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地方創生 營造地方生機

.僵住的台灣 李鴻源: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
.柯P外科猛刀揮向交通 翻轉台北變倒轉
.星期透視/獨居、蝸居、危居
.名家縱論/地方創生 營造地方生機
.南台大震/地震過後 我們該做什麼?
.南台大震/期待新政府當孫悟空
.南台大震/震醒人心深處的溫情
.南台大震/寒冬不冷 你是我的家人
.南台大震/小心為要 安全第一
.南台大震/珍惜和家人圍爐吧
.南台大震/我尚能回覆「平安+1」


20160207、農曆除夕、




名家縱論/地方創生 營造地方生機


2016-02-07 02:03 聯合報 徐重仁(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日本面臨城鄉人口差距懸殊問題,位處偏鄉人口愈來愈稀少,鄉村人口只出不進,釀出滅村危機。為此,日本政府提倡「地方創生」的概念,構築鄉村能注入活力的機會點,支撐鄉村能自給發展,吸引年輕人願意返鄉居住。
日本採取的策略是,從舉辦祭典下手,例如名古屋有真中祭、新潟越後妻有則辦大地藝術祭、東京高丹寺舉行阿波舞祭、瀨戶內海興辦國際藝術祭等。
新潟越後妻有這個地方,因受豪雪及人口高齡少子化,導致人口大量外移,逐漸淪為荒田、空屋與廢校,人口急縮不到一半。為此,地方創生的策劃人北川富朗舉辦了大地藝術祭,找來許多外地藝術家,以大地為背景,創造作品來歌頌過去新潟稻米繁盛的榮景,就連台灣的幾米也受邀參加。
新潟案例是由政府公部門、地方的有志之士、NPO市民組織邀約藝術家駐村等多方合作下,促成該村起死回生,原本該村僅五萬人,舉辦活動後共計引進一五八萬人進村觀賞,創造出三七一億日圓的經濟產值。
日本類似這種把廢村、廢島,經由各界人士齊心推動,導入創意後,地方因此重生的例子不勝枚舉。包括日本企業Benesse將廢棄島「直島」,利用「活化現有,再創新」的概念,將直島打造成為藝術村,且藝術家必須用原來島上的廢棄物為素材,「化腐朽為神奇」,一改直島過去殘壞的一面。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台灣將步日本後塵,意思是日本發生的事情,過幾年後台灣往往就會發生,例如人口老齡化,當人口減少,鄉村人口外移,台灣自然也會面臨廢村危機,要想辦法讓地方能夠再生,否則偏鄉將無以為繼。
若以日本例子反思台灣,台灣也有澎湖、金門及馬祖等島嶼,可以去思考如何轉型,例如金門過去是軍事重地,如今駐軍減少,島上的人自然減少、外移,經濟逐漸衰退。我們應當要去想想,如何營造出金門的地方特色,吸引人潮,創造生機及商機。
要發展觀光,台灣亦可像日本般,活用農漁資源、配合地方廟宇祭典等民俗活動,藉此發揮,從傳統文化發展出具創新的地方特色,並延伸出觀光、農業相關的商業活動,把地方生機營造出來。
這事可能大家都會想說應該由中央來做,但效率跟精確度反而可能未必如地方所希望;地方要發展觀光特色,其實以地方政府結合民間企業主動出擊,較易切中地方的特色來。
有部日劇「拿破崙之村」,翻拍日本真實故事,描述有位公務員高野誠鮮,為了能讓人口稀少的神子原地區的米能銷售出去,解決鄉村所得太低的困境,但又因為日本人習慣自我貶低,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優秀,總要等到鄰居的歐巴桑稱讚,才會發現自己孩子的好。
於是他突發奇想,採取「鄰居歐巴桑策略」,想辦法讓神子原米登上國際媒體。為此,他想到寫信給天皇、美國總統及教宗,前者後來作罷,美國白宮直接拒收退件,倒是教宗竟回信給他了,同意和他見一面,自此神子原米一炮而紅,掀起搶購熱潮,自然也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這類善用地方原本就有的資源,經過創意發想,往往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益。其實很多觀光客喜歡去歐洲遊玩,亦是如此,我去歐洲深深感受他們祖先留下來的資產,幾輩子都取之不盡,光是教堂之多,歷史之久,就能吸引外國人去觀光,一輩子受用。
台灣也有媽祖遶境出巡,有大批信徒參加,善加包裝行銷,亦很有機會成為國外觀光客來參加的民俗祭典。甚至台北一○一登高賽,年年固定時間辦下去,當可吸引熱愛挑戰紀錄的觀光客特地前來參加,宛如東京馬拉松一般。
不過,至今台灣仍少見類似能吸引國外觀光客必定來台參加的活動,我左思右想,台灣最大的問題,一個是必須發揮「整合的力量」,很多單位都做同樣的事,資源就散了,若能整合的話,集中資源火力,想必效果會更顯著。
其二是要能堅持「在固定的時間持續辦下去」,例如台北一○一登高賽,如果不固定在每年的某一天辦下去,外國人就不容易記,效果也難以集中。可借鏡日本東京馬拉松,每年都在固定時間舉辦,自然喜歡跑步的人,時間到了就會開始規劃報名,累積出效應來。
(作者為商發院董事長)

