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次回合貿易戰爭即將開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263/web/ 

◆  聯合報社論/盲人瞎馬:台電四面危機,卻拒絕停看聽
◆  聯合報黑白集/米酵菌酸改名就安了?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次回合貿易戰爭即將開打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次回合貿易戰爭即將開打


2024-04-03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 路透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 TikTok 必須與母公司字節跳動分拆後,美國政府與國會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中國設計生產的電動汽車;拜登表示,中國的目標是引領未來汽車產業,這項政策可能會淹沒美國市場和汽車工業,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在他的政府領導下,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拜登聲稱中國使用不公平競爭策略主導汽車行業,損害美國電動汽車產業。這些策略包括對電動車研發提供大額補貼、使用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汽車聯網技術,可收集有關美國公民和交通設施敏感數據,然後將資訊發送回中國。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打算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嚴格管制法規或收緊限制。目前,進口到美國的中國汽車須繳納25%關稅。拜登政府研擬大幅提高此一稅率。

競選總統的川普威脅,如若當選將對在墨西哥中資工廠生產的汽車徵收50%關稅,並進一步對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的中國製造汽車徵收100%關稅。如果不對中國進口電動車課徵100%關稅,對於美國汽車工業將會是一場「大屠殺(bloodbath) 」。

此舉明顯是阻止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墨西哥來規避現有關稅,墨西哥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允許在某些條件下免關稅出口汽車至美國市場。比亞迪和奇瑞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一直將墨西哥做為製造基地,利用墨西哥戰略位置和有利貿易協定,為當地和美國市場提供服務。

根據拜登的命令,美國商務部已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技術安全威脅調查。據《紐約時報》報導,這項調查要判斷中國製電動汽車是否能夠監控美國人駕駛並收集數據。

電動汽車能否數據監控與蒐集無法證實;但聯網汽車是使用物聯網技術提高車輛自動駕駛的安全性,這個概念不是中國人發明或獨有。事實上,谷歌和特斯拉正在使用相同概念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過去三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迅速發展,去年第4季,中國比亞迪首次超越美國特斯拉,登上全球純電動車銷售冠軍寶座。美中兩國均認識到主導這一領域的戰略重要性,這不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也是為了國家安全和節能減碳。隨著全球對電動汽車需求持續增長,電池生產和技術領先的重要性將會日益提高。

如果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大幅提高關稅,中國政府必定不會坐視不管,可能禁止美國汽車、手機、飛機、記憶體和處理器,或提高更高關稅。與此同時,中國宣布對稀土礦物加工技術實施出口禁令,亦凸顯清潔能源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

如此演變下去,美中之間可能引起自民國一O七年(2018年)後另一場大型科技與貿易戰爭。

說穿了,所謂數據蒐集與國家安全,其實只是維護國家經濟競爭力藉口。隨著各種科技技術日新月異,除了聯網汽車,精準的衛星偵察、手機 GPS 定位系統、社群網站,早已將使用者消費習慣、個人資訊與行動軌跡,暴露無遺,聯網汽車並非始作俑者。

中國將電動汽車產業興起歸功於其對創新技術的投資。中國大陸在研發、基礎設施(如充電站)和製造能力方面,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使中國成為電動汽車市場全球領導者。中國反過來批評美國和歐盟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對國外製造商提高關稅、實施配額和限制,破壞自由貿易精神,並影響消費者權益。

歸根結底,如何在國家安全、創新投資、市場自由競爭、消費者權益之間,做平衡性取捨,雙方論點均有其一定根據,取決於各國對於國家保護主義、外國技術安全風險,全球自由貿易,和節能減碳間之戰略選擇

電動車引起的貿易紛爭,不僅僅是數千億美元利益之爭,美歐中在電動汽車貿易的處理,將延伸至與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戰略競爭,同時凸顯西方和中國在技術領域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間之平衡,值得台灣產業特別關注與應對。












聯合報黑白集/米酵菌酸改名就安了?


2024-04-03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寶林案件今天沒有新個案,近期會開專家會議討論,也會討論包含米酵菌酸是否更名。記者李青縈/攝影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逾半月,無辜民眾吃炒粿條送命,衛福部只找到致命「凶器」米酵菌酸,但對分泌毒素的凶手「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卻遍查不到。王必勝說,餐廳環境採樣至少兩周後才知結果。怪的是,病原菌還沒找到,衛福部就急著要替米酵菌酸改名,說要拿掉「米」字,以免汙名化米食。

米食惹疑慮,是因真相不明。政府不對症下藥,卻忙著替毒素改名,這樣人們就能安心吃粿條嗎?

若非急診醫師率先提示米酵菌酸,加上彰基醫院有標準品,恐怕衛福部仍在盲查。但食藥署僅檢測病患檢體及不同批食材,卻未考量毒素是罕見病原菌在極特殊條件下產生,以致推測多於證據。還好有醫生提醒:驗不到米酵菌酸,未必代表沒有病原菌。官方因而又追查環境跡證,昨天才在廚師手上查出米酵菌酸。衛福部如此不專業,難怪食安懸案不斷。

有專家隔空診斷:病原菌來自中國,側翼就鼓吹拒吃中國食物。但衛福部說,寶林食材原料來自韓泰,並無中國。另有專家稱,米酵菌酸是大陸譯名,其實與米無關,要求改名。但出事的粿條,不是米製品嗎?

