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讓回流台商成為台灣永久財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誰在為一國兩制添柴火、為武統開綠燈?
◆  聯合報黑白集╱蔡無懼民調 何需翻譯?
◆  經濟日報社論/讓回流台商成為台灣永久財







經濟日報社論/讓回流台商成為台灣永久財


2019-04-21 02: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目前已有35家廠商申請回台投資,總投資金額逾新台幣1,300億元,可望帶來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蔡英文總統日前將此列為施政重大政績,並表示還有50多家廠商表達回台投資意願。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熱潮反映在各工業區的土地交易轉熱,台商急著找地找人,帶起台灣近十多年來少見的投資熱潮。
我們肯定這一波台商回台投資潮對台灣就業與經濟的幫助,但在政府大動作宣傳台商回台政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確解讀台商回流的趨勢。這一波台商返台投資潮並非在蔡總統上任後才出現,從近年經濟部調查台商外銷訂單在各地生產比率的變動來看,民國104年(2015年)台商外銷訂單在國內生產的比率是44.9%,民國105年(2016年)增至45.8%,民國106年(2017年)進一步上升至46.8%,在6月即將公布的去年最新調查數據,台商外銷訂單在國內生產的比率可望繼續走升
台商在國內生產比重上升的同時,在大陸生產比重連年下降,從民國104年(2015年)的48.6%下降至民國106年(2017年)的47.9%簡單來說,這波台商生產基地的挪移,多數是從大陸轉回台灣。台商轉移生產基地的理由也同樣出現變化,在民國101年(2012年)調查時,台商選擇海外生產的原因主要是「生產成本低廉」,但之後這項要素逐漸淡化,目前台商選擇生產基地的主要考量是「配合客戶要求」。
從上述調查來看,台商將生產基地從大陸移出,前幾年的主要原因是大陸勞工與土地的生產成本逐漸走升,近兩年的原因則轉變為大陸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加劇,特別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遲遲未能解決,在考量關稅壁壘等因素下,台商決定加速分散生產基地。以「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目前通過的35家返台投資的案例來看,其中不少案例是因為美中貿易戰的因素,讓台商決定回台增設生產線。
在這股台商回台投資的風潮中,台灣必然受惠,但也透露出不少挑戰。央行在首季理監事會議調降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至2.13%,低於稍早主計總處預計的2.27%,顯然央行對今年經濟運行的預測較政府其他單位更為保守。央行認為目前國際經濟有三大風險,包括貿易戰不確定性仍高,大陸經濟放緩程度大於預期,以及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在。
國內投資在美中貿易戰中受惠,政府在宣揚政績的同時,也應想想怎麼讓這股機會財轉為台灣的永久財。首先,這波台商轉移生產基地的需求來得快,台商必須壓縮生產線的建置時間,才能在爭取市場時保有優勢,政府目前雖然已成立跨部會單一窗口解決台商投資的各項難題,但近期仍有不少台商反映土地取得困難,對於水、電與人力的供應也有不少疑慮,政府須協助台商排除困難,消除疑慮。
其次,雖然台商已逐漸揚棄過去追逐低廉生產基地的發展模式,改為依客戶需求在全球布局,但最終出口市場的關稅高低仍是台商選擇投資地的主要考量。在美中貿易大戰升溫後,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貿整合開始加速,國與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也有升溫的跡象,台灣若不抓緊時間推動參與區域經貿整合,今日台商因貿易大戰回台,他日亦有可能因台灣自外於區域經貿整合而離去。
我們要呼籲政府不應以近期的台商回流潮而自滿,而應持平檢視這股回流潮背後的種種因素在外在環境對台商投資台灣有利的同時,政府應努力提升國內投資環境與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整合,進一步增強台商回台與留台的誘因。







聯合報黑白集╱蔡無懼民調 何需翻譯?


2019-04-21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一席「民調下去、黨就分裂」的談話,引發社會譁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一席「民調下去、黨就分裂」的談話,引發社會譁然。總統府為此發文解釋,蔡總統是反映支持者對黨內競爭可能導致分裂的憂慮,並不是說「不能民調」或「拒絕民調」。但人民有眼有耳,蔡英文這番「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言,哪還需要「翻譯」才能聽懂?
蔡賴初選之爭已殺到見骨,真正的關鍵因素不在民調,而在路線、理念和忠誠,因此協調無法成功。而且,民進黨的初選機制,不論總統、立委、縣市長都有民調決勝負的設計;蔡英文為何說,民調下去,黨就分裂?
蔡英文既稱自己「民調不會輸」,又說「不怕民調」,那為何不試一試?事實上,迄今可有哪家民調顯示蔡英文勝過賴清德?就連親英系智庫也只說蔡「民調回升逼近賴」。若不是蔡英文「拒民調」或「懼民調」,民進黨為何要延後初選?
蔡英文說,「有民調就有競爭、攻擊,會導致分裂」;這樣的歪邏輯如果成立,等於整個民主制度都可以拋棄在政黨政治下,競爭、攻防原是民主常態以蔡英文的思維,連黨內競爭都要禁止,她對付在野黨將更無下限。包括她說的那句:「那我們的政權可以繼續延續下去……」,這也太露骨了!
電影《讓子彈飛》有段「你給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的精采對話,要對方把話說清楚。那麼,麻煩蔡英文也給人民翻譯翻譯既說民調不會輸,卻又說民調會導致分裂,這到底在說什麼









聯合報社論╱誰在為一國兩制添柴火、為武統開綠燈?


