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觀光發展策略 要可長可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217/web/

◆  聯合報社論/兩岸戰略博弈升級,誰記得世上苦人多
◆  聯合報黑白集/支持小英,才是護台?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貿易戰 產業三個應變







經濟日報社論/觀光發展策略 要可長可久


2019-08-04 23: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陸客自由行暫停來台,且可能從9月開始陸客團來台配額減半,到12月選舉旺季時團客全面暫停的「重大變局」,政府的應對方案,則是立刻拿出準備多時的「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勵計畫」,準備撒錢救觀光,但這完全搞錯了方向,政府要做的,應該是提出可長可久的觀光發展方案,而非放煙火式的因應策略。
陸客暫停來台之所以會讓觀光業者如此驚慌,主要是目前單一來台的市場,陸客人數位居第一,且消費能力強,因此,要填補這一大塊市場,多數觀光業者都認為應該盡快擴大放寬東協國家來台的簽證措施,因為陸客自由行多入住台北,東南亞旅客首次來台旅遊,也多以大台北地區為主,這部分就可立即補上,韓國在薩德事件陸客暫停赴韓時,便是以對東南亞免簽做因應,此一作法頗值得參考。
外交部發布的數字顯示,我自民國105年(2016年)起,陸續給予新南向目標國簽證便利,實施以來,新南向國家國民來台人數穩定成長,去(民國107年(2018))年來台人次突破新高,達260.8萬人次,較民國106年(2017年)的229.5萬人次,成長13.6%,顯示該政策對提升來台觀光人數確有助益。
故而,國安與入出境管理部門應加快研議,不單是東協國家,還包括其他國家地區,看看有哪些具潛力的國家,在簽證上可再放寬,用簡便的簽證,來提升更多國家旅客來台意願。
而在簽證簡便化同時,交通部觀光局與各駐外單位,也應同步在國際上加大行銷宣傳力度,讓更多國家地區的人民,對台灣產生興趣,進而萌生來台旅遊的衝動,當然這部分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宣傳內容與行銷策略,絕非隨意喊喊口號,就會有旅客上門。
以觀光局近幾年強力推動的「民國106年(2017)生態旅遊年」、「民國107年(2018)海灣旅遊年」,以及「民國108年(2019)小鎮漫遊年」為例,這些主題活動年完全淪為口號,因為連熟悉台灣本地的國人,都不知道這個的內容是什麼有何特色?遑論對台灣了解有限的外籍旅客,會因為看到你打出的XX旅遊年,就飛來台灣觀光。
因此,觀光局在規劃年度主題活動時,應該經過不斷的腦力激盪和評估,然後有系統的、有節奏的,一波波打出真的會吸人眼球的宣傳方案,甚至可以跟國內、外相關業者合作,或是邀請國外名人擔任觀光代言人,才有可能達到宣傳效果,否則每年都花幾千萬元打一個宣傳口號,倒不如花個幾百萬元紮紮實實的做一個廣告還要來得有效果。
未來三年觀光局還要在國內外主打「民國109年(2020)脊樑山脈旅遊年」、「民國110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民國109年(2020)鐵道觀光年」的主題宣傳,若還是與現在一樣空洞、沒有妥善規劃,不只是浪費公帑,更是嚴重失職
最後,國內非法日租房猖獗,早已嚴重影響合法業者的生存,因為這些日租房既不納管、也不繳稅,對旅客的住宿安全更沒有保障,但因為便宜、方便,就輕易搶了合法申請成立的旅宿業者商機,相當不公平。
據業者估算,非法日租房一年至少搶食合法業者300億元的市場,政府應該要正視解決,畢竟除了維護合法業者權益、維持市場秩序、照顧旅客安全是政府應盡的職責外,取締非法業者,也可以在陸客減少的期間,讓合法業者有較多的生意可以做,不致因為客源減少,又面臨非法業者不當競爭的雙重衝擊,而出現倒閉潮,衍生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撿槍」愛國法