官員茫無頭緒地檢測,若無法還原過程,就只是應付輿論,而非科學解答。衛福部高官只剩四十多天就下台,可別利用改名轉移重點,隱匿食安未爆彈。













聯合報社論/盲人瞎馬:台電四面危機,卻拒絕停看聽


2024-04-03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密西根州帕利塞德核電廠,將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座關閉後成功重啟的核電廠,當局計畫讓此廠至少營運到2051年。美聯社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美國能源部最近批准一筆十五億美元(合台幣四九○億元)的貸款保證,協助重啟密西根州一家關閉兩年的核電廠;明年重啟後,可望運作到民國一四○年(二○五一年)。這是美國史上首次重啟已關閉的核電廠,希望引領清潔能源的發展。韓國政府也積極尋求活用核能,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近日可望核准古里核電廠二號機延役,月城核電廠三個機組本月也將申請延役。台電目前虧損累累,但僅存的核三兩座機組卻不想延役,未免太瞎!

台電本月一日起大漲電費,儘管經濟部要求業者勿轉嫁給消費者,但有些商家已提前反映;而自行吸收勢必侵蝕業者利潤,不可能長久維持。令人憤怒的是,台電不思改善自身體質,讓供電結構長期扭曲而不調整不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斷用火力發電碳排增加台灣環境負擔忘卻公營事業的使命,用高昂的價格向財團買電,卻把代價轉嫁給升斗小民承受。更惡劣的是,在有機會補救的時候,卻故意裝傻把便宜穩定的核電廠逐一關掉。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和失去理智的台電,就像盲人騎著瞎馬一步步走向深淵。

台電這波大漲,主要是背負了數千億元的虧損,已瀕臨破產。要問,誰把台電帶到這個窘境?事實上,禍首並非經濟部所稱的戰爭引發國際能源價格上漲,而是腦袋只有「線性思考」的政府,用「非核家園」綁架了整個能源政策。在所謂的「能源轉型」過程中,即使發現火力發電的汙染嚴重也不改其志,發現風光綠電財團鯨吞了台電利潤也無意回頭,多少次跳電停電都無法驚醒蔡政府官員。總之,蔡政府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志及能力,薄弱到難以想像。

台電將所有虧損,都透過漲價來填補,民眾只能被動承受。問題是,各界若不積極要求政府和台電改善,即形同坐視政策擺爛。如此一來,同一噩夢未來將持續糾纏台灣,直到缺電危機爆發,直到產業癱瘓、民不聊生。大家希望看到那一天到來嗎?

伴隨電價高漲,最近台電引發爭議的是,它已面臨嚴重的「無碳權可抵減」的困境。蔡政府將火力發電比重設定為八成,因此近五年來,每年碳排都超過九千萬公噸,遠高於政府規定的上限。明年政府核定的碳排量為七,七四九萬公噸,而台電目前則超標兩千多萬公噸,偌大的差距如何彌補?蔡政府自詡是遵守國際公約和規範的政府,但面對國際社會「淨零碳排」的承諾,卻因政策錯誤背道而馳,不覺羞愧嗎?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不只是貴森森而已。這項政策開的是環保的倒車,危害台灣又損害地球;開的是理性的倒車,不斷碰壁卻失去轉彎調整的能力。有機會解決問題,卻為了政治顏面及意識形態而硬拗,是最可怕的心態。

近兩年核能的汙名獲得洗刷。除了零碳排遠優於火力發電,發電成本也遠較綠電低廉,加上全天候穩定供電,被國際社會認定「綠能」。因此,不少國家重新重視核電。日本在福島核災後曾下令關閉所有核電廠,如今已有十座核電廠重啟,包括東京電力公司旗下世界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也正申請重啟。

蔡政府卻無視國際潮流,繼續關閉核電廠。僅存的核三電廠,一號機預訂今年七月廿七日除役,二號機則是明年五月除役。對於外界要求核電延役,閣揆陳建仁卻輕率答稱,這需要五年安全檢查期;言下之意,此事事不關己。那麼,是誰該收拾這個能源爛攤呢?是蔡英文、賴清德、王美花,還是曾文生呢?盲人繼續騎瞎馬,將走向何方?





【專家之眼】全世界最大笑話:台灣貧窮率世界最低

◆  【專家之眼】全世界最大笑話:台灣貧窮率世界最低
◆  【專家之眼】監察院也查NCC舊案 NCC還能喊冤?
◆  【專家之眼】馬習可能二會 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  【專家之眼】廢除原產地標示:這次美國萊豬真要來了?
◆  【專家之眼】開徵戰爭稅—抗中保台怎能一毛不拔!
◆  【專家之眼】中華民國護照的命運







【專家之眼】全世界最大笑話:台灣貧窮率世界最低


2024-04-03 08:16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根據CIA World Factbook資料,德國的貧窮率高達16.7%,台灣的貧窮率只有1.5%,世界倒數第二低。圖/本報資料照片


▶▶▶不斷更新/0403花蓮大地震 完整新聞速報

台灣的中央政府非常冷血。例如:民國一O六年(2017年)9月,家住台南的42歲謝姓女子活活餓死,生前曾2次到超商偷食物。為什麼會餓死?原因是不符合政府規定的低收入戶條件,而無法申請任何補助;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6月,彰化和美葉家兄弟三人僅靠弟弟每個月3,700元的輕度身障生活補助度日,經常有一餐沒一餐,骨瘦如柴,先後昏倒送醫。為何葉家生活清貧,卻領不到低收入戶補助?因為名下有三合院祖產,不符合申請資格。

發生在彰化葉姓兄弟、台南謝姓女子身上的悲劇,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嗎?不是,是中央政府對「窮人」的認定過於嚴苛所致,才導致這些窮人請領不到政府的補助才餓死,這就是本文所說的冷血。請記住,葉姓兄弟、謝姓女子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 CIA World Factbook 的資料顯示,民國一O九年(2020年),台灣在所調查的172個國家中,貧窮率世界倒數第二低,貧窮率只有1.5%,最低是土庫曼,貧窮率為 0.2%,而所有福利國家的貧窮率都遠遠高過台灣,例如德國是16.7%、法國14.2%、瑞典是15%、丹麥13.4%、荷蘭8.8%。上面的數字讓人納悶,台灣的人均所得遠遠不及上述福利國家,台灣的社會福利也遠遠稱不上社會福利,竟然,台灣的貧窮率只有富有的福利國家德國的十分之一會發生如此結果,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某些地方被動了手腳,簡單的講,就是台灣政府玩統計遊戲、玩定義遊戲