2019-04-2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旅美大陸地區的武統學者李毅(右),遭移民署強制出境,在多名移民署人員戒護下登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眾當然反對中共武力統一,但面對武統威脅,執政者竟宣稱要拿起掃帚抵抗,這不嫌弱智嗎?大多數民眾也反對一國兩制,但面對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倡議,執政者除了把「九二共識」和它畫上等號,難道別無良方?很不幸,蔡政府已走進這樣的決策窄巷,也把台灣推向危險的懸崖。
曾發表武統論的旅美大陸學者李毅來台,遭到從府院到移民署一條鞭式的驅逐;蘇揆並惡狠狠補上一槍稱:「剛好而已,快走不送!」接著,蔡英文總統指示出入境等機關,禁止鼓吹武統、宣揚一國兩制者入境;陸委會也搬出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來強化蔡英文指示的論據
「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市場,「武統」論調更令人反感,但人民未看到朝野政黨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卻將之當成工具來顯示自己的威風包括禁止入境或驅逐出境等作法,因未見明確的法律依據,僅憑強勢行政作為,從而引發言論自由管制的界限不明、及面對統獨立場出現雙重標準的爭議此舉,如同將所有大陸官員與學者全拒於門外,等於禁絕兩岸交流。依新的入境禁令標準,只有反對一國兩制的大陸官員、學者與民眾才能來台,那麼兩岸豈還有交流的可能?
事實上,海內外持「武統論」主張者固不乏其人,多半卻是徼幸激進之輩,絕非大陸主流意見。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仍是當前中共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即使習近平近期權力與地位追鄧趕毛,這項基本方針迄未動搖。而前年李毅與時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林琮盛的會晤中,也充分表明民進黨對於中共武統的前提,如外敵入侵、台灣內亂、和平統一已無可能等條件知之甚詳。
中共從未排除武力犯台的可能,這是兩岸關係難解的癥結之一。但馬英九堅持「九二共識」,因此能高舉「不統、不武、不獨」維持現狀,增進兩岸和平繁榮發展,甚至開創「馬習會」的時代新格局。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因此不論「維持現狀」喊得多大聲,兩岸關係仍冰封僵滯,台海情勢緊張升高。
弔詭的是,對於台灣的民國109年(二○二○)大選,主張武統的李毅在遭驅逐後發文稱,他其實更「期盼」務實台獨的賴清德當選。其理由是,如果韓國瑜當選總統,未來十年之內都不能統一,這令大陸「武統派」失望。如果蔡英文連任,大陸認識到和平統一已無可能,將被迫在其任內選擇長痛不如短痛。而中共若想盡快統一,就要寄望賴清德的當選。如此荒誕的論調,卻反襯了馬英九「不統」而無虞武統,蔡英文「維持現狀」卻令現狀傾圮的背景。
賴清德的突襲參選,不僅否定了蔡英文的政績,也混亂了綠獨的光譜序列。蔡英文從年初力嗆習近平後,變身「撿到槍」的辣台妹,要讓台灣站在全世界對抗中國的最前線。相形之下,賴清德反而軟化台獨論述為「台主」,認為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隨著選舉戰鼓頻催,賴清德開始以借殼方式向中華民國投誠,蔡英文卻反將中華民國推向斷崖。共機最近飛越海峽中線挑釁,並進行機艦繞台操演;相對的,美國則宣布批准五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這都使兩岸情勢陷於上升的敵意螺旋。
台灣原應具有自信,通過兩岸制度競賽讓人民對一國兩制毫無興趣,正確的國家戰略與兩岸政策更可以大幅化解武統陰影。但是,蔡英文一方面把民主選舉變成民粹動員,把經濟發展變成政治梭哈另一方面則把國家戰略當成選戰策略,把國家安全當成意識形態禁臠當黎民百姓淪為和戰人質,民生福祉也淪為黨派籌碼,那反而是在為一國兩制添柴火、為武統開綠燈避戰是執政者的責任,總統不能率爾邀戰

【重磅快評】短視台灣 如何保巴黎聖母院般850年建築?

◆  【即時短評】蔡英文說民調就分裂 立委初選情何以堪
◆  【即時短評】全民調初選與民調徵召 換湯不換藥
◆  【重磅快評】短視台灣 如何保巴黎聖母院般850年建築?

◆  【即時短評】政策利多人人愛 接地氣或拚選舉?
◆  【即時短評】辣台妹 怕民調?
◆  【重磅快評】吳敦義為韓國瑜留扇窗 也為國民黨鋪條路
◆  【重磅快評】原來蔡總統民主素養如此?別再秀下限了!
◆  【重磅快評】農委會算什麼 整個政府都是我的1450
◆  【即時短評】石頭屋消失了 五星級海景房要看什麼?
◆  【重磅快評】「統統不要動」 韓國瑜別忘演示這兩件事
◆  【重磅快評】韓國瑜的武俠片,韓粉的悲情片?
◆  【即時短評】韓國瑜牽動立委選情 非韓不投聲浪難消減
◆  【重磅快評】神明跟不上他速度 你說郭台銘是素人?
◆  【重磅快評】藍憂解?郭台銘急行軍 韓國瑜變辣台哥
◆  【即時短評】報告總統 拒絕入境外還可關他45天喔!
◆  【重磅快評】最愛開工典禮的蔡政府這次怎麼靜悄悄?
◆  【重磅快評】郭台銘考慮選總統,藍綠怎接招?
◆  【即時短評】強制上機車駕訓班 無異逼人花錢「補習」
◆  【重磅快評】綠委砍考委,為瘦身還是秋後算帳?
◆  【重磅快評】「投誠方便麵」背後的「誠實棒棒糖」
◆  【重磅快評】境外勢力攏係假?綠互打竟讓蔡賴網軍現形






【重磅快評】短視台灣 如何保巴黎聖母院般850年建築?


