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台投資vs.境外資金回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當國家機器淪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
◆  聯合報黑白集/「非綠即紅」的台灣
◆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台投資vs.境外資金回流








經濟日報社論/台商回台投資vs.境外資金回流


2019-11-30 02: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台商回台投資與資金回流的成效,引發朝野兩黨的相互批評。執政黨在宣傳政績時過於簡化用語,可能會讓人把回台投資解讀成資金回流在野黨傾向把回台投資大部分是使用台灣資金,而非境外資金匯回,企圖弱化執政黨的政績其實,台商回台投資與境外資金回流是兩件事,不宜全部混為一談
美中貿易戰讓在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有回台投資的動機,今年初執政黨因而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有156家台商通過審查,預計投資金額7,000億元,分三年完成加上有全球追稅令共同申報準則,讓台商的境外資金有匯回台灣的誘因。至於行政部門推出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在立法院完成立法後,已於今年8月中旬正式實施,給予回流資金減稅優惠;在新法實施三個月後,國稅局受理申請案件共56件,合計申請匯回資金約235億元
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的重點是回台投資行動,而非資金來源,無需以資金大部分來自台灣來批評。為了提高回台投資效果,政府將提供客製化單一窗口服務,並提供企業在有關土地、水電、人力(外勞配額)、稅務與資金(融資優惠利率)等方面優先協處或提供資源。
台商把原來要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的計畫移回台灣,當然會優先使用台灣資金。台灣資金相當寬鬆、銀行過於競爭,台商回台投資向台灣銀行業借款容易且成本低;更何況,政府一開始又提供貸款利息1.5%的補貼政府的說法是給予台灣銀行業代辦費),幾乎補貼了九成的利息,台商當然樂於向台灣銀行業借款。
在不用白不用的心態下,一開始回台投資相當踴躍,政府匡列預算很快用完,也發現不宜有如此高的補貼,因而大幅調降。同時,這項方案引來相關的批評。
首先,這些回台投資台商都是大公司,本來向銀行借款就容易,補貼的公平性受到質疑。其次,對於原來根留台灣的廠商更是不公平,因此政府也提供相關政策支持這些廠商。更者,此波回台投資的狀況,將工業區土地價格與商辦炒上來,提高原本就要在台灣投資廠商的成本。
涉及境外資金匯回的是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執行成效,財政部設有兩年9,000億元的預訂目標。此一條例提供優惠稅率,施行日起二年內匯回境外資金存入外匯存款專戶,第一年稅率8%、第二年10%。而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實質投資,六個月內向國稅局申請退還50%稅款(即稅率4%或5%)。
至於資金運用限制等規範,包括存入外匯存款專戶的資金,至少70%用於實質投資,最多25%用於金融投資,5%可自由運用
實際上,境外資金匯回的績效與財政部原本的目標有很大的距離。財政部提出的理由是該條例執行法規涉及經濟部、財政部及金管會,許多廠商還在觀望了解之中。但是根本而言,境外資金匯回台灣有三大考量首先是安全性,台灣政治是否安定與政府的信心,必然影響資金的安全性,例如香港返送中運動所引發的政治動盪,資金確有撤出香港,但流向新加坡,而非流向台灣。而且政府要宣示這些經審核的回流資金,之後不能再有查稅等行動。
其次是流動性,政府可考量放寬境外資金匯回同戶名的限制,而且要保證在合乎規定領回金額或投資獲利,屆時匯出或使用不能有限制。最後則是報酬性,這是目前許多台商考慮的重點,畢竟目前金管會核准的投資標的仍然不如香港、新加坡,因此這是政府立即要解決的問題。惟有解除上述三大憂慮,境外資金匯回才有可能達到政策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非綠即紅」的台灣


