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操縱匯率 美國才是禍首

.聯合報社論..轉型正義大旗莫成反民主遮羞布
.聯合報黑白集.等著看民進黨與日協商
.經濟日報社論.操縱匯率 美國才是禍首





經濟/操縱匯率 美國才是禍首


2016-05-02 01: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財政部29日公布半年一度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將台灣、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及德國共五個貿易夥伴列入干預匯率的觀察名單,其中台灣是唯一被點名在外匯市場採取「持續且單向干預」,若一年觀察期間沒有改善,美國財長將建議總統採取懲罰措施。
事實上,去年10月下旬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外匯政策報告,已首度點名我中央銀行在尾盤進場干預新台幣匯率,要求央行增加外匯存底與市場干預的透明度。
現在美國再次點名台灣干預匯率,雖然央行官員表示和美國溝通管道順暢,會進一步向美方說明,但一年內央行若不能用實際行動化解美方的指控,恐不免升高台美間貿易摩擦,而且可能影響台灣爭取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第二輪談判的努力。
美國財政部將五個貿易夥伴列入干預匯率的觀察名單,可說是惡人先告狀,因為近年點燃全球貨幣戰的始作俑者,是美國聯準會在金融海嘯後實施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六年內共計釋出逾3兆美元資金,並導致美元對主要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而英國、日本及歐盟亦跟隨美國之後,相繼實施英、日、歐版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全球資金泛濫及貨幣競貶風潮。
到2014年美國QE開始退場,並重返強勢美元政策,結果造成另一波全球資金的大挪移,並加劇全球匯市動盪。美國以非典型的強力貨幣政策來影響美元匯率走向,是人為操縱匯率的一種終極手段,相較眾多國家央行因應資金流竄而被動採取干預匯率手段,無疑是大巫小巫之別,美國可說是操縱匯率及開打全球貨幣戰的元凶禍首,以技術性理由指控其他國家操縱匯率,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台灣在五個觀察名單中,規模最小,依賴出口的程度最高,因而受近年國際景氣不振及全球貿易萎縮的衝擊最為嚴重,以致許多出口廠商強力要求央行以新台幣貶值來救出口,但大國QE掀起的金融巨浪如航空母艦進港,台灣如小船般隨巨浪上下浮沉,央行掌控匯率的能耐有限,故往往以拉尾盤方式阻升助貶,因而被美國抓到把柄,認定央行技術性犯規。
美方指控,去年央行進場干預規模平均每月達13億美元,高於前年平均9億美元,且高達75%的交易日在外匯交易時段最後一小時進場賣出台幣阻止新台幣升值;而所謂「持續單邊干預外匯市場」的標準,是在單一年度內重複性淨買匯金額超過GDP(國內生產毛額)的2%,台灣是唯一在2015年達到此標準的經濟體。惟台灣去年對美的雙邊貿易順差不到150億美元,因而未同時達到操縱匯率的三項評估指標。
嚴格來說,相較於近來日圓、韓元、人民幣等匯率的大幅波動,新台幣可說是「動態穩定」,但要化解美方壓力,未來央行在技術層面,除需讓新台幣匯率有雙向浮動的更大空間外,也需減少對市場匯率干預的次數和規模,不過,這也必然增加穩定匯率的難度,更難回應出口產業「貶值救出口」的訴求。
坦白講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央行匯率及貨幣政策很難操之在己,尤其在美方施壓後,央行的政策空間更被進一步壓縮,能夠承擔多少「救出口」及「救經濟」責任,很難樂觀以對。
所以,面對今年第1季GDP負成長0.84%,以及未來更多新的經濟變數,包括房市漸凍、陸客減少等,未來新政府要有所體認,不能再過度依賴新台幣貶值,其他部會必須分擔更多搶救GDP的責任,政策手段也必須轉移到其他更直接有效的需求面及供給面措施,才能為經濟注入新的活水,也讓央行匯率政策有更大彈性,從根本上化解操縱匯率的指控,並為台灣和全球接軌,創造更大的空間。

