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保障基本生活 不算減稅或利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聽得到隱藏和遞延的兒少哭聲嗎?
◆  聯合報黑白集/對吹哨者打烏賊戰
◆  經濟日報社論/​保障基本生活 不算減稅或利多​






經濟日報社論/​保障基本生活 不算減稅或利多​


2020-08-23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民國108年(2019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0.3萬元,依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制訂的基本生活費額度也隨著自動調整,從今年的每人17.5萬元調高為18.2萬元,將於明年5月報稅時適用

其實,這只是維持基本生活的客觀標準提高,也就是為了「保障」納稅人吃飯的錢不要被政府課稅,因而在納保法中設定的自動調整機制,從來就不是減稅,當然也不是紅包或利多。然而,許多媒體都以減稅利多或減稅紅包視之,民眾也容易因而被誤導,以為這是政府政策主動調整而施惠於全民的「德政」,當然政府也笑納此種美麗的錯誤,不否認也懶得澄清。

我們認為,課稅是政府以強制方式取走民眾的部分財富,基於保障納稅人權益的立場,有必要釐清觀念。

每人基本生活費的訂定源於105年12月通過的納保法,以規範政府對於人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不得課稅」。財政部106年才開始公布每人基本生活費,是以主計總處公布的所得中位數60%計算綜所稅是以申報戶中的納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一起算出基本生活費總額」,申報戶的人數愈多,基本生活費總額就愈多

但在保障基本生活費用不得課稅之前,綜所稅本身就有免稅額、一般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的設計,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費用、反映食指浩繁的程度、保障身心障礙、鼓勵人力投資、照顧失能、重視家庭價值等多元考量,以符合量能課稅精神,因此需要把重複的部分再減掉,也就是把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以及幼兒學前、教育學費、儲蓄投資、身心障礙、長照等特別扣除額,合計為基本生活費比較基礎合計數」。

如果申報戶的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比較基礎」,則差額可以進一步從所得總額中扣除,才能享受基本生活費的保障。反之,如果現有的免稅額、扣除額超過基本生活費總額,既有的稅制已經給予扣除額已超過基本生活所需,即不能再多享受扣除。

由此可見,基本生活費用本來就不應該被課到所得稅,每年調高基本生活費用,實質上就是反映「保障」的標準,應隨整體經濟社會情勢而調整,是納稅人應該受到的基本保障因時制宜,不是政府在制度外的人為恩給或斟酌性施惠,沒有減稅的意義,當然就談不上利多或紅包。

就像目前綜合所得稅制中,為了避免民眾的名目所得成長被物價上漲侵蝕,因而設定「物價指數連動法」,也就是當物價上漲累積到一定程度(例如超過3%)時,自動調高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或定額免稅的標準,這是納稅人應有的權益,怎能每次物價累計上漲到一定程度後調整免稅額、扣除額,就誇稱為減稅利多或紅包。

再說,基本生活費用的立法初衷,本來就是保障吃飯的本錢不要被課稅,權益受到保障的還是所得水準處於納稅邊緣的弱勢家庭以明年基本生活費用提高7,000元來看,按照最低稅率5%計算,個人也只減少350元的稅負而已;以四口之家計算,頂多省下1,400元。受保障的納稅人應當不多,政府所減少的稅收也不大。

相對的,大多數民眾的所得超過基本生活所需,仍要依照原有的稅制繳一樣多的稅額,並沒有減稅的利益可言。

何況,基本生活費是以人頭計算,扶養親屬愈多的多口之家,基本生活費總額愈多;至於單身小資族或沒有扶養親屬的申報戶,最基本的免稅額與扣免額,就至少有40.8萬元,遠高於18.2萬元基本生活費。隨著少子化,我們的社會中小家庭愈來愈多,基本生活費的保障對象也就愈來愈少,未來整個社會極可能對這種保障機制也愈來愈無感











