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經濟/衝刺行動支付 帶動服務業轉型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卅年的老兵記憶,映照蔡英文的故步自封
.聯合報黑白集.林毅夫與盧麗安
.經濟日報社論.衝刺行動支付 帶動服務業轉型







經濟/衝刺行動支付 帶動服務業轉型


2017-10-28 02: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中)日前在參觀社創中心,使用行動支付付款時,正好刷出「2020」元,引起聯想。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政府大力推動行動支付,加上三大國際行動支付Apple Pay、Samsung Pay及Android Pay登台,金管會表示,2016年我國行動支付金額不到20億元,今年前八月已經高達80多億元,預估全年可望突破百億元。不過,政府並不滿意,為了邁向無現金社會,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已下令擴大推動行動支付使用率,希望在2020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60%,2025年要達90%。
基本上,行動支付在數位經濟時代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其不僅能提升民眾生活的便利性,降低地下經濟的比例,更可以帶動產業新的商機,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其影響的範圍涵蓋醫療、金融、觀光、公共事業等,對於促進服務業品質與競爭力的提升,扮演關鍵的角色。
舉例而言,在餐飲業,顧客可預先用行動支付點餐並付款,到店時驗證完身分後可直接用餐或外帶,節省店內等待餐點製作或排隊結帳的時間;在醫療業,病患看診後,病患或親屬可遠端用行動支付結算醫藥費用,節省排隊批價付款時間,醫院也能降低行政成本或現金衍生的感染風險。
在金融業,行動支付更可結合財富管理、借貸或保險等金融服務。例如螞蟻金服公司將支付寶結合迷你型重大保險,讓用戶在使用支付寶消費付款時同時累積保費,並能透過聊天機器人問答服務熟悉健康險與自主投保習慣,而且可在繳交確診證明後快速獲得理賠。
在觀光娛樂方面,也有很大的效益。例如主題樂園將其作為入園驗票、排隊通關的依據。如迪士尼實施「MyMagic+計畫」支援智慧手環支付;飯店業則可結合旅館住宿,提供旅客以行動支付從入住身分驗證、電梯搭乘、開門進房、退房等服務。公共事業:舉凡水、電、網路、瓦斯、電信、稅負等公共事業費用,也可以結合行動支付,提供用戶直接付款,相當便利。
更進一步觀察,行動支付的影響並不僅止於改變了付款型態和流程。相對於現金或實體卡片,行動裝置本身是一個資訊化的載具,能結合電腦視覺、深度學習、感測器等先進技術提供服務業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當顧客進入商店使用行動支付(如手機QR Code、NFC、密碼、指紋、虹膜、人臉輪廓)驗證身分與付款帳戶時,就能開始偵測並捕捉顧客在店裡的移動軌跡以及所挑選的商品種類和數量,並實現顧客所謂「拿了就走」的無人商店模式。這種「新零售」模式顛覆了顧客入店、店內選購、離店結帳的全部消費流程,這也表示需要重新全盤思考零售店的營運方式。
另一方面,以行動支付為核心的應用所衍生出的新型商業模式,除了改善既有零售業的營運效率,如辨識到店顧客、分析消費偏好、結算商品金額等,也可讓零售業的人力配置在更合適的環節,如與顧客互動交流、營造店內氣氛等。
在未來更可將顧客使用行動支付時所累積的交易數據,從商品組合優惠折扣、潛在需求商品推薦、忠誠獎勵機制經營等諸多面向進行大數據分析,以擴大未被發掘的潛在獲利機會,發揮數據經濟的綜效。
整體而言,在行動支付的應用發展下,零售業顧客的付款習慣將發生巨大的改變。而在這種變化下,服務業可以結合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衍生出多元的新型商業模式,且可更進一步透過分析所收集的大數據資料,發掘市場潛藏的各類商機;亦即行動支付不只驅動了新零售的轉型,舉凡服務相關行業,在顧客管理、交易結帳、營運流程乃至於商業模式,都會受到影響。若政府能夠透過各種獎勵政策及輔導措施積極推動,不僅可以提早實現無現金社會的效益,更可以促成服務業的升級轉型,值得政府全力投入。

聯合黑白集/林毅夫與盧麗安


2017-10-27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毅夫卅八年前在金門叛逃投共。 中通社