2019-04-21 11:31 聯合報  主筆室
故宮前副院長莊嚴1973年仿王羲之重現「曲水流觴」活動時,石碑「流觴」兩字還很清楚,但近年下方遭施作水泥邊坡,水泥把「峰」字下緣糊住,不復清晰。圖/練燕村提供

北市文資委員初步建議故宮全區應列文化景觀」,也包括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半世紀前發現典出王羲之曲水流觴流觴石碑遺憾的是,該石碑署名數年前已遭水泥邊坡的水泥糊住部分,全貌只能見國父紀念館莊嚴120年展中當年莊嚴找人拓的字。今日文資實景與昔日文物照片兩相對照,何等難堪淒涼。
流觴發現、提報文資晚,當然不是台灣今日文資現況最淒涼的,只能證明台灣對待文資的粗疏。不說之前慘劇,光說最新的,就有記錄地區發展歷史彰化縣溪州榮民工廠明明已列冊文資,卻遭拆得精光,彰化文化局於是將現場荒地列為暫定古蹟近來新北市貢寮馬崗村百年石頭屋,土地遭賣給建商,珍貴歷史也面臨風險
面對各式古蹟、歷史建築,台灣除了地主、建商、政府純利益考量,還往往有政治及歷史意識作祟回顧台灣史,常見當時統治政府推翻之前時期的建築,清朝建的台北城池,就是在日據時期遭拆,五大城門中的西門就此消失;日本政府建的諸多車站、公會堂等,今也多有不保。尤可嘆者,不少主事者往往認為台灣歷史尚短,建築都不值得保留
日前失火的巴黎聖母院,以之寫下《鐘樓怪人》經典的法國文豪雨果,認為它最大成就,乃是它歷經200年人類歷史從革命到光榮時代的變化,都不被更迭朝代影響,一直屹立不搖。如此超越政治、權力、利益的藝術價值與歷史,也形塑了法國人共同認同,讓巴黎聖母院成為巴黎人公認的心臟」。
反觀台灣,若持續膚淺短視,以利益與政治意識型態看各式歷史建築,不合自己史觀的就認定不值得保留,如何能留下聖母院般的850年建築,又如何奢望形塑共同認同






【即時短評】全民調初選與民調徵召 換湯不換藥


2019-04-21 13:10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本報資料照片

鴻海集團董事長在這次國民黨總統初選中殺出重圍,網路。聲量一度勝過高雄市長韓國瑜,更讓原本有意徵召韓國瑜的吳敦義無法招架,決定回歸初選機制。韓國瑜選不選總統是否牽動國民黨立委的選情,主要還是看韓國瑜能否維持人氣不墜,他的市政成績和參選正當性是被檢視的重點。
其實在3月底4月初時,韓國瑜和吳敦義前後表示「大尾的在後面」,當時外界認為此人就是郭台銘。代表郭台銘的出線並非臨時起意,早已布局多時,又選在韓國瑜在美國時宣布參選,讓韓國瑜不用在台面對大批媒體追問的尷尬,一切都有安排。
而韓國瑜雖然沒有把話說死,但不僅曾表示過自己沒有意願,也透過友人表示不會參加初選,不過不會迴避徵召,意思就是非到不得已不會參選。又加上郭台銘表示自己不會接受徵召,只會參加初選,吳敦義不排除納入韓國瑜,因此將考慮將韓納入採取全民調的方式。
吳敦義當初打算使用「民調徵召」的方式。而吳敦義前天受訪表示,有意徵召初選,並考慮以全民調方式進行,但會考慮韓國瑜意願。黨內人士表示,其實「全民調初選」與「民調徵召」是換湯不換藥,由於郭台銘的突圍改變了吳敦義原本的計劃,加上吳敦義自己不選了,所以才考慮用全民調進行。
吳敦義雖有意將韓國瑜納入初選,但受訪時多次提到要尊重韓國瑜的意願,被外界解讀為逼韓國瑜表態。其實另一方面,也表示吳敦義不信任郭台銘可以勝任民國109年(2020);而韓國瑜相對於其他有意願參選的人,除了有最大的邊際效應外,吳敦義也更能掌握全盤。






【即時短評】蔡英文說民調就分裂 立委初選情何以堪


2019-04-21 13:47 聯合報  記者林麗玉╱即時報導
蔡賴協調仍僵局。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賴之爭延長賽,協調至今仍喬不動,對比賴清德,蔡總統擁有龐大行政資源,全台趴趴走拚政績兼輔選,竟喊話「民調蔡英文不會輸,但若要民調下去,黨就分裂。」蔡總統的「民調就分裂說」,無非是給了民進黨「民主價值創黨精神的大巴掌;也讓不得不走在前頭的立委初選,得率先承受基層焦慮分裂的壓力鍋,隨時可能爆發。
蔡總統的「民調就會分裂說」,對正在拚初選民調的11選區參選者而言,情何以堪?標榜民主價值的民進黨,面對這次最詭異的初選,黨內同志也開始質疑「為什麼不走完初選?」還有人自嘲「以後不敢再嘲笑國民黨?」蔡的畏戰,難道要拿民進黨的創黨價值來賠?尤其蔡不斷強調「民調蔡英文不會輸」,既然不會輸,為什麼不走完初選民調?來一場賴所謂的君子之爭?蔡賴協調過程的放話,已讓黨傷痕累累,當蔡親口說出民調就分裂說,更讓已分裂的傷痕愈加擴大,甚至難以回復?
這次立委初選民調,派系、攻擊、流言再度浮上檯面,初選的後座力影響,率先轉移到立委初選,已有南部立委,因抵擋不住基層壓力,在一片不敢公開挺賴的氛圍下,勇敢掛出「總統挺賴清德」的選舉看板,並且幫蔡清德成立聯合後援會,初選立委選擇與選民站在一起,難道蔡總統,還要沈浸在自己堅定的連任保衛戰?看不出早有基層醞釀一股民主價值的反撲聲音
立委初選擋在前頭,5月22日之後,蔡賴之爭勢必還是得攤牌,黨如何面對蔡所提的「民調就分裂說」?是否會因蔡喊話,由挺英人士主導,五人小組、黨中央配合演出一套召開全代會,現任優先、不民調、徵召蔡連任的解套戲碼?民進黨的危機,比國民黨的宮鬥大戲更勝一籌

名家縱論/為什麼修公投法?\星期透視/亞洲整合疾風前奏 台灣經濟如何因應

◆  大屋頂下/韓的枕頭與郭的帽子
◆  太監穿西裝…長官心虛、下屬空心、軍人失心
◆  交通業罷工 損失誰負責?
◆  收成慘、無救助 蜂農心淌血
◆  成就與代價…郭台銘的A型性格
◆  變奏的初選 藍綠錯亂了
◆  漫畫/民調.分裂.斷頭台?
◆  星期透視/亞洲整合疾風前奏 台灣經濟如何因應
◆  名家縱論/為什麼修公投法?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為什麼修公投法?


