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穩定金融秩序 拓展合併效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603/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逢韓必卡,民主基金會將成導火線
◆  聯合報黑白集/海邊到網路的戰爭
◆  經濟日報社論/穩定金融秩序 拓展合併效益







經濟日報社論/穩定金融秩序 拓展合併效益


2024-09-25 01:43  經濟日報/ 社論
金融界近期最受矚目的事件,應屬台新金與中信金爭取與新光金的合併案。記者葉信菉/攝影


金融界近期最受矚目的事件,應屬台新金(2887)與中信金(2891)爭取與新光金(2888)的合併案。雙方你來我往,引發各界關注,最後在主管機關明確表達以穩定市場秩序為首要前提下,中信金停止推動合併案。此事件將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國際間因金融發展背景與法律制度不同,在金融監管的組織架構上差異頗大,但皆強調市場穩定與發展並重。金管會組織法第1條即闡明:行政院為健全金融機構業務經營,維持金融穩定及促進金融市場發展,特設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其次,在國際金融監管的趨勢上,金融機構合併案的財務穩定為強調之重點。例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剛通過的銀行合併交易最終政策聲明中強調,銀行合併後的財務風險必須小於合併前的風險,對於合併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案件將舉行公聽會,超過1,000億美元之案件將進行財務穩定性評估

我國金融機構合併案之法規亦與國際金融監管趨勢相仿。根據金融機構合併法第6條明定,主管機關為合併之許可時,應審酌下列四項因素:一、對擴大金融機構經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及提高國際競爭力之影響;二、對金融市場競爭因素之影響;三、存續機構或新設機構之財務狀況、管理能力及經營之健全性;四、對增進公共利益之影響,包括促進金融安定、提升金融服務品質、提供便利性及處理問題金融機構。

進一步分析此四項因素:在擴大經濟規模與提升經營效率方面,由於新光金有深厚的保險業務基礎,與台新金及中信金銀行業務強項互補,故不論是新新併或中新併,皆能藉由合併而擴大經濟規模;但是否能依此提升合併後經營效率,仍待市場檢驗。從主管機關角度而言,新新併或中新併的經營效率,宜由市場與雙方股東加以檢視,金融監管單位無法事前斷定。

對於金融市場競爭因素之影響,若合併成功,都將大幅增加合併後公司的競爭地位。以合併後總資產來看,新新併將成為國內第四大金控,中新併更將成為國內第一大金控任一合併案都將成為擁有銀行與壽險雙獲利引擎的大型金控。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整併後大型金控之競爭應能促進金融產業的發展。

關於存續機構或新設機構之財務狀況、管理能力及經營之健全性。若此次合併案能經由兩造競爭,透過現金增資的方式提高新光人壽的資本適足率,這將是主管機關期望發展的方向。

而在增進公共利益之影響方面,目前金融機構的合併,有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兩種模式,而新新併與中新併分屬前者與後者在法律基礎上,兩種模式皆有對應之法源,但非合意併購須經主管機關同意,才能進行公開股權收購

此次合併案在兩造競爭過程中,產生許多非正常競爭之手段,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不安定因素。由於金融產業運作乃以信任為基礎,若合併過程伴隨非正常競爭或甚至互相攻擊之手段,將不利於金融機構間的相互合作,也會對後續的金融合併案件產生不良示範,更遑論中新併將成為國內最大金控的指標性影響

從此點觀之,金管會不同意中信金(2891)的公開收購計畫,應為考量合併案是否能增進公共利益之影響下所做出的裁量

唯有在穩定的市場秩序下,大型金控的整併方可增進市場競爭並促進產業發展。我們期待透過此次事件與經驗,讓主管機關與市場參與者之間,能夠互相調適,建立更完備的機制,使金融機構能夠透過合併來擴展經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並在過程中兼顧金融秩序的穩定。















聯合報黑白集/海邊到網路的戰爭


2024-09-25 03:25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共國安部昨指控我透過「匿名者64」駭客組織攻擊大陸,並稱對台資通電軍三名現役軍人立案偵查。我國防部駁斥,中共指控並非事實。 記者胡經周/攝影


大陸國安部立案調查我方三名資通電軍,藉駭客組織對陸港澳發動網攻,將依「懲獨廿二條」處理。帳號活躍在蔡政府時期,中共卻選在此時動手,劍指的是賴清德台獨路線。而且,拿軍人作為懲獨頭一案,瞄準的是我軍要害:軍心士氣

對岸指控的「匿名者六四」帳號,去年六四起「上工」,今年四月後停更,直到大陸八一建軍節才復出,抨擊習政權經濟惡化貪腐依舊。作息和蔡賴政權交替若合符節

大陸西北工業大學兩年前被美國國安局網攻。調查鎖定美國政府的線索之一,就是網攻都在美東上班時間。西工大是大陸軍工科研核心,北京將攻擊細節及專案負責人詳細公布,並將涉案人名單透過外交管道告知美方。

西工大與「匿名者六四」嚴重程度雖不同,但大陸都採公開案情,「以眼還眼」。對台更進一步公布照片姓名,形同指著當事人說「我找得到你」。怎料,其中一人網路個資表明在國防部網路技術單位從事內網滲透,被網民搜到,打臉軍方否認聲明。