2019-11-30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民進黨故意利用「共諜案」,抹紅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過去選舉流行「抹黑」,用黑資料來貶損對手人格;今年則是抹黑文化再「進化」,變成了「抹紅」。韓國瑜先前被扯上「芒果乾」,最近又無端被「共諜案」糾纏,都是民進黨抹紅奏功
韓國瑜顯非唯一受害者。自從蔡英文開始隨便就「撿到槍」後,民進黨即發現這招之妙用;而綠營「反中」的信徒一多起來,連一般人也會莫名其妙遭到抹紅。
例如,一直質疑蔡英文博士學位真偽的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近日出席立院公聽會時說蔡英文的畢業證書有「三個版本」,但「都是假的」。賀德芬竟因如此不斷遭到綠營「抹紅」,罵她是「紅色集團」、「跟北京唱和」云云。賀德芬喜樂島聯盟決策委員,墨綠得要命,又是去年卡管案的反藍悍將而今,她罵到蔡英文,墨綠立刻就被染紅了
再如,台大城鄉所教授、建築師呂欽文上周寫了一篇投書,幫苗栗一原鄉小學的校舍興建經費請命,文中只不過批評了一下政府花在戰機和高鐵的錢太多,居然也被人扣上紅帽子。可見,台灣社會已興起一股「非友即敵」、「非綠即紅」的氛圍,好不嚇人。
台灣過去有統獨論戰」,意見不同,至少還能論戰進入藍綠對峙後,社會一分為二,已經沒有對話空間。而今,我們竟連「非藍即綠」都無法維持,凡是「非綠」,都被打成「紅色集團」。試問,「非綠即紅」,會是台灣的美麗新世界嗎?











聯合報社論/當國家機器淪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


2019-11-30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憲兵保防劇中,被捕的「匪諜」禿頭、藍襯衫造型,遭質疑在影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圖/陳宜民國會辦公室提供

憲兵指揮部製作的保防單元劇宣傳照,出現藍衣禿頭男性共諜被憲兵壓制在地的畫面,標題是「在這場遊戲中誰會是贏家」,有影射韓國瑜為共諜之嫌。劇照一出引發外界譁然,憲指部隨即澄清劇本改編自去年破獲的共諜案,以該案退役共諜為藍本。軍方的說明毫無說服力,因為除了主角光頭,劇情與該案南轅北轍。軍中莒光教學,竟成為執政黨打擊、抹黑選戰對手的工具如此看權勢拍馬行事的軍人,還知道自己該效忠的是國家、而不是執政黨嗎
選戰正熱,而一齣「詐欺犯共諜案」仍在五里霧之中,軍方配合端出保密防諜的宣傳教育,原無可厚非。問題就在,憲指部的影片完全投合執政黨的胃口,把共諜描繪成在野黨參選人韓國瑜的形貌,並將他踩在腳下,再加上「誰會是贏家」的標題,儼然就是專為大選設計的軍中洗腦教育。如此赤裸裸的諂媚文化,非僅藍營感到痛心,連綠營看了都不以為然;那麼,軍中領導人不覺得汗顏嗎?
最近軍方投上級所好的行徑頗為露骨,到了不介意外界眼光的地步,甚至連有損國軍中立形象都在所不惜。國防部日前要陸海空軍派遣四十人到「館長」陳之漢的健身房接受格鬥訓練,就是這種本末不分的思維。只因為館長在政治上力挺蔡英文,又有綠委王定宇居間關說媒介,國防部就放下部隊內既有的綜合訓練,隨便把特殊軍種的訓練外包給一名「網紅」代行。「館長」雖然敬軍也有炫技的搏擊演出,但並非真正的戰鬥專家;尤其他滿口粗話動輒罵人,要擔任正規部隊的訓練,讓人有說不出的違和感。
國軍擔負保家衛國的重任,輕易介入政治鬥爭,或任意投政黨所好,都是大忌,容易導致軍人忘卻自己的中立本質。事實上,除了國防部,最近不少部會乃至一般基層公務人員都忘記自己的本務,出現護航執政黨的偏頗行徑。這無論是當事人自發,或是順應上級指示,都導致行政中立的敗壞,濫用了國家機器
例如,在王立強的冒牌共諜案中,外交部次長徐斯儉赫然出現在澳洲電視對王立強的訪談影片中,並強調中共對台灣選舉的滲透。儘管徐斯儉辯稱這是先前預錄的訪談,但此舉仍讓外界質疑蔡政府早就知道王立強事件,並刻意配合大選操作部署演出。若對照國防部抓共諜的宣導片及時推出,蔡政府「早就知情」的說法,愈發可獲印證。此外,韓國瑜之妻李佳芬原預定赴新加坡的行程臨時喊卡,外交部先說是星國基於「維安人力」考量無法安排,後又改口稱是該國不允許外來的政治活動;其間,或恐不能完全排除外交人員從中作梗的因素。
大選活動以來,「國家機器大肆動員,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但蔡政府卻恣意而為,彷彿其間沒有任何界線須要遵守。例如,韓國瑜林林總總的買房細節和個資遭到曝光,顯有台肥、財稅機關等特定部門連同綠媒在配合民進黨打擊對手。更嚴重的是,政府機關不僅動用公權力來對付在野黨候選人,甚至拿來對待不同意見的選民。舉例而言,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日昨為一個同學叫屈,這個同學只因轉傳王立強被誤指和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同桌吃飯的照片,即被刑警約談偵訊兩小時。試問,若林飛帆未提出告訴,刑警就擅自登門約談不知情轉發訊息的民眾,這不算濫用公權力嗎?游盈隆質疑,民進黨主張「人權立國」,而警察作法恐怕已侵犯人民的基本權利了。
根據各項民調,蔡賴配目前都呈現大幅領先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為何還要大動干戈利用國家機器去打壓對手,令人百思不解如果選前就把國家機器當成民進黨的附隨組織來操作,難保民進黨選後不把人民當成芻狗。選民須慎思!