台灣的貧窮率為什麼只有1.5%呢(根據 CIA)?而德國竟然高達 16.7% 呢?原因就出在定義上面。先說德國。德國的貧窮線是:只要人均淨收入低於全國淨收入中位數的60%,就被視為窮人,這裡講的是淨收入(Nettoeinkommen)。何謂「淨收入」?在德國,所謂的「淨收入」是指總收入扣除稅以及法定社保支出之後的剩餘金額。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為例,德國的貧窮線落在每人每月1,250歐元(折合台幣43,000元),這裏講的是淨收入,而非台灣的可支配所得

台灣方面,台灣政府所認定的貧窮依據是《社會救助法》第4條第2項:「最低生活費,由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當地區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定之」。換言之,低於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者即為貧窮。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為例,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94.0萬元,「每人」中位數為33.7萬元,因此,中位數的六成就是20.22萬元。家戶年平均每人低於20.22萬元(平均每月1.685萬元)才算是貧窮戶。

接下來要問,何謂「可支配所得」?行政院的定義如下:可支配所得 = 總所得 - 非消費支出。接下來要問,「非消費支出」具體所指為何?它包含:(1)利息支出:房貸利息、其他(含互助會);(2)對私人及企業經常移轉支出:婚生壽喪慶禮金(含年節紅包)、公益慈善捐款(寺廟、教會、財團法人等)、其他(工會或公會會費、互助金、戶外親友生活費等);(3)對政府經常移轉支出:各種稅、彩券、其他(罰款、規費、工程受益、汽車檢驗費、行車執照費、燃料使用費、護照等);(4)社會保險,如勞保保費、健保保費;(5)對國外之經常移轉支出。

由上可知,德國的淨收入與台灣的可支配所得,兩者並不相等,德國的淨收入不包含「利息支出」、「對私人及企業經常移轉支出」以及「對國外之經常移轉支出」這3塊。由於台灣政府扣除更多的支出項目,就拉低了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數值

因為可支配所得=總收入- 非消費支出。當「非消費支出」的數值越大(也就是包含的項目越多),可支配所得的數值就越小。這3塊占總收入的比例有多少呢?根據主計總處所編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得知,以111年為例,這3塊總共62,334元(分別是利息支出11,324元;對私人48,380元;對國外2,360元),占總收入的4.6%(62,334÷1,340,848)。不要小看這4.6%,它可就影響了幾十萬人的申請資格。

由此得知,同樣是「中位數」,但「淨所得」中位數與「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內涵不同,淨所得中位數門檻較低,而台灣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門檻高上一截

具體來說,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家戶人均每月所得必須低於16,850元台幣才有資格申請低收入戶補助,而德國卻是每人每月所得低於1,250歐元(折合台幣43,000元)就有資格申請。當然,德國的人均所得比較高。但是,就比例而言,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德國人均 GDP 為 48,562 美元,而台灣是 32,679 美元,約為台灣的1.48倍。若按照1.48倍這個比例,那麼,台灣的貧窮線應該落在每人每月 29,054元台幣,可是,我們的政府的認定標準卻是 16,850 元台幣。換言之,台灣的門檻訂得太高了,以至於能進入「貧窮線」的人太少了

單單收入這一門檻就已經篩掉很多人,何況還有動產限額以及不動產限額這兩個門檻,三個門檻都非常的高,能同時滿足的,實在太少了,這就是台灣貧窮比例世界最低的原因。

根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享有人性尊嚴所需之基本生活費用」必然適用於任何一位國民,根據這一條,彰化葉姓兄弟、台南謝姓女子,以及千千萬萬請領不到生活補助的台灣子民,難道他們維持住了人性尊嚴了嗎難道這不是政府的基本責任











【專家之眼】監察院也查NCC舊案 NCC還能喊冤?


2024-04-03 07:46  聯合報/ 褚瑞婷/世新大學博士
社會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信任幾乎崩壞。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不斷更新/0403花蓮大地震 完整新聞速報

三月底,立法院在野黨團成立鏡電視申設及後續爭議調閱專案小組,且迅速通過運作要點,藍白共同推舉民眾黨立委林國成為召集人,將針對鏡電視自申設到上架等相關程序的爭議進行資料調閱。不過,民進黨團卻意圖以違憲為名試圖阻擋,行政院長陳建仁也搬出大法官釋字第729號解釋,認為立法院應謹守分際,司法權與立法權有明確分別。為此,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也在程序上以提案要求鏡電視調閱小組未來確保五權分立原則,調閱小組甫得以順利成立。

為什麼一定要查國家通訊委員會(NCC)?除了各項爭議導致社會對 NCC 的信任幾乎崩壞之外,NCC 審理案件的能力也無法取信於其他行政機關。日前,監委王美玉等人透過新聞稿表示,大富媒體及凱擘集團違反併購案通過時的附帶負擔條件,在今年一月遭公平會重罰一億元,而監察院也有所疑慮,多次請 NCC 查明卻查無所獲,反而被公平會查個水落石出故此,監察院為了解 NCC 是否未詳實調查凱擘集團違規情事,有無怠惰失職的可能性,已對此案申請自動調查

回頭再看看鏡電視已進入司法程序的眾多案件,以及 NCC 主委陳耀祥遭列瀆職被告的事實,當立法權、司法權、監察權都已經開始對 NCC 審理的案件產生疑慮且進入各種實質調查的過程,NCC 還能堅稱自己是依法行政,還敢喊冤嗎?