中共灰色地帶作戰,先是偷渡客接連直闖北部登陸要地,凸顯海防空虛,又藉駭客事件,劍挑我認知作戰部門。無硝煙戰爭從海邊蔓延到軍營,尤其此刻兵源不足,政府應該擔心的是中共游得到、看得到、找得到」,製造被鎖定的壓力侵蝕軍心。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逢韓必卡,民主基金會將成導火線


2024-09-25 03:17  聯合報/ 社論
台灣民主基金會6月召開董監事會,董事長韓國瑜提名盧業中(如圖)擔任執行長,不過綠營代表反對,經投票表決,以優勢席次「否決」盧業中的人事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人事延宕逾半年,今天董事會將再度攻防。民進黨擋不住立法院長韓國瑜出任基金會董事長,就藉口杯葛執行長人事,不惜破壞體制,也要達成「卡韓」的陽謀;但立法院新會期開議,民進黨若繼續「逢韓必卡」,卡住一個執行長,恐牽一局動全身。

台灣民主基金會是參照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而成立的國家級民主基金會,由政府編列預算,以超黨派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補助國會、政黨和民間外交,推動與其他民主國家、各國民主組織的交流和結盟,重點在於加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導的全球交流網絡不過,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民主基金會不但成為綠營小金庫,補助側翼寄生,更和外交部分進合擊,壟斷政黨對外發聲管道隨著美中競爭與全球反中風潮,民主基金會支持的國際民主交流也往往染上抗中色彩。像甫在台北年會通過反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台美的民主基金會都是重要贊助者。

因此,雖然民主基金會董事長按慣例由立法院長兼任,但韓國瑜二月上任立法院長後,綠營就不斷表達憂慮,民進黨也頻出手卡韓,除擔心喪失小金庫,更要避免藍營掌握外交話語權。在失去國會主導權的現實條件下,民主基金會六月董事會終於推舉韓國瑜擔任董事長,但韓國瑜提名政大外交系教授盧業中出任執行長的人事案卻被擱置至今。

民主基金會今天再次召開董事會,重點在審查執行長人事案,韓國瑜將親自主持會議「直球對決」;據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辦的「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下屆大會十一月即將在南非登場,美方非常關切台灣出席狀況,藍綠高層都想盡快穩定基金會人事。

民主基金會對外為我國第二軌外交,國會議長對內代表最高民意殿堂,事涉國家體制,非一人一黨之私。藍委曾質詢賴政府是否「卡盧」?雖然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不會卡盧,因為連韓國瑜最大尾的都沒有卡了」,但執政的民進黨掌握產官學及非政府組織人士等多數董事席次,並透過董事會箝制董事長人事權,形成「卡盧就是卡韓」的事實

民進黨若執意杯葛盧業中,可能造成三種結果。一、卡盧成功:國民黨接受綠營人選,民進黨不僅掌控小金庫,未來若在國際進一步推動新兩國論或邀疆獨、藏獨訪台,韓國瑜是否概括承受?二、維持現狀:由廖達琪繼續代理執行長,但藍綠內耗猜忌,基金會能有亮眼成績?三、突破僵局:執行長人選長期擱置,韓國瑜以董事長身分總攬全局,但韓恐分身乏術,基金會將失去國際交流的靈活彈性。

為了卡韓,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從搶北農菜攤到高雄罷韓,韓國瑜愈挫愈勇。國會議長擔任國慶籌委會主委,卻連國慶晚會募款都卡卡的。跨黨派的民主基金會也陷入卡韓纏鬥,但民進黨獨占對外發聲管道,台灣的民主多元價值淪為一言堂;所謂的民主基金會將「徒具基金會之名、缺乏民主之實」。守住民主,韓國瑜責任重大。

但民主基金會不只是藍綠惡鬥的縮影,更可能埋下擴大立法院衝突的導火線。立法院新會期一開議就烽火連天,藍白黨團聯手將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還待審查大法官、NCC、考試委員等人事同意權。國會議長負責召集朝野協商、排審議案,韓國瑜舉足輕重。卡韓、卡盧,雖是立院戰場的延伸,但民進黨願意為卡住一個執行長而玉石俱焚嗎?賴清德總統要盤算清楚,這樣的代價值得嗎?





【專家之眼】吳慷仁西進是「背叛」?

◆  【專家之眼】吳慷仁西進是「背叛」?
◆  【專家之眼】中國大陸願將南海爭端送交國際法院嗎?

◆  【專家之眼】四方安全對話與四海連動
◆  【專家之眼】為何抓農地超商卻不抓農地違章工廠?
◆  【專家之眼】增多預算有利文化扎根?









【專家之眼】吳慷仁西進是「背叛」?


2024-09-25 07:40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演出受到高度評價。本報資料照


金馬金鐘雙料影帝吳慷仁,傳出最近與大陸經紀公司簽約,並將與紅星孫儷搭檔演出,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很多網友更直指他背叛。

這幾年到大陸發展的藝人,多如過江之鯽,名氣不輸給吳的也大有人在,大家早習以為常,怎麼唯獨他簽個約就讓那麼多戲迷難以接受?

