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經濟/兼顧創新與分配 促進經濟成長

.聯合報社論..推動綠能不能光靠天氣、運氣和意氣
.聯合報黑白集.林全給魚 國民黨給釣竿
.經濟日報社論.兼顧創新與分配 促進經濟成長







經濟/兼顧創新與分配 促進經濟成長


2016-11-05 03:16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一席「經濟必須要有所成長,否則就業和分配問題難以解決,但不要盲目追求分配,創新其實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談話,雖是擔憂半導體產業淹沒於新政府「5+2」創新計畫的洪流中,卻也不免引發了近日「創新」、「分配」是否矛盾、孰輕孰重的論辯。
張董事長的憂慮,的確符合傳統經濟學中的某些認知:過度重視公平將會影響效率或扼殺創新誘因,但我們也必須指出,隨著時代的演進,創新與分配、成長與公平已不見得是互相掣肘的目標,甚至必須相倚為用。對於低薪化嚴重的台灣而言,尤其如此。因此,同時追求創新與分配目標,新政府不應有任何懸念。
創新的概念,與效率相同,在台灣被狹隘化解釋已久,最典型的就是馬前總統「要以創新驅動經濟取代效率驅動經濟」的說法。追求各種經濟效率並沒有錯,錯的是把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成本降低行為,美化為追求效率,反倒使得效率被汙名化了。事實上,追求創新某種程度就是追求效率的表現。人們冀望透過物聯網、大數據、雲端科技等創新來達成工業4.0、智慧生產等目標,不就是一種追求生產效率的表現?
即使將創新定義放寬至最廣,台灣雖有不少專利成果,但缺乏有意義的重大創新久矣。也因為缺乏重大創新,經濟成長無法脫離要素驅動,使得資源極其有限的台灣還被逼迫要解決「五缺」問題,何其不堪!也正因為必須依賴要素驅動成長,低薪、低勞動條件成為某種必要,只要對勞工稍加友善,便隨即成為工商業界的椎心之痛,近來的工時、基本工資爭議足為明證。若不強調創新,台灣實無由擺脫要素驅動的經濟,自也無法擺脫低薪的分配惡況。
張董事長認為「當然是需要創新,但因為要有創新,必須忍受分配問題」。這句話時值得深究。以台積電為例,台積電每年進口數百億美元的資本設備,只因台灣創新不足,無法生產出這些設備。若台積電可以協助台灣既有廠商創新,或創設相關設備廠商,則不但可以減少鉅額外匯支出,還可以達成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進口替代」的想望,創造出無數良好的就業機會,同時達成新政府「創新、就業、分配」的目標。
此外,張董事長也指出「5+2創新產業政策很好,但也不要忘了國家以前推動的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若把這些產業都忘了,只記得推動新產業,即使新產業通通都成功,也補償不了這些老產業因不注意就衰退所帶來的影響。」這樣的說法雖是為半導體產業請命,卻毋寧也提醒新政府:創新不是只有「5+2」,而是應無所不在,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帶動各行各業創新的氛圍與行動。
就分配而言,傳統分配議題強調的是政府的租稅工具,希望透過累進的所得稅制來達到較公平的分配。這種行之有年、放諸四海皆準的制度卻也常被認為會影響效率與創新誘因。然而,近年來,分配已成為全球性問題,歐美許多智庫甚至認為分配不均是全球經濟復甦動能不振的主要原因,也導致全球貿易罕見衰退。因此,追求公平分配已較以往更具迫切性與正當性。
以台灣而言,薪資所得占總所得的比重逐年降低,與企業盈餘正好相反,造成受薪階級的相對剝奪感日益嚴重,帶來社會不安。而追求較公平的分配不僅在於解決分配問題,更是追求帶動消費與成長的動能。當創新帶來更多好的生活應用時,也須倚賴分配公平帶來的消費動能才能為人民所共享,也才能維繫不斷創新的動力。因此,創新與分配實是禍福相倚。
低薪經濟、分配惡化既成為政黨輪替的主要原因,新政府自然無由漠視。如何創造創新與分配的正向循環,才是新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聯合/林全給魚 國民黨給釣竿


2016-11-05 03:1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院擬提撥三億元補助陸客團旅行社轉型國旅團,但經費杯水車薪,恐難挽救「蒸發」的四百億元陸客觀光效益。圖為陸客來台必訪的阿里山火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宣布,年底前兩岸會協助藍營執政八縣市,到大陸做農特產品與觀光旅遊展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周志豪/攝影