聯合筆記/香港區選結果的解讀

◆  揭開「假」民調的真面目
◆  拒絕辯論的總統 對不起民主
◆  只知政治正確 必為敗軍
◆  當人民只能賠命賺錢
◆  撒幣能改變什麼,只有大海知道
◆  香港雙普選 台灣是借鏡
◆  聯合筆記/香港區選結果的解讀
◆  漫畫/反滲透法澆民主冷水?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香港區選結果的解讀


2019-11-29 23:50 聯合報  羅印冲
香港24日舉行區議會選舉,特首林鄭月娥到投票所投票。 (美聯社資料照片)

香港區議會選舉落幕,從席次看,泛民派獲得空前大勝利,囊括約八成六的席位,親北京的建制派則遭受大潰敗,因此有人說,這是一國兩制的挫敗,然而此論恐有待商榷。
首先,中共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而一人一票選出區議會議員,本就在香港基本法和既有規例的法制架構下進行,並未影響或撼動一國兩制的設計
儘管選舉結果由泛民派獲勝,但在當前反送中風潮下,其實這樣的結果幾乎是可預期的,而北京或港府並未延後甚至喊停這次選舉由此可見,大陸根本無法影響選舉的結果,就某種程度言,這不就是一國兩制的實現嗎
向來以鷹派言論著稱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社評也說,泛民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勝,獲取多數席位,這一結果得到承認,充分顯示了北京信守一國兩制的誠意。所以,這樣的區選結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是鞏固而非削弱了一國兩制。
其次,單看席次變化,固然可稱建制派遭到雪崩式潰敗,但從兩派得票總數看,則大約是百分之五十七對上百分之四十一,也就是說,僅僅保住一成三左右席次的建制派,其實拿到了超過四成的票數,顯示建制派仍有相當的民意基礎和支撐,要說已泡沫化恐言之過早。
第三,區議會的權力看,議員沒有立法及預算權,主要是就地方事務提出諮詢建議,對港府的直接政治衝擊是有限的。但這其實也是港府和民主派可共同改變治理方式的契機,可透過區議會平台,加強協商式民主的溝通,逐漸化解對立。
第四,從北京視角看,放手讓區選順利進行,無疑是中共探測香港民意的一次重要機會,由區選到未來的立法會特首選舉,北京應能深刻感受到港民對港府警察發出的怒吼及不滿,若無法體察民意,做出有感改革,未來治港的挑戰勢必更加嚴峻。
最後從台灣立場看,港民爭取自由民主,當然值得支持和同情,但有多少政客真正了解反送中風暴的起因以及港民真正的關切,還是只想透過力挺示威,表達反中,進而獲取政治和選票利益?
如今既然區選結果底定,港民已用民主和平手段表達心聲,那些「蹭香港」打反中牌的禿鷹政客們,也該收斂點了。