聯合報黑白集/對吹哨者打烏賊戰


2020-08-23 00:1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彰化縣政府衛生局長葉彥伯因抽檢發現無症狀確診者,遭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下令調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彰化採檢風波愈演愈烈,府院黨總動員將砲口對準彰化縣衛生局葉彥伯,綠委和網軍也大肆圍剿這位主動挖掘疫情真相的吹哨者。當蔡政府正動用政風力量製造「台灣版李文亮」事件時,民進黨立委卻要求立法保護揭發彰化衛生局弊端的吹哨者;原來連「誰是吹哨者」都可以打烏賊戰。

這起採檢風波簡單來說就是:地方比中央多做了一些事,然後真的採檢出確診者。這除了讓中央有點顏面無光,怎麼看都該給願意多做事的基層公務員掌聲。孰料葉彥伯卻慘遭整個「國家隊」聯手側翼及網軍的征剿。

賴清德以SARS經驗、蘇貞昌以「靠左走會出事」來說明中央地方不同調問題重重。但中央的規定與權力,是為避免防疫的疏漏與不足,豈是用來修理認真補鍋之人?中央決策常跟不上地方步調,地方有心超前部署,依權責填補防疫漏洞,中央真把「逆時中」當成犯天條?

許多攻擊對準葉彥伯,或質疑其動機,或指涉其圖利他人,或指採檢侵害人權,更不忘抹紅影射私用對岸檢劑,明顯是帶風向謀殺人格;民進黨立委還說有人爆料彰化縣府違法疏失,應立法保護揭弊者,這更是另立「吹哨者」甩泥巴打烏賊戰。

先不管烏賊戰。警方早就宣導行人靠左走面向來車才安全,交通部道安網也強調「行人走路靠左邊,安全出遊樂無邊」。蘇貞昌卻說「靠左走會出事」,徐國勇和林佳龍敢不敢犯天條吹哨來挺民眾安全?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聽得到隱藏和遞延的兒少哭聲嗎?


2020-08-23 00: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去年兒虐通報達史上新高的近七萬四千件,保護安置件數僅九七七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暑假期間,各種報復性消費和旅遊大爆發,但前副總統陳建仁一席家戶備妥三個月口罩存量的提醒,卻讓秋冬疫情可能復燃的景象頓時鮮明起來。經濟紓困3.0還沒著落,業者已經高喊紓困4.0;但受疫情嚴重撕扯的社會安全網,還能接住多少個需要幫助的人?

在疫情衝擊下,今年上半年失業人數平均達四十六萬一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四.九三%,平均失業率也較上年同期上升○.一七%,為近四年同期高點。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則顯示,去年家庭所得最高與最低組別差距六點一倍不但連續三年增加,也是七年來最大差距;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對照各種紓困亂象,很難想像貧富差距會如何惡化?而社會安全又會受到怎樣的衝擊?

事實上,疫情下最易被忽略的社會死角,就是兒童權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緊急呼籲,指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一場兒童權利危機。封城、關閉學校和行動限制措施,使太多兒童和施虐者困在一起,得不到學校提供的安全空間;學校關閉也讓網上的暴力、仇恨和霸凌增加,而居家措施則削弱了受害者應對危機的能力。疫情不僅衝擊著兒童接受教育的方式,衝擊著他們家人養家謀生的方式,也降低了兒童在家中、社區和國家中的安全感;如果不趕快採取行動,新冠疫情將成為兒童,尤其是弱勢兒童的持久危機。

雖然台灣只曾延後開學二周,並沒有全面停班停課,更沒有封城和居家限制,但擔心感染而減少外出,同樣增加兒童與施虐者共處時間,提高兒虐家暴機會;如果面臨無薪假或失業,問題可能更嚴重。疫情也會阻斷受虐求援通報和社工上門協助的機會,真正兒虐數字恐怕比官方統計更高。國外不乏類似報導,英國一間大型兒童醫院在疫情封鎖高峰期間記錄的兒虐案件是往年的十五倍;日本今年一到三月每月兒虐事件也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到二成。