林內閣宣布提撥三億元補助陸客團轉型。隔一日,洪秀柱從北京回來,宣布在下月以前協助藍營執政八縣市赴陸舉辦農特產品與觀光旅遊展。
據估計,由於陸客銳減,五月以後觀光效益「蒸發」了四百億。林內閣的三億是杯水車薪,何況是由政府掏錢;國民黨則是要開創商機,讓業者自己去賺錢。林全是給魚,洪秀柱是給釣竿。
過去民進黨常說,陸客來台是木馬屠城、且所有經濟效益都被「一條龍」吞沒;如今林內閣的補貼,證實上述皆是謊言。蔡政府再三宣示歡迎陸客前來,且三億補貼甚至指向導遊,更別說阿里山、日月潭、高雄六合夜市等各地攤商都嗷嗷待哺,這些皆非一條龍。
問題卡在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九月藍營八縣市赴陸訪問,林全居然說,「兩岸交流要注意國家主權尊嚴不受傷害」。問題是:蔡政府能不能指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求同存異」,有哪一點「傷害了國家主權尊嚴」?還可反過來問: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被認為是主張台獨,而台獨是不是傷害了「國家(中華民國)主權尊嚴」?
最勁爆的是,記者問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兩岸商簽和平協議,是否為蔡政府的政策方向?」邱的回答竟然是:「是,當然!」
連九二共識都搞不定,還妄議什麼「和平協議」?別再鬧笑話了,蔡政府還是先想出一套「不傷害國家主權尊嚴」的兩岸交流政策吧!

聯合/推動綠能不能光靠天氣、運氣和意氣


2016-11-05 03:16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巴黎氣候協定11月4日生效,綠色和平組織指出,政府雖喊出「2030年降至2005年標準再減20%」的目標,至今卻無作為,呼籲《電業法》須及早修法且做好配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巴黎協定昨天正式生效,全球將共同努力減碳,對抗暖化;但台灣因各部會協調不順,仍提不出具體計畫。行政院日前將《電業法》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被視為我國邁向非核家園、啟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一步,希望藉此營造發展綠能的友善環境,進而填補核電除役的供電缺口,甚至取代部分火力發電,讓我國完成能源轉型。問題是,實現綠能和減碳須有全套的規畫,光有目標、卻無路徑,不可能實現理想。
從德國、日本等國的經驗看,能源轉型是一個耗時、耗錢的過程,我國自不可能只靠修一部《電業法》即完成大業。從近期國內幾個事件看,新政府推動能源轉型,仍是說多、做少,甚至可以說,是在「靠三氣」─靠天氣、運氣、和意氣。
上月底國內供電亮出紅燈,備轉容量僅剩不到九十萬瓩,這是我國秋天首見供電如此吃緊;所幸近日天氣轉涼,暫解燃眉之急。供電情勢走到「看天吃飯」的地步,政府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首先,國內並非真的無電可發,而是政府要求電廠不發電。以核一廠一號機為例,前年歲修時因燃料把手鬆脫,雖早修復,但迄今不准恢復發電。原能會認定一號機安全無虞,閣揆林全與經濟部長李世光也曾鬆口考慮重啟一號機,但最終仍不敵綠營強大的反核壓力。
日前秋老虎發威,國內供電不足窘境畢露,台電必須挖東牆補西牆,連試運轉中的林口新燃煤機組也被迫提前加入發電。另一方面,台電透過需量競價方式,懇求廠商減少用電,以便台電用較高電價向他們「買」回電力,供民生之用。目前回購的電量已逼近九十萬瓩,若沒有這些廠商,台灣其實已面臨限電。
讓還在試運轉的發電機組提前上陣,或要求廠商減少用電以紓解供電危機,這種「賭一把」、「靠運氣」的供電模式,絕非正常國家作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即公開對林揆說出重話,對供電情勢表示憂慮;作為國家產業主力的半導體業,不能一秒鐘沒有電,但政府卻無法保證供電無虞。
對於張忠謀的質疑,蔡總統回應說,政府會兼顧能源轉型與穩定供電,不會有所偏廢,「無論如何台灣必須要向前走。」這麼空洞的回答,仍未說清楚政府的能源政策要怎麼走。更雪上加霜的是,台中、雲林與彰化等民進黨執政縣市,正在鎖定火力電廠開刀,台化汽電共生廠甚至被迫停工。綠委蘇治芬更質問李世光:政府是否可以直接關閉台塑與台泥的燃煤發電廠?而經長只能諾諾回覆,稱要帶回研議。
以德、日大力推動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經驗看,在等待綠能比重提升的過程中,仍要靠燃煤電廠來維持供電的穩定。而且,風力、太陽能是「看天吃飯」的能源,以台灣的多雨多颱,其穩定性仍有待檢驗。尤其,綠能勢必帶動電價上漲,但蔡政府無法說實話,卻騙人民說不會漲電價。
再說,德國為綠能建構新電網,及向他國購入的電力,總體統計下來,其實並未達到減碳的效果,反而碳排放量增加。目前,台灣並沒有同時放棄核電、又不要火力電廠的條件,但民進黨中央與地方各為政治利益意氣用事,又如何順利推動減碳和能源轉型?
推動能源轉型,首先要盤點總體供電能力並訂出減碳目標,明白告知人民真相,以便各界提早因應。其次,中央與地方必須共同研議,對電廠運轉、空汙控制、機組更新等取得共識,不能各自為政,讓人民無所適從。第三,加速推動興建北部天然氣接收站,並思考是否擴建中部天然氣接收站,增加天然氣發電比重。做到這三件事,才能為發展綠能爭取到黃金時間,並兼顧能源轉型與供電穩定。
今年台灣供電的多事之秋,正是未來幾年我國供電危機的預警。

聯合筆記/智慧手機 對抗威權或另類霸凌?