據說是因為吳慷仁一向被視為「抗中保台」的擁護者,尤其當年太陽花運動,公然反對服貿,被定位為堅決愛台的「反共」藝人。如今這位「政治正確」的「影視公務員」,竟然「投共」了,對當權派想必是很嚴重的打擊,所以網路上充斥著指責聲浪。

這些指責聲浪中,不乏一種深深的憂慮,擔心在中共的威權體制下,吳慷仁演的戲,可能會受到意識型態的侷限,難以自由發揮。

中國大陸至今仍存在思想控制,所有出版品都必須經過審批,才能正式發行。當年台灣對服貿開出第一槍的,就是出版界。他們認為,台灣解嚴後,已沒有審查制度,所以表面上兩岸對等開放,實際上會造成不對等的結果。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甚至說過,為了前進大陸市場,台灣業者會「自我審查」,避開對岸的忌諱。

所以,台灣的影視產業的題材就非常自由,沒有意識型態的侷限嗎?如果在解嚴之初,台灣百業興旺的那十幾年,或許如此,但以目前局勢來說,恐怕未必。

當年台灣為了加入世貿組織,對好萊塢電影門戶大開,導致國片連國內市場都難與之競爭,電影業快速沒落;電視劇則自從開放有線電視播放廣告後,各台廣告量被稀釋,戲劇製作成本壓低,品質也就每況愈下。

如今,不靠政府補助,幾乎製作不了高品質的影視作品,但這也給掌權者製造了拿揑業者的機會。為了爭取補助,業者可能先「自我審查」,越投當權者所好,就越有機會拿到高額補助。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符合政治正確的戲劇。《返校》講白色恐怖,《茶金》把發行新台幣抹黑為暴政,而即將播放的《零日攻擊》,獲得文化部七千多萬元的高額補助,更被質疑是一部意圖「洗滌人心,製造恐怖」政治洗腦劇

於是出現一個弔詭現象,在我們這個標榜多元的民主國家,卻因為影視產業愈發依賴政府,題材反而越來越窄,意識型態越來越一元。大陸因審批制度固然多所侷限,如今台灣當局以補助來控制影視題材,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吧?

影視是高成本、高風險的產業,大陸人多錢多市場大,有足夠的發展資本與優勢。良禽擇木而棲,自己的環境越來越差,留不住人才,怎麼能怪人家跳槽呢?

比較悲哀的是,藝人赴大陸發展,卻因為兩岸關係惡化,夾在對立的意識型態中,動輒得咎。說穿了,都是政治干預文化的怪象。表演工作者並非呼風喚雨的政治人物,但遭受的壓力和批判,卻不下於政客,這豈是民主政治的常態?
















【專家之眼】中國大陸願將南海爭端送交國際法院嗎?


2024-09-25 07:19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中菲近期在南海的衝突不斷,圖為菲律賓擱淺在仁愛礁上的廢棄艦艇。(路透)


近期南海緊張大幅升高,美國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此包括日本、 澳洲、 英國 、法國、德國、加拿大、紐西蘭、歐盟等,紛紛發佈聲明,甚至採取實際動作介入南海爭端漩渦。

南海區域外國家與南海爭端當事方舉行的一系列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執行多國海上巡邏任務、建構多邊軍事安全對話合作機制(此包括QUADAUKUS Squad)、 簽署軍隊互助協定等情勢發展,迫使中國大陸採取更多、更強硬的南海維權行動,南海變得更加動盪不安。

民國一O一年(2012年),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發生嚴重海上對峙事件,最終北京勝出。之後,此島和附近水域完全落於中國大陸掌控之中。當時的美國歐巴馬政府沒有挺菲,馬尼拉耿耿於懷。

今年七月,中國大陸與菲律賓達成臨時協議,規範菲方運送補給物品與駐守人員輪調事宜。北京堅持馬尼拉必須履行承諾,拖離擱淺仁愛礁的二戰軍艦,實施只准菲方駐守軍人出,不准再入的封鎖策略。這也算是北京的勝利。

本(九)月,菲律賓終於撤離停泊在仙濱礁水域內長達五個月之久的海岸防衛隊船隻。菲律賓撤回海岸防衛隊船隻的動作代表中國大陸的策略奏效。

中國大陸與南海周邊國家就南海問題所同意定調的最高政策指導目標是將存在潛在大衝突的南海轉變為一個和平、穩定、友誼、合作、繁榮之海。北京不願南海問題影響中國大陸與東協全體、中國大陸與東協個別會員國間的政治、外交、經濟等關係。中國大陸也一再反對區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之處理。

美國與南海區域其他國家不但持續介入南海問題之處理,也出現加碼擴大趨勢。美國持續發布挺菲外交聲明,強調民國四十年(1951年)美菲協防條約適用範圍包括南海與菲律賓部署在南海的軍艦和海岸防衛隊人與船。目前,菲律賓計畫再派遣船隻進入仙濱礁海域宣示主權,並考慮接受美國所提護衛菲國駛往仁愛礁或仙濱礁執行補給任務的菲方船隻。

南海整體情勢發展不利中國大陸所採取之維和與維穩,以及捍衛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海洋政策目標。

南海爭端持續幾十年,使用軍事、政治、外交途徑,或當前的灰色戰略都無法解決。是否南海聲索國應該開始認真思考採取法律途徑解決爭端的可能選項?

