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爭入CPTPP 一場新競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經貿戰略,能否突破兩岸障礙?
◆  聯合報黑白集/蠑螈化的不在籍投票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爭入CPTPP 一場新競局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爭入CPTPP 一場新競局


2021-10-03 04:25  經濟日報 /   社論
CPTPP示意圖。美聯社



9月中旬中國大陸正式向「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提出入會申請,一周後我國也接著提出入會申請。據傳日本和澳洲都鼓勵台灣趕快申請,否則如果等到中國成為會員之後,台灣要再申請加入可能就很難了。我們不解的是,蔡英文總統很早就宣示要加入 CPTPP,政府卻遲未提出申請,直到中國大陸提出申請之後才急忙地接著申請,顯然經濟部和外交部都有失職之嫌。

加入 CPTPP 有兩個重要的關卡,第一個是申請國必須先與各個成員國初步協商,等到各成員國都同意了,就會成立工作小組,正式處理此一申請案。對台灣來說,在初步協商時,日本就很可能會要求我國取消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的限制,當然,此時政府就必須衡量利弊得失,除了經濟的利益和可能的損失之外,開放核食所帶來的政治衝擊可能更需要仔細盤算,尤其是11月底還有核食公投

至於中國大陸的申請案,因現在中國大陸仍限制澳洲的紅酒、煤、鐵礦砂等進口,澳洲可能就會要求大陸先取消相關產品進口的限制,否則就不會同意申請案。顯然大陸未來勢必要取消對澳洲產品的進口限制,因為若非如此,申請國可能很難說服其他成員國是真的想要開放更大的國內市場。

等到工作小組成立之後,就會真正進入開放內容的協商。由於 CPTPP 是一個高度開放自由貿易協定FTA),除了超過 95% 的商品要降到零關稅,還有許多服務業的開放,以及國營事業保護、勞動條件的規定與環境保護的規定等

首先,在產品開放方面,對我國而言,最困難的當然就是農產品市場的開放,包括稻米,因為成員國之一的越南是全球重要的稻米輸出國,未來勢必會要求台灣開放稻米進口。屆時,政府如何做好對於農產品與其他弱勢產業的配套補救措施,必須先完整規劃。

另外,在其他開放方面我們也會遇到許多挑戰。例如 CPTPP 對於國營事業的定義採取實質影響力的認定,與我國是依政府持股超過50%以上的認定大不相同。以中華電信來說,政府持股不到50%,並非屬於國營事業;但是,因為中華電信董事長是由政府任命,CPTPP 成員國可能會因而認定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並質疑中華電信在固網上具有獨占力量,形成對其他民營相關企業的不公平競爭。凡此屆時政府又該如何回應?或是調整哪些法規來符合 CPTPP 的相關規定?

我們爭取入會可能會遇到上述諸多問題,對中國大陸來說,挑戰可能更為嚴厲。例如現在大陸的平均關稅維持在9.4%左右,未來在加入 CPTPP 之後,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必須降到零,中國大陸能否承受這麼大幅度的降稅?另外,大陸國營事業多不勝數,對於國營事業的補貼更不在話下,未來要如何修法滿足 CPTPP 的要求,將是更大的挑戰。總而言之,現階段大陸開放程度太低,我們認為中國大陸入會協商需要的時間和困難度會比台灣高出許多。

現在的問題是,兩岸先後申請入會,就算日本和澳洲可能會希望台灣先加入,但是其他成員國未必會對台灣如此友善。對台灣而言,也許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世界貿易組織(WTO)模式,即兩岸同時加入,但這也需要兩岸先維持比較好的關係,且須待中國大陸與各成員國的協商完成,難免曠日費時。

總而言之,我國申請加入 CPTPP 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且需要有很大程度的開放,政府、企業和國人都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才行。











聯合報黑白集/蠑螈化的不在籍投票


2021-10-03 04:57  聯合報 /   黑白集
公投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通過公投不在籍投票法草案,面對缺斤短兩只剩本土移轉投票質疑閣揆蘇貞昌反問:你相信中國會讓台灣人自由行使民主投票權利嗎?果真是占了便宜還賣乖!