揭開「假」民調的真面目


2019-11-30 00:14 聯合報  丘昌泰/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呼籲支持者,接到民調回答「唯一支持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調是瞭解民意走向的科學工具,如今世道炎涼,作假成性,除少數機構,如聯合報民調中心,擁有報系財力支持與秉持學術良心,對於差距結果甚大的假民調,不妨一笑置之,不必認真看待。
根本問題是民調是要花錢的,哪來那麼多的錢進行民調?一份一,○六七個樣本,正負差約三%的民調,以十道題目的規模計算,少說也要十來萬元;若想要得到客觀而細緻的調查結果,恐怕也需十五至廿萬元左右。連聘用一位專責人員都非常困難的基金會或機構,卻三不五時地發布民調,實在太不合情理
為了節省經費,居心叵測的選戰外圍組織,往往以「低價」委託民調公司進行選前多次民調,如此一來費用將大幅減少,但公司必須將本求利,乃以節約便利方式蒐集「配合度」較高的受訪者當作母群體而進行「安全」抽樣;筆者就曾經因為好意接受某民調公司詢問,而經常被列入受訪名單,哪有這麼巧的事情呢?顯然這是作弊的抽樣方法
機構效應」,是另一讓假民調充斥媒體的主因;民調任務,除調查讓委託者「暗爽」的高支持率外,還必須擔負「推銷」候選人的重責大任,於是在題目設計上,也盡量偏袒己方、醜化對方。若真要檢驗其客觀性,不妨將進行過的「錄音檔」公布出來,以昭公信。
不同於以往民調環境較為單純,如今家庭電話用戶急遽降低,且接話者年齡層與職業群都各有所偏,而手機用戶則大幅增加;其次,大數據分析工具崛起,「網路留言的聲量與情緒分析,成為另一種民調數據的來源如何整合來自家庭與手機不同母群體的抽樣方法,目前學術界尚在研議中。大數據依賴網路留言所分析出來的資訊,充其量只是反映那些有網路留言習慣的年輕族群,或雙方陣營所聘請的「寫手」而已,絕大多數手機族都只是「看新聞而不留言」。
手機民調固然可議,然而其衍生的「新聞效應」卻易左右選民對候選人的觀感,韓國瑜從兩袖清風的庶民市長,一路被黑到發亮、紅得發紫,應是手機新聞呈現一面倒的潑糞結果。
基此,與其呼籲韓粉以「一概拒答」或「唯一支持蔡英文」回應民調,還不如強化網路戰力,扭轉手機新聞傾倒的局面。置之死地而後生,目前最需要的是扭轉輿論走向一個遭受扭曲的民調,傷害了所有民調機構,韓陣營也將失去知己知彼的選戰資訊,於己未必有利