尤其,台灣疫情下的兒童權利危機,更恐因一場醞釀中的兒少安置機構風暴而加劇。近年政府為符合「兒童權利公約」,要求安置機構「去機構化」,但配套不足,去年底已有學者擔心釀成風暴。日前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更指出兒虐未減、通報暴增、安置大減的怪現象:去年兒虐通報達史上新高的近七萬四千件,但保護安置件數僅九七七件。而在機構小型化後,原需安置而未被安置的兒少,只能回到功能已失、風險仍高的原生家庭,讓社會安全網的洞愈補愈大。

去年初因兒虐家暴頻傳激起民眾憤怒,蔡英文總統曾與剛上任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共商對策。蔡總統要求把社會安全網撒得更大更完整,在前端就注意可能的風險,把安全網延伸到對脆弱家庭的支持;結果卻是兒虐未減、通報暴增、安置大減今年,這張洞愈補愈大的社會安全網,又會被疫情撕扯成什麼樣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疫情下的兒童權利危機還會遞延。林口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團隊針對民國九十三年至一○四年政府統計,進行兒虐發生率與社會經濟醫療等因素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兒虐率與失業率息息相關,而且可能因為有最長六或九個月的失業給付緩衝,造成兒虐遞延現象。長庚團隊依其研究模型推估,失業率上升百分之一,隔年兒虐率會上升萬分之七;換算我國十八歲以下兒少人數,失業率升高百分之一,隔年將增加二千五百名兒虐案件。如果比對上半年攀升的無薪假與失業率,明年也可能增加數百個受虐兒

政府防疫強調超前部署,對於經濟也是紓困振興分進,對於被疫情扯得更大洞的社會安全網,豈能不速謀補漏?經過陳建仁的提醒,許多家庭又在搶購口罩存量,但蔡政府聽得到家戶內隱藏和遞延的兒少哭聲嗎?

【即時短評】擔憂成「唱衰」?兩岸對話不是卑躬屈膝

◆  【即時短評】擔憂成「唱衰」?兩岸對話不是卑躬屈膝

◆  【重磅快評】硬拗幫小編解套 「贅字外交部」可以廢了
◆  【重磅快評】總在驚世判決後 才想起立法怠惰社安破網
◆  【即時短評】民主黨全力搶攻 反川普情緒「嫁接」美國夢
◆  【重磅快評】曾扛九二共識 詹志宏今只能為兩國論效命
◆  【重磅快評】外交部小編的創意其實是蔡英文鼓勵出來的
◆  【重磅快評】健康疑雲不斷 安倍「被下台」的弦外之音
◆  【即時短評】陳時中無限擴權 台灣也不見容李文亮?
◆  【即時短評】中市政風處長人事案難了? 一條鞭任命落伍了!
◆  【重磅快評】疫情只許境外確診 陳時中在複製李文亮?
◆  【重磅快評】山老鼠吃掉台灣黑熊 農政單位只會做太平官?
◆  【重磅快評】陳時中令政風查吹哨者 怕防疫神話倒了?
◆  【重磅快評】中華民國是贅字?MOFA軟骨細腰讓人「不酥胡」
◆  【重磅快評】辦藍議員散布假消息 國家機器這樣用嗎?
◆  【重磅快評】陳時中拒不普篩是三倍券邏輯嗎?
◆  【重磅快評】從陳明文的高鐵奇蹟看徐永明家裡的300萬







【即時短評】擔憂成「唱衰」?兩岸對話不是卑躬屈膝


2020-08-23 13:01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台北即時報導
馬英九基金會昨天舉辦「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前總統馬英九批評蔡英文總統的錯誤政策,「輕率把國家推到戰爭邊緣」。記者曾吉松/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於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再度提出中國若出兵台灣,首戰即終戰,以此警告蔡政府上台以來的兩岸僵局,以及急速傾斜的親美政策;蔡英文總統反批,別以為在主權議題卑躬屈膝,或是對民主價值不吭一聲,就能換來所謂的和平

蔡總統的語氣強硬,無疑是在幫馬英九的論述貼標籤。誠然,馬英九的論述了無新意,但該承認的還是得承認,蔡政府的親美政策是不是兩岸關係的良方,還很難說;而蔡政府上台至今,除了66架 F16V 軍購案,恐怕也提不出其他像樣的、來自美國的實質回饋