除此之外,當大富媒體及凱擘集團違反併購案附帶負擔條件被公平會重罰一億元,而三立入股中嘉同樣違反 NCC 的附帶負擔條件,恐涉媒體壟斷規定,NCC 卻只開罰1,440萬元。兩相比較之下,NCC 的裁罰標準及判定原則是否太過寬鬆,莫非又要立法、司法、監察聯合啟動才能查明真相呢?

依法行政是行政機關應有的基本倫理,行政機關在審理過程的程序正義更是重要的道德原則。然而,社會對於 NCC 早已不抱希望,甚至將期待放在下屆 NCC 委員身上,希望國會能嚴審新任委員的適格性與政治傾向,將獨立機關的政治陰霾一掃而空。事已至此,NCC 也甭在攔轎喊冤,最後關頭也是該全盤托出的時候了。













【專家之眼】馬習可能二會 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2024-04-03 07:31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馬英九(左)和習近平於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1949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路透)


▶▶▶不斷更新/0403花蓮大地震 完整新聞速報

前總統馬英九展開卸任後第二次訪陸行程。對此評論五花八門,多是認為馬該說或不該說什麼,但其實此行重點早已確立,外界只能問:中共想藉馬此行說什麼?

兩岸社會對馬訪陸仍然是有期待的,畢竟瀕臨兵凶戰危久矣。因此,有人期待馬此行能讓兩岸目前的緊張情勢降溫、建議著墨重建兩岸「互不否認治權」默契、若能傳達「金玉良言」讓大陸轉變當前對台步步進逼做法、改善兩岸關係,是馬「卸任後的偉大」、規劃馬退休生活,盼他成為藍營溝通兩岸事務的主要橋梁等等,甚至連全台老百姓安危均繫於馬一人這種話都出來了。

然而,期待一個無權者在兩岸發揮定紛止爭效果,本身就有荒謬性,連馬基金會也不得不回應表示,馬現已無任何職務,唯一能做的,就是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促進兩岸民間減少敵意。去年證明這樣的方式可行,透過兩岸年輕人建立起友誼,化解了許多兩岸間的對立,馬此行是「和平之旅」,也是「友誼之旅」云云。

但馬的方式可行嗎?猶記得他上次行程結束後,即稱「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現在看來,事情發展恐不如所言;而馬英九基金會多次強調帶青年同去的意義:無論何時都需要兩岸交流,特別是兩岸年輕人的交流,馬英九非常重視此事,所以在適當的時機就會安排。但回想他八年任內,青年交流絡繹不絕、內容五花八門,比他近年每次帶個廿、卅個人多太多了,結果任期最後,出現了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太陽花運動。這應可作為他任內兩岸青年交流政策的總驗收。

面對支持者越來越少的窘境,下台後甚至禍及他所領導的政治力量,馬該真誠面對自己領導出了什麼問題,警惕他人不要重蹈錯誤,外界也該記取前車之鑑,找出更有能力的領導者,讓馬好好過退休生活了。

至於中共,雖然近年一直說,已牢牢把握住兩岸關係主導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僅看這次訪陸輿論,對中共是否能主動採取態度多半未抱期待。這麼多對台研究單位、這麼深訊息收集功夫,中共恐怕該想想:在強人與官僚政治交互影響下,多元管道是否善用?而兩岸關係,究竟是被主導到戰爭還是和平方向?如果情況不盡令人滿意,那麼,未來該做些什麼?

答案或許可從綠營對馬的攻擊思考。行政院長陳建仁呼籲馬要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陳的說法違憲。但他敢這樣說,雖是欺負台人對政客違憲不知利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共論述作為,講到底是對台灣與中華民國沒有差別。關於後者,限於篇幅,只能推薦聯合報黃年前輩深湛論述,茲不贅言,在此僅提醒一點:中共如果能區別對待,和平的兩岸關係才能打開一條活路

當然,在台灣追求和平兩岸關係者,也不能消極面對領導缺位問題。局面阢隉不安,努力創新論述、做好兩岸社會溝通,而不是只讓片面論述壟斷言論市場,這應該是目前該努力的方向。

總之,過去地位或許是後來能否成事的重要參考,但領導人之所以讓人樂意跟隨,是他盡心公益克服連串挑戰,打開局面,證明他的眼光價值若只是自私為己、遇到挑戰就退縮、帶出來的人也無力解決問題,讓曾經帶領的力量越來越弱,過去功業,就只是歷史一瞬而已兩岸要推進和平關係,需要有大魄力與遠見的領導人,我們期待還在台上的,能夠珍惜歷史給的機會,至於給過機會卻沒好好運用的,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恆久遠 網路永流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263/web/ 

◆  台應注意美隨時調整「菜單」
◆  馬英九緩和兩岸 可安美國心
◆  清華保釣史料 馬英九訪京遺珠
◆  高度期待 馬英九扮兩岸調解人
◆  被遺忘的2050承諾:電動公車
◆  賴延續蔡路線 看不到兩岸契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恆久遠 網路永流傳
◆  強人厄多安 地方選舉挫敗的啟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恆久遠 網路永流傳


2024-04-03 01:09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今年的清明節和兒童節正好同一天,兩個國定假日撞在一起,會不會少放一天假呢?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規定,「兒童節與民族掃墓節同一日時,於前一日放假。但逢星期四時,於後一日放假。」所以清明連假一天也沒少。