拒絕辯論的總統 對不起民主


2019-11-30 00:17 聯合報  羅智強/人人未來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圖左)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十月中拋出辯論叫陣,蔡英文說「不知道在急什麼」;現在已經十一月底,韓國瑜呼籲辯論,蔡英文又說「不需隨之起舞」、「韓先矯正說粗話」…真是印證了AIT的評語:「蔡英文最會找理由不做事」!
這句話不是我捏造,而是「維基解密」披露的。民國95年(二○○六年)一月廿三日,蔡英文就任行政院副院長,AIT報告對蔡英文的觀察,其中最重要一句是「She is the kind of lawyer most skilled at finding reasons not to do things(她是那種,最會找理由不做事的律師)」。
事實上,蔡英文上任後,的確很符合AIT的觀察:
選前說「民進黨會跟勞工朋友站在一起」,選上變成「你要自己去跟老闆說」;選前說兩岸會「維持現狀」,選後變成「中國要負全部責任」;嘴巴說要「以綠減煤」,做的卻是「以煤養綠」,台灣的燃煤發電創下史上新高,空汙差到連獨派都要全家移民到紐西蘭
可是,如果拿這些失政去質疑蔡英文,她永遠都有藉口,永遠都有理由;甚至到了現在,連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慣例「總統大選辯論」,蔡英文都要「finding reasons not to do things」。這種「找理由不做事」的總統,會是能讓人信賴的總統嗎?
在美國,民調差距是一回事,再怎麼領先的候選人也不敢拒絕辯論,因為這不是輸贏問題,而是傷害到民主的傳統與基石
而現在,蔡英文現在不敢辯論,除了禁不起檢驗」,還有別的理由嗎?蔡英文擔心被韓國瑜拆穿「任內經濟成長率四小龍墊底」、「觀光外匯收入減少一千一百億元」、「淨出口連年負成長」、「台商匯回金額零元」…
將心比心,如果我是蔡英文的幕僚,這些鐵一般的事實,我也沒有辦法反駁但再怎麼樣,也不能因此而拒絕辯論呀
民國93年(二○○四年)後,台灣人民已習慣,每次總統選舉都有候選人的直接交鋒。陳水扁、連戰、宋楚瑜、馬英九、謝長廷、朱立倫,沒有人敢拒絕總統辯論,只有蔡英文夠傲遊,要打破過去十六年的民主慣例?如果今天蔡英文創下不辯論的惡例,等於是讓未來的總統,有一個不被檢驗的藉口
這種拒絕辯論的總統,對不起台灣的民主









只知政治正確 必為敗軍


2019-11-30 00:29 聯合報  趙興鵬/前聯勤留守署政戰部主任(台北市)
保防劇「佈憲」被質疑影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是共諜。憲兵政戰主任余熙明昨出示劇中人物是穿鐵灰色襯衫,絕無刻意影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憲指部擔綱的莒光日保防單元劇「佈憲」,遭疑整部劇淪為總統大選黑韓打手。我倒不太在意黑韓,畢竟選民自會判斷,倒是擔心如此繼「你是我的巧克力」後,還來個暗喻韓國瑜間諜,失去行政中立立場,國軍還需要真實的戰功還是只要政治正確即可高升?如此即能確保台灣?由不得為國家安全捏把冷汗。
先進高科技固然是戰勝敵人的條件,但操作武器人員的正確觀念,更是關鍵
呂祖謙東萊博議書中,評論「魯莊公圍郕」說:「大莫大於心敵,忿欲之興,鬱勃熾烈,內焚肺腑;劍不能擊、戟不能撞、車不能衝、騎不能突」,意思是光有劍、戟、戰車、戰馬,但有心敵,只知政治正確忿欲升官,到了內焚肺腑,失去理智的地步,這支軍隊買再多戰機、戰車、潛艦,必然也是「劍不能擊、戟不能撞、車不能衝、騎不能突」。
軍隊只曉得逢迎拍馬,選擇政治正確,為自己升官著想,真如其所願,加官晉爵,這樣的國軍,開赴戰場,面對強敵,能與敵周旋,拚一死戰沒人敢信此與民國初年軍閥,只曉得效忠個人,毫無國家觀念,差異幾希?結果是戰必為敗軍。
製作出如此政治教育節目,我這身為政戰老兵沒傳承好什麼才是「政治正確」,吾亦有罪焉!