中共19大黨代表中,上海市台聯會長盧麗安是唯一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圖/取自網站



中共十九大甫閉幕,出身台灣的黨代表盧麗安即被註銷在台戶籍,原因是她已入籍大陸。五天前,盧麗安曾擔心返鄉受阻,當時陸委會回說,「台灣是民主國家」,只要有有效證件,出入境都不會有問題。五天前後對照,「台灣是民主國家」變成笑話,陸委會自打嘴巴。

盧麗安遭「秒殺」註銷戶籍,只能怪她在十九大期間太過搶眼,尤其她台灣「土生土長」的背景,蔡政府當然深恐她引起不利的效應。諷刺的是,對照卅八年前在金門叛逃投共的林毅夫民進黨多年來的基調一直是:「林毅夫是台灣人,他有返鄉的權利。」
叛逃的軍官林毅夫有返鄉權利,而只入籍對岸的盧麗安卻被剝奪返鄉權利;這樣奇怪的標準,民進黨能解釋一下其邏輯嗎?同是台灣人,因為林毅夫背叛的是國民黨,所以民進黨視之為英雄;而盧麗安和民進黨不同調,所以就該當成黑名單叛徒嗎?
更令人納悶的是,卅八年的時光變化,林毅夫叛逃的年代,和盧麗安定居大陸的今天,兩岸關係和世界局勢皆已丕變,唯獨民進黨渾然不覺。當全球正在走向和解,但民進黨的人道標準和看待世局的眼光卻在倒退,這不令人擔心嗎?
這就像蔡英文回顧兩岸交流三十年,努力端出卅年前民進黨在野時幫忙推動「老兵返鄉」的故事,卻忘了她今天執政如何阻滯兩岸交流。從老兵、林毅夫到盧麗安,呈現出一個倒退曲線,蔡總統卻佯裝這是「新形勢」。

聯合社論/卅年的老兵記憶,映照蔡英文的故步自封


2017-10-27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日前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蔡英文統(右)親自出席,針對兩岸30年的發展交流發表致詞。 本報資料照片