2019-08-04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韓國瑜(中)批蔡英文,「從未看過一個總統這麼不愛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蔡英文近日對於「愛國」有一番交鋒,細看其對話,會令人吃驚總統大選層級的辯論竟如此輕薄。
韓國瑜批評蔡英文,執政三年半沒喊過中華民國,「從沒看過一個總統這麼不愛自己的國家」。蔡英文則反駁說:「現在捍衛中華民國台灣主權最用力的,就是現任總統我。」她並反批韓拜訪香港中聯辦,是為「一國兩制」背書。看看,這兩人誰比誰更民粹?
兩人談愛國,說的其實是不同國家。韓國瑜擔心的,是日漸被淡化而消失的中華民國;蔡英文談的,則是她極力想要與對岸切割的台灣。重點是:「愛國」要如何定義?韓國瑜喚起了許多民眾對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追求,這算不算愛國?身為總統而避提中華民國,又像愛國嗎?
蔡英文的絕招,是以「辣妹撿槍法」爆破了一切愛國尺度。根據這套戰術,只要在口頭上向對岸表達得更嗆辣、更噴火,就是「愛台灣」;在內政上愈是限縮人民的言論及交流,就愈是「護主權」。治理複雜的國家內政外交,能以如此簡單的戰略發展出「精神勝利法」,便是刀槍不入了!
坐擁「撿槍勝利法」的蔡英文,無法參與國際活動也無所謂,邦交國被奪也不在乎;因為對岸的一切打壓,都可化為自己兌換選票的喜悅。包括招來陸客來台阻斷的後果,對蔡政府而言,仍有著撿到槍的竊喜。說穿了,辣台妹反中其實無關愛國,有利本黨即可








聯合報社論/柯P的無本生意,郭董的道德陷阱


2019-08-04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明天召開「台灣民眾黨」創黨大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宣布組黨,為他贏回網路聲量,也攪得滿城風雨。然而,明天的創黨大會上,他虛位以待的最佳男主角郭台銘不會出席;期約九月初的歃盟,兩人目前也只進展到首度通話的地步。「郭柯配」這個組合,聽起來威震八方;但傳說要變成事實,卻有不少障礙需要克服。癥結就在,柯文哲組黨是穩賺不賠的無本生意,但郭台銘卻要面對極大的道德風險和成敗責任,其間顯然完全不成比例。
柯文哲目前的如意算盤是由郭台銘帶頭打總統選戰,他自己仍留守首都市長。藉由結盟和網路人氣,兩人在全台各地廣結第三勢力,至少在立法院攻取十幾席立委;如此,日後「柯主席」便在國會擁有相當影響力。之所以需要與郭台銘結盟,因為柯P目前民調仍落居第二、三之間,必須結合郭董這樣的強棒才有加分作用,或許能異軍突起反敗為勝也說不定。
一旦郭台銘同意和柯文哲結盟,郭董便成了柯P的上台階,也是下台階。如果郭柯聯軍獲勝,郭台銘選上總統,柯文哲即成了「造王者」,可以人在市府而與聞府院大政,以主席身分遙控台民黨立委。如此,郭台銘便是他的上台階。而郭台銘若落敗,柯文哲仍可以透過選舉結盟收割一些立委席次,並為台民黨贏得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政黨補助款供其運用,就連自己的臨陣退卻的藉口也都有了——這是他的下台階。柯文哲這個盤算,是穩賺不賠的無本生意。
但從郭董的角度看,這個算盤可能就有不同的打法。這次大選勢必是場硬戰,他自己除出錢出力,還得把毀譽一起押進去。因此他必須問的是:一,他對狂妄自大的柯P有多少認識?二,他對台民黨的未知成員和理想有什麼估計?三,他對聯盟的勝算有什麼把握?如果對這些他都不確定,郭董就得謹慎計算一下自己的損益及風險。
郭台銘是大企業家,一生投資、創新、併購之企業不計其數,他應該知道要怎麼計算「郭柯聯盟」的機會與風險。金錢,應該不是郭董在乎的東西,所以這部分的成本可以排除不論。但另有一種成本,是名譽和榮耀,這是郭台銘很在乎的東西,因此必須仔細評估。郭台銘代表台民黨參選,可能有三個道德風險:一是違背對國民黨忠誠的諾言;二是造成他念茲在茲的「中華民國」輸掉;三是第三勢力無法超越藍綠,反而使台灣社會陷於三極分化。若是這樣的結局,郭台銘的參選,即便是勝利都將失去正當性。
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假設郭董抱著拯救台灣的決心,不在乎個人的榮辱和毀譽,也有必勝的把握;但以目前「三腳督」的選情看,即使他贏得總統大選,頂多也只獲得三成多的選票。一旦經過激烈廝殺,台灣政治勢必演成藍的更藍、綠的更綠的對峙局面,他期待超越藍綠的局面便很難降臨。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取得總統大位,但在國會僅占一二十席的台民黨勢必飽受牽制,沒有多少能力發動立法革新。這樣分裂的國家,恐怕只有繼續崩毀,而沒有振作的希望。
郭台銘必須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因為憤怒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更不要因執意而使自己的手段與目標背離。柯文哲和朋友吃了一頓飯後,便決定由蔡壁如當發起人去組黨;如此即興,是因為他的組黨豪賭本來就是無本生意。同時,他也看準了郭、王兩人的忿懣,覺得自己有操弄的空間。然而,柯文哲的無本生意,埋藏的卻是郭台銘的道德陷阱,郭董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聲名俱毀的深淵。
真要在藍綠對峙中撐開第三勢力的空間,柯文哲必須得親自披掛上陣,委由別人代勞,就有誆詐之嫌。何況,柯文哲幾年來說得滿口理想,臨陣卻顧左右而言他,想要頂讓新政黨的參選資格。如此閃爍,未免迴避得太機巧了。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  【即時短評】柯文哲以柔克剛 打如意算盤?
◆  【重磅快評】柯P創黨不是原子彈 還靠兩位蔡女士撐場面
◆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  【重磅快評】救觀光剩兩招 蔡政府撒完幣後換撒免簽?