2019-04-20 23:32 聯合報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行政院通過「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公投連署人須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國民黨立委舉行記者會,批評政院的公投法修法是大開倒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最近通過中選會擬具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整體而言,在程序和實體上都使公投變得更為困難,主要則是對去年十件公投案檢討結果。大選和公投翌日我在本專欄提到,我們已進入公投民主新紀元,朝野政黨都應嚴肅以對。從這角度看,行政院的劍及履及是要肯定的,但草案調整方向到底對不對,還是很有商榷餘地。
憲法把創制複決規定為人民基本參政權,增修條文又把政權機關國民大會凍結,要不要公民投票空間,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但民主國家的經驗顯示,公投民主不是那麼容易操作,因此決策空間應只在設計什麼樣公投。我的想法很簡單,在量方面,公民投票率越高,在質方面,投票者對爭點越瞭解,就越趨近真正的國民意志,以此來和代議民主對接,不論是糾正還是補充,都更有正當性。
這次公投有六成投票率,比起過去有長足進步,如果把民國九十四年有實質公投性質的修憲代表選舉也拿來比較,那次投票率只有廿三%,竟連憲法都可通過。而且這次十案通過七案,說明不論是創制還是複決,提案大多能抓住多數民眾心聲,比在立法院代議民主毫無遜色,因此真正需要思考和檢討的,應該在決定的質,包括整套程序的審議元素,即使不陳義太高,也還是有很多可改善之處。讓我大惑不解的正在這裡,整個修正案精神剛好都放在如何通過成案機會的壓低來減少案量,和怎樣降低投票率。對於審議內涵的改善,反而全不置意!
提案和連署確實有瑕疵,但這裡本來就涉及程序成本如何在公民和選務機關間做合理分攤問題,對提案方的要求越少,選務機關審查的負擔當然越大,相對的,對前者的要求越多,後者的負擔也就越輕,但人民行使這兩種對事的參政權還能有多少熱情,就不能不予關注了,如何權衡要檢驗的正是投票結果,蘇貞昌院長用「虛偽提案,嚴重破壞公投制度」來指責幾個有被發現較高比例資料不實問題的案件,甚至說到「假借民主程序破壞民主」份上,卻完全沒有也無法解釋,最後這些成立案件,包括因中選會強行解釋不得補件,逼得提案人絕食抗議,還好在法院支持下才許可補件的以核養綠案,大部分都在高投票率下通過,剛好證明這些不實應該被評價為可容忍的瑕疵,至少這次的實踐還完全不能合理化草案強加的限制,如連署人名冊提出以一次為限,或連署人應附具身分證影本,當初如果真的做了這樣的設計,也許這幾案所彰顯的強烈民意,就因選務機關少一點負擔而硬生生被埋沒。
我很不想說本應高度獨立的中選會,根本已不自覺偏袒被公投結果重重打臉的執政黨,不知道中選會要用什麼邏輯來合理化他們的修改建議。我也完全不能理解,把公投和選舉放在同天舉行,以減少選民負擔而提高投票率,有什麼不好。
延宕選舉當然要檢討,但增加人力就可解決問題,草案提到投開票所管理員不必以公教人員為限也是好辦法,硬把同日舉行改成同日舉行,不是為壓低投票率,還有什麼道理。我接受大家從民主政治角度去正面討論,公民投票是不是該做限縮,如果多數人同意現階段應該這麼做,正當途徑就是調高提案和連署比率,而不是像這樣讓公投與選舉脫鉤,資源仍須投入,卻只能產出民主正當性不足決定。
排除涉及人權、而已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及其施行法規定公投案,確可避免通過後才被大法官認定違憲,讓大法官不只是對抗代議的立法院,而必須以憲法之名來直接對抗素樸的國民總意,怎麼樣都有些圓不過來。但提案者不服中選會違憲認定,只能到行政法院去請求救濟,如果行政法院認為沒有違憲,公投通過後還是可能碰到大法官和直接民主對撞困境,為什麼不讓大法官在投票前就介入?且不說憲法第一一四條已有這樣意旨,新通過憲法訴訟法都已經讓大法官伸手到個案裁判去了,為什麼對於這些影響深遠而內含違憲瑕疵的通案,反而只能讓高等行政法院來控管不懂







星期透視/亞洲整合疾風前奏 台灣經濟如何因應


2019-04-20 23:35 聯合報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亞洲大崛起」作者
正在北京訪問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左)十五日分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右)會談。雙方確認,將加強協調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六月大阪廿國集團(G二○)峰會行程。 (美聯社資料照)

