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重磅快評】急切處理盧麗安母子 無異打蔡總統一耳光
.【即時短評】政黨輪替後 農委會人事從來不是專業考量
.【重磅快評】川普拿甘迺迪文件摧毀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重磅快評】小英回習大:九二沒共識 開放探親沒小蔣
.【重磅快評】柯文哲究竟要對高雄人表達什麼善意?
.【重磅快評】綠委愛「國旗」 或可共列官校校歌作詞者
.【重磅快評】不再腰纏萬貫!台灣行動支付還差這一步
.【重磅快評】被謝志偉改名的台灣 台獨是否依舊?
.【重磅快評】三杯琵琶鼠上菜? 綠委創意吃不垮外來種
.【即時短評】如果人藥業務也停滯不審 會發生什麼事?
.【重磅快評】台灣要改時區?看政府想學北韓還是星港
.【重磅快評】在野黨神隱自宮 荒謬打造安倍變強人
.【重磅快評】大將軍易求官 小連長難覓一職

.【重磅快評】台大怎麼了?近期「多事之秋」 新校長新挑戰
.【即時短評】力推動罷免門檻降低 黃國昌現反成苦主
.【重磅快評】尊重族群,姓名可否採簡體字登記?
.【重磅快評】不射飛彈 北韓19大賀電後還有什麼氣魄?
.【重磅快評】當蔡英文的新情勢 走進習近平的新時代







【即時短評】不當下流老人 長者靠數位能力重新加值


2017-10-28 09:25 聯合報  記者柯永輝╱即時報導

在彰化縣社頭數位機會中心,社區老人家快樂學習操作電腦剪接影片。圖/報系資料照


九九重陽節,各縣市政府多循例發放給老人家禮金,即使去年取消重陽禮金的台北市,面對選舉年到來,也強調明年會編10億元加碼老人福利,其餘5都則暗自較勁,「最大紅包」由桃園市拔得頭籌,百歲人瑞可得2萬元禮金,加上各地敬老活動,重陽節讓人們一下子想起了老人家的存在。
事實上,「老人們」的地位一直隨社會演變而變化,在採集和漁獵等必須大量依靠體力等時期,老人的地位不高,不過當時「人生七十古來稀」,也沒什麼人特別在意。
進入農業社會後,土地分配成為權力來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來源的周朝創立「宗法制度」,讓年長男子成為合法的掌權者,因此老人地位戲劇性的竄升,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也就有了百來歲還能為周文王出謀劃策、甚至率兵衝鋒獲勝的神之老者「姜太公」,有學者認為這正是為中國老人崇高地位立下的原型。
因此,古往今來,統治者總是設法拉攏老人階級,如號稱老人地位最高的漢朝,老人的地位官員平等,甚至有人敢欺負老人家,更可當街處死。
清朝國力鼎盛時期的康熙、乾隆皇帝,還各自兩度辦理「千叟宴」,親自設宴招待數千位老者,「十全老人」乾隆在退位後的嘉慶元年,更是大手筆,與宴近6千人,除了餐費,加上宴會結束送出的如意、壽杖、貂皮、銀牌等,動用白銀百餘萬兩,有人估算換成現代,約要上兆花費,也因耗費國力甚巨,乾隆此次千叟宴,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絕響。
不過隨著工業時代來臨,都市化、社會流動將家庭成員分散,年輕人有更多翻轉地位的機會,不再依靠老人家土地、財產分配「賦權」,加上醫療等進步,老人不再「古來稀」,老人地位明顯受到挑戰。
社會學因此出現「撤退理論」描述老人從社會崗位退出的現象,甚至憂心「下流老人」愈來愈多。
不過情況不一定那麼悲觀。數位新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老人家素質的提升,「翻轉老年」並非不可能。
以行政院國發會的推估,台灣在9年後(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達總人口的20%。以此估算,目前55歲左右的人口,屆時會邁入占全國人口1/5的老人族群之中,而這批人正是從壯年就跨入數位新移民的一代,有基本的數位科技運用能力,也擁有非數位時代的「類比」思考能力,他們將不再是數位時代的弱者。
在數位時代,人不再如工業社會重度依賴「勞動力」,人的賦權愈來愈操之在己,年齡不一定成為成長的限制,隨年齡增長的「智慧」甚至是助力,「尚能飯且愛美食」的「現代廉頗」會愈來愈多。
因此,面對重陽節,老人當自強,要更積極參與社會,並督促那些只會發錢「討好長輩」的政客,重新思考、檢討老人政策,不要把老人標籤化成「失能一族」,要透過制度建立,讓老人家有更大的人生揮灑空間,才是數位時代思考重陽敬老的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