◆  【即時短評】當藝文碰上政治 紙風車事件能就此落幕嗎
◆  【即時短評】馮世寛回鍋行政團隊 綠軍系信任圈好小
◆  【重磅快評】柯文哲「第三勢力」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2019-08-06 11:52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郭台銘(左)、柯文哲(右)。本報資料照
陸客自由行8月突然全面喊卡,台灣拚觀光該何去何從?如何重現往日榮景?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客自由行8月突然全面喊卡,交通部除了立馬端出36億國旅補助方案,交通部長林佳龍又再拋出放寬東南亞免簽的構想,好增加南向客源。政委張景森明天就要召集跨部會會議,針對越南、印尼是否免簽或簽證簡化進行討論,張景森說,會在國境安全下盡量開放」。
蔡政府上任3年多來,面對陸客不斷下滑、國旅人數萎縮,始終拿不出什麼新的招式,繞來繞去就是兩招一手拿納稅錢狂撒補助,國旅也補,國外旅客也補助,總之就是撒錢、撒錢再撒錢。另一招就是針對東南亞國家開放免簽或以獎勵旅遊的形式簡化來台手續,一路狂開綠燈,就為了到年底好來吹噓今年國外旅客又創了新高。
開拓多元客源不是壞事,但問題是,蔡政府為了填補陸客缺口,罔顧平等互惠、國門安全急救章的作法,其實這3年來已經很明顯地對台灣社會造成衝擊。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去年底來台的越南旅行團爆發史上最大宗脫團紀錄,153人竟脫團了152人,這4團都是透過政府東南亞來台觀光簽證便捷措施觀宏專案以電子簽證來台,沒想到全團幾乎跑光光,研判都是預謀的假觀光真偷渡。當時輿論就湧現對於政府為衝刺人數罔顧品質的政策討論之聲。
其實早在越南團集體脫逃之前,在許多社會案件中早已浮現後遺症。除了屢屢查獲假觀光真賣淫案件,形成治安隱憂,檢調更多次破獲山老鼠雇用東南亞人士作為背工案件,甚至成為一條龍集團,山老鼠集團除了看中他們身強體健、習於在森林中活動的特性,更因背工間以母語溝通,增加檢調的監聽難度,製造追查的「斷點」,成為新興的犯罪類型,對國土保安形成威脅。
蔡政府醞釀開放越南印尼免簽,早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8月間一度傳出張景森下令外交部及內政部,直接開放越南與印尼試行免簽,引發內部反彈,連民進黨立委都有異議,後來遭行政院否認,此事不了了之。現在碰上陸客自由行喊卡,撒完了錢,蔡政府又打算使出開放免簽這一千零一招,至於國安治安考量,也不重要了吧。