當人民只能賠命賺錢


2019-11-30 00:27 聯合報  廖哲民/水利技師(高雄市)
高以翔參加大陸綜藝節目猝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98年(二○○九年)秋天,我與內人到日本自助旅行。走出成田機場出境大廳,要找車至市中心區時,一位卅幾歲男人問:要搭計程車到市區嗎?公車巴士車費多少,我也收多少。問他:那巴士車費是多少?他答:一人一千日圓。當下同意搭他的車,上車後發現有另外二位乘客在車上等候著。
司機問我們從哪裡來?回說:高雄。他說:老家也是高雄,在夜市開飲料店。看這年輕人真有他鄉遇故知親切感,就問他:你是怎麼到日本的,結婚了嗎?他說:讀高中時立志要娶日本人為妻,同學笑我:你憑什麼?這話增加了我的決心。
高中畢業當完兵後申請到日本讀夜間短期大學,課餘在二、三家餐廳拚命打工。畢業後娶一位同班女同學為妻,目前有兩個孩子。
問他:在家有跟孩子講中文或台語嗎?他說:孩子跟我不熟。我每天早上六點出門,孩子還在睡覺。凌晨二點回到家,他們也在睡覺。沒機會與他們說話。我每天工作廿小時,整年無休。我爸爸曾說:一年三六五天都可賺錢的,如果禮拜天不休息,一年可以比別人多賺五十二天的錢。
他的收入不錯。聽後讓人想到我們常說的「要拚才會贏!」但是,人生如此忙碌,家庭及身體擺一邊,真算贏嗎?到了市區旅館前付完車錢向他說:還是要照顧好身子,找機會休息。他笑著說:謝謝!
藝人高以翔廿七日在大陸拍片猝死,引起許多人惋惜。報載他的死,疑與過勞又熬夜從事高強度運動有關。在台灣,日常忙碌中未能注意身體狀況而失去生命的人太多了聖經提到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這句話在台灣大選期間,更值得所有候選人深思








撒幣能改變什麼,只有大海知道


2019-11-30 00:25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總統蔡英文昨晚在社群媒體表示,未來四年,政府將照顧孩子的範圍擴大,津貼變兩倍,年齡加兩歲。 圖/取自總統臉書

只有大海知道》,是去年台灣女導演崔永徽深入台東蘭嶼拍攝海洋之子的故事。這部電影看見台灣單親、隔代和教育偏鄉的無奈與辛苦,尤其是父親離鄉背井到高雄工作,但孩子渴望已久的新球鞋,卻始終盼不到海的那一頭捎來訊息,及那一幕孩子在高雄街頭孤單奔跑尋找父親的心疼畫面,令人反思再三。
每提到少子化問題,總是以增加津貼做為獎勵生育對策。這是誤以為可以捷徑方式提升台灣的生育率,但我們可曾認真思考:當孩子生下來後,有被妥善照顧嗎?當他們遭遇家庭變故,有誰為他們撐住一個家?在學校被歧視被霸凌,誰能為他們伸張正義?
先說一個孩子貧病交迫的故事。孩子父母離異,新住民母親受雇麵攤賺取微薄薪資,積欠高額健保費,孩子因重病必須器官移植才能續命。雖有學校師長動員社會資源協助,但為時已晚。
這些生命的血淚扣問,一件件發生在殘酷的數據裡。根據衛福部統計,一○七年底的低收入戶中,未滿十八歲的兒少有十萬三千多人,若合計中低收入戶,台灣有近廿三萬的兒少生活在貧窮中。
更令人擔憂的是兒少人身安全問題。雖然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修正增加兒少保護措施,但兒少受暴案件仍層出不窮。另十二至十八歲遭性侵害者每年平均高達四千多件;當孩子遭遇性侵後何去何從?失學了嗎?或者是成了未成年懷孕的被協助關懷對象?
青少年教育競爭力問題,也令人憂心。根據教育部一○六學年度高中以下學生懷孕事件統計,從前幾年的七百多件增加到一千三百多件,而休學人數高達五九九人,如累計過往休學人數,有多少孩子因懷孕掉出教育體系,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小小孩,有社會安全網接住了嗎?
數據反映的只是一定程度的社會現況,必存在看不見的黑數真正需要被關注、被需要以政策保護面向更是複雜。這些並非發了短期津貼就能解決的;縱然民間團體想方設法推動急難救助、安心就學、企業合作等計畫方案,但最終仍應回歸政策建制。
投資下一代,獎勵生育並非有錯;但我們沉重呼籲,國家資源有限,兒少保護安全網仍有諸多待補破網之處:
一、請重新檢視兒少政策及資源配置:民國106年(二○一七年)開辦至今的「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目前開戶萬人,開戶率四十七%,不及五成。建議審慎分析未開戶原因,若這是弱勢儲蓄極限,在協助弱勢兒少脫貧自立上,有必要跨部會再檢討有效的政策工具。
二、請儘速完備兒少社會安全數據基礎建設:上述統計已出現多重弱勢警訊,但目前各自分散的統計,讓解決兒少問題對策出現缺口,例如貧窮、性侵害及未就學未就業統計,應串接整合,找出個案重疊處,才能知道誰最弱勢、誰重複受害,並對家戶導入適切資源;後續追蹤關懷更不能斷。
三、請落實未就業未就學、十五歲以上結束家外安置及矯正學校等轉介之少年就業協助:行政部門雖將未滿十八歲少年納入就業服務法特定對象,但從輔導少年經驗,這些成效不能只是呈現多少人上課,應確實將穩定就業期間及人數納入指標,並設計友善雇主的獎勵誘因。
動輒上億元的政策支票,會不會讓國家資源錯置了方向,這是許多人的擔心。如果不能拋開政治立場,及時拉住在人生懸崖邊的孩子,再多的浮華政策,真的不能改變台灣未來什麼,且令人憂心忡忡。