近日因郭台銘參選總統,媒體與名嘴興奮議論,郭董(至少目前還是)參選或許如報紙社論所言,有助將大選主軸拉回經濟;台灣不僅是地方經濟民生經濟遭遇問題,更有如何面對亞洲經濟整合衝擊、甚至邊緣化。剛好近日,亞洲陸續有三項邁向整合前奏曲發生。
第一項是囊括世界近半人口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可能於年底完成談判。上月RCEP第七次部長級會議,十六國聯合聲明努力於十一月領導人峰會前完成最終談判。
此外,自從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中日韓三國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後,東北亞三國就開始FTA談判,期間雖有政治因素影響停擺,但在亞洲整合趨勢下,三國九日進行中日韓FTA第十五輪談判;大陸商務部會後新聞稿指三方在共同參與RCEP基礎上,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水平,納入高標準規則,打造「RCEP+」的東北亞三國自貿協定
第二是中日關係回溫,兩國將協調主導亞洲經濟整合。從去年十月安倍訪中後,關係回到正軌,十三日外相河野等六位內閣大臣聯袂前往北京,與大陸外長王毅等進行第五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預計習近平將在六月底前往大阪參加G20會議並與安倍會談。中日兩大經濟體,結合技術、資本與市場,將對亞洲與世界經濟產生主導效應。
第三,重要大選結果與一帶一路進展有助亞洲整合。十七日印尼大選,現任總統佐科威預計將連任,佐科威借重一帶一路資金與建設提升經濟,雖飽受批評,但政績受人民支持。同時,去年被馬哈地總理叫停的東岸高鐵項目,十五日雙方重新達成協議,雖然預算減少三分之一,但停建一度被視為一帶一路的重大挫折,如今重啟,且馬哈地即將訪中並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一連串亞洲政經事件指出,經濟整合有具體進展,亞洲整合與崛起疾風將起。台灣過去並未有效掌握積極簽署雙邊自貿協定,如今亞洲一體化將成趨勢,唯有台灣被排除在外,我要如何因應挑戰?
首先仍要努力參與CPTPP與推動雙邊FTA協定。這是老生常談,雖然經貿官員積極任事,但必須指出,政府高層對於台灣參與區域經貿的關注力是令人遺憾的。在國際事務層面,高層較重視如何援引國際力量對抗中國大陸,較缺乏區域政經視野格局;在中日關係即將回溫之際,蔡總統公開呼籲日本與台灣建立安全對話管道,遭日方軟釘子回絕,也讓參與CPTPP更加複雜。
其次,改善兩岸關係是參與亞洲的不可迴避挑戰。政府高層說無法參加RCEP與CPTPP是政治因素,更明確而言是兩岸因素;這雖是政治現實,也是台灣經濟挑戰。簡言之,兩岸關係影響台灣參與亞洲經濟協定網絡,要加入亞洲經濟整合,我不得不正視兩岸關係。
台灣安全與兩岸經濟不必然是零合,過去兩岸關係穩定互動時,民國79年(九○年)代初台灣得以參與APEC,馬政府時期得以和新加坡與紐西蘭簽署自貿協定當然改善兩岸關係並非只為了維護台灣安全與融入亞洲經濟整合,大陸的市場規模與新創經濟,也是台灣經濟轉型與發展新商業模式的契機
最後,近日討論立法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經濟特區)作法可以是眼前治標良藥。擺開藍綠之爭,面對台灣在區域經貿網絡中邊緣化處境,特區可作示範開放,且是和亞洲經貿整合接軌,展現自由化決心,維持台灣在亞洲供應鏈的角色及布局。
許多國家都設有經濟特區,包含歐盟的法德等都有自由區或自由港,但對台灣言,這真的是治標,關鍵還是需改善兩岸關係,爭取加入亞洲整合列車,否則台灣薪資停滯與人才外流問題將成國安問題,而台灣也將消失在亞洲經濟整合板塊中