聯合/等著看民進黨與日協商


2016-05-02 01: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海巡署昨天派出兩艘巡護艦前往沖之鳥礁海域護漁,與此同時,國防部也宣布將派軍艦執行策護任務,捍衛漁民在公海捕魚之自由。準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對此持保留態度,說軍艦護漁軍事意義重大,須謹慎考量。
吳釗燮之意,派出軍艦,有硬碰硬、對峙之意,恐引發雙方緊張,必須謹慎為上。此一想法,未免多慮。日本擅自擴張沖之鳥礁經濟海域,非法逮捕我漁民;這種囂張的行徑,我方若一味吞忍,除了自喪志氣,將形同默認日方的海域主張。
事實上,海軍出動軍艦支援護漁,這並非首次。二○一二年大批蘇澳漁民出海爭取釣魚台海域作業權,雙方對峙中,海軍即以濟陽級艦和成功級艦擔任策護,連空軍都巡邏待命。二○一三年菲律賓公務船濫行射殺我漁民,海軍派出三艦一船和海巡在南方海域進行聯合操演,甚至首度越過北緯廿度的暫定執法線。關鍵時刻,必須明確表達關鍵立場,正是如此。
這次海巡署派出「巡護九號」及「漁訓貳號」兩艦護漁,為期三個月;由軍艦在側翼護航,更具宣示意義及實質意義。五二○民進黨上台後,如果覺得沒有必要大陣仗護漁,屆時可以將艦艇召回;當然,前提是要無損台灣尊嚴及漁民權益。
吳釗燮說,新政府上台後,將透過管道與日本協商,確保漁民權不受影響;在爭議解決前,雙方應該克制。話說得輕鬆,但新政府如何與日本協商,民眾都在等著看。

聯合/轉型正義大旗莫成反民主遮羞布


2016-05-02 01: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歷經表決大戰,民進黨挾人數優勢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送進委員會審查,今天將舉辦首場公聽會。表面上看,此一條例是民進黨為整合「追討黨產」、「撤國父遺像」等政治清算式法案而成,運用了「轉型正義」作為美化包裝;實質上,卻反而因此納入更多政治心機,假轉型正義之名對歷史及不同政黨進行大清算。更可怕是,在這個條例中,採取了許多威權式的觀念來遂行其所謂的「平反」,極可能對台灣民主構成嚴重踐踏。
在《促轉條例》草案中,民進黨將該法追討正義的期限設定為從一九四九年宣布戒嚴,至一九九一年廢《懲治叛亂條例》及《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為止的四十三年期間。這是它所謂的「威權時期」,也是綠營人士所謂的「中華民國對台灣進行白色恐怖時期」。這一時期的設定,既排除了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的不義,也排除了原住民受漢人欺壓的歷史,也就明顯暴露了此法案的意圖,僅在供民進黨政治操作之用,也難怪原住民大呼不平。
這個期限的設定,稱之為「威權時期」,或許並沒有太多爭議。但是,放在大歷史的框架中,要將這四十三年全部視為「不義的年代」,必欲全盤否定、推翻、抹平,卻是大有問題。儘管是威權統治,也存在著白色恐怖的傷痛,但在那個戰亂飄搖的年代,這四十多年的經驗,卻奠下了今天台灣的政經基礎:政治的民主化、經濟奇蹟的創造、教育的普及和機會的均等,包括黨禁報禁的開放、台海安全的維繫,無一不是這段期間留下的成果。那麼,要藉促轉條例全面否定此一期間的歷史成就,難道是公平的作法嗎?
民進黨隨便利用轉型正義、威權統治等符碼,就以為徹底抹去那四十三年台灣歷史的正面價值,其心之惡,不言可喻。也難怪,有綠營立委連「殺一千萬人」這種毫無根據的指控,都能強加於蔣中正頭上。這樣的心態,連公允評價歷史的能力都沒有,又如何奢言推動轉型正義?
從大架構看,《促轉法》草案已是以偏概全,更遑論個別條文之粗糙與違逆法治精神。例如第五條規定,公共場所紀念或緬懷威權者之物都「應」移除、改名;試問,全國有多少中正路、經國路或相關校名建物,如果要全部移除,社會大眾將是如何反應?而擾民、改名之成本,要由誰負擔?人民又有何義務服從因特定政黨意識形態作祟所訂立之惡法?再說,李登輝也曾當過民國八十年以前的總統,登輝學校、基金會及登輝路等難道不該一併撤除?
又如,「促轉會」之組成,條例中雖規定同一政黨之委員不超過三分之一,表面看似多元公平;然而,如果行政院長刻意提名「無皮綠骨」人士呢?且看,《中選會組織法》第三條亦規定「委員具有同一黨籍者,不得超過委員總數三分之一」,即使如此,過去民進黨一再批評中選會不公正,難道忘了嗎?以為設個簡單的門檻就能保證促轉會大公無私運作,直如天方夜譚。
不僅如此,條例中還規定,促轉會有權派員到各私人機關、甚或個人住家調查,更可「攜去」、「留置」資料。此門一開,形同另類檢警的搜索、查扣,不配合的話就祭以最高卅萬元罰款,權力之大已逾越司法警察,侵害人民權益莫此為甚。這些條文,不只賦與少數促轉委員莫大的權力,更處處破壞政府法制與侵害人民權益而無動於衷。若僅將此條例解讀為「追討不當黨產」,是不明就裡,見樹不見林。
民進黨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但它採取的手段與設定的目的,卻是以侵犯人權與法治為代價;說穿了,這只是一塊反民主的遮羞布。立院公聽會雖不具拘束力,但與會的學者專家,卻有責任揭穿這種假藉空泛授權擴張行政權的把戲。