藉出席兩岸交流卅周年紀念活動,蔡英文回應連任習近平的中共十九大報告。她不改一貫的蔡式作風,以「概括承受」的隱晦詞彙,表達她意圖跨越兩岸對話鴻溝的願望。然而,由於整個談話空泛,反而反應了她不能正視現實的心跡!
蔡總統小心翼翼,對著讀稿機一字不差地讀出稿子。觀其內容,也並非沒有鋪陳,她至少用了三個策略,試圖讓北京「動念」。這三個策略分別為:一、老兵返鄉的溫情動員;二、「概括承受」的涵義暗示;三、未來三十年關係框架的報酬。然而,這三者都只繞著周邊打轉,處心積慮地避開九二共識的核心概念,結果恐怕難以如願。
首先,談老兵訴求。蔡英文試圖以當年民進黨曾助「老兵返鄉」一臂之力,說明民進黨在兩岸互動上的「開創」功績,而不是一味反中、阻擋交流。但是,當年的民進黨,早已不是今天的民進黨。當年的民進黨曾是統獨兼容,不排斥中華民族血脈種源,尚未訂定台獨黨綱,而是以民主為職志,黨員中亦不少如費希平、傅正、林正杰等頗有懷抱的外省同志。這與今天去中國化如火如荼、動輒扣人紅帽的民進黨,兩者的精神脈絡已不可同日而語。拿早年的民進黨當成今天民進黨的盾牌,可見民進黨卅年來在兩岸毫無寸進,只見倒退。蔡英文首次競選總統時,即曾以「他者」標籤外省族群;如今,她突然訴說當年老兵「想家」的鄉愁時,未免跳接得太過突兀。
其次,「概括承受」顯然是這次演說刻意安排的機關,蔡英文藉由文字布置,將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與據此基礎得到的成果,作了巧妙的切割。對於九二年的香港會談和兩次辜汪會談,聲稱「尊重」其「歷史事實」;但對於馬政府任內八年簽署的兩岸廿三項協議,則慷慨地「概括承受」。說穿了,「概括承受」其實是虛晃一招,只愛廿三項協議其羊、不認九二共識之禮,更諱言被阻擋的服貿、貨貿;這樣的言詞心機,只是迴避關鍵問題。
其三,蔡英文以過去卅年的交流為底蘊,提出「共同思考、擘畫未來三十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願景工程」之議,暗示兩岸可商簽諸如「和平框架」或「和平協議」。但蔡英文不提「框架」或「協議」,卻代之以「願景工程」一詞,顯為避開對岸所堅持的核心政治意涵,北京豈會看不出其中蹊蹺?如此缺乏基礎的空洞呼籲,要說服對岸只怕是空中閣樓而已。
我們很難說蔡英文沒有足夠的眼光看見對岸的快速崛起,但她和民進黨卻似乎還耽溺於自己的想像,佯裝世局仍是卅年前台灣遙遙領先的時代,兩岸政經的優劣形勢未曾有任何移動。譬如,川普的全球戰略已一再退縮,她卻設想台灣可以依偎在美國的保護傘下,既遊說國會通過授權法案,敦促美國軍艦泊靠台灣,又要求美售台F35隱形戰機,彷彿美國仍是台灣強大靠山。
也正因為這樣的遐想,蔡英文以為可以尾巴搖狗,單向改變北京的對台政策。三年前她曾聲言,只要民進黨勝選,中共就會向台灣民意「低頭」;五月就職周年,她更以「新情勢」為由,提出「新問卷」要求北京填寫。與此同時,蔡政府「去中國化」的作為卻無日間斷:外交部的網站去國旗,駐德代表處的國慶酒會去國名,歷史課綱去中國,國文課綱去文言,甚至欲在戶籍登記去中文,連蔡英文要出訪南太平洋友邦,竟稱是去「尋親」。
習近平十九大上宣示新時代已然開啟,楬櫫兩階段的強國藍圖。蔡英文不可能未意識到兩岸發展差距逐漸拉開的事實,但她仍拒絕面對自己把台灣帶向孤立、退縮的問題,不肯修正她的路線。檢視兩岸卅年交流進展,蔡英文只能重提卅年前老兵故事,說明她和民進黨都被滯塞在舊時空及舊思維裡了。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重磅快評】急切處理盧麗安母子 無異打蔡總統一耳光
.【即時短評】政黨輪替後 農委會人事從來不是專業考量
.【重磅快評】川普拿甘迺迪文件摧毀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重磅快評】小英回習大:九二沒共識 開放探親沒小蔣
.【重磅快評】柯文哲究竟要對高雄人表達什麼善意?
.【重磅快評】綠委愛「國旗」 或可共列官校校歌作詞者
.【重磅快評】不再腰纏萬貫!台灣行動支付還差這一步
.【重磅快評】被謝志偉改名的台灣 台獨是否依舊?
.【重磅快評】三杯琵琶鼠上菜? 綠委創意吃不垮外來種
.【即時短評】如果人藥業務也停滯不審 會發生什麼事?
.【重磅快評】台灣要改時區?看政府想學北韓還是星港
.【重磅快評】在野黨神隱自宮 荒謬打造安倍變強人
.【重磅快評】大將軍易求官 小連長難覓一職

.【重磅快評】台大怎麼了?近期「多事之秋」 新校長新挑戰
.【即時短評】力推動罷免門檻降低 黃國昌現反成苦主
.【重磅快評】尊重族群,姓名可否採簡體字登記?
.【重磅快評】不射飛彈 北韓19大賀電後還有什麼氣魄?
.【重磅快評】當蔡英文的新情勢 走進習近平的新時代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2017-10-28 09:25 聯合報  記者柯永輝╱即時報導