不在籍投票包括通訊投票移轉投票電子投票等方式,總之就是盡可能方便更多人民投票。但草案只開小門,排除海外投票,更因得益者多屬遠漂就學就業,多半為民進黨支持者的年輕族群,而遭詬病充滿政治算計

全球已有上百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美國從不擔心其僑民在中國或其他非民主國家投票會出包,真不知蘇貞昌的疑慮有何根據。綠委甚至擔心大量台商集中到金門馬祖投票,造成選務負擔,更是莫名其妙。

利用選區人口劃分圖謀政治利益的「傑利蠑螈素為民主亂象之一;蔡政府只肯推閹割版不在籍投票,正是另類的「政治蠑螈」!

中選會又排除年底公投適用不在籍投票;但公投法早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就修正,中選會去年五月才將草案送行政院,行政院更拖到現在才通過送立法院,就是想拖過年底公投。

民進黨修法譲公投與選舉脫鉤,把公投關進鳥籠又阻止年底公投適用不在籍投票;更以蠑螈化不在籍投票排除境外國人公投權利套句蘇貞昌的話你相信民進黨有誠意讓台灣人自由行使民主投票權利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經貿戰略,能否突破兩岸障礙?


2021-10-03 04:59  聯合報 /   社論
波波漫畫



中國大陸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隨後也正式遞件,蔡英文總統說台灣準備好走向世界,但她在民進黨中常會坦言「確實有些政治問題」,必須與友好國家及會員國共同面對處理。這段話說白就是:兩岸主權爭議是入會障礙,政府冀望透過美日協助突圍。但從聯合國到世界衛生組織,美日從未助台達陣,這次呢?

蔡總統強調已準備五年,與國內外作好溝通,但相關部會只談出口零關稅賺滿缽,無視別人零關稅進口會對我產業造成多少損害農委會盤算比照日本對美談判「汽車保護稻米」,但日本當時還加碼美豬進口,而且最近一次日美貿易談判,安倍鬆綁和牛仍未換到汽車零關稅。

日本汽車犧牲卅年潛在獲利,換取國內農業高保護,台灣哪項工業能承擔如此重責?如果相比大陸抵制一項水果,農委會就要拿出十億救市,CPTPP 對農地到就業及上下游的衝擊,損失根本難以數計。安倍基於選票考量拿汽車保護稻米;若農委會所謂轉型配套措施可行,勝選至上的蔡政府不會拖到中國大陸逼上門才張惶出手。

蔡政府所謂「準備好了」,是建立在美日等抗中同盟協助的基礎上,假手外人排除兩岸政治障礙。但政府依賴日本護航,不僅無法如中韓一般,將福島核食開放列入攻防,也沒太多籌碼替國內汽車及零件業爭取保護。類似困境也會發生在我爭取其他會員國支持時,必須付出更多談判成本。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中國是來亂的」,因為台灣更接近入會標準,外交部與陸委會更急著與國台辦打口水戰,這讓其他會員國很難不對兩岸申入作政治考量。

世貿組織功能式微後,亞太國家展開區域經貿整合,才有CPTPP、RCEP 出現,十多年來中日各自展現強烈企圖心爭取話語權,掌握規則制定。可預見的是,美日若卡中,大陸必會藉友好國家阻台,這個連環套就是對蔡政府國家路線的實境試煉:一面倒抗中,究竟能否換到更大生存空間?美國可以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控制衝突,尋求合作,台灣也必須設法搬開兩岸政治障礙。

我國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遞件,中共表示台灣必須以「一個中國」為前提參加區域經濟合作,並指世貿模式並非先例。卅年前兩岸申請加入 GATT(世貿前身)時,我方為與中共脫鉤,避免主權爭議阻撓入會,決定採用關稅領域之名,這是談判顧問蔡英文建議。那年正是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李登輝政府與大陸展開對話,香港會談討論「一個中國」同時,台灣入世案的工作小組在瑞士召開首次會議。