香港雙普選 台灣是借鏡


2019-11-30 00:03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香港民主派區域議員參選人俞竣晞(右一)勝選後緊抱友人,激動落淚。 (美聯社資料照片)

甫結束的香港選舉,也就是香港市民對反送中運動的信任投票反送中以近乎癱瘓香港的方式,表達爭取自治的意志世界需要這樣一場選舉才能知道反送中能否代表香港絕大多數人民的聲音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不論北京當局對香港有什麼樣的想法,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在「基本法」的框架裡面落實,而香港也的確擁有著公平的選舉,可以發出北京並不當然喜歡的聲音。
因此,要說「一國兩制」在香港是失敗的,卻是稍嫌武斷了一點。而現在,面對香港廣泛支持「反送中」的民意,北京當局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就是繼續跟香港「耗下去」。香港就像是一個有主見的小孩,用不吃飯來表示對父母的抗議。北京可能的選擇是,坐視香港繼續傷害自己的經濟、繁榮,等到三年、五年後,香港變窮了、變亂了,再來向整個中國大陸展現,「這就是爭取民主的代價」。
這個選擇,會讓中國失去仍然是最明亮的「東方之珠」,是所有華人所不樂見的。
而第二個選擇,是北京大方接受香港「雙普選」的訴求。普選本就是基本法的內容,這與「一國兩制」並不衝突。或許北京會憂慮,一旦貫徹普選,香港會否從「自治」轉向「港獨」;普選出的行政首長,若與北京唱反調應如何善後;以及若讓整個中國人民看到「會吵的香港有糖吃」,是否會引起難以估計的仿效浪潮…
這些考量,台灣人民都可以理解,因為國民黨也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國府遷台後,即便是在戒嚴時期,也都開放著一定程度的選舉,從縣市長、省議員,再一直到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的直轄市、省長選舉,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選…
台灣的經驗證明了,民主是一條單行道,一旦開放就回不了頭而台灣經驗的可貴之處在於,民主化之後,人民知道國民黨的,也記得國民黨的
民國97年(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創下世界上威權政黨在民主化後重新執政的例子而台灣社會也沒有對過去的掌權者清算鬥爭。這顯示的是,一個政黨-中國國民黨或中國共產黨-只要對人民有貢獻、有功勞,都有機會再次贏取民意信任
一一二四舉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證明香港爭取民主的潮流已經無法阻擋,北京當局何不把「一國兩制」做得更徹底一點,將香港當作中國的民主實驗區,可以先進行「立法會議員」的普選,再進入到「行政首長」的普選,就像台灣,也是先開放直轄市議員的選舉,然後才是直轄市長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大陸中央都還是擁有監督、控管以及基本法最終解釋權的角色。台灣從有選舉到直轄市長直選,走了四十四年,從今天開始規畫香港的普選進程,也不算晚。

劉維公/懷恨分子正在危害全球民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懷恨分子正在危害全球民主
◆  林祖嘉/經濟冷颼颼,人民超無感
◆  范疇/台港2020—兩個主軸 一條公式
◆  葉銀華/如何解讀大聯大的公開收購?
◆  趙春山/看香港選舉,珍惜台灣的民主
◆  楊志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男性服兵役,女性服社會役