聯合筆記/國士、天下士、挑水夫?

.沖之鳥變臉 吃定親日新政府?
.蔡英文勞工支票裡的髮夾彎
.林全該讓準閣員上的阿卡貝拉課
.運河外交3策 台巴共創雙贏
.聯合筆記/國士、天下士、挑水夫?
.與狼共舞?明知陸以商逼政…
.政府沒精算 我怕成下個超額教師
.公園修樹挑春天 孵蛋鳥怎辦




聯合筆記/國士、天下士、挑水夫?


2016-05-02 01:59 聯合報 謝邦振

中研院長翁啟惠因浩鼎案折騰了一個月,仍高坐殿堂,享的不是仰望,而是掙扎。他已列背信、貪汙被告,此刻處境,尤似學術界圈內的局外人。
翁啟惠明明是科技人,卻要探頭牆外,最後廁身投資、股市。從說自己沒有浩鼎股票,到被立法院逼問才承認,不但透過合夥人投資浩鼎,並代女兒在敏感時段操賣股票,獲得龐大利益。明明是一位頂尖的科技人,卻禁不起誘惑,做了不正常的人,觸犯科技學術與不當投資的雙重違和,訴諸司法外無解。
一個月以來,頂著狂風驟雨式的批評侮罵,翁啟惠挺住了。台語俗諺說「捷罵袂聽、捷扑袂疼(常罵不聽、常打不痛)」,翁啟惠是這樣嗎?應該不是。他深陷違言、違行的雙重矛盾,難以自拔,不得不做無罪推定的自我催眠,雖是最不願面對的情況,此刻只得咬緊牙關撐下去。他上周在立法院答復立委,自覺委屈也沒有做違背良心的事,不就是期待司法禮遇,心存希望?
孔子說的,「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一再以科學家自詡,翁啟惠對自己的違言違行「居之不疑」,若契斯語。只是,聲聞於眾,卻非真的品質正直的「顯達」。
當各方都要求他辭職的時候,翁啟惠發表聲明,決心忍辱負重,以免造成中研院的人事動盪;而他更自認清白,為了捍衛中研院的聲譽,必須留下來,但不必做滿,只要總統圈定新院長,願意立刻辦理交接。某些事還真在他的預料中,這次送到總統府的院長遴選名單,因選舉辦法臨時變更,人為斧鑿過深,種種瑕疵激起海外院士不滿,發動連署請總統退回。
如果總統退回名單,翁啟惠真不必辭了。而辭與不辭也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當院士否定中研院的遴選作業,給總統退回名單壓力的時候,翁啟惠就成為空有院長頭銜、在院內的局外人了。
如果中研院與翁啟惠自己沒發生那麼多的事,翁啟惠不但是國士,以他的生化成就聲譽,更可能是國際級的「天下士」;然而,翁啟惠目前進退維谷,繼續留在院長位置上,也只能像挑水夫一樣,每天挑兩桶水,一是浩鼎案官司,一是中研院的院務,這兩桶水都不好挑,在十月卸任之前,潑潑灑灑。
翁啟惠編織的學術與生技投資美夢恐怕難以成真。倉央嘉措詩句的低迴喟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不也可以是翁院長跨界的自問。