近年來由於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兩極發展,我們的人口數正面臨「生不如死」的轉折困境。人生說來實在弔詭,當小孩出生時,親友笑著迎接「啼哭落地」的寶寶;而當大人往生時,親友卻哭著送走「含笑歸天」的老老。或許優游自得、淡泊名利的人士,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之際,更盼如徐志摩所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或如蘇東坡所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年頭,無數眾生在世時沒有居住正義,離世時落得「死無葬身之地」似亦難以避免。所幸我們正處於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數位資料的典藏與流傳代價愈來愈低,幾乎人人都能享用。因此,現代人身後事的規畫,除了有形無形資產的安排外,不妨也稍稍想想個人專屬數位遺產digital legacy)。

前陣子讀到一則報導,敘述國外有位卅三歲女士,在大她兩歲的丈夫罹癌過世兩年後,仍在處理他的數位遺產。原本家中事務如水電瓦斯、網路銀行、串流影音、購物儲金等,都是先生透過名下帳號處理,如今她必須接手管理。雪上加霜的是,先生的帳號密碼並未適時傳承,有些密碼猜得到,有些卻始終猜不出。

雖然她很幸運解鎖了先生的手機,讓事情變得容易些,但仍舊面臨許多困境,例如即使她三番四次上傳先生的死亡證明,但不知哪個環節失靈,仍舊無法終止先生的社群媒體帳號,將它改為紀念頁面。雖然至親好友都知道先生已往生,但不知情的網友張三李四,仍會在丈夫生日當天,紛紛留言祝福「生日快樂」,令她嚇得冷汗直流。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多一分準備,少一分罣礙。我們需要一種機制能依照使用者在意識清醒時的設定,當主人離世時自動將特定重要帳號授權給身邊信任的親友。現在已有不少手機平台可設定具有存取權限的遺產聯絡人,而某些社群媒體也可指定往生後「紀念帳號」的管理員。此外,關於個人數位空間的影音圖文與通訊書函,也要劃分哪些資訊要永久塵封,在主人離世時就像「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情節那般自動銷毀;又有哪些要放在個人數位櫥窗,永遠流傳於宇宙天地,以饗未來千秋萬世的知音。至於是否要讓自己的 AI 數位分身繼續活靈活現,那就見仁見智了。

數位典藏恆久遠,網路流傳永不休。試以杜牧詩的改寫:「清明雨紛,行人斷魂;吾家何處?遙指雲端。」聊表個人對數位文化遺產網路永遠流傳期許。  














台應注意美隨時調整「菜單」


2024-04-03 00:33  聯合報/ 張智北/台大特聘講座教授(美國加州)
季青漫畫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不久前美國國務院發布新聞,政治次卿盧嵐近日辭職,引起評論俄烏戰爭的專家們不小的震動。盧嵐自從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被副總統錢尼重用後,除了川普任總統的四年時被凍,是從伊拉克到烏克蘭戰爭二十年來,左右對俄鬥爭最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

冷戰結束時,俄國對歷史上被法國和德國攻擊心有餘悸,希望華沙公約和北大西洋公約一起解散。西方當然不肯。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二月美國國務卿貝克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保證,德國統一後,北約絕對不向東擴張一寸根據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存檔的史料,包括貝克、老布希、法國總統密特朗、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德國總理柯爾,在民國七十九至八十年(一九九○至一九九一)重複過多次承諾

那時雙方雖然都有戒心,但是關係逐漸改善,普亭上台後,還和北約成立「北約-俄羅斯聯合會議」(NRC)。關係到了民國九十年(二○○一)的九一一事件合作反恐,普亭甚至希望申請加入北約時,達到高潮。

另一方面,深忌俄國的一些美國保守勢力認為如果不遏制,俄國將重新變回一個可怕的帝國,威脅美國的霸權。為了阻止這個發展,美國必須把北約前線推到俄烏邊境。卡特總統的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在外交政策期刊上發表觀點:「如果烏克蘭聽俄國的話,俄羅斯就自動會變成一個帝國。如果沒有了烏克蘭,俄羅斯帝國就不存在了」。布里辛斯基就是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美國對中華民國斷交的主謀。民國一○○年(二○一一年)盧嵐轉任外交工作,隨之迅速升起她掌握了對中東和歐洲的政策,逐漸落實布里辛斯基的主張

隨著東歐的自由化和俄國境外有大批俄語人口地區的動亂,雙方的關係開始改變。普亭認為美國背信擴展北約,俄國上了當,情勢惡化,到民國一三年(二○一四)爆發。顏色革命推翻了烏克蘭民選的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並且威脅到俄國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基地的租約。美國否認這是中央情報局幹的,但是盧嵐被發現在抗議廣場發放飲料和食物。之後,俄國公布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和盧嵐的電話錄音,討論推翻亞努科維奇之後,誰來接替烏克蘭政府。結果從總統到高級官員,果然就是這些名字。從此普亭認為面臨生存威脅,到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不斷要求和西方談判,但沒有回音。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初他號召俄羅斯民族團結,揮軍入侵烏克蘭,眾人皆知。

這次盧嵐的被迫辭職,有分析家猜測是拜登政府對最近烏克蘭戰場的失利,和軍援計畫被拖延後,要重新戰略反省。對俄鷹派的失勢,也提升了對中國的鷹派的地位,切合拜登的優先順序。

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年)美國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來台知會斷交的時候,座車被投擲石塊。其實真正應該被丟石頭的人,是盧嵐的布局指導者布里辛斯基。台灣政府一再為美國繼續援烏請命,替他的計畫加油打氣。無法坐在餐桌上的台灣,最好多多研究美國隨時調整的菜單。