大屋頂下/韓的枕頭與郭的帽子


2019-04-20 23:33 聯合報  黃年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一直被逼問,是否贊成「一國兩制」。他有點被惹火地說:「我可以在我的枕頭上刻『反對一國兩制』。」
我覺得,韓還可以在他的被子上繡幾個大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郭台銘則戴著他客製的國旗帽,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宣讀總理遺囑,又向國父與蔣中正、蔣經國總統遺像行三鞠躬禮。
韓國瑜的政治號召是:台灣安全,人民有錢
郭台銘則修潤了「韓四靠」,提出了他自己的「郭四靠」:國防靠和平,市場靠競爭,技術靠研發,命運靠自己
韓郭二人的二大交集是:
一、中華民國:數十年來,中華民國被指為「外來政權」、「流亡政府」。韓郭是在嘗試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想要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認同尋回來,把孫中山的理想找回來,也把公道還給蔣中正、蔣經國。然後,將台灣的安全及未來建立在中華民國的實體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台灣國的虛幻之上。
二、發展經濟:韓國瑜的「高雄發大財」及「人民有錢」,都是這個目標。郭台銘問蕭美琴,台灣不能參加區域經貿組織,廠商比他國至少會多承擔五%的關稅,要加入這些組織的鑰匙在華府還是在北京?今後,應當會經常聽到郭台銘提出更多類似的問題。
韓郭的交集,是在皆要用中華民國來解決台灣的問題
台灣面臨的問題,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比如說,韓國瑜也反對一國兩制。但藍綠的不同,是在台獨主張用台獨或借殼台獨來對抗一國兩制,但韓國瑜則主張用一中各表來節制一國兩制
他說,台獨比梅毒更可怕,因而不會認為台獨能對付得了一國兩制
韓郭令民進黨頭痛唯一的對策是給二人戴紅帽子。但郭台銘鴻海集團二十多年來的尾牙都唱國歌,而民進黨到今天唱國歌都還是扭扭捏捏。韓國瑜的三山大會,一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海;陳其邁的場子則是一片綠色「台灣十字路旗」,一面國旗都沒有。可見,這根本是台獨與反台獨的鬥爭,而不是什麼統獨鬥爭
中華民國是對台獨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面作戰台獨則是一路以來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聯手滅亡中華民國
但是,連賴清德都轉彎了。他說:「台獨,是要捍衛中華民國。」奇怪,難道中華民國自己不能捍衛中華民國?而要靠台獨來捍衛?台獨是什麼時候轉業的?台獨不是一貫捍衛台灣國嗎?賴清德又說:「台獨,就是台灣已經獨立。」既然如此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是否也已失業
韓國瑜和郭台銘這次最好能為大家搞清楚上面這些事。中華民國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究竟要用台獨或借殼台獨來與之對抗,還是要用中華民國與之競合
台獨到底是在拖垮中華民國還是在捍衛中華民國
對中共來說,郭台銘和韓國瑜恐怕也是頭痛的事。北京必定希望這一股「台風」與「韓流」能夠翻轉情勢,打破兩岸僵局。但是,韓郭皆視此役為「中華民國生死存亡之戰」,則北京是不是仍要堅持其「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例如,韓國瑜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郭台銘也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八個字若拆開來即無意義但賴清德每隔幾天就要說一次,九二共識沒有國民黨說的一中各表。那麼,北京該如王在希那樣否定一中各表,還是像馬曉光那樣找回一中各表?
又如,韓國瑜「反對一國兩制」。北京將如何區別台獨的「反對一國兩制」與韓國瑜的「反對一國兩制」?其實,「一國兩制」如果可以有「台灣方案」,應當是指包括韓國瑜在內皆可表達異議。韓國瑜既說,「不要懷疑共產黨必須收復台灣的決心」,他當然要準備面對兩岸終局方案的折衝;但他也說,「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所以他也必須回應台灣民意的寄託。
台灣的政治,解除戒嚴後的三十年,可說是台獨追殺中華民國欲置之於死地的歷程。自民國107年(二○一八)的九合一選舉,則可視為中華民國還手自救的開始
這種自救行動,表現在韓流」,是民意的大翻轉台獨和北京皆應從中尋到啟示
對台獨的啟示是韓國瑜說台灣安全,人民有錢」,郭台銘說國防靠和平」。這幾句話,一跳出來馬上攫獲人心立即的聯想是:幾十年來,台獨使台灣的內外都失去和平,也使台灣的內外都失去安全。而失去和平與安全的台灣,民生經濟的發展也受嚴重傷害,且早自亞太營運中心的幻滅始
此刻,台獨政府更是自陷進退兩難、捉襟見肘之窘境,為掙扎求生,因而嚴重殘害民主、法治、自由、人權,不啻已是「台獨雅各賓專政」,而蔡英文則儼然已成民主法治的大叛徒且台獨明明是躲在中華民國的殼裡苟活,卻竟然稱台獨捍衛中華民國」,實已是非寧論
如此這般,由李登輝換到陳水扁,是由一個騙子換到另一個騙子,現在,倘由蔡英文換到賴清德,又是由一個騙子換到另一個騙子。若用韓國瑜的口氣問這是什麼意思
對北京的啟示則是現今似乎看到向反台獨移動的民意翻轉但反台獨的民意是用中華民國來反台獨的,而不是要背棄中華民國所以,這樣的民意是質疑一國兩制的,也是主張九二共識應當以一中各表為過程的。因此,任何人若要主持這個反台獨的大平台,他都不可能背離這樣的民意,即使韓國瑜與郭台銘也辦不到。
正好相反韓國瑜與郭台銘的人格形象,皆是非常中華民國」。韓國瑜說他可以在枕頭上刻字,郭台銘頭上一直頂著國旗帽,正是為與民眾建立這樣的政治信任而民進黨則是要破壞這種信任
因此,北京應知,台灣的反台獨領袖必須是中華民國真正捍衛者也就是說,北京想保住台灣,就要讓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民主政治中有能力來自我捍衛中華民國。不能讓台灣民眾誤以為,真的只有台獨借殼才能捍衛中華民國。
北京應知,若真到了台獨捍衛中華民國的那一天,沒有了中華民國,也不會有中國
想像韓國瑜的枕頭上有六個字,這是兩岸多麼難解的問題。看郭台銘頭上的國旗帽,這又是多麼艱鉅的承當。
不是說,一定非要韓郭之屬來領導台灣不可。而是說,台獨仍不知悔改,台灣不能再落到台獨騙徒的手中
明年一月十一日的大選,仍是一個滿場都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場子,和另一個滿場都是台灣十字路綠旗的場子之對決。也就是,仍是台獨與反台獨的對決
中華民國必須證明中華民國有能力捍衛中華民國







成就與代價…郭台銘的A型性格


2019-04-21 01:05 聯合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
郭台銘個性鮮明、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猛烈。 (美聯社)

台美兩地近日重要新聞,一是郭台銘要選總統;一是川普總統通俄門調查報告公布。最高法院十九日駁回上訴,鴻海應賠償兩千多萬給六年前經郭董開除的謝姓總經理。六年多前,這位郭董愛將因未出席他主持會議,被郭董解雇。講到解雇,很容易想到川普在「誰是接班人」裡的經典鏡頭:You're Fired!
我是社會工作者,民國99年(二○一○年),鴻海在大陸有十幾位員工跳樓,請我去做心理輔導。我近身觀察,更加體會「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一體,堅硬的牙齒易掉,柔軟的舌頭更有生命力。」
郭董和川普都個性鮮明、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猛烈,符合近年來有關A型性格研究特徵。此種A型並非血型,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與行為模式,特徵包括Aggressive(攻擊性)、Active(主動性)、Apathy(冷漠)和Achievement(成就感)。
在四百多頁穆勒調查報告中,處處顯示川普急性子、好罵人常卸責,不掩飾自己感受。A型性格者表現出過度競爭心、時間急迫感、好勝心與敵意、目標高遠、急性子等行為,一切講求秩序、重視自我控制、謹守計畫;面對挑戰時,喜歡千山我獨行。
郭董、川普,都多次對愛將不假辭色甚至解雇。身處權力核心位高權重者,多能體會「伴君如伴虎」的壓力。在五十六歲時,生肖屬虎的郭台銘出版了《狐與虎》,敘說如何從廿八歲起創業,每天加倍打拚,有如已經過了五十六年。A型生活步調快速,見別人動作慢,會急切介入。平日或許壓抑對他人的敵意,但在受挫後,更可能爆發強烈情緒。
更殘忍的現實為健康危機,表面上,A型性格的人生活安排忙碌充實,令人稱羨,但是「人前風光、人後緊張」,生活中到處彌漫著競爭與壓力,身體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付出過多心力的結果,排擠休閒、運動的時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為一般族群的兩倍;復發的可能性為五倍。
人生有兩大悲哀—錢花完,卻還沒死;死了,還有大筆財富沒花。A型性格者,生命品質未必與擁有的財富權力一樣高。