事實上,蔡英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兩岸主權爭議對我國際空間的影響,就算時空條件不同,台灣已站到美國隊,但仍無法繞過一個中國的問題,兩岸爭議仍須與中共對話解決依賴美日無法治本,台美、台日貿易協定一事無成便是明證

大陸未中止 ECFA,但已接連技術抵制台灣水果,北京在申入 CPTPP 後禁入釋迦,有如政治示警。我國以出口導向,但在全球自由貿易覆蓋率不到十四趴,其中 ECFA 早收清單就逾八趴,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不僅加入 CPTPP 困難重重,大陸的讓利也難守成,更別提 RCEP 生效後,對我貿易與投資產生雙轉移效應

中美有軍事與經貿兩個戰場,台灣被美國安排在軍事前線,但在攸關生存空間經貿戰場上,卻得自食其力。卅年來,世界經貿合作從 WTO 進化到 CPTPP 與 RCEP,唯獨台灣開倒車比過去還死守意識型態,至今仍深陷貿易壁壘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  防疫荒謬劇下的荒唐橋段
◆  原應重法治 大法庭竟任意造法
◆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
◆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2:張亞中改鋸箭法為補鍋法
◆  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


2021-10-03 05:20  聯合報 /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中國大陸限電對台商的影響絕不容小覷。美聯社



今年八月下旬以來,中國大陸卅一個行政區已有廿個實施程度不一停限電措施,影響產業及民生,並波及台商及全球供應鏈。

高盛及野村估計,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減○點四至五個百分點。主要原因,除執行中央對國際減碳承諾,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外,尚包括缺煤與煤價高漲,電價又受管制,影響供電誘因。為避免長期缺電,大陸政府宜允許電價合理反應成本,實施碳稅,合理監管國內煤礦生產,並鬆綁對澳洲煤進口限制。

去年九月廿二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民國 119 年(二○三○年)碳達峰、民國 149 年(二○六○年)碳中和」的宣示,並將其目標列入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三月通過之「十四五規劃」中。根據該規畫,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單位 GDP 能耗和碳排將比民國 119 年(二○年)降低百分之十三點五十八,且強調未來大陸要「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同時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單位耗能,並將全國能耗總量控制節能目標分到各地區、主要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實施

但大陸是世界第一排碳大國,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單位 GDP 能源消耗及碳排量分別為九點九一油當量/千美元與○點六九公斤二氧化碳/千美元,約分別為世界平均的一點三七以及一點七三倍,主要是工業占 GDP 比重偏高(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百分之卅八點六),工業用電占總用量七成,而高碳的燃煤占總能源消費比率高(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百分之五十六點八),短期間轉型不易因此能耗雙控達標不易電力部門約占大陸排碳量四成,因此成為重點限制對象

根據中國展改委八月十二日發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地區執行能耗雙控情況,不及半數的省(區)能耗強度進展順利。在能耗強度(單位 GDP 能耗)降低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有十個省(區)為一級預警,十個省(區)為二級預警。為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一、二級預警地區下半年有壓力,地方官員有約談並懲處的可能。

這些省(區)包括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湖北共十省(區),也確實是九月此波停限電的地區,屬能耗雙控政策執行程度未達標類別但這些省分,僅占廿個全國發生停限電地區的一半

因此此次停限電應另有成因。包括經濟從疫情恢復後,出口激增,今年前八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卅三點七,影響之下總用電量遽增百分之十三點八,唯占總供電量百分之七十一點六火力發電燃煤為主),因國內生產受煤礦管理防腐行動新的環境法規禁止澳洲煤礦造成缺煤,加上今年以來煤價上漲率已達百分之五十六但消費端的電價受到管制導致發電業處於虧損狀態,無誘因增加發電量,是缺電主因。

總之,大陸在堅持民國 119 年(二○三○)碳達峰、民國 149 年(二○六○)碳中和政策下,若無其他配合措施及引進市場機制,實際上達標困難,停限電將會是長期問題。其他配合措施包括合理監管國內煤礦生產,並鬆綁對澳洲煤進口限制,引進市場機制包括允許電價合理反應成本,並實施碳稅及碳交易來達到減碳目標。這些對策將對中國大陸經濟、全球供應鏈以及台商有所助益。