馬英九緩和兩岸 可安美國心


2024-04-03 01:15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右)2日參觀港珠澳大橋,馬習「同框」畫面近幾年來罕見出現。記者廖士鋒/攝影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前總統馬英九在四月一日訪問大陸,前一日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再次訪問台灣,外界臆測兩者的出訪有關聯性。筆者則認為時間點純屬巧合,但目的都是為了維持台海和平,執政黨應該藉此機會緩和兩岸趨於緊張的關係,好安美國政府的心。

首先,馬英九表示此行是延續去年兩岸青年交流的活動,並避免台海爆發戰爭,結果引來執政黨民意代表批評是「愚人行程」、「上京面聖」,傷害台灣主權。馬英九已卸任八年,對台灣的政治甚至是國民黨內部的影響力,已不復以往。試問,他有何能耐可賣台?北京當然也知道今非昔比,即使馬習二會,大陸能大內外宣的力道有限,充其量僅能張揚大九學堂的兩岸民間交流。

執政黨應該約束黨籍民代對馬大陸行的攻擊,並應樂觀其行,讓中共了解台灣是一多元化的開放社會,有別於大陸社會的管控。我們包容任何主張,藉此重建兩岸非正式的溝通管道,和緩緊張關係,避免誤判情勢引發爭端。就算美國制裁古巴六十餘年,雙方一直保持正式與非正式的聯繫管道,目的就在於充分了解彼此的底線。當國防部長邱國正說兩岸情勢令其難眠時,代表台海風雲已在堆積中;所以國人仍要自問,台灣準備好一戰了嗎?

其次,如果說羅森柏格再次到訪,僅是例行性或「來台賞櫻花」,國人絕不相信如此說法。且對照邱部長所言,可能也是為降低兩岸瀕臨戰爭之危局而來,因為此刻美國無力再處理重大的國際爭端。

羅森柏格在晉見蔡英文總統時,一再強調台美關係堅若磐石,但是有原則且不分黨派的;其原則是台灣無論誰執政皆須持續維持現狀,直白的說,就是不支持台獨(當然也不支持統一),反映出美國政府近期擔心準總統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說內容,遠期則疑慮未來四年台灣執政黨的國家定位政策,輕者兩岸三方嚴峻對峙,重者兵戎相見。

葛來儀等三位美國學者去年底投書《外交事務》期刊,以台灣要建立實質的威懾與嚇阻力為主題文中提及並呼籲賴清德應該考慮凍結台獨黨綱,其目的也在避免戰爭。雖然葛來儀重申是關心台灣的未來,未支持任何陣營,卻也道出美國長久以來對台的政策與疑慮,國人不可置若罔聞。

近日,日本提升十六處港口與機場的應變能力、美日菲將聯合巡弋南海、我國擴編憲兵,說明內外局勢的增溫。賴清德選前選後,都承諾會延續蔡總統國防與兩岸路線;對此保證,美國政府似乎持保留態度,並未盡信。為讓美國安心、國人放心、北京無心,執政黨應正面看待馬英九的大陸行。此外,獨派政黨在攻擊馬英九訪陸的同時,也應該譴責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運動,才符合其前後一致的台獨標準。















清華保釣史料 馬英九訪京遺珠


2024-04-03 01:12  聯合報/ 張鈞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馬前總統於日前啟程訪問中國大陸,據馬辦提供的資料,訪團在北京期間,除在北大參訪交流外,也會參觀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盧溝橋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地。當然馬習二會是否登場,亦受萬眾矚目。

從去年首訪大陸伊始,馬前總統的行程安排可謂用心良苦,藉由抗戰遺跡、祭黃帝陵等安排,將兩岸歷史記憶重新連結起來,此舉本身就是降低兩岸敵意、穩定兩岸關係的應有之義。

在此前提下,筆者認為馬英九本次北京行實有一大遺珠,即是北京清華大學,該校圖書館設有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許多海外老保釣資料都收藏其中馬英九一向以曾參與七○年代的保釣運動自豪如能帶領台灣青年學子,赴北京清大圖書館參觀保釣文獻資料,並以當事人的身分現身說法,不失為美事一樁

此外,馬英九已故摯友王曉波教授的藏書也正式入藏北京清大圖書館王教授其人其事本身就是中國近代史與兩岸歷史記憶的縮影,馬前總統如能赴該處一覽王曉波藏書,既有緬懷老友之意,又能讓台灣青年體會一位良心知識分子,如何埋首台灣歷史研究,做到認同中國又深愛台灣的深厚真諦。

以上,或許只是筆者個人的想像。然而,台灣的歷史從來不僅在島內,光是被綠營視為「敵對勢力」的北京,便濃縮了從日殖、內戰,乃至於保釣運動的台人史跡馬英九訪京只是個開端,歷史依舊等著台灣人打破意識形態的囿限去發掘出來













高度期待 馬英九扮兩岸調解人


2024-04-03 01:12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馬英九(右)在孫中山故居「天下為公」牆邊合影。記者廖士鋒/攝影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馬前總統再度訪陸,各界普遍認為有助緩和兩岸緊張,或亦寄望此行有利賴清德五二○就職氛圍。對比過去被看成「票房毒藥」,如今馬以私人名義及一介民間人士身分登陸,竟被國人賦與高度期待,除不得不承認「馬英九現象」特殊性外,也讓人進而深思:今後如何「定性」馬在兩岸間可能扮演角色與所能發揮功能。

從法的觀點,設若兩岸執政當局為爭端當事人,則從中穿梭化解的第三者,依功能概可分成「代理人」、「居間人」、「調解人」三種。

代理人」為接受當事人授權協商,談判效力及於當事人,類似現海基、海協會。「居間人」係擔任當事人間媒介,傳遞正確訊息,防止誤會,類似過去的兩岸密使。「調解人」則是藉專業經驗,公正效率的調停,避免雙方利用非理性的方式解決糾紛。