在彰化縣社頭數位機會中心,社區老人家快樂學習操作電腦剪接影片。圖/報系資料照


九九重陽節,各縣市政府多循例發放給老人家禮金,即使去年取消重陽禮金的台北市,面對選舉年到來,也強調明年會編10億元加碼老人福利,其餘5都則暗自較勁,「最大紅包」由桃園市拔得頭籌,百歲人瑞可得2萬元禮金,加上各地敬老活動,重陽節讓人們一下子想起了老人家的存在。
事實上,「老人們」的地位一直隨社會演變而變化,在採集和漁獵等必須大量依靠體力等時期,老人的地位不高,不過當時「人生七十古來稀」,也沒什麼人特別在意。
進入農業社會後,土地分配成為權力來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來源的周朝創立「宗法制度」,讓年長男子成為合法的掌權者,因此老人地位戲劇性的竄升,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也就有了百來歲還能為周文王出謀劃策、甚至率兵衝鋒獲勝的神之老者「姜太公」,有學者認為這正是為中國老人崇高地位立下的原型。
因此,古往今來,統治者總是設法拉攏老人階級,如號稱老人地位最高的漢朝,老人的地位官員平等,甚至有人敢欺負老人家,更可當街處死。
清朝國力鼎盛時期的康熙、乾隆皇帝,還各自兩度辦理「千叟宴」,親自設宴招待數千位老者,「十全老人」乾隆在退位後的嘉慶元年,更是大手筆,與宴近6千人,除了餐費,加上宴會結束送出的如意、壽杖、貂皮、銀牌等,動用白銀百餘萬兩,有人估算換成現代,約要上兆花費,也因耗費國力甚巨,乾隆此次千叟宴,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絕響。
不過隨著工業時代來臨,都市化、社會流動將家庭成員分散,年輕人有更多翻轉地位的機會,不再依靠老人家土地、財產分配「賦權」,加上醫療等進步,老人不再「古來稀」,老人地位明顯受到挑戰。
社會學因此出現「撤退理論」描述老人從社會崗位退出的現象,甚至憂心「下流老人」愈來愈多。
不過情況不一定那麼悲觀。數位新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老人家素質的提升,「翻轉老年」並非不可能。
以行政院國發會的推估,台灣在9年後(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達總人口的20%。以此估算,目前55歲左右的人口,屆時會邁入占全國人口1/5的老人族群之中,而這批人正是從壯年就跨入數位新移民的一代,有基本的數位科技運用能力,也擁有非數位時代的「類比」思考能力,他們將不再是數位時代的弱者。
在數位時代,人不再如工業社會重度依賴「勞動力」,人的賦權愈來愈操之在己,年齡不一定成為成長的限制,隨年齡增長的「智慧」甚至是助力,「尚能飯且愛美食」的「現代廉頗」會愈來愈多。
因此,面對重陽節,老人當自強,要更積極參與社會,並督促那些只會發錢「討好長輩」的政客,重新思考、檢討老人政策,不要把老人標籤化成「失能一族」,要透過制度建立,讓老人家有更大的人生揮灑空間,才是數位時代思考重陽敬老的新意義。

聯合筆記/內控失靈 外稽難救

.實幹的習核心 實事的賴內閣
.鎖國的人 真的是對岸嗎?
.偏鄉孩子 更需要嫻熟教師
.一箋處方 見證醫療浪費
.不成為那10%…長照以「全人」出發
.聯合筆記/內控失靈 外稽難救
.屋頂種電 順便解決違建








聯合筆記/內控失靈 外稽難救


2017-10-27 23:36 聯合報  賴昭穎

華南銀行紐約分行涉違反美國洗錢防制相關規定,恐遭處罰。圖為位於台北信義區松仁路的華南銀行總部。本報資料照片



近來金融機構弊案連環爆,行員監守自盜、系統遭駭客入侵,或是海外分行未落實洗錢防制規定等頻上媒體版面,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要思考調高一千萬元罰款上限。重罰是遏止弊端方法之一,但正本清源,要從改善銀行內部文化做起。
一般商業銀行原本主要業務,是透過吸收大眾存款,再以貸款方式借給需要資金人使用,扮演資金中介的角色;但隨著社會發展,銀行業務日益多元。由於銀行經營好壞攸關國家金融秩序穩定,也影響廣大客戶權益,因此被列為高度管理的特許行業。
政府進行銀行監理的方式很多,罰款是其一,但是否為最有效手段有討論空間,因為罰款如果真的有效,為何偽冒客戶身分盜領存款、違反洗錢防制規定等案件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人假冒他人身分,透過通訊軟體LINE指示銀行行員匯款詐騙得手,讓人匪夷所思。
罰得不夠重或許是原因之一,但絕非解決問題方法。否則兆豐銀紐約分行去年因違反美國洗錢防制法相關規定,被重罰五十七億元難道不夠多嗎?想不到華南銀未能從中學到教訓,上月底因疑似違反美國洗錢防制法相關規定,遭金檢單位盯上。
金管會任何裁罰都是外部稽核,不管處分多重,目的都是希望金融機構引以為鑑,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銀行相關防弊機制不是沒有,關鍵在行員沒有落實,銀行內控內稽又失靈,等到金管會裁罰,已經是亡羊補牢了。
往年銀行業被視為「金飯碗」,但國內銀行家數過多,銀行存放利差屢創新低,導致利潤縮水,手續費高的財富管理業務成為銀行衝刺收入來源。這現象引發兩個後遺症,一個是諸如連動債、TRF等不當銷售爭議一再上演,另一個就是業績至上,該遵守的規範形同具文,埋下不可知未爆彈。
任何組織都難避免人謀不臧,建立制度、遵守標準作業流程是防弊基本要求,但觀察這些銀行弊端,行員不按規定辦事,違反內控,銀行稽查系統也未察覺,內稽失靈;內控內稽都不能落實,讓人有機可乘,若不能改善陋習,靠主管機關的外部稽核,可以除弊,卻無法防弊。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30#ph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2017-10-27 23:31 聯合報  陳立恆