【重磅快評】柯P創黨不是原子彈 還靠兩位蔡女士撐場面


2019-08-06 17:13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台灣民眾黨,並以63票選出任台灣民眾黨首屆黨主席。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風光舉辦台灣民眾黨創黨大會,除了藍綠要角,他心之所繫的郭台銘也送上別有寓意的祝賀花藍,加上今天有媒體最新民調助威,應該算是一場漂亮的創黨起手式;只是看似熱鬧的場面,柯文哲終究還是要靠兩位蔡女士才能撐起來,其中夾雜政治盤算、便宜行事,反映柯市長一貫的行事風格。  
台灣民眾黨創黨大會今天登場,柯文哲組黨的班底曝光,組黨訴求也公諸於世,如果說釋放組黨訊息是柯市長研發的原子彈,今天外界看到組黨班底及柯文哲發布的組黨宣言,顯然不是鈾-233,鈾-235和鈽-239等核裝料,對郭台銘而言,這場創黨大會有如上市公司的法說會,如果柯文哲能拿出來的法寶就這些,能不能獲得郭董青睞,還有待觀察。
坦白說,柯文哲為了這場創黨大會已鋪陳許久,原本他鎖定行政院長蘇貞昌,希望罵罵「有夠不要臉」可以刺激蘇貞昌強力反擊,提升他即將被邊緣化的聲勢,為組黨熱身,沒想到蘇院長變得極為冷靜克制,並沒有把對付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那一套用在他身上,柯文哲只得另謀他途。
結果,國安特勤爆發私菸案,終於讓柯文哲逮到機會了,發生這種事罵駡蔡英文總行吧,雖然他罵「蔡英文總統旁邊每個都貪汙」是有語病,惹得綠營氣噗噗,幾個發言人嚷著說要他道歉,但他事後坦承失言,又說「我講話就這樣」,綠營就是怕壞人,拿柯沒轍,蔡總統只是不痛不癢說政治人物發言要負責任、要有證據云云,看到老闆態度如此,大家就知道輕重,不敢對柯文哲太衝了。
要說今天媒體最新民調顯示柯文哲和郭台銘結盟聲勢衝到第一,柯文哲連日嗆綠,確實功不可沒,綠營萬般克制,猶且不能阻擋郭柯結盟聲勢上揚,如果雙方開打,可能再度推升郭柯聲勢,那應該不是蔡英文樂見的場面;貼切來說,蔡英文應該是這陣子柯文哲支持度上揚的主要推力。
另一位蔡女士則是市府顧問蔡壁如,她從組黨發想、籌備、創黨大會、內政部送件,幾乎無役不與,而且毫無避諱,如且積極投入黨務,固然是她得到柯市長完全的信任,但不問時間、不問場地、不問事由,這樣無差別的參與,即使獲得國民黨、民進黨提名的韓國瑜、蔡英文也不敢如此行事。
韓國瑜市政、選務兩頭燒,心裡再急,也只能星期六日拚選舉;蔡總統縱使拚選舉,也是頂著拚國政之名行之,蔡壁如終究還是北市府顧問,不是黨務顧問,如此公私不分、便宜行事,雖然處理柯市長的一些麻煩事,但柯市長今天宣示民眾黨要扛起改變政治文化的責任,原來只是說說而已








【即時短評】柯文哲以柔克剛 打如意算盤?


2019-08-06 22:44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台灣民眾黨」今召開成立大會。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台灣民眾黨」今召開成立大會,並向內政部完成備案。台灣過去不乏在藍綠兩大黨之外另組第三勢力的先例,但往往因「偏藍或偏綠」成為兩大黨的側翼,甚至淪為附庸或泡沫化。「民眾黨」能否走出康莊大道,攸關目前二元對立的兩黨競爭,會不會走向更為多元的三黨競爭?
就在台灣民眾黨創黨成立大會同一天,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今與時代力量黨主席邱顯智會面。時力上周才發生立委林昶佐退黨、洪慈庸含淚留下的分裂危機,此雖促成「大綠」、「小綠」合作機會,但對照柯文哲今在創黨宣言提到現有的小黨「受限於意識形態,變成主流政黨的側翼」,確也令人不勝唏噓。
柯文哲強調,新政黨的成立,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一個選擇的機會。然而,時代力量代表的「太陽花」迅速凋謝,豈非前車之鑑?「民眾黨」成立後,馬上面臨的總統及立委大選,都將決定這個新興政黨能否自成一格?以及能走多遠?
柯文哲在創黨之前,已提到台灣民眾黨是柔性政黨」,「就是允許雙重黨籍」。對於總統大選,「允許雙重黨籍」不無為柯文哲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的合作,預作鋪排;在立委選舉方面,也給這個新興政黨更多合縱連橫的機會,特別是「吸藍又吸綠」,向未能獲得藍綠兩大黨提名的人選招手。柯今表示不分區立委將「提好提滿」34席名單,也展現「征戰天下」決心。
只是,柯文哲雖打著如意算盤,實際卻不如想像容易。因為,國、民兩黨都是「剛性政黨」,除非基於默契與友黨合作,否則向來均不容許「雙重黨籍」,因此,即使郭王有意與柯合作,最後恐怕都要面臨是否「斷開國民黨」的抉擇;而在柯文哲組黨後,「綠白合作」更如過眼雲煙,已有民進黨立委直言,很多立委選區可能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白色子彈會到處掃射」。
柯文哲想「以柔克剛」,除了現實上不會讓他輕易「左右逢源」,台灣民眾黨會不會重蹈被人詬病的「一人政黨」或「萬年黨主席」?也都是考驗。今天創黨大會上,司儀帶領高喊「台灣的選擇柯文哲」、「正直誠信柯文哲」、「公開透明柯文哲」,雖為吵熱會場氣氛,但也讓人憂慮,一旦「黨主席」人氣散去,這個黨將何以為繼?