以朝野嚴重對立、缺乏互信,且看待九二共識態度南轅北轍的現狀,短期內欲使馬前總統發揮「代理人」、「居間人」功能幾無可能。惟若參照以下報導:趙少康盼馬接手連戰成兩岸溝通橋梁、蘇起樂見二次馬習會同時達成對兩岸與美中關係雙正面效果,加以國內預期馬赴陸起到降溫兩岸效果。顯然由馬以卸任元首之尊,今後在兩岸間扮演「調解人」角色,符合藍營與民意需求。

但不諱言說,馬前總統畢竟已卸任八年,又無公、黨職在身,政治影響力不易延續。任內曾創造和平紅利政績,幾乎被當前台海兵凶戰危沖蝕殆盡。其所推九二共識內涵,與「兩岸都屬中華民國」論述,漸難獲年輕人理解接受。甚連國民黨內亦不無雜音。另若習近平此番與馬重逢,僅限縮界定在「老友敘舊」,縱接待規格再高,預料北京對台強硬政策也不致有所改變。

面對馬前總統的能量與人氣魅力遞減,恐難持續勝任調解人的現實,完成訪陸與馬習二會後續,支持者該認真思考:如何珍惜善用此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寶貴資產?












被遺忘的2050承諾:電動公車


2024-04-03 01:14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政府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各縣市政府與業者都在推動購買電動公車。圖為大台南公車。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四月一日電價上漲,大致上是追補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以來天然氣上漲台電的虧損,是這兩年持續停止核電機組(轉用昂貴的瓦斯發電)的後果,這也是政府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下全民要承受的代價。還有沒有這類賴政府即將承受的跳票政策?

有的,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國家計畫中的「電動公車」!

賴院長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十二月空汙防治方案說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公車要全面電動化;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月廿二日地球日蔡總統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大計時,增列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要有三十五%電動公車。大約是四千輛,到目前所有掛在電動公車帳上的不到千輛!看來明年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大政第一張要兌現的支票,註定非跳票不可!而且看不出有趕上進度的作為!

追究原因,不在技術和經費,在目標和政策

電巴在賴院長時期訂定最優先時程,出發點是防止空汙,對象是市民,是生命。近五年全球倡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針對溫室氣體減量,目的也是為了生命永續發展。也就是說,永續理念放進電巴領域,政策目標是要減少受空汙傷害的生命,不是生產最多減碳的車子!

電動公車希望乘客免於空汙,增加公共交通誘因,再降低私車耗能和塞車。乘客環境改善才是重點,客運主管交通部才是政策受惠者,也才應該是策略擬訂者。

然而,目前的方向是把推動焦點放在車輛(工業)上,訂出十項國產化項目,重點輔導兩家示範廠商。開發出來產品價格和競爭的油車有落差時,政府又全額補貼!從輔導國產公車的角度,完全稱職。但是,為什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到現在四年了,只有五一九輛上線的電巴?為什麼去年開始的第二期示範計畫完全沒人申請呢?

顯然,目標錯了,推動主體也錯了!

事實上,要達成降汙減碳嘉惠市民/乘客,不是有車輛就做到,要經由服務業 B2B2C。客運業不買不用工業局稱職輔導的產品,政策目標就泡湯。

何況目前兩家的規模和品質並不讓客運業放心,才會有業者連袂發函,希望政府開放更多車廠加入示範計畫,或者,就容許他們自購油車。終於表達「不再捧場國家電動公車大計」!

為今之計,要認清楚電動公車的政策目的,重新研訂電巴規範。交通部會同地方政府規畫合宜路線長度,輔導公車業提報最基本營運需求;經濟部酌修國產化項目,善用經濟規模降低造價。兩部的共同目標是:公車業者買得起的電巴。有愈多乾淨公車,這項和庶民生活最相關,又承諾改善環境的公共服務就率先成為新政府的品牌。

今年大選沒有換政黨,賴當選人也強調延續蔡總統施政。上述電動公車不足相對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有人會說不算是了不起的跳票。然而細究疏失,它是理念混亂、方向偏差。內閣籌組中,請從改正錯誤開始,這是面對永續該有的不悔態度。地球日前,敬以此誓相約!












賴延續蔡路線 看不到兩岸契機


2024-04-03 01:10  聯合報/ 陳林生/廣編文案(高雄市)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本報系資料照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賴清德副總統日前參加活動時表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無價,會秉持這樣的理念,繼續在蔡總統建立的路線上,維持兩岸和平。聽起來四平八穩,卻又覺得空洞無新意,且不見明確方針。

戰端一起必定生靈塗炭,雙方都要付出龐大代價。然而戰爭從來就不曾消失,難道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不懂得戰爭沒有贏家的道理?非也!因為在國家族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權衡所有的利害得失,或許戰爭就成了必要或唯一選項。

蔡總統執政八年,兩岸關係為近四十年來最不安定的時刻。賴清德期望在蔡總統建立的路線上,維持兩岸和平,豈不是緣木求魚,也必然徒勞無功。

賴清德當認真檢視蔡總統兩岸政策的缺失,有幅度的改弦易轍,方能重啟兩岸和平新契機。















強人厄多安 地方選舉挫敗啟示


2024-04-03 00:34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根據4月1日凌晨官方通訊社安納多盧新聞社發布的地方選舉初步計票結果,當前最大反對黨的土耳其共和人民黨,在全國範圍內該黨共獲得了37.6%的選票,位居第一。總統厄多安所在的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全國得票率為35.7%。 路透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主宰政壇逾廿年,這次地方選舉無疑是厄多安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執政以來「最慘重的敗選」。土耳其的世俗、民主和親歐洲選民聯手重挫厄多安勝選的伊斯坦堡市長點出,這是對經濟嚴重管理不善和人口日益貧困的反應,且「一人統治的時代今天結束了」。四十七年來,凱末爾派出身的政黨在全國範圍內的比例從未達到如此高的水準。共和人民黨出人意料地擴展到安納托利亞,例如布爾薩和阿菲永,這些地區一直是厄多安政黨的地盤。