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2021-10-03 05:13  聯合報 /   王如玄(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前勞委會主委)
全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偏低,各界呼籲強化托幼托老福利的力道。圖/台中市府提供



台灣女性勞參率自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七月才破百分之五十,民國 109 南(二○年)也才百分之五十一點四四男性是百分之六十七點二四)。如以生命周期看兩性勞參率趨勢,男性部分,台灣和美日韓都呈ㄇ字型發展;而美國女性和男性一樣呈ㄇ字型發展,日韓呈M型發展,婚育時暫離勞動市場,年老再度進入勞動市場直至退休。台灣女性勞參率則呈現倒V字型發展。換言之,台灣年輕女性高比例投入勞動市場,但因為婚育及家庭照顧者角色負擔,令其無法重返勞動市場,四十五歲以上女性勞參率陡降為百分之卅五點二三。這對國家社會人力資源及女性生涯發展而言,是不利及損失。

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社會依然多將照顧者角色放在女性身上。照顧負擔拉低女性勞參率,始終是婦團長期關注焦點。近年隨人口結構社會需求改變長期照顧女性勞參率關聯性,官方調查統計早顯露警訊,只是政府不願意正視。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統計,民國 109 年(二○二○年)因生病、受傷、衰老而需他人照顧長達(或預期)六個月以上者六十五點五萬人,較民國 99 年(二○一○年)之四十七點五萬人增加十八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需他人長期照顧者四十八點七萬人,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百分之十三點三。長者需他人長期照顧情形,近十年增加十七點六萬人

依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女性照顧六十五歲以上家人有八十三點七萬人,照顧十二至六十四歲家人有卅五點九萬人。民國 109 年(二○二○年)人力運用調查年報,廿五至六十四歲非勞動力無就業意願者女性有二一五萬多人其中因照顧負擔無法就業者:照顧未滿十二歲子女占廿五萬多人、照顧六十五歲及失能家屬者占十三萬人、做家事占一一○萬人。再從婚姻狀況分析,有配偶或同居者的女性照顧負擔比男性多百萬人。這些因無酬照顧而消失的女性勞動力日益增加勞動部應在長期照顧政策體系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台灣長照政策仍將多數資源投注在已失能者,從前端預防失能後續家庭照顧者不離開職場、進入或重返職場,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更不能欠缺性平觀點,應將家庭照顧視為國家及社會責任的一環

回顧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便是透過國家社會保險制度運作,融合性別平權全人照顧理念的設計,讓女性不致因育兒而工作家庭兩頭空,家庭照顧責任夫妻共同承擔延伸生命軸線超高齡社會家庭照顧議題,或可有相同的思考。

觀諸國外家庭照顧與勞動政策的發展,已不局限於育兒或現今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短期性臨時性照顧需求選項。家庭成員如有重大傷病、失能、臨終安寧照顧等需求者已納入家庭照顧假照顧時間安排假範圍,並以社會保險方式予以一定薪資比例或金額津貼。而對企業的要求和期待,除了托兒設施或措施外,鼓勵企業重視並回應員工顧老需求。

讓照顧者重返職場方面,可在銜接喘息服務同時導入職訓措施;改變再就業女性的計畫型補助方式予以制度化,並拋開培訓人次的表面成效,追蹤其實質就業的效果;善用照顧者能力,鼓勵其取得照顧服務員證照,參考民間推行的三照駕照、導遊、照顧服務員)一身方案,開拓女性斜槓人生。

今日我們照顧家人,往後也將成為被照顧的一代。具同理心關照照顧者多層次需求的長照政策,有尊嚴的老化才有實現的可能。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2:張亞中改鋸箭法為補鍋法


2021-10-03 05:13  聯合報 /   黃年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處理兩岸問題,紅綠藍過去用的都是「鋸箭法」,張亞中這次用的是「補鍋法」。