蔡英文總統執政後,台灣的國家認同破表,一方面是「天然獨」年輕人的國族意識抬頭,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台灣長期受到中國打壓,這口氣忍得夠了,需要一個破口,讓蔡政府有底氣「反中」。

蔡政府的外交政策,近乎建立在「諒他不敢」的潛台詞上,認定中國不會在短時間內破壞美中台三方的平衡,既然當乖乖牌也是讓人予取予求,不如做名可控制的「麻煩製造者」,積極在三角關係中傾斜,希望從美方獲得最大的外交利益,也從快速竄起的國族主義中吸取能量

如今,民眾認同台灣為國家,但未必把台灣與「中華民國」劃上等號,已快要成為社會共識,形同「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論點已然在實現邊緣。不過蔡政府一連串,順勢而為的操作,也代表一條沒有回頭路的兩岸局面。

在高唱「台灣價值」的同時,忽然台灣人對於戰爭的威脅,毫無知悉、一無所知,甚至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缺乏警覺性,也象徵接下來一個世代所可能支持的兩岸政策,其思想恐怕都建立在戰爭不可能發生,或者不知道將付出什麼樣代價的基礎上。

但與其讓國人有心理準備,蔡政府所操作的輿論,卻經常把國內中國「武統」的憂心標籤為「唱衰」,敵視為中國同路人。廣告詞常說,「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假如政府連投資台灣價值的公開說明書都不載明清楚,人民要怎麼做出最理智的判斷

還是,政府根本不在乎民眾是不是做出理性的抉擇?

避戰,應是不分藍綠、黨派、立場的共識。而認識中國威脅,與中國展開對話,絕對不是「卑躬屈膝」。我們可以把2,300萬人的福祉放在心上,抬頭挺胸的與中國對話。抹煞溝通、交流,只會把台灣的未來拽入死胡同。


聯合筆記/都是在野黨的錯?

◆  當永康街不再是永康街
◆  聯合筆記/都是在野黨的錯?
◆  出征少一點 支持多一點
◆  確保行人交安 道路不該是叢林
◆  漫畫/金身不破
◆  畫中有話/防疫一起來?
◆  請法官別再當菩薩了
◆  美化的數據何來公信力
◆  超前部署 中央專利?
◆  疫情下的煙火:愛情誠可貴 麵包價飛漲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都是在野黨的錯?


2020-08-21 23:32  聯合報 /   林政忠
高雄市長補選落幕,民眾黨候選人吳益政發表敗選感言,立委蔡壁如也陪同出席,卻不見黨主席柯文哲的身影,挨批是頭號戰犯卻落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幾個主要在野黨主席,成為話題人物;時代力量前主席徐永明捲入立委貪瀆案,甚至爆出三百萬疑雲;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高雄市長補選後,一個被挖苦「江郎才盡」、一個被封為「柯伯寡恩」,黨主席被罵得比落選人還慘,堪稱政壇的「衰尾道人」。

立法院四個朝野黨團,除了民進黨一枝獨秀,其他三個在野黨最近如遭雷擊。首當其衝的是時代力量,涉賄的徐永明儘管交保,時力仍幾乎被滅頂,跳船潮此起彼落,新任黨主席至今難產;許多人好奇,時力是否會變成第二個台聯?

高雄市長補選,衍生政治連鎖效應,國民黨和民眾黨幾乎被打掛。國民黨失守高雄「三三三防線」,韓流也無法搶救黨籍候選人李眉蓁;國民黨戰略、戰術一團紊亂,領軍輔選的江啟臣反成箭靶,黨內逼宮盛傳,九月全代會山雨欲來。選輸的是李眉蓁,重傷的卻是江啟臣

民眾黨下場更悽慘,沒有選票、丟了鈔票,得票率只有四趴的候選人吳益政拿不回兩百萬保證金,柯粉走不出台北市,民眾黨內烏煙瘴氣,缺席敗選記者會的柯文哲,挨批是頭號戰犯卻落跑,心腹蔡壁如也請辭組織部召集人。吳益政落選,結果火燒柯文哲