聯合筆記/基本工資必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169/web/

◆  經濟部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迎台商回流
◆  陸暫停自由行 是個危險信號
◆  國旅卡 何不完全鬆綁
◆  郭的不急抉擇 韓的急於整合
◆  論文體檢 機器人取代指導教授?
◆  多元入學=適性入學?大學考招須正視4現象
◆  聯合筆記/基本工資必漲
◆  漫畫/香港的未來
◆  多少錢才夠? 談公共出借權的補償酬金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基本工資必漲


2019-08-06 00:43 聯合報  許俊偉
勞動部將在14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圖為工作中的勞工。 記者鄭超文/攝影

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下周三登場。毫無懸念,必漲無疑。
蔡政府任內連年上調基本工資,月薪基本工資已從兩萬零八元,「連三跳」到目前的兩萬三千一百元,時薪則從一二六元上修到一五○元。蔡政府沒道理在尋求連任的最後一年不漲基本工資;更不會在與國民黨相爭外,面對第三勢力可能瓜分選票的詭譎總統選情下,有本錢不漲基本工資。
且有跡可循,勞動部老早就多次「定調」漲勢。部長許銘春五月底在立法院答詢時就說「勞動部希望能往上調升」;七月受訪時又說,基本工資是照顧最基層、邊際勞工的生活需求,「希望朝向調升的方向來走」;日前七大工商團體拜會後,政次林明裕受訪說,勞動部基本立場是擺脫低薪、照顧邊際勞工
因此,基本工資必漲無疑
再對照蔡政府前三年的月薪漲幅,兩次調了百分之五、一次漲了百分之四點七,如今大選在即,這回漲幅顯然沒有較前三年少的道理,至少要比照。若以百分之五估算,這回有望落在兩萬四,二五五元;甚至若要拚「有感」調漲,進而化為選票,月薪上看兩萬四千五百元也不是沒機會。
但蔡政府別忘記,一般受薪階級對調漲基本工資根本無感,雇主還可能因基本工資一直漲,「挖東牆補西牆」,控管其他多數員工的薪資水準、甚至凍漲。若要讓為數更多不適用基本工資的勞工也投蔡一票,勢必得想辦法讓他們也能加薪。
此外,調漲基本工資跟解決低薪是兩回事。從調漲經驗來看,近年基本工資雖逐年成長,但對推升國內整體薪資幫助有限,充其量只是解決低薪工具之一,卻不是唯一和最佳藥方。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受訪還說,提高基本工資不應以政客邀宴、企業埋單的方式,否則終將影響就業機會當基本工資超過自動化科技成本,反而可能使工作機會減少,加速邊際勞工退場
調漲基本工資是好事,多少可照顧邊際勞工生活。但蔡政府更應拿出其他從基本面、結構面等更具體有效的策略,包括改善國內經濟環境、產業轉型升級,讓企業能賺錢,並設法讓賺錢的企業願意把獲利分配給勞工。
還有最低工資法的立法,這是蔡總統當初的競選支票眼下任期就要結束,應加速落實基本工資法制化的政治承諾,才是拚連任選票的正道








經濟部長神估供電? 原來,我們以肺迎台商回流


2019-08-06 00:31 聯合報  李敏/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新竹市)
針對企業回台投資供電需求,經濟部強調穩定供電有信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國工業總會民國108年(二○一九)工總白皮書直指企業對「供電穩定」沒信心,憂心台商回流恐有缺電問題。報載經濟部長罕見地主動向媒體表態,民國114年(二○二五年)供電餘裕預估將有近四百億度,可滿足未來企業界投資的需求。
根據能源局報告,一○八年至一一四年會累計增加用電一,七二○億度,燃煤貢獻一,一八八億度,燃氣二百億度,核能一八五億度,再生能源一三三億度,其他能源十四億度。怪怪的,民眾不是不喜歡燃煤帶來的空汙嗎?政府為什麼還要以增加燃煤發電來提供回流台商的電力?我們不是要非核嗎?為何還要增加核能呢?
一○七年至一○九年燃氣機組裝置容量增加三二七點九萬瓩,但一○七至一一○年的燃氣發電量並沒有顯著的上升,一一一年燃氣發電量才較一○七年驟升一四二億度,很明顯的是天然氣運儲設施跟不上進度。燃氣電廠蓋好了,但沒氣,又要搞非核,怎麼辦?回去燒煤吧!
一○八年至一一二年,燃煤發電的總發電量介於一二五九與一二七一億度間。天啊!這是說所有的燃煤機組的平均使用率為七十七%,地方諸侯能接受嗎?因應台商回流,預估一一三年需要多提供三五一億度的電,但由於天然氣供應不足,燃氣發電量較原預期的少廿八億度,所以燃煤要增加三五八億度電;一一二年燃煤也要增加三四四億度。數字太大,大家沒感覺,但比比看,一○七年台中火力的發電量為三七二億度,大家可以明瞭原來我們是以「肺」在歡迎台商回流。
民進黨的能源轉型政策是以一一四年為目標年,所以所有神奇數字都發生在那一年。與一一三年相較,燃氣突升三二八億度,燃煤驟減三一五億度,核能減少七十九億度(核三廠二號機執照到期),再生能源增加一一○億度。一一四年離岸風力與光電的裝置容量分別增加一七六萬瓩與三百萬瓩,風調雨順的話可發電九十八億度,剩下的十二億度從那而來?看到這些數字,讓人不免懷疑是先射箭再畫靶!
因應台商回流,除了新增一部五十萬瓩廠址未定之「北部燃氣」外,並沒有新增其他的電廠或機組,但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增加二七二點三七萬瓩。原規畫於一一一年六月至一一四年六月上線的七部複循環機組的裝置容量(共八五○萬瓩),部分機組的裝置容量會由一三○萬瓩調降為一百至一三○萬瓩。機組的裝置容量尚未確定,代表所有的程序都沒展開,部長又如何能確定可行性評估、環評、經費編列、招標等流程都如期完成,而且施工也一切順利?
一一四年的裝置容量中,水力、風力、加太陽能光電的總比率達四十%,大家都知道再生能源與天候狀況有關,部長又如何能肯定的告訴大家,一一四年有三九五億度的餘裕?如果他不是自認為神,可以掌控一切,那他是在騙人。