變奏的初選 藍綠錯亂了


2019-04-21 00:55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特聘教授
民進黨總統初選「英德之爭」白熱化,蔡英文憂心民調會讓黨分裂,賴清德堅持初選是民主機制,且有助團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自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國、民兩大黨在產生候選人過程,多少都有些曲折,但以今年最詭異!尤其在所謂「初選」部分,令人瞠目結舌到幾近精神錯亂 !
首先是初選定位及執行方式。初選制源於美國,多係由州政府來舉辦政黨初選提名投票,並非由政黨以民調方式來決定;但橘逾淮總要變種,台灣由民進黨引進為總統大選提名依據,通常以民調做最後定奪,以解決黨內激烈競爭,從來未以和諧或避免分裂為由,質疑初選必要性!
民進黨初選的最終決定地位,甚至可溯至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大選提名。當時有四組人馬表態參選,分別是許信良、尤清、林義雄及彭明敏;民進黨當時還真有民主進步風範,舉辦兩階段初選,第一階段由幹部評鑑及黨員票選,推出彭明敏、許信良進入第二階段的公民投票,最後彭明敏勝出代表民進黨。之後的陳水扁兩任,大體較無競爭者,未辦初選。民國101年(二○一二)提名蔡英文,是經初選民調,蔡險勝蘇貞昌才取得的。當時兩人競爭激烈,但從未有人主張初選「民調下去黨就分裂了」!現在蔡居然說「民調我不會輸」,那何不就民調定勝負,不需經協調了?蔡的說法及作法,難怪引起賴清德及黨內一些強烈反彈,實在汙名了民主進步這稱號
國民黨直到民國104年(二○一五)才納入,並採所謂七成民調三成黨員投票綜合制,不過最後卻以「換柱」收場,已是國民黨歷史上的空前,更讓當時黨主席朱立倫黏上難撕去的汙點標籤。不過今年又有新的變異,不知黨主席吳敦義是否天縱英明,對初選說法多變也莫測!最早提出應全黨員投票決定,繼而提出黨員及民調各半,後來回歸七三開綜合制,最新又拋出可能採全民調,讓人目不暇給!當然,這中間可能主要卡在支持韓國瑜選總統的聲量太大,但他又剛選上高雄市長的尷尬地位。不過,吳主席反應也夠快甚至如能變魔術般,先是郭台銘跳出參選,並且不接受徵召,吳則再祭出徵召韓參與初選!一個初選,雖沒孫悟空七十二變,也快到豬八戒一半的境界。
其實,兩黨初選變奏,最令人駭異或感嘆的是今日的民進黨怎麼那麼像昨日的國民黨而今日的國民黨卻有民進黨上身的味道
蔡英文對初選評斷造成分裂說,或呼籲民進黨團結求勝論,不正是昨日國民黨一再掛在嘴邊的口號嗎?國民黨直到民國104年(二○一五)才採由民調初選決定總統候選人(後來還換掉),不就是求團結和諧的結果?國民黨的吳伯雄甚且讚嘆過,民進黨初選鬥得再兇,選完能團結,國民黨不能!怎麼如今的蔡英文,毀了民進黨的口碑,拾起了國民黨的牙慧,以團結為重而嫁禍於初選
現今國民黨居然有以「全民調」決定總統提名人的說法,毫不擔心分裂、團結困難及不和諧等問題,這個世界真是反了!







交通業罷工 損失誰負責?


2019-04-21 01:12 聯合報  葉慶年/醫(南投市)
長榮航空空服員將正式啟動罷工投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通業罷工,總會造成很大衝擊,政府壓力也非常大,為了民意要快速解決罷工;另一方面,造成航空公司嚴重損失,也希望快速停止罷工。但要快速解決罷工,就是靠撒錢,所以即使罷工訴求不合理,也有豐富的收穫,何況工會並不是弱勢團體,還有請律師撐腰
為了解決交通業頻繁罷工,我認為交通業若因不合理訴求的罷工所造成的損失,罷工團體要負責部分賠償。這樣決定罷工時就會慎重,降低社會損失及不便; 即使罷工,也不會像現在,反正不用負擔罷工損失,會有拖越久拿越多的心態。






收成慘、無救助 蜂農心淌血


2019-04-21 01:09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今年龍眼樹花況奇慘,八卦山脈只有員林、社頭一帶有4、5成花,各地蜂農載著蜂箱趕來搶龍眼花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報今年龍眼蜜、荔枝蜜收成慘烈,這兩種蜜是蜂農最重要的經濟收入,少了它,整年的心血泡湯,影響生計;蜂農協會希望政府能給予天然災害救助金
三、四月是龍眼蜜採收時節,也是蜂農的戰國時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蜂農載著一箱箱蜜蜂南征北討,一年的辛苦就指望這個時候的收成;今年卻是無花可採,台灣約一千多戶的蜂農,愁得無以名狀,生計與餵養都成問題。
娘家四代養蜂,親戚朋友也投入這個非農非商的行業,最了解他們的辛苦。豐收時,價錢低廉,想要賺大錢,沒那麼容易;但是有收成,就值得他們孜孜矻矻,一滴汗一滴蜜。
但非農非商的蜜蜂產業,立場尷尬,農作物歉收或損害,可申請農委會補助,氣候變遷影響植物開花,算不算天災?應該也算吧!養蜂跟養家禽家畜一樣,沒周休二日,少了它,植物難受粉,無授粉的果樹,就無甜美的果實,是生物鏈重要一環,忽視不得
再說,不管科技如何突飛猛進,採收蜂蜜的方式不變,在兇猛的蜂群中,取其釀造的蜜,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般危險,非外行人所能擔任。老一輩漸趨凋零,子代接掌意願不高,後繼無人,將變成夕陽產業,令人擔憂不已!
選舉又快到了,掌握資源的執政黨頻頻祭出補貼、減稅等各種優惠,收買人心,以鈔票換選票的利益輸送,看在蜂農的眼裡,心在淌血,不勝唏噓!錢要用在刀口處,農委會不能再慢半拍,振興養蜂業刻不容緩