.民進黨執政 選擇跟隨前朝舊路?
.補助國旅拚觀光 救急難救窮
.大學考招一次分發 看小高中生
.聯合筆記/智慧手機 對抗威權或另類霸凌?
.生態失衡 救石虎就是救下一代
.繳重稅或賣地 逼我二選一?
.學小熊 紛亂台灣也能逆轉







聯合筆記/智慧手機 對抗威權或另類霸凌?


2016-11-05 03:53聯合報  黃昭勇

名導演吳念真日前在一場演講說了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急診室醫師正要幫車禍意外的傷患處理開放性骨折,傷患的家屬在一旁拿出手機錄影,要記錄下醫師救治傷患的處置過程。
醫師愣了一下,但隨即請家屬在椅子坐下,開始耐心的向家屬解釋急診的標準流程,希望讓家屬安心,也讓急診室可以不受干擾,但血流不止的傷患已開始放大音量呻吟。醫師問家屬:可以讓我開始專心地替傷患急救了嗎?
無獨有偶地,筆者一位在桃園地區任教職的同學,目前負責教務行政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某次,家長帶著學生到校反應受到其他學生的不當對待,他看到家長一直在設定包包中的手機,教職同學直接跟家長說,「可以把手機拿出,麥克風對著我,這樣收音會比較清楚」。
原來,接手與家長溝通事務後,他發現家長與學生都很習慣用手機錄下與學校老師、教職員的對話,以確保自己反映的事項會獲得重視。甚至,有次一名學生還對他說,「如果你處理的我不滿意,我就要去找議員申訴。」這時,手機的錄音功能也在運作著。
教職同學述說著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卻讓我心中浮現網路、社群媒體,甚至電視上一段段光怪陸離的影片。
從行車紀錄器開始,隨時隨地側錄似乎已成為台灣另類文化。尤其是功能強大且小巧的智慧手機已經人手一機的年代,除了拍照、打卡、分享,在對話者或是周遭人們不知情之下的側錄,更已存在你我生活之中。
行車紀錄器對交通事故的裁決與責任歸屬的判定,確實發揮了極大的功效;但漸漸的,各式各樣的行車紀錄器影片在網路竄流,成為滿足窺視,或是放大不當開車行為的工具。
智慧手機的錄影與錄音功能,在面對性騷擾、不當體罰、過度執法等的霸凌或是對抗威權,也的確達到伸張正義的效果。
只不過,當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也必須被一一記錄的時候,台灣社會的整體互信是否因此而降低? 我們是否已活在電影《全民公敵》描述的被監控的年代?只不過,監控者不一定是政府與權力機關,而可能就是你我身邊的人,甚或我們自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汽機車是用來幫助人們加速移動,但有人貪快闖禍;利刃可以成為烹煮美食的助手,也可能是傷人凶器。工具本身多是中性的,但運用存乎一心。在我們使用工具、享受科技的便利時,可能要多想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與信任關係。

民進黨執政 選擇跟隨前朝舊路?


2016-11-05 03:53聯合報  夏亞/文字工作者(新竹市)