陸暫停自由行 是個危險信號


2019-08-06 00:41 聯合報  羅慶生/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研究員(新北市)
陸客暫停來台自由行,國內觀光業大呼不妙。圖為陸客到國父紀念館觀看儀隊交接儀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毫無預警暫停陸客赴台「自由行」,是異乎尋常的。雖然某些觀點認為這是企圖影響台灣選舉,或避免陸客直接感受台灣的民主氛圍,但即便如此也有過早啟動之嫌。大陸行政機構組織龐大,大恐龍身軀使決策不會像美國川普總統「推特治國」那麼的立即反應,但決策確定後就會長期執行,也不致像川普朝令夕改。此一異乎尋常舉措如果意味著大陸對台政策的改變,那就是個危險信號,不能僅從選舉層面觀察。
依據大陸國台辦的說明,是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台獨活動,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較激進的《環球時報》也發表社評,指出自由行的安排本是惠台措施之一,大陸無須「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概念上如果將「自由行」與「惠台」連結,那麼暫停「自由行」是否諭示大陸對台政策將從「惠台」轉向,就非常值得關注了。
從主體上看,蔡政府是否有「煽動對大陸敵意,挑動兩岸對立」意圖,在不同立場有不同解讀。然自年初蔡總統「撿到槍」聲望回升後,對大陸態度確實愈趨強硬。包括外交部、陸委會的公開喊話,也顯示強烈的親美與抗中立場。雖然這些都止於口水,在以往台海「美中共治」格局中,大陸也將同樣只以口水回應。但在當前美中戰略競爭的新形勢下,蔡政府「選邊美國」的趨勢明顯,大陸採取實際行動的可能性就增加。
從客體上看,即便蔡政府仍有意「維持現狀」,大陸也感受到台灣對大陸敵意的增加,以及兩岸對立的愈趨嚴重。從網路言論可以看得最清楚。三、四年前「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之類的經驗談,經常在網路上流傳,但近年來常見的卻是兩岸年輕人在網路上對罵。「惠台政策」被質疑為統戰,友善大陸被質疑為「賣台」,蔡政府還修訂「國安五法」,並有意制訂《中共代理人法》。如此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口頭支持,就容易被解讀為插手香港事務。
如果無須「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是大陸對台官員的普遍感受,並在最高當局形成最後決策;暫停赴台「自由行」就有可能是「惠台政策」轉向的信號。如此,令人擔憂的是,這將只是個開始。