太監穿西裝…長官心虛、下屬空心、軍人失心


2019-04-21 01:01 聯合報  曾德榮/備役上校(桃園市)
2017年,蔡英文總統親自到澎湖校閱漢光33號演習的火砲操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說軍隊沒「軍法」,一再增加國防預算,就像「太監穿西裝」,無法增加戰力,意指沒軍法就沒靈魂、沒紀律、沒戰力;蔡英文總統則認為兩者有何關係,要求曾是職業軍人的韓國瑜把話收回去;到底誰的認知較合理?
國家要國防、要軍隊嗎?以兩岸的歷史軌跡,毋庸置疑。既然國防安全與建軍戰備有其必要性,政府對國防預算增列有其合理性。
只是政府重視裝備競爭之時,政客及國人卻又那麼輕賤國軍地位、鄙視軍人?軍事法庭也因民粹而限縮,稍有管理疏失,就成公幹話題,使長官管得心虛、下屬當得空心,軍人活得失心,「軍魂蕩然無存」不正是現狀的描繪嗎?
進入軍旅,就必須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我曾經走過那段歲月早期因敵我態勢明確,部隊勤管、嚴訓是必要的,所以少人質疑;現在軍法受限,還交由地方法庭訴訟,如何落實軍隊訓練?
未來無論誰當權,領導者在風險控管上必然心知肚明,若發生戰端誰來保護疆土?除了高價購武器裝備外,建立優渥的招兵條件,建立嚴肅的軍紀、軍法,培育一群願意承擔責任的軍人護衛疆土,是合理思維,請政府正視國軍現存問題。

王健壯/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有多遠?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有多遠?
◆  方祖涵/一百八十六年後的決定
◆  盛治仁/打造冠軍隊伍的條件
◆  薛承泰/大選是球賽還是戰爭?
◆  葉銀華/論泛公股金融機構董總的改派
◆  【重磅快評】郭台銘考慮選總統,藍綠怎接招?
◆  周行一/美國能強大多久?

◆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  楊志良/社會福利該不該排富?
◆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  王文華/為什麼閉關、放空、沉澱沒長效?
◆  沈呂巡/台灣關係法40年,助選總統嗎?
◆  馬凱/「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什麼?
◆  劉維公/在城市坐下來的基本權利

◆  王健壯/想想美國那些總統的故事
◆  葉銀華/為保戶得罪股民?
◆  方祖涵/運動賭博商機與危機
◆  薛承泰/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  盛治仁/NCC罰媒體…God bless Taiwan
◆  黃介正/《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
◆  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王健壯/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有多遠?


2019-04-21 00:38 聯合報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與威權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英文雖然每天民主不離口,但她對何謂民主其實所知有限,甚至經常在有意無意間,做出許多侵蝕民主的事情。
以黨內民主為例。她因賴清德突襲參選而耿耿於懷,雖屬人之常情,但耿耿於懷到想以團結之名搓掉賴清德,甚至講出「有民調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攻擊,有攻擊就會分裂」這樣的奇言怪論,就不禁讓人懷疑:這個總統真懂什麼叫民主嗎?
依照她的三段論邏輯,國家所有類型的選舉都應停辦,初選會造成黨內分裂,大選豈不更會造成國家分裂?胡適曾說民主政治就是幼稚園政治」,就是一人一票的選舉政治,民主如果沒有選舉,也沒有競爭,這算什麼民主?可見蔡英文連幼稚園政治也一竅不通,更讓人駭異的是:這種不民主、反民主的話,她怎麼講得出口?
她雖然口口聲聲尊重黨內初選程序,但在協調、民調與辯論的三道程序中,其實她只要協調這道程序,而協調則是要協調掉賴清德,團結也是向她團結,否則她不惜退出初選但這樣的協調與團結,豈不是個人意志凌駕客觀法則,哪裡還有一絲一毫的民主可言?這種一個人的民主,也不禁讓人懷疑:蔡英文與威權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國家領導人因使命感使然,難免會自我催眠而有今日天下捨我其誰的錯覺,蔣介石當年因反共抗俄而如此,習近平現在因實踐中國夢而如此,蔡英文如今也因對抗中國而如此。但台灣已非過去台灣,台灣也非現在中國,蔡英文若因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而捨棄民主,一個連低階的黨內民主都可以捨棄的人,要如何讓人相信她連任後不會捨棄高階的國家民主
再以國家民主為例民主政治的最大敵人就是政治正確,政治正確愈多的國家,就距離民主也愈遠。台灣這幾年有抗中反中、反九二共識以及反一國兩制等政治正確,凡與這些政治正確相反的主張,都是政治不正確,都會被扣帽子,甚至遭受不忠誠的指控。
但屬於言論範疇的主張有錯嗎?沒有「明顯而立即危險」的主張有罪嗎?威權統治時期的台灣,許多人因政治不正確而遭受迫害,民主轉型已卅多年的台灣,難道還會有因為主張符合當政者言論傾向而享有言論自由,因為不與當政者唱和就不受言論自由保障的差別公民待遇嗎?這種只有一半人才有言論自由的國家,離民主何其遙遠又置大法官取消言論內亂罪的解釋、為廢止刑法一百條而奮鬥的李鎮源等人,以及為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的鄭南榕於何地百分之五十的人才有言論自由,這樣的自由是假自由、假民主
國民黨政府早年以「共匪謀我日亟」之名,限縮人民的自由民主,當年的「反共高熱病」轉變為現在的「抗中高熱病」後,台灣的自由民主又一次被限縮、被侵蝕。但就像《民主國家如何死亡》這本書的作者所說「民主的侵蝕通常很緩慢」,「政府顛覆民主的招數經常看似合法」,「許多公民起初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台灣現在就處於民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流失的狀態,蔡英文最近頻頻打出統帥牌」與「危機牌」,更是民主被侵蝕的警兆
國家安全為名而實施的防禦民主,經常會變成侵蝕民主的藉口,但「安全,正如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美國已故大法官傑克遜這句話,讓人不禁擔憂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究竟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