三個在野黨欲振乏力,一位名嘴近日在政論節目評論,「民進黨如果一黨獨大,都是在野黨沒有強力監督的錯」。此語似是而非,民進黨現在何止是一黨獨大,簡直是一黨偉大,過去綠營支持者慣稱「一切攏係國民黨的陰謀」,現在可以改口「一切攏係在野黨的無能」;執政黨如果犯錯,都是在野黨沒有好好監督,一種媽媽沒有管好孩子的概念

民進黨把國家隊施展得虎虎生風,監督執政黨需要無比的勇氣和能力;如今政壇有種弔詭氛圍,「老虎打不得、專打落水狗」,鮮少監督強勢的執政黨,反而猛打羸弱的在野黨,形成不正常的政治生態。

賄選和敗選,讓三位在野黨主席身陷烽火,不要說反擊執政黨,現在連生存都很沉重

權力制衡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價值,缺乏稱職的反對黨扮演政治防腐劑,將是完全執政的最大危機;如果放任國家隊向下沉淪,不只是在野黨主席衰尾,全民都要付出代價。











當永康街不再是永康街


2020-08-21 23:33  聯合報 /   梁幼祥/海峽兩岸餐飲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新北市)
位在台北市永康街70年歷史的高記,貼出結束營業倒數的公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許多時候,各級政府在「建設」或「執法」時,有時看似依法行事,卻造成阻礙地方發展,沒有公平正義,也「沒有智慧」。

廿五年前,我住在永康公園旁邊,一個早上經過廿三巷的側門,石柱上看見貼了一張公告寫著,為開闢通往金華街的道路,「永康公園」將在五天後拆除。一個鄰居小女生也駐足觀看,順便聊了起來;我問「我們一起來制止這件事好嗎?」就讀台大社會系的她欣然答應。

我開始寫說帖,大意是反對台北市政府這個行為,居民應自救自覺,保留永康街這顆心臟。

女學生當天就開始發傳單,發動附近居民在隔天下班一起聚集公園的蔣公銅像前;同時,我打電話給當地國民黨某市議員,他卻回答我「這是政府既定的也已經發包的工程、不可能挽回」,我改去找公園兩側的兩位里長,他們也是說沒辦法。

我接著通知另外兩個同區的民、新兩黨議員,也通知各媒體隔天公園見。第二天傍晚,永康街的鄰居陸續集結,我讓大家在蔣公銅像的臺上輪流發言。有了媒體注意,那個原本說「不可能挽回」的議員也開始關心了,後續在台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加入後,鄰居籌組社區發展協會,結論是「台北市政府暫緩執行拆除事宜。」

永康街之所以有今日繁榮及「美食天堂」稱號,當時我和那女大學生的起心動念,算是關鍵。

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美食」絕對是最重要,也最能吸引觀光客的一環!台北市府及交通部觀光局,多年來努力宣傳打造這條美食大街,「永康街」儼然已是「台灣美食」代表,更是所有外國觀光客朝聖之地,台北市府從市長以降官員,會不明白這條街的重要性嗎?

當地大多數居民都以住在這裡為傲,老住戶與熱鬧商家共生,早已有了不成文的默契。然而,永康街腹地本就有限,政府如何輔導、協助讓業者正向發展,豐收的稅金如何回饋當地居民往國際化改造,這才是政府應為的正本清源之道。
如今永康街七十年老店「高記」,因使用二、三樓非商業樓層,若不在月底前申請變更使用執照,將被開罰、斷水斷電;同區塊有多少店家都將如何「依法辦理」?政府施政,應與時俱進,造福大眾;加上目前疫情嚴峻打擊,紓困振興一再加碼,本就是所有業者最艱難時刻,製造一個關店、創造好些人失業,減少稅收,這是該有的「執法」思維嗎?

設想,若永康街沒有了公園、少了高記等老店…永康街還有多少味道?