郭的不急抉擇 韓的急於整合


2019-08-06 00:35 聯合報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台北市)
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右)動向,各方關注。日昨傳出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已和他見過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成立台灣民眾黨,郭、柯、王聯盟隱然成形並挑戰藍綠,這兩起事件正衝擊總統選戰。稍加思考不難發現,兩枚震撼彈對政壇影響的威力,關鍵仍在郭台銘一人;至於藍營可否成功整合,決定因素在韓不在郭。
郭董意向動見觀瞻,他的決斷旁人不易左右,他的抉擇則可旋轉政局。因此,各方無論勸進勸退,自然不乏誘之以利、脅之以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議論,試圖影響郭董抉擇。面對人生重大拐點,郭董此時此刻或許也仍在評估思索最佳對策。
衡酌當前依舊撲朔迷離的選情,綜合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郭台銘參選與否的決策重心,當然首需聚焦參戰能否勝選。此外,決定參選與否的時間點,也可在與柯、王取得默契後,選擇在九月十七日申請登記截止日前宣布。
這種決策選擇有幾個優點。首先,給「下架蔡英文」多一個機會。郭董參選的正當性與最終評價,端看能否終結蔡英文執政。郭董參選如果最終分裂泛藍團結,淪為小英的免費助選員,當然是大忌。反之,如果多數選民「討厭民進黨」、「不爽國民黨」、「厭倦藍綠惡鬥」的情緒持續發酵,內外因素持續影響,造成韓國瑜選情日漸低迷,同時也牽動藍綠政治板塊游離挪移時,郭董投身選戰或將成為期望「下架蔡英文」選民的另類救援。
其次,郭董可展開「感恩之旅」,在九月中旬前多方接觸、傾聽各地各界聲音,探求體察民瘼民隱,一方面充實如若參選的政策訴求號召力,同時也透過各種民調了解評估參選勝算;另方面,這項做法可以發揮「鯰魚效應」,刺激韓市長提升領導力與團隊戰力,以具體成效證明藍營可以勝選,實現「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如果韓國瑜展現未來可實現郭董「人民利益至上、讓年輕人有希望」,以及能夠勝選的能力,郭董大可報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
第三,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沉澱、思考與評估,檢視前兩項指標,郭董參選的上台階或不選的下台階,利弊得失取捨都將逐漸明朗。
藍營初選傷和氣,因果常循環,危機藏轉機。對於郭台銘,現階段最佳策略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留待九月中旬定策。對於急於團結整合的韓國瑜,不妨回憶競選高雄市長的歷程,從「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尋找智慧與啟示。








論文體檢 機器人取代指導教授?


2019-08-06 00:47 聯合報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為防止抄襲,政大、清大、交大等校8月起碩博士生都要完成論文原創性比對。圖為系統比對報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報載政大、清華及交大規定一○八學年度起碩博士論文要先完成原創性比對之體檢,才可申請學位考試。這是原本就該做的事,雖然慢了些,但永遠不嫌晚。
此規定一出,各方正反意見蜂擁而至,針對機器檢查的疑慮及諸多詮釋似是而非。現在訂此規定雖不嫌晚,但我們要問,這些碩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絕不會是他在大學裡念了至少六年及以上不等的時間,所寫的唯一論文,為什麼在他將完成可能是人生最後一個學歷前,才讓機器告訴他「你是文抄公?」
由大一開始寫三、五頁的小報告,至大學高年級的三、五十頁中報告,到最後碩博士必備的學位大報告,為什麼沒有人教他們寫報告?難不成老師真的認為學生多寫幾篇就會,是老師誤以為學生真的會,還是老師根本沒有看?
日復一日,到了最後的學位論文,指導教授也和一般口試委員一樣,口試前一周才看到論文。所以全都要仰賴機器,而靠機器比對又覺得不完全可信,需要人工比對,請問誰該是那位人工?圖書館員,還是工讀生?如此,課堂老師為什麼要規定寫報告作業?為什麼論文規定要有指導教授,指導什麼?
有人認為此規定一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首當其衝,因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常會大量引用其他文章。此一意見似隱含自然科學領域研究,不用參閱前人研究?這是對參閱文章引用的絕大誤解。參閱他人研究不管多少,都要用自己的文字說出別人的意思,所以學生需要知道何謂改寫(rephrase),但改寫後不會「自然」變成你的想法,因為內涵還是別人的,所以一樣要引用。
因此引用和抄襲絕無模糊界線,且多引用並不折損你論文的價值。機器指出來一長串和他人相同的詞句,你雖有引用,然是抄襲,因為你和原作者講同一個概念竟可以巧合到用一模一樣的詞句,更何況該概念你是由該作者一文看來,這怎不會是抄襲。試問,請你用五分鐘講白雪公主或三國演義故事,你會和原作者用一樣的字句嗎?讓你講十遍,你就會變成這兩本書的作者嗎?你講的時候不是拿著書念,所以用詞用字絕不會和原書相同,但一聽(看)就知是在講該故事,這稱為改寫(說)。
碩博士論文都有指導教授,平常不指導實質內容,更不逐章逐節看,最後學生送來上百頁論文,丟給機器檢查或許第一個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是指導教授。回到務實面,在研究型大學認真踏實指導完一篇碩博士論文,在升等上完全抵不上夯不啷噹指導完十篇論文。又更務實一點,指導完一篇碩博士論文在本校的金錢代價是四千及六千元,如此低誘因難以誘發良心的展現。