厄多安的民粹威權主義和官僚威權主義混合政權,使其所屬的正義發展黨在民主選舉持續稱霸。一般而論,為保政治體制的合法性,必須透過政治上鎮壓異議分子、控制媒體、強勁的經濟表現,或極端民族主義來加強,或者是三種手段兼有。土耳其的正義黨擁有大眾基礎,但壓制手段居多,特別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成功鎮壓軍方政變,其後隨即展開大清洗,數以萬計的人被逮捕或停職,並對四十二名記者發出逮捕令。再者,隨著總統改革而達到頂峰的厄多安,幾乎絕對的權力也開始給公民帶來壓力。強人總統厄多安緬懷往昔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堅持伊斯蘭保守教義,只是最終所欠缺強勁經濟表現,讓他的政權跌落神壇

厄多安近年來在外交場合縱橫捭闔,姿態不下美俄。以支持瑞典進北約為由,換取美國鬆綁戰機出口;協調俄烏戰爭及糧食協議;軍事的無人機也馳騁沙場,好不風光。厄多安在外交手段上成功採取平衡策略,成為美國國務卿所稱的「飯桌上的主角,而非菜單」

不過,近年來惡化的經濟危機和厄多安未能兌現的承諾,無疑產生了負面影響。經濟資源過於集中在外交政策。民眾對於里拉的大幅貶值和萬物齊漲的批評、對於近年來持續大力調漲最低薪資不願埋單。里拉貶值導致能源與進口貨物價格提升,儘管政府不斷在後頭以加薪追趕物價,但人民的實質購買力仍顯不足。其次,是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膨率。

此外,厄多安在地方選舉中極端個人化的魅力不再,無法炮製出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般的結果。部分土耳其民眾早在上次總統大選即期待歷史性的變革到來。正義發展黨挫敗,標誌著該黨政治史上最差的結果;與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相比,正義發展黨不僅在土耳其主要城市失去了許多選票,在全國範圍內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土耳其當前的經濟亂象,是執政黨失利主因。土耳其的經驗,說明了執政者外交牌再怎麼打得震天價響,人民還是先求經濟繁榮與溫飽。




方祖涵/變成潮流的朝聖旅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變成潮流的朝聖旅行
◆  劉維公/誰是台灣民主異教的林祿和?
◆  魏國彥/國土計畫法 需考量生物地理







方祖涵/變成潮流的朝聖旅行


2024-04-03 01:18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不斷更新/0403地震 情況速報
「你們是去棕櫚灘嗎?我們也是去看春訓的!」在華府機場剛過安檢,陌生人看到我們身著球隊服飾就來打招呼。在職業棒球開季前一個月,像是這樣為參與春訓而旅行的人們絡繹不絕湧進佛羅里達與亞利桑那州,是個很特殊的景象

大聯盟球隊春訓在兩個區域舉辦,分別是佛羅里達葡萄柚聯盟,與亞利桑那仙人掌聯盟對遊客與球迷來說,兩者體驗可說是截然不同。葡萄柚聯盟球場四散在佛州南端幾個城市,開車逛完可能要花一個星期,卻也能因此增添遊興;仙人掌聯盟主要在鳳凰城都會區,一座城市就有幾十座職業水準場地,此地特殊內陸沙漠景致,倒也是一番風情。

根據統計,目前每年兩地都約有一百五十萬名遊客,是特地為了春訓而來,應該可以說是棒球迷的朝聖之旅。其實,在這幾年間,除了拜訪棒球之神以外,其他「真正」朝聖旅行人數也出現大幅成長。

穆斯林教徒親身參拜聖城麥加是信仰一部分,疫情期間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不得不祭出人數管制,不過禁令解除後連續兩年遊客都大幅增加,今年甚至可望超出疫前水準。不過更有趣是原本相對較少人知道的天主教聖雅各之路,現在卻變成西班牙熱門旅遊路線

聖雅各之路是紀念耶穌十二門徒聖雅各殉道後,遺體被發現之處。整段行程可長達八百公里,因為需要徒步或單車完成,多數旅行者會選擇挑戰從薩里亞到聖地牙哥一百一十五公里的路程。這個新興朝聖之旅,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度僅有七萬多名觀光客,今年卻預計將超過四十萬人。

聖雅各之路之所以受到歡迎,社群媒體廣泛介紹是原因之一,不過主流世代愈來愈追求自我心靈發展,應該是更加本質的因素。不管是失去愛情、親人、甚或是人生目標,許多人在這段路途中似乎都能找到答案。與其說是宗教儀式,應該更像是一段沉澱與淨化的旅行

類似活動還包括猶太教參訪哭牆,或是日本紀伊山地聖地之旅,而在台灣從白沙屯進香到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每年熱度亦不斷提升,其中更不乏年輕族群,大家愈來愈不吝嗇地將時間與金錢花在朝聖旅行。以白沙屯進香為例,今年參與人數竟是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度的五十倍,成長速度遠超過聖雅各之路。

如此趨勢很值得觀光業者與地方政府關注,進香與遶境跟春訓旅行有高相似性,雖然商機無限,卻也都會在短期內帶來超出都市負荷度人口,需要有相對配套,才能留給旅客美好體驗,並且繼續維持成長。

從棒球大神到各路神祇,朝聖之旅起源於信仰,卻並非僅限於此,人們能從其中獲得快樂,甚至就算不是信徒,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受。下次計畫出遊時,不妨也考慮來段時興的朝聖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