出征少一點 支持多一點


2020-08-21 23:40  聯合報 /   林宜靜/ 自由業(台北市)
國民黨聲援彰化衛生局,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右)表示,彰化採檢個案雖無症狀,但具高風險,地方可裁量並經對方同意進行篩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版李察朱威爾事件?

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描述美國保安人員李察.朱威爾在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奧運會場,因為他的警覺,在一場爆炸案中拯救許多人性命,但隔沒幾天,卻被媒體以帶風向方式,質疑他是主嫌,聯邦調查局更以不公正方式取證,幸有律師努力捍衛名譽,最終還李察一個公道。

近日,國內因彰化衛生局篩檢,成功防堵自美返台無症狀確診者,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初期輿論多是感謝葉彥伯局長及醫護付出。

但其後如同朱威爾事件一樣,輿論風向驟變陳時中部長下令政風調查,是否有防疫規定上的程序疏失;網路社群與媒體針對葉局長及縣長,進行各種抹黑,甚至冠以莫須有罪名,持續發酵。原本看似救人一命的行為,變成是其心可議的對象。

從結果論,能防止社區傳染本為好事一樁,若一切都符合中央所要求程序,地方醫護願多做一點超前部署,其成果作為後續各縣市,甚至中央日後面對疫情變化的參考,未嘗不好。

還記得,四月新北市兵棋推演擴大管制,即使台灣疫情沒有如國際間嚴峻,但在疫苗尚未研發成功前,面對未來所有狀況,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人民及地方醫護人員;想遠一點,在能力範圍下多做一點應對,不就是人民賦予政府官員權力,用以守護人民健康財產安全嗎?

不論是朱威爾,還是葉局長與醫護人員,都是各司其職,他們平凡卻偉大。

疫情變化中人命優先,各社群與媒體需要更高的自制力,以言語出征不同意見者,和放送未經考證的訊息,用未審先判的方式帶風向,對挽救人命而言,毫無幫助。

此次彰化縣篩檢事件如同陳時中部長所言,台灣第一線醫療人員很負責;那麼彼此多給予肯定與支持應不為過,也可讓對抗病毒的能量更強大,不是嗎?













確保行人交安 道路不該是叢林


2020-08-21 23:47  聯合報 /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圖為示意,行人常因騎樓、人行道被占用而無路可走。 記者蔡孟妤/攝影


最近,有位媽媽收到三百元交通罰單,罰單附上小朋友夾在爸媽中間的機車三貼照片。不久前也有婦人騎車載兩女兒上學,分別坐後座及站在前方,被依「危險駕駛」開單處罰一萬兩千元。

這類機車上「前站後坐」、「滿載而歸」的畫面,在台灣早是常態,對許多家庭而言,也幾乎是生活與生存的僅有選項。但從交通安全和保護兒童的角度想,確是不得不取締的違規行為。

照說,台灣人口與各種活動相當密集,可以步行搭配大眾運輸工具,到達目的地。不幸的是,一○八年交通事故當中,行人傷亡達一萬七千一百卅三人,較前一年升高七點六個百分點。相較步行與單車的條件太差、太危險,大眾交通工具又不便利,騎車方便、省錢。

為減少交通事故,交通部長林佳龍也針對道路設計規範、前瞻基礎建設補助、罰則與執法、宣導等面向檢討。針對行人安全提出的策略,包括道路工程人行空間改善、路口停讓行人的加強執法、推動提高路口未停讓行人罰則之修法等。

早年小孩上學,不都是排路隊走路?發展與進步和交通安全不矛盾,未來交通建設與發展若不能以扭轉此趨於危險態勢為前提,還稱得上前瞻嗎?這次林部長改善策略的落實程度和改善效果,亟待追蹤觀察與驗證。

無可諱言,台灣交通更趨危險,不只在於硬體建設與罰則,更在於用路人普遍欠缺的共享觀念,以及整體行為所構成的弱肉強食、憑大欺小的交通叢林文化。每個人與其家人,有時是駕駛人與乘客,有時也要當行人;交通安全的責任,需要駕駛人和行人共同分擔。

早年馬路上,尤其是學校附近,都插有顯眼的「當心兒童」、「當心行人」等號誌;在日本城市,行人多的路口都設置寬大斑馬線,顯現「行人」在執政者心中的地位。設置或繪製有助確保行人路權的號誌,並持續改進、創造好走的社區等基礎建設,應是反映當局重視交通安全、積極減少機車三貼的第一步吧!