◆  蘇蘅/選舉社群網戰 無規則的叢林
◆  嚴震生/請宋楚瑜告訴蔡英文論文該如何寫
◆  李清志/基隆罪夢者
◆  方祖涵/長跑科技的創新與爭議
◆  薛承泰/還不是為了「對得起自己」
◆  盛治仁/愛國責任感或過度權力慾?
◆  黃介正/台美之間的四個「悖論」

◆  王健壯/這樣的黨主席太過分了
◆  陳立恆/呂秀蓮之後,何處安放黨外的美麗?
◆  楊志良/20年目睹之怪現象
◆  葉銀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王正方/我們的離岸風電為什麼那麼貴?
◆  周行一/地緣政治風險將決定股市短中期趨勢
◆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  馬凱/哀哉!世上苦人將更多
◆  薛承泰/當基本工資尬上貧窮線
◆  方祖涵/大聯盟冠軍的政治氣味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劉維公/懷恨分子正在危害全球民主


2019-11-29 23:54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恨已經成為可以接受的常規。我們不但相信恨無可避免,還試著公然推銷恨的好處,拿恨來牟利。」這是CNN政治評論員莎莉康恩Sally Kohn逆轉恨意書中的一句話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全球社會的發展困境非常貼切曾幾何時網路霸凌、暴怒逼車、消費奧客、煽動言論等充滿恨意的行為,到處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成為一種既成事實的新常態
談到拿恨來牟利,美國總統川普最曉得如何利用散播恨意來鞏固其權位紐約時報整理川普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一月二十日上任第一天到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十月為止這期間總共超過一萬一千則推文的內容,指出其中有五千八百八十九則推文是在攻擊某人物或某事件、二千四百零五則攻擊民主黨、二千零六十五則攻擊政治醜聞調查案、一千三百零八則攻擊新聞媒體、八百五十一則攻擊弱勢團體,以及五百七十則攻擊移民。
川普也喜歡用推特來表達他的認同,他有四千八百七十六則推文是在讚許某人物或某事件,但更有二千零二十六則推文是用來稱讚川普總統他自己,同時用一千七百一十則鼓吹政治陰謀論,七百五十八則讚許福斯新聞以及其他保守主義媒體,以及一百三十二則讚許獨裁者。
鼓吹仇恨有沒有效答案是有效。十一月中旬,美國眾議院大張旗鼓地舉行公開的彈劾公聽會,證人的證詞不斷揭露川普在「通烏門」案子上醜陋的作為。但根據CNN最新的民調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美國人仍然支持川普,認為不應該彈劾他。
懷恨分子hater正在掌權他們不是靠軍事政變取得政權,而是透過民主選舉。在冷戰時期,將近四分之三的民主崩潰是因為政變。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中,兩位哈佛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史帝文.李維茲基丹尼爾.齊布拉特提出警告,現在民主的死法是出自於民選領袖之手。菲律賓、波蘭、俄羅斯、土耳其、委內瑞拉等國家選出來的總統,都是以深化民主之名,實則進行獨裁專制的統治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指出,「民選獨裁者顛覆民主的方式是:在法院與其他中性機構安插人馬或『武器化』,收買媒體與民間部門(或壓迫他們閉嘴),改寫政治規則讓賽局不利於他們的對手選舉專制路線的悲劇性諷刺在於,民主的刺客使用的正是民主機制——逐漸、巧妙、甚至合法地——夾殺民主。」這段文字不僅適用於川普統治的美國,更是台灣這幾年來民主發展的真實寫照
恨意,是懷恨分子刻意在選舉場合發放的一級毒品,包括惡意醜化政黨競爭的對手、虛構國家被侵略的迫切危機等。它會讓支持者興奮,因而忽視甚至是默許懷恨分子對族群、世代、文化、生態等所造成的傷害。不管你我的政治立場為何,大家都要拒絕被懷恨分子動員,自己也不要成為一個懷恨分子。恨意,不該是選民投票的依據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