在過去,亞洲國家不願意打國際官司的負評一直存在西方世界。但亞洲國家真正不願透過國際司法或準司法機構,以訴訟或仲裁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爭端的原因有好幾個。

首先,去國際法院或法庭打官司,此舉等同承認爭端的存在。日本不願意將東海釣魚台領土主權爭議送交國際法院解決的理由主要在此。送交國際法院打官司衍生違憲的問題。

其次,事實佔領或實際控制存在爭議領土的國家往往不願意上法院。韓國不接受日本提議將具有爭議的獨島(日本稱為竹島) 送交國際法院解決,主要理由是韓國實際掌控此爭議島礁。

第三,國際法院或法庭所做出之裁決或最終判斷具不確定性。爭端一方無法百分之百確保法院或法庭做出符合或有利其主張和權益的裁定。因此,大國往往強調透過外交協商途徑解決爭端。中國大陸一向認為國際法之制定發展頗受西方國家法律體系影響,因此,完全倚賴國際法律訴訟程序與規定去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不盡然是好事。

中國大陸持續堅持透過直接相關當事國家的協商談判解決爭端。此立場早宣示於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中有關爭端解決機制法律條款的討論。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中國大陸與東協會員國所簽署之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D第四條也有此明文規定。中國大陸對菲律賓將南海爭端提交仲裁的做法認定是背信,違反了 DOC。中國大陸也認為南海仲裁案違反國家同意的基本規定。

南海爭端之根本問題是島嶼領土主權。唯有確定島嶼主權歸屬之後,依據國際法陸地控制海洋的原則,再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主張劃定各種包括內水、領海、專屬經濟海域、大陸礁層等海域,主張相關之主權權利及管轄權,以及處理之後的重疊海域劃界問題。

維持南海永遠的和平穩定,防止域外國家介入的最佳選項可能是採取國際法律訴訟程序,但受現實主觀利益政治考量,這也是主權國家最不願意採取的爭端和平解決方式。

南海爭端當事國馬來西亞就島嶼領土主權爭議曾分別與印尼和新加坡透過國際訴訟獲得解決。即使敗訴不甚滿意,印尼與馬來西亞都接受法院之裁決或最終判斷。

馬來西亞所主張與占領的幾個南海島礁坐落於南沙群島南部海域,與越南和菲律賓相比,數目與範圍較小,相對較不複雜。因此,經國家同意、當事方合意,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願意將爭議送交國際法院或法庭尋求解決嗎?同樣的,中國大陸與菲律賓願意將黃岩島、仁愛礁、及仙賓爭議送交國際司法機構尋求解決嗎?似乎很難,但完全不可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免費試用真開心 付費訂閱要小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603/web/ 

◆  偵查不公開 檢洩密無妨?
◆  地緣政治風險下 重拾產業王道領導力
◆  七面作戰 以國能贏嗎?
◆  當大法官判決專業不足、民主不備
◆  請總統致電交通部長
◆  減少行人悲劇 政府還能做什麼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免費試用真開心 付費訂閱要小心
◆  公車轉彎SOP要落實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免費試用真開心 付費訂閱要小心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因作業需求,小明在平板上免費試用一套文書軟體,非常容易上手,而且相當實用。當使用到某些進階功能時,該軟體顯示必須付費訂閱才行得通,其訂閱年費折合台幣約五百元。

由於作業繳交期限在即,小明選擇付費訂閱該軟體,並順利在進階功能的輔助下完成作業。其後,小明因再也無需使用該文書軟體,就淡忘了訂閱事宜。直到前陣子,收到一封下年度年費扣款成功的簡訊,才驚覺自己尚未取消訂閱。

小明對自己的後知後覺相當懊惱,筆者告訴他類似事件經常發生,務必在第一時間趕緊詢問能否退訂和退費。所幸那家軟體公司並非無良業者,收件後馬上就退費給小明。

該文書軟體本是一次性買斷的軟體,在三年前改為訂閱模式,要求使用者每年繳交年費。當年改制時曾遭老客戶群起抗議,最後不得不退讓一步,將原先購買的使用者列為經典用戶,讓他們可以終身使用現有功能,以及所有曾購買的附加功能,也可透過優惠方案訂閱新增功能。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使用電腦和手機時,都會想方設法蒐羅適合需求的應用軟體和平台。這些服務有些免費(free),其獲利來源包括廣告、聯合行銷、使用者的人數及資料等;有些必須額外付費premium成為會員,始可使用進階功能。例如在某影音平台,付費會員可享⁠用⁠不受廣⁠告干擾⁠的⁠服⁠務⁠,以⁠及⁠離⁠線⁠播放和⁠背⁠景⁠播⁠放⁠等功⁠能。付費機制往往採用「免費增值」(freemium,為 freepremium 的合體字)模式,使用者免費試用一段時間後,自動成為付費會員,必須定期繳交會費。

免費試用時固然很開心,但自動轉為付費會員時就得格外小心,才不會讓錢財白白流失而不自覺。的確,訂閱服務讓生活更輕鬆愉快,但從帳戶自動扣款的額度可能會隨時間快速累積,尤其當我們在免費試用到期時忘記取消。

幸運的是,有些應用軟體可追蹤定期付款,也可幫忙留意那些可能不再需要但仍付費的訂閱。不幸的是,這些工具多半採「免費增值」模式,試用一段時間後,可能帳單又多出一筆訂閱支出。這就如同教人斷捨離的書,有時該書也會成為購買者必須斷捨離的物件。

其實,訂閱錢坑不只發生在網路,實體通路也處處可見。本世紀初,筆者曾向一家知名出版社採購一套兒童美語錄影帶,內容相當生動活潑。多年後,閒來無事查看信用卡帳單,發現每半年就有一筆該出版社的扣款。只怪自己粗枝大葉,那些早已不用的錄影帶,竟然年年繳交維護費用而不自覺。令人不齒的是,該出版社默默坑錢發大財,在扣款前未曾徵詢客戶需求,而扣款後也未再另函告知客戶。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當過冤大頭之後,筆者對相關訂購及扣款都格外小心。一時小小悶虧,或許能幫未來省下大大荷包呢!