畫中有話/防疫一起來?


2020-08-21 23:51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病毒不分藍綠,但在台灣卻不一樣。彰化衛生局日前發現自美返國少年確診案例,讓民眾憂心台灣內部是否出現破口。不料,地方超前部署補防疫破口,中央卻要求政風介入調查,流程是否合宜合法,也引來公衛界聲援,更引爆陰謀傳言。

彰縣篩檢事件惹怒中央,恐讓各地醫護產生寒蟬效應;若中央與地方缺乏互信,那呼籲民眾「防疫一起來」的標語,看來就會格外諷刺了。











請法官別再當菩薩了


2020-08-21 23:50  聯合報 /   蕭福松/大學教師(台東市)
桃園中壢梁姓男子(右)弒母案被高院判無罪後,卻因另案被判拘役五十五天,先被發監執行。 記者陳夢茹/攝影


吸毒殺母案無罪判決,再掀國內社會安全網不足話題,令人心有戚戚焉。

上學期「社會領域概論」,學生問甚麼是社會安全網我解釋那是一種概念,就像馬戲團表演空中飛人,下面必須張掛安全網防墜。具體講,就是社會支援系統的統合,包括鄰里街坊的彼此關心照顧、警民合作、社會救助、醫療照護,也包含教育、司法等的協同

我問學生:「社會安全網最大的破洞是甚麼?」學生答:「司法。」我問為甚麼,學生回:「司法沒有發揮維護公平正義功能。」也有學生說:「滿城盡是神經病!」又有學生接腔:「都有教化可能啦!」引來哄堂大笑。

學生玩笑反映國人普遍對「思覺失調」及「有教化可能」這兩詞被法官濫用的無奈。

就現實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應報思維」,的確不合時宜,但就算法官「自由心證」,也要依據法律、兼顧天理人情。法官應扮演好「怒目金剛」角色,而不能以「慈眉菩薩」自居。

社會安全網」不應只是空洞名詞,老百姓要求的並不多,只希望能免於暴力威脅。如此卑微要求,大氣魄政府看到了嗎?












美化的數據何來公信力


2020-08-21 23:45  聯合報 /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彰化衛生局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引發民眾討論,秀傳醫院在戶外成立微負壓貨櫃屋檢疫門診,一早有醫護人員忙進忙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發生多起外籍人士出境後,被驗出確診,但國內匡列接觸者卻都為陰性案例。社區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隱憂,令人害怕。彰化縣衛生局對特殊族群篩檢超過千人,想必也是擔心未發病感染者造成防疫破口。

台灣防疫上半場被譽為模範生,但近日國外連日檢出自台返國者確診案例;我們比較擔心的是,當病毒潛伏捲土重來時,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病毒爆發,是否還能守得住。唯恐百密一疏,是否該擴大篩檢或對入境者普篩,再度被搬上檯面。

為探視住加護病房的母親,旅日友人於七月中返台,透過一定的 SOP 程序,由防疫專車載至醫院採檢,確定陰性後,可連續三日每日外出二小時至醫院探病。自費採檢五千多元的友人懷疑:「若是在彰化,這筆錢是不是就可省了?」

誠如為探母病,花費再多也不足惜。只是同樣花的是防疫預算,藍綠執政縣市做法不一,難免啟人疑竇。我們一再沾沾自喜,台灣一百多天未有本土病例;但之前幾例離台後確診病例,難道不會讓世界各國質疑,台灣檢疫的真實性和嚴謹度嗎?如果對抗疫情,還一再陷於朝野攻訐口水中,只為追求美化的防疫數據,還有什麼公信力可言!













超前部署 中央專利?