多元入學=適性入學?大學考招須正視4現象


2019-08-06 00:45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大學考招「一一一新制」將逐步上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配合十二年國教,大學考招年年出招。新課綱實施當下,一一一新制逐步上路,以下幾點現象值得重視。
現象一:考試入學分發錄取率創新低。依招聯會資料,一○八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錄取率將創歷史新低,僅約八成,不僅低於去年的百分之九十一,更遠低於九十八學年度的百分之九十七。當特殊選才、繁星入學、申請入學等錄取人數和比率不斷攀升的同時,高中生最後一個升學機會的錄取率究應維持九成以上,還是今年的八成,或繼續向下探?決策單位該給個說法,以作為學生選擇升學管道的參考,也方便高中端進行升學輔導。
現象二:指考人數比率文理組反向發展。比較大考中心公布的一○七年和一○八年指考各科選考人數,國文、英文、數乙、歷史、地理和公民等科都減少,但數甲、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科全部增加。在總報名人數減少百分之三點二的情形下,自然組各科漲幅達百分之三點一至五點九,社會組各科卻逆向下降達百分之九。這個現象是否說明了學測選考(五選四)造成特定學生鑑別度不足,以及大學申請入學選擇機會衝突的假設?
現象三:大專校院學生休退學比率上揚。根據教育部統計,一○六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退學數為九萬一,五三一人再創新高,連兩年突破九萬,主要理由是「志趣不合」;而新增辦理休學率六點一四%、人數七萬八,二二○人,略低於前一年的八萬二四六人,主要理由是「工作需要」(一萬九,九七六人)和「學業志趣不合」(一萬一,二二五人),人數都高於因「經濟困難」而休學的四,二九九人。這個現象是否足以證明多元入學、適性輔導,以及適性揚才的成效?
現象四:大考非應屆考生比率增加。在少子女化下,一○八年指考總報名人數減少一,六二三人,但個別報名人數(主要是非應屆生) 反向增加一,四七○人達八,二九六人,加上補習班集體報名二,五七一人,共一萬八七六人,占所有考生百分之廿二以上,比前一年百分之十七增加五個百分比。重考班經營不易可見一斑,但已讀大學後卻不滿意大學校系者增加,這是否也反映出高教課程教學與經營管理問題?
大學考招時有新措施,牽動每位高中生和家長的敏感神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目標,常因資料解讀不全、分析判斷失真、決策傳達不清,造成教育現場不安。一一一新制實施在即,決策機制與政策品質,不可不慎!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2019-08-06 00:27 聯合報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根據英國衛報網頁計算,從台北飛東京成田機場來回將產生約415公斤二氧化碳。圖/取自英國衛報網頁


在七月初,今年創立滿一百年的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發起一項名為「為生態負責的飛行」(Fly Responsibly運動。在其宣傳影片中,原本該鼓勵人們盡量搭飛機的航空公司,出人意外的竟然主張,如果可以透過視訊會議開會,或是乘坐火車抵達目的地,人們就不要選擇搭飛機。「為生態負責的飛行」得到非常大的正面回響,它是荷蘭航空公司與DDB廣告公司合作的企畫,想必又將是明年坎城國際創意節廣告競賽的熱門作品

為生態多盡一份負責」,是航空產業必要的改變。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民國108年(二○一九年)預估又要打破空中飛行數量紀錄,預計乘客總飛行距離將是八點一兆公里,比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增加百分之五,對照民國79年(一九九○年)更是有百分之三百的成長規模。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一整年預計總共會有近四千萬次航班,每天有超過十萬架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
然而,隨著乘客人數不斷破紀錄的成長,飛機航行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對地球生態的傷害同時也是史無前例的越來越為嚴重。目前整體航空產業製造出來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二。如果航空業者現在不採取有效的因應作為,該產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從現今的十億公噸,成長到民國139年(二○五○年)的卅億公噸,增加幅度高達三倍。
改採環保油料,是最直接解決方案它可以減少每一次航行最多百分之八十五的碳排放量荷蘭航空是全球第一家採用環保油料的商用航空公司,在民國100年(二○一一年)即開始使用。但問題是,環保油料的產能過低,根本無法供應龐大的市場需求
科技常常被認為是萬能的藥方,可以解決所有疑難雜症。其實,科技的功能反而比較像是止痛藥,由於並未根治真正的病因,一旦藥性過了,患者還是要去面對痛不欲生的處境。
這也是為何百年品牌荷蘭航空必須要訴求消費者的原因人,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面對嚴峻的全球暖化(歐陸近日來的酷熱高溫即是一例)危機,企業經營者一定要放棄盲目刺激消費市場需求的傳統做法。除了企業以身作則積極投入環保工作之外,教育消費者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行為,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
在生態危機上,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往往並不是無辜的受害者,更多時候反而是無知的加害者。光靠政府多做點事、企業多出點錢,是無法阻止生態浩劫的發生。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要認真學習建立新的消費倫理觀念。
在英國衛報報導網頁上,人們可以輸入自己飛行行程,了解其所製造出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ng-interactive/2019/jul/19/carbon-calculator-how-taking-one-flight-emits-as-much-as-many-people-do-in-a-year) 歡迎讀者上網輸入自己的行程,知道每一趟行程對地球生態所造成的影響,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自覺自省能力的消費行動者。