偵查不公開 檢洩密無妨?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楊劼/法律工作者(台北市)


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黑金組檢察官全員出動,用盡偵查手段,大規模搜索扣押,羈押禁見被告;然而檢方卻配合特定媒體,天天偵查大公開,開放輿論公審,令人懷疑北檢不但違反偵查不公開,甚至企圖利用媒體報導帶風向球。

欣慰看到廿四日聯合報報導「偵查不公開根本是笑話」,報導內容不但點出目前檢方辦案與媒體報導的亂象,也提出社會對執政當局的期待「檢察官掃除貪腐絕對符合人民期待,但追訴犯罪不能犧牲人權」。連檢察官論壇都出現「請法務部或學院開課要如何學會被媒體經營的課程」之言論。

檢察官是偵查犯罪的主體,在刑事偵查階段,基於無罪推定原則,保障犯罪嫌疑人和相關人的權益,使國家有效行使刑罰權。檢察官不得公開犯罪嫌疑人的偵查內容,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自白供述、偵查的方法和搜索羈押、相關的證據卷宗筆錄等等。

偵查不公開原則,社會大眾朗朗上口,但台灣媒體競爭激烈,檢察官為求辦案績效,往往與媒體合而為一,偵查不公開根本已成笑話。

前幾年的八里雙屍命案和南港小模姦殺案,媒體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的報導,使得犯罪嫌疑人遭受質疑與輿論壓力,最後雖查無證據獲得不起訴處分,但相關當事人所受的傷害卻無可回復。

最近的京華城案異曲同工,媒體報導檢方偵查細節,天天上演新劇情,加上名嘴和民代接連爆料,引導檢方辦案;若是當事人出面否認,反而被民代和名嘴指為「隔空串證」,彷彿民代與媒體已成司法案件生死的定奪者。

熟悉刑事訴訟實務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偵查庭內,辯護律師常會被檢方告誡不得洩露案情,否則以洩密罪移送法辦;事實上,近年來確實有數十位律師被檢方以洩密罪偵辦,然而檢方卻從未以標準約束自己從法務部的統計資料可看出,過去五年違反偵查不公開檢討案多達七,二五五件,卻沒任何一位檢察官因違反偵查不公開被起訴,檢方要求被告和律師不得外洩偵查秘密,自己卻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

媒體和民代不是訴訟當事人,不受偵查不公開原則的約束,但特定媒體和民代卻屢屢精準報導與爆料偵查內容,甚至法院准駁羈押的理由書皆曝光,是否也涉及洩密?檢方應有所作為,不應讓外界質疑檢方利用媒體或民代打擊政治對手而帶風向球,否則最後賠上的是司法公信力。














地緣政治風險下 重拾產業王道領導力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徐作聖/產業分析培訓講師、陽明交大退休教授(新竹市)


最近中東情勢吃緊,黎巴嫩真主黨呼叫器及其他低端電子產品的爆炸事件,加上以色列連日來的空襲,使得全球恐怖主義及地緣政治的風險急遽上升,甚至危及全球供應鏈的實質運作,產業發展的前景危機重重,因而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也成為跨國企業的主軸思維。

拜盛名之累,台灣在黎巴嫩遭恐怖攻擊中也受池魚之殃,地緣政治對科技與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政府似乎束手無策。近年來,政府在產業發展上,創造了無數的海市蜃樓及大餅,於今尤甚!最近赫然發現,台灣朝野的「領導力」原來暗藏在各部會的宣傳文字中,各部會廣設文宣部門,積極扮演「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執政者「以民為先」的宣示,雖官員琅琅上口卻常常流於口號,而相關部會也逐漸把「政令宣傳」當成施政主軸,地緣政治風險管理也就順理成章成為宣傳的一部分了。

科技產業發展涵蓋治理面、經濟及策略前瞻面、技術面、產業面、社會面,也就是全方位「領導力」的表現。近半世紀以來,台灣政治制度雖模仿美國,但產業發展另有一套「儒家」資本主義的模式,政府直接介入產業發展,也就是當年工程師治國的盛況。拜全球供應鏈垂直分工「共榮、兼榮」王道領導力的運作下,成功為台灣發展出唯一護國神山的榮景,至今仍是津津樂道的故事。

賴清德總統上任已逾四月,上任之前規畫的「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AI、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產業),似乎缺少執行策略細節及領導力。例如,賴清德信誓旦旦宣稱無人機產業將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達四百億的規模,諸多「綠友友」企業及組織已紛紛卡位,相關部會也做好了「軍容壯大」的宣傳工作但無人機產業在大陸品牌大疆強勢領先全球,以及在台灣供應鏈不穩與地緣政治的影響下,政府這樣沒有底氣的宣傳是否太過樂觀了?