李宗吾的厚黑二法。鋸箭法是把露在外頭的箭羽端鋸掉,而把箭鏃留在肉裡不問。補鍋法則是把原來的破洞掏得更大,再補。此有二說。一說是趁機擴大事端並放大功績。另說則是如外科的「擴創手術」,要把傷口周圍的爛肉都切掉,再來縫合。本文從另說。

張亞中一直說,只是疏伐枝葉沒有用,因為根爛掉了,要救根。所以,不能用鋸箭法,要用補鍋法。他雖是在說國民黨,其實兩岸問題也是如此。略舉數例:

一、台灣史觀:在台灣,「二二八/台獨譜系/史明」史觀,與「辛亥革命/中華譜系/孫中山、蔣經國」史觀,二者對撞。

比如對二二八台獨譜系,國民黨過去做的只是不斷認錯道歉,但始終不能為中華民國譜系建立一個合於功罪比例原則的合理論述。以致在年輕一輩出現湯德章超越孫中山、鄭南榕蓋過蔣經國的奇異氛圍。但張亞中的思考也許是,不能只停在道歉,而必須在中華譜系喚回「孫粉」、「三民主義」,否則不可能解決「天然獨」的問題。

二、一個中國:台獨否定「一個中國」,或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則漸漸連「一中各表」也若即若離,視「一個中國」為政治包袱。中共的「一中原則」,其潛台詞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以上三者,都是鋸箭法,罔顧根本。張亞中則提出「整個中國」的概念,欲用以化解「誰是中國唯一代表」的困局,意在直指根本。且他的觀點亦未脫離「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把「一個中國」說成「整個中國」。

三、主體性:中共與台獨皆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外來政權說」就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中華民國在事實上仍然存在,且中共及台獨在實際上也都必須藉中華民國來緩衝而不希望其滅亡,因此「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其實是鋸箭法,罔顧根本。

張亞中主張「兩岸同意並尊重對方為憲政秩序主體,在平等之基礎上發展正常關係」。此說不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之上,否則「一中三憲」就不可能成立。張亞中也許認為,不能只想把中華民國鋸掉一半,必須正視其深植在歷史與現實的根本。

四、統一國民黨建制派竟然指張亞中為「急統/紅統」,簡直匪夷所思。

台獨根本否定統一。中共的統一則是要吃掉中華民國。國民黨則在馬英九時主張「不統」(任內不談統一),如今則幾已不見「統一」的議題。這些都是鋸箭法。

張亞中站在中華譜系發言,所以必須處理中華民國「憲法一中」的議題。他的路徑,似乎是以「如何統一」來節制「是否統一」,並主張「統一公投」。客觀而論,除非主張台獨、完全否定統一,而台灣如果仍要走中華民國路線,這也許是處理統一問題的唯一方法了。

台獨曾主張以「台獨公投」來處理兩岸問題,張亞中則主張以「統一公投」來處理兩岸問題。二者的目的可能皆在保護台灣主體性,但戰略的效應卻完全不同

台獨已經沒有膽量倡議「台獨公投」來攻擊對方,台灣就更應主張用「統一公投」來保護自己。

統一公投」應當是台灣進退攻守的最佳機制。只要能掌握民主體制的主體性,台灣就不必怕「是否統一」的博弈。

五、博弈條件國民黨建制派質問張亞中:「你的方案,中共會同意嗎?習近平會同意嗎?」

這正是問題的根源。台灣的兩岸方案不可能只建立在「中共同意」上。否則,接受一國兩制即可。台灣更要強調的是,中共也必須考慮「台灣人民同意嗎?」

張亞中甚至表示「佩服」台獨。中共不同意台獨,台灣人也疑懼,但台獨今天卻有了這個局面。反觀國民黨的兩岸路線,畏首畏尾,如果只因顧慮「中共不同意」,只怕「天然獨」勢不可遏,則豈有生路?

