一九七二年日本承認中共與我斷交後,其外相大平正芳竟説,日本不再承認台灣所屬飛機上的旗幟是代表國家的國旗云云。

經國先生對日本的無理態度決定重力反擊,宣布切斷台日空航。此禁令使日本損失極大,因為日本每周有一百多架次班機必須繞道而行,而我方自禁之班機不過一周五班而已。最後日本不得不由其新任外長宮澤喜一正式強調,任何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都認為青天白日旗為其國旗,這也是日本在內的任何國家所不可否認的事實…。據此,我方認為尚顯示對我國旗等之尊重,決定恢復通航,歷時一年三個月的台日斷航始告結束。

整個過程中,經國先生也受到不少壓力,但他始終不為所動,堅持到日本最後讓步,相關各節在當年駐日代表馬樹禮的回憶錄中均有記述。此後與中共建交的國家中,類似的對我航空打壓即無由再度發生。

回憶當年台日航空危機發生之時,正是我考取中山獎學金準備留美之際。一日忽接到邀請,謂經國先生要見我們十幾位考取的同學一談,令人驚喜的是,當天是以早餐會方式進行。會中經國先生先做鼓勵致詞,並一一問各同學要往何國、讀何學校、科系等等,期盼早日學成歸國,殷切之語,至今思之仍令人深感。

多年後我在任駐美代表時,在雙橡園升起我國旗之際,特別想到經國先生當年向日本力護我國旗尊嚴之例。今台北AIT大樓前每天美國國旗飄揚,而我們在雙橡園的國旗,又何時可再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