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經貿戰略,能否突破兩岸障礙?
◆ 聯合報黑白集/蠑螈化的不在籍投票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爭入CPTPP 一場新競局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爭入CPTPP 一場新競局
2021-10-03 04:25 經濟日報 / 社論
CPTPP示意圖。美聯社
9月中旬中國大陸正式向「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提出入會申請,一周後我國也接著提出入會申請。據傳日本和澳洲都鼓勵台灣趕快申請,否則如果等到中國成為會員之後,台灣要再申請加入可能就很難了。我們不解的是,蔡英文總統很早就宣示要加入 CPTPP,政府卻遲未提出申請,直到中國大陸提出申請之後才急忙地接著申請,顯然經濟部和外交部都有失職之嫌。
加入 CPTPP 有兩個重要的關卡,第一個是申請國必須先與各個成員國初步協商,等到各成員國都同意了,就會成立工作小組,正式處理此一申請案。對台灣來說,在初步協商時,日本就很可能會要求我國取消對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的限制,當然,此時政府就必須衡量利弊得失,除了經濟的利益和可能的損失之外,開放核食所帶來的政治衝擊可能更需要仔細盤算,尤其是11月底還有核食公投。
至於中國大陸的申請案,因現在中國大陸仍限制澳洲的紅酒、煤、鐵礦砂等進口,澳洲可能就會要求大陸先取消相關產品進口的限制,否則就不會同意申請案。顯然大陸未來勢必要取消對澳洲產品的進口限制,因為若非如此,申請國可能很難說服其他成員國是真的想要開放更大的國內市場。
等到工作小組成立之後,就會真正進入開放內容的協商。由於 CPTPP 是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除了超過 95% 的商品要降到零關稅,還有許多服務業的開放,以及國營事業保護、勞動條件的規定與環境保護的規定等。
首先,在產品開放方面,對我國而言,最困難的當然就是農產品市場的開放,包括稻米,因為成員國之一的越南是全球重要的稻米輸出國,未來勢必會要求台灣開放稻米進口。屆時,政府如何做好對於農產品與其他弱勢產業的配套補救措施,必須先完整規劃。
另外,在其他開放方面我們也會遇到許多挑戰。例如 CPTPP 對於國營事業的定義是採取實質影響力的認定,與我國是依政府持股超過50%以上的認定大不相同。以中華電信來說,政府持股不到50%,並非屬於國營事業;但是,因為中華電信董事長是由政府任命,CPTPP 成員國可能會因而認定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並質疑中華電信在固網上具有獨占力量,形成對其他民營相關企業的不公平競爭。凡此屆時政府又該如何回應?或是調整哪些法規來符合 CPTPP 的相關規定?
我們爭取入會可能會遇到上述諸多問題,對中國大陸來說,挑戰可能更為嚴厲。例如現在大陸的平均關稅維持在9.4%左右,未來在加入 CPTPP 之後,絕大多數產品關稅必須降到零,中國大陸能否承受這麼大幅度的降稅?另外,大陸國營事業多不勝數,對於國營事業的補貼更不在話下,未來要如何修法滿足 CPTPP 的要求,將是更大的挑戰。總而言之,現階段大陸開放程度太低,我們認為中國大陸入會協商需要的時間和困難度會比台灣高出許多。
現在的問題是,兩岸先後申請入會,就算日本和澳洲可能會希望台灣先加入,但是其他成員國未必會對台灣如此友善。對台灣而言,也許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世界貿易組織(WTO)模式,即兩岸同時加入,但這也需要兩岸先維持比較好的關係,且須待中國大陸與各成員國的協商完成,難免曠日費時。
總而言之,我國申請加入 CPTPP 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且需要有很大程度的開放,政府、企業和國人都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才行。
聯合報黑白集/蠑螈化的不在籍投票
2021-10-03 04:57 聯合報 / 黑白集
公投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通過公投不在籍投票法草案,面對缺斤短兩到只剩本土移轉投票的質疑,閣揆蘇貞昌反問:你相信中國會讓台灣人自由行使民主投票權利嗎?果真是占了便宜還賣乖!
不在籍投票包括通訊投票、移轉投票、電子投票等方式,總之就是盡可能方便更多人民投票。但草案只開小門,排除海外投票,更因得益者多屬遠漂就學就業,多半為民進黨支持者的年輕族群,而遭詬病充滿政治算計。
全球已有上百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美國從不擔心其僑民在中國或其他非民主國家投票會出包,真不知蘇貞昌的疑慮有何根據。綠委甚至擔心大量台商集中到金門馬祖投票,造成選務負擔,更是莫名其妙。
利用選區人口劃分圖謀政治利益的「傑利蠑螈」素為民主亂象之一;蔡政府只肯推閹割版不在籍投票,正是另類的「政治蠑螈」!