2020-08-21 23:42  聯合報 /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憶起白牌司機案發生時,中央地方一條心防疫,哽咽地說:「當初的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希望大家不要忘掉這段回憶」。 記者劉明岩/攝影


彰化衛生局採檢居家檢疫少年,遭到府院黨和網軍圍剿,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飽受內外壓力,親上火線說明一度哽咽,強調「彰化就是比中央做得多一點」。

此案讓國人見識「這個國家」還不是普通的威權,所有防疫工作不但要中央說了算,並且只能中央「超前部署」。

彰化衛生局檢出返國少年,雖無症狀卻是確診患者,顯示國內可能存在返台國人無症狀,卻帶病毒的案例,這猶如不定時炸彈;當事人在獲知確診後,除與家人做好保護措施外,更應避免與人群接觸,降低傳播機會。彰化衛生局的篩檢結果,保護了眾多第三者,孰料反被中央要求政風調查,府院黨更全面啟動,矛頭指向彰化衛生局,醫界、公共衛界也譁然。

當中央對付彰縣衛生局,已讓國人看透「防疫一條心」,根本是空話,也讓人想起一個清朝糊塗官的笑話。

清末有個小縣官,帶著隨從巡走大街,看到一個小攤販,就詢問:「你賣的是啥東西?」小販回說:「大爺,我賣葫蘆。」

縣官將「葫蘆」聽成了「糊塗」,以為小販諷刺他,立即大發雷霆:「你膽子還不小,竟敢賣『糊塗』,來人啊把他拿下!」

師爺趕緊提醒說:「老爺您聽錯了,他是說賣『葫蘆』不是『糊塗』。」但縣爺不肯認錯,硬是差人將小販打了一頓後趕走。

如果這個政府都像這縣官大耍官威,那地方小官只好唯命是從,小民更只有自求多福了














疫情下的煙火:愛情誠可貴 麵包價飛漲


2020-08-21 23:35  聯合報 /   李艾格/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20大稻埕情人節22日在大稻埕延平河濱公園登場,圖為北市觀傳局事先釋出2020大稻埕煙火秀模擬影片。 記者趙宥寧/攝影


愛很重要,但是沒有預算,就沒有煙火秀,沒有閒錢,牛郎織女沒辦法相會。

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以電影「情書」,掀起風潮的岩井俊二導演,民國109年(二○二○)新作「最後的情書」,以回顧舊日戀曲的中年滄桑心情,莫可奈何面對斑駁生命際遇,對照新生世代欣欣向榮,歌詠著燦爛青春、無可避免的挫折,以及世代傳承的愛與渴望,藉由手寫書信,讓回憶再現,定格成永恆。

法國新浪潮大師侯麥導演四季系列作品之三秋天的故事」,敘述中年熟女為單親閨蜜找老伴,假冒手帕交面試徵友後,捨不得放手又不得不放手,女主角最後一個鏡頭的表情,說明人類對愛情的誠實心聲。

大稻埕情人節今晚登場,情侶相依仰望河濱公園煙火,年年都是城市美麗景象;但物價節節高漲,新冠病毒導致觀光客暫時斷鏈,賣場青年雖向女友求婚成功,接受公司調任新竹開創新天地,以同樣一萬一的房租,從台北十坪套房換成新竹十八坪樓中樓;問起何時註冊結婚,因薪資不到三萬的女友提出單身租屋補助申請,為了租金補貼,暫時沒打算登記結婚,最近忙著拚中秋禮盒的業績。

愛情與麵包,兩者同樣重要,在每一個地域、時代,考驗著所有的人。「最後的情書」難捨難忘高中畢業典禮的畢業生致詞,站在跨入人生競技場的門檻,生命充滿無限可能;情書男女主角豐川悅司、中山美穗,在最後的情書」登場時,無論泰然自若或是逞強自嘲,都赤裸裸詮釋在資本主義社會落敗的困窘中年;岩井俊二果然看透了生活對愛的磨難與支撐

看完情人節煙火,有愛或沒愛,吃飯穿衣都需要錢,牛郎織女如果活在現代,也要付喜鵲基本工資,花錢買車票、住飯店相聚。沒有愛,生命會乾枯,沒有錢…賣場青年說:「今年只求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