台灣正陷入科技發展國家隊的虛無縹緲境界中,而地緣政治及供應斷裂的風險更是雪上加霜,故重振產業領導力應是當務之急,中華文化的「王道」經營策略極具參考價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先生於神戶的一場演講中闡述了王道的內涵:「東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講王道是主張仁義道德,講霸道是主張功利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由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洋槍大炮來壓迫人」。

在全球競爭的市場中,王道的真實意義應在於首先壯大自己,然後攜手、拉拔供應鏈上的夥伴共襄盛舉,是共榮、兼榮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儒家文化領導力的呈現。

領導力在地緣政治及戰火陰影下顯得格外重要,融合儒家文化及王道思維,似乎符合現階段全球產業共榮、兼榮的政經情勢。當政者該以天下蒼生為念,放下意識形態和政治操弄的手,重拾王道及東方領導力,先從壯大本身產業與科技實力下手,務實布局台灣產業的轉型,為時未晚。













七面作戰 以國能贏嗎?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陳能鏡/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去年十月爆發以哈戰爭以來,以軍忽而挑釁伊朗,激起親伊朗民兵加入,今又升高對真主黨的衝突,似有意要把黎南變成第二個加薩。中東全面區域戰爭一觸即發,全球安全與經濟恐陷入不可知未來,以色列真能贏得這場失控的戰爭?

以哈戰爭已打破以國作戰廣度與長度。以色列人口有限,國內資源貧乏,國土狹小,戰略縱深不足,避免境內成為戰場,因此自建國初期的三次以阿戰爭,以及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的以真戰爭,以軍均採起奇襲戰術以求速戰速決,並在適當時機接受國際調停,以收作戰最大利益。今以哈戰事即將周年,以軍不但未能完全占領加薩,哈瑪斯武裝分子在北、中部重新集結,且有新成員源源不絕加入,至今仍頑強控制地面,對以軍採取持久游擊戰術。

真主黨是中東地區武力最強、成員最多的伊斯蘭武裝團體,戰力甚至超越許多國家,在以哈戰爭爆發次日,即對以國北境發動火箭與飛彈攻擊,迫使近七萬以色列人遷離戰區;此外,以國莫名轟炸伊朗駐黎巴嫩大使館,迫使伊朗於四月中旬直接對以色列本土發射飛彈與展開無人機攻擊,也激起親伊朗武裝民兵葉門青年運動、伊拉克伊斯蘭反抗軍等對以國發射飛彈與火箭。曾擔任以色列國防軍首席戰略顧問的歐瑞翁指出,以色列現今已展開七面作戰且戰事延長,對以國人力資源、經濟及政治產生嚴重的負擔與挑戰。

國際社會漸失對以色列的支持。以色列的建國、生存及壯大,都受助於盟國的支持,如英國提出的貝爾福宣言讓猶太人得以建立民族家園;又如美國於第一次以阿戰爭期間堅持停火,給予以軍喘息之機以進行整編擴充;最近的則是今年四月,美、英、法及約旦協助攔截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射的飛彈,法國海軍甚至提供雷達覆蓋。但因以色列對加薩居民無差別攻擊及停火協議的多次挫敗,國際社會對以國的支持度日漸減低,聯合國大會於日前甚至通過決議,史無前例要求以色列需於一年內撤出西岸及賠償巴人損失。對於此次以真高強度交火,聯合國警告軍事無法帶給雙方安全,英國外長要求雙方立即停火;美國總統拜登則表示,盡一切可能防止戰事擴大,已不若以哈戰爭之初,西方列強紛紛重申保護以色列的生存權和自衛權

以色列亦面臨國內困境。以哈戰爭爆發前,以色列已是一個政治分裂、國防預算短缺、兵源不足的國家,最佳戰略應是先救人質,再瓦解哈瑪斯與占領加薩,但以軍卻反其道而行;加之內唐亞胡拒絕清楚解釋戰勝哈瑪斯後的任何積極性願景,戰時內閣滿意度持續低迷,無法靠擴大打擊面及解除北境威脅讓國人返鄉而增加支持,以色列恐難以一個團結的國家及新戰略,戰勝以伊朗為首的反抗軸心聯盟。

在地理上,台灣距中東有段距離,在外交及經貿上,中東也已不再是台灣的重要對象,但中東豐富的油源與天然氣,仍是我方重點關切區域。政府應隨時掌握情勢發展,同時加強與以色列及伊斯蘭國家的交流合作,更須多研究當地宗教、民情等,甚至於激進組織發展特徵。一旦我國人或廠商捲入衝突或恐攻案,才能及時提供協助或釐清真相,不讓金阿波羅呼叫器涉恐處置不宜案再發生。













當大法官判決專業不足、民主不備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新北市)


自今年二月立法院開議以來,國內出現一個「民主與專業」孰優孰劣的爭議。一般總覺得民主與專業是兩個不相容的概念,但如能深一層思考,兩者並非截然不相容的概念,甚至可說民主的基礎宜有專業的肯定,而專業的價值就在民主的支持。質言之,在多元的公民社會,民主是必要的過程;唯民主的核心價值,仍離不開科學的驗證和理性的思維。因之,專業正是民主多元社會所必需的決策作成判準。但在民粹的社會,政治人物為迎合社會的觀感,爭取經營標的團體的多數支持,卻經常口出狂言而不自知,甚至語無倫次亦不覺察。