中選會又排除年底公投適用不在籍投票;但公投法早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就修正,中選會去年五月才將草案送行政院,行政院更拖到現在才通過送立法院,就是想拖過年底公投。
民進黨修法譲公投與選舉脫鉤,把公投關進鳥籠;又阻止年底公投適用不在籍投票;更以蠑螈化的不在籍投票,排除境外國人公投權利。套句蘇貞昌的話:你相信民進黨有誠意讓台灣人自由行使民主投票權利嗎?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的經貿戰略,能否突破兩岸障礙?
2021-10-03 04:59 聯合報 / 社論
波波漫畫
中國大陸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隨後也正式遞件,蔡英文總統說台灣準備好走向世界,但她在民進黨中常會坦言「確實有些政治問題」,必須與友好國家及會員國共同面對處理。這段話說白就是:兩岸主權爭議是入會障礙,政府冀望透過美日協助突圍。但從聯合國到世界衛生組織,美日從未助台達陣,這次呢?
蔡總統強調已準備五年,與國內外作好溝通,但相關部會只談出口零關稅賺滿缽,無視別人零關稅進口會對我產業造成多少損害。農委會盤算比照日本對美談判「汽車保護稻米」,但日本當時還加碼美豬進口,而且最近一次日美貿易談判,安倍鬆綁和牛仍未換到汽車零關稅。
日本汽車犧牲卅年潛在獲利,換取國內農業高保護,台灣哪項工業能承擔如此重責?如果相比大陸抵制一項水果,農委會就要拿出十億救市,CPTPP 對農地到就業及上下游的衝擊,損失根本難以數計。安倍基於選票考量拿汽車保護稻米;若農委會所謂轉型配套措施可行,勝選至上的蔡政府不會拖到中國大陸逼上門才張惶出手。
蔡政府所謂「準備好了」,是建立在美日等抗中同盟協助的基礎上,假手外人排除兩岸政治障礙。但政府依賴日本護航,不僅無法如中韓一般,將福島核食開放列入攻防,也沒太多籌碼替國內汽車及零件業爭取保護。類似困境也會發生在我爭取其他會員國支持時,必須付出更多談判成本。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中國是「來亂的」,因為台灣更接近入會標準,外交部與陸委會更急著與國台辦打口水戰,這讓其他會員國很難不對兩岸申入作政治考量。
世貿組織功能式微後,亞太國家展開區域經貿整合,才有CPTPP、RCEP 出現,十多年來中日各自展現強烈企圖心爭取話語權,掌握規則制定。可預見的是,美日若卡中,大陸必會藉友好國家阻台,這個連環套就是對蔡政府國家路線的實境試煉:一面倒抗中,究竟能否換到更大生存空間?美國可以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控制衝突,尋求合作,台灣也必須設法搬開兩岸政治障礙。
我國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遞件,中共表示台灣必須以「一個中國」為前提參加區域經濟合作,並指世貿模式並非先例。卅年前兩岸申請加入 GATT(世貿前身)時,我方為與中共脫鉤,避免主權爭議阻撓入會,決定採用關稅領域之名,這是談判顧問蔡英文的建議。那年正是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李登輝政府與大陸展開對話,香港會談討論「一個中國」同時,台灣入世案的工作小組在瑞士召開首次會議。
事實上,蔡英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兩岸主權爭議對我國際空間的影響,就算時空條件不同,台灣已站到美國隊,但仍無法繞過「一個中國」的問題,兩岸爭議仍須與中共對話解決。依賴美日無法治本,台美、台日貿易協定一事無成便是明證。
大陸未中止 ECFA,但已接連技術抵制台灣水果,北京在申入 CPTPP 後禁入釋迦,有如政治示警。我國以出口導向,但在全球自由貿易覆蓋率不到十四趴,其中 ECFA 早收清單就逾八趴,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不僅加入 CPTPP 困難重重,大陸的讓利也難守成,更別提 RCEP 生效後,對我貿易與投資產生雙轉移效應。
中美有軍事與經貿兩個戰場,台灣被美國安排在軍事前線,但在攸關生存空間的經貿戰場上,卻得自食其力。卅年來,世界經貿合作從 WTO 進化到 CPTPP 與 RCEP,唯獨台灣開倒車比過去還死守意識型態,至今仍深陷貿易壁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