在電影「飢餓遊戲」結局中,反抗軍成功推翻了實施暴政的都城(Capital),但作為反抗軍一員的女主角,最後卻反過頭殺死反抗軍的革命領袖。因為她發現所謂的革命領袖,不過只是將他人作為棋子犧牲,而鞏固自己權力的獨裁者。不管當權者是誰,只要心中只有政治計算而沒有人民,縱使帶領眾人打倒暴政獨裁,進而換了旗幟,換了口號,新的一批當權者的本質仍然是暴政獨裁。
長期執政的國民黨,因服貿程序爭議促使社會多有民怨,喪失人心。學生、勞工與人民遂將改革希望寄託於民進黨,這也是為何在接下來的縣市長與總統立委的兩次選舉,民進黨得以匯聚這麼一股強大力量,取得完全執政的成果。
然而上台未滿一年,除口號式政策,真正落實的改革相當有限,甚至在勞動政策與土地問題上,更選擇跟隨前朝舊路。
立委吳秉叡一句「不支持一例一休,可以不投民進黨」,更是語出驚人,顯示傲慢心態,彷彿責怪選民選擇民進黨是咎由自取,如此觀之,豈不荒謬?
當學生闖進立法院議事堂時,蘇嘉全表示感佩年輕人之熱血;但學生與勞工代表闖進柯建銘辦公室、闖進中央黨部,民進黨卻以不協商、不溝通與不妥協之三不政策對待,甚至欲進一步譴責學生行為。
這種前後矛盾,完全是民主政治的諷刺。民進黨甚至主張不能類比太陽花學運不同;這些學生、勞工對社會的滿腔熱血,就這樣遭到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冷落,何其感慨。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這句源自「動物農莊」經典名言,無疑是民進黨選前選後的最佳寫照。選舉前與選民平起平坐,但大權在握,就享受起高高在上的滋味。
這種反差,對於社會與人民而言,是相當難堪的,畢竟令人痛心的往往不是因為被敵人消滅,而是被自以為是同志的人背叛。
民進黨既然點燃了這星火,就必須審慎面對;否則,人民力量遲早會引起燎原之火的。

周行一/大學多嗎? 多元計程車方案的啟發

.周行一/大學多嗎? 多元計程車方案的啟發
.盛治仁/創新與分配的矛盾
.方祖涵/職業棒球的種族新隔閡
.林中斌/弔詭的北京政局
.葉銀華/南韓親信干政事件的啟示
.黃介正/「亞太再平衡」到「亞洲再連接」
.舒國治/路跑的時代來了








周行一/大學多嗎? 多元計程車方案的啟發


2016-11-05 03:22聯合報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少子化海嘯來襲,教育部4年將編列50億元基金協助大學退場轉型。 聯合報資料照片

政府最近推出了多元計程車方案,允許新的計程車服務商業模式產生,出租車可以漆不同的顏色,「小黃」將不再是出租車的代名詞,司機可以自由加入各種服務平台,讓乘客在網路上叫車,各種平台可以有不同的費率、車型與出租方式,顧客將可用信用卡付車資。這個新措施是對出租車服務的一種管制鬆綁,乘客會有更多的選擇,價格與服務品質會有不同的組合,對消費者是利多,對既存的計程車業者而言,就像所有面臨競爭的廠商一樣,有的很興奮,躍躍欲試,有的擔心生意會受到影響。
多元計程車方案是政府因應Uber在台競爭被逼出來的,計程車業者與政府一直希望以違法為理由將Uber摒除在境外,但國際政治現實讓Uber持續在台「非法」營運,而消費者也歡迎多一種叫車服務的選擇,這種「競爭」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原因,阻礙競爭經常就阻礙進步,也抑制大眾福利。
台灣計程車已經很多了,但政府卻允許更多競爭,「多」當然不應當是阻礙競爭的理由,只要能增進大眾福利,多反而是好事。在台灣,政府認為大學太多了,已經停止新學校的設立申請,每天煩惱如何減少大學及如何增加招收境外生,多元計程車方案給政府的啟示反而是,應當開放新大學的設立,給予競爭的空間,例如能自主制定學費,最好是有「Uber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將會造成本土大學必須以更好的教育品質競爭。
Uber在台灣造成衝擊是因為以創新的方法營運,車資計算不走政府的規定、不以傳統方法雇用司機、不用老方法招攬乘客、不用既定的方式服務客戶。新設立的大學可以像Uber一樣,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計算學費、以創新的雇用條件聘任教職員工,以獨特的策略招生、以顛覆的課程設計教育學生,這將使學生有更多的教育選擇。
台灣學生出國念書,學費、機票、生活費是個可觀的數字,加上有的父母希望小孩留在身邊,導致留學人數逐年減少,我們應當效法其他國家的做法,允許新的國內、外大學設立,南韓設特區給國際大學營運,招收本國生與外籍生,在新加坡營運的大學有幾百家之多,甚至中國大陸都允許愈來愈多國內、外人士興學,同時這些國家的本土大學也進步神速,新學校必然會給舊大學壓力,但會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與更好的教育品質,由於新大學也會有能力招外籍生,在台求學的大學生必然增加,台灣教師的工作機會將水漲船高。
其實多元計程車方案的鬆綁程度尚不足以讓新的商業模式有足夠創新空間,例如費率仍會受到各地方政府管制、非傳統的計程車不能路邊載客等,政府把計程車當成管制業務的心態仍然存在,當國外租車業者已預期最快五年內出租車普遍是無人駕駛形式時,政府需要的是完全鬆綁的心態,給業者足夠應變的空間。
當國際一流大學已經在大幅創新,因應高等教育的巨變時代時,我們如果還相信以現行的管制做法能改造大學,只會造成我國大學生的競爭力相對低落,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大業,現在是鬆綁的黃金十年,否則我們將貽誤百年。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