張亞中的方案,也許是走在「中共不同意台獨不接受」的夾縫間。但中共的「中華民國滅亡論」只有中共同意,台獨的「中華民國滅亡論」也只有台獨同意,都是鋸箭法。張亞中的「分治互視為憲政秩序主體而不分裂整個中國)」,也許是第三條路,這就必須用補鍋法、救根法

當下情勢,兩岸陷於重大危機。中共走向「不能和統,武統只是遲早」,民進黨面對「不可能武獨,豪豬命運未卜」,國民黨則「無力反制台獨,無能節制統一」。一句話可對此情此景作一速描,就是兩岸沒有和平,前途凶險莫測

因此,本文認為,紅綠藍三方皆不妨思考一下張亞中的方案。此案也許可以跳出中共與台獨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互留餘地,在和平的氛圍下共同經營雙贏共生的兩岸未來。

張亞中或許是為了將他的學理思考轉為政治方案,已將若干詞彙有所調整。譬如,不再主動提「一中三憲」或「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及不直接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而改稱「憲政秩序主體」,以便在政治場域較易流通。但他的潛台詞,仍是很清楚的。

本文或許不能準確解讀張亞中方案的底蘊,只是就其邏輯結構解讀,並作了一些主觀的引伸。最重要的是,我認為他不再用鋸箭法,而是用補鍋法或救根法來面對兩岸問題,應為最值肯定之處。

長期以來,兩岸問題可謂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場既深入又高遠探索與辯論。中共只會說「必須統一/必然統一」,民進黨只用一句「愛台灣」就封阻了一切相對的兩岸思考,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也只是原地打轉。用這類手法來處理兩岸問題,也許連隔靴搔癢的作用都沒有,遑論正本清源

蔡政府對張亞中的倡議,惡言恫嚇但民進黨豈能阻擋在野黨為兩岸和平盡其努力,你搞台獨,難道不准別人不搞台獨?真是豈有此理。

有人說,張亞中若當選國民黨主席,將是一場災難,現在已無法證實此說。但是,如果他當選,他一定可以挑明與蔡英文進行一場兩黨兩岸政策大辯論。倘是如此,我認為民進黨必定無以迴避,因為兩黨真的欠台灣人民一個兩岸政策大辯論。

不能再用鋸箭法,而要改用補鍋法。先擴創,再縫合,紅綠藍都一樣



延伸推薦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1:期待發生張亞中鯰魚效應
大屋頂下/超越紅統藍統 整合台統陸統















原應重法治 大法庭竟任意造法


2021-10-03 05:26  聯合報 /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高行政法院日前透過大法庭,推翻下級審法律見解,完全採信銓敘部主張,表示一年內書面處分追繳期間,是社團年資處理條例特別規定公法上請求權的時效期間,將立法通過的法律條文當作「訓示規定」,引發爭議。

訓示規定,為無法律效果之「不完整」條文,即使違反對於法律效力尚無影響,屬於公務員通常性指導,或指示上之規定,如命當事人文件於七日內補正,逾期將駁回;尚未駁回前所為之補正均發生效力;訓示規定之「期間」,通常並無明白規定於法律條文上。

不同於訓示期間,期間特別規定於法條者,可分為「法定期間」或「消滅時效」。法定期間又稱不變期間,或除斥期間,即期間不得任意縮短或延長;而消滅時效係指,請求權因請求權人經一段期間若不行使,除有法定事由外,則該請求法律效力歸於消滅,如在公法上之請求權,設有行政機關原則上五年不行使而消滅,上述條文規定「一年」即屬特別法之例外規定。

時效制度成立,乃為尊重現存秩序,維持社會安定,避免訴訟舉證困難及在權利上睡眠者法律不予保護,此在行政法、民刑法等都有規範

設若該一年為訓示期間,究竟請求權時效為多久?既明載「請求權時效」,機關應予遵循。再者,法律對於人民有利事項,依法仍應從寬認定;類似在司法院相關解釋文及行政法院判決俯拾皆是。

本件事關民眾權益,大法庭卻推翻立法院通過形式法條高等行政法院之見解且與學界認知落差極大。此事讓人見識到司法改革成果,原本應當最該重視法治、程序正義的法院,居然可任意造法、違法。