星期透視/獨居、蝸居、危居

.僵住的台灣 李鴻源: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
.柯P外科猛刀揮向交通 翻轉台北變倒轉
.星期透視/獨居、蝸居、危居
.名家縱論/地方創生 營造地方生機
.南台大震/地震過後 我們該做什麼?
.南台大震/期待新政府當孫悟空
.南台大震/震醒人心深處的溫情
.南台大震/寒冬不冷 你是我的家人
.南台大震/小心為要 安全第一
.南台大震/珍惜和家人圍爐吧
.南台大震/我尚能回覆「平安+1」

20160207、農曆除夕、




星期透視/獨居、蝸居、危居


2016-02-07 02:03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此時,台北市柯市長正展開鐵腕限時拆違建;最近媒體報導,首善之都居然還有一群老人「蝸居」。由於他們的居住衛生條件差,隔間簡陋,房子老舊甚至有公安的疑慮,這似乎牴觸了柯P打造一個宜居進步的公義台北城!
還記得嗎?柯P競選白皮書楬櫫六大願景,第一個就是「公義社會」,其中關於銀髮照顧,是以國中學區為界,建構一個社區型、完整型的老人照顧系統,讓老人與家人共同生活在社區裡…;行動不便和獨居的老人,則提供到宅服務,幫忙家務、送餐、購餐。
其實,台北市獨居老人早有列冊管理,也有社工人員定期訪視,不論到宅服務或送餐,在台北市早就不是新鮮事。若具有中低老或低收入戶資格,每月還可以有生活扶助,遑論其他住屋、教育、醫療等的補貼。然而,依法給予金錢的扶助,卻未必能讓每個長者都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條件與尊嚴,所以社工訪視與服務輸送就很重要。
也許這廿幾位老人家,已經形成一個生活共同體,住在一起既可以省錢,又可以相互扶持,更重要地,有房東的接納。房東也說,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有人送餐,也有居家照護員來;換句話說,這些老人家並非沒人照顧。那麼問題可能不是照顧不足,而是居住不正義。
昨天凌晨,南部發生規模六.四強震,台南市有不少大樓倒塌或傾斜,多為老舊大樓加上違建。更不用說,火災發生機率高,一旦災難發生逃生動線受阻,這些都是「危居」,許多弱勢生活其中。
雖然柯P宣稱,四年要蓋兩萬戶社會住宅,但北市眼前仍存在一些危居,應盡快處理。柯P也強調建立友善租屋機制與提供租屋補貼,那麼這些老人是否有資格拿到租屋補貼呢?是否仍有房東擔心老人生病、老死、或繳不出租金,而不願意租給老人家呢?否則,何必以身貼牆,成為蝸居族?
筆者曾數度為文,居住正義不能媚俗,以宣示蓋多少公共或青年住宅來討好選民,而應有整體規劃,針對無家可歸者,因工作或求學需要租屋者,以及為了安身立命想擁有一個家者,分別來設計。此外,更急迫的應是「都更」,才能減少危居現象,既可美化都市,又能釋放出更多的友善居住空間來。
尤其在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老人獨居情形會愈來愈普遍,有時候老人不和子女共居,不完全是因為房子不夠大,可能是眼不見為淨,為了減少緊張避免衝突,寧願自己一個人或與老伴共度餘生;最怕是,老人把房產給了子女而反遭棄養,這才是社會最需要去面對的事!
柯市長的魄力,可以要求二二六間大違建在短短幾天內自行拆除,市民們給予讚嘆的掌聲,雖然從飛機上往下看,台北的天空仍然閃爍著彩色繽紛的鐵板屋頂!
然而,台北市有多少危居,是否也可以來個總清查?也順便了解多少是被子女棄之不顧的孤獨長者?讓您的市民享有居住安全,讓老人有個溫馨的家,這未必是新政,卻是人民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