成立於2008年的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圖/摘自該中心網站


月初,應英國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及瑪格麗特夫人學堂(Lady Margaret Hall)之邀,前往牛津大學訪問,並在中國中心(China Center)做一場關於現代絲路與兩岸市場的研討講座。
雖然在九○年代就展開和英國的合作、產品賣進了哈洛德百貨,也和不少英國瓷都Stock-on-Trent的產學研人士有多年交情,直到此次牛津訪問後,我才更明白為什麼一個相對人口土地受限的群島之國,可以一直勝任推進世界文明的重要角色,成就工業革命、君主立憲、金融保險、公共衛生等改變近代社會面貌的政經發展,也孕育眾多戲劇、小說、時尚等文化符號。
訪問從參觀艾許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揭開序幕,成立於十七世紀的它幾乎是英語世界第一個大學博物館,也是第一個公眾博物館,期間館內幾個東方主題相關的策劃負責人全程講解,允許我和幾件重要館藏陶瓷做「零距離」接觸。
當晚,該校專研快樂學的神經學教授克林巴赫(Morten Kringelbach),特別在皇后學院主持一場牛津傳統式高桌晚宴,邀請院長和跨學科院士們一起正裝與會,我們先從正式晚餐開始,接著移步偏廳喝酒,三巡後再到另一小廳飲咖啡才算結束。不過這天晚宴延續到我和克林巴赫輪流彈奏鋼琴,在討論音樂與人腦話題裡才告一段落。
次日又在瑪格麗特夫人學堂和專門研究東方政經文化領域的學者們,再次體驗牛津高桌晚宴魅力,兩個晚上讓我對牛津兼重學術與儀式、嚴謹與風雅、科技與藝術的學風感到深深折服。
另一方面,我在中國中心演講也收到許多正面回響,過去此類演講多半偏向學術研究,少有企業主現身說法分享跨國產業經驗,而我的分享中關於「文創+」及包括台灣「新南向」、大陸「一帶一路」兩岸不同路線,卻皆可結合「文創+」的現代絲路新詮釋,都讓他們發言踴躍,其中頗負盛名的賽德商學院(Saïd Business School)的創業育成中心「牛津鑄造」(Oxford Foundry)都考慮要和我們的國際生活實驗室合作,攜手開拓跨文化的「文創+」與商品、金融或科技結合的不同疆域。
莎士比亞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大哉問,在這個世界級學府裡,我們也看見這樣徬徨與焦慮,特別是脫歐後,悲觀有之,樂觀亦有之,但脫歐後,他們得以回頭擁抱大英國協會員,並在外交經濟方面的縱橫捭闔更加靈活,畢竟英國十分嫻熟於平衡傳統與現代,又擅長融合保守與激進,輾轉在to be or not be之間,他們從來沒有放下對於過去的驕傲與執著,卻也永遠保持一種在務實的基礎上「敢為世界先」的BEING姿態,才屢屢創造出更上層樓的視野與格局。
我們可說牛津大學是英國菁英社會的縮影,他們不忘過去、樂見將來、非常務實、永遠BEING,可謂是真正的英倫風範!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