防疫荒謬劇下的荒唐橋段


2021-10-03 05:31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多名台灣高鐵員工為打第二劑,南下「闖關」成功,令國人詬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鐵四十多名員工,涉嫌以第七類疫苗施打身分冒充第三類,從台中南下高雄違規接種第二劑莫德納,讓人傻眼。其實,台灣新冠疫苗取得與施打早就是一齣荒謬劇,這不過是另一闕荒唐橋段

何以這些人急著打第二劑?因為打完第一劑成了「莫德納孤兒」,不曉得第二劑何在,只好自力救濟。莫德納兩劑標準間隔是二十八天,即使因為疫苗不足,世衛建議可拉長到十二周,他們好多人早已超過,當然擔心疫苗效力不足。事實上 mRNA 疫苗兩劑間隔拉長以後的保護力,至今未有充足實證,只能假設有效。

如果莫德納到貨青黃不接,最可行的方案是以 BNT 充作第二劑來混打,但指揮中心卻優先讓青少年接種第一劑 BNT,這在全世界可說絕無僅有。世衛早就建議,應讓高危險群完整接種疫苗以後,行有餘力再讓青少年接種,因為後者重症率極低,台灣卻是反其道而行。事實上青少年接種 BNT 引發心肌炎的風險,在每日新增數萬例的英國被認為高過染疫風險,在台灣當然差距更大

那些違規施打的人能夠突破醫院預約系統,取得施打資格,原因之一是台灣疫苗施打順序是全世界最複雜,沒人可以搞清楚。國外做法很簡單,醫療人員打完以後,就是從老人家往下打,因為染疫風險最主要因子就是年齡,這不只符合科學,也簡化疫苗管理。疫苗到貨吞吞吐吐,施打順序又零零落落,當然容易衍生漏洞,讓人投機取巧。從幾個月前的「好心肝」,一直到這次的高鐵員工,他們原本都是優雅的國民,就因疫苗政策紊亂數量嚴重不足,在染疫恐慌下只能俯身貼地,做出猥瑣行徑,實在令人嘆息

就因施打類別太過複雜,連帶使得疫苗預約平台坑坑洞洞,比如第一到第三類人員須造冊施打,其他類別則透過網路預約,而因為體恤老人家不會使用網路,又由鄰里長發放通知單,要不亂也難。在國外,在施打前一律上網在全國統一的平台申請,成功拿到「施打券」以後,再預約施打時地,只有一套系統與單一流程,就不容易出錯。

去年,台灣本來有機會買到大量 BNT,但因為疫情平穩,加上意識形態作祟,輕易放過了,到了今年五月疫情爆發,要緊急追加購買早已來不及,只好讓國產疫苗上陣,然而民眾並不捧場,無法解決疫苗飢荒。還好在國人配合防疫之下,以非藥物手段圍堵 Alpha 與 Delta 變種,讓疫情穩定下來。

以目前疫情來說,染疫機會極低,民眾無須因為恐慌而搶打疫苗。在 BNT 第一劑施打輪過各年齡群後,應開放混打,讓疫苗運用更加彈性。施打申請與預約也須整合成一套系統,用電腦來統一把關,讓買票與進場分開,而非交給醫療院所審核,才能減少舞弊。




邱世長/教(新北市)



國內當前是莫德納疫苗短缺,許多人絞盡腦汁,甚至都無緣打到第一劑疫苗時,竟有高台鐵員工能輕易「闖關」施打第二劑,令未打到國人憤怒,堪稱台灣版「世紀奇案」。除了怒斥這類「偷渡現象」,也懷疑是否有人謀不臧

台灣號稱「資訊王國」,還有天才數位政委唐鳳把關,他曾協助台灣建立「口罩地圖查詢」網站、以健保卡追蹤旅遊史,讓日本政府嘖嘖稱奇,而今疫苗預約施打系統為何出現此嚴重的「BUG」?

今日,高鐵員工能輕易偷渡施打,問題何在?這只是冰山一角嗎?這是第一次嗎?民眾都很好奇,有待政府釐清,以免失去公信力!如果真是程式「BUG」,就趕快去請抓「BUG」高手補救,別讓「蟲蟲危機」上演續集啦!