試想,最近的憲法法庭針對卅七名死囚的「廢死判決」,究竟是專業或不專業?民主或不民主?姑不論該判決書的主筆人既不是刑法的權威,更不是刑訴的學者,其竟可就刑訴有諸多創意,是否符合專業?反之,只有十五位大法官中的七位支持論點即可作成判決,是否符合民主?此次的憲法判決影響深遠,卻是在專業令人質疑、民主亦嫌不備的判決生態下作成。這是值得國人多所反思的判決過程。

在野立委擬提出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據報載,第四條擬增訂第三項:「本法所稱大法官總額,係指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所定大法官人數。」其實亦可逕就第卅條酌作修正如下:「判決,除本法別有規定外,應經大法官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參與評議大法官三分之二同意。」即回復至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十四條規定:「大法官解釋憲法,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人三分之二之同意,方得通過。」相關規定,或許通過門檻修正後較現有總額規定稍嫌嚴格,此或有再加商榷之處,但三分之二的規定,則是破除專業不足、民主欠缺的唯一可行機制。

自蔡政府以至賴政府,對於大法官的提名雖有審查機制,但其究竟發揮多大的「提名」功能,著實令人懷疑;此懷疑係就專業而言,非純為政治顏色。

大法官所為憲法判決係包括公法和私法事件,近幾次提名人選專門就事涉私法研究者幾希?不僅民法學者不足,刑法學者亦不多見尤其民訴或刑訴的實務法官,幾乎於憲法法庭絕響。本文鄭重呼籲,賴政府在提名大法官時,宜以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檢察署為最主要的人才庫,學者專家或律師的人選比例宜相對調低;尤其司法院正副院長如能提名德高望重、立場超然的實務界人士出任,才是推動司法改革必要的人事任免考量條件。

專業應由所學領域及工作經驗去衡量,而非僅有「法學」的大分類即可視為「專業」;反之,民主應由應用的機制及出身的專長、風範加以判斷。當下賴政府提名的考試委員,究竟有多少人曾有「人事行政」或「公共行政」的專業或相關學養,一目了然,其改革文官制度、保障文官基本權益之素養,皆是問號。考試院會是以考試委員參與為主力,在專業不足下,民主的價值又能如何肯定?

學行知能的客觀立場而言,專業與民主並不是絕對相斥的概念,而可以相容。如果賴政府能夠由「學術人才庫」和「文官人才庫」去尋找人選,而非僅由「特定政黨人才庫」去蒐尋,相信可以找到合宜的人選以為國用。














請總統致電交通部長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蔡爰/退休教師(新北市)


今年一至六月,行人事故死亡一八三人,比去年同期增加十人。其中以車輛未依規定暫停讓行人釀卅九人死亡,占比最高。

行人地獄惡名難洗刷。賴清德總統致電(罵或唸)環境部長彭啓明,引發爭議、批評;若賴總統關切此事、致電交通部長,多數民眾會認同。

車輛未依規定暫停讓行人,(致死)占比最高。明年度,政府編列媒體宣傳費暴漲六十五%。「綠媒」餵飽飽,被外界詬病;若能用在培養「停讓行人」文化、交通宣傳與教育,是社會之福。

前述車禍路口,其斑馬線靠近外側,讓轉彎的車輛、走斑馬線的行人,反應時間較短,是隱憂;將斑馬線往內退縮(須移走號誌燈和植栽),有助於交通安全。

增(畫)設標線,對安全有益。車輛依照標線行駛,避免「切西瓜」;大車在路口「切西瓜」,一下子就轉彎,容易肇禍。畫設「標線型圓環」,效果會更好,依循標線、繞過圓環,車速減慢,給司機和行人反應時間較長,安全助益也多。














減少行人悲劇 政府還能做什麼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蘇上允/噶瑪蘭青年團團長、大學生(宜縣礁溪)


廿二日晚間台中發生兩名大學生於行穿道遭公車撞上導致一死一傷的憾事,除了肇事司機應負責外,亦不可忽視政府在當中的角色。

首先是政府是否落實加強客運駕駛安全意識。交通部公路總局在去年三月曾邀請全國業者與地方政府,共同辦理路口安全提升宣示大會,活動中特別示範客運駕駛在路口慢看停及通過行穿線時指差確認。但截至筆者發文當下,卻還沒有相關路口監視器、公車行車記錄器畫面被公布,警方也尚未針對駕駛通過路口時是否做到減速,甚至停車再開做說明,尚未確定肇事駕駛是否有做到。但根據筆者觀察,出了雙北,公車業者落實的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再者是既有人行空間改善計畫的執行,以及改善的方式是否有更多進步空間。在「行人地獄」一詞被外媒使用並報導前,人行道改善工程多半是公所經地方政府向中央爭取「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因該計畫需要由公所提出,受首長意願及公所人力影響,再加上當時行人安全議題未獲重視,容易形成「會中的永遠都是那幾個」的狀態。行人地獄經報導後,中央加強對此的要求,才使得案件核定數提升。除去經費申請外,是否持續跟進他國成功經驗,從工程設計的基礎取得進步更是不可忽視。以本次發生事故的路口為例,行人在夜間行走的確可能不易被其他用路人察覺,交通安全團體在今年八月的貼文就曾指出可以仿效國外經驗,架設對行穿線投光的設施,加強行人在夜晚的辨識度,不失為一可行辦法。