黃介正/「親美、和中、友日」再平衡

.黃介正/「親美、和中、友日」再平衡
.高朗/九二共識:捨棄容易,重建難
.王文華/靈魂還沒打卡,我還不能下班
.劉維公/沒有靈魂的民主政治
.薛承泰/改革的迷思 迷失的改革
.朱宗慶/「神勇之旅」抒懷
.嚴震生/聯合國選秘書長,密室政治不再?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黃介正/「親美、和中、友日」再平衡


2016-05-02 01:59 聯合報 黃介正


隨著五二○總統就職典禮的日漸接近,思考即將開展的新局,關心國家發展的人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台灣接近成功度過長達四個月多的政權交接期,沒有遭逢重大國家安全危難。憂的是當前外交、兩岸、經濟、財政、周邊安全各方面,滿布地雷、危機環伺,整體態勢不容樂觀。
國家欲求發展,除了和諧的政治環境與明智的政策抉擇外,更需要有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中國大陸自七○年代後期,鄧小平推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戰略,無論冷戰結束、強權對局,始終堅持維持和平的國際環境,才能創造卅餘年來整體國力的快速提升。今日習近平全力追求實現「兩個一百年」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的必須提倡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並且做好周邊外交工作。
馬總統就任後,提出「親美、和中、友日」做為我國追求國家安全與發展,全力爭取和平外部環境的戰略指導方針。對我國而言,「美、中、日」的秤重本有不同,「親、和、友」的密度自有區分,但三者皆在「正象限」。八年來,此方針在我國與美中日三組雙邊關係上,基本上皆發揮了「正能量」,有可觀進展與突破。
「親美、和中、友日」當然不是萬靈丹,絕無可能因我方有此政策作為,而必然換取周邊強權配合調整關係,從此一帆風順,暢行無礙。尤其觀諸近期國際新聞事件,論者或謂:「親美仍聞棄台論、和中難開外交鎖、友日卻見沖之鳥」,乃有嫌棄鄙夷之譏。平心而論,此實凸顯我國與周邊重要鄰居,不會有全然重疊融合的利益,也不會有毫無衝突競爭的關係。
新政府即將在兩周後正式上任,在爭取維繫和平外部環境的新戰略方針時,「親美、和中、友日」當會面臨「再平衡」的調整。
美國是世界最大民主強權,有「台灣關係法」定位對美台關係,也是唯一有實力堅持對台提供安援合作的大國,無論喜惡,「親美」符合國家利益。日本亞太政策本為美國區域安全戰略之一環,與台灣亦向有特殊關係,「友日」政策基礎堪稱穩固。
當美日同盟與崛起的中國,在東亞出現競爭激化的態勢下,我國處於戰略選擇的陷阱;當作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美日與中國,在經貿往來合作上存有三方皆無以抗拒的利害,我國卻有邊緣化的險境。由是觀之,無論在經貿或安全上,「和中」政策即使不成槓桿,仍有相當的戰略調節價值。
自從總統競選開跑,一年多來探討對美中日三組雙邊關係可能變化與因應策略的論述,目不暇給,何止萬萬言。我們從不相信「脫美、反中、拒日」的自絕政策,也很難想像新政府會完全繼承馬總統的現行戰略方針。
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主席專心準備就職演說的時刻,在民進黨新政府思考如何調控「再平衡」的論辯抉擇中,我們祈願對美中日的關係,都保存「正能量」,也都落在「正象限」。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