王健壯/買疫苗比買武器還機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買疫苗比買武器還機密
◆  薛承泰/選股與選才
◆  黃介正/台海穩定愈來愈要靠自己
◆  施振榮/王道思維與實踐
◆  陳亮恭/健康照護資源配置的氣球觀點
◆  范疇/為什麼台灣需要廣設靶場?
◆  李清志/火車頭的再造






王健壯/買疫苗比買武器還機密

2021-10-03 05:24  聯合報 /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客製化BNT來了 第一批客製化標籤的BNT疫苗五十四萬劑昨天清晨運抵台灣,指揮中心宣布將於第十一輪開放接種。記者鄭超文/攝影



你是納稅人,但政府拿你的錢買什麼疫苗,買多少疫苗,總共花了多少錢,卻完全不告訴你,而且要求你「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指責你「一再詢問疫苗價格是居心叵測」,你能接受嗎?當然不能,但民進黨立委卻能。

立委職司預算監督,不問人民血汗納稅錢被政府如何使用,這是失職;疫苗攸關人民生命安全,立委坐視疫苗之亂頻生卻毫無作為,甚至替犯錯的政府護航圍勢,這是立法權自我萎縮;民進黨立委對疫苗採購調閱小組,從最初反對成立,到最近以多數決強制限縮調閱小組職權行使範圍,就是立委失職立法權自我萎縮例證

立法院有文件調閱權大法官二九三、三二五、五八五以及七二九號解釋,早有明文規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也對這項國會調查權有所規範,按理說,立法院祇要依法、依大法官解釋,就可以對政府採購疫苗進行文件調閱或相關調查,但何以民進黨立委要百般阻擾這項合憲又合法的權力行使?理由竟然是政府說疫苗採購機密,洩密恐將影響採購

但疫苗採購屬於不可公開的國家機密嗎?當然不是,如果連武器採購的項目、數量與價格都可以公開,都不是國家機密,疫苗採購卻必須黑箱進行見不得人,這樣的機密等級劃分,有說服力嗎?舉例說,國防部可以公開證實,已向美國軍購愛國者三型增程飛彈,總預算一,九七一億台幣,軍購六十六架 F-16V 型戰機,以及七十五具奇異公司 F110發動機等相關設備,總金額八十億美元,何以衛福部不能告知民眾,已向哪家藥廠採購多少疫苗、價格多少,難道疫情指揮中心比衡山指揮所更屬機密重地,藏有更多不能見光機密?如果政府或民進黨立委確實這樣認定,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再以疫苗採購與武器採購相比,政府辯稱不公開疫苗採購資訊,是擔心「有人不高興」會阻擋,但連台灣採購殺人武器,老共也祇能叫嚷幾句發洩一下,美國照賣不誤,難道台灣採購救人疫苗,老共會比阻擋軍售更拼死干預而讓交易破局?國防部敢將敏感的武器採購資訊昭告天下,衛福部卻把毫無敏感性的疫苗採購資訊,視為機密而藏諸黑箱,這是什麼邏輯?這個政府究竟認知錯亂到什麼程度,也不難想像。

但可憐又可悲的是台灣民眾,就像柯文哲所說「至今一支疫苗多少錢,沒人知道」,納稅人不知所納稅金被如何使用,想問也一問三不知,想質疑卻擔心挨告誹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政府還算民主政府嗎?台灣如果真像蘇貞昌所形容是「亂世中的福地」,這項成就,也非政府所能獨攬其功,而是全民自肅所致,更非民主有成,而是集權奏效

CNN 主持人札卡利亞最近雖然稱讚台灣「在全球民主趨勢下成為罕見亮點」,台灣防疫「大幅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也使政府「免於採取許多國家所實施的傷害公民自由的措施」,札卡利亞是用望遠鏡遠距離看台灣近距離的台灣卻是政府公信力日復一日遞減,民主與公民自由一點一滴被侵蝕,集權防疫的各種後遺症,也遲早會一體爆發札卡利亞雖然是最早提出「不自由民主理論的學者,但他顯然祇看到台灣「民主」的亮點,並未看到台灣「不自由」的陰影,而且陰影還在不斷擴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