最後是客運駕駛人力不足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民眾足不出戶,客運減班,導致大量客運駕駛被迫轉換跑道。疫情結束後,原先的客運駕駛早已找到新工作,又因我國客運駕駛勞動環境與報酬問題,自然形成人力缺口。雙北公車搭乘人數遠高於其他縣市,能夠透過加薪吸引駕駛,卻仍有三成缺口,其他縣市自然更是慘不忍睹。而本次事件又發生在晚間,該駕駛的駕駛紀錄是否均符合相關規定亦是值得探究的內容。

政府若能正視這些問題並積極改善,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公車轉彎SOP要落實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東海大學學生遵守規定走在斑馬線,公車司機左轉自稱未發現兩位學生行走在斑馬線,駕駛的慢停看、指差辨認與 ADAS 駕駛輔助系統,三者同時失效的可能性極低,如果有一項確切落實做好,就不會發生這起重大死傷事件。像公車上的 ADAS 發出警告訊息,表示有接近人員狀況,就應停車檢視,等狀況排除,警告訊號熄滅才能前進,豈有自認沒問題繼續行駛,顯示駕駛交通安全教育出現重大問題。

回想以前在飛行部隊,每天任務提示都有飛安小故事報告。早年曾發生直升機換防,眼看機場快到,然儀表板出現傳動箱滑油壓力低、溫度高,面板注意燈亮起,應實施落地檢查,然駕駛員認為快到機場撐一下,沒想到這麼一撐,導致機毀人亡。這故事告訴飛行員,遇狀況就是要按程序即時處理,不能藐視警告訊息。

同理公車駕駛員關係到大眾的安全,ADAS 行車前各系統應納入檢查項目,行車中發出警告訊息,就是要停車檢查,避免影響公眾安全。

請重視歷年來的車安小故事,避免重蹈覆轍,管交通的政府官員該加油了!






廖達琪/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再創新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達琪/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再創新高?
◆  盛治仁/網路負面導向讓社會更激化對立
◆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廖達琪/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再創新高?


2024-09-25 02:33  聯合報/ 廖達琪(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榮譽教授)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是全世界的選舉年,據估計有超過六十個國家,逾四十億人口要投票。這麼多國、多人口的選舉中,牽動世界最大,影響國際局勢最深的,仍屬重中之重的美國總統大選,畢竟它目前仍是接近獨一的霸權。尤其本次大選有些美國歷史上較少見的現象,讓其選舉的戲劇性高潮迭起。

首先是民主黨的陣前換將。美國現任總統八十二歲的拜登,原已在民主黨初選取得領先地位,也志在必得,欲以民主黨提名身分競選連任,但六月底的失敗辯論,七月中川普挺過槍擊的英雄形象,加上多方民調落後的數字說話,徹底摧毀拜登的連任意志,於七月底宣布退選。現任副總統賀錦麗匆忙上陣,離十一月投票日已不到百日!這在美國歷史上應是絕無僅有。

其次,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由有色人種的女性出任。根據記載,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女性出任總統候選人,係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的薇薇安.亨特Vivien Hart),但她代表的是「美國社會主義者黨」,且她是白人,最後得票甚微,選舉人票則掛零。第二位就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代表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她普選贏川普,但選舉人票輸而錯失總統寶座;她雖被認為是主流政黨所提名的第一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但也是白人。目前民主黨提名的賀錦麗,則是第一位有亞裔及非裔血統的女性總統候選人,且為主流政黨所推出,刷新美國的紀錄。

其三,美國兩大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呈現左左對右右的搭配。因為總統選舉只能選出一組,美國又採相對多數,而非絕對多數兩輪來決選,雖有選舉人團贏者全拿的間接產生程序,但學理上多認為正副總統候選人的意識形態應是互補,以追求擴大選票。不過,前提條件是選民意見市場分布以中間立場為最多數,左或右派,尤其極端者均為少數,因此較左派的總統候選人就會找立場較中間的副手為搭檔,右派亦然。但如果選民意見市場呈現兩極化,左左和右右配就會同時出現。而美國歷史上這樣的案例並不多,最近的就是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民主黨的拜登和賀錦麗,共和黨則是川普和潘斯。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搭配,可說又複製了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左右切割也再一次反映出美國極化社會

其四,選舉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能再創高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左右對立態勢的競選,已創造了美國總統大選有史以來的競爭高峰。因為依投票選舉的理論,最能動員選民出來投票的,是一方面激發他們的熱情,另一方面強化他們的焦慮感,而通常左、右政治立場旗幟鮮明的候選人,最能刺激各自死忠支持者的投入,也能吸引對政治失望、一向不太投票的潛在支持者出來投票,因雙方都擔憂對方當選會推動自己最不願接受的政策,如槍枝管制的鬆與緊、墮胎合法的是與非、移民開放的寬與嚴,及同性婚姻的可與否等,都呈現對立排他性,讓選民對誰當選非常在意而焦慮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選舉結果,多少說明左右較明確的對立競爭下,對選民投票參與的激勵效果。拜登成為美國歷史上得票第一的總統候選人,川普也不遑多讓成為第二高;投票率達六十六點八%,亦創下美國史上新高。今年再呈現左左、右右分立競逐之局,依理論及實證經驗,選民應會熱烈參與,選戰亦會非常激烈,不排除雙方得票數及投票率均有再破紀錄之可能。

這樣激烈的選戰,誰最後勝出尚難預測,